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企业经营战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企业经营战略范文1
【关键词】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质量经营
现代质量管理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把质量的内涵从产品品质扩展到企业的全部活动。除了满足顾客对产品品质方面的要求外,还包括使顾客对企业的管理具有满意感,对企业产生信任。质量经营是以质量为核心的企业经营模式,把满足顾客要求作为企业经营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把所有与质量相关的因素纳入企业经营的范围,企业质量经营的目的就是找到质量相关因素的最佳结合点。它的内涵以企业经营活动为对象,着眼于企业质量,通过企业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而不仅仅以产品为对象,着眼于产品质量。质量经营把企业经营活动作为一个整体,企业的所有活动包括质量的、技术的、生产的等都是企业经营过程的组成部分,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对企业来说,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点,走质量效益型经营发展之路,是目前工程界企业经营发展的方向。基于此情况下,承包商应该加强质量经营战略,通过企业质量经营战略来建立一个让顾客满意的企业。目前,建筑工程企业包括监理咨询公司,如何建立以质量战略为主导的经营方针,如何围绕这一方针开展全面的质量经营活动,是企业和企业管理者急需解决的关键性课题,而且这也是事关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
二、企业质量经营战略的初步探讨
(1)企业质量经营的战略目标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确定企业经营目标时,首先要让顾客完全满意,只有让顾客完全满意,市场最大化才有可能长期实现,才能实现利润和价值最大化;其次是让员工得益,员工,包括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劳动者,它们是企业创造新价值的主体,没有企业员工的努力参与,企业的任何经营目标都很难实现,企业经营的结果给他们一定回报,让员工获得尽可能多的薪俸及奖励,让他们受益,员工才能与企业共同发展。(2)企业质量经营战略的核心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质量经营内涵本身要求企业经营与企业、顾客、社会三者长期协调发展,既要发展又要持续,实现经济增长有效、资产环境稳定、人际环境公平。企业通过人力资源开发,发展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夯实质量经营的“全员”基础,为长远的发展培养、储备人才,从人才与知识培养上获取质量效益,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企业质量经营战略的根本是质量文化建设企业质量文化的培育作为质量战略的根本,涉及企业中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人,涉及经营管理尤其是质量管理的所有方面。它通过建立共有的信念和价值观,来形成无形的、非正式的和不成文的质量行为准则,使员工自觉接受准则的规范和约束,依照质量价值观的指导进行自我调节、管理和控制。对于广大建筑企业来说,无论是从当前的质量实际出发,还是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考虑,都迫切需要重视和大力建设企业质量文化,以其自身的质量文化为基础制定企业的质量战略。(4)企业质量经营的途径是市场导向企业要有自己明确的市场定位,这不仅包括以顾客和顾客需求为关注焦点,还应包括了解市场对手的竞争意识,做到“知己知彼”的竞争状态。把握市场导向的操作程序:通过市场调研,明确顾客明示的、隐含的需求和期望;了解竞争对手情况和实力;准确把握市场趋势;从最初的设想到最终顾客的作用,都从质量的角度计划和运作。高层管理者要更加关注如何从战略层面上加强质量经营,系统的将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系统,与不断增长的顾客期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以获得持久的成功。企业的竞争,实质就是产品质量和经营质量的竞争,是人对质量认知、践行的竞争。企业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经营效益为目的,建立实用、精简、节约和高效的经营管理体系。经营的目标要逐步完成向以质量为核心促进效益目标的经营管理机制的过渡,实现管理的创新,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质量管理模式,强调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以及持续的质量改进。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良好的机遇,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的转换,反映在质量经营战略上,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企业必须着力培育以“质量第一、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为核心的质量文化,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这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质量经营战略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l]谢勤娟.抓质量管理.创精品工程[J].工程质量.2001(5)
建筑企业经营战略范文2
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与建筑行业及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落后将直接影响着其在整个建筑行业中的地位,随之会出现各种经营管理模式风险,而这些风险很可能就会危及到整个建筑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体来讲,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投标风险,该风险包含了投标过程中的全部成本,低价中标造成的建筑企业压力,该风险主要是由于建筑企业成本控制意识不强造成的,同时还会扰乱整个建筑市场竞争环境;二是财务风险,因为建筑企业承担的建筑施工项目都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而且回收的周期也比较长,这样难免会出现资金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正常施工项目因此而不能正常运行。因此,建筑企业要提前避免资金问题造成的银行利息负担、坏账风险等问题;三是合同履约风险,部分建筑施工合同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导致建筑企业在施工中垫资情况的出现,使得建筑企业承担着较大的建筑负担,极易出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
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策略
基于上述关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模式风险的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加快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条件下,建筑企业若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然要克服目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风险,仅仅抓住创新的契机,立足内外环境,明确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
