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范文1
但是,根据2006年11月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统计数据,浙江省1988年以前注册的私营企业共有7260家,到2006年底为止还存在的只有1078家,1989年注册的私营企业共有1035家,到目前为止只剩351家。浙江的民营企业平均存续时间为7年,全国的民营企业存续时间为2.7年。民营企业的“寿命”为什么这么短?民营企业应该遵循的生存法则是什么?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是这些企业缺乏创新精神,缺乏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无论是创新还是核心竞争力,其基础是和谐的企业文化下的企业伦理。
一、企业伦理的概念
伦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代表当时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然而伦理会随着时空不同而演变,因此很难有具体不变的定义。一般而言,伦理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法则,依此而言,伦理并非指个人本身的修养或行为;伦理乃源自道德原则而可接受之行为规范,而道德则是个人、团体或社群行为是非之标准(吴秉恩,1994)。综上所述,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伦理并不等于道德;从最左端的“法律”是伦理的底线外,逐渐往最右端的“道德”移动,在这一个连续带上就是伦理;亦即“伦理”介于最基本的法律底线与超越社会制裁的道德之间。
虽然企业伦理(businessethics)近来引发学术界及企业界的高度关切,许多学者也试图为企业伦理下定义,但是各个定义之间却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根据周祖城(2000年)的看法,企业伦理是指企业在通过提品或服务获取利润的全部活动(又称经营活动)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概言之,企业伦理应该根源于管理专业,且宜依系统观点与企业发展历程,在“利益关系群”(Stakeholders)前提下思考伦理议题;同时辨明企业伦理将因时间、地域、企业个体等情境而权变,其内涵因素不能忽略。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
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5月~6月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首先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文章认为,在短期内,一个公司的竞争优势源于现有产品的性价比特性。从长期来看,竞争优势将取决于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这些核心竞争力将为公司催生出意想不到的产品。管理层有能力把整个公司的技术和生产技能整合成核心竞争力,使各项业务能够及时把握不断变化的机遇,这才是优势的真正所在。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整合各种技术,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它涉及所有职能部门和很多级别的员工。核心竞争力并不会随着使用的增多而减少。至少有三种检验方法可以用来确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确定与丧失。首先,核心竞争力能够为公司进入多个市场提供方便。第二,核心竞争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为客户带来的可感知价值有重大贡献。最后一点,核心竞争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如果核心竞争力是各项技术和生产技能的复杂的融合,那么这项能力就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竞争对手或许能够获得核心竞争力中的几种技术,但是要复制其内部协调与学习的整体模式却非常困难。
在这之后,众多的中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对核心能力进行研究。在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中,西方学者逐渐形成了资源流派、技术创新流派、知识流派、组织流派、流程流派等,这些主要流派的研究结果丰富,完善和发展了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但尚未形成缜密的核心竞争力理论框架结构。单一的能力资源优势、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知识创新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不能单独成为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些基于不同视角表述的观点尽管不尽相同,但对于核心能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竞争中的制胜之本,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的认定则是一致的。
核心竞争力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位势、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可以使企业获得可持续的发展。一般来说,维持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主要通过以下方式:
1.核心能力难于仿制
企业核心能力大小源于企业可经营知识的多少。知识越丰富,越不容易补别人学到,越有利于竞争优势的长期巩固。企业的竞争力是丰富知识含量的一种表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增加知识含量,企业核心竞争力才会长期巩固。
2.组织设计
企业组织形式在不断的变化,一定的组织形式就代表一定的竞争能力,组织设计是提高企业核心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3.防止知识扩散的机制
企业核心能力所以能够长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因为企业具备一种防止知识扩散的机制。企业内部管理锁定机密,可以通过申请技术专利的途径进行保护。跨国公司管理中制定了防止技术扩散机制,叫技术块,把最核心的技术做在模块里,使得其他用户只会应而不会学到,这也是核心能力能够保存的一个办法。
4.先进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
长久的核心能力竞争优势,还得靠先进的企业价值来维系。因为先进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有一种历史性联系,它是企业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文化,学一种技术容易,学一种企业文化是极难的。
三、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文化来源于拉丁文,“耕作”、“教习”、“开化”。中国《易经》最早将“文”与“化”联系起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圣人用诗书礼乐教化天下,构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体系和制度)。英国人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将文化描述成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
广义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从狭义上说,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条件下,组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逐步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主要体现为组织在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从结构上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和形象文化五大层次。
《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的作者科特(Kotter)和赫斯克特(Heskett)曾对207家公司进行了长达11年的研究,得到如下结果:如果公司的企业文化重视所有的主要相关群体(如客户、股东和员工等)的利益,这样的公司在业绩方面远胜于不具备上述文化特征的公司。在11年的研究期内,前一组公司的收入提高了682%,而后一组公司的收入仅增加166%;前者的员工人数增加了282%,相比之下,后者的员工人数仅增加了36%。至于公司股价的表现,两者的差异就更加明显了:前者的股价上升了901%,而后者的上升幅度仅为74%。此外,两者净收入增长率也是天差地别,分别为756%和1%。
