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名家经典诗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名家经典诗歌范文1
我们就来玩玩简单的转向思考游戏吧——转头一想,人生的喜恕哀乐也可以因为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问题一
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家餐厅,东西又贵又难吃,桌上还爬着蟑螂,你会因为它很方便,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光临吗?
解答:你一定会说,这是什么烂问题,谁那么笨,花钱买罪受啊?可同样的情况换个场合,自己或许就做类似的蠢事。不少男女都曾经抱怨过他们的情人或另一半品性不端,三心二意,不负责任。明知道在一起没什么太好的结局,恨已经比爱还多,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和他搅和下去,分不了手。说穿了,只是为了不甘,为了习惯,这不也和光临餐厅一样?
问题二
如果你不小心丢掉100块钱,只知道它好像丢在某个你走过的地方,你会花200块钱的车费去把那100块找回来吗?
解答:这又是一个超级蠢问题。可是,相似的事情却在人生中不断发生。做错了一件事,明知自己有问题,却死也不肯认错,反而花加倍的时间来找藉口,让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大打折扣。被人骂了一句话,却花了无数时间难过,道理相同。为一件事情发火,不惜损人不利已,不惜血本,不惜时间,只为报复,不也一样无聊?失去一个人的感情,明知一切已无法挽回,却还是那么伤心,而且一伤心就是好几年,还要借酒浇愁,形销骨立。其实这样一点用也没有,只是损失更多。
问题三
你会因为打开报纸发现每天都有车祸,就不敢出门吗?
解答:当然不会,这叫因噎废食。然而,有不少人却曾说:看现在的离婚率那么高,我都不敢谈恋爱了。说得还挺理所当然。也有不少女人看到有关外遇的诸多报道,就对自己的另一半忧心忡忡,不也是类似的反应?所谓乐观,就是得相信:虽然道路多艰险,我还是那个会平安过马路的人,只要我小心一点,不必害怕过马路。
问题四
你想信成功是很没头脑的,每个人随便都可以成功立业吗?
解答:过分乐观是一种愚行。但据观察,有人总是在听完成功人士绞尽脑汁的建议(比如说,多读书,多练习)之后,问了另一个问题?那不是很难?我们都想在3分钟内学好英文,在5分钟内解决所有难题,难道成功是那么容易的吗?改变当然是难的。成功只因不怕困难,所以才能出类拔萃。
有一次坐在计程车上,听见计程车司机看到自己前后都是高档车,兀自感叹:“唉,为什么别人那么有钱,我的钱这么难赚”我心血来潮,问他:“你认为世上有什么钱是好赚的?”他笑了笑,答不出来,过了半晌才说:“好像都是别人的钱比较好赚。”深究起来,成功者没有人没费过工夫。我们实在不该抱怨困难。
问题五
你认为完全没有打过篮球的人,可以当很好的篮球教练吗?
解答:当然不可能,外行不可能领导内行。可是,有许多人,对某个行业完全不了解,只听到那个行业好赚钱,就马上开起业来了。我看过对穿着没有任何口味、或根本不在乎穿着的人,梦想却是开间服装店;从不知道电脑怎么开机的人,就想在电子股上赚钱,结果道听途说,却不反省自己是否专业能力不足,只抱怨时不我与。
问题六
相似但不相同的问题:你是否认为,篮球教练不上篮球场,闭着眼睛也可以主导一场完美的胜利?
解答:当然也不可能。可是却有不少朋友,完全没时间管,却也努力投资开咖啡馆,开餐厅,开自己根本不懂的公司,急着把闲钱花掉,当合伙人。亏的总比赚的多,却也觉得自己只是运气不好,不是想法不对。
问题七
你宁可后悔,也不愿意试一试自己是否能扭转危机?
解答:恐怕没有人会说:“对,我就是这样的孬种”吧。然而,我们却常常在不该打退堂鼓时拼命打退堂鼓,为了恐惧失败而不敢尝试成功。以华裔花样滑冰高手关颖珊在赢得2000年世界花样滑冰冠军时的精彩表现为例:她一心想赢得第一名,然而在最后一场比赛前,她的总积分只排名第三位,在最后的自选曲项目上,她选择了突破,而不是少出错。在4分钟的长曲中,结合了最高难度的三周跳,并且还大胆地连跳了两次。她可能败得很难看,但是她成功了。她的名言是:“因为我不想等到失败,才后悔自己有潜力没发挥。”就因为这样的韧性,在2001年里,她又打破记者们说她“单数年不会赢”的预言,再次赢得冠军杯。
问题八
你有无限时间,长生不老,所以最想做的事,应该无限延期?