2.1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创新
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筑企业单纯生产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部分企业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束缚下,不积极改革创新,导致其在经营管理中不能顺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企业缺乏发展后劲。因此,为能进一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建筑施工企业提出的客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要主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坚持以改革为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强自身成本意识、风险意识与效益意识,从管理思想上实现根本性的创新。
2.2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是十分复杂的,既包含了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施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劳动人事管理,又包含了建筑企业的经营战略、理念、决策以及市场分析预测等。因此,如何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的创新也是目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方面。具体来讲,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内容的创新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应当从单一的生产管理实现向复合企业经营的转变,把企业作为市场的一个“细胞”,放在整个市场体系中进行管理、操作和运营;二是建筑企业要能够准确、全面的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掌握市场同行的经营情况、技术实力及竞争水平等,关注国家在建筑行业中推出的一些新的政策及规章制度等,实现对建筑领域各种信息的有效把控;三是建筑企业管理者要将价值流放在中心地位,实现由实物形态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创新价值形态为中心的经营,创新经营管理对象,全面把握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中的资金、成本、利润情况。
2.3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制度是对建筑企业内部不同部门进行有序管理的重要制度,具有强有力的约束性效力。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科学合理性是从根本上保障企业内部组织有效运作的重要条件,对于规范经营管理过程中相关人员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是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建立起一个能够把企业各种形态的资本和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运作,效益最大化的良性发展企业管理机制,将企业收益与员工收入、责任成本管理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并利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收益,强化其在建筑行业的竞争地位。
2.4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就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对待企业的未来发展,把管理和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制的创新。从建筑企业的性质及经营内容来看,其经营管理体制的创新要把握好企业层次、项目层次及劳务层次三者的定位,即处理好公司总部、项目经理部以及施工队伍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公司总部为代表的企业管理层与以项目经理部为代表的项目管理层之间既有不同,又有差异。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其大目标都属于企业管理范畴,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都以促进建筑企业的自主经营为主要目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其差异之处则主要体现在层次、主体、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企业层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来实现管理,对项目的管理进行宏观调控,而项目管理则是一个直接的具体的管理过程,承担着合理配置各种施工中的生产要素的责任。所以,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制创新要确定和处理好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3结论
建筑企业经营战略范文3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创新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建筑施工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就必须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建筑施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特点
1.1 在管理体制方面。
健全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坚持遵约守信,强化合同管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突出质量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设备管理,严肃纪律,从严治散。
1.2 在企业计划方面。
建筑企业的计划包括两类:一类是企业为对象编制的经营计划或生产经营计划;一类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编制的工程进度计划。这两类计划关系密切,一般计划较长的前一类计划应由后一类计划去落实,而后一类计划则以前一类计划为编制依据。
1.3 在预算体制方面。
施工产品的价格有其特殊的确定方法,需要按每个工程的特点和组成个别编制其预算文件,作为投标报价的基础或结算的依据。增强核算意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1.4 在资金占用方面。
施工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较多。在计量支付方面有其特定的要求。
2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经营模式