企业文化符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通过企业文化能使全体员工在理念上和核心价值观上达到认同,能消除管理上的摩擦成本、减少监督成本、降低沟通成本、减少决策失误,在事前就能有效防范各种危机和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和效益。
企业文化的独特性使得企业竞争力难以模仿。根据许多跨国公司的经验看来,最难模仿的能力并不是技术、制度,而是企业文化。许多实物资源容易模仿,基于团队工作的文化和组织能力则非常难以模仿。上述结论表明,要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必须注重企业文化的层次性。
四、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
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关系密切,企业文化包含的内容比企业伦理广泛得多,它不仅包括精神的东西,如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还包括物质的东西,如企业行为规范等。
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其具体关系是:组织文化是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即内核;组织价值观是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伦理观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它决定企业文化的道德倾向,决定了管理人员决策的伦理性,决定企业处理与内外各种利益相关者关系时的价值取向。此论文由流星毕业论文免费提供 网址2008w.com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企业能否拥有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伦理,四者之间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性。企业伦理有助于企业享有良好的商誉,提高其社会地位,有助于企业取得和维持杰出的组织业绩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伦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从而为企业伦理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五、结束语
作者曾经以问卷调查、面谈、座谈等方式,对温州地区(被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瑞安市、乐清市、苍南县)的多家民营企业作过调查企业伦理情况的调查,发现高达85.5%的被调查对象并没有接受过企业的正规伦理培训;多数民营企业没有永续经营的观念,为了眼前利益可能不顾伦理道德而进行违规或者违法经营;很多民营企业缺乏正确的伦理氛围和伦理导向。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范文2
【关键词】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品牌战略;政府支持
一、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现状
对河南民营企业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河南是农业大省,仅通过农业生产来进行原始积累是十分有限的,资金的短缺导致本来发展良好的企业,难以进一步发展缺乏竞争力。
民营企业在直接融资方式上,由于资本市场的不规范,还有二级市场发展缓慢也严重制约着河南民营企业的融资。另外其他的融资渠道也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的渠道。在间接融资方式上,河南民营企业自身实力比较弱,再加上发展时期还不成熟,得不到政府和银行等融资来源的支持。
河南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途径。
第一,银行贷款。民营企业难以从银行得到资金帮助,贷款难已经成为制约河南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大多数民营企业依靠家族势力筹得资金。第二,民间融资。河南民营企业如果想取得发展,在从银行贷款无望的情况下,不得不另寻途径,于是兴起了民间借贷,然而民间借贷利率通常会高出正常利率的10%40%。这一方面加大了企业的筹资成本,增大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另一方面因为民间借贷尚不规范,大部分属于私人交易,没有必要的法律约束,所以,民间借贷有着极大的信用风险和不稳定因素。
可见,河南民营企业融资方式较少且困难重重,想要依靠自身力量只能步履维艰,难以做大做强。
二、河南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形成的原因
河南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形成的外部原因主要有:
(一)信贷政策难以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
在现有的融资体系中,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期限通常在一年以内,河南省的民营企业也不例外。受贷款期限的限制,民营企业资金链会出现脱节,影响民营企业长足发展。如果民营企业选择多次资金周转誓必增加还贷负担。
(二)资本市场不完善
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来看,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较短,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民企的融资。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扶持对象仍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数的河南民营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自有资金低,盈利能力弱,所以河南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不符合目前的上市条件,因此从股票市场上得到资金支持十分的困难。
(三)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地位不断提高,因而受到国家政府的支持,相关有利于其发展的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但是河南政府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还很欠缺,虽然对于河南民营企业的发展政府提出了很多的优惠政策,但是这些并不能满足河南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政府仍然需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河南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形成的内部原因主要有财务信息不透明,信用度不高、竞争力不强,企业文化内涵低。
三、改善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自身信用建设
改善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困境,首先要从加强自身信用建设着手。河南民营企业融资难既有国际共性,又有自身发展特性。改善河南民营企业融资困境,民营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有效经营管理模式,规范企业管理体系和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能够提供真实企业经营数据,公开透明反映企业实力,赢得融资来源方的信赖。
(二)品牌战略融资
品牌战略融资可以改变河南民营企业的融资方法,民营企业应加强品牌意识,明确品牌形象,尽力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顾客群体的增多,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从信赖到依赖,使企业拥有良好的市场口碑,从而有利于企业融资,使企业更好发展。
(三)银行角度: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信贷融资
