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虚拟库存;物流配送;信息技术;物流行业
一、虚拟库存管理技术概述
虚拟库存技术是指将自身在未来生产运营所需的原料、生产要素等建立相关的信息,对其名称、规格、价格、数量等信息进行仔细的统计和整理,在需要时对信息进行筛选,并以这些信息为依据进行原料和生产要素的调动。虚拟库存的特点是不占用实物空间,也就是在仓库内不一定存在这一资源,但是出现资源需要时,社会资源就成为一个大的仓库,因这一仓库储备都是虚拟性的,也因此将这一储备称为虚拟仓库和虚拟库存。虚拟库存发挥自身的效用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固定的经济状态下才能真正出现虚拟仓库和库存的管理意义。首先,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是虚拟库存技术的技术基础,在技术的支持和不断拓展中优化虚拟库存技术;其次,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尤其是买方的市场环境,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也是虚拟库存实现的重要外部环境;最后,企业自身的组织方法也对虚拟库存管理技术有着更加直接的影响。只有所有条件都具备时,虚拟库存技术才会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虚拟库存管理技术在国内发展现状和趋势
物流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逐步兴起并壮大,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在摸索着逐渐适应市场,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问题,物流信息系统分散、物流信息共享性比较低、管理标准不一致、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匀等现象,都能从不同方面体现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比较薄弱。我国人口数量众多,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没有完全将物流行业的经济价值激发出来,需要大范围地建立起一个完善、畅通的物流配送系统,改善物流信息传递不及时、运输效率低下的缺点,通过虚拟库存管理、协同配送等组织管理手段,使资源配置更加专业化,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节约时间成本,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虚拟库存管理技术与协调物流配送能够实现各环节的流畅运作,实现产业的整体性,为改变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物流行业服务质量。物流运输行业从产品上分析属于服务行业,服务的质量是企业和组织体现竞争力和整体水平的关键,在激烈的物流行业竞争中,快捷、安全的特点才能真正使物流行业得到客户的认可。虚拟库存管理以及协同配送能够为企业提供精准的信息,减少组织安排的时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能够更快速进行工作的流程,从而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术将运输、配送、储存等多种功能同时发挥,扩大物流运输行业服务领域,让物流运输行业的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为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成为拉动整个行业服务质量的动力。
(二)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虚拟库存技术与传统的库存管理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优越性,这一优越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尤其是减少成本,虚拟的库存只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操作和控制,并不会真正占用企业的仓库空间,为企业节约了一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产品不会积压、过期,虚拟库存中的资源都有详细的信息登记,在产品的调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产品过期的现象,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对于企业而言,利用虚拟库存管理技术可以规避囤货的风险,减少资金的投入,以整个社会资源为库,在生产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实际生产需求和周围市场的变化,进行库存产品的调整和交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信息,为企业自身的生产环节节约更多的成本,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更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济生产目标。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调整。虚拟库存管理技术以及协调配送理念的运用和构成,能够促进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一体化。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使得原来的配送系统出现质的改变,从原来容易造成积压的各级仓储和运输逐渐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变成网络的虚拟库存,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对整个配送过程进行管理和监控,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反馈出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以便于及时解决和调整,为自身的服务和工作提供时间保障,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相关产业链条的形成道路上逐渐培养管理者之间相互配合的默契,在竞争与合作中相互提高,从而实现“双赢”,在增加相关企业集成程度的同时,提高各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为实现中国市场经济一体化的目标发挥重大作用。
四、结论
虚拟库存管理以及协调配送在新兴的物流行业中产生了非常明显的积极效用,为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规范化、一体化的引导性作用,为未来的行业集成、相关产业链条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从虚拟库存管理技术的概述、国内发展现状与趋势、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的重要意义三方面进行论述,更加细致地了解虚拟库存管理的优越性以及协调配送理念在实现市场一体化中的积极作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库存管理技术与管理工程技术相结合可以为我国的大型物流运输、远航企业、铁路系统、民航服务行业等带来更多的价值体验,这一技术的推广将会为社会的进步发展,以及技术模式创新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田红英,黄远新.基于虚拟库存管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资源集成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12.8.
[2]毛良伟,邓辉舫.虚拟库存管理及协同物流配送技术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2.
