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管理存在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范文1
毕业论文被认为是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影响着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从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论文写作认识不够,兴趣不高,并且受大学生就业体制变革的影响,大学生本科毕业论文在选题、指导、写作、答辩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正如时伟在《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指出,本科毕业论文仍然存在着指导不力、过程不严以及质量泡沫等问题,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吴国杰等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探讨》一文中认为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制约因素在于: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的科研物质基础不足、毕业论文师生比不合理、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力度与考核监控缺乏等等再比如,毕业论文理论研究较多,整体较为空洞,缺乏实践意义;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个别教师要求不严,部分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等等最为突出的就是学术不端,而且不端行为在升级笔者在与一些外校同行进行交流时,感觉本科生毕业论文还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学术不端在本科生毕业论文中也开始苗头渐起,大有泛滥与升级之势;甚至拷贝网上的硕士学位论文,或将几篇硕士学位论文压缩、拼凑、肢解为自己的毕业论文同时,由于本科院校扩招,教师毕业论文的指导压力也很大例如天津某高校的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共有约1200名毕业生,专业教师约160人,平均每名专业教师要指导7.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其中某两个系每名教师平均要指导12人以上如果再考虑部分教师还要指导二学位毕业论文、二级学院的毕业论文、夜大学的论文、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指导任务是比较繁重的。
二、本科毕业论文的废与立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集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于一体,对于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四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测,直接反映着一所高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教育部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明确要求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并曾经是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中一个重要的二级指标实际上,本科毕业生要不要撰写毕业论文,是由来已久的一个争论正如人们所言,本科毕业论文已成“鸡肋”,不仅学生写起来痛苦,指导老师感到棘手,而且社会舆论指责本科毕业论文太水,与其维持目前这种尴尬局面,不如放弃。丁晴雪在2009年10月14曰《光明曰报》撰文“本科毕业论文的存废值得探讨”,明确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或不再将论文作为本科毕业的硬性条件丁晴雪指出,主要理由并不在于本科毕业论文“掺水”问题严重,而是在于本科教育的定位和功能已经发生了转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本科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一半左右(现在已经超过这个比一的高中毕业生都能够享受到的“平民教育”相应的,本科教育要培养的并不是精英人才,而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大众化人才正因为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这种变化,本科毕业论文的必要性才受到怀疑但是,取消毕业论文的做法是不是有些过激或一刀切呢?2009年曾经传言“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仅仅过了一天,四川大学宣传部就将这个“善意的谎言”戳破了可能是四川大学在各方面承受的压力过于大了吧!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确有些难当啊!
三、经济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若干设想
有鉴于此,本科毕业论文有必要进行改革针对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其毕业论文改革可以分为近期和中长期两步走。
1.近期设想 近期就是严格规范毕业论文管理,具体设想有两点:第一,对那些毕业论文不合格、第一次没有通过答辩的同学,即使以后答辩通过,应适当延迟毕业证、学位证的发放时间,直至取消笔者所在单位,为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出台了一些制度与措施,如开题报告制度、指导教师与学生背对背答辩制度、二次答辩制度,等等但是,措施的实施效果依然难以令人满意不少教师私下反应,现在毕业论文的指导是“学生不急、老师急”在学生心目中论文写作答辩只是一个过程,早晚得通过,即使进行了N次答辩通过推迟发放毕业证、学位证来引起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当然,为了慎重起见,维护和谐校园,而且更具有权威性,不合格毕业论文的确定应该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或学位委员会组织进行第二,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查新现在,本科毕业论文是否存在学术不端的任务一般由指导教师来负责,明显没有权威性;而且也不现实,因为指导教师的资源有限、时间有限只能通过非正规的方式确认,如上下文的行文、直觉、交流谈话等,或者是根据电子版文件中回车符、逗号、分号是不是半角提出质疑建议由教务处、学院和学工部等部门出头,组织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查新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学生一律延期毕业,甚至更严厉的措施此举即可树立学校严谨的学风又可以起到对学生起保护作用,免得出现“秋后成名算账”事件。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范文2
关键词 :科研项目 项目管理 对策 验收管理
