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1

【关键词】儿科  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护理安全是医院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是指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的安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护理质量要求增高,尤其儿科病房,由于其特殊性,使其成为一个高风险科室,因此分析影响护理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1  护理安全隐患

        1.1管理因素

        质量管理是护理安全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认真执行护理“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护士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意识教育,科室考核力度不够,护士长管理不到位,不能充分利用护理资源。

        1.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差,近年来低年资护士增多,专业理论水平及护理操作技术差,安全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慎独”精神,对儿科用药特点掌握不全面,主动巡视差,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

        1.3护患沟通因素

        儿科面对的病人大多无表达能力或表达能力差,加之陪护多,护士缺乏与患儿及家长主动有效沟通,甚至有时对家长的提问,表现不耐烦,回答问题语气生硬,做各项治疗、护理未履行告知义务,出现护患纠纷。

        1.4家庭因素

        一方面患儿绝大多数是独生之女,家长对他们平时过于溺爱,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住院后认为自己是上帝,护士就应当伺候他们,对护士的要求值高,要求静脉穿刺“一针见血”,用药后病情很快好转,花费低,住院时间短;另一方面陪护及探视人员多,难于管理,易造成患儿院内感染,家长出现不满情绪,护理工作稍有疏忽就会招到家长训斥、谩骂,发生护理纠纷。 

        2  防范措施

        2.1管理方面

        2.1.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ㄍ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做到有法可依,懂法、守法;组织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培养高尚医德,认真执行疾病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规程。

       2.1.2科内建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制定工作职责、计划、考核目标,检查科内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并督促落实。

        2.1.3护士长对急救物品、药物应做好“五定”管理,充分利用护理资源,做好弹性排班,保证病人多时护士多,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

        2.2护理人员方面

        2.2.1更新护理理念,提高服务意识,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培养其“慎独”精神,严格履行岗位职责,根据护士年资不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内容包括:专科疾病护理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儿科用药等,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掌握全面;专科技术水平提高,熟练掌握儿科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与医生配合密切。

        2.2.2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查对制度”,对病人做到“八掌握”,主动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仔细,规范书写护理记录。

        2.3护患沟通方面

        2.3.1护士面对的不仅是病人,更重要的要面对家属,首先提出先服务家属在服务病人。[2]儿科病人陪护多,家长频繁更换,这就对护士提出更高要求,要善于与家长沟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心情,对所提问题以真诚的态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予耐心解释,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2.3.2护士和蔼友好的微笑,亲切轻柔的抚摸,都能给患儿带来心灵上的慰籍,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3]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

        2.4家庭方面

        患儿入院护士应热情接待,安排床位,查看患儿病情,通知医生并遵医嘱完成治疗和护理,介绍医院住院须知,针对一些家长缺乏疾病知识,没有安全感,采取不同的健康指导,如:疾病知识、检查的目的、饮食指导、如何护理患儿、如何配合护士的治疗及护理、安全防护知识等,使家长消除不安心理建立信任感,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3  结论

        儿科护士要做好护理安全的防范工作,首先要提高护理质量,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心爱护患儿。其次,要加强病房管理,把病人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一个舒适、温馨、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做到病人及家长满意。

参 考 文 献 

[1]尹慧贞.临床护理安全的相关分析及管理对策.中国实用医药,2007年第3期.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2

1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

1.1素质方面 多数护士的理论水平总体不高,接收专业知识教育时间较短,缺乏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法律意识较为淡漠。有些护士在岗学习精神不够,到岗后对一些专科知识,如专科疾病的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的学习不到位,缺乏相应的药理学知识,如对新药的使用方法、疗效、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不熟悉不了解,对开展的新业务新技术学习不到位,缺乏终身学习意识。

1.2护理文书方面 医院的护理文书管理中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如:有些患者的入院评估不仔细,存在的问题在评估单上未反映出来,或描述不清楚、不恰当,无护理诊断。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护理病情记录单未及时反映,护理诊断未修改,缺乏动态的评估。书写错误,如综合征写成综合症,年龄写成年今,蛋白写成旦白等。出入量记录不准确,漏记或错记,影响医生对病情的诊断。因工作繁忙,忽略记录或进行回忆式记录,出现大概可能的情况,当有医疗纠纷时提供不出真实有力的证据,有的管理者为应付检查,要求护士重新抄写护理记录,以至于破坏了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