[3]张阐军,杨明忠,郭顺生,刘雪红.基于虚拟库存的企业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2.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钢铁企业;钢坯;库存管理
引言
随着市场对钢铁规格性能要求等级的逐步提高,钢铁企业钢坯日益完善,钢坯库存种类也成比例扩充,高质量的钢坯库存管理对钢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极大影响,对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钢铁市场的持续低迷,加剧了钢铁市场竞争压力,为此,钢铁企业只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才能在钢铁市场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河北钢铁集团作为北方地区重要钢铁联合企业,而唐山钢铁企业更是河北钢铁企业的佼佼者,在钢铁行业持续下滑的大环境中,仍能以傲人成绩冠领群雄,这与其自身优秀的管理理念是分不开的。唐山钢铁企业始终高度重视钢坯库存管理工作,优化钢坯库存管理模式,在确保基本生产的同时有效降低了钢坯库存资金,为唐山钢铁企业市场竞争增添资本。
1钢铁企业钢坯库存管理意义
作为生产线上最重要的中间仓库之一,现如今钢坯库存管理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按照热轧生产线的轧制节奏,及时准确地将待轧制钢坯装入加热炉;保证连铸坯或初轧钢坯能及时入库,并根据其在轧制阶段的生产时间为其选择最佳垛位;能够支持某些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组织形式,特别是保温坑热装,用来达到节能并且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在满足正常生产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减少库存水平,采用合适的库存策略,确定最佳安全库存等;充分利用仓库钢坯以优化堆垛区域,合理调度仓库的运输搬运工具。
1.1降低钢坯存货资金占用,提高经济效益
现如今,我国的钢铁行业持续低迷,钢坯价格不得不大幅降低,原燃料降价又相对滞后,对钢铁企业冲击很大,经济效益不断下滑。这就要求钢铁企业降低钢坯库存,这样可以尽快消耗掉高价钢坯,及时补充低价钢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水平,为企业止损。
1.2维持企业资金良性循环
如我们所知,近几年来钢铁煤炭行业不景气,许多钢铁企业纷纷关闭,钢铁价格也在不断下跌,收款降低,积存的货物上涨,导致资金出入不均,资金存量相对迅速减少,企业支付压力巨大。这就要求企业压减库存,加快存货周转,减少采购支出,保证资金良性循环。
1.3钢坯存货成本合理化
随着我国对钢铁行业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地减缓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速度的增快,究其原因是因为企业为了抢占市场,不注重自身管理,结果造成质量低、消耗高的管理模式。这就要求企业改变原有管理模式,构建立体式管理模式,仅仅围绕生产和客户需求,把效率当做管理的核心内容,保证生产稳定高效的进行,按照先入先出的发货办法,这样就能降低内部倒运成本,避免钢坯在仓库存放时间过长为导致锈蚀,很好的保证钢坯质量。
2钢坯库存管理问题
2.1忽视库存管理工作的监管
企业在钢坯库存管理上缺乏正确的认识,监管意识不到位。库存管理被简单的看作货物看管,直到钢铁出库使用或发货倒运,才意识到大量积压,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而究其原因也就是监管工作落实不到位而已。
2.2库存信息更新缺乏及时性
在钢坯库存管理中,钢坯需求必须要及时、有效、准确传递到生产组织上。由于设备供应商欠缺对设备使用状况的了解,接收到的信息具有较大的延迟性及不准确性,致使企业无法准确判断出钢坯市场需求的灵敏度,造成信息沟通不对等。
3钢铁企业钢坯库存管理的优化建议
3.1加强对钢坯储备的定额管理
钢铁企业所需钢坯种类繁杂,性能千差万别,这就需要钢铁企业在钢坯库存管理工作中抓紧基础信息数据的收集,钢坯管理人员及时更新状态信息,准确把握钢坯库存周转情况,定期向供货商提供详细准确的钢坯数据,以了解钢坯的生产日期和数量。同时要借助本企业ERP系统,采用统一管理、集中分配、分级存放的管理方式,科学合理的配置钢坯,全面分享库存钢坯资源信息,进而实现全局化配置管理,由传统静态监管转变为动态管理,充分利用库存钢坯,全面降低库存成本。
3.2加快技术升级改造
在完善库存钢坯管理上,还应积极采取新工艺提高在线使用寿命,推广通用化,减少专用型、非标型钢坯的投用。同时加强采购部门与库存管理部门的相互协作,制定供应商准入、淘汰机制,保证钢坯供应的及时性,强化钢坯的基础性管理工作。
3.3加强对钢坯的经济化管理
在满足正常的生产节奏下,根据钢坯状态、折旧程度、钢坯储存量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存储定额,始终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突出产品成本理念,不断发掘更为优越的管理模式。通过对钢坯运行专款、使用寿命的分析,预判钢坯的存储量,立足经济效益的基点,加强对生产工艺成本的监管,有效减少钢铁企业生产运行成本。加大钢坯的长期协议、零库存和吨产品承包应用范围,减少库存钢坯资金占用率,盘活库存资金,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田雨林.钢铁企业钢坯库存优化管理的实践[J].山西冶金,2010,(04).