中图分类号:G 331 文献标识码: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研项目作为推动技术创新及应用创新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在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项目的数量不断增长,覆盖领域不断扩展,深度与广度也不断提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由于制度尚不完善,导致科研项目的管理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一、科研项目管理的内容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项贯穿整个项目进程的系统性工程,一般来说根据管理阶段的不同可以分为立项审批管理、实施过程管理以及结题验收管理三个内容。
(一)立项审批管理
立项审批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科研项目的立项需要经过不同层次的专家进行评审,并在审批中不断修改完善,直至最终得到上级部门的立项,收到立项批文。立项审批是一个涉及大量材料的繁琐过程,做好这一阶段的管理十分重要。
(二)实施过程管理
实施过程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主体。实施过程管理对科研项目能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实施过程管理主要分为项目计划、跟踪管理以及中期评估三个方面,具体来说主要负责对项目预算、项目成本以及项目进展等进行管理。
(三)结题验收管理
结题验收管理是科研项目管理的关键。一个科研项目进行到最后,需要经过结题验收才能圆满完成,结题验收管理是保证项目取得预期成果,达到考核指标的重要环节,需要对项目的科研成果及技术路线等进行全面的考核验收。
二、科研项目管理的特点
(一)个性化
个性化是科研项目管理的一大突出特点。不同的科研项目性质不同,周期不同,内容不同,参研的人员也不同,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的项目管理需要,在相关规章制度的允许下,进行个性化的管理,在管理中有所侧重,有所针对。
(二)动态性
科研项目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问题和困难,这就使得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动态性,需要与科研项目的进展紧密贴合,在不同阶段由于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同,管理的任务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三)不确定性
科研项目管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科研项目本身就具有不可预见性以及较大的难度,这就使得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科研的方向错误、进展缓慢、成本超支等都是科研项目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就需要管理人员能够随机应变,妥善处理。
(四)以人为本
科研人员作为科研项目的直接参与者,是科研项目中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科研项目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科研项目的管理应当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造力,保证科研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三、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重立项而轻过程
科研项目管理是一个贯穿整个项目的系统性工程,从项目立项开始直至验收结题,都需要严谨高效的管理。而在实际中,由于科研项目所带来的资金和荣誉上的好处,导致在立项时管理人员十分重视,各类材料一遍遍修改一遍遍审核,力求能够拿下项目,而当项目成功立项后,由于缺乏淘汰退出机制,导致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大减,忽视了对项目后续实施过程的管理,而将重心又放到新项目的立项管理中,这就导致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类文档管理不到位,不仅影响项目的正常进展,甚至可能导致无法成功验收。
(二)资金管理机制不完善
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的难点和重点,一方面由于项目经费是根据项目进展分批发放的,而科研团队自身一般不具有筹款能力,一旦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缺乏长期的规划,将会导致经费空缺现象,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由于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涉及设备购买、人员工资、出差费用等各方面的开支,而报账及采购等环节资金管理机制较不完善,这就导致科研经费的流失,影响正常的科研开支。
(三)缺乏有效激励机制
科研项目管理者与科研人员缺乏有效的交流,导致管理者不了解科研人员的实际想法和需求,在管理上常常处于被动,管理效率较低。另外在许多科研机构中,由于科研项目管理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科研人员的收入与科研项目的联系并不强,导致许多科研人员消极怠工,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思想,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科研项目的正常开展。
(四)横向合作管理薄弱
科研项目的完成往往不是一个科研团队单打独斗能够实现的,通常需要与其他科研团队、科研机构或者企业开展横向合作,通过技术交流实现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突破,这对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横向合作管理较为薄弱,导致合作多方科研资源、科研力量得不到有效的整合,许多低技术水平的科研工作重复性进行,科研资源的价值得不到最大化的利用,科研项目的效率大大降低。
(五)法律意识淡薄
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在涉及采购、合作等环节时,为了保证双方能够按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往往需要签订合同,而由于部分项目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导致部分合同的法律约束力较弱,对违反合同的惩罚措施缺少清晰明确的条款和规定,使得科研过程中缺少有力的保障机制,导致违约现象多发,对科研项目的进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四、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
加强科研项目的管理要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既要抓立项管理,更要重视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要针对科研项目采取全程跟踪式的管理,密切关注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一方面要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掌握和督促,保证项目能够按期顺利完成;另一方面要及时发现项目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科研人员存在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扫除项目进行的障碍,为项目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二)完善资金管理机制