在种种因素的制约下,河南的民营企业很难得到大银行的资金支持,外国大银行也不愿为民营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只有大批地方性、“土生土长”的中小金融机构,才能胜任这一工作。因此,努力发展民营的、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十分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通过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促进金融市场的竞争,加强利用市场机制配置金融资源的功能。
(四)政府角度:政策支撑体系的完善
河南民营企业要想获得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取得长足发展,紧靠企业自身的内部融资、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在政策、法律、制度等方面强有力的支持,构建强有力的民营企业融资的社会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各种制度保障、营造环境与技术支持。
为解决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河南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河南政府可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且赋予区内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是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可以通过经营补贴、企业研究与发展补贴、风险补贴等补贴形式给予财政援助。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也可以对民营企业起到一定帮助。通过上述政策措施,在政府的支持下,河南民营企业可以降低风险、较少成本以及融资的渠道多样化。
河南省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大省,在推进河南省城镇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就业难题等方面,民营企业发挥了巨大作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分析研究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解决河南省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要结合河南省的具体情况、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经济、金融在内的各项综合指标,还要借鉴发达国家的政府政策和实践经验,并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河南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
参考文献:
[1]张玉明.民营企业融资体系[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912
[2]刘永奇.2010年河南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黄鹏.河南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支持研究[J].郑州大学.2006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范文3
一、小微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观念淡薄,忽视了与企业管理的相互关系。对于企业文化许多企业管理人不屑一顾,因其不像产品、产量、市场那么实在;不像资金、技术那么实惠,没有真正认识到企业文化实质,观念淡薄,理解片面,忽视了企业文化是诸多影响企业成败关键因素如企业的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术等的粘合剂,可以使这些因素相互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内部组织一体化,更加持久地自立于市场竞争之中。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是相互推动和制约的关系,企业文化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支持和维护企业的有效管理,积极的企业文化以其特有方式和形式发挥导向和约束作用,反之亦然,各职能管理部门围绕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工作努力,亦会直接推动和影响企业文化的培育、维护、发展和提升。
2.没有特点,削弱了对员工队伍导向功能的发挥。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讨论认为:优秀企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其有一套独特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可以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因此,只有“独特”才能“脱颖而出,与众不同”,只有小心翼翼地培育、维护、发展、提升以及在必要时重新塑造企业文化,才能取得持续成功。但是,许多小微型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了各自企业所处环境、行业特点、管理实际、发展目标的不同而形成自己的特点;忽视了吸纳、消化、转化过程,形成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形态,没有呈现出异质性。有的生搬硬套,有的照搬照抄,有的流于形式,脱离了企业实际,这种形式上的没有实质意义的企业文化和缺乏广泛认同感的企业文化必然削弱其对员工吸引和稳定、教育和培养、激励和约束等诸多作用,影响和阻碍了对员工队伍导向功能的发挥,使企业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
3.理不清特性,影响了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许多小微型民营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本身具有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特性,并不是静止的、停滞的。忽视了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环境的影响、市场的需要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控在变化,忽略了及时随着这些变化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实际对企业文化进行选择和调整、吸收和消化、提升和创新,没有保持企业文化应有的活性,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养分,形成独特的竞争力。事实上,不管企业经营管理人有无意识,企业文化都在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并与企业同时存在,且不能简单的用好与坏去区分,凡是停滞的、消极的企业文化就会对企业发展形成阻碍,只有具备适应性、包容性、创新性并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才会使企业员工理解和认同,在价值观上取得与员工的一致性,才能赋予企业价值观以生命力,对企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改善小微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1.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一是企业文化必须体现正确的主流思想。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文化关系到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有序开展,关系到公平、诚实、守信、平等的市场规则建立,其主流思想必须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必须保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致性。二是企业文化必须具备自身的独特性。企业文化是具有异质性的无形资产,所以要求企业必须明确自身的企业目标、市场定位、发展战略,根据需要选择自己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又因为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体,所以还要求企业必须把握员工队伍的群体性特征,融合多样化思想资源,形成具备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三是企业文化必须保持固有的活性。企业文化是与企业同时存在,随着企业发展共同成长并互为推动的,这就要求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变化,突破思想局限,善于融合新思想,敢于创造新文化,保持企业文化的活性。
