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小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知识小课堂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1

关键词:生物教学;性健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60-02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中有30%是性犯罪,其比例还在不断升高,性问题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最主要动机之一[1]。根据王小京[1]的报道,“青少年性生理卫生知识极其有限,99%不知道性病为何物。每年100万少女怀孕,300万青少年患上性病”。大量的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的性问题已经十分严峻,青少年迫切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2002年广州市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所与广州某中学一起进行了关于《中学生青春期性知识与性心理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62%的中学生希望能系统地学习性知识,而在北京市2000年的一项调查中,有76.6%的初中生认为,“如果能在学校里接受好的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会对性问题做出更聪明的决策”。这表明中学生渴望了解和学习性健康知识的意愿较大[2]。在胡虞志提出的建立“性教育的模式”[3]中,性教育的施行者――家长、各类学校、有关课程的教师、医疗卫生机构(医师)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虽然呼吁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声音从未停止,但是到目前为止,性知识在我国依然处于家长羞于讲、学校不好讲、社会讲不好的现状。于是,端正学生的性心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性教育的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对其进行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教师身上。但目前中学课堂里还未开设专门的性健康教育课程。

文章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节进行教学分析、设计,以渗透方式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使学生学到基本的性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减少青少年的性犯罪率。

一、课前准备

生物教学是最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学会更好地生活。为了使性健康教育真实、科学、大方地进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课前对这方面知识的准备、对呈现方式的梳理设计、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教师的自我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了。

1.资料准备与课堂设计。由于授课内容是《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那么我们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就包括精卵细胞的形成及受精作用。为避免传统授课方式中出现的:所讲内容照搬课本、毫无新意、枯燥无味,在涉及到两性内容时的蒙混模糊,使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对两性关系充满好奇却不甚明白等情况的发生,我们应在课前获取人类染色体组的模式图、精卵细胞模式图、解剖图、卵巢解剖图、减数分裂过程图解或视频、受精作用过程图解或视频等课堂相关资料以及保证生殖健康的方法和日常生活习惯,并将所获资料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呈现顺序,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使得在课堂进程中,不仅将教材的基本内容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给他们,更是通过适当地扩展和延伸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互动过程在学习到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到更有用的生殖卫生知识。

2.学情分析。中学生由于自己的生理发育变化和与异性朋友的接触,已经对性和生殖器官有了或多或少的概念,这个时候他们心里充满好奇但羞于讲出口,教材上也没有对这一内容的直接讲述和分析,学校也未开设相关的课程。所以这时期里学生的性健康、生殖健康知识大都来自于网络,而网络上的相关知识没有经过科学的整理,也不会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因此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相关内容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需要一个合适的场合,大方直接的把性健康知识呈现在他们眼前,而生物课堂正好是一个可以完美做到这件事的场合,所以这样的生物课是他们需要并且渴望的。而这堂课的效果,跟课堂各版块内容的衔接和呈现方式息息相关,需要教师在课前反复斟酌调整,也需要教师能调动和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准备。面对中学生的懵懂,很多教师有心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却在课堂上因为不好意思说出口、不知如何组织恰当的语言,或者因为提前组织好的语言在课堂多变的实际情况下无法正常进行而没有实际得到操作。教师在课堂上对性健康知识的含糊其辞或不恰当表述甚至闭口不提,都会引起学生对这些内容更多的关注或好奇。长此以往,由于学生在课堂外获得性信息的渠道复杂,或许会因此进入某些误区。所以,授课教师的知识体系、授课方式、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自身修养都是影响中学生性健康知识教育的关键因素。那么,教师在准备授课时,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反复斟酌教案的合理性,提前设想课堂可能的突发状况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努力使课堂既不枯燥乏味,又不会令师生交流尴尬。如准备与生殖健康教育相关的时下热门新闻或社会事件来对学生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自尊自爱,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课堂实施