[2]李志伟,尹向峰,杨建军,李志青.宣钢实施钢坯零库存及包线管理的实践[J].河北冶金,2010,(02).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范文3
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有了库存管理的问题,而从企业经营的目标之的角度来看,需要通过库存管理的优化来实现与存货相关的成本要最小化,即要实现持有成本,采购成本,缺货成本的综合最小化。但实践中,这三者往往是矛盾的,具体而言:持有成本最小化会导致小批量的订货或生产;而订货成本的最小化则要求订货批量大、订货次数少。因而,持有成本的最小化会鼓励保持少量甚至零存货;订货成本或生产准备的最小化则会鼓励保持较大量的存货。在已有的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中,组织愿意保有存货的原因之一就是需要在两类成本之间实现平衡,以使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的总和最小,具体而言包括:最优批量法,历史均衡法等。但这些都是建立在信息充分,并且可预测的基础上的,但是一旦市场出现波动,或者不可预测的因素增多的时候,这都会直接影响库存管理的绩效。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的库存管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品特性及市场竞争需要企业进行纵向一体化管理。在新的市场形势下,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急剧增加,顾客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短、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加,要求企业能高质量、低成本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而过去的那种靠保持大量原材料、成品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对其传统的库存管理进行变革和修正,这就是本文研究的环境背景。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库存管理现状
就我国企业库存管理而言,急需发生转变。近年来虽然我国在经济效益与规模上不断增长,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了世界上的制造大国,我国有140多种产品处在世界第一的位置上,在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传统产品中,我国有75%左右的产品处在世界前五名的位置上。但我国不是经济大国,同国外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运营成本高、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企业运作缺乏效率,在竞争上固步自封,各自为阵。因此,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近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据广东省经贸委的数据(课题组,2009),2008年1至9月份广东省企业关闭数为7148家,据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产品销售不畅的情况下,企业的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增加了。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降低库存费用,不仅是企业挖掘利润的重要模块,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库存管理的目标主要是使库存投资最少、物资储备量最优、对用户的服务水平最高和企业保障能力最强。传统库存管理方法虽然在企业运营实践仍有重要意义,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已经显出诸多不足之处,下面进行逐项分析:
第一,ABC重点管理法,ABC库存管理是根据库存品种在技术经济上的主要特征,对库存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进行库存管理的技术,它是一种简捷便利而又科学的技术方法。但是,由于经济的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产品的生命周全大大缩短,很多存货都需要秉着少量、优质、快速更新来管理,这就造成了存货种类繁多但是类别价值偏低的状况,而ABC管理法是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
第二,经济订货批量(EOQ)。EOQ模型是推动式存货系统的一个例子,是把存货维持与订货处理相结合并使库存总成本最低的补给订货批量。它运用最优化的思想,说明了与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有关的优选问题的重要性。经济订货批量的确定的关键是建立在相关指标确定的基础上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特别是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这些指标的波动幅度较为以前大大增加了,因此这种依靠历史数据的刚性管理是不能适应这一变化的。
第三,订货点法和定量维持方式。它要求保持一定的存货数量,并在存货降至一定水平时启动订货程序来进行库存补充,进行批量订货以补充企业的存货。而达到这一临界点的库存数量就是再订货点,再订货点作为存货资源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变量,是控制库存水平的关键因素。现代经济中,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往往会制定较高的再定货点,这不仅会造成资金的浪费,同时增加也会因为市场的变化形成存货的现值下跌的风险
第四,定期订货法。企业存货的数量按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检查,并按照预先确定的订货周期进行的存货补充。在定量维持方式中,前置期是变化的,而每次订货数量保持不变;在定期订货管理中,每次订货数量变化而订货期不变。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经济的全球化极大增加了市场的波动性,定期检查往往会造成库存管理的滞后性。