2.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注重的基本内容。(1)确立明确的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选择与创建企业文化的根据和渊源。明确的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决定了企业文化的选择、吸收、消化和创新的方向与方式,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成长与发展,决定着企业价值的提升程度。(2)培育、呵护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指南,是形成企业员工共同行为准则的基础。它所体现的思想信念与价值目标制约着企业道德的方向与水准,决定着企业的成败。(3)提炼独特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是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具有号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企业宝贵的无形资产。(4)注重企业品牌和形象的塑造。名牌企业形象是一种文化品位,是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及消费者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和成长发展。所以,民营企业必须注重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优秀的企业品牌,它是企业长期的系统工程,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5)加强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承载着企业目标、经营理念、精神意志、管理方式等重要内容,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支撑。企业是一个开放性系统,如果文化是从思想意识上追求系统的统一有序,则管理制度是从强制和制约角度规范系统所有行为的统一有序,只有管理有序才能目标一致,步调一致,精神认同,推动企业发展和进步。(6)大力开展员工文化活动。员工文化活动是企业文化的有形载体之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推动企业发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企业而言,开展员工文化活动就是加强员工道德和文化素养的培育,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技能素质。通过活动建立思想情感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培育了文化氛围,推动了和谐建设。同时,员工文化活动多以群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宣传、展示企业文化,更能深入人心,引起共鸣。(7)重视企业民主建设。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企业员工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理解、被关心、被爱护。现实告诉我们:企业文化越发达、它的民主化程度就越高。在这样的企业工作,约束、控制员工行为的不是权力,而是文化价值观念,行为的“自我控制感”与“被控制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会产生差异极大的行为效果。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范文4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民营中小企业 信用能力担保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以及中国的入世,民营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愈发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外部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又缺乏对不同发展阶段信用规律的科学认识和理性的信用管理机制,信用能力和担保问题成为我国中小企业改革进程中的阻碍因素。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河北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由于三地资源共享、竞争激烈,也存在一定的挑战,如何把握京津冀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带来的机遇,提高民营中小企业的信用能力、有效解决担保问题,成为当下学者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此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2.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民营中小企业信用和担保的影响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的推进,三地民营中小企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上大数据、互联网金融的渗透,民营中小企业迫于自身和外在的压力,不断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高企业价值,从而增强了信用能力,获得更多担保机构的支持。特别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对三地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政策支撑,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资金保障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也给民营中小企业信用和担保带来了挑战,如何在京津冀三地分配资金流?三地企业如何分享融资资源?如何应对激烈的资本市场竞争?这些都是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因此,除了利用外部的有利环境,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资产质量和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风险监控机制,这给中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其面临的挑战。
3.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能力和担保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证调研和文献研究,下文分析了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能力和担保中存在的问题。
(1)担保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真正成熟的信用中介机构数量很少而且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评估标准不统一,多数中介机构只是徒有虚名,并不具备为企业提供资金帮助的能力。即使是有能力的中介机构,企业若想办理财产抵押也需要提供许多相关的资料,办理一系列复杂的手续,而且抵押登记和评估费用很高,银行对企业的贷款抵押率较低,企业通过抵押实际得到的贷款数额相对较小。而担保机构也存在数量少、机构不健全、担保种类少、整体实力弱、担保费用高等问题。
(2)信息不对称
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一些限制,和金童机构的沟通存在问题,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较高。民营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担保或者融资,故意隐瞒一些不利信息,信用存在问题,导致金融机构对其借贷信息了解不全面,对其偿债能力难以做出判断,使得中小企业较难获银行的信用贷款,及时能获得贷款成本也较高,进一步加大了企业信用的难度。
(3)企业自身财务制度不健全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低,财务核算水分大,信用口碑不好,不易@得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这些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匮乏,资产抵押实力不足,偿债能力弱,加上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落后,财务信息透明化程度低,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外部没有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甚至没有完整的、令人信服的信用记录,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难以通过审核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评价其资信,使他们对企业的信用放款较难,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信用。