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如果教师的互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有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渴望,才是有效的教学。而提问是比较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生物教学中的提问与其他科目的提问不同,我们可以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甚至以学生自己的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性健康教育可以说跟正在发育的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这样跟他们开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共同孕育而来的,可能有人经常说你的鼻子长得像父亲,眼睛长得像母亲,有没有一个人完全跟父母长得一模一样,或者一点也不像父母呢?为什么?”这样可以激起学生从自身入手思考人类各性状的遗传方式并激发学习知识的好奇心。接下来用多媒体播放和卵巢的解剖图并讲解其结构和功能,引出后面要讲的精卵细胞的形成(产生的精细胞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分别携带了父亲、母亲的遗传物质,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遗传给我们)。先分步骤讲解精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然后播放精卵细胞形成的视频,使学生对减数分裂的各步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课堂的最后告诉学生:“生殖器官是人类最神圣的器官,有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人类的繁衍和发展(解除他们面对生殖器官的学习的羞耻心理),因此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生殖健康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课后教育

由于性健康问题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在正式的课堂中,学生即使有问题想要请教教师,面对众多同学也不好意思说出来,更何况有些问题可能比较私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开解,学生很可能因此走进死胡同,产生心理负担。这时,教师必须做好课后教学,告诉学生有问题可以到办公室找老师。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合格的好教师,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学生的举动,如有异常要分析原因所在,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与学生谈心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另外,可以在习题课或者班会时,利用所了解到的学生中的常见现象或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殖健康教育的巩固。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有效的课程评价可为下一轮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帮助改进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对本节课内容的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还可以确定学生是否已经接受和理解性健康知识、生理卫生知识的相关内容。

五、展望

中学生在往成人过渡的青春期里,身体和生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已经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关系,开始产生性意识,会有想了解异性并希望引起异性注意的冲动,并对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感到困惑。如果不进行正常的青春期性教育和引导,就会使他(她)们误入歧途[4]。因此,为青少年学生提供青春期心理、生理健康咨询服务,提供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科普知识和信息已成为教师重要的责任与义务。总的来说,性健康教育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今后应该制定可行、有用的性健康教育目标;编写相关学科性健康教育渗透教材;组织教师培训系统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建立起以学科渗透为主,班团活动、性健康教育选修课为辅的教育模式,以此达到解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性健康、心理健康等问题。及时地予以辅导与帮助,给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为他们树立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对青少年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理解“爱”,如何去“爱”;懂得“尊重、互爱、关怀、合作、感恩”的人生理念,减少社会青少年的犯罪率,减少因“性问题”带来的人身伤害(早孕、害、心理偏差等)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小京.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医学研究通讯,2005,(10).

[2]晓路.令人担忧的儿童哮喘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1-11-22.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2

【关键词】中医学基础课程;健康行为;养成教育;课程渗透

健康体格的形成、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居民健康行为的养成密切相关,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的有效保障。笔者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对桂林市卫生学校一年级护生的国家护生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70名护生中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总分不合格的达37.4%,64.5%的护生低于正常体重;牛奶、豆浆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者达86.3%,偏食挑食者达76.3%,有暴饮暴食行为者达55.2%,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者达52.7%,运动不足者达68.9%。可见,中职护生的体质状况及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因此,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改变其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对国家未来护理一线人才的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所学专业课程中均不同程度涉及健康行为与疾病形成的关系,但教师多以直白的讲授为主,护生作为倾听者、局外人接受健康知识,却并不与自身的健康行为产生关联,这也是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健康行为的执行程度不成正比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两年来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桂林市卫生学校2013级和2014级各一个班级共125名护生为实施对象,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不断改进、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与同行商讨。

