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心理健康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心理健康方案范文1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我校成功教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以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领导小组
组长:江
副组长:杨、臣
组员:华、男、李、晓
三、实施方法
1、在初中一、二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中青春期健康教育是重点内容,由专任教师上课,每班每两周上一节课。本学期共授课八课时。通过讲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辅导,每年级每学期四次,每月一次。通过专题讲座,提高和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导航”信箱,对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咨询。此项工作由政教处协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
4、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使学生更加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并发展自己;使教师通过心理档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据此进行科学的教育教学。心理档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自然情况,包括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及教养方式;二是通过心理测量对学生的能力倾向、人格、心理健康、职业兴趣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和数据与资料;三是学生心理发展状况的综合评定,包括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和家长等各方面的综合考查意见。
5、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如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写心理健康日记等。
四、实施原则
1、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通过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内容,及健康心理素质的标准。通过正面教育,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在课上应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日常交流和各项活动中(课下)提高心理素质。
3、全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兼顾学生的个性,要坚持因材施教。尤其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师要注意结合本校各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就事论事,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既有针对性,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重点要注重实效。
5、协同性原则
学生心理健康的提高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单靠心理素质教师是不够的,需要各方面协同努力,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各科教师、全校教职工以及学生家长的作用,共同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五、实施目标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及方式的探索,使学生的智力人格得到健康发展,优化中学生的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六、保障措施
1、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备课小组,课题改写小组等职能机构,形成校长重视亲自抓,专业人员理论先行指导抓,“心育”专兼职教师要勇于实践具体抓,全体教师齐抓共管,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更新观念,树立起关心学生心理发展的意识,成为能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的良师益友。
2、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和教育观,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拓宽教育科研的广度和深度,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研究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和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地稳步发展。
3、成立家长心理学校
教师心理健康方案范文2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依托特定的心理学理论,通过一系列专门设计的活动或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有效适应社会和发展健全人格的一种辅导形式。它被公认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正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
我校参加了贵阳市教科所承担的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贵阳实验区子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的研究。作为实验校,学校以课题为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为重点,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探索与实践。
一、得其法
对于多数实验教师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非常陌生的。理论缺乏是课题研究起步阶段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做到有始有终,理论学习是起步的关键。为此,学校邀请专家进校园引领课题研究。如邀请了贵阳实验区课题负责人雷颖善老师对我校实验教师进行开题培训;选派数十名骨干教师听取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专家申继亮教授的“心理教育与教师素质”专题讲座;利用暑假组织实验教师在教科所听取中央教科所心理学博士张彩云的“如何评价一节心理活动课”“心理活动课的特点、操作、评价”等讲座。暑假,我校又组织部,分实验教师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培训,听取了华东师大特聘资深心理咨询师陈默教授及上海市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范亦铮老师的主题报告“走过春夏秋冬――教师职业生涯心理”,培训结束后老师们还与专家进行了深度交流。
在一线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交流、沟通中有效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互动、专题讨论和参观考察中,实验教师初步了解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与学校班团队会的区别,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活动环节有了初步的认知,树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方式――强调“活动”,重视“体验”效果的新理念。不少实验教师在培训活动结束后,当即表示很想回学校一试身手,上一节这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和课题研究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有效探索活动课模式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力学笃行