4.提高民营中小企业信用和担保能力的对策
针对上述民营中小企业信用能力和担保存在的问题,结合京津冀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有效性对策。
(1)强化政府作用
政府要从政策上加强对民营中小企业信用和担保能力的支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从财政、税收、立法等各方面入手,为中小企业创造好的融资环境。从立法方面来看,要更好的维护中小企业的权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使得相关的财政、税收政策能够得以执行。在市场方面,要加大监督力度,规避市场不法行为,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建立健全有效的担保体系
建立健全有效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大力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不同性质的担保机构,实施不同的市场定位,由政府出资或参与的担保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只提供贷款担保。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寻求其他性质的信用机构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发展商业性的担保机构,这类是由民间出资,带有营利目的,业务范围较广的信用机构。多种形式的信用机构,扩大了中小企业的信用渠道,为其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
(3)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中小企业应加强内部治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提高信息质量;把信用作为战略管理的内容,主动与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联系,保证信息通畅,保证与银行有良好的信息沟通。银行一方面可以利用同业信息共享等方式尽可能地去收集相关企业的信息来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以客观、公正的资信评级结果为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银行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通过数据库提供的信息,与信誉良好的企业建立长期的联系,并进一步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来完善自己的数据库。这样不仅减少了收集信息的成本,还可以更容易的识别信用风险。
降低信息不对称不仅是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两者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在其中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首先,政府要建立高效的担保体系,建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方便,加强对中小企业借款还款的管理。其次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的联系较为密切,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给企业信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不对称归根结底是由于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所以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真正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使企业和银行形成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从而使中小企业信用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范文5
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
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着力推进各项改革,充分发挥江西省的区位、资源等优势,江西民营经济有了更大的发展,不仅拥有一批如汇仁集团等资产状况良好的优秀企业,而且总体的效益和规模化程度也进一步提高。截至2003年底,江西省个体业户和私营企业共计约64.3万户,全省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超过236万人,比上年增加约22万人;2003年全省私营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46.6%,成为全省工业增长的生力军。
江西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在江西民营经济的产出结构中,集体经济的比重最大,私营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的比重有大幅度增加;在全省民营经济的投入结构中,外商、股份制经济的比重最大,增长率也高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以轻工化为特征,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从企业的户数、产出和从业人员来看,乡镇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民营经济的产业组织规模结构水平较低,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民营经济的资本、技术密集度低,这也对其适应工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带来困难。
江西民营经济落后的表现
江西民营经济总体上仍落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全国民营经济GDP在国民经济所占的比重已经达到60%以上,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超过20%;如果和民营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相比,江西民营经济的差距就更大,到2002年底,浙江民营经济注册资金总额为2500亿,江西的注册资金390亿,不及浙江零头;纳税额,江西为40亿,只有浙江的1/3。
江西民营经济的落后还表现在民营企业的相对速度慢、数量少和规模小。即便是在江西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乐平市,民营企业只不过约300家,整个景德镇市也只有600家左右,而浙江省的诸暨市就有民营企业超过万家,其中包括像步森集团这样全国著名的企业。
江西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很少进入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民营经济在第一产业发展缓慢,使江西作为农业大省的农业资源优势难以释放;第二产业中传统产业多,制造业、建筑业占绝对比重,制造业主要流向服装、食品等传统制造业;第三产业在民营经济中迅速兴起,在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和营业收入等方面都以较快速度增长。
江西民营经济在区域结构上发展不平衡。不仅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城市与城市之间,作为省会的南昌、作为江西省南大门,与福建、广东紧邻的赣州凭借其区位优势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而其他地市由于各种原因民营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
江西民营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
