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与教案

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1

1、了解三峡工程的概况,知道三峡工程是祖国建设的一项伟大成就,它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三峡工程,收集相关资料,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长江三峡工程的概况,感受三峡工程的伟大。

难点:让学生理解三峡船闸通航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风光图片,感受长江之美

1、欣赏美景(课件播放长江风光照片,同时配乐《长江之歌》。)

2、诉说感受:你知道这些景色是哪儿的吗?看到了这些景色,你感觉到长江是怎样的?

教师小结:是啊,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气势磅礴,美丽动人,是我们的母亲河。

(二)、回顾历史灾难,感悟治理之需

1、了解灾难(课件播放洪灾实景资料及有关文字资料)

2、学生交流:看了投影,你有什么感受?

3、论对策有什么办法能使长江减少灾难,永远造福于我们呢?

(三)、阅读“百年梦想”,共享成功之乐

1、阅读“百年梦想”,伟人了解之梦

2、分析原因,初步感知为什么原先只能是“海市蜃楼”、“美好的企盼”?今天,这个百年梦想成为现实,高峡真的出了平湖(课件同步出示课题“高峡出平湖”),这说明了什么?

3、观看三峡大坝合拢盛况(课件播放新闻片段)

(四)、了解“三峡工程”,领略工程之壮

1、知道三峡工程地理位置,出示三峡工程全景图。

2、探究工程功能(1)防洪,(2)发电,(3)航运,(4)其他(如旅游、环保等)

3、观看船过船闸的过程(课件演示)

4、学生谈感受

(五)、同唱《长江之歌》,抒发赞颂之感

1、师:同学们,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长江、赞美三峡工程。

2、师生齐唱歌曲《长江之歌》(课件同步放歌曲,图片中加入三峡工程的相关内容)

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 教师 教学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和英语教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新课程英语教学进入崭新的阶段,新的阶段对英语教师提出新的高要求。培养素质高、创新性强、自主学习的学生是新课程标准的首要要求,英语教学的效果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教师的素质,对教师本身有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能和引导方法。其中教学技能中教案的设计是构成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好坏。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过程实施的前期阶段,组织教学活动与整体规划教学环节,进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过程。教学整体规划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针对一个学年、一个学期、一个教学单元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整体规划,使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不仅达到整体长远的教学目标,而且体现近期教学目标要求;综合设计是指教师要对每节课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进行的具体思考,比如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其学生情况、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师生活动、效果检测等等。教学设计是直接制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

教师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为出发点,通过最有效和优化的教学设计和生动课堂教学活动,激发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真正实现体现新课标要求的以学生为主的主题思想。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设计理论要求,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发和利用各种形式的多媒体,结合实际生活,有效地加工和处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生活实物,创设优良的、有意义、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

3.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

学生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以个体的学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性,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设计适合学习者能力与知识水平的教案,准备程度各异的学习问题,设计不同的情景问题,提供有差异性的学习资源,针对个体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备课过程中并根据学习者的差异性来设计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学习目标,进而最大程度地开发各类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4.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通过师生之际的互动和感情交流互动既帮助教师真正了解学生的所学情况,调动课堂气氛,也能促进学生积极的学,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新课标下教案设计的新要求

新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系统的特征进行进行教学设计。国外学者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室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全过程。”也有学者认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景发展、促进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因此,教学设计对英语教师教学技能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注重教学应面向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目标和内容应具有目的性和发展性,注重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以学习者为出发点。

1.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差异性

教学设计应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开发学生最大潜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旨在引导学生正确有效地学习。实现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全面的发展。

2.教学设计注重教学理论

教学效果取决于实施手段和操作手法,有效的教学设计可以保证过程设计的程序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但设计对象的系统方法和科学形式是无法解决的。保证设计对象的科学性,应该依据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和要求,设计出科学的教学程序、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而保证教学设计的优化效果。

3.教学设计注重问题解决

教学设计应该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根本目的,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及时发现学生问题,确定问题的根源和性质,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学设计应该根据问题设计方法,而不是传统的根据方法设计问题,从而增强了教学的目的性,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设计的要求

1.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

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具体的学习需要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因此,教师应该深入教学实际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中的实际问题和学习需要,根据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分析目前水平和期望值之间的差距,进而提供具体的帮助和解决方法。