充足的资金是支撑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加强科研项目管理要完善项目资金的管理机制。一方面要做好资金的长期使用规划,合理分配使用项目资金,针对剩余资金可以建立资金池,保证在下一阶段资金未到账时能够支持项目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要做好资金的管控工作,严把资金出口关,在设备采购、签订合作合同以及日常开销中,对相关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核,避免科研项目资金的流失。
(三)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效的管理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采取信息化、数字化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搭建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一方面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科研项目进展信息的实时共享,便于管理者及时了解并进行决策;另一方面通过平台数据库,实现项目相关资料及财务信息的信息化管理与保存,便于管理人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与管理。
(四)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是项目管理的参与者和主导者,其自身素质及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整个科研项目的管理水平,因此应当完善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进修工作,实行严格的管理人员考评机制,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及业务能力,培养高水平的管理型人才,促进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五)注重以人为本
科研人员作为科研项目的实际参与者,其智慧与创造力是项目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应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肯定和重视科研人员的价值和作用,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还要营造和谐舒适的科研环境以及严谨有序的科研氛围,充分满足科研人员的工作需要,为科研人员的正常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五、结束语
科研项目管理作为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贯穿于整个科研项目过程的始终,涉及项目中的方方面面,管理事务较为繁琐,具有较大的管理难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研项目管理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本文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相信随着科研项目管理相关制度、手段、方法的不断完善,必将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卜亚清,叶爱英.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4,5(06):179
[2] 侯艳萍.科技项目的特点及其管理的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21) :7
[3] 华斌,何丽.科技项目验收评估管理与决策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 (02) :33- 35
[4] 廖淑琼.科技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10,30(02):246- 247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范文3
关键词: 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5-0186-02
0 引言
激励机制,也可以说是激励制度,广义的说法是相关单位管理者或负责人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部门工作价值取向和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运用多种的理性化管理制度对被管理者的行为或工作表现给予物质方面或精神方面的奖励,以激发和鼓励被管理者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激励机制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方法,其作用正在日益被人们重视。但是在使用这一激励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值得管理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高校当前科学研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分析了目前激励机制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建议,为完善高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提供了思路。
1 当前高校科研激励机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部分高校开始关注科研奖励在高校科研工作殊的激励作用,更有力度的激励使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科研成果质量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阶段,我国的大多数高校都采取比较多层次的科学管理积极措施,在合理科学激励高校科研人员工作的同时,也呈现出不少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以下是几点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也是当前大多数高校激励机制存在的弊端:
1.1 激励措施比较盲目,没有很好的结合被管理者心理需求 对于高校的科研工作者来说,他们自身对于激励措施是有不同态度的。对于他们这个群体,一般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工作生活都比较体面满意。这就要求在给予他们激励时要考虑其个体的差异,不能一概而论。要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的心理需求,结合被管理者个人的自身特点,激励措施要做到有的放矢。高校教师科研激励机制必须保持管理制度与被管理者之间协调。不容我们忽视的是,当前众多高校在激励机制实施过程中都比较盲目,激励措施都比较一般化,主要是考虑了管理者校方的自身需求,大多以学校的相关规则指标,考核体系作为依据,而缺乏针对教师的个性需求考虑,忽视了科研工作者个体自身的差异,缺乏一定的公平性。
1.2 高校的激励方式比较单调,层次也不高,往往忽视精神激励 在众多的激励措施当中,激励手段看似不少,但多是以物质层面的激励为主,往往只是大量的物质奖励而很少给予精神层面的奖励。高校教师一般经济条件都不错,仅仅物质层面的奖励对他们已不是那么重要。他们是有着丰富知识,良好精神文化和注重生活品质的高素质人才,相较于一般的企业劳动者,高校科研工作者对精神层面的奖励需求有着更高的要求。