江西省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风调雨顺,非常适合发展农业,因此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比较容易,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养成了江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以至于在中部地区逐渐被周围省份赶超,缺乏创业的激情,没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江西民营经济在这种氛围中很难有很大成长。
民营企业融资难是个普遍性的问题,民营企业融资难突出表现在:一是直接融资难,金融业还遗留对民营经济的偏见,在银行贷款中长期存在重国有、轻民营的现象;二是间接融资难,中国证券市场在相当程度上承担了为国有企业融资的历史责任。然而在经济总体落后的江西省有着更为特殊困难; 就间接融资部分,江西民营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资本实力薄弱,不大可能满足国内一板市场上市要求,而且江西民营企业多数属劳动密集型,难以在二板市场上市;就直接融资部分,江西金融业自身发展也相对落后,即使不存在“重国有,轻民营”的歧视政策,也没有心力来扶持江西民营企业的发展。
民营企业还存在相当大的准入障碍。由于观念上的歧视,民营经济受到方方面面的不公平待遇和限制。不仅在金融、保险、交通、通讯等领域,只允许国有资本进入,不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外,而且在一些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也限制民营资本的进入,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完全无视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把他们简单地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小作坊等同起来。
江西民营企业主素质低下,文化程度不高,据统计,70%的民营业主只有初中学历,许多经商者缺乏基本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决策能力,当企业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他们的管理能力已经不能驾驭企业这艘大船在波涛汹涌的市场上航行,这必将影响了民营企业上档次、上规模。民营企业多年家族式管理,用人机制陈旧,任人唯亲,聘请来的人才不被重用;企业强调人才的即时功效,不给予人才适当的发展空间;企业主偏重经验而缺乏创新,自然也不能吸引人才。总之,江西民营企业不能做到“物资待遇留人”,“企业发展留人”,“领导魅力留人”。
阻碍江西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还有私有财产的保护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宪法》的逐步修订,基本上完成了对非公有制经济从“允许”到“肯定”的过程,然而由于法律对私人财产产权缺乏明确的定义和保护,民营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障碍,广大民营企业主仍然无法义无反顾地投入经济发展。
促进江西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制约江西民营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人的思想,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才是根本之道。一要消除全省人民的“官本位”思想,江西人特别看重“当官”,对勤劳致富的企业家却不以为然,社会上流传着“企业家再有钱也要巴结当官的”的说法;二要破除江西人的“小富即安”的思想。现在,江西省人均GDP在全国处于末尾,应该从“江南鱼米之乡”的迷梦中清醒,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已经没有人仅仅满足于温饱。
要进一步促进江西民营经济发展,就必须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要牢固树立用市场经济手段管理市场经济的观念,尽量避免行政权利干预市场;政府要集中精力搞好宏观调控,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盈亏自负的现代企业;政府要集中精力发展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培育和完善人才、劳动力、资本、产权、技术和信息市场,尽快形成开放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要坚定不移地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经济发展的硬环境。要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所有执法人员都要树立为企业、为公民服务的意识,文明、规范执法。
提高民营企业主的素质,培养优秀企业家队伍。通过引进外省管理人才,提高民营企业主的总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制定民营企业主江西民营经济的培训规划,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经营管理人员到高等院校和大企业,特别是到浙江、广东的优秀企业中去进行实地系统培训,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民营企业家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信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实现民营企业家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打造一支优秀企业家队伍。
要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为投资和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收益分配环境。目前,民营经济对“三乱”现象反应依然比较强烈,“三乱”行为严重地损害了江西省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从事关江西经济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些问题,狠刹这股歪风。
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一是要降低准入门槛,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外,其余行业均应允许进入;凡对外商允许进入的,也应允许民营企业进入;对外商取消的限制,对民营企业也应同样取消;外商能享受的优惠待遇,民营企业也应同样享受,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局面;应允许民营企业依法自主选择企业组织形式,也应允许多种所有制、多种分配方式共存;二是要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政策条件,在民营企业技术立项、用电用地、银行信贷等方面的政策上应做到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要积极为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争取进出口经营权,并在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等方面给予支持。
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升企业结构,加快产品结构优化调整。按照江西产业发展的产品指导目录,采取信息引导、技术引导与资金引导等一系列措施,帮助民间资本摆脱盲目投资的倾向,引导其向专业化、特色化、科技化方向发展。当前,江西民营经济格局仍以传统产业为主,要转化为以工业化为中心,要重点扶持科技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社区服务型企业,民营企业本身也应审时度势,主动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产品或服务结构,退出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民营企业要将企业发展与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积极发展符合区域产业方向的行业与产品,使企业向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方向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加大技术投入,树立品牌意识,走“专而精”的路子,向“三高”方向努力。