一、课程渗透养成教育方法

在为期一个学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中,笔者先后运用了制作手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自我监控、同伴教育等不同的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一)制作手抄。健康知识手抄报的制作,需有相关的健康知识为基础,又蕴含想要呈现给观看者的健康观点,资料的收集、筛选和制作的过程,是护生主动摄取健康知识、强化健康理念的过程。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笔者主要强调不同季节需保养不同脏器,考虑到在健康行为调查中显示的护生不注意用餐卫生、晚上入睡过晚等情况,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护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春季养肝”的手抄报。护生结合教材,上网查阅资料,制作成健康养生宣传小报,在此过程也强化了春季注意用餐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才能保障肝脏不受外邪入侵、获得足够血液保养修复肝脏功能的意识。(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打破学习者思维局限性、学会倾听他人观点的手段,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例如,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抗挫能力低的心理问题,在“阴阳学说”的教学中,以阴阳的相对性展开讨论,拟定“人生顺境与逆境的相对性”的讨论话题,增强护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能力。又如,针对护生偏食挑食、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习惯缺乏的问题,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拟定“从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入手,你将如何增强自己的气?”这一讨论话题,引导护生得出结论:丰富全面的饮食有助于获取充足的水谷精气,清新的生活环境加上规律足量的运动可增强肺功能从而吸入更多的自然界清气,由此身体之气得以增强,功能活动才能健旺。(三)头脑风暴。头脑风暴能激发护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护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反思。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强调了后天之本脾胃养护的重要性,要求护生通过头脑风暴列出自身存在的易损脾胃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食酸辣甜食、进食时间不规律、营养摄入不全面,等等。在全班护生的激发参与下,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被他们自己挖掘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不良饮食习惯引发疾病的经历和案例,其自我教育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说教。(四)案例分析。案例教学要事先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指导护生提前阅读或组织护生开展讨论,启发护生思维,有助于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病因病机”一章的教学中,笔者编制使用了一个案例:“学生小王和小李一起去路边摊吃了炒粉,不多久小王就腹痛腹泻了,小李却没事。是什么原因呢?”要求护生课前讨论、课堂交流,教师点拨。通过案例分析,护生认识到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得出“提高正气,避开邪气是防止疾病的主要手段”的结论,更意识到“病从口入”、注重饮食卫生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关键。(五)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又称“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它实质上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不断的内化指导过程。护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虽然意识到了维持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但能否对自身的不良健康行为进行改变并维持下去?笔者在“经络”一章的教学中,为了加深护生对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加强对自身健康行为的监控,设计使用了“十二时辰养生自我监控单”,护生先对照十二时辰养生要求进行自评,找出需要调整改变的不利于健康养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制订改变计划,以一个月为期限进行自我监控,每天做好自评记录。一个月后进行反馈评价。结果显示,42.6%的护生身体状况明显改善。健康行为自我监控达到了短期效果。(六)同伴教育。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尤其如此。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心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制作了《护生健康行为自我监控手册》,以一个学期为限,要求护生自愿结对,确定一个同伴教育者,制定挑战口号,按照手册中要求养成的健康行为习惯去指导自身的行为。每周进行一次健康行为评价,评价方式除自评外,还有同伴教育者和宿舍其他成员的评价,每周一次“宿舍健康之星”评比,每月一次“班级健康之星”评比;“世界睡眠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等特定节日同伴教育者一起制作健康手抄报。利用同伴的教育作用,强化了护生的健康意识,巩固了护生的健康行为。

二、效果

多种教育方法的课程渗透,在极大提高护生对中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长了护生的健康知识,促进了护生不良健康行为的改变和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对125名护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显示,护生运动时间延长、运动量增加,膳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其中3名护生成为学校女子足球队主力,参加市级足球比赛,荣获高中组第二名。

三、讨论

课堂是中职护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专业课教师有着丰富的健康知识,与护生接触时间多,应当成为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力量。改变传统的说教形式,采取丰富有趣的方法,激发护生的参与,指导护生的行为,能显著提高护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效果。为确保健康行为养成教育课程渗透效果,笔者提出三点建议:(一)围绕专业课程知识开展渗透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健康行为养成的渗透教育,必须紧紧围绕课程知识点展开,否则会使护生认为教师是在牵强地说教,易产生抵触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渗透,且注意渗透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或小组讨论,或头脑风暴,或案例分析,或评比竞赛,可以使护生既感到新鲜,又感到实用,不知不觉融入到渗透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达成渗透教育效果。(二)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正向作用。在护生自愿结成同伴教育队子之时,教师应给予适当指导,注意健康意识和矫正能力的强弱搭配,否则可能会导致相反的教育效果,即两个同样存在较为严重的不良健康行为且改变动机不强的护生,结伴后敷衍了事、随意打分、协同“作弊”,同伴教育的积极作用未表现出来,反而消极影响增加。(三)自我监控期间要加强氛围营造。教师在通过课程渗透催生护生的行为转变欲望、组织护生自查自省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之后,在其自我监控期间,还应该通过让护生写标语、定口号、小竞赛等形式和持续课堂渗透宣传等手段营造深厚的外部氛围,促进护生健康行为的初步改变和有效维持,最终巩固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3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帮助幼儿掌握良好的健康知识