1.3 奖励力度不足 高校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富有创新性的脑力劳动,耗时比较长,花费的精力很大。为了鼓励人才冒尖,多出高水平的创新性成果高校应该提高奖励标准,加大对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奖励力度。
1.4 激励政策连续性不强,不够稳定 激励机制应该是比较完善的鼓励保障措施。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合理的稳定性,保证激励措施的连续实施。激励政策不能频繁更改变动,如果政策朝令夕改则整体激励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管理者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要总览全局,高瞻远瞩,平衡把握,制定适合一定时期的连续稳定激励政策。
1.5 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 高校教育科研激励机制方面的文件、管理条例、制度等还不完善,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公平现象。激励机制首先应该建立在科学的评价之上,而目前高校的科研评价方法存在许多问题。科研激励机制建立在量化的考核评估体系上,以教师完成的科研成果产出量为考核标准,对科研成果进行量化赋值,每一个分值赋以一定的奖金数额,以此确定教师的科研成果奖励。一些非常深刻乃至突破性的研究结果是绝对不能仅凭量化来评价的。现行的评价指标无法充分体现科学、公平、公正的原则。
1.6 考核评价周期不合理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绩效考核多数是一年一次,而事实上,不同的绩效指标需要不同的考核周期。评价周期的不合理,使得部分高校教师忙于应付各类评估、考核,没有时间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更没有决心做一些大的学问,不愿意花上数年的时间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只能促使教师疲于应付急功近利,消弱了他们的创造力。
2 完善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
2.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激励机制制度化 科学技术的进步,源于科技人才的辛勤努力科技攻关。人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对于高校科研来说,没有什么比留住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更重要了。以人为本,坚持人本主义,全面考虑人的价值,重视人才,重视个体的价值,在激励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逐渐推进激励机制的制度化,在制度化中纳入人文关怀。
2.2 构建公平合理的考核体系 科研教师的考核体系一定要科学合理公平,公平的体现每个人的科研价值是考核的重中之重,在公平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有效激励。
2.3 建立灵活多样的激励模式 教师激励应克服激励内容设计不丰富、激励措施单一的弊病,努力构建丰富完备的激励措施体系。因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有时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作用更大、更稳定、更持久。采取的精神奖励方法有授予年度科研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优先选拔晋升职称/职务等,还要在校级甚至规格更高的新闻媒介加以宣传,使其工作得到社会的认可,激励他们的荣誉感。
2.4 建立科研数据公布制度,构建竞争激励机制 在高校科研管理中,要注重建立科学研究统计数据公布制度,每年定期公布全校科学研究的有关数据,及时向全体科教人员通报有关科研工作发展动态,使大家认识当前的形势和面临的竞争压力。没有竞争,就不会有突破,就不能有创新,高校应运用竞争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以促进科研管理目标的优化实现。高校只有努力营造科学研究氛围,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发挥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存力。
2.5 完善横向科研激励机制 横向科研激励机制对于促进科研人员扩大研究范围有着很好的作用。在高校科研和社会、市场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高校加强对科研的横向激励有助于把高校科研成果与社会、市场需求结合。提高产学研的效率,共享科技资源。提高科研人才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3 小结
科研激励是一项比较繁琐的任务,高校科研管理中的激励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主管部门、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在充分考虑教师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差异的基础上,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多样化激励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发教育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研能力,确保科研质量,进而提高单位的科研水平,扩大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彭怡婷.高校教师科研激励机制的构建[J].中国基础科学·管理论坛,47-51.
[2]刘洁.浅谈高校科研管理的激励机制[J].学习月刊,2012,504(4):95-96.
[3]雷三容.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探讨[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2):45-48.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范文4
关键词:铁路客运安全监管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我国旅客首选的出行方式为铁路,从未来发展趋势看,铁路客运规模将逐年增加,并有国际化发展趋势。旅客运输过程中如有事故发生,将导致人员伤亡、运输设备破坏等严重后果,不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而且必定会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带来负面影响。2013年我国铁路行业实行政企分开后,加强铁路监管局对铁路旅客运输安全质量的监管,对维护广大旅客的利益和安全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着重要意义。