目前,多数建筑企业仍属于劳务密集、粗放式和外延式发展模式。即产出的提高基本上依靠增加各种资源的投入来提高,建筑业总产值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趋势呈正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总产值的增加是靠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说明技术因素在建筑生产中的作用未能实现。这种发展受有限资源的限制,并且与国外先进企业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投入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更高的产出的内涵式发展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建筑企业重视生产经营、重视投人、忽视产出,重视产值、忽视效益的状况还相当普遍。
2.2 组织结构
由于长期以来受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的影响,市场尚未形成真正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国有建筑企业大而全、中而全,规模相当、业务雷同。我国建筑企业自成体系、各自封闭的发展模式,普遍存在的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不仅造成相应的基础技术工作、技术装备、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重复建设,还造成我国建筑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的局面。大企业难以与国外大承包商相抗衡,小企业少有专业的特色。
2.3 管理水平
我国大部分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较低,其中,质量管理、成本管理仍属于粗放型管理。企业在施工生产中随意性强,未形成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上缺乏先进、实用的手段,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技术还比较空白。
2.4 人员力量
我国建筑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生产一线的人员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加上企业对人员的岗前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造成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职业化的较量。建立起职业化的经营管理队伍、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技能化的操作工人队伍,已成为建筑企业的现实选择。
3 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发展思考
目前全国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施工企业步履维艰,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克服目前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弊病,关键是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根主线,牢牢把握经营管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立足内外环境、结合其组织特点、明确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坚持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追求不断发展。经营管理的创新要坚持以下几点。
3.1 经营战略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各级领导必须牢固树立坚持做大做强主业的思想不动摇的经营战略理念,高度重视经营开发工作,要在企业范围内加大经营开发力度和优化配置经营管理班子和经营队伍。在经营管理方面要做到三要:一要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市场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本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二要把经营开发工作和资本运营,多元经营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主业精,多元经营为第二支柱产业的发展趋势。三要重视发挥技术创新和人才效应在经营开发中的作用。
3.2 管理制度创新
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有序运行、步调一致的制度和方法。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各类组织和人员有效运作的根本保证。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管理中来。使公司的收益、项目部的收入及全体员工(包括项目经理)的收入同责任成本管理制度紧密挂钩。这就将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最终化为每个员工追求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建立起一个能够把企业各种形态的资本和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运作,争取获得最大综合效益的良性发展的企业管理机制。
3.3 管理体制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对待企业管理,把管理和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体制的转变创新。
作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重头戏,必须把握住企业层次、项目层次和劳务作业层次三者的定位和关系。公司总部为经营决策层,项目经理部为施工管理层,施工队伍为劳务作业层。企业管理层次与项目管理层次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共同之处是二者大目标都属于企业管理范畴,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都是为了促进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二者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同之处主要是层次、主体、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不同。企业层次对项目的管理主要是一种宏观的调控,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来实现管理……而项目管理则是对一个施工项目实施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和协调,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是一个直接的具体的管理过程。因此,确定和处理好上述三个层次以及项目经理与法人代表之间的关系,是施工企业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一个关键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只有建立科学的项目管理体系,努力创新,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才能使得项目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规范的运行状态,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赢得良好的社会信誉,从而夯实企业的发展根基。
参考文献