名家经典诗歌范文2
【关键词】诵读经典;语言素养;文学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阅读与积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沿着经典诗文流淌的脉络,聆听历代先贤留下的永恒声音,触摸大师名家创造的优秀文化,感受古诗所包含的人性的至真至美。让孩子们阅读名篇,诵读千古美文,这已经成为大家公认的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拓宽语文学习天地,打下孩子终身发展基础的最佳途径,也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点。
为了推进经典诵读工程,进一步营造经典文化学习氛围,深化经典阅读活动的意义,笔者作了“诵读经典,浸染墨香”的方法初探,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分学期落实诵读内容
学生从七年级至九年级,每三年为一个周期,不间断的实施这一活动。每个学期拟定具体的诵读内容和目标,由浅入深,由单一走向多元,分层推进,逐步落实。七上主要是识记3500个常用汉字,理解常用成语,七下是熟读短小文言文,《论语》《孟子》等;八上读朱自清,鲁迅,沈从文,琦君、林清玄、毕淑敏等名家散文,八下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中国四大名著;九上读中国古典诗词,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坡等名家的诗词,九下读戏剧,杂文,小品文以及外国著名作家的作品。
二、分阶段举办相应的竞赛活动。
与学校语文课程开发同步,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譬如举办汉字书写大赛,汉字听写大赛,成语接龙,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学习央视举办“电视散文”“百家讲坛”活动,课本剧表演,手抄报比赛,黑板报专栏,作文竞赛,“美文共赏”活动,到青林寺谜语村采风等,将这些活动穿插在每个学期,保证每学期举办二至三次,这些活动的开展,掀起了校园诵读经典的热潮,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为诸多文学爱好者搭建了竞技和发展的平台,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集体撰稿编书,读写结合。
学生书读的多了,自然有相互交流和写作的冲动。为了把诵读活动深入化,在班内举办集体撰稿,合作编书活动。七年级每个同学写十篇童年生活的文章,自己修改,交换评改,筛选五篇美文,请同学写推荐语以及评语,将全班同学的习作荟萃在一起,命名为《我的童年》;八年级记录在初中生活的精彩片断,把在校园内发生的奇闻轶事,喜怒哀乐等写出来,择优录用,编订成集子,命名为《我的初中生活》;九年级学生学习目标更为明确,自我认识更充分,理想定位更为明朗,集体编订《我的梦》。三年成书三个集子,学生在写作中品尝学习的艰辛,在交流中体验合作的,在追求中领略写作的乐趣,在书香中浸润人生。
四、坚守语文课堂阵地。
名家经典诗歌范文3
1、注重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使之引发思考,同时这也是对文言文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尝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老生常谈的现象,改变课堂教学沉闷乏味、单调落后的现象,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潜能。首先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歌的钥匙。每首诗歌的教学,先让同学们从聆听名家配音朗诵开始,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吟诵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正如古人所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营造诵读诗词的氛围,把学生带人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其次在吟诵诗歌的同时,通过对经典名著的点评,根据每首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到课外去吮吸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把同学们带入图书馆,让他们与好书为友,以诗词为友,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阅读能力。这也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师说》认为:老师就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问题的人。那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解释疑惑问题?如何当好引导者与合作者?《论语侍坐》给了我们启迪,孔子让每位学生言志,给予每个人畅所欲言的机会。现代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要使学生对久远的诗歌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思考,达到赏析,我们就必须营造一种诗歌赏析的氛围,本着“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孩子更加聪明,让发展更为全面,让教学更富创意”的宗旨,教学中我不断启发学生充分联系社会生活背景,去理解、赏析诗歌。比如曹操的《短歌行》的教学课堂,教师进行作品背景介绍后,将课堂还给学生,交由学生,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联系他们了解的文学作品及文学作品中对曹操的认识,畅谈对诗歌的理解,进而把握诗歌的主题,达到赏析诗歌的目的,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有的学生说“曹操是真英雄,不是奸雄”。有的学生说“曹操是位出色的诗人,不当丞相,做一个自由诗人多好”。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这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论基础。课堂是开发潜能、培养智能、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使语文课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诗歌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诗文的赏析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配合教学,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想法,举办一个“诗词知识”竞赛。让学生们进入备战状态,分组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们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经过一系列的比赛,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加鼓舞了学生的士气,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的热情。中国文化经典是古代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她滋养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研究、探索这一文化经典中诗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需要,是培养一代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引导现代的中学生,进入这缤纷灿烂的诗词圣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名家经典诗歌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歌教学