幼儿期是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匮乏,对自己的身体缺乏认识,独立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弱,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片面、零碎,而正确的健康知识的获得直接关系到健康行为的形成。俗话说:“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只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从改变幼儿群体存在着的行为习惯入手,运用投影、电脑、动画等电教手段。这样不仅传递了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既调节了学习气氛、创设了学习情境,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让幼儿获得不易亲身感知和接触到的经验,使枯糙、单调、抽象的健康知识浅显易懂,幼儿更易接受。如:“干净食物人人爱”活动中,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动画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谈话兴趣。然后通过鼠标的点击,让幼儿通过感觉器官识别事物的特征,判断他们的正确行为,并再现幼儿的讲述内容,使他们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要领技能,这远比教师点着图片空洞的讲述要生动很多,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辅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健康态度

幼儿健康教育是有特殊规律的,幼儿对待健康的认识、态度与行为往往并不一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良好的健康态度很重要,它是一种包含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系统。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掌握的健康知识越广,某种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幼儿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要让幼儿把接受的健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就必须改善幼儿对健康的态度。运用多种电教手段,能够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认知对象,发挥其优势,唤起幼儿对知识经验的回忆,促进健康态度的形成。例如健康活动《痰吐在哪里》、《保护牙齿》活动,枯燥的讲解、简单的图片不能吸引幼儿,也无法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不良的成因及带来的危害。

课件中导入的动画片如《细菌大战》、《蛀牙大王》等图文并茂、形象逼真,情节生动,没有乏味的大道理,还能使抽象繁杂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形象,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晰地再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幼儿的观察、理解、记忆。幼儿一看完动画片就告诉同伴:“我以后再也不乱吐痰了。”“我可不想当蛀牙大王。”“睡觉前不能吃零食!”“小朋友每天都要刷牙。”……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幼儿健康教育注重幼儿将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态度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健康行为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应根据既定的教育目标灵活加以选择,有时与其针对某个幼儿,不如从改变幼儿群体的行为习惯入手。如果仅凭简单空洞的说教,没有事实的证明,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幼儿好模仿,通过运用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的有机结合,运用范例、榜样的作用,可以强化和加速健康行为的形成。如:《安安全全玩滑梯》,幼儿通过观看课件,从一些典型的案例中,从受伤孩子的痛苦表情中,加深了对安安全全玩滑梯的印象,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提供了机会,从而提高了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教师的鼓励、评价加上经过集体的练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加深和巩固了对健康行为的认识。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地优化幼儿健康教育过程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4

关键词:中职学校 心理健康课 教学原则 教学方法

在中职学校,学生突然情绪失控,以过激的言辞、不计后果的肢体行为来发泄自己情绪的现象常有发生。学生情绪爆发后,常常会造成同学之间产生经济纠纷、人际关系紧张、心理负担加重的后果。笔者通过对所在地区的职业学校进行调研时发现,平时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教育的学校或家庭,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就比较强,而且能促动学生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的意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09年秋季,我校将《中职学生心理健康》课作为必修德育课程纳入课程教学计划中,教学宗旨是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学习、生活、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笔者身为心理健康课的施教者,在不断提升和充实与心理健康相关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也在探索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明确课上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课下找学生谈心的本质区别