实验教师集体学习吴增强老师的《初中生心理辅导指南》,拟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评价要点的二级评价体系,并由学校的两名专业二级心理咨询师冯建波、张家静老师率先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研讨课。教师通过观课一议课后,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了全新的感悟,实验教师开始上“翻版课”“教研课”“展示课”。
学校将全体实验教师分组,分为四人或五人一组,首先上“一课多上多研”翻版课。第一轮结束后问题很多,尤其是教师容易把心理活动课上成德育活动课、心理健康课,不清楚德育课、心理健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区别;还有教师生搬硬套别人的课,设定的主题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等等。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又组织实验教师研讨,反思自己上的课,讨论下一步如何改进,由此开展了第二轮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实践。
由于时间冲突,我们根据教学地点把实验教师分成中北和瑞北两个校区,按校区分小组上课,互相听课、评课。改进后的活动课要求主题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困难或困惑,教师采用问卷调查、活动观察等方法发现学生的需求,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去分析、选择适合学生的活动主题,从而找到最适合本年级、本班实际的活动目标和贴近学生生活、立意新、有吸引力的活动主题。第二轮“一课一人上,多人研”研究课由此拉开序幕。通过“学习一研究一实践一反思一总结”螺旋上升的循环研究过程,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方案得到逐步修改和完善。教师们通过集体探讨得出了如下一些心得体会: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否成功,活动方案的设计是关键,在方案设计和活动实施中要倡导体验式学习,倡导活动化、生活化,倡导学生学习与分享。第二轮实践结束后,教师感言收获颇丰,提高很大。我们的教师做到了力学笃行,这些研究实践对他们的蜕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三省吾身
参加实验区的抽签,接受“评好课”检查。“评好课”活动的开展,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校课题研究情况,反思学校的研究过程。活动以现场抽签的方式进行,目的在于促进所有实验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中不做旁观者、教练员,积极做探索者、研究者,整体推进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尽管以点带面的抽查不能代表学校课题研究的全貌,但我们对专家的意见仍然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针对部分教师出现的问题,学校通过教师座谈,广泛征求意见,重新修订了管理方案,加强了对活动主题的选择、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实施、学生参与程度、积极性、效果等方面的学术指导和督促检查,促使教师在“一课多上多研”中获得成长和发展。
多次反省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是我们破茧而出必不可少的一步。
四、完美蜕变
为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研究情况、形成性评价体系及“一课多上多研”情况进行总结,我校组织全校实验教师举行了课题研究现场报告会,要求每一位教师制作课件,回顾和陈述自己的研究历程,重点讲述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的思考、做法、感悟及团队给予自己的帮助,为教师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让研究团队在“学习、实践、交流、反思”中不断成长。事实证明教师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从最初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茫然、青涩发展到了现在的深人理解、运用自如。其间采用的“一人一课多上多研”“多人同课异构”均是值得推广的实践研究方法;配合课题研究开展的“与书为伴,与书对话,与书同行”评比活动则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师理论素养;“翻版课”“教研课”“展示课”“评好课”等途径和手段使课题的研究更加注重实效性、研究性、本土性,使每一位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得到提升。我们付出并快乐地收获着!我们在得其法,力学笃行,三省吾身之后完美地蜕变了!
教师心理健康方案范文3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校结合省级立项课题《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的开展,探索出了一种适合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班级成长活动。
一 班级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小型社会体系,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更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学生在班级这种特殊的群体环境中学习、成长和发展,班级成为影响他们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 班级成长活动的前期准备
按规律办事才会事半功倍,掌握了班级的特点才能促进其成长。在班级成长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关键的是要了解班级情况。
首先,我们通过让班主任填写“班级成长活动登记表”来了解班级的基本情况,见下表:
其次,通过召开班委会和单独找个别学生谈话的方式进一步了解班级的具体情况和特点。
三 班级成长活动的方案设计
在全面了解了班级情况的基础上,由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召开有班主任、心理健康课题组成员、班干部参加的专题讨论会,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程序:(1)由心理健康教师针对班级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成长活动的初步方案。(2)由班主任、心理健康课题组成员、班干部提出修改意见(可以运用头脑风暴法)。(3)心理健康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课题组成员、班干部共同讨论,形成比较完善的班级成长活动方案。
四 班级成长活动的实施
班级成长活动的实施由心理健康教师组织,参与人员有班主任、班级中的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成员、班级的任课教师等。
以下是我校八年级一班的一次班级成长活动案例。
[确定活动主题]八年级(1)班“班级成长登记表”中反应的班级存在的问题是:多数学生没有理想,缺乏自信,学习生活中主动性差。在随后召开的班委会和与个别学生的单独交谈中也都反映出这一问题。经过专题会的讨论,最后确立了“我自信,我成长!”的活动主题和活动具体方案。
[活动方式]放松活动;讲述与讨论;游戏活动。
[活动地点]八年级(1)班教室。
[活动准备]物品准备:眼罩、一小段绳子、地毯或海绵垫子、录音机(一盒舒缓的音乐磁带)。场地准备:学生按小组就座,把靠近讲台的桌、椅搬开,留出一块空地。
[活动过程]
第一,介绍活动主题,鼓励学生真诚参与,认真体会。
第二,放松活动:深呼吸放松法。放舒缓的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放松状态。
第三,自由联想:在放松状态中让学生想象自己长大后的样子,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四,分享活动:学生写下自己的理想,全班依次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其他同学要为说出理想的同学鼓掌以示鼓励。
学生真诚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写下自己的理想,最后大声说出自己的理想时,他们的内心世界是激动的,有许多学生都是含着眼泪说出自己理想的。此时此刻,他们是真诚的、自信的,而这种真诚的、自信的心灵体验,他们已经很久没有感受过了。学生的心灵之门已经打开,成长的契机已经到来。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没有任何说教,只是引导学生找到那个本来就藏在他们心中的、积极的自我。
第五,讨论:自信地面对实现理想的意义。