建筑企业经营战略范文4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55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01
现代企业在发展中要注意经营管理,经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指向标和稳定器,能保证企业朝着新的目标前进时平稳、健康。所以说,经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但客观的讲,现代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并完善。
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一)没有经营战略思想
经营战略思想攸关重要,它解决了企业的市场定位,发展目标,营销策略及管理手段等问题。但纵观我国的现代企业中,很多都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儿,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营销策略,在管理上还是依靠传统的方法。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定会像一只无头苍蝇,处处碰壁;即便企业一时有了较高的利润,从长远目光来看,还是存在无法预料的经营风险。
(二)没有开发和营销战略理念
是固步自封,还是顺势而上,在企业开发上缺乏战略理念。像亚细亚盲目的扩大不可取,像柯达没有创新意识也终会被淘汰,如何开发,怎么才能使企业做强做大,这是许多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好市场营销有助于企业的成长发展。是创立品牌,借品牌来发掘市场,还是降低成本,以价廉来吸引顾客?很多企业在产品营销上缺乏战略理念。这也是许多企业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三)缺乏科学管理意识
现代企业需要现代管理。在人才管理,资产管理等缺乏科学性。传统陈旧的管理方法一定不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壮大,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很多企业的领导对此很陌生,家族式管理,即兴式规划,冲动式政策,盲目式投资等,是许多企业存在的共病。
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不当的结果
搞不好经验管理,就不能很好的适应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要熟悉企业产品的消费对象,消费层次,消费态度等,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不关注市场,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没有相应的市场调查,在产品质量保证的同时,没有创新理念,这样凭经验去思考,去经营,去管理,缺乏企业发展战略,怎么能扩大市场呢?还有就是缺乏品牌意识,科技含量低,只在意短期效益,没有长远目光,这样就难免存在经营风险。不可避免的将来某一天企业停滞,倒闭或破产。
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对策探究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既需要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又要明确自身存在不当之处。做好市场调查,从市场需要出发来制定企业的经营战略,要考虑到经营风险并居安思危;通过有效的市场营销来扩大销售领域;通过对企业资产的科学管理来实现企业的发展规划目标。
(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创新经营管理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制定企业战略要科学合理,要切实可行。好高骛远是要不得的。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扬长避短,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如:河南的双汇集团,先做好肉类产品,开创我国肉类第一品牌,在此基础上扩大经营到生物工程,现代物流,化工包装等行业,使企业日益强盛。从这儿可以看出,现代企业需要较为规范的发展战略,这样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改革创新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这表现在经营战略要创新,在发展品牌战略的同时要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经营技术要创新,产品质量在保证的同时也要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的改变而改变产品的包装、样式等,满足消费者喜好的产品才有强大的生命力。管理制度要创新,对管理人才要重视并重用,岗位和业绩与报酬成正比。
(二)制定营销战略发掘扩大市场
现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需要制定营销战略来发掘扩大市场。做市场调查,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客观的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与竞争者进行比较,取长补短,培优补差,从而确定属于自己的市场领域和核心业务。制定营销战略需要应用新知识、新观念来提高营销技能,网络营销、特色营销、直销要根据需要合理运用。
(三)资产科学管理,实现企业目标
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资产科学管理,使之更好的为实现企业目标服务。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既不可畏首畏尾,有不可一意孤行。要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进行可行性预测,努力降低投资风险来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要加大对新产品开发的投入力度,加大技术设备更新改造,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规模。在企业积累有一定的资本之后,根据分析探讨,果断进行经验扩展,多元化经营会分散资金投向,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现代企业要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之发挥最佳的效果。要重视成本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成本;重视经济核算,在交易中考虑汇率的影响,结算方式,保证资金能最快最好最安全的回收,最大限度的降低交易风险。
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一定要科学,要与时代同步,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对现代企业存在问题及对策的探讨,希望所有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壮大,为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地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付青,杨毅.试论我国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战略[J].特区经济,2006.5:63-64.
[2]何跃.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与资产经营管理相结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J].财经界,2010.16:45-46.