中国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欧洲、北美、日本相比较,起步比较晚,前些年,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各类学校增设心理辅导员,建立心理咨询室,多数学校将校医或医务室功能转型为心理咨询服务,从效果看,没有发挥作用。如今,中职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的德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引起社会关注的体现。那么任课教师,就要以一种全新的专业视角来充实自己,要在思想政治学领域向心理学领域拓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准方法,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心理健康课上,要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向学生解答心理迷惑,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和责任意识。因此,施教者要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有的任课教师误以为心理健康课就是与学生谈心,做思想工作,这就偏离了教学大纲的宗旨。与学生谈心包含心理辅助的成份,但不是传授基本心理健康知识。

二、中职心理健康课的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重在体验和调适

心理健康课上,教师向学生传授的基本知识主要有健康意志、健康情绪、完整人格、正确评价自我、良好地适应能力、和谐人际关系等。在构思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大胆启发和鼓励每一名学生观察、收集、归类发生在自己、家人、同学身上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边讨论边学习中,感悟和体验健康情绪对自我成长起到的调适作用。

2.心理素质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

中职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技术技能,也要接受职业素质的培训。心理健康课恰好能通过创设和假想工作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真实的情境模拟,体验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师傅、普通工人、学徒工的角色,并在角色互换交流中,体验岗位工作职责和人际交流技巧。

3.关注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心理健康课课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动是非常显眼的教学环节。但学生因个性差别,往往性格外向的学生逐渐成为活跃分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出鼓励内向和不爱发言学生互动的环节,让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都得到提升。

4.发展与预防、矫治相结合,立足于发展

心理健康课教师,平时应多与班主任沟通,了解班级学生思想动态。记得笔者在与班主任老师聊天时,得知小宇同学正因没有处理好早恋问题与家长和老师闹情绪的信息后,就在课上积极鼓励小宇参与“悦纳自我、和谐相处、快乐生活”的话题互动,课后小宇偷偷的找到我说:“老师这节课我好像明白了许多事情,我不会再做傻事。”小亮同学因平时表现懒散,影响了班级荣誉,所以班级同学都孤立他,我就让他做课代表,协助我整理归纳班级同学自我剖析材料,他在这个过程中对班集体荣誉感有了感悟,意识到自己平时总是把个人的私利看得比集体利益还重,导致同学对自己产生了意见并受到大家受孤立,在课上他通过与同学讨论,诚恳地表达出对集体的歉意,并立志改正,得到了班级同学的谅解和掌声。

三、中职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

1.情绪激励法

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所以对新课程求知欲比较低。心理健康课怎样上好第一节课、怎样实施课前导入十分重要。为此,我在实施教学时采用了情绪激励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每节课的开始,都以师生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快乐情绪。如下午的第1节课,课前一起唱《幸福拍手歌》,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中,把中把学生的神经调动起来,赶走睡意。如果是上午的第一节课,我会大声的问全体同学,今天你努力了吗?要求同学统一回答的答案是:“是的,我一直尽着最大的努力”。因此说,情绪激励法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2.讨论法

它是心理健康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上就能接受新知识并内化为主观意识,控制心理情绪。教师在设置讨论题时,要有针对性,要带着解决什么问题,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教学效果来设计。例如,药家鑫案件,如果让学生讨论:“药家鑫是否应该得到宽恕和谅解?”就脱离了教学目标。如果从药家鑫为什么会从一名大学生退变为凶犯进行讨论?就可以使学生从心理层面和角度去思考,能讨论出新意。

3.情境表演法

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指导学生以情景剧、小品等形式展演案例,让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中,可以眼看、耳听、鼻闻、手触,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用于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课堂效果最佳。

4.分析法

是以某种现象或事件为分析对象,引导学生对事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和归纳。在事例选择上,一要体现时代感,二要贴近学生的身心,三要有社会性。这样才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把“知、情、信、意、行”的教学目标完整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通过体验、分享等形式掌握知识、提高素质。

5.谈话法

是指在心理健康课上,教师在课前精心地设计3至5个话题,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交谈。心理健康课运用谈话法教学时,与实施其他教学法是有区别的,在课上必须要体现出师生关系的平等。所以,我在实施谈话法教学时,首先要调整教室桌椅的摆放,将成行成列的桌椅围成一个圆桌体,教师不是站在讲台上授课,而是坐学生中间,将事先设计好的话题抛给学生,彼此交流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由一个人回答,也可以大家互相补充。学生回答问题时不需要站起来,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不受任何拘束。