第六,游戏:信任岛。一名学生站到讲桌上,戴上眼罩,绑上双腿,小组中其他同学两两相对站立,双手相互交叉,弓步膝盖相抵,搭起一座“信任岛”。学生直身后仰,倒在“信任岛”上。游戏开始时,可由一名教师做示范,其他教师可帮助学生搭建“信任岛”,然后由部分学生先做,“信任岛”也逐渐转为由学生自己搭建,鼓励全体学生大胆尝试。
游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一种形式,在游戏中学生最放松,毫无抵触心理,体验和感受也最深刻。在八年级(1)班,老师刚介绍完游戏规则,许多胆大的男同学就争着往讲桌上爬,其他同学也都争先恐后地跑到前面来搭建“信任岛”,一时间教室里沸腾了。
信任岛的游戏主要是让学生对自己树立起信心,勇于挑战自我,在信任别人的同时体会被信任时的感觉。当然学生在游戏中会有许多独特的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此不应该做统一要求。在学生游戏时教师要认真观察,这是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也是发现班级问题的最佳时机;另外,游戏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对此教师要有心理准备,要学会妥善处理。
第七,记录感受:通过放松活动,让学生由兴奋转入平静,要求他们写下本次活动的感想。
学生感想举例:
学生1:自卑的人只相信别人,自负的人只相信自己,真正自信的人既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成功属于自信者!
学生2: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作家,我相信,通过努力我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学生3:我站到讲桌上被蒙上双眼,绑起双腿时真的害怕极了,我不敢想象倒下去会怎么样,我真想放弃,老师推了我一把,我倒下去了,虽然动作不规范,同学们还是接住了我,我完成了“信任岛”的游戏,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也能取得成功!
四 班级成长活动的优势与不足
第一,班级成长活动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展,能够充分发挥班级的教育作用,从前期准备到组织实施都有学生的参与,这本身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让班主任、任课教师有了一次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讨论,一起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的体验对于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非常有益。
第二,班级成长活动针对具体班级的具体问题,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向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活动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欢迎,参与的积极性也高。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到更多心理健康的知识,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第三,班级成长活动在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师作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一起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力地弥补了广大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的不足。
第四,班级成长活动有待改进之处在于活动的短期效果显著,但如果没有紧跟其后的相关教育措施,活动的长期效果将无法保证。
教师心理健康方案范文4
关键字: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瓶颈;解决策略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快速、协调发展的时期,是形成和谐个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将导致一系列心理冲突的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员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规律,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各中小学校能否开展和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
教育部政策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足够重视,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献计献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严重制约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其瓶颈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教师数量短缺,兼职教师水平欠佳
目前,各地中小学校的专业心理教师数量远远不够。一个学校的心理教师往往要同时兼顾百名甚至千名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仅专业教师力不从心,疲惫不堪,而且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无法获得足够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另外由于存在经费不足、对心理健康重视度不够等问题,某些学校无法配备足够的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教师,只能以兼职教师代课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然而有的兼职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就不能够深入地理解,加上没有专业的指导,不仅不能从科学、专业的角度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反而有加重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能。
(二)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热情难以提高
受到学科教育的影响,目前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以课程的形式开展的,教授心理学知识的痕迹过重,这种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不能接受,而且难以消化,教育的效果也不可能得到发挥。另外也有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等活动,但总体来说,这些活动能够得以开展的机会比较少,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学生档案建立复杂,心理数据难以追踪
从动态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心理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证。它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可以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检测手段。然而在普通中小学校中,既没有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全体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数据的记录、追踪,并找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因而缺乏简单、有效的科学手段成为了制约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学生心理数据的重要因素。
(四)学校领导重视不足,文化氛围难以营造
