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1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业财融合;财务管理;财务监督
业财融合是指公司财务管理与业务活动的整合,将财务的核算与分析方法或工具,贯彻到业务运行流程中。财务人员参与到业务的运营中,深入理解公司经营现状。业务部门应当密切配合财务人员对公司业务数据的分析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以提高财务数据核算的精确度。为切实发挥财务融合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及全面性等优势特征,需从优化调整业财融合现状入手,推动企业现代化发展。
一、企业加强业财融合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企业通过业财融合可确保财务管理成效,推动企业尽快实现价值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业财融合涉及的内容较多,工作展开需要多方面力量的支持,还需业务与财务等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尤其是财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公司的业务工作,明确业务活动中的成本支出与资金流转等情况,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对业务管理工作展开提供价值参照与有效的建议。加强对业务工作的财务管控,能够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性与综合性,可为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提供价值的数据信息支持,在精准经营决策的推动下,尽快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二)加大财务监督的力度。企业通过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能够促使财务管理部门切实发挥财务监督等职能,监管企业各经营环节的财务工作,及时发现与解决潜在的问题。业务管理部门向财务管理部门提供财务等数据信息,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分析数据信息,能够明确掌握业务活动的施行情况,对所发现的存在与潜在的风险及时管控,实现了风险事件的事前预防与事中有效控制。通过对未发生风险的识别与预警,确保风险应对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将财务指标纳入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范畴内,在业财融合的支持下,强化财务指标的利用价值,精准预警财务风险,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推动企业稳中求进的发展。(三)加强内部控制。企业施行业财融合的管理模式,对加强内部控制有着积极意义。业务管理部门在展开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如数据分析方式与财务管理方式等。而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将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时向财务管理部门反馈,经过财务管理部门分析与给出指导意见后,可作为业务管理部门调整与改进内部控制管理的依据。在业务与财务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下,企业的内部控制成效得到了持续改进[1]。
二、企业推进业财融合中的问题
(一)目标不统一。企业的业务部门受业务限制等因素影响,在工作中对市场与生产及利润等要素更加重视。而财务部门对收益与成本等要素更加关注,两部门的工作目标普遍存在不统一的情况,直接影响业财融合工作展开的成效。企业的决策层更注重财务信息,会将更多的投入在财务信息整理等方面,对企业的业财融合重要性的认识片面,直接影响业财融合的推进与财务工作的优化进度。(二)信息采集共享的进程缓慢。信息共享是影响业财融合推进的重要因素,是财务部门充分监督业务部门的重要前提,也是财务部门充分考虑自身问题,根据财务状况业务侧重点的关键部分。但企业信息采集共享工作的展开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信息设备的版本老旧。虽然企业的企业信息技术越发成熟,可满足基本工作的智能化处理需求,但信息设备的更新进度缓慢,大部分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更新相对忽视,导致信息设备的功能发挥受限,难以有效整合信息,甚至存在各信息设备间的版本不同问题,转移的时间相对较长,不利于业财融合工作的顺利展开[2]。(三)参与度不高。财务人员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业财融合工作的推进。但实际上,大部分财务人员对业财融合工作的认识片面,参与管理模式的积极性相对较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财务人员对业务的了解片面,在业财融合中无法对业务工作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决策,从而影响各部门间的关系与发展。二是在业财融合工作中,需要改进传统的方式,加强思想观念与职责理念的转变。(四)监管机制不完善。受专业人才数量缺失等因素影响,很多企业都未做到绩效管理的细化工作,无法量化评定项目,导致绩效管理中的反映不够直接,促使绩效管理工作形式化,作用价值发挥受限。
三、企业加强业财融合的对策
(一)统一目标。首先建立共同愿景。企业推进业财融合工作,需要领导者创建明确的目标,根据企业情况科学制定策略,加大宣传与传导的力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促使其朝着共同发展目标而努力。以企业的经营策略与经营目标为理论,做好财务与业务人员的未来发展引导工作。其次加强企业业财融合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可指导企业的工作展开。但企业文化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规章制度与发展目标及发展方向等,加强业财融合与企业文化的整合,能够让各部门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从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在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目标统一上,还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调整:一是加大业财融合的宣传力度,让各部门深入了解业财融合,以此夯实业财融合工作展开的理论与思想基础。二是积极展开集体活动,打破业务与财务部门间的隔阂,统一两部门对业财融合的思想认识。三是完善业财融合制度,从硬性方面引导各部门间的协作,以此强化业财融合的价值意义。四是作为企业的高层,应当定期了解业财融合效果,纠正影响企业发展战略的部门与战略不符的部门,以此提供业财融合顺利发展的基础保障。(二)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紧跟网络时展步伐的有效手段,俨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但企业业财融合的信息化建设是系统性工程,还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调整:一是加强企业各部门信息设备的更新配置,统一信息设备及其版本,缩短各部门沟通交流的转移处理时间。