第五,安全库存。这是指当不确定因素已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它是企业库存的一部分,是指用于防止和减少因订货的顾客需求和不确定的物流运输环境等非确定性因素,是一项以备不时之需的存货。安全库存的设立对任何企业而言都是意义重大的,这保证企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但是在当前企业实践中往往是用固定的公式计算来确定“最佳的”安全库存,这显然不符合变化性极强的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由此可见,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人们采用了ABC重点管理法、经济订货批量、订货点法、定量维持方式、定期订货法等对库存进行控制和优化,但这些管理都是着重于企业本身,局限于个体,这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背景下是不合时宜的。
三、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库存管理的优化探索——联合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被提出来的,指的是对企业内部及外部发生紧密联系的所有活动的统一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订单、采购、计划、生产、库存、运输、销售及服务在内的企业业务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由内部活动管理扩展到相关上下游企业之间相互联系活动的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其敏捷性高、生产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等特点引起了制造企业的广泛的重视,并得到了运用,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的一种重要管理模式。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方法发生了的变化:传统的库存管理关注的是个体的企业,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就必须站在供应链的角度来考虑和优化库存。
为了克服传统库存控制中的不足,需要实施联合库存管理。简单地说,是一种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与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这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
联合库存管理的总体思想。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联合库存管理更强调的是企业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通过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库存控制和优化来达到控制的目的——追求整个供应链成本最低。将库存管理方法由过去关注单个企业的优化转变为站在供应链角度来考虑库存规模与水平的联合库存管理。
联合库存管理的具体策略。联合库存管理把供应链系统管理进一步集成为上游和下游两个协调管理中心,库存连接的供需双方以供应链整体的观念出发,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实现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从而部分消除了由于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不确定性和需求信息扭曲现象导致的供应链的库存波动。联合库存管理在供应链中实施合理的风险、成本与效益平衡机制,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风险的预防和分担机制、合理的库存成本与运输成本分担机制与风险成本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在进行有效激励的同时,避免供需双方的短视行为及供应链局部最优现象的出现。通过协调管理中心,供需双方共享需求信息,因而起到了提高供应链的运作稳定性作用。具体实施联合库存管理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其一,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为了发挥联合库存管理的作用,供应链各方应从合作的精神出发,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的机制,建立合作沟通的渠道,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为联合库存管理提供有效的机制。没有一个协调的管理机制,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联合库存管理。 建立供应链协调管理机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供应链共同愿景。要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首先供应链各方必须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共同的合作目标。为此,要理解供需双方在市场目标中的共同之处和冲突点,通过协商形成共同的共赢的目标。
(2)建立联合库存的协调控制方法。联合库存管理中心担负着协调供应链各方利益的角色,起协调整个供应链的作用。联合库存管理中心需要对库存优化的方法进行明确确定,包括库存如何在多个需求商之间调节与分配,库存的最大量和最低库存水平、安全库存的确定,需求的预测等等。
(3)建立利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要有效运行基于协调中心的库存管理,必须建立一种公平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对参与协调库存管理中心的各个企业、各级供应部门进行有效的激励,防止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协作性和协调性。
其二,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需求信息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减少由于多重预测导致的需求信息扭曲,应增加供应链各方对需求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和透明性。整个供应链通过构建库存管理网络系统,使所有的供应链信息与供应处的管理信息同步,提高供应链各方的协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为此应建立一种信息沟通的渠道或系统,以保证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的畅通和准确性。要将条码技术、扫描技术、POS系统和EDI集成起来,并且要充分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供应链中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桥梁和联系纽带。