许多中小学校忽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无关紧要的内容,因而难以营造出适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良好文化氛围。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中小学校的高年级很少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使开展了也可以随时为其他课程让路;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进学科教育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成长;没有建设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活动室,以至于即使有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也因为场地问题而无法有效开展起来。
三、突破瓶颈的策略探析
(一)引入学生自助设备,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水平欠佳是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但目前要学校大量补充与心理教育相关的人才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大量心理教育装备的出现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以自主学习训练仪、智能心理自助眼镜、智能拥抱引导仪、暖心机等为代表的自主自助类心理教育设备(图1),利用了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吸引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中,通过收听音频、观看视频、图像等方式吸收心理健康的各种信息,进行认知行为改变训练,锻炼心理自助能力。还有一些减压放松类的心理教育设备(图2),如智能呐喊宣泄仪、智能音乐减压放松系统、智能冥想放松系统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状态,学会舒缓情绪的方法。这些设备都包含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导和说明,即使是没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兼职教师也能掌控,只需要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便可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学校还可以利用心灵倾诉系统,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些设备不仅减轻了专兼职教师大量的工作负荷,而且增强了学生发挥自身潜力、自己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意识。
(二)探索新型辅导方案,突破传统教育局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探索新型辅导方案,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和实践形式灵活地开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受自己的心理水平所限制,往往并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其他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形式的配合才能引出学生的心理困惑,因此学校应从多角度开设活动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当下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艺术心理疗法。它通过在咨询过程中借助艺术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帮助来访者提升自己,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特殊的表达形式主要包括音乐冥想、艺术涂鸦与创作、身体雕塑、演剧、重新创作等。教师可以通过智能3D电子心理沙盘(图3)、音乐、绘画、舞蹈、心理剧等艺术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达到心理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完善学生成长数据,健全学生人格发展
学生心理成长大数据系统(图4)为中小学全面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提供了便捷。学生心理成长大数据系统是从学生入学便开始建立心理成长数据库,利用庞大的数据基础对中小学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该系统利用当前先进的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设备的限制,让学生在家或者学校随时参与心理测评,完成认知调节训练。家长、教师乃至教育局可通过学生心理测验成绩和认知训练结果,实时了解和监测学生心理发展、成长状况,并根据数据分析制定适合各阶段学生心理成长的教学方案,亦可对学生进行长期跟踪,建立适合的心理常模,对学生心理成长做出最适合的综合素质评估。
(四)构建良好教育环境,带动积极健康氛围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在各科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的积极成分,以适合中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和创新能力等优良品质,并在课堂内外进行良好的师生沟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方案范文5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室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中有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在中学生中反映出来。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不从小抓起,到了大学生和成人时期心理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就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虽然幼儿的心理障碍还不足以引起社会问题,在社会上也没有引起各界的重视,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据了解,国外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幼儿园和小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而我国的绝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没有这一设置。心理医生强调,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就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家长应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力度。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通过我们对本园幼儿的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从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咨询室就显得十分迫切。
下面就建立幼儿心理咨询室的设想陈述如下。
一、幼儿心理咨询室的定义及要求
幼儿心理咨询室,即向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场所,也是心理咨询教师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真诚相谈和辅导幼儿短程游戏心理治疗的地方。开展幼儿心理咨询首先要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发展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感受和体验,对幼儿进行生动活泼、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便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整体优化,尤其是人格的健全与社会适应力的提高。
二、幼儿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1.是幼儿生活辅导、游戏的活动室
开展心理咨询应了解心理评估的原则及必要的手段和技术,搞清幼儿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把握幼儿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向幼儿提供游戏、情绪、生活、人际交往、幼儿园适应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同时,这里备有各种有关幼儿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案的资料,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具,心理咨询教师对幼儿现阶段的心理动向掌握的比较准确。因此,心理咨询室应成为幼儿生活辅导和短程游戏的活动室,利用心理咨询室的现有资源,设计辅导方案。