建筑企业经营战略范文5
关键词:国有施工企业 机遇 挑战 发展
1.国有施工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1机遇
从国际形势看,2013年对世界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窗口。全球经济整体上保持着低增长态势,但随着欧债危机触底信号及发达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世界经济将以此为转折点,有望逐渐走出低速增长的困境。世界经济复苏为大型国有施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带来了新的机遇。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双加速的发展期,投资拉动中国经济,增加国内消费市场潜力,仍会被重视和加强。但是根据近期为拉动短期经济增长而形成的较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为我国国有施工企业的经营带来利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从铁路投资来看,截止2012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9356公里,居世界第一位,但是按人均来计算,人均铁路营业里程仅一根香烟的长度,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根据我国铁路规划目标及现状,尤其是区域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决定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存在巨大的铁路刚性建设需求,未来国内铁路建设投资将恢复增长,根据“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安排铁路投资约2.8万亿元,铁路建设市场仍存在很大的需求。
第二,从公路投资看,截至2012年末,全国公路里程达217.38万公里(不含村道),根据2009年2月交通部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政策》,到2020年我国公路里程将达300万公里以上(不含村道),从这可以推断出未来我国的公路建设规模有望保持平稳增长。
第三,从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来看,目前,我国市政工程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际铁路、市政工程、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建筑市场空间大。武汉、太原、成都、西安、长沙、郑州、南宁、昆明和合肥等内地省会城市以及东北的沈阳、长春和大连等城市都在积极筹划轨道交通建设。201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多个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类项目,总投资金额达8000亿元以上。
1.2挑战
总体来看,施工企业发展长期趋向好,不管是国内外经济形势,还是国内外宏观坏境来看,我国建筑企业特别是国有施工企业都面临良好发展机遇。但是这些新情况在给铁路建筑企业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必然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的下滑,另外,国有施工企业还需承担太多社会责任,大量离退休职工及社会学校、医院等非盈利性机构人员沉淀在国有施工企业,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国有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建筑市场“红海式竞争”的局面没有改变。
面对新的形势,施工企业如何结合实际,抓住机遇,特别是国有施工企业,该如何引导企业经营行为,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成为国有施工企业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2.国有施工企业如何把握新的机遇和挑战
2.1制定合理的市场运营战略
施工市场情况非常特别,是僧多粥少、竞争白热化,是典型的卖方市场。当前中国市场国际化,在此情况下,中国的施工企业要想生成、发展、壮大,就必须合理进行市场定位,树立市场形象,确立市场特色,创立独特产品,使企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产品优势、形象优势,从而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市场定位是国有施工企业制定市场战略的基础,就整个施工市场,它又分为铁路、公路、水电、市政、房建、矿山、机电安装、城市地铁等若干个分市场。一个企业能力再大,不可能占领或拥有整个市场,必须选择主要目标市场,并以此确定企业的市场战略,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分清目标、明确主次、集中资源、实现市场目标。
国有施工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时,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市场定位和经营战略,以适应和满足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很多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快速应变能力强的企业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反之,就陷入困境,有的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国有施工企业在选择市场和制定市场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企业的承受能力主要体现在资源能力、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上。企业的市场定位和战略目标的选择,必须与企业自身的这些能力相适应,相匹配。如果脱离这些能力,企业的市场战略必将错位,企业的战略目标也不可能实现。
2.2选择有效的战略实施工具