2.分析学生的学习内容

现行高中英语教学所涉及的话题覆盖了新课标的要求,所选语言素材具有时代性和新颖性,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求,体现了当代青少年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选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有年轻人喜欢的摇滚乐、美国乡村音乐,新闻媒体、发明创造、文学节选;还有如何交友、如何进行急救、如何欣赏诗歌;扩充课外知识,了解各种地震灾害,西方各国风土人情、各种娱乐活动。

3.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了解学生的个体背景情况。包括学生籍贯、出生年月、户口、父母文化和收入情况、家庭情况、学生初中各科实际成绩等;二是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包括:学生初中英语实际情况、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学好英语的动因、学习英语的兴趣、迫切需要提高英语的具体环节、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记忆单词的方法和障碍、初高中英语的认识、喜欢的英语具体教学方法等。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一步步具体分析,英语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成绩,让学生自主、多样、持续地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要求和规定下,实施教案设计的新思路,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每位教师要自觉加强现代课程理论的学习,通过科学的设计教案达到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多样化的发展,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3

关键词:备课;集体备课;教学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07

一、个人备课

曾经有位名师提出"教师终身都在备课"的观点,笔者非常赞成。作为教师,从开始任教的第一天开始,就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凡一切与教书育人有关的知识、技能特别是与自己所教科目以及所负责的工作有关的知识和技能都应该在我们的关注和视野之中.并且要有超前意识和预见性.我们要做有心人,我们要广泛阅历,我们要不断的积累,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方式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使之更加宽厚,更加丰富.

我们最好能提前一个月开始有针对性的备课,提前两周开始集体备课,提前一周确定好教学方案,打印好学生用学案和练案.这样我们才能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修改、补充和完善.

个人备课的基本流程是:一、在深刻理解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研读课程标准,逐字逐句阅读和体会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二、深入钻研教材文本.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和知识结构网络,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教师的备课主要从讲什么怎么讲转移到备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练什么怎么练上来,着力在导学上下功夫,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导学问题(预习题),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和学习习惯、品质与能力的实际,搭设好学习的阶梯,通过自主学习,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充分的进步.三、精选几本教学辅导书,一般以三本为宜,作为备课的参考用书.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特别是名师)处理教材以及导学的方式和经验,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中筛选.精心选编导学预习题和练习检测题.

备课中,教师弄懂弄通教材,知道教什么怎么教这是最基本的前提,最为重要的大量的工作应该是解决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练什么、怎么练的问题.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上做文章.重在思考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生积极性、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向全体学生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每一个细节.一句话,就是如何让学生充分主宰课堂、自主达成教学目标.

二、集体备课

要搞好集体备课研讨,首先要提高认识.集体备课以个体钻研为前提,以日常交流研讨为基础.一可以弥补个人钻研之不足,通过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吃深吃透教材内容,把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和方法,研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艺术.二可以对教学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对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仔细的审视和推敲,对每一道预习和检测题进行选择和取舍.把握教学方案的整体性和科学性,统一备课组教学方案.三可以通过传帮带加快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节奏,缩短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迅速带动青年教师成长.四可以通过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队伍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

要搞好集体备课研讨,其次要加强管理.教学线必须要制定出集体备课工作制度,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做到有主持人、有记录人、有检查人.集体备课工作制度的落实要作为备课组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备课组工作计划中要详细安排好每一次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线要对各备课组工作的计划草案进行审定、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活动过程进行指导、落实总结进行评价.

要搞好集体备课研讨,最重要的是讲求实效.第一,要讲究集体备课的实效.各备课组在分配好各章节中心发言人的基础上,按计划所有备课组成员都必须超前备课,并不是只备定为中心发言人这一章节的教学方案,否则无法进行研讨.研讨时,备课组的每一个成员要畅所欲言,不做与集体备课无关的事,要目标明确,要仔细考虑教学方案的每一个部分,更要紧贴课堂、班级和学生的实际,在学方案的前提下留有余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和班级留有操作的弹性.中心发言人要主讲备课内容,说教学目标,说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说教学流程,说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阅读预习、完成预习题、讨论交流、板演展示、表演展示、完成检测题等).组内的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仔细琢磨,每位教师都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共同修改教学方案.第二,要讲究课题研讨的实效.备课组研讨的课题,主要来自于课堂,我们要把在教学工作中发现和遇到的问题以及我们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所想出的办法和采取的措施写成博客,提交到备课组会议上来讨论交流.更为重要的是要将那些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长期困扰我们的事关改革成败的关键性问题提出来研究讨论,以期尽快的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实践找到确实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要讲究听课和评课的实效.要加强备课组内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时,首先应由上课教师陈述自己的教学构思以及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在掌握知识、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围绕三维目标加以落实.备课组内的其他老师要畅所欲言,一分为二地开展评析,既要总结经验,更要改进不足.