1、注重引导学生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使之引发思考,同时这也是对文言文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探索、尝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等老生常谈的现象,改变课堂教学沉闷乏味、单调落后的现象,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充分释放学生的兴趣、热情和潜能。首先诵读诗歌是理解诗歌的钥匙。每首诗歌的教学,先让同学们从聆听名家配音朗诵开始,然后让学生自己模仿朗读,在吟诵中激发学生赏析诗歌的兴趣。正如古人所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营造诵读诗词的氛围,把学生带人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其次在吟诵诗歌的同时,通过对经典名著的点评,根据每首诗歌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指导学生到课外去吮吸更多的优秀诗歌的养份,把同学们带入图书馆,让他们与好书为友,以诗词为友,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阅读能力。这也是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比如说教学进入到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时,利用多媒体,利用图片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结尾处合葬化鸟,“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生不能相守,死却能“相向鸣”意境,帮助学生领悟浪漫主义理想的艺术魅力:指导学生借助图书馆,讨论解决“东汉婚俗”、“七夕节”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师说》认为:老师就是传授知识,解释疑惑问题的人。那么,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解释疑惑问题?如何当好引导者与合作者?《论语侍坐》给了我们启迪,孔子让每位学生言志,给予每个人畅所欲言的机会。现代的多元智能理论也强调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前提。因此,要使学生对久远的诗歌文化作更深入的了解、思考,达到赏析,我们就必须营造一种诗歌赏析的氛围,本着“让课堂更有活力,让孩子更加聪明,让发展更为全面,让教学更富创意”的宗旨,教学中我不断启发学生充分联系社会生活背景,去理解、赏析诗歌。比如曹操的《短歌行》的教学课堂,教师进行作品背景介绍后,将课堂还给学生,交由学生,要以学生的自我感悟为主,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联系他们了解的文学作品及文学作品中对曹操的认识,畅谈对诗歌的理解,进而把握诗歌的主题,达到赏析诗歌的目的,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有的学生说“曹操是真英雄,不是奸雄”。有的学生说“曹操是位出色的诗人,不当丞相,做一个自由诗人多好”。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这是我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论基础。课堂是开发潜能、培养智能、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使语文课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诗歌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诗文的赏析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配合教学,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的实效性,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想法,举办一个“诗词知识”竞赛。让学生们进入备战状态,分组准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学生们进行充分的知识储备。经过一系列的比赛,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加鼓舞了学生的士气,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的热情。中国文化经典是古代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她滋养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也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中国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研究、探索这一文化经典中诗歌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这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需要,是培养一代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引导现代的中学生,进入这缤纷灿烂的诗词圣境,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4、保持诗歌的陌生化,有意识的忽略传统的课前预习。
名家经典诗歌范文5
【关键词】诵读经典
积淀文化底蕴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记得曾经看过李振村老师讲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15岁赴美就读到博士的中国留学生,英语十分流畅,而他的母语却出了问题。他对“山寨、房奴”等今天的一些常用词语茫然无知,表达时,只好用英语词汇代替。15年的母语熏陶和滋养,却抵不过14年的后天语言学习。其原因之一是他的汉语生命基本停留在了14年前。他的母语之树因为切断了与母语大地的联系,吸纳不到鲜活的营养,虽然活着,但停滞了生长。而像杨振宁这样的华裔科学家用中文写的文章却语言典雅、文采斐然。他们也是少年留洋,大部分的生命在异域度过,为什么他们的母语之树能保持枝繁叶茂呢?原来,这些前辈在少年时期饱读经典,汉语言的精华篇章无不烂熟于胸——杨振宁在美国生活了40多年之后,依然能够熟练背诵七百多篇古典诗文,这些经典是汉语言最深层的沃土。一个人,在生命的初期,母语之树的根扎到了最深厚肥沃的土壤里,和母语大地有了无法分割的联系,于是,无论岁月和异域文化如何淘洗,只要有一缕阳光照耀,它就能够自我呼吸,自我生长。而那位博士,在语言发展黄金时期打下的母语根基就是我们今天进行着的语文教育。他的母语之树,扎根在一片贫瘠的土地里,于是短短14年的隔离都无法承受,过早地枯萎了。[李振村的《语言这棵树》]这个故事令人深思,同时也告诉了我们经典诵读的重要性。没有经典诵读,我们就远离了大师;没有经典诵读,我们就没有了中华民族的个性和根;没有经典诵读,我们的民族就不会走得更远;没有经典诵读,我们的语文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
我们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除了几十首古诗、少许的几篇文言文之外,全是直白易懂的白话文。“五四”以来,我们把传统文化经典解构了、散落了。《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也指出,通过语文学习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让学生从小诵读祖国文化中的经典作品,可以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语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我们的孩子们应该读哪些经典呢?它应该包括国学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声律启蒙》《增广贤文》等)、诗歌经典(《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现代诗歌、泰戈尔及普希金等名篇)、儿童文学经典(中外优秀童话与小说)。
“经典诵读”对小学生学习语文有哪些作用呢?