2.对幼儿个体进行辅导的研究室
采用对话、游戏等方法不仅要解除幼儿烦恼,还应进行各种测试和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兴趣、个性特长等,让其成为个体辅导的研究室。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按照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和咨询人员的现有能力,对幼儿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力所能及的干预和治疗,以便帮助幼儿排除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碍,实现自立自强。
3.建立幼儿健康咨询档案
心理咨询室每学期对全园幼儿进行普查,及时大量地收集个体方方面面的情况,对初查有问题的幼儿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进行跟踪、复查和治疗。详细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社会背景和生活习性,建立个人档案,并分类保管,以便于查阅、了解和追踪研究。
4.成为教研、培训一体化的基地
当前,我国幼教工作者知识、经验的不足,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无法提高。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有心理问题是幼儿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常常不予理会,有的则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或是个人行为习惯的问题,相当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被简单地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并把幼儿的心理问题片面归为思想品德问题。为了提高教师理解幼儿,指导幼儿的能力,幼儿园应该有效利用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心理咨询室可定期给教师办讲座,提供典型案例分析,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辅导方案,研究咨询技巧及辅导艺术。平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各种调查,收集资料,分析交流。同时通过园内局域网络建立相应的页面,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案例交流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等。对幼儿进行心理咨询,既是幼儿园全体教师的职责,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每位幼儿教师,都应学习一点幼儿心理咨询的知识,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和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中,实现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的全员辅导,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总之,心理咨询室应该成为教师研讨、提高教育技能和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基地。
5.联接幼儿园与家庭的桥梁
教师心理健康方案范文6
关键词:心理档案;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263-02
心理健康教育档案(以下简称心理档案)是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及教师从事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和活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形式的文件材料。心理档案既是学校心理工作方针、政策的写照,是心理健康活动和心理问题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依据,也是了解心理教育内容、考查心理教育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心理咨询质量,促进心理工作者交流的信息源[1-5]。目前,为了配合心理工作重心下移至二级学院的新形势,作为学校层面的心理档案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考验,如何与院系档案工作保持一致发展步伐,做好心理档案管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急需思索的问题。笔者通过档案学资料的学习,并结合自身工作,对当前高校心理档案建设与管理做出了如下分析。
一、高校心理档案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的心理档案记录了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一系列保障高校心理工作的文件和资料,客观地反映了心理健康工作在高校的推进过程,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如何开展起着纲领性作用。如:教思政厅[2011]1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5号《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的出台有效推进了高校心理健康基本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工作进度。
高校的心理档案记录了学校、院系、教研室的全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真实地反映了活动过程,如:学校心理活动的通知和方案;以院系为主体举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记录;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原始教案,负责人的签字和批示等。另外,档案中也记载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场资料、活动效果、活动时间,地点等内容,为推广先进工作经验提供了数据资料[6]。心理档案也是高校心理工作改革、心理健康课程研究的重要依据,更是心理工作质量的评价依据。心理工作是一个发展的过程,而心理档案正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资源,成为交流研究成果的重要工具。心理档案既是前一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终点,又是后续工作的起点,它产生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又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因而对于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7-9]。
二、高校心理档案建设的基本原则
高校心理档案的管理与建设与其他学科的档案管理系统相同,是一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在档案建设的过程中,应坚持下述原则[10]:
1.层次分明原则。在建立心理档案时,要有明确合理的层次,各层级之间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目标进行幅度和层次的划分,便于档案整体的协调和控制。
2.发展原则。各项工作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要求,如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改革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不断发展,就需要从发展的原则出发,从手段、方法等方面去改进和完善心理档案的管理。
3.适应原则。由于各种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经常处于变化之中,心理档案作为一种资源,也就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无论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够准确、及时、有效地提供信息,为其他工作服务。
三、高校心理档案的内容与分类