集体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点,更是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扎实与否的试金石,集体备课质量的高低,与课堂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面对我校教研工作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抓好集体备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了.

三、教学方案的设计

编写的教学方案是教师备课的阶段性成果,教学方案的一般格式为:1、教学目标.2、重点难点.3、课型课时.4、教具。5、教师教案.(1)、知识结构网络;(2)、教学流程.6、学生学案.(1)、导学预习题;(2)、导学预习题详细答案.7、学生练案.(1)、例题导练;(2)、练习检测题;(3)、练习检测题详细答案.

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4

关键词:化学学案;化学教学;教学设计

一、化学学案教学的提出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把教学结构放在第一位。作为教师,应该从课堂的教法入手,并且也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培养属于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化学学案教学方法,可以做到教与学的统一,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二、化学学案教学的设计

1.化学学案的组成

通常来说,化学学案内容上不仅包括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目标,也包括达标练习、学习活动设计和推荐作业等部分。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把活动设计放在首要地位。在内容上,要涵盖学法指导和学习内容,设计学习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习的内容不断充实和完善。

2.化学学案的设计思路

(1)研究四项内容:①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整体上规划学习重、难点和制订大致的学习目标,然后对划定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挖掘。②从学生个体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水平着手,制订出学生个体到整体的学习策略。③探寻学习的规律,注重学习的细节,尤其是关联的知识点,通过学法指导线、知识流通线和能力培养线的方式来更加巩固知识点的学习。④在运用知识点的同时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方向上与内容上达到训练的目的。

(2)制订学习目标。在化学学案中明确学习目标相当重要。学习目标由非智力目标和智力目标组成。非智力目标有意志目标、情感目标、心理目标等;智力目标有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非智力目标在学案教学中称为隐性目标(可不写于学案上),教师要做好调控工作,把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师生情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智力目标在学案教学中被称为显性目标(写于学案上),完成这一目标,学生需要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学习手段。

(3)贯穿学习活动设计的三条线:①第一条线是知识线。从认知规律出发,分析所有知识点,然后再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目,明确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知道知识点的范围和层面。从整体来看,这是一条明线,它有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②第二条线是学法线。这是一条或明或暗的线,主要是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③第三条线是能力线。这是一条暗线,通过解剖知识点的情感价值和能力价值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整体设计出发,应把知识线、学法线和能力线有机地统一起来加以运用。

(4)编辑、推荐作业。在学生编辑、推荐作业的时候,教师要该在起点上做到适中,并且与学习同步,使得每个接受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

3.化学学案设计的原则

(1)启发性原则。化学学案中的问题源自课本内容,但是又要高于课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在不同维度引导学生思维。所以把握好难易程度对于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的程度异常重要。

(2)诱导原则。学案设计能够诱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展现教学课程的“弹性”,营造良好、上进的学习氛围。高中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排布与能量、建立电子运动的图像,不能仅仅生搬课堂内容,应以课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以下有趣、科学的问题来诱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①由于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核带正电荷,但为何没有产生电子被吸进原子核里的现象?②弄清楚钠原子核之外的11个电子是分散开来在核外周围或核外不同距离处运动,还是11个电子集合成堆在核外某一点发生运动。③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运动的本质与电子围绕电子核的运动在本质上有哪些差别?④由里向外2,8,1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为什么一定是钠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而不属于其他原子?最后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实践、探索,能增强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认识,牢固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3)适中原则。首先,学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层次和水平;其次,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思路和学习技巧的培训,需要在教案设计时,为学生的学习铺桥造路、多做提示,适度给学生难度适中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要求。化学课程设计学习电解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时,不可直接做出如下设问:氯化铜溶液为什么在CuCl2里通电之后能够分解,而水通过却无法再分解出其他原子?如此教案设计内容跨度太大,令缺乏系统知识的学生无从下手,增加学生在学习的心理负担和学习障碍。如果将以上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相关的问题:搞清楚通电之前和通电之后CuCl2溶液中的离子类型、浓度、运动情况,分析分布、聚集在两极附近的离子种类、“放电”倾向,电解中的总反应式内容、电极两极的反应表现等问题,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只要像以上这样的教案设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为学生降低难度、减轻心理压力和学习障碍,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良性学习,通过适中降低难度等手法也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为以后更为复杂的电解原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量力性原则。化学学案应建立在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基础之上来设计,这样才能发挥学习的最大推动力。也就是说,学案最基本的就是把握好度的原则,在简单和复杂的情况下做到平衡。如,在学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内容时,若设计:①原子核外的电子运动不运动?②原子核是怎样运动的?其实,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是没有帮助的。只有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探索出更加有价值的设计。