为确保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展开,企业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化的、标准化的作业管理模式,并且实现财务与业务融合发展,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完成企业的优化,找到最佳的运行管理模式,确保业财融合质量得到提升,展现出其运营模式的积极性。要求企业内部所有的财务人员需要深度分析、了解各种不同的业务,其自身的运行模式以及业务收支管理、资金控制等不同的内容,统计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在业务的财务流程中,业务与财务部门应当相互配合,打通业务系统,将公司业务数据传输至财务系统中,防止出现核算错误的情况,以强化财务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与实效性。在业财融合下进行数据处理,可统一企业的业务运行标准,提出企业实际业务运行情况的工作重点,在统一标准下确保财务核算工作顺利展开。二是在企业系统中引入业财融合软件,通过网络的开放性与时效性等特征,拓展企业内部的沟通渠道,以此夯实业财融合工作展开的基础。随着企业财务系统的逐渐完善,领导应当分配专业的财务人员应用财务系统内的基础功能,在以往的财务系统上进行需求配置,实现各项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是企业数据流转的基础系统,应当加强对财务与业务系统的融合管理,清理各系统数据逻辑对应关系,加大数据传输软件的开发力度,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与智能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以往的人工传输,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强度,提升数据传输质量。三是加强各工作人员的信息素养,提高其对信息化设备的掌握程度,确保其能够在业财融合中直接便利的操作信息系统,从而推动企业的业财融合建设,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综合实力。(三)加强团队建设。为提高工作人员参与业财融合工作的积极性,还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调整:一是拓展工作人员的晋升渠道。完善与执行奖惩制度,通过奖励措施,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潜能与主观能动性。通过阶段奖励与现金奖励等措施,切实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自主性。从基础管理会计岗位工作人员中提拔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以提高企业现代化发展的活力。在管理会计与业财融合的工作中,为满足企业一体化的需求,应当注重综合性管理人员的吸收,培养更多具备丰富经验与扎实理论的财务会计人员。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应当根据财务岗位工作的要求,聘请具备实际业务能力与专业财务水平及懂得专业业务核算流程的人员。加强对工作人员管理会计思维与管理意识的培养,使其能够以全局性的眼光处理各项工作,实现管理会计理论的高效落实,从而有效推进业财融合。二是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团队建设强化企业的氛围,发挥工作人员的示范榜样带动作用,从而推动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展开。团队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各方主体的需求,共同商讨工作流程与注意事项。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加快资金流动速度,使其能够充分体会到业财融合的价值意义。三是完善人才流动机制。让财务人员轮流驻守在业务部门,以端正财务人员的工作态度,更新其专业的知识技能,得心应手地展开工作任务。通过每周例会或户外拓展活动等方式,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人员间的沟通,让其了解彼此接待客户与供应商的方式。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力量,通过微信群等方式进行交流,彼此交换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实现相互学习。四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教育力度。业财融合工作展开复杂烦琐,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引进新的财务人员时,可以让其在业务部门中夯实知识技能的基础,熟悉业务工作,从而为财务工作与业财融合展开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企业应当定期举办专题培训活动,请专家介入指导,将准则与规则制作成手册,并向工作人员发放,以此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作为财务人员,应当充分了解业务工作情况,可以将财务语言翻译成营运语言,向运营人员简单明了的介绍财务知识,以此夯实业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基础。五是完善业财融合的绩效考核制度。找到财务与业务绩效管理的平衡点,对双方展开规范性与统一性的考核。考核的过程中,应当细化双方的任务,以提高监督效果。在业财融合中注意量化处理考核目标,直观了解其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合理设置部门指导,在财务部门中设置业务指导,业务部门中设置财务指导,以及时发现与解决绩效中的问题,从而加速企业业财融合的进程。由此可见,通过合理选拔财务人员与完善人员培训体系及注重人员素质考核等措施,更利于弥补业财融合团队人员的不足,从而提升业财融合团队的专业能力水平。(四)参与项目管理。企业在施行业财融合时,应当加强业务与财务人员间的沟通交流,确保财务人员充分掌握业务开展的情况。只有财务人员全面管理业务的运营项目,才能确保财务在项目应用中有效贯穿,从而实现对业务的科学管控。企业应当尽快完善业财融合的管理机制与方案,实现资金合理配置,以避免出现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等不良情况。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参与业务工作的主动性,使其获取完整的业务数据,以确保业务分析研究工作顺利展开。财务人员应当充分发挥其专业的优势,在项目设计与研究与预算等环节,充分了解业务运作流程与业务资金的去向,实现业务发展资金的合理分配。根据业务运行环节的实际情况,合理执行财务核算与财务分析方法,加大监管业务资金流转的情况与过程,确保业务得以规范的展开。丰富财务分析方法,制定出详细的工作程序与报告内容,从全面检视到详细分析,再到方案改进。聚焦问题并掌握问题关键,追根溯源建议向业务最前端延伸,从而实现问题有效解决。落实业财融合的全过程管控工作,包括事前准备与事中监督及事后评价等工作。在业财融合运行期间,财务人员应当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以确保业务规范展开,从而降低业务的展开风险与成本。财务人员应当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专业的财务判断,跟踪项目宣传中的数据信息与资金流动等情况,做出项目履行与风险分析及合同的决策等工作,切实规避风险,预防出现公司经济损失等情况。财务人员应当总结分析项目的整体运行状况,检查与规避运营中的问题,分析项目产生的效益与成本。尤其是在业财融合流程的再造环节,首先应当加强事前审核。在业务活动开展前,充分评估业务流程,以尽快发现潜在的风险,确保业务活动制定环节更加高效准确。