一、铁路企业客运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2013年以来,国家铁路局设立7个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负责管界内的相关铁路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对一个地区铁路监管局管辖内的铁路局客运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调研,了解到以下客运安全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管理现状。在客运安全管理方面,各铁路局始终把确保广大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有安全风险管理意识,能够从安全管理、监控、考核三个方面抓铁路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各铁路局都能根据自身旅客运输特点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各站段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客运安全方面实施细则;有的铁路局以加强现场控制为重点,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并构建三级安全检查监督体系;有的铁路局构建安全考核机制,整理专门的安全风险管控考评领导小组,设立考评管理办公室,负责全局的安全考评工作。
2.存在问题。经过对三个铁路局调研,各铁路局在保证客运安全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制定了相关的措施和详细的规定,如安全风险研判及控制办法、设备设施管理办法、安全监管考核办法、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办法、应急保障等,同时进行了实施。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缺乏统一的铁路客运安全标准。虽然三个铁路局都有客运安全管理方面相关的措施和详细的规定,但是每个铁路局的规定都只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比较全面,有的比较好的管理辦法只在一个铁路局内推行,使得在同一个地方铁路监管局内客运安全管理出现“各有所长”的局面。同时,在同一铁路局的各个站的管理规范又有不同,这样会使得各个站段在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时不能全面保证各个环节的安全或是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甚至可能漏掉部分安全管理的关键风险点。
2.2部分安全责任不明确。铁路旅客运输涉及人员较多,旅客素质参差不齐,不同工作岗位的安全工作职责不明确,不易监管。这导致很多铁路职工认为安全方面的事情与自己无关,或者即使疏忽了但没有发生意外就无人追究,因此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无法做到尽职尽责。
2.3安全管理文化建设工作不到位。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管理的实施至今仍然存在漏洞,管理仅看做在外力控制下的一种简单的劳动。面对这样缺乏道德高度和人文视野的安全管理,管理领导层担忧发生铁路安全事故,而职工又无法调动起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部分职工抱着应付的态度。由于局限的管理方式,铁路安全管理缺乏双向信息交流,大多仅是服从上级部署,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则少有,因而无法及时评估管理措施在现场的效果。
二、加强铁路客运安全质量监管的建议
铁路客运安全质量监管工作是长期、复杂的系统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标准并实际推广是首要考虑的内容。要确保各项规章的执行、各项工作的落实,监督评估机制是其重要的保证。完善的监督评估机制可以使客运安全质量监管工作运行的更加“安全、平稳、有效”。
1.制定统一标准,助力监管局客运安全监督检查。目前,我国铁路客运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安全基础制度多达120余个文件,如此庞大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必然产生相互交叉、重复,甚至相互抵触和不实用的问题,影响了工作效率。技术规章也存在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以电文代替技术规章的临时性措施办法过多,专业规章繁杂、相互抵触、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结合部的规章制度比较薄弱等。建议监管局在实际工作中依据法律法规围绕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建立和落实、铁路设备质量等方面编制统一的检查标准,制定客运安全检查工作具体事项及标准;同时也对铁路运输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等在确保铁路旅客运输安全方面提出要求并提供指导。还可定期在所辖铁路局中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专题研讨交流会和评比活动。
2.重视客运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强专业技能和监察技能培训。建议铁路监管局运输监察处建设成立客运安全专家库,对旅客运输安全保障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事故调查,并要求各铁路局推进标准化安监室建设工作,正确履行职责,规范检查行为,强化安全监督。同时,建议监管局详细规定客运安全监察员的工作职责和应具有的能力及专业知识。通过讲座、测试、去其他监管局考察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安全检查员的专业技能和监察技能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例如,每年开展客运安全监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及表彰活动。
3.丰富客运安全监管的方式和手段。可以采用现场检查、暗查、抽查、铁路局自查等方式并使其常态化。建议各铁路局建立安全质量自查制度,每月自查一次,并向铁路监督局提交自查报告;铁路监管局建立安全质量巡查制度,每季度检查一次,春运、黄金周等客运高峰期进行不定期抽查,同时组织对重点单位开展安全质量抽查,抽查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铁路监管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存在问题较多、安全质量薄弱的单位加大安全质量监督工作的力度,采用听取工作汇报、查阅书面资料、召开基层员工座谈会、进行问卷调查等形式,适当提高安全质量自查、巡查、抽查的频次。
4.完善客运安全质量监督信息管理制度。建议完善安全质量监督信息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和手段,在内部网上即时相关检查及整改结果,使检查信息公开、透明,充分发挥检查信息的价值,激励各铁路局互相学习、良性竞争。地区铁路监管局运输监察处负责收集、分析本地区客运安全质量工作情况简报,简报内容应当包括客运安全质量监督组织与开展的基本情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整改意见和建议以及整改落实情况等内容,并向安全质量领导小组汇报,每季度以简报的形式在本地区进行通报;各铁路局在遵守信息保密等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安全质量监督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提高安全质量管理的水平。
5.加强客运安全监管文化建设。铁路客运安全的技术保障只能实现最低层次的基本安全,要实现最高层次的长效安全则需要唤起人们安全的本能意识。尤其是铁路客运运营时期,作业人员基本上是一岗一人,对新技术、新要求的学习和考试培训抱着应付的态度。因此,建议加强监督各铁路局客运监管的安全文化建设,使员工主动进行自我监督学习和对他人的监督,明确安全责任,严格自我工作要求,主动把安全作为工作的目标和宗旨。
此外,公民的安全监督意识也有待提高。建议监管局加强对民众客运安全知识方面的宣传,如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蕊,蒋武新,仲夏夜.提高铁路客运安全的几点思考[J].科学论坛.2009(10).