参考文献:

[1]王晓燕.走向教育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5

关键词:健康知识 师幼互动 师幼共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53-01

一个良好的健康教育的体系的产生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极为重要。它包括对幼儿日常健康行为的教育,对安全常识的教育,对心理健康的教育等。首先,帮助幼儿养成一个健康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不仅奠定了未来的健康成长,还对今后的学习,生活等方面都有所帮助;其次,让幼儿了解安全常识,这种常识包括各种标识,学习自我保护和求生技能;最后也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幼儿可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使得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发展;可见,幼儿健康教育的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1 师幼齐共建,健康知识环境亮

“师幼共建”是教师和幼儿通过研究、探索的教学而生成的主题活动。它强调以幼儿为中心的自主观察和探索以及教师适时、适度地支持和引导。因为在这样的模式下,孩子们会拥有更多的自利,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丰富的活动中,能更深刻地体验到“主动参与活动”中的快乐和感受“寻求自我追求”中的快乐。

1.1 幼儿充满期待的投入活动

在我们幼儿园二楼的长廊有两块空白的墙面,我们打算把它布置成与健康知识相关的内容。但是健康知识有很多,应该放什么内容?怎么放?这些问题我们抛给了孩子们。老师们回到班级收集每个班孩子的智慧。没想到孩子们很有激情。在期待中,他们对活动的激情越来越高。而这种激情会让孩子们在参与活动时获得双倍的快乐感。

1.2 幼儿主动参与制定计划

孩子们在讨论组奇思妙想,并且我们每周都会观看安全平台的内容,孩子们的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安全知识,最后我们给孩子们的想法进行了归类。设置了两块板。一块是《可爱的小脚》一块是《爱玩耍,不受伤》。在做这两块主题板块前,笔者与孩子分别讨论了如何保护小脚,有哪些方法。在玩耍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事情根据孩子们所说的,老师来进行绘图。

“师幼共建”就是要贴近幼儿生活,聆听幼儿声音,发现幼儿爱好,突出强调真正的以幼儿为主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由、主动地参与。坚守儿童立场,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儿童自身健康发展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在儿童自由愉悦、积极主动地参与建构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进行支持、引导和建设。

2 师幼齐互动,健康板块作用强

2.1 幼儿操作兴趣浓厚

孩子们对这两个新的操作板块十分的感兴趣。在爱玩耍、不受伤的说一说板块中,孩子们滔滔不绝的说着哪个是对的哪个是不对的,什么是危险的,应该怎么做,注意什么。在“可爱的小脚”这个做一做的板块中,孩子们都想去互动,但是有几个图男孩子不太懂,比如穿妈妈的高跟鞋,涂妈妈的指甲油,这方面的认知还不够。总体而言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强,气氛很浓厚。《纲要》指出:“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两个板块互动性很强,所以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健康知识意识。但是看到有两个男孩子在可爱的小脚板块上缺少经验。

2.2 教师引导评价重要

健康知识小课堂范文6

关键词:团体辅导;高职院校;新生;心理课堂

一、团体辅导及其特点

团体辅导(Group counseling),亦称为小组辅导、集体辅导、团体心理咨询,是指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人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1]与个体辅导相比,团体辅导的开展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成员参与度高。团体辅导每一次的完整进行,通常都由相识、相熟、相知到结束四个阶段组成,每个阶段的内容均是由团队小游戏和小活动组成。这些小游戏和小活动就是为团队而设计,需要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参与,缺一不可,这一初始设计保证了团队成员将近100%的参与率。

2.整体气氛活跃。团体辅导中的小游戏和小活动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趣味性,同时,它没有固定的位子让成员端坐,相反它需要每一位成员积极活动起来参与,寓教于乐,让参与的每一位成员都能从游戏活动中获取人生感悟。