要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以对外开放为主战略,加快江西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发展行业龙头大户,培育特色产业群,并将招商引资,发展龙头大户群,发展特色产业群有机结合起来,以龙头企业带动民营企业,以形成有关联的企业群、产业群。加快国有企业改制步伐,发挥省内外民营企业的作用,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发展混合型所有制经济,拓宽投资领域;引导民营经济增强商标意识,品牌意识,推动江西名牌战略的实施。大力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引导、激励民营企业实行外向型经营,扩展经营领域。通过大力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外向经营,壮大民营经济实力,带动整个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和相应的政策,切实推进我省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江西经济才有希望在我国中部地区崛起。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江西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特征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范文6
今年上半年,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全市民营经济工作暨表彰会议精神,原创:不断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引导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快了赶超发展步伐,推动了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我区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资产投入不断增加,速度效益齐头并进,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全区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加快。今年—月份,全区新增民营企业家,新增个体工商户家,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分别达家和户同比分别增长和,总计注册资本达亿元同比增长。全区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亿元,营业收入亿元,利税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
二是重点投资项目进展顺利。落实和开工了一批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安德利果胶项目已完成厂房、设施投资亿元。烟台市工业炉厂厂房项目已投入万元。新牟电缆有限公司高数据传输电缆项目已完成投资万元。年初列入规划的个重点民营经济项目,目前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达项,实际完成投资亿元,占规划投资总数的。
三是行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我区过去一直以机械、纺织、化工、食品、黄金等行业为主导行业。近年来,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配置情况变化,适应发展外向型经济、建立半岛加工制造业基地和沿海加工带的要求,对行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形成了以机械加工、食品、电子信息、轻纺和旅游为支撑的五大主导产业。这五大主导产业在全区经济中所占比重已经达到八成左右。从全区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来看,机械加工占;食品占;电子信息占;轻纺占。
四是园区“载体”的聚集效应增强。把园区建设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结合起来。实施了武宁路拓宽、政府大街西延、新城大街东延等道路工程及绿化、亮化工程,在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的同时,从提高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及有利于环境治理和管理出发,引导、鼓励民营企业到工业园区集中发展。截止目前已有家民营企业进入牟平经济开发区及大窑组团发展。我区四家上市企业均在开发区或大窑组团投资建厂。一些村办企业改制后也增加投资到园区发展。富海集团公司改制后在大窑组团投资设立富海工业园已完成投资万元。今年全区新增进入园区的民营企业家,新增进园民营企业投入达亿元。
五是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区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月份实现增加值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新潮实业、九发股份、恒邦冶炼、富海实业、大展纸业、烟台市工业炉厂、银河纺织、东源变压器、海德集团、丽鹏公司等民营企业成为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
六是民营企业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在美国和欧盟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的不利情况下,加大食品和机电产品出口规模,安德利、枫林食品等重点企业外贸出口保持较强的增长势头。今年—月份民营企业完成出货值亿元,同比增长。
二、主要工作措施
围绕鼓励支持、引导、促进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⒈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发挥主管部门的参谋作用。区民营经济发展局加强了调查研究,深入到重点镇、街道办事处、部分民营企业、有关主管部门、执法收费单位,通过走访有关人士、开座谈会等形式,摸清了民营经济基本情况,找准了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同时到民营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等地和本市莱阳、莱山等县市区学习取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和搞好部门工作定位的意见。还结合实际情况,研究起草了关于强化对民营经济工作组织领导、完善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加强民营经济工作考核、落实民营企业家政治经济待遇等工作意见,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肯定。
⒉强化工作调度,抓好重点项目落实。为了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跨越,今年年初,我局将民营经济各项发展指标进行分解,向各镇、街下达了民营经济发展任务指标。为了确保工作目标的落实,多次召开各镇、街分管负责人会议、镇、街经委主任会议及有关企业负责人会议,对民营经济工作进行督导调度。对重点民营经济项目做到一个项目一套班子,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各镇、街道也落实了重点项目分工,分管工业的副书记靠上去抓。宁海街道对奥东啤酒、你可来电子等民营企业及永安、北翠、王家疃三个集贸市场采取领导分包责任制,定期召开调度会,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发展中有关问题,尤其在企业创办、审批、征地、建设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实施。
⒊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民营经济工作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民营经济是改革深化后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生力量,对地方经济具有举足轻重作用,而人们对民营经济的观念和认识还不能一步到位,要有一个过程。区民营经济发展局也是新调整设置的部门。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得到全社会的理解、认可和尊重,使民营经济工作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关注和支持。为此,我们把宣传作为今年工作的启动点之一,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强化。一是利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多次会同区电视台录制民营经济新闻节目,还开办“民营企业创业故事”专题电视栏目,已播出两期。还通过《烟台日报》等强势媒体宣传报道我区民营经济工作情况和做法,已在市级以上报纸发表稿件篇。二是及时将工作信息上报给区“两办”。区委、区政府工作简报中加大了民营经济工作信息量,上半年已采用民营经济工作信息十多篇。