1.3执行规章制度方面 查对制度不严格。如三查七对一注意未落实,形式化,机械化,不能检查出问题;如加药配液时不仔细,加错药或者剂量错误;检查无菌溶液不仔细,如瓶口松动、瓶体有裂缝、溶液内有异物等。

交接班制度不严格,如交接班时不到床头交接,交代事情不清楚或忘记交代,对病情发展、个体差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发生意外事故。

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如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未按有关消毒隔离原则进行处置;各种消毒液未及时更换,或消毒液浓度不符合要求等。

安全防范教育制度不落实,入院宣教不到位。缺乏个体针对性,或没有详细介绍各种药品的使用,易造成滑倒骨折、热水烫伤等事件。

病房管理制度不严格。病历保管上有漏洞,病历柜不上锁,造成病历部分丢失或患者不经同意自阅病历等;病区欠安静,尤其是中午、晚间熄灯后,引起患者不满;服务态度不好,或解释、说明不到位,或语言措辞不当,引起患者不满、污秽,甚至造成医疗纠纷。

2防范措施

2.1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认识 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因此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性的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2.1.1对新成员的教育 新成员为新毕业的护士、进修生、实习生、新调入医院或科室的护理人员。因为新成员对护理安全缺乏认识,缺乏实践,若不充实这方面的知识和素质,将是肇事的危险因素。对新成员的教育重点为进一步熟悉护理安全规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定性、分级、发生原因、预防措施等,并且要对她们介绍医院特点、科室特点和有关安全的规定。

2.1.2分类教育 对不同层次、不同技术水平、不同科别的护理人员进行分类教育。根据各个类别的性质特点进行安全教育,如儿科护理安全教育特别要防止而儿童坠床、跌伤、逃跑等安全防范教育,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得到好的效果。

2.1.3事故案例教育 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报刊、杂志上的护理事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强化护理人员对事故严重性的认识程度。

通过以上形式的护理安全教育,增强做好护理安全的自觉性。

2.2加强人员管理

2.2.1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 关心护士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根据每个护士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成就动机,尽量满足她们的心理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调动每个护士的工作积极性。遇到抢救等紧急情况,及时调配人员做好应急处理。危重患者多时,妥善安排好每个班次人员,加强非在班时间段的护理质量。建立各种奖励机制,如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生活待遇、优秀人员年终评功评奖。

2.2.2重视带教问题 根据护士的护龄、业务能力,妥善安排带教工作。及时听取护生的意见,对不认真带教、反映差的护士,取消带教资格。带教中应严格要求,老师要"放手不放眼",交代仔细,学生要不懂就问,防止放任自流,同时明确规定哪些事情是不允许同学单独做的,如配液时加胰岛素,肌注、静滴等侵入性的操作等。

2.3规范、熟练操作技能,消除不安全因素 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是护理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护理管理者要组织护士进行经常性的技术练兵活动和技术竞争活动及考核,严格操作规程消除不安全因素,增强护理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对开展的新技术、新业务,引进的新设备,要详细了解其原理、使用范围、效果、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2.4加强规章制度教育,确保安全无事故 督促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定。严格查对制度、床头交接班制度、重症护理和消毒隔离制度等。加强各种物品、药品、器材的管理,制定章程,造帐立册,定期检查,及时补充。对重危、老年、卧床患者,加强巡视及 皮肤护理,防止褥疮,必要时建立翻身卡。根据病情,及时加护栏,防止坠床、摔伤。

2.5加强质量检查,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检查内容以危重患者护理、基础护理为主,同时检查各级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作风、病历书写和服务态度,不断规范工作程序和护理文书书写要求,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个别指导。督促护理人员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防止主观臆断。加强患者入院教育和在院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避免不合适的活动、饮食造成的意外。

2.6加强法制教育,重视依法管理通过学习有关的法律文件,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安排参加各种形式的法律课程,来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并将法律意识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去,使护士认识到自己违规行为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懂得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从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3结论

总而言之,护理工作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护士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规范的行为,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通过加强对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和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医院的护理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百姓的健康和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罗英,陶英.临床护士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调查与对策[J].吉林医学,2012,06:1304.

[2]曹雯雯,曹丹丹,白少军,等.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影响因素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2,10:883-885.

[3]林碧英.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和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8,09:1387-1388.

[4]陈殷钰,陈裴斐.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3,10:920-921+927.