财务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工作进行,对业务活动进行营销资源与账务落地及风险防控等全方位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优化的意见想法,并且深入到企业发展的内部,了解当前社会发展、行业发展、不同项目业务的实际需求,做到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并且防止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配置质量较差,资源配置不够高效,在进行预算评估的过程中其出现了违背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等问题。其次,应该加大在监督管理中的管控力度,以及监督力度,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切实的了解所有的业务的内部工作流程,切实地发挥出财务管理监督的职责,对业务活动的规范性与开展效果及资源实用情况等方面做出严格的监督,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业务部门及时改进。尤其是对于业财融合中的重要业务,需采取定期抽查及实地检查或报表跟踪等方式进行跟踪分析,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沟通与汇报制度。最后做好事后评估工作。根据重要程度合理分级业务活动,采取不同的方法评估各级别的业务活动。用专题分析的方式评估新开展或资源用量大的业务。用数据效果分析的方式,评估延续性与资源占用小的业务。根据该企业的发展、业务活动等内容进行事后的评估、分析,可以充分地了解不同企业发展中其业务活动本身含有的价值、意义,结合项目中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对其效益进行深度分析,可以作为业务活动是否继续进行与优化改进的有力依据。
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的整合,是企业在新时期环境下加强经营管理的有效途径。公司通过业财融合,可加强对业务与业务数据的整合,通过数据分析,可为企业的业务规划与流程建设等工作展开提供价值的参照。企业应当尽快从信息系统建设与流程再造及人才培育等方式,确保业财融合工作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李梅.加强业财融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研究与探析[J].经贸实践,2019(12):205.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2
关键词: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价值链
一、引言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增加,餐饮行业的收入总额也逐年提高,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2018年餐饮业收入达42715.9亿元,而2019年上半年就已达到了212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8.4%)一个百分点。有数据显示餐饮行业中快餐占比将近30%。肯德基作为众多快餐行业之一的品牌,从劣势转为优势,是管理会计的运用起到了作用。管理会计具有一系列相对完善的方法论体系,通过财务信息贯穿企业战略、内部价值链,并将业财融合的理念有效传输于各行业。对肯德基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运用的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和启示,不仅可以了解该类型的跨国企业管理会计运用,更能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意义相结合,为国内相同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业财融合下肯德基管理会计运用的现状
(一)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运用的战略层面
肯德基对于基本的经营活动有着明确的战略导向,这也使得业务与财务部门必须服务于该目标,达到一致。餐饮连锁企业是指通过同样的形象、活动和管理,经营同种餐饮服务的若干个独立企业,组合为规模化经营以此盈利。再通过特许经营,可运用品牌的名声快速打开市场,发展业务不受阻碍,更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肯德基更是采取了无须加盟者选址培训等的前期工作,将已经在运营且盈利的店面转手出去。在供应链管理上肯德基采用星级系统对供应商实施了一套标准化的评估体系,现今肯德基食物原料与包装原料大都来自国内,对供应源本地化肯德基不仅使国内供应商与各农商户联系整合规模经济,而且还带入一批国外供应商在国内发展产业种植原料。这些供应商基本都由总公司确定,如鸡肉、调味品等,保证了品控。
(二)业财融合下管理会计运用的战术层面
战术层面更注重方法的调节,细化了方法的运用。肯德基在一开始没有太大的优势,作为一个快餐品牌,讲究便宜与便捷。然而肯德基的定价使得一顿要二十多元,与普通的炸鸡和快餐店的十几元套餐价格有着明显的差距。为了打破局面肯德基通过价值链优化与供应链管理,稳步发展。其中一套CHAMPS冠军计划,正是价值链优化的体现,C指整洁美观的餐厅,肯德基的形象深入人心,店内常有工作人员清扫,H指热情友好的接待,与“微笑服务”相关联,A指准确无误的供应,M指优良维护设备,资源合理配置,P指高稳定供应,S指快捷服务,无论是堂食或外送都体现了该点。肯德基所属公司也有很多其他品牌,在某些材料供应上体现出多品牌的组合的协同效应。以及肯德基的顾客满意链分析,是对经济业务的分析,种种措施体现出财务与业务人员都需了解对方数据才能比较分析问题。
三、业财融合下肯德基管理会计运用的启示
肯德基在经营中使用的方法,可分为战略与战术两大块。从战略层面切入,成本动因分析为着重点,价值链与经营预测体系则是战术层面细分下的有效工具,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讨论。
(一)成本动因分析
从战略驱动因素中的结构性成本动因下分析,肯德基这类快餐连锁企业运用扩大生产规模使单位成本下降,在实际经营中又有学习曲线的推动,达到规模经济的现象。再者企业无论是为了成本还是宣传,从资源获取、食材源头进行整合。还有自我的定位,店铺的选址,常常可以看到肯德基与麦当劳总是相邻而建,作为定位相同的企业麦当劳在前期会做大量的市场调查,肯德基实行跟进策略从而省去这些成本。
(二)内部价值链优化
财务是企业内部的重心,负责对价值的信息传输,管理会计中内部价值链分析是对企业中有无增值行为的排查,或实施产品差异化增加吸引力提高竞争和附加值。餐饮连锁企业从采购开始,再至验收到进入库存开始生产继而销售,这五大环节最能体现内部分析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在采购环节执行分级定价方案,对采购计划预先控制,了解市场知道价格走向。确定验收标准,要求责任人如货物数量质量的检查等。仓储对餐饮企业尤为重要,良好的盘存制度可反馈给使用者合理的报损率,从供货程度上分析供应速度,侧面反映市场的走向。做到更规范化的存储。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作业来决定发放、加工的运作,控制成本支出,算出净料率废品率再进行比例调整。针对各个季节原材料价格的区别调整出品价格以稳定毛利率。销售环节中对菜品畅销与否进行调整或停售,保持一定的利润率。对收款和每日账单严格审核提供更为标准详尽的财务依据。
(三)应用经营预测体系
管理会计善用情景分析,5C分析法被广为关注。5C为公司、竞争对手、客户、合作者和业务氛围的缩写,这里我们分析顾客条件下的量与消费预测。在快餐行业下,顾客量是决定成败的第一指标,成熟的快餐企业会每年进行估算,从成长期到成熟期到衰退期,增长比例会有不同。顾客的平均消费也是如此,消费者年消费水平的递增,导致人均消费额的增长,融入理性成本控制合理预测人均消费额,决策也应根据变量调整。从而设定未来期限的目标,下达给业务部门,更为合理人性化。
四、总结:
我国的管理会计才起步,业财融合的运用也并不完善,需要时间的累积与理念的渗透。肯德基的成功正是由于它的管理会计理念,融合于各个方面。很多措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转换思想观念,从战略战术层面着手,分析出企业最为适合的管理体系,以取得国内餐饮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3