其三,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实现联合库存可借助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TPL)具体实施。TPL也称物流服务提供商,这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把库存管理部分功能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使企业更加集中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增加了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协调性,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其四,选择合适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联合库存管理有两种模式:
(1)各个供应商的零部件都直接存入核心企业的原材料库中,就是变各个供应商的分散库存为核心企业的集中库存。集中库存要求供应商的运作方式是:按核心企业的订单或订货看板组织生产,产品完成时,立即实行小批量多频次的配送方式直接送到核心企业的仓库中补充库存。在这种模式下,库存管理的重点在于核心企业根据生产的需要,保持合理的库存量,既能满足需要,又要使库存总成本最小。在我国目前,电信营运商多采用此模式。
(2)无库存模式,供应商和核心企业都不设立库存,核心企业实行无库存的生产方式。此时供应商直接向核心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连续小批量多频次的补充货物,并与之实行同步生产、同步供货,从而实现在需要的时候把所需要品种和数量的原材料送到需要的地点的操作模式。这种准时化供货模式,由于完全取消了库存,所以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但是对供应商和核心企业的运作标准化、配合程度、协作精神要求也高,操作过程要求也严格,而且二者的空间距离不能太远。
库存管理的真正本质不只是针对物料的物流管理,更是针对企业业务过程的工作流程管理。库存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要降低企业库存,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必须要与公司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企业库存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涉及到企业内部供应链及处于供应链环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库存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组合运用,可以达到降低库存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公司的战略。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陈荣祥:《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范文4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8-0071-02
供应链整体运作成本的最小化是供应链成本控制的最终目标,鉴于供应链库存成本占供应链总成本的比例多达30%,有效地管理供应链中节点企业的库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计划和协调管理供应链中的库存就成为最小化库存成本的重要手段。
1 现有供应链中库存管理四种模式
根据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主体及内涵的不同,主要存在以下四种模式:
1.1 传统库存管理模式
在这种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库存管理是割裂的、各自为政的。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企业都拥有自己的库存并各自管理自有库存,都有自己的库存控制策略和库存管理模式而且相互封闭。供应链中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是基于交易层次之上的由订单驱动的静态单级管理库存的方式。
1.2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
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是一种供应商和其下游节点企业之间在充分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具有合作性的库存管理策略。首先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要达成一个共同的协议框架,这个协议框架对合作双方来说库存管理成本都是最低的,在这个协议下将库存的管理权和控制权交给供应商。这个共同协议是双方合作的基础,而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会导致共同协议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问题,因此这个共同协议要被经常监督和修正,以使它不断适应新的变化的环境。共同协议的执行要被严格的监督,再完善科学的协议没有认真的执行,双方的合作都将无法进行下去。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是一种决策模式,其基础是整条供应链协商合作,最终目标是合作双方都获得最低库存管理成本。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是一种战略贸易伙伴之间的合作性策略,是一种库存决策模式。
1.3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库存管理模式,它改变了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商握有库存管理权的情况,平衡了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权利责任,共担了风险。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战略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强调了供应链企业之间双方的互利合作关系。