[5]谢菲.结合《护士条例》探讨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0,12:1077-1079.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3

【关键词】护理安全;影响因素;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47-02

护理安全是指护理服务全过程中,不因护理失误或过失而使病人的机体组织、生理功能、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残疾或死亡。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是优质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因此,护理安全管理应贯穿医疗护理的全过程,并列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安全有效地进行护理,才能促使病人好转或康复,护理质量才能得到根本的体现。

1 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

1.1 护理人员方面

1.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忽视病人的权益 ,对病人实施治疗和护理时,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不坚持原则,盲目执行医生的口头医嘱等均可导致护患纠纷。

1.1.2 业务水平不高,技术操作不熟练 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急救技术及仪器操作掌握不熟练,理论与实践脱节,违反技术操作规程,容易导致操作失败或操作错误而发生缺陷差错,单独上班时不能完成较复杂的护理操作。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不断增多,在对待多种疾病,涉及到很多专业的医疗问题,护士很难准确实施护理,角色转变困难,满足不了病人的身心需求,也不自觉地侵犯了病人的权益。

1.1.3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一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主动服务意识淡漠,未把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工作马虎不细致、不负责任,对职业产生厌倦情绪。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无菌观念淡薄,处理医嘱不及时,执行医嘱查对不严,不按等级护理制度巡视病房,危重病人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抢救病人,安全防范意识差。

1.1.4 护理文书中的不规范行为 如主客观资料认识不清,记录中常出现主客观判断混淆,不能正确评估病情。护理记录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不够,操作性护理措施未记录,抢救病人以及为重病人做了大量专科治疗及护理却未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和医疗病程记录不符或记录不完整。如果发生纠纷,护理记录单将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为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1.1.5 护患沟通不够 轻视人性化服务,不主动和病人及家属交流。交流的信息量过少,语言失度,解释缺乏耐心,特别是在病情询问、用药咨询、费用查询时,如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将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甚至护患纠纷。对患者态度生硬,遇事容易情绪化,有的护理人员语言、行为不当或过失给患者造成不安全感或不安全后果,这些常常是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

1.1.6 护理职业的特殊性 护理行业是高风险、高责任的服务行业,护理工作具有独立性、连续性和具体性,多数护理活动都是在无人监督下完成的特点。一些护理行为只有护士和患者参与,所有的谈话、诊疗和操作不可能都让病人签字或知情,病人和家属对期间的操作可以质疑,护士夜间巡视病房虽有记录,但没有旁证,由于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好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发生。

1.2 患者的因素

1.2.1 患者或家属对治愈的期望值过高,若病人心理承受力差,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就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烦意乱等心理现象。不信任医生,怀疑诊断错误,不听护理人员的安排,拒绝治疗,导致病人人为的护理不安全因素。

1.2.2 患者的不良心境 患者及家属由于疾病特别是突发疾病的影响,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引发护患冲突。

1.2.3 患者的自身素质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但部分病人因所受教育的限制,素质不高,对护士的出言不逊或不尊重行为,也是导致护患纠纷的一个因素。如擅自外出,请假不按时回院,有的垂危病人需要陪护,但家属出于各种原因,不履行应尽的责任。一旦发生意外引起纠纷,患者家属的不合作,也将会增添护理安全隐患。

1.3 医院管理因素

1.3.1 管理制度、护理常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护理管理者对护理服务流程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不能及时发现,缺乏有效的报告、监测、评价系统。上级对下级监控缺乏力度,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未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启动各项应急预案。

1.3.2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管理层重视成本核算,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缺乏。护理工作平凡琐碎,加上长期超负荷从事繁重的工作,无法顾及患者情绪和心理反应,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质量下降,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给患者带来不安全感,导致护理纠纷增加。

1.3.3 对护士教育培训不重视 仅注重护士的工作完成而忽视护士的在职培训提高,对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不到位,专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当前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如果不能及时根据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找不到有效的途径提高人员素质,这些方面对护理安全的影响也很显著。

1.4 社会因素 在医患纠纷中,媒体的态度多倾向于患者,对医院方面的报道有失真的情况,这种舆论导向使患者对医院产生一定的偏见;过高的医疗费用导致患者将不满情绪归咎于医院,使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常常以不信任的态度对待护士;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待遇低,而工作压力大,承担的风险大,导致一些护士将不满情绪转嫁到患者身上,这些都是引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