针对性和可行性,是选择战略实施工具时必须要考虑的两个原则。实施工具本身不合理,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或者过于繁琐不利于执行。实践中经常遇到一些企业企图通过填写各种报表来约束员工的行为,或通过各种考核制度企图达到改善企业战略执行的目的,但往往是事与愿违。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良好的制度是确保企业顺利运营的保障,而企业完善的管理制度无疑是给所有执行者提出来的规范要求,但是这种纲常纪要有时却不会起到正面的效果,会加剧执行者的逆反心理,让员工做事只停留于形式,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因此企业在进行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战略决策的时候要把握好这样一个原则,即企业的制度不是为了限制员工,而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的、更顺利的投入工作,制度的制定在于帮助而不是约束,因此企业的制度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企业战略的实施要借助科学有效的战略工具,这种实施工具必须要具有可执行性,也就是具有简易操作的工作流程,运用这样的工具,可以让工作程序更加简便,并且能够帮助企业任务的实施,整个工作流程能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并且各个部门都能根据流程图上显示的内容开展工作,这样对于工作程序非常的明了,也非常有利于执行和操作。企业选择合适的战略工具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科学的考核管理,企业的评价考核体系应该包括部门考核和奖惩标准,但是现在很多企业对于考核体系还不完善,一是体系规范不明确,二是奖惩标准不明确,这一方面在未来还应该继续加强。
2.3注重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
推行人本管理。第一,必须具有人文精神,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十分重视人的作用,在企业的管理中也必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确保员工体力、智力、情商协调发展,并且鼓励员工大胆参与。第二,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有过人的胆略,有长远的眼光,这不仅符合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更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第三,企业战略经营必须要满足人的需要,因为在企业中,员工以实现自身的价值作用为最终目标,企业也如此,要将人的发展列为企业的终极目标,能让员工的智慧充分发挥,并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为企业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来说固定资产管理关系到企业重大资金的使用,固定资产的处理对于企业及时弥补资金消耗有重要作用,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处理的每一笔资金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对于国有施工企业更是如此,国有施工企业必须要根据国家法律制度建立适用于自身管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对于企业固定资产资金的使用必须要有严格审核和修订,对于闲置资金来说,要能进行资金盘活,这样才能有效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对于作废的资金,则要按照相关程序规定处理。
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对于国有施工企业来说,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十分能代表企业的综合实力,因此强化工程项目的管理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小企业,它必须要根据国家的有关项目管理规定严格进行,制定适应自身发展的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工程建设标准,并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不断完善现存的项目管理制度。在一个工程项目中,除了强制性的标准以外,完善经济责任制是建筑施工企业的重中之重,因此企业务必要加强施工全过程的控制,加大监督力度,为顺利施工和交付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3.总结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的市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施工企业经营条件日益复杂,施工企业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承受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发展成为了现在经营环境中唯一不变的事情,表明施工企业已经进入了战略管理时代,这就要求企业管理层站在战略目标的高度,根据企业面临外部环境及企业内部环境的情况,为获得企业的生存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科学的战略对策,确保国有施工企业能够更好的把握新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温立军.如何提高国有施工企业绩效考核效果[J].中国科技信息,2011(9):196-197.
[2]蒋肃.国有施工企业战略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
建筑企业经营战略范文6
1建筑施工企业特点
建筑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有许多特点。第一,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产品生产的流动性,即建筑物固定在土地上,不能移动,而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却不断流动。第二,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和生产的单件性,即建筑物的用途、形式和环境千差万别,各不相同。第三,建筑产品的价值巨大,生产周期长。第四,建筑工程施工中,露天和高空作业多。第五,建筑物与地质环境关系密切,建筑物的地基和周围地层的地质情况对建筑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建筑业和建筑产品的特点,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与其他产业的生产过程相比,具有更多更大的风险。一旦发生风险,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程度也更为严重。建筑工程施工的风险有两大类: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其中有些因素通过风险控制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有些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投入使用,各种各样的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2建筑施工企业常见风险