[摘 要]大学生理财观是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集中体现之一,也是其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因而进行理财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性。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的现状,从社会、家庭、学校、个人四个方面解析民族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原因,最后结合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理财观教育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民族高等院校 理财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实现了“大学梦”,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中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没有经济收入、经济承受能力普遍较低, 家庭经济状况不一等特点,而这些特点在民族高等院校尤为突出。民族院校具有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大,贫困生多等特殊性,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同时各民族学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差异明显,所以针对民族院校的大学生理财观的研究,正确指导民族院校大学生树立健康的理财观,对有效地开展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 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1)大学生理财观的内涵
理财观是指个人财务管理方面的观念, 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大学生理财观是大学生对钱财使用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对其消费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也是其价值观、金钱观、劳动观的重要体现。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他们的理财观念直接决定了家庭、社会的理财导向,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而我国百姓的理财观仍处于启蒙期,如何使理财行为成为国民的习惯,加强大学生的理财观教育势在必行。
(2)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性质上仍然继承其阶级性的特点,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此基础上,民族高等院校更加肩负着培养政治可靠、立场坚定的少数民族建设人才的重任。因此,民族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紧紧围绕“维护民族团结、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立校之本,更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统一性和融合性,通过二者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满足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 民族高等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现状及原因分析
(1)民族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的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学生经济来源单一。根据我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中家庭供给占92.32%,国家的奖助贷占5.64%,勤工俭学占10.41%,后几种经济来源途径与家庭供给相互交叉,总体上看,学生的经济来源单一,主要依靠家庭的供给,“开源”的途径较少。
第二,消费结构出现新变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消费更加多元化。据调查,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中生活消费(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品等)仍占较大比重,约为60%-80%,人情消费(包括朋友聚会、谈恋爱等)比重有所增加,约占20%-40%,更有甚者达到60%以上,除此之外,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大,大学生用于从业、技能考试的费用在逐渐增加,但是在书籍等传统学习用品方面的消费却在逐渐减少。
第三,大学生消费缺乏理性,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够成熟,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消费缺乏理性,盲目追求时尚和潮流,在高科技产品、服饰、化妆品等方面存在攀比消费和浪费消费的现象,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容易形成冲动消费,导致大多数学生每月花费基本没有节余成为“月光族”。
第四,大学生理财观念淡薄,理财知识匮乏。在我校的调查中,只有不到10%的学生会将每笔花销记录在账本上,争取每个月有一定的结余,但当问及如何理解“理财”,却少有人能回答,由此可见,大学生理财知识严重匮乏,理财观念淡薄。
(2)深入探析造成民族院校大学生理财观现状的原因
第一,社会因素。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正处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大,社会上不良的消费观以及价值观,都会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形成了大学生扭曲的消费心理。同时,在现行社会教育体制下,大学生缺乏独立理财的环境。实际上,在大学里打工的学生比例还是比较少的,这种大环境下,学生很难独立理财,更难树立正确的理财观。
第二,家庭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本着“自己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宠溺观念,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家庭竭尽所能,削减其他开支也要尽量保证孩子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支出。据调查显示,大学生一年的花费占家庭年收入的40%至60%之间,而来自边远民族地区的学生家庭供孩子上大学的费用所占的比重就更大了,达到80%以上。而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来不要求大学生分担,因而许多学生不知金钱来之不易,家长更没有在理财方面给孩子必要的教育和引导,致使大学生大脑里没有理财的概念。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4
【关键词】汽车金融 消费信贷 现状分析
1.引言