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2.1 重视在职护士的法制教育 在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应通过不定期法律专题讲座及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使护理人员了解有关医疗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法制教育,引导护士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让护士认识到违法的后果,加强责任感,使护士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从而维护了病人和自己的权益。

2.2 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理人员要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的培训, 管理者应创造条件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获得国内外的新知识、新动态、新观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紧跟学科的发展。在医院内每季度进行三基考核,专业技术操作考试,对护理人员的成长进行动态观察。同时还要有侧重地学习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护士业务学习,反复训练专业技术操作,加大执行和考核力度,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选送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学习,以点带面。不断更新知识以适应学科的发展,从根本上防止技术性护理缺陷发生。只有具备了较好的理论水平及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高质量的实施护理,发挥良好的职业道德,准确为患者解决问题,做到护理到位、患者满意。

2.3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范 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都是以为患者服务为中心、以医德为基础、以对患者高度负责为最高道德准则而制定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遵守。对可能产生的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顿,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只有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积极而又稳定的情绪,加强慎独修养,为患者提供安全保证。

2.4 重视关键环节的管理

重点加强4个关键环节的管理,即关键人员(新参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人员)的管理,根据不同人员特点,合理排班,合理应用人力资源;关键病人(急危重症病人、大手术病人、疑难病病人、新入院病人、采用新技术新医疗项目治疗病人)管理,以不同方式,满足各类病人的需求;关键时间(节假日、中夜班)管理,实行弹性排班,加大监督力度;关键科室(急诊科、手术室、分娩室)管理,加强科室管理,并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2.5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管理者要根据每个科室情况和护理工作强度及复杂性,配置一定数量的护士,合理搭配不同技术水平的护士。根据不同时间段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病人高峰时要实行弹性排班制,当天的突发事件和危重病人的抢救都应实行动态排班,多种方法解决护士的超负荷工作。

2.6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 规范化的护理文件是患者获得救治的真实反映,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同时又是医疗纠纷处理中的法律证据。事实说明,一旦发生纠纷,详实的护理记录常常是支持医院、医生、护士的关键证据。因此,护士作好各项护理记录,不仅看成是自己工作的需要,还要看到它作为证据的重要性。培养护士“写你所做的,做你所写的”这一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遵循护理文书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书写原则来记录文字内容,从法律角度来规范护理文书,带给患者的是安全,留给护士的是平安。

2.7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分析医疗纠纷所涉及的护理问题中发现很多时候是因为患者缺乏疾病知识,不了解治疗和护理方法,对病情变化不理解而造成,有的则是由于对护理质量不满而提起投诉的。因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减少护患冲突,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鼓励患者和家属参与医疗护理安全活动,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注重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培养,应用“换位思考”,掌握正确的服务方法,不仅会得到患者的配合、理解及支持,而且能使其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从而有助于化解矛盾并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2.8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 护士在临床承担着大量对病人的治疗和照顾性工作,与病人接触密切、连续、广泛,与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关系密切。组织护士参加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的意识。平时工作中加强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认真做好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医疗安全,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的就医环境。

护理安全是反应护理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抓好全员安全质量教育是降低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前提,它使医院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也是增强医院效益的有效保障。让完全变成一种习惯,让习惯变得更规范。护理安全应该受到每个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4

自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以来,其优点及好处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的肯定,对母婴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母婴同室的新生儿的护理安全方面又出现了新的隐患及问题,因此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及要求,近年来我们针对出现的隐患及问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安全隐患及问题

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

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1.6新生儿窒息:常见于新生儿溢奶、呕吐所致,如家属育儿安全知识的缺乏,哺喂后未及时拍背并侧卧致平卧呕吐时致窒息;另外还多见于剖宫产儿,表现为未开奶前就有呕吐,多为粘液,开奶后呕吐加剧,无觅食要求,多由于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分娩,胃内及肺内的羊水残留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其次婴儿与大人同床熟睡时被大人的身体压迫或被衣被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等。

1.7新生儿被盗:当今社会各类流动人口较多,拐卖儿童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病区母婴同室病房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家属若对病区人员及环境不了解,极易让犯罪分子钻空子,冒充医务工作者盗走新生儿,引发新的医疗纠纷。

2 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应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认真执行等级护理巡视制度,特别是对新生儿的巡视护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另外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不仅是家属的义务与责任,同样也是护理人员责任及义务。

2.2加强健康教育:针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的缺乏,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哺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婴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婴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通过医护人员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婴儿的伤害。