联合库存管理强调的是供应链中各个节点企业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和策略,使供应链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各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任何相邻节点需求的确定都是供需双方协调的结果,库存管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独立运作过程,而是供需连接的纽带和协调中心。
1.4 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
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协同式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技术,建立在联合库存管理模式和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的最佳分级实践基础上,同时抛弃了二者缺乏供应链集成等主要缺点,能同时降低分销商的存货量,增加供应商的销售量。它应用一系列处理过程和技术模型,覆盖整个供应链合作过程,通过共同管理业务过程和共享信息来改善分销商和供应商的伙伴关系,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最终达到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库存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最大优势是能及时准确地预测由各项促销措施或异常变化带来的销售高峰和波动,从而使分销商和供应商都做好充分的准备,赢得主动。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采取了多赢的原则,始终从全局的观点出发,制定统一的管理目标以及实施方案,以库存管理为核心,兼顾供应链上其他方面的管理。因此,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更有利于实现伙伴间更广泛深入的合作,帮助制定面向客户的合作框架,基于销售报告的生产计划,进而消除供应链过程约束等。
2 四种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供应链下的企业库存管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库存管理,它不是简单的预测需求与补给需求,而是要通过库存管理使用户获得优质的服务,使企业的利润优化,库存管理的目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通过供应链库存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主要包括采用多种指标评价库存策略、不同变化所产生的准确效果; 决定库存量时对供应链上不同节点企业各方面的影响; 在充分了解库存状态的前提下确定适当的服务水平。通过对客户、生产、运输等资源的平衡利用,企业对供应链中不确定性产生的缺货、延迟等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缓解与控制。
根据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的合作程度的高低,可以看出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演进过程。从最初单纯的交易处理到企业的协同计划决策,进而逐渐地转移到整体的供应链库存管理上来。整个供应链的库存不再隶属于供应链中的某一企业或核心企业,其管理控制权由供应链整体协同计划决定。这种控制权的转移表明供应链中库存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从而保证供应链中各库存主体从系统协作的思想出发,进而保证整体库存的成本削减、风险的降低和供应链的稳定性。进一步对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将会更清楚地发掘供应链整体库存的管理内涵以及更优的管理模式。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研究存在着如下的特点和不足:随着人们对供应链认识的提高,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研究逐步由简单向复杂、由分散化供应链向集成化供应链发展,越来越重视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协调与合作。随着因特网飞速发展和电子数据交换的引入,信息共享将逐步变为实现。因而,将信息融入库存成本建模势在必行。模型对现实做了过多的抽象,忽视不确定性对库存成本的影响。几乎所有的库存成本模型得都以“顾客订货的平均满足率”作为衡量顾客户服务质量的标准,而订货的响应时间、平均缺货次数和缺货时间等更重要的标准却被忽略了。此外,建模时有少有学者考虑到供应链的柔性问题。未能将JIT、供应链延迟等技术有效地融合到供应链库存成本控制模型中。流程重构过程,实施得好,它本身就可带来一系列利益。
寻求一种更合理的库存机制,将是保持供应链的库存运行的稳定性与健壮性的重要途径。探求供应链制度的空间维度(即制度如何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同样也将对供应链库存的管理有重要的影响,比如为了建立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用户必须考虑建立一个合适的外包战略,因为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将库存功能转移到供应商那里,库存外包通常取决于用户自己与供应商的关系,甚至与供应商集合的关系。而各种关系的协调需要在供应链中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与约束供应链中主体的私人行为如机会主义行为。
参考文献
[1]张丹,张根宝等.从MRP到ERP的演变[J].现代机械,2000:5-8.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库存管理;ABC分类法;出库频率;销售额
1.前言
库存管理是指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而实施的管理。无论对于一个独立的企业还是对于一整条供应链而言,库存管理都占据着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合理的库存控制对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提升,以及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的增强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ABC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和局限性