一、经典诵读可以让学生了解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经典诗文是涵养民族精神的“色香味”俱佳的营养品,蕴蓄了很多美好的人性元素,学生们反复诵读,就能充分体会感悟和吸收它们,幼小的心灵在这些美好情愫的浸润下会变得柔软,感觉变得敏锐、情感变得丰富、思想变得深刻。
三、经典诵读可以开发、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培养想象力、审美能力等多种能力。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13岁之前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期。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13岁之前是记忆的、积累的季节。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和剪刀毫不相干,但诗人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比喻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韵味无穷。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更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秋浦歌》《蜀道难》等。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经典美文,从古诗词中能获取营养,激发、培养自已的想象力。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形象美,感受意境美,这对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和文化品味,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生诵读大量的经典诗文无疑是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经典诵读可以积淀学生丰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国学大师、文学大师无一例外的在童年时期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诗文,茅盾背《红楼梦》,鲁迅背《纲鉴》,杨振宁背《孟子》……他们大都受过严格的传统的私塾教育,幼年时把经典诗文牢牢地刻在了脑海里,打下了宽厚的传统文化根基。如果,我们坚持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那他们的童年就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从而具有厚实的人文根基,成就根基扎实、枝繁叶茂的语言之树。
五、经典诵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我们的学生接受的是快餐式阅读、浅阅读。教师精选名家名篇,在激发阅读兴趣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共享阅读、亲子阅读,引导学生感受经典的魅力,走上健康阅读的金光大道,养成手不释卷的良好习惯,语文的学习就成功了一半。
六、经典诵读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通过诵读,小学生可以学习到重要的写作知识,明确感情是文章的生命线,写作必须有真情实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讲“诗者,根情、言苗”,可见写真情是写好诗的第一要素。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愿经典文化占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浸润在优雅的汉语里,让经典书香润泽学生的生命。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运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成为有根的人,健康地成长,诗意地生活。
【参考文献】
[1]黄细丹. 诵读经典. 书香满园——经典诵读课堂教学实施方法.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1(9).
名家经典诗歌范文6
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诗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人文素养的底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强调“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曾几何时,墨香古卷的经典诗文逐渐沉寂了,快餐文化的读物却得到孩子们的格外青睐,他们正越来越被快餐文化所吞噬。不可置否,现代新型人类接触媒体长大,电视、网络的文化传承冲击波太强大。但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架设经典诗文与孩子们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穿行在经典诗文的浓郁芬芳中,徜徉在经典诗文的浪漫情怀里,让经典诗文走进孩子们的心中,去滋润学生,去熏陶学生,去夯实学生的文学素养呢?