2.3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老护士要改变传统经验式的护理模式,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与理念,同时还应重视对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通过护理查房、问题分析、专科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2.4建立科室质控小组,每月定期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出改进措施,且要跟踪检查落实改进情况,另外随时征求家属及产妇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护理措施,对潜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5

[关键词] 神经内科; 护理; 安全隐患;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9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4-195-01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发生法律和规定的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坏、障碍、缺陷或死亡[1]。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大多为老年人,常常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病情变化快,易发生意外,任何疏忽均可导致严重后果,给患者及医院带来损失。现将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因应措施总结如下。

1 常见安全隐患

1.1 患者自身因素

1.1.1 跌倒 有资料显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为34%[2]。这除了高龄体弱,中风后遗症等原因外,长期使用镇静、降血糖、降血压药物也是主要原因[3]。此外天雨地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患者更加容易发生跌倒。

1.1.2 坠床 神经内科病人多肢体活动不便,易平衡失调致坠床。另外有些患者躁动、痴呆、意识障碍、精神异常等,需加床档防护,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但有些病人陪护对此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档,易发生坠床。

1.1.3 烫伤或冻伤 神经内科病人多数存在感觉障碍,病人对痛温觉感觉迟钝,护士对家属健康教育不到位,病人易烫伤或冻伤。

1.1.4 走失 神经内科脑血管患者大多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或老年痴呆患者未做到24h留陪护,易发生走失。

1.1.5 误吸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咳嗽反射减弱,吞咽困难,进食时易呛咳引起误吸。

1.2 护理人员因素

1.2.1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对病人关心不够,缺乏慎独精神,不按等级护理的要求巡视病房,发现问题不及时或者对患者的主诉不重视,不及时通知医师从而延误了抢救时间。

1.2.2 业务能力不强 神经内科疾病变化快,需护士及时发现和处理。而年轻护士往往存在技术水平偏低、理论知识缺乏以及工作经验的欠缺。不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给患者造成技术风险,对患者安全构成威胁[4]。

1.2.3 仪器和急救物品因素 由于医疗仪器设备陈旧或维护不周,在急救时出现故障,从而延误对患者的抢救工作。此外,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大量引进和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5],如果护士对新的抢救仪器使用不熟练,应急能力不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安全隐患。

2 安全隐患的应对措施

2.1 完善病区基础设施 根据患者的需求在病区的走廊墙壁上安装扶手,病床加床档,地面保持干燥、清洁,做好防滑措施,卫生间加防滑垫及扶手、呼叫器。

2.2 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法规的知识培训 使每一个人充分了解护理人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同时明确患者的权利和义务,营造护理安全文化,不断提高自律能力与责任心,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2.3 加强三基三严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神经内科病人多,病情重,变化快。这就要求高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应急能力,还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这样才能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服务。

2.4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和自我管理能力势在必行,这是杜绝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安全教育尤为重要。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对患者反馈的问题,及时解决或进行整改,排除安全隐患。

2.5 建立健全护理安全风险预案及应急处理预案 正确及时评估每一位新人院病人的危险因素,确立高危人群,做到班内重点观察,重点防护。针对神经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定期召开护理安全分析会,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杜绝安全隐患。

2.6 加强监督,抓好安全管理环节 神经内科护士长要抓好重点病人、重点时间段、重点人群。重点病人指急危重病人、新人院病人、卧床病人;重点时间段指节假日、中夜班等人员薄弱的时间;重点人群指新上岗护士、能力低、责任心不强的护士等。做好重点监督和管理,避免安全隐患。

3 小结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安全性的高低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准,也是保证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对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传,对预防反生各种护理危险具有现实意义。因此,神经内科护士应了解专科的护理安全隐患,从安全角度正确评估病人,以防患于未然。也只有抓好护理安全,排除安全隐患,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才能为病人提供更安全、优质、有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丘彩兰,韦巧灵.护理安全隐患意识的调查及警示牌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2):1621.

[2] Stolze H,Klebe S,Zechlin C,et al.Falls in frequent neurological diseases-prevalence,risk factors and aetiology[J].J Neurol,20045,21(1):79-84.

[3] 吴迪,于普林.老年人跌倒和神经系统疾病[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6,13(4):243-244.