汽车金融是指汽车销售过程中对消费者和经销商提供的资金支持,截止到2006年,全球41个国家有38.2%的用户是通过贷款买车的,汽车金融公司已经成为汽车公司利益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成长性和规模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
图12008年中国汽车贷款比例与其他国家对比图
如图1所示,在中国,汽车金融尚处萌芽阶段,而在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早已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中成熟壮大,发达国家的贷款购车比例平均都在70%左右。金融服务是汽车产品流通和消费的剂,对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消费群体的年轻化,大家消费观念的不断发展,以及汽车金融自身的不断完善、发展,贷款购车的比例将逐年升高。而对车企来说,汽车金融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动销量,本身的利润也很可观,再加上经营多元化等方面优势,将被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看好。与国外汽车金融服务发展相比,我国汽车金融服务在经营品种的开发方面还远未达到应有的水平。因此对汽车金融业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完善具有积极作用。
2.国内外现状分析
2.1国外汽车金融发展现状
国外汽车金融完整的服务具备三项职能:第一,为厂商整合销售渠道,提供市场咨询;第二,给经销商提供设备、库存等融资;第三,为消费者提供汽车贷款。
2.2盈利模式现状研究
2.2.1汽车融资租赁式增值盈利模式
汽车租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融资租赁(如图2),另一类是经营租赁,即有“融资”与“融物”之分。
汽车融资租赁在汽车厂家和消费者之间架起桥梁,让消费者先取得汽车的使用权,然后每月付租金,在租赁期满后一般要购买设备的所有权。
2.2.2汽车金融投资理财式增值盈利模式
汽车投资理财业务是以汽车消费为目的专业性投资理财服务(如图3)。
图3 汽车金融投资理财模式操作流程
3. 国内汽车金融发展现状
汽车金融服务是一个规模大、发展成熟的产业,有着多样化的服务类型。如价格浮动式、投资理财式、以旧换新式、公务用车汽车金融服务等与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大众化的金融服务相比,汽车金融服务较为复杂,它是围绕汽车销售而展开的。
当前我国汽车金融业务开展主体包括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在我国汽车金融公司 是指: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为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3.1我国汽车金融的发展
2004年8月18日,上海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实施后中国首家汽车金融公司,标志着中国汽车金融业开始向汽车金融服务公司主导的专业化时期转换。随后又有福特、丰田、大众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相继成立。2004年10月1日,银监会又出台了《汽车贷款管理办法》,以取代《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中国汽车消费信贷开始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金融机构共发放汽车消费贷款余额1583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余额743亿元,股份制银行余额311亿元,汽车金融公司余额 318亿元;国内汽车和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短期融资券217亿元,中期票据20亿元;以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为基础资产的汽车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已试点发行19.9亿元。上述数据显示,我国汽车金融公司在业务开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仍显欠缺。目前我国汽车贷款比例低于20%,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3.2我国汽车消费信贷现状
在我国,汽车金融服务的主要内容是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该业务的主体主要涉及银行、汽车经销商、汽车集团财务公司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图4是我国自1998年到2008年以来的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现状。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汽车消费信贷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起步阶段,井喷阶段,冷却阶段,专业化发展阶段。
图4国内汽车消费信贷发展状况
按照各主体在信贷业务过程中所承担职责及与消费者关联度的不同,目前国内汽车消费信贷盈利运作模式可以分为3种:以银行为主体的直接模式,以销售商为主体的间接模式和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体的直接模式,一般性的业务操作流程如图5。
图5 国内汽车金融消费信贷服务操作流程
3.2我国汽车金融资产证券化现状
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起步较晚,2005 年 4 月 20 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后,才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性质、结构安排、各机构职责、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与交易等各项内容作了初步规定。
中国汽车金融业发展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少,而且资金成本比较高,还不稳定。第二,汽车金融公司服务能力不强。第三,部分法规和政策制约了业务开展和产品开发。第四,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担保问题比较复杂。
4.对策研究
2008年以来,国家已经先后出台《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意见》等政策,给汽车金融发展提供了宽松环境。
其次,应鼓励汽车金融与汽车产业进一步融合。
第三,应建立和完善统一规范的汽车金融业务法规,降低贷款成本。
参考文献
[1] 杨波.我国汽车金融盈利模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7
[2] 栗勤.汽车信贷市场的问题与出路[J],汽车工业研究,2004, (4)
[3] 周昭雄等.国内外汽车消费信贷模式比较分析[J],工业技术 经济,2005,(9)
[4] 王艺明等.我国汽车消费贷款发展与完善的对策[J],农村 金融研究,2004,(6)