[2]陈卓.试论民航空管系统安全监管工作的发展与创新之路[J].科学时代.2012(4).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范文5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摘要]人性化护理服务确保创伤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提高创伤患者的治疗效果。该研究阐述了创伤外科的护理风险,分析了创伤外科的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创伤外科的护理管理对策。
[
关键词 ] 创伤外科;护理管理;护理风险;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2(c)-0137-0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ursing Management in Trauma Surgery
LUO Xiujuan
Nursing Department, Inner Mongolia Hulun Buir People’s Hospital,Hulun Buir,Inner Mongolia,021008 China
[Abstract]Nursing services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care of trauma patients and nursing care of safety,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trauma patients. Nursing care of traumatic surgery risk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analysis of problems existed in nursing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surgery, proposes to strengthen nursing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trauma surgery.
[Key words] Trauma surgery; Nursing management; Nursing risk;Problem; 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罗秀娟(1969-),女,吉林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现从事人民医院外科护理管理工作。
医疗护理与患者的健康与生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是一门集高风险、高难度和高科技于一体的职业,每个临床活动或者是微不足道的、简单的诊疗护理都有可能给患者带来风险。创伤外科的患者多数都病情重、抢救多、变化快、急症多,而且经常伴有其他的一些基础病,大大增加了外科护理的风险。因此,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就变的非常重要,同时还需要增强法制观念,明白且重视护理中存在的风险,树立积极、正确的护理风险意识,尽可能防范护理风险,已成为当前创伤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创伤外科的护理风险
1.1 创伤患者引发的风险
①患者心理因素。实际外科手术之前,创伤患者往往会因为惧怕疼痛,担心手术是否顺利,是否会产生后遗症,手术后功能是否能恢复正常,对以后的生活、工作是否有影响等因素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此外,在受到意外伤害之后,患者在心理、生理两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产生紧张刺激的情绪,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脉搏、呼吸加速,血压升高,甚至出现出血、休克等症状,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例如,患者在面对伤口、疼痛或者出血时,往往会出现恐惧、紧张的心理,甚至担心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等。创伤患者在手术前睡眠质量差、不思饮食且焦虑不安,不了解手术的过程和麻醉方式,担心手术后肢体的成活情况,功能恢复后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是否有影响等,这些心理反应对伤口的愈合以及手术的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1]。② 其他因素。少数患者因为教育水平、文化差异等因素,对护士不尊重、不礼貌,从而造成护患关系紧张。还有一些患者和家属因为突发疾病或者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等因素,当医疗费用超过其预算时,往往会产生不良心理,造成行为过激,引起护患冲突。
1.2 护理人员引发的风险
①护理人员业务素质较差引发的风险。导致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原因包括:有些护士在实际操作中缺少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的能力;有些则不熟悉护理的操作流程,造成操作不熟练;有些则不能认真、严格的要求实习生。 ②不能充分评估护理风险。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对医疗费用有意见的患者则属于医疗纠纷潜伏期人员,当这些人员的行为、言辞出现不当时,应当进行有效的沟通并且及早识别、处理,避免出现医疗纠纷。另外,还应该为患者着想,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时的发现潜在或已存在的护理风险,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应对,避免引起护理缺陷。③护理记录风险。有些护理人员不能够认真的执行记录,不能真正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有些人员不重视护理记录,比如随意记录患者的血压、体温等,护理观察不仔细,记录与实际情况差别大、记录不及时、重点不突出、内容不连贯等。④未严格执行护理制度引发的风险。护士在执行护理任务过程中,不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可能会引发患者伤口感染。没有严格遵循交接班制度,可能引起对再植肢体血液循环的观察不详,因此对血管危象的发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再植肢体的成活。查对制度执行的不严格,就可能导致给患者多用、少用、错用药物;从而导致护理缺陷,后果严重[2]。
2 创伤外科的护理管理中存在问题
2.1 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
医院单位护理人员配置不是根据工作特点、工作量而定的,而是随意聘用一个或俩人,导致从事护理人员数量与工作特征不相符,缺少专业护理人员,造成护理人员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危害了护理人员身体健康,严重影响了医院综合效益。同时,领导思想不重视,内审机构不完善,人员配置不协调,导致不能够有条理、有秩序、有高效率的开展护理工作。
2.2 护理职责不清
有些医院由于护士科室没有配备专门的特护职位或专业人员技能素质低,出现不符合标准护士上任,从而导致护理职责不清,容易引起一连串腐败现象的发生。比如,医生、护士,不能用专业的角度来对患者的术后饮食安排、术后不良反应、术后康复状况,分工不明确,互相推诿责任,不认真执行患者术后的康复工作,不跟踪患者的康复过程等[3]。
2.3 决策缺乏科学性
医疗单位为了考虑眼前的经济效益,不顾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有时缩短患者的休养周期,腾出床位,使其他医疗病人早日进院,早日投产,人为地缩短患者康复的时间,造成了该患者恢复的不够健全、不够深入,给患者后续的医疗事故埋下了失控的隐患。
2.4 护士思想认识不到位
有些护士工作中,到病房巡查只是敷衍了事,只注重手术阶段的监控,认为只要将人力、财力、物力输出最大的手术阶段控制,就能有效地控制医疗事故,忽视了决定着手术阶段后期康复阶段,主观认识上存在着误区,责任心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
2.5 护理工作方法落后