施工企业常见风险的种类施工企业风险因素主要指经济方面的风险、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以及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等。
2.1 经营战略决策的风险
从现阶段的经营现状来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以资质经营为主的管理型企业、以资产经营为主的实体型企业、以资本经营为主的投资型企业或三者兼而有之;从市场的经营主体来讲可分为自主经营和联合经营两种;从市场占有上可分为本地或本省市场型、国内市场型、国际市场型;从战略的采取上可分为进攻型、防守型、撤退型等多种类型。然而无论企业经营战略如何选择,一旦决策,即意味着这一类型的经营战略风险始终与你结伴而行。所以,决策管理即是风险管理。
2.2 经济方面的风险
(1)招标文件。这是招标的主要依据,设计图纸、工程质量要求、合同条款以及工程量清单等都存在潜在的经营风险。
(2)要素市场价格。要素市场包括劳动力市场、材料市场、设备市场等,这些市场价格的变化,特别是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着工程承包价格。
(3)金融市场因素。金融市场因素包括存贷款利率变动、货币贬值等都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4)资金、材料、设备供应。主要表现为工程发包人供应的资金、材料或设备质量不合格或供应不及时等。
(5)国家政策调整。国家对工资、税种和税率等方面实行宏观调控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风险。
2.3 合同签订和履行方面的风险
(1)存在缺陷、显失公平的合同。合同条款不全面、不完善,文字不细致、不严密,致使合同存在漏洞。存在不完善或没有转移风险的担保、索赔、保险等相应条款,缺少因第三方影响造成工期延误或经济损失的条款,存在单方面的约束性、过于苛刻的权利等不平衡条款,即所谓霸王条款。
(2)发包人资信因素。工程发包人经济状况恶化,导致履约能力差,无能力支付工程款;工程发包人信誉差,不诚信,不按合同约定结算,有意拖欠工程款等。
(3)分包方面。由于选择分包商不当,遇到分包商违约,不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分包工程,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或发生经济损失。
(4)履约方面。合同履行过程由于发包人派驻当地代表或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间题,甚至发出错误指令等。
2.4 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
技术与环境方面的风险一般是指不可控方面风险,主要包括:(1)地质地基条件。工程发包人提供的地质资料和地基技术要求有时与实际出入很大,处理异常地质情况或遇到其他障碍物都会增加工作量和延长工期。(2)水文气象条件。主要表现为异常天气的出现,如台风、暴风雨、雪、洪水、泥石流、坍方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和其他影响施工的自然条件都会造成工期拖延和财产损失。(3)施工准备。由于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存在周边环境等方面自然与人为的障碍或“三通一平”等准备工作不足,导致施工企业不能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给正常施工带来困难。(4)设计变更或图纸供应不及时。设计变更或设计图纸供应不及时,会延误施工进度造成施工企业经济损失。(5)技术规范。尤其是技术规范以外的特殊工艺,由于发包人没有明确采用的标准、规范,在工序过程中又未能较好地进行协调和统一,影响以后工程的验收和结算。(6)施工技术协调。工程施工过程出现与自身技术专业能力不相适应的工程技术问题,各专业间存在不能及时协调的困难;工程发包人管理施工水平差,对承包人提出需要发包人解决的技术问题,未能及时答复等。(7)地方安全风险。如施工现场或办公场地恐怖活动的突然出现,某一地区发生战争以及当地治安环境的恶化等都会给施工企业带来经济风险。
3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认识风险管理现状
3.1 风险管理的一般概念
何谓风险?风险是在给定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之间的差异,即损失的不确定性,指将来可能发生、但是不期望发生或不在计划内的事情。风险的构成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风险因素,指产生、诱发风险的条件或潜在原因,是造成损失的直接或间接原因,一般包括事件的偶然性、外界的干扰、人们的非正常行为等;二是风险事故,指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偶发事件,它是导致损失的媒介物;三是风险损失,指非正常的、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由于现代土木工程的规模日益庞大、技术更加复杂、功能渐呈综合多样化,使得工程项目的施工不断朝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综合化等现代化方向发展。因而建筑施工企业从一开始的经营战略决策、市场调研与信息跟踪、参与投标及签订合同、建设工程施工直至竣工交付使用的整个过程,都可能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所以,建筑业是当前乃至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高风险行业,必须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一种特殊的规划形式,当对项目有较高期望值时一般都要进行风险管理。凡参与过项目开发的人都曾经亲身体验到许多事情在实施中可能会出错,最成功的风险管理就是采取积极的步骤对要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风险进行管理。对任何一个项目可以有最佳的期望值,但更应该要有最坏的准备,而有准备的前提即是在项目管理中进行项目的风险分析,只有通过科学的分析,才会寻找到风险管理的最佳途径。