[5] Thomas E.Graedel, Brasen R.Allenby. IndustrialEcology and the Automobile [M] .Prentice Hall Press, 1998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冲击;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目前,互联网行业已经深刻的影响到金融行业,并且已经达到了深度的融合,当下各种互联网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如,货币基金类、定向委托投资类、P2P 网络信贷类等,这些产品的出现对于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互联网金融冲击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根据问题提出一定的应对策略,由此有效推进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将客户的各项财务资源进行利用,如,常见的客户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和个人的不动产等,由此分析这些客户自身不同的财务情况,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度挖掘,为客户制定符合其能力和需求的理财规划,帮助客户成功实现人生的目标,这就是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使得我国国民的理财观念发生转变,人们对于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多,由此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日益增加。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个人理财产品缺乏创新
为了尽可能多的吸引用户,很多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商业银行都纷纷推出本企业的个人理财产品,这些产品主要集中于传统业务、基金、外汇、保险和债券等,从可选择的种类上看,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业务可选择的种类较少,在套餐的制定上]有银行自己的创新,对于客户没有吸引力,加之各大银行之间的套餐大同小异,同质化严重,客户在进行选择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区别,可能就随便选择一家进行购买。此外,商业银行的“羊群效应”十分严重,只要某一家推出一款新的产品,其他的企业就行相继推出,没有本公司太多的创新和思考。
2.新品牌认知度低
通常情况下,目前银行所推出的功能都难以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很多银行的客户在短时间内无法对新功能的上线得到广泛的认知。造成这局面你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针对该功能的宣传力度比较小,另一方面,银行本身在直销银行这一产品的推广上深度不够,不能够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痛点,银行的很多营销策划仅仅只停留在选宣传的表层上,分银行上甚至没有进行有效的推广,由此导致产品推广不出去,人们也就无从知晓直销银行的推出,了解业务的也就更加少,更谈不上进行购买。
3.电商业务发展战略缺乏规划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银行也尝试建立自己的电商市场,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尝试着以电商化的形式实现转型。由此,很多银行在开始以电商化的方式进行操作,吸引客户在在自己的平台上进行交易,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未来的金融脱媒中占据有利的位置,推进自己业务的发展。但是自身有没有做好战略规划和制定科学的发展方向。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方面,银行没有做好深入的调研,客户倒流相对较差,在进行运营过程中,其业务发展也相对较差。
三、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1.走垂直型电商平台道路
与多元化的电商发展模式相比起来,商业银行的发展应该更加倾向于专门化的垂直类电商,有自己的重点发展领域和规划,保守和诚信是银行在电商化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针对那些高价值的产品进行深度的挖掘,结合用户的需求,研发那些用户急需的产品,将产品做细做深,产品不在于量,而在于精,用单一的产品来打动消费者,让用户感觉更加专业,同时能够随时掌控风险,通过创新来吸引更多用户的购买。
2.开展海外电商,进行跨国合作
在跨国金融方面,商业银行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银行可以通过这一优势的利用和国外的电商进行合作,开展海外代购、直邮等跨国的电商业务,这种电商业务目前在国内是空白的,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此外,对于那些外部的入驻商户银行可以进行特别的处理,例如开通特别的商务渠道,给予不同的服务优惠和体验,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而对于那些内部的金融产品,银行商城应该进行从头至尾的服务,包括商品展示、介绍、销售、包装、改造和资源的整合等等。
3.完善互联网营销平台服务
借助互联网平台的优势,银行要增加自身品牌和业务的宣传推广,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当用户被吸引过来之后,商业银行需要考虑的是将这个宣传平台的网页、手机客户端等进行优化,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留住用户继续在这个平台了解咨询,购买服务。例如,可以增加一些方便用户操作、办理业务的功能等,让用户能够快速的解决 问题,增加用户对自己产品的好感度,积累用户口碑,提升转化率,促进商业银行的营销发展。
四、结语
门槛低、灵活性强、品种齐全、收益高、简单、方便、快捷等,这些互联网个人理财业务的特点,所以具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一类产品也受到用户的追捧。而依旧坚持传统的方式进行运营的商业银行则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商业银行应该转变营销方式和理念,走垂直型电商平台道路,开展海外电商,进行跨国合作,以及完善互联网营销平台服务,由此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增强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力文.“互联网+”影响下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转型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08):11-14.
[2]王若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3):32-35.
[3]张艳娇.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分析[J].中国市场.2015(16):66-68.
业财融合研究现状范文6
关键词:银行保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0.6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0.1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10-29-03
一、银行保险概述