一、围绕语文教材,走进经典诗文。
引领学生漫步于经典诗文的世界,关键在于课堂中教师的引领。在备课时,我总习惯于寻觅着教材中经典诗文的身影。在教学时,我力争引经据点,旁征博引。经典诗文,在平时教学的潜移默化中犹如春雨点点,洒落在孩子们的心田上,也引领着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对经典诗文产生向往。
1.根据单元主题,链接经典诗文。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明月》。在学习这个单元时,我告诉孩子们:“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高悬挂夜空,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更是对月亮分外喜爱。同一个月亮,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却各有意境,表达着诗人不同的感情。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思乡之情;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衬托了孤寂之情;白居易的《暮江吟》抒发了喜爱之情;李贺的《马》展示了广阔的情怀;张继的《枫桥夜泊》表露了愁苦之情;而李白的《把酒问月》还表达了哲理之思……”孩子们为月亮能表达不同的情感而惊奇,更被经典诗文的魅力而吸引。我让孩子们回家去收集有关“明月”的经典诗文。孩子们收集来了苏轼的《水调歌头》,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张九龄的《望月怀古》,于良史的《春山夜月》,捧来了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甫《月夜忆舍弟》,张若虚长长的《春江花月夜》,朗诵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对于经典诗文,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饶有兴致地读着,背着,品味着……
2.根据课文体裁,链接经典诗文。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入选的课文体裁多样,记叙文、诗歌、童话、散文、寓言、文言文等都有,根据体裁,寻找相同体裁的经典作品,拓展阅读。学习了《瑞雪图》,我就让学生阅读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鲁迅的《雪》;学了散文诗《春潮》《三月桃花水》,我又引导孩子们读读金波的散文诗《春的消息》,欣赏朱自清的散文《春》;学了《学弈》,读读《纪昌学射》《愚公移山》……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体会“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温晴惬意;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烂漫活泼;领悟着文言文的简约精练……
3.根据作者,链接经典诗文。
学习了教材中的课文,再指导学生读一读作者写的其它作品。例如,学习了杜甫的《绝句》,再找找杜甫的其它诗《春夜喜雨》《赠花卿》《江畔独步寻花》来读一读,感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欣喜;欣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高雅;品味“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愉悦……
二、开展各种活动,吟诵经典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吟诵自古以来就是学习知识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经典诗文更离不开吟诵。我注重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吟诵经典诗文。
1.借助古诗考级,背诵经典诗文。
我校为促进学生的经典诗文的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小学生必背80首古诗词为基础,制定了经典古诗词考级手册,每级15首古诗词,共分八级,每学期过一级。因此,每学期我借助古诗词考级,引导学生背诵经典诗文。
2.利用经典诗文演唱视频,吟唱经典诗文。
许多的经典诗文加上配乐,节奏感、音韵感更强,学生更喜欢吟唱。我经常利用课间休息,播放经典诗文吟唱的视频,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崔颢的《黄鹤楼》,苏轼的《水调歌头》,岳飞的《满江红》,李商隐的《无题》……学生在跟唱的同时,也记下了经典诗文。
3.坚持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诗文。
在教室黑板的左上角,我设计了一块《每日一诵》,由学生按学号,轮流将自己阅读的经典诗文推荐给大家。采用师生齐读、男女生轮读、师生轮读以及个人诵读等方式在语文课上课前三分吟诵经典诗文。我还让学生们把朗诵的精彩片段作为礼物带回去朗诵给父母听,激发孩子的吟诵热情。
4.保证午读时间,阅读经典诗文。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合适的经典诗文进行阅读。让学生从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同学家的图书架借阅相关的书籍。保证每天下午的午读时间,确确实实地让孩子们静心阅读。午读时间快结束的三分钟,让孩子们交流读到的佳句美文,或摘抄一两句短小精悍、优美的句子,或指导孩子们充满激情地诵读。
此外,对所诵诗文要温故而知新。我经常采用接龙背诵、限时背诵、根据图猜诗文等多种方法交流背诵的诗文,巩固背诵成果。
三、指导仿写,徜徉在诗意的世界。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名家笔下美妙的诗文,经典诗文中的灵性,通过吟诵,仿佛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悄地印在了孩子的心里。孩子们在吟诵经典诗文的过程中,开始学习模仿写。例如:学了《大地的话》,孩子们也仿写了歌颂大地的诗歌。
假如你是大树/我也要给你足够的养料/如果你嫌地方小/可以不断往上长/成为参天大树/为大自然送上一片绿纱。
――何择君
假如你是蝴蝶/请到我的胸膛上起舞/这里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你可以尽情地展示舞姿/伴着美妙的旋律/献给大自然一段舞蹈。――林李斯佳
又如仿写《我们的手》,歌颂人间真情。
我们的手,是友谊/在朋友和朋友之间/传递着友爱/让我们的友情永远绵长。 ――陈琼钰
我们的手,是爱心/在我们与失学儿童之间/表达着真情/让失学儿童感到温暖。 ――林昱妮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孩子们与经典诗文逐渐相融的心灵,好似生机勃勃的春草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萌发了。我相信,经典诗文是具有魅力的!吟诵经典诗文,让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作者的思想里,走进了经典的世界,走进了经典的意境里!诵读经典诗文,语文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孩子们徜徉在语文流彩的诗意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