护理安全防范措施范文6

【关键词】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也日益增强,病人对医疗护理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神经内科是一个存在较大医疗风险、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高危科室,收治的患者多以脑卒中病人为主,这类患者具有病情危重、意识障碍、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住院时间长,致残率高的特点。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特点,现将神经内科常见临床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1 意外受伤。

1.1.1 跌倒。神经内科病人发生跌倒的几率很高[1]。患者大多年老体弱,骨质疏松,生活自理能力及应急能力低下;神经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步态不稳;性低血压、突发抽搐与晕厥;对疾病危险性不理解,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强,思想上存在不愿意麻烦护士,以为自己容易做到的病人[2]。患者穿着过于宽大的衣裤,鞋底不防滑;病房地面湿滑、入厕时坐凳不稳,灯光昏暗等。

1.1.2 坠床。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容易发生坠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病人陪护对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擅自取下床栏或解开约束带;护士对病人病情不熟悉,没有及时给予使用床栏。

1.1.3 烫伤。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多存在感觉障碍,对痛觉、温觉不敏感。加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病人极容易发生烫伤。

1.2 走失。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导致认知、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如护理防护措施不到位,没有家属看护,患者容易走失。

1.3 窒息、吸入性肺炎。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进食时容易发生呛咳;有些患者由于留置胃管时间过长,家属自认为掌握了鼻饲方法拒绝护士喂食,由于鼻饲不当造成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1.4 静脉炎。神经内科所用药物大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对血管刺激大,加上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年龄、血管因素以及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液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

1.5 压疮。神经内科卧床病人营养、感觉功能都较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3]。

1.6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尿管、胃管、各种术后引流导管甚至起搏导线等拔除[4]。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产生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2.防范措施

2.1 加强法律,确立护理安全信念,营造护理安全文化[1]。通过组织护士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法律意识。以护理常规为准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及时发现、处理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2 健全护理风险预案及应急处理预案,积极应对[5]。针对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建立一套完善的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针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有效杜绝和减少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2.3 正确及时评估危险因素,明确高危病人,并在患者一览表上做醒目的警示标记,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6]。

2.3.1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病室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应设警示牌;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床边监护仪、氧气筒、吸引器应摆放在指定位置,电线应卷放好,以免电线松散垂在地上将患者绊倒;患者的衣裤大小合适;用轮椅护送患者时扣上安全带;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使用呼叫器,呼叫器放置在患者易拿的地方。

2.3.2 认真评估病人。患者入院时,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为压疮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给予垫海绵垫、水垫,定时翻身、叩背,防止院内压疮的发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注意事项,护士和家属双方签署“老年危重患者护理注意事项告知书”。确定患者为高危对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头使用温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烫伤”,“预防压疮”,“防止坠床”等,随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随时作好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

2.3.3 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的患者,床边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拔出各种管道,约束带松紧应适宜,每班进行交接班,注意观察患者约束处皮肤情况,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属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床栏及约束带。

2.3.4 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预防。癫痫患者突发抽搐时,应立即将压舌板或毛巾条放于患者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对60岁以上患者及认知、记忆力障碍患者实行腕带识别制度,在手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所住医院、科室以及医院联系电话;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去向,防止患者走失。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治疗,如热敷、频谱照射、理疗、艾灸时,应注意温度,注意观察皮肤情况,以防发生烫伤。

2.3.5 加强健康教育。患者入院时,教会患者及指导家属使用辅助设施,如护栏,扶手等;对于颈椎病患者,突然改变可能会诱发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等症状,应告知患者在改变时,动作要缓慢;提醒患者生活起居要注意做到三个30秒,既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7]。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患者,一定要看患者服药到口后才能离开;掌握专科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时有针对性,如脑出血病人,一定要告知患者及家属绝对卧床的重要性,以防患者自行起床活动,导致发生再次出血。

2.3.6 加强护士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三基”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理论、技术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把护理安全纳入到护理交接班内容中,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高危病人进行评估,随时增减安全防护措施,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总之,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安全护理隐患,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差错.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3:192~193.

[2] 雷春玲 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意外损伤及预防对策护理研究 2008;(22)6: 1462~1463.

[3] 杨桂华.压疮的研究及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25):2433-3435.

[4] 段摄霞, 王红艳, 郭秀茹,等.ICU 气管插管病人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前瞻性研究.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 1999 ,18 (1) : 457-459.

[5] 刘红.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当代护士,2006; (3):83~84.

[6] 张金花.神经内科若干安全护理隐患与防范对策.天津护理,2004(12)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