2.1 库存管理中的ABC分类法
ABC分类法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者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ABC分类法的基本原理是:按照所控制对象价值的不同或者重要程度的不同将产品分为三种类别,分别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A类物资属于重要物资,实行重点管理。B类物资属于一般重要物资,最合理的方式是按经济订购批量,采用定量订购方式进行控制。C类物资虽库存数量最大,但重要程度最低,在管理时可将放宽控制,采用定量订购方式或者是双堆法。
此外,随着社会需求量的改变和企业战略目标的转移,A、B、C的分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时注意产品动态,及时调整产品分类,做到保证库存的有效管理。
2.2 ABC分类法的局限性
总体来说,运用ABC分类法划分产品的类别时,衡量的指标和依据都是单一的,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不能反映库存产品对于利润的贡献度、对于市场的紧迫性等情况。在实际的库存管理中,产品销售额反映产品的价值、产品出库频率反映产品的市场、缺货风险反映产品的重要程度,这三项指标是决定产品库存策略的重要因素。
3.多指标结合的库存管理优化方法研究
3.1分类矩阵的建立
根据传统的ABC分类法原理,将产品分别基于出库频率、销售额和产品缺货风险进行三种不同的分类,基于企业的实际,按照月度或年度出库频率的高低,将产品记为H、E、D三类;按照月度或年度销售额的大小,将产品记为L、M、N三类;此外,考察产品缺货风险,若产品缺货对于效益的影响较大,将该类产品记为R,若产品缺货对于效益的影响较小,记为S。
将三种分类记成矩阵形式,如下所示:Φ=HED,θ=LMN,ε=SOR
在对产品进行以上分类之后,每一个产品均具有分别来自三个向量中的共三个属性,根据矩阵乘法规则将Φ、θ、ε进行组合,得:
可见产品根据自身的属性共有如下18种分类,分类矩阵如下所示:
HLS HMS HNS HLR HMR HNRELS EMS ENS ELR EMR ENRDLS DMS DNS DLR DMR DNR
上述18种分类考虑了出库频率、销售额和缺货风险等各种产品要素,相对于基于单一变量的分类,增强了其实用性和科学性。但对于一个企业产品的库存管理而言,安排18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并不现实,过程复杂且不便于管理,因此在18种分类的基础上应根据产品特点再进行归类总结,尽量增强划分类别的简洁实用性。
3.2 产品分类模型的建立
与出库频率和销售额相比较而言,缺货风险属于简单指标,即在矩阵ε中,ε只包含两种元素,S或者R,且为两种相反变量。在一个企业的库存中,往往既存在缺货风险比较大的产品,又存在缺货风险比较小的产品,因此本文在对产品进行分类时,全面考虑产品的风险大小,根据上文产品的分类情况,仓库中的产品通过自身属性可分为18种类别,在这18种分类中,缺货风险较大的产品有如下9种:HLR HMR HNRELR EMR ENRDLR DMR DNR
上述9种产品,HLR是出库频率大、销售额高、同时缺货风险较大的产品,在库存管理中应重点考虑,杜绝缺货现象;DNR是出库频率较低、销售额较低、但缺货风险却较大的产品,在库存管理中应保证该类产品持有一定的库存。
同理,缺货风险较小的产品有如下9种:HLS HMS HNSELS EMS ENSDLS DMS DNS
为了在进行库存管理时更加简便易行,根据产品的出库频率、销售额以及分类坐标特征,进一步将18种小的分类划分为六种大类:第一类是HLR、ELR和HMR,这一类产品的整体表现为出库频率较高、销售额较大,缺货风险较高,记为Ⅰ;第二类是HLS、ELS和HMS,这一类产品虽出库频率较高、销售额较大、但缺货风险较低,记为Ⅱ;第三类产品是HNR、EMR和DLR,这一类的产品出库频率一般、销售额一般、缺货风险较高,记为Ⅲ等六大类。
在以上六种产品分类中,每个分类中的产品均有其明显特征,根据产品特征对不同分类的产品采取不同的库存策略。
3.3 基于产品分类的库存策略分析
第Ⅰ类产品由于其高销售额、高出库频率、高缺货风险属性,属于需高度重视的产品类型,在库存管理中占据最重要地位,设定其重要级3。第Ⅱ类产品也具有高销售额和高出库频率,但其缺货风险较低,设定其重要级为2。第Ⅲ类产品出库频率和销售额都处于中等水平,但缺货风险较高,因此设定其重要级为2。第Ⅳ类产品在变量数值上与Ⅲ类似,但其缺货风险较低,设定其重要级为1。第Ⅴ类产品出库频率及销售额都处在较低的水平,缺货风险却很高,设定其重要级为1。第Ⅵ类产品不仅出库频率、销售额较低,缺货风险也较低,设定其重要级为0。
以上六种类别产品的库存策略之间的比较如表1所示。
4.结语
本文在深入研究了ABC分类法在库存管理中的应用及扩展的基础上,提出多因素结合的库存管理模式,综合考虑产品的出库频率、销售额以及缺货风险,将产品分成六种大类,根据每一类产品的特征制定相应的库存策略。与传统的ABC分类法相比,这种方式更加具有适应性,对于产品的库存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帮助企业形成合理的库存量、合理的库存结构,最终达到减少库存资金占用,使库存总成本最低、产品周转效率最高的目标。(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部)
参考文献:
[1] 唐连生,李滢棠.库存控制与仓储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11(1):89―93.
[2] 刘声亮,张旭凤,朱丹.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零售店库存优化研究[J].物流技术.2011(9):45-46.
[3] 阳志琼.ABC分类法在“拆零商品” 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09(2):85-86.
[4] 陈荣,李超群.ABC分析法在钢铁企业备件库存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41-43.
库存管理优化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库存管理企业管理库存成本
1库存管理概念
由于信息化迅猛发展,企业间竞争愈加激烈。库存问题成为了每个制造型企业面临的棘手矛盾:一方面,按照传统计划经济思维习惯,人们总认为,库存量越大,企业越有保障。库存充分可以保证生产活动持续进行,避免企业生产受到外界客观因素干扰,防止企业因缺货而造成的订单流失;另一方面,从会计和财务的角度看,库存是一种资产,大量库存和库存周转缓慢导致大笔的资金占用,不仅让企业承担由于仓储导致的管理费用,高库存导致现金流的积压更对企业运营造成了巨大的风险。为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加快资金流的周转,降低库存积压,优化库存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2企业库存管理的目的和功能