3.交流广泛、感染力强。团体辅导以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7-8个成员组成,每一个成员在活动过程中都能同时和多个成员进行交流、沟通。每个成员在接受来自团体的每一个成员帮助的同时,也可以成为帮助其他成员的力量。此外,在团体情境下,成员可以同时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洞察自己。[1]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1.学习能力较差。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学习方法欠缺,同时理解能力仍有待提高,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难以拓展,学习的深度以及所能达到的高度都受到限制,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2.学习积极性不高。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求知欲低、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到课堂听课,一是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怕缺课受处分,二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在课堂上睡觉、看小说或画漫画、讲话、听歌等的大有人在。

3.重技能轻理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总共三年,比普通高校更早面临就业,同时,也由于高职教育本身以技能培养为主,因此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追求实用,对理论课程较为忽视,在理论课学习中表现得情绪低迷。

三、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课堂中的运用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大部分高校新生的一门必修课,开设此门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关爱自己,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掌握保护自己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而现在普遍的授课方式无外乎教师理论式的讲授、填充,当中也许可以适当运用案例法、讨论法、分析法等各种教学方式,但实际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前所述,高职院校学生本身求知欲就不高、学习能力较差,再加上是理论方面的内容往往不感兴趣,因此,对于教师的此类授课方式难以接受,最终往往以瞌睡告终。若能在讲授理论知识过程中穿插团体辅导,则能以其活跃的气氛、广泛的交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心理课程的学习,从而建立具有生命活力的心理课堂,而学生不注意听讲、上课睡觉、开小差等现象也就大大减少。具体做法参见表1。

四、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心理课堂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团体辅导与知识讲授的有机结合。团体辅导在心理课堂中的运用,其作用在于丰富心理课堂,通过另一种活跃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换句话说,团体辅导并不能代替知识讲授,而是帮助知识讲授环节的开展。因此,在运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就要注意团体辅导与知识讲授的无缝隙对接,注意团体辅导与知识讲授的“针锋相对”,根据每一次知识讲授的内容涉及团体辅导的活动内容,设计好团体辅导在心理课堂上开始的时机和结束后的起承转合,做到知识讲授为团体辅导打下铺垫、团体辅导为知识讲授锦上添花。

2.注意把握和控制团体辅导进行的时间。因团体辅导是在心理课堂上进行的,为确保团体辅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不喧宾夺主,团体辅导就必须严格服从时间上的安排。一般而言,心理课堂的一次开展是两个课时总共90分钟,因此,团体辅导的时间安排通常不应超过半个小时的时间。为达到此项要求,主讲教师就必须对团体辅导做充分准备,从活动的设计、活动过程的引导到活动过后的分享以及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必须做好完全的设计和应对,以便有效控制活动的开展。

3.注意小组安排的随机组成。团体辅导的运用是在刚入学新生的心理课堂上,因此团体辅导的开展除丰富、活跃心理课堂还兼具了另一项功能,就是加强新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建立同学之间的信任、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么,每一次团体辅导的进行都要注意小组组成的随机性,也即尽量让每一位成员在每次活动中都能面对新的面孔。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采用地源分组、乐趣分组、生日分组、报数分组、图形选择分组等办法,让每一个成员在心理课程结束时对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所了解。

4.注意领导者的有效引导。团体辅导的成功开展离不开领导者的有效引导,因团体辅导是在心理课堂上开展,领导者不仅应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倾向,同时,还应紧密结合知识内容就学生反映的问题进行引导,从而教给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如大学生爱情价值观拍卖过程结束后,很多学生反映自己想要的东西没买到、买到的东西又不是特别喜欢、没有那么多钱买想要的东西,此类问题就能和爱情求而不得、当爱已成往事、爱的能力培养等方面知识内容的传授相结合,从而让学生领悟活动中所蕴含的道理。

总之,团体辅导形式活跃、寓意深刻,对于高职院校心理课堂的开设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适当地运用到新生的心理课堂中以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林海,刘莉湘君.论团体心理咨询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8-70.

[3] 许雅滨.团体心理咨询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