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这一词汇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银行保险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初始意义具有明显的“银行”与“保险”融合特征,其内涵是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深化和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因此,在银行保险业的理论界和实业界对银行保险的涵义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解释。下面从销售渠道说、产品服务说、经营策略说三种不同角度对银行保险的定义进行归纳。
(一)销售渠道说是对银行保险最为直观的理解,也是银行保险发展早期的主要定义方式
从银行保险的最初形式来看,所谓的银行保险就是利用银行等渠道来销售保险产品。DolisaK.Flu在世界著名的瑞士再保险公司发表的《亚洲的银行保险》报告中也认为,从最为简单的形式上看,银行保险就是经由银行销售保单,也就是银行代销保险。
(二)产品服务说是将银行保险界定为银行和保险公司联手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
学者AlanLeach在其出版物《欧洲银行保险中的问题及2000年发展前景》一书中提及:“银行保险是包括传统银行、储蓄银行和建房协会在内的,对保险产品进行制造、营销和分销的服务。”英国保险业将银行保险定义为“银行的一种经营行为,即银行销售通常由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我国学者郑伟、孙祁祥也从产品提供的角度来理解银行保险,认为“银行保险,又称银保融通,是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达成的一种金融服务一体化的安排,其中,保险公司负责产品的制造,银行负责产品的销售。”经营策略说将银行保险定义为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的一种与其主业经营相关的商业策略。
(三)经营策略说强调银行与保险公司两个不同的金融部门联手进行产品开发、营销和分销
我国学者栾培强对此定义为“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而进入保险领域。银行既可以通过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直接销售保险产品,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保险中介人销售保险产品,还可以与保险公司建立合资公司经营保险产品。张洪涛则将银行保险视为“保险公司和银行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是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从人们对银行保险的涵义理解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银行保险应该属于一种金融创新的产物,是基于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在归纳汇总并比较了国内外研究对银行保险的几种定义后,我们可以归纳出银行保险的定义:银行保险是指银行或保险公司采取的一种相互渗透融合的战略,是充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为共同的客户群体,提供兼备银行和保险特征的金融产品,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的金融服务。
二、当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银行保险得到了高速发展,但由于我国金融保险市场发育程度低、居民金融保险理财知识贫乏、银行和保险公司市场运作经验不足、监管力量薄弱等原因,我国银行保险在短时期内的爆炸式增长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产品结构单一,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银行保险产品种类单一,产品内嵌价值低,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利润很小。目前,我国银行保险大多数是夏交分红型保险,这种产品期限短,现金价值高,保险公司可计提费用很低。在很低的计提费用中保险公司还要支付高额银行手续费、销售人员费用和内部管理费用,实际费用盈余非常微薄。由于期限短,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渠道狭窄,资金运用的收益也比较低。如我国近几年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一般在4%左右(国外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一般可以达到10%以上),客户对这类产品的回报期望值又很高,希望达到或高于同期国债收益水平,保险公司面临着极大的分红压力。因而这种产品给保险公司带来的利益很小,有些精算师甚至认为这种产品给保险公司带来的价值为负数。
(二)银保双方合作比较松散,发展极不稳定
银保双方通过协议合作,合作关系比较松散,银行保险的发展极易受银行方面政策调整变化的影响,发展很不稳定。在银保合作中,大多数银行尚没有将这项业务提高到应有的高度给予重视,保险公司的推动是银行保险业务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业务操作中,基层银行政策忽左忽右,保险公司经常疲于应付,业务发展很不稳定。双方除进行销售环节的合作外,在产品开发、售后服务、利益分享方面基本没有合作,合作层次很浅,双方的合作处于银行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
(三)费用竞争异常激烈,影响正常的经营秩序
随着进入银行保险市场的保险公司越来越多,银行网点和客户资源成为保险公司争夺的稀缺资源。由于各家保险公司产品高度同质化,费用竞争成为可运用的最佳武器。于是各保险公司大打费用战,银行手续费、业务推动费等费用越来越高,经营成本剧增。而且在竞争中,部分保险公司人员暗中采用高额费用贿赂银行关键人员和柜面人员,扰乱了银行保险的正常经营秩序。由于银行保险产品可提费用低,利润贡献少,道德风险高,部分保险公司不堪重负,主动退出市场。
(四)银行保险市场秩序不够规范
欧洲国家都是在保险市场发展数百年后才出现银行保险的,而我国是在保险市场未得到充分发育的情况下就出现了银行保险,居民保险知识贫乏,这给银行柜面人员不正常地向客户说明产品提供了滋生的土壤,银行保险销售中存在一定的误导现象。银行柜台在销售保险产品过程中经常将保险与储蓄相比,有时甚至干脆说成是“高利率的储蓄产品”,套用储蓄产品的本金、利息等概念说明保险产品。由于在银行购买,很多客户误以为是银行产品。如果客户在满期给付时发现不是银行产品,并且收益比银行存款低时,就会产生受骗上当的感觉。由于银行保险的保险费几年累计已有几千亿元,客户数目庞大,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影响银行、保险公司的信誉和正常经营秩序,还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三、加强我国银行保险管理的对策