科学的库存管理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科学高效的库存管理有利于生产制造单位制定合理智能的生产节拍,从而优化物料存储,节省物流成本,防止资金流动性差导致的企业运营风险。从而不断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整体运营。企业库存管理有以下目的和功能:第一,谋求资本的有效运用,防止资金僵化,资金进行良性循环才能产生利润。第二,保有最小库存量,保证销售流动能顺利进行,使库存产品量达到不致存量不足的最小限度,避免积压资金。第三,及早掌握库存状况,以便对库存过剩、库存短缺及时处理。第四,节省库存费用。适当地保存库存量能节省库存费用。第五,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库存保存多会积压资金,库存不足也会造成资金浪费,唯有适当保存库存才能获得有效的营运。第六,为了有效地利用工厂面积、仓库面积。在有限的场地厂房内,放置多余的物料或零散堆放造成拥挤,为了有效地利用面积,应采用立体贮藏来提高贮藏效率。
3产品仓库库存管理现状分析
企业的产品制造企业,具有产品生产的特性:单件小批生产,客户频发临时性需求多,满足客户需求难度很大,需要一定量的库存。但公司成品仓库的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
3.1智能化实现率低
由于本企业性质特殊,产品库房信息化的普及程度较低,库房保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仓库管理处于原始的货物存放和发货功能,有相当部分工作量仍然依靠硬拷贝作为货物记录和跟踪的唯一依据,并且没有数字化智能化的仓储管理设备,仅靠人工执行入库、出库和盘库等工作导致仓库管理效率低下,且仓库规模也受到了局限,仓库规模也很小。
3.2存货周转率低
企业制造部完成生产,并验收入库后的产品,往往由于试验、技术、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无法进行正常交付,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使得公司的库存周转率并不乐观,库存压力较重,造成成品存货周转率低。
3.3库存结构不合理
与公司规模相比,产品库存产品偏多,除了当年生产的产品外,还有一部分库龄在1年以上的产品,甚至是超期产品。(1)销售预测产生的库存。生产计划制定的难点,在于市场部销售预测愈准确,企业供应链成本越准确且越可控。企业销售的难点往往不是产品滞销,而是产品供应周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市场机遇的错失且对企业形象的影响。如果某一年度风险投产的成品存货过多,而用户订单较少,此时会使资金整体周转变缓。(2)客户信息变更产生的库存。客户订单变更或取消,会造成库存大量的积压,例如由于XX型飞机退役,其配套产品均取消订货,已出产的库存产品无法进行销售。(3)产品设计变更或报废产生的库存。公司根据用户提出的改进建议,不断对现有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例如公司一直在推进的舒适性、个性化和性能优化方面的改进,会造成升级前已出产的产品库存积压。
4改善库存管理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库存管理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综合成本,代表着现在企业的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制约着整条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库存既要满足企业日常销售的基本要求,避免库存不足导致的交付延迟、客户不满、引发生产瓶颈;又要防止库存过量,占用资源,发生大量不必要的库存管理费用。要改善企业产品库存管理现状,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4.1提升库存管理重要性在传统制造型企业中,库存管理往往无法引起管理层的重视
而随着智能化数字化导致的管理理念改革,库存管理需要依仗更加完善的流程和体系来保障。从前端的销售预测、销售需求,到中间的生产、组装,到后端的采购,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流程管理和控制,而且必须在公司内部自上而下,持续地贯彻和实施。
4.2利用MES系统实现全智能化管理
本企业正在全面推进MES,数字化智能化的库存管理系统能够提高准确性和物流转运速度,减少无效入库、误置、库存、出库错误等损失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储存成本,保障成品的安全
4.3提高销售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1)衡量库存对销售预测的风险。公司在接受订货或者制造及销售过程中,必须了解当前的库存情况,并根据库存情况决定生产运营方针,以免无法按时交货(实现合同履约)。要对市场部门指定的销售预测按照成功概率进行管理,对于成功率较低的销售预测,应慎重评估生产制造资源的分配和成品库存的保有量,或者可以采取分批生产、分批发货的方式降低风险。(2)改善需求预测。对客户的需求预测越准,意外需求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还可以采取一些方法鼓励用户提前下订单,这样可以让供应链部门更加合理地制定生产计划,高效的分配生产资源,有效的降低库存体量,保证资金的流动。(3)稳定并提高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的不稳定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库存问题,也不利于市场部门销售需求预测工作的开展。市场部门应时刻以一种敏锐的洞察力和响应能力确保提供适销对路及数量可靠的产品,及时满足市场所需,及时生产及时补给,不给竞争者留出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另外,公司必须明确自身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群,争取稳定的客源。
4.4提高产品开发的可靠性
公司的批产产品,减少在入库后设计变更和技术质量问题,及时解决产品的试验问题,能够提高产品库存存货周转率,减轻库存压力。公司开发的新品,由于产品开发和设计的不确定性,会不断变更图纸,造成大量的样品、原材料和半成品积压和报废,不仅会增加库存,也增加了整个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提高产品开发的可靠性,能够极大地减少科研产品库存。
4.5减少库存积压品
对于库存呆滞品,采用以下方案解决:第一,改善现场管理,减少废品或返修品的数量;第二,对于已经产生的积压品,可通过航空展、培训教具、或者市场推广样品等方式,进行产品的残值利用;第三,通过客户信息变化,及时从计划上通知生产车间,从源头上减少库存积压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