(5)系统性原则。学案设计要遵循知识的“感知―深化―运用”的学习模式。对于任何知识点的设计都应该如此。所以在学案设计中要深化和拓展知识,又要迁移和运用知识。从系统的原则出发,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化学学案的运用

1.指导学生预习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提前将教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规划学习的目标,让学习内容更加突出。

2.用于课堂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掌握的目标与教师在教案上的教学步骤相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学案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将自己听到的内容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前后衔接起来,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成效。

3.组织复习

在学习中运用整合的手法将学案进行加工,变成一份新的资料,简单明了,结构明确,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案教学的运用,不仅可以体现教与学的统一,还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案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学案教学进行自学,不仅能够明确学习目标,而且可以理解教师的思维体系,更加深刻地学习学案,以此解决疑难知识。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重视化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把教与学真正融于课堂。所以,化学学案教学的运用,旨在教学结构和过程的优化,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学习效率上得到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1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2.

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5

【关键词】中职;导学案;项目教学

0 引言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新的时代,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落后的教育方式,树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就业能力,创新能力,个性又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随着“面向就业”或“以就业为导向”等教育理念的普及,教材与教学的模式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做中学”、“做中教”的观念深入人心。笔者在长期一线教学过程中,历经了这一改变,在感受其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弊端和问题。类似工作手册的教材让学生仅仅能按部就班,完成操作流程,而未能理解其内涵,缺乏理论文化知识的积累与沉淀,将来如何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求呢?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尽快通过探索,建立起一种从中职学生实际出发,适合中职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自学能力,使中职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造的新型教学模式。

1 问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笔者一直在国家级重点职高任教计算机专业类课程,近几年主要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一线教学工作。该课程是职高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中职学生第一次较全面较系统地学习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前本校采用的教材是由高教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XP+Office2007第2版),本教材采用项目化教学,注重操作流程,步骤详细清楚,一般在现行教材指引下,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大都能完成项目任务,但同时却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碰到其他问题,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单纯的流程式模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对今后其个人发展,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还存在差距。

1.2 研究意义

通过基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实施,首先,笔者发现这种模式利于培养中职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为中职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为中职生以后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其次,培养中职学校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中职“导学案”教学模式将教师的简单传授、学生模仿操作过程变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师生之间变成了朋友式的合作关系。而在讨论等课堂教学活动中,优生带差生,又优化了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关系。最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培养一批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先进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教育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研究该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提供关于在中职学校实施专业操作课基于“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客观资料。促进中职学生将教育的要求内化为主动学习的需要,产生学习内驱力,从而达到主动参与、主动内化的状态。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在实际教学中,侧重于软件环境的教学,项目案例设置完全围绕软件本身展开,而忽视了与学生的专业实践和专业能力形成的结合。如《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应用虽然也要通过对素材的采集、编辑及处理来完成任务与项目,但是软件仅仅是工具,对于如何发挥该软件的优势,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进行有效应用,应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技术能力,也必须对学生所学专业中的人才需求有相当的认知。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容易被简单认为就是几个应用软件的学习,重命令而轻理论,知识体系割裂。对于软件的学习,不仅应完成对素材的导入、处理、计算、编辑等技术学习,也应该为学生今后面对不断发展的行业现状培养继续学习的能力。从基础到提升,从易到难,理论知识不可或缺。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应该作为一种就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3)随着社会信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材案例已经陈旧,原始素材缺乏时代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教材设计的素材虽有通用性,但缺乏专业针对性,使得学生上课时都将案例当笑话看,难以激发学生制作的兴趣与成就感。

1.4 解决策略及依据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中,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实用为主,突出操作性、应用性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要以适应职业岗位为目标,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实际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和与之相应的方法技巧。在此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能和创新能力,鼓励个性自由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作为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实际能力或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职业教育把学习者视为容器,按群体安排学习进度,侧重于学科目标,导致学生丧失主动学习的原动力,使课程失去了吸引力。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导向,根据学校学情,甚至班级学情,个人情况安排学习进度,按模块设置教学任务,注重项目作业的连贯化,一体化,提升学生实际就业能力。