医院单位里,有些护理领导没有信息化管理意识,没有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不积极引用科学方法,不重视办公化软件,不愿意投入更多的经费在护理工作上,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护理工作上,护理记载还是采用手工方法进行核对,这样不仅工作工程大,而且数字核对不准确,工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开展。
3 加强创伤外科的护理管理对策
3.1 转变人文关怀护理理念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意识,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职业素养及价值观,确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内在素质,培养自觉的、严谨的工作作风,真正把人性化服务全面落实到患者的住院治疗中,真正实践人文关怀。
3.2 建立护理监管机制
医院单位完善及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的积极性,有效促进监管部门的作用。比如,在每天的日常工作中,护士长应该把护理安全放在首位,落实患者的各项护理措施,定期检查各科室的护理安全工作,排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时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从而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及时评价和考核护理工作的执行情况。
3.3 健全护理安全制度
医院通过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防压疮、跌倒等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应急预案流程、腕带及手术部位标识制度等,健全并完善各类护理安全制度,为护理安全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创伤患者安全目标,确保护理安全质量。
3.4 完善手术风险管理机制
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工作流程和各项管理制度不断的进行完善,从多方面、多角度做起,利用优化组合的方式,对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调整工作程序、规范技术操作、合理排班、细化规章制度、加强法律认识、改变僵硬的工作方法,从而避免出现监控不严、安全意识薄弱、手术管理不严、失控、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对所属人员业务技术素质培训不够等管理风险现象的出现。
3.5 注重人性化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尽快帮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医务人员及同病房的病友,并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述,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对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碍给予相应的疏导,消除患者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有效加快创伤患者的康复治疗[4]。
3.6 做好患者家属心情护理
①医院等候区安排好健康指导的相关书籍,播放轻柔音乐等以缓解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②为创伤外科的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的疾病咨询服务,在医院设立创伤外科相关事宜咨询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轮班。③在医院家属等候区的LED屏上,及时滚动显示各台手术的进展情况,以缓解创伤外科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5]。
3.7 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
①做好医院内部的感染防控工作。大多数的创伤患者需要进行手术,且患者自身的机体抵抗力低,容易出现感染,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做好手卫生且手术应在无菌环境中进行,最大限度的避免感染的发生。②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管理。重点区域指的是病室床单元设施、用水房、厕所、门窗等,病员在这些地方容易发生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检查管理。重点时段包括患者起床、就餐、中午、夜间、节假日等,工作人员在这些时间比较繁忙或相对较少,对病员的关注也较少,容易出现意外,因此,可以在这些特殊时段增加护理人员来协助工作,中午增加几名护理人员,夜间采取双班或吊班制度,节假日必须安排足够的工作人员来加强防范,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发生意外。
3.8 强化风险管理
在风险管理中,把风险事件的事后处理改为事前预防,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改善服务态度,加强风险防范教育,重视管理护理环节中出现的不安全事件理,即当发现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潜在的风险时,要及时的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制订各类防范措施,尽可能的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从而使护理的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3.9 加强护士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
①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有组织协调能力,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②掌握本专科所有疾病的理论知识:包括临床表现,病理转归,并发症,护理常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③掌握各种急抢救技术和仪器:包括心肺复苏,除颤起搏仪,临时起搏器,不同种类的监护仪,动、静脉穿刺,推注泵,输液泵,吸痰,简易呼吸气囊,呼吸机调试等。
3.10 加强住院环境人性化
①实施保护患者隐私的环境:创伤患者多需要进行侵入性检查,而侵入性检查多要暴露患者隐私部位。因而,在检查前,要与患者沟通,主动征求患者的意见,并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部位,尊重患者的人权。②保持病房空气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床铺干爽洁净,从而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温馨,充满爱意的人性化住院环境,以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6]。
4 结语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医院的科学管理,对创伤患者的安全管理至关重要。安全管理是保障创伤患者安全的必要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健全创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改变传统的护理服务理念,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沟通技巧,与患者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对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员以及病房设施的管理,做好防范工作,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和护患纠纷,为创伤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进一步确保创伤患者的安全。
[
参考文献]
[1]李佳英. 外科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绪的护理[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2):113.