高校心理档案的内容十分丰富,从学校心理工作者角度来看,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1.学校出台的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通知,是学校心理工作者开展工作的重要依据。
2.各次活动的主题、方案、要求,活动内容简介,这些材料真实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代性。
3.院系开展主题活动的计划、总结、典型材料、心理主题班会记录等材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体落实的重要途径。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的系列资料,包括教学计划、教学方案、教学大纲及课程安排等文件材料。这些材料真实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水平,对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5.师资培养计划、总结、典型材料、教师任课和完成咨询工作任务的调查报告、进修计划和参与心理督导的材料,也应作为心理档案的支撑材料,其反映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情况。
从为学生提供的优质心理服务方面看,心理档案的主要内容有:
1.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管理制度、咨询制度、值班情况,这些是对心理咨询进行规范管理不可或缺的材料,是做出有效心理咨询的保障。
2.新生入学参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普查的原始分数、报表分析、约谈记录,这些材料反映着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同时,也能有效筛查出需要心理干预的问题学生。
3.学生心理咨询预约登记、包括学生的姓名、男女等人口学资料;家庭状况、城乡等社会学资料以及学生专业、成绩等学籍材料。这些材料是鉴定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助资料,有助于全方位了解学生。
4.学生心理咨询过程记录,包括学生的身心状态评估、学生主诉心理问题时所用的语言、咨询师的处理措施,这些材料反映着高校心理咨询个案的真实情况。
5.心理咨询教师咨询后的反思与心得记录情况,包括对个案咨询的分析和总结,咨询效果的评估和跟踪记录,这些材料是对个案咨询效果维持和保障的必要措施。
总之,心理档案是在心理咨询管理、积极心理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管理教育”、“优质服务”两个方面材料的有机结合,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内容或某个部门的材料,应从上述“管理教育”、“优质服务”两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各方面工作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
四、高校心理档案建设与管理的宗旨
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一方面要遵循心理档案的形成规律,另一方面,实施心理档案建设与管理最终的目标仍然是服务于学生工作。因此,高校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必须紧遵循服务宗旨,具体体现在五方面。
首先,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心理档案中获得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身及教育对象的基本情况信息,如学生心理普查的基本数据、学生资料登记卡等,这些资料本身就是教师了解咨询效果、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重要信息来源。心理档案服务于咨询和教育活动,就是要把这些与教育相关的信息及时地传送给教师,及时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之中。
其次,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决策。科学的决策是“收集信息、制订方案、决策、反馈、再决策”多次重复的过程,心理档案的作用也体现在决策的全过程中。决策之初,心理档案必须能够为领导及智囊机构提供真实、充分的信息。决策形成后,决策本身就是心理档案的重要内容。决策实施后,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效果,应及时地反馈至领导与智囊机构,以便进行再决策。因而说,心理档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决策的“神经系统”[10,11]。
第三,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是学校形成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秩序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服务信息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心理档案正是记录这些活动和服务信息的载体。完善的心理档案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一方面是对过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败得失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则是开创性地提出新的思路。而新思路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充分汲取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心理档案的功能就是为研究者提供这种历史的经验。
最后,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要服务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就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评价过程。在上级行政部门组织的评估中,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本身是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重要指标。在内部评估中,也需要实事求是地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的原始记录入手,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心理档案在上述各方面工作中尽管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但均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评价学校心理档案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优劣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即是否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的保证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晓培.心理档案研究综述――基于CNKI的统计分析[J].档案管理,2014,(02):73-74.
[2]李燕.大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具体问题的初步探讨[J].四川档案,2010,(02):48-49.
[3]吕方丽.浅谈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J].黑龙江档案,2013,(05):63.
[4]李一男.高校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工作研究[J].兰台世界,2013,(12):96-97.
[5]孟玲.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工作的提升[J].兰台世界,2013(05):66-67.
[6]房文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14,(05):45-46.
[7]解学香.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中引入零缺陷的理念[J].兰台世界,2013,(12):81-82.
[8]王梓林.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3,(11):72-73.
[9]张立新,刘燕.浅析如何构建大学生心理档案[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