在任务的设计中,要考虑知识体系的整体性,避免片断化,注意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综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思考和创造。目前在中职教学中,重实践而轻理论,但并不是在教学中完全无视理论知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学生毕业后在岗位的再深造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知识梳理这一过程似乎是被忽视了。

基于“导学案”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根据“发现式”教学理论,为中职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一个主动发现学习的浓厚氛围。该教学模式主张让中职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变原来的“教师牵着学生走”为现在的“学生赶着老师走”,让中职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梳理知识,发现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中职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当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他们在不断地实践、归纳、整理、交流、合作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方法,激发了思维。

2 《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导学案”设计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偏重技能学习的同时,割裂了理论与技能的知识体系。“与时俱进”这一要求非常适合我们这一课程的学生培养目标,软件发展变化的日新月异,要求我们的学生不可能一劳永逸,离开学校老师的帮助,他们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可持续的学习能力”应该且必须成为本专业学生就业的一种能力。理论知识的匮乏,文化基础知识的薄弱不应该成为中职学生轻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借口,这对学生长期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以导学案的形式,不仅整理实践操作步骤与要点,也规范学生理论学习的习惯。

《计算机基础》课中的“导学案”教学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1)该教学模式不仅重视教师组织、诱导、点拨、示范的教的过程,更注重中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迁移、合作探究的学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教学理念。

2)中职教学采用“学案导学”的模式打破了只用教案教学的常规做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对中职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将学案与教案相结合,中职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引导相结合,课本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形成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立交桥”,让中职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梳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流程,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自学能力与自学习惯,引导他们怎样学习应用软件、怎样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中职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中职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2.1 导学案设计与使用的原则

2.1.1 导学案编写要有具体要求

1)“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应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基于“导学案”的课程编写一般按项目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以便学生适应软件未来的发展变化。

2.1.2 确立“导学案”的使用原则

1)对学生的要求

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学生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

课堂上按照教材流程操作,注意做好学习方法和规律的梳理;

每个项目结束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期末装订成复习资料。

2)对教师的要求

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测批阅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课前备课。

以电子稿的形式随作业素材下发,内容不易多,点睛即可,整体脉络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堂教学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课本的示范作用。“导学案”为理论知识归纳服务,项目教学教材为实践操作指引。

2.2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2.1 避免导学案的设计习题化倾向,不能发挥“导学”的作用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教材的辅助,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媒介,其设计原则是“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不能把教材抛到一边,喧宾夺主。

2.2.2 学习小组的组建不规范,以至于导学案作用发挥不充分

学习小组建设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互助合作是学习小组的主要功能。计算机基础课为机房内展开,教师一人之力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学习小组能够帮助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要安排得当,监管到位。

2.2.3 课上即时点评

即时点评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利于指导并提高学生的展示水平。点评可以由教师来做,也可以引导学生去做。

3 基于“导学案”的教学实践研究案例

本校高一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每个项目(或任务)都有详细的操作步骤与方法流程并配有图解,但却忽视了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拿到项目(或任务),就按照描述的步骤和截图一步步的操作,缺少了自主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所以,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学案”为基础,使学生不仅掌握操作过程,也借“导学案”前期思考、中期整理、后期反思,使学生真正理解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完成项目(或任务)操作的流程和方法。通过对实际的项目案例进行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可以应对新知识和新信息的市场变化。

3.1 案例分析

选取幼教专业学生,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的第七章多媒体软件应用“任务7.2加工处理图形图像”为例设计并实施“导学案”教学实践。

幼教专业学生毕业后将面对幼儿教学方面的工作,所以她们对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学习与应用较其他专业更为重要;学会知识迁移,灵活运用软件,对其今后自身发展更有意义。

该任务适于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直接在机房完成本项目的学习。本任务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的图形图像处理基础,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其具备分析能力、策划能力、学习能力。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种类较多,软件的更新速度较快,即使同一款软件其版本也较多,但是各种软件之间还是有许多共通的知识的。本教材采用的是Photoshop CS3软件来完成任务的。

基于“导学案”的项目实践,要求学生课前准备,观察了解原图与合成图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如图片的叠放次序、图片的组成部分等;在任务实施中,完成项目,归纳梳理理论知识及操作要点,如选取图像的方法、图层模式的更改方法、蒙版的使用等;课后归纳,反思,提升,创作出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3.2 导学案样例

(略)

4 结论

面向就业的项目教学体系只有根据本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把实践教学的目标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在重复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重视专业相关知识,理论知识的积累,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必备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培养其职业岗位能力。

【参考文献】

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6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