[2]孟望军.风险护理在创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211-212.
[3]张子群,刘齐.外科术后疼痛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 2013.
[4]孙晓峰.创伤外科应用人性化护理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252-253.
[5]陈丽. 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 中外医疗, 2012,31(14):18-19.
科技管理存在问题范文6
(一)档案管理模式落后于时代。高速公路科技档案管理是根据时代要求所建立的,它是网络化、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但是其相关的管理模式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进行完善,许多档案管理仍旧在使用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还没有被广泛地应用于档案管理方面,这无疑增加了档案工作者的工作难度,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对于我国要求现状无法进行满足,目前的档案管理模式仍舊相对落后。
(二)档案管理工作错位。高速公路在管理过程中记录下的档案材料是我国高速公路发展历程的见证,也是对高速公路进行管理的主要依据,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与保存价值。但是大多数高速公路以及其相关的管理部门都没有对高速公路的档案材料做到足够的重视,首先,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对高速公路档案进行收集与整理以及归档工作,对于档案的管理大部分是由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兼任;其次,有一些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档案的管理仍存在不设单一管理室,而在各个部门中堆放,导致需要档案室没有办法很快地寻找到,对档案缺乏应有的保护措施,对文献资料的利用与开发产生不利影响,部分档案甚至出现遗失的情况。
(三)档案信息无法充分利用。在对高速公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档案材料,在这些材料中有许多具备保存价值,而且这些档案将成为业务研究、领导决策以及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据,对于从各方面网罗到的档案材料应当好好保存,因为在日后这些档案材料将会对高速公路的管理与建设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地区与人员不具备与档案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意识,许多高速公路对档案的管理都使用了重藏轻用的方式,没有对高速公路档案管理具有足够的重视,也从不利用档案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档案资源的闲置与浪费。
二、改善高速公路科技档案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服务理念。对此要打破原有的管理模式,更新档案管理思想,结合高速公路发展的实际情况,依靠现有的设施进行更新与淘汰,档案管理信息应当为高速公路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条件,增强档案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做好与科技档案相关的宣传工作,提高公路建设对科技档案的重视。科技管理档案不仅是与档案管理部门有关的职责,更是高速公路所有工作人员的职责,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应该对科技档案管理做出相应的支持。
(二)提高创新水平。当前,网络已经渗入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利用网络来对档案进行管理已经被各方广泛的应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拥有熟练使用电脑与网络的能力,同时具备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技术与知识,保证科技档案资料可以在网络中进行应用,能够对上传到档案管理处的资料进行及时的查询,运用全新的模式来进行对档案的管工作,保证每一份记录在内的档案都是可靠的与真实的,并且加强电子档案的生成,提高档案的归档效率,不断地进行经验与教训的吸取,对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的管理模式进行及时的总结。
(三)建立规章制度。高速公路科技档案管理对于高速公路建设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建立与之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对高速公路科技相关的档案进行管理,制定责任制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头上,可以有效地对相关档案与人员进行管理,让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白档案的重要性,让每个负责人都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将高速公路科技档案工作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并落实到整个地管理制度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