三是我局创办了《牟平民营经济》简报,及时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传达有关指示精神,交流典型经验,传递民营经济发展的动态信息,反映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呼声,受到了民营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此外,协调重点民营企业在市区重点路段设立企业广告牌,还以区民营经济发展局名义组织篮球队参加区内比赛,展现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崭新风貌,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⒋转变工作职能,搞好融资、人才、信息等方面服务。一是协调银企关系,化解“融资难”矛盾。我区人均存款较多,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亿元,而信贷资金对民营企业投放不足。为了促进银企双方互利共赢,月份,我局协同有关部门一起筹备并成功举办了我区首届银企联谊会。会上区内家金融机构与家民营企业进行了互动交流,签订意向性贷款协议金额达亿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搞好民营企业信用评定。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了全市“中小企业信用”评比。我区烟台市工业炉厂等家企业新增入选烟台市“中小信用企业”,烟台北方安德利果汁股份有限公司等家企业年审合格再次入选,全区“中小信用企业”达到家,成为全市入选企业最多的县市区。三是加强民营企业有关人员的培训。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适应企业融资需要,我局会同区人民银行、财政局等部门举办了民营企业财务总管及会计人员参加的融资和会计法培训班。我们还组织部分民营企业家赴济南、青岛等地参加企业高管人员培训班。四是开展了民营企业人才招聘活动。会同区人事局在区人才市场举办了原创:面向大学生的民营企业人才招聘会。会同区劳动局、总工会等部门针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组织了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
⒌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下发的《关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定》,放宽了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在建筑设计、供气、供热、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引入了一批民营企业;简化了办事程序和审批手续,区行政审批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建立了民营企业评议区直部门制度,以印发评议票的形式对执法、收费等服务部门进行了评议;建立了民营企业表彰奖励制度,对全区纳税前名和对地方财政贡献前名民营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区委、区政府给予了表彰和奖励。各镇、街道也对重点民营企业进行了奖励。
⒍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做好民营经济工作的能力。一是调整充实了干部队伍,缓解了我局多年来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二是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干部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高点定位、争创一流、立足服务、加快发展”工作理念,爱岗敬业、拼搏进取。三是狠抓作风建设。建立完善了机关各项规章制度,如考勤考核制度、调研制度、干部联系企业等制度。局机关工作人员每人联系—家企业。全局干部严格遵守各项制度,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主动加强学习,深入调研,早来晚走,加班加点,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尽管我区民营经济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区的民营经济与先进地区和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从我们自身而言,部门职能转变滞后,习惯于过去的管理方式,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本领不高,服务方法不多;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外部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支柱产业优势不明显,科技进步乏力,科技含量低;招商引资方面,缺乏规模大、档次高、拉动力强的龙头项目;创业氛围不够浓,没有形成千军万马创业、铺天盖地发展之势。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下半年,我区民营经济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赶超发展为主题,坚持高点定位,突出发展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力争全年新增民营企业户,新增个体工商户户,民营经济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争取我区民营经济在全市位次前移。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搞好调查研究。深入各镇(街)村、各系统,摸清民营经济结构及分布状况、重点行业及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根据实行情况科学制定民营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加强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协调发展的具体办法。
二是优化发展环境。落实各级民营经济领导组织,落实领导分包民营企业责任制,落实民营企业家的政治经济待遇。利用电视、简报、互联网等形式,强化舆论宣传,弘扬“全民创业”意识。同时,清理民营企业收费项目,实现企业减负。
三是抓好骨干培植。积极扶持和鼓励骨干民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重组,通过租赁、兼并、参股、收购等形式,实施低成本扩张,膨胀企业规模。对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要引导其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实行专业分工和协作,加速品牌聚集和资本聚集,扩大市场占有率。对新牟集团、富海集团、海德集团、西桂工业炉、大展纸业、丽鹏包装、东源变压器等企业要从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扶持,使其尽快做大做强。
四是加强“载体”建设。集中人力物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园区的交通、通信、网络、水、电、暖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各类市场和商业网点,为民营经济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五是健全服务体系。搞好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原创:充分发挥我区储蓄存款多的优势,搭建银行、企业直接沟通的平台,促进企业和有关银行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深的层次上加强联系;加强人才服务。要针对民营企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建立民营企业人才引进、培训绿色通道。会同人事、劳动部门,举办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争取送出一批企业家到各级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培训,聘请专家教授来我区为企业家讲课;针对企业法律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要由区司法部门、律师公证部门、劳动仲裁部门、民营经济管理部门共同组建民营经济法律维权咨询服务工作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咨询服务活动。
六是抓好改革创新。大力深化改革,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组改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传统作坊式家庭式管理模式,实行现代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组织民营企业创名牌产品、知名商标、质量体系认证等工作,支持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