在我国当前银保业务火热的情况下,应该时刻警惕银保业务的以上潜在风险,并作出积极防范。各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经验表明,若使银行保险得到快速而健康的发展,必须实现“三赢”,即:客户可以享受到更好的金融服务;保险公司可以扩大产品销售,同时减低经营成本;而银行则提高了客户忠诚度,增加了利润来源。针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状,为了实现“三赢” 的目标,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提高保险公司研发产品的能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开发适销的银行保险产品,是银行保险业务发展的关键。保险公司要维持生存,就必须开发出适合消费者需要和银行柜台销售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应该根据我国消费者拥有的基本保障不足,急需养老、健康等产品的实际情况,开发多种产品。适当提高保障型产品和期缴产品比例,优化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银行保险产品市场上存在产品单一、保障性低、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保险公司将部分产品销售职能转移给商业银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升保险产品的销售效率;但由于其产品均由银行进行销售,使保险公司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往往弱化,对消费者需求的了解也越来越少。解决这个问题的首要办法是银保联手创新产品,不能完全由保险公司闭门造车、独家开发。保险公司应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使产品能集保障性、储蓄性、投资性为一体,以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银行保险双方必须加强合作,建立银行保险联合开发产品的机制。这不仅有利于发现市场机会和客户需求,调动银行的积极性,又可以开发出既适合银行销售又符合客户需求的银行保险产品,降低市场风险。
(二)提升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水平,加强对客户资源的控制和管理
银行保险带来了一定的客户转移、客户认知度和忠诚度下降、保险公司不能对客户进行有效的控制等客户资源方面的风险。保险公司必须深层次考虑客户的忠诚度和公司长远发展,做好客户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对客户的投诉要及时处理。加强与客户的联系,提高对客户资源的控制和管理水平。客户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客户服务,除可以维护已有的客户外,还可以了解客户需求的变动,并通过带动效应,拓展新客户,促进产品开发和保证客户利益。应该消除顾客对银行保险产品存有的搭配销售的心理障碍,要让消费者感到银行保险产品提供的附加服务是能够为他们带来利益的。对银行销售保险产品人员的资格应作出限定,例如要求他们参加上岗前的培训并必须取得保险人资格等。
另外,还要建立银行保险的客户治理系统。首先,由于现有保险公司的系统不能支持多家银行的保费自动转账功能,客户无法通过电话、ATM机或各个网点的银行系统,实现保单自动查询、保单自动更改、保单贷款等操作。因此,加快银行保险的电子化建设,实现保险公司数据系统与银行业务处理及结算系统的联网是当务之急。其次,人工操作易带来操作风险,所以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之间必须尽快建立起客户治理系统,对客户的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传递和控制,减少操作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道德风险。第三,银行保险业务客户资源的有效利用,也需要与相应的客户治理系统匹配。保险公司应利用银行已有的客户信息,建立起自身的客户信息档案,通过这些信息,提高续保率,以获得客户的长期忠诚度,并利用现有产品充分开发客户的潜在需求,提高保单的附加值。
(三)适当提高银行与保险的融合程度,建立银保长期合作机制
从国外的经验看,银行与保险的合作应该是长期的、利润共享与互惠互利的关系。根据世界银行保险的情况,银行保险根据融合程度从低到高分为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建立合资企业、金融集团四种融合模式。这些模式中并没有唯一正确的模式,可以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环境、产品等因素采用不同模式。我国以分销协议模式最为主要,这种“多对多”松散的短期合作,经营不稳定,风险较大。融合程度较高的模式(如战略联盟和合资企业)可以使双方协调一致、减少冲突。产权上的融合和制度安排可以使双方利益和目标一致,减少委托问题,提高银保业务的稳定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保险公司和银行签订的多是一年期的协议。这种短期的随意性很强的协议,无法保证未来稳定的保费收入来源。根据目前现状,保险公司应该主动与银行建立更高程度的融合模式,如战略联盟协议、建立合资公司或金融集团等,改变被动的局面。这些模式或通过更紧密的合作或通过产权上的安排有效解决目前对银行的利益驱动不够、手续费过高、销售误导等许多问题。在目前我国银保双方尚不能进行资本参与或就某类特定产品的分销建立合资企业的时候,为维系银行与保险公司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双方应签订长期协议,并明确界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责、权、利关系。银行专注于销售,保险公司专注于产品开发和人员培训。银行除收取手续费外,还应分享保险业务的部分利润。保险公司和银行在定位清楚、各司其职的基础上,从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风险防范出发,应立足长远,避免短期行为。保险公司要加强银行网点的人员培训工作,提高银行柜台人员保险的积极性。应考虑银行柜台人员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偏差,既要照顾企业的利益,更要照顾银行柜台人员的利益,做到按照经营状况和绩效,对银行柜台人员作出适时、客观、公正的奖惩,使其行为目标接近资本所有者的目标,有效化解银行保险的操作风险。
(四)分销方式多样化,重点完善客户经理制
我国目前银行保险营销方式单一,主要通过柜员销售,这使得银保业务的稳定性面临更大的风险。而且这种方式只适合销售简单的产品,不适应我国银行保险的长期发展。在世界银行保险市场上营销方式除了银行柜员还有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直销(电话、邮寄、网络等手段)、个人人等。而在美国,使用客户经理(理财顾问)最为普遍。在欧洲简单的产品是通过银行柜员直接销售的,但是对于一些富裕阶层销售的较为复杂的产品则由客户经理(理财顾问)来销售。欧美银行保险市场营销的重点就在于开发运用多种销售模式,综合利用不同的销售模式。多元化的销售方式有助于细分市场,实现产品、营销能力和顾客的匹配,同时也降低了风险。
根据对不同营销方式的比较,客户经理制是一种高效的分销方式。客户经理强调主动挖掘银行客户资源并积极营销和服务。客户经理与客户建立全面、明确、稳定的服务对应关系,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全方位的金融一体化服务。我国目前的银行保险客户经理制还很不完善。在某些保险公司又称专管员,职能主要是负责渠道的维护和管理,而缺少主动的理财服务和营销,更谈不上主动挖掘客户资源。因此,完善我国客户经理制是加强对银保渠道的控制、降低银保业务风险的当务之急。保险公司可以在取得银行同意的情况下主动选派自己的客户经理到银行网点提供保险销售和理财服务,这样可以更好地挖掘客户资源并加强对银行网点和客户的管控。
参考文献:
[1] 孙祁祥、郑伟.金融综合经营背景下的中国保险业发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2] 范云飞.论我国银行保险的风险及监管指引[J].上海保险,2010,(10).
[3] 陈文辉、李扬、魏华林.银行保险、国际经验及中国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
[4] 孟昭亿.银行保险的经营与监管[J].银行家, 2007,(04) .
[5] 解晓非.强化银行、证券、保险监管的协调与合作[J].经济研究参考, 2005, (93) .
[6] 闻岳春.法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金融,2007,(6).
[7] 胡浩.银行保险——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丛书[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8] 卫新江.银行保险基于国际经验的考察[J].国际金融研究,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