3.2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认识风险管理现状
(1)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位,在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中未考虑风险管理的部门和职能,缺乏专职的部门和人员来履行风险管理职责,在日常业务流程中无风险管理内容。由于在施工企业的内部对风险管理存在机制上的缺位,这本身就增加了组织运行的风险。
(2)风险管理意识不到位。施工企业经营者和项目施工管理者的风险意识不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其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人们对风险管理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局部上,所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总体上的认识和宏观控制。
(3)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仅有一些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并没有对未来风险进行系统性地管理,缺乏一套科学制定且适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体系。
(4)不懂得科学地进行风险管理。任何管理学都是一门科学,风险管理学同样也不例外。如何运用风险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建筑施工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重大实践课题,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对此一无所知。
4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
4.1 建筑施工企业风险防范的方式
施工企业防范风险一般可采取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三种方式。
(1)控制风险。它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熟悉和掌握工程施工阶段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掌握要素市场价格动态;加强履约管理,分析工程风险;管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
(2)转移风险。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转移工程风险主要有如下几种措施:①推行索赔制度;②向第三方转移风险。包括推行担保制度和进行工程保险;③推行担保制度。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五种担保方式,但在工程施工阶段以推行保证和抵押两种方式为宜;④推行保险制度。工程保险是发包人和承包人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工程发包人或承包人才能向保险公司索赔,以获得相应赔偿。一般在招标文件中,特别是在投标报价说明中都要求承包人做出保险承诺。
(3)保留风险,或称自留风险。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作法。它可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自留风险两种。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以前通常称为不可预见费,就是对合同中明确的潜在风险的处理基金。风险基金的比例取决于合同风险范围和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一旦出现风险,发生经济损失,由风险基金支付。
4.2 施工企业防范风险的措施
(1)以施工合同为基础的索赔。索赔的证据包括投标文件、会议纪要、来往信函、指令或通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的各种记录、工程照片、气象资料、各种验收报告、有关原始凭证、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有效信息。目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颁布,对于施工企业保障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在对业主索赔过程中,把协商或合同解决经济损失作为上策,若确实协商无法解决,只有收集充足的证据,并在有效时限内诉诸法律解决,特别是对于那些诚信度极低且恶意玩“空手道”拖欠工程款的业主,只有将其送上被告席。
(2)防范违法工程的风险此类风险主要出现在议标工程中,防范的途径:①了解业主和有关部门落实的工程是否合法;②如果其合法性得不到落实,合同约定支付高比例的进度款和中间结算,切勿垫资;或要求,对方和第三方提供担保,以保证工程款的支付及非自己原因导致的损失,其担保由对方承担。
(3)防范“烂尾搂”工程的风险施工企业的风险在于工程款不能回收,停、窝工损失得不到赔偿。防止风险发生的途径,不承诺垫资,履约保证金只能出具保函,一旦拖欠进度款,即向其发出限期催款函,如仍不支付,则果断停工(这是行使合同法中的不安抗辩权),除非业主支付或提供了充分适当的担保,方可继续施工。
(4)防范垫资工程的风险垫资施工风险的规避可从两方面进行:1)要求业主请第三方提供充分、适当的担保(如银行保函、抵押等);2)风险转移给材料商和分包商。我国《合同法》规定了债权、债务和合同的转让,施工企业的工程款项的债权转让给分包商和材料商不需经业主同意,只需通知业主就行了。但债权转让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的约定支付额度不得高于总包合同约定的进度款的支付额度;②分包工程的核量和材料购销的对帐要及时准确;③分包合同和材料购销合同应明确约定;当业主拖欠总包工程款的额度大于分包欠款或材料欠款比例时,或者由于分包人原因致使总包工程款不能按合同规定的时间确认时,分包商、材料商收到总包人债权转让通知后,同意受让债权额度为总包所欠分包或材料商的债务额度。
(5)防范材料和劳务分包的风险分包合同一定要与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签订,即使有时合同细节尚未落实而需先行进场,也应先签订一个非常简单的协议,表明分包单位是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