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范文1

1.指导学生认识白菜花的构造。

我们首先来认识白菜花,请同学们看挂图(出示挂图)。这是一朵白菜花,请大家从整体上仔细观察一下,看谁能发现,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让学生说说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有花瓣,花芯、小叶。)像小叶的这部分,它的科学名字叫做萼片,它是花的最外一层。还有花瓣,花芯的科学名称叫做花蕊。花蕊有两种,一种是雄蕊,一种是雌蕊,数目较多的这部分是白菜花的雄蕊,花中心的这一部分是白菜花的雌蕊。(边叙述边板书花的各部分名称。)指板书、遮住板书再分别让学生完整他说一说白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评:让学生通过看挂图,观察、叙述白菜花的构造,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为解剖白菜花打下了基矗]

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白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下面我们还要亲手解剖一朵白菜花。解剖白菜花时要用到小镊子,镊子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住它,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控制镊子的松紧,像老师这样做。(边讲解边示范。)现在同学们注意看录像里老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解剖白菜花的(放教师解剖白菜花的录像,并同时解说)。(1)老师用左手捏住花梗,右手拿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也就是下部;(2)按照认外向里的顺序一层一层撕下来,首先撕下萼片,然后依次撕下花瓣、雄蕊、雌蕊,边撕边按顺序在白纸上分类摆好;(3)注意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下面我们再来看录像,按照老师这样先摆好萼片,然后是花瓣、雄蕊、雌蕊。现在,大家像录像里老师做的那样也来动手解剖一朵白花菜,看哪位同学解剖得最认真、最仔细。(学生解剖白菜花,教师巡视指导。)[评:白菜花小,教师示范解剖的话,学生很难看清楚。利用录像示范解剖,增强了可见度,同时对解剖步骤进行详细解说,使学生看得清楚、听得明白,容易掌握解剖技能。这就充分发挥了电化教学的优势,增大了教学密度,有效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学生解剖完毕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解剖结果。)通过解剖白菜花,你们发现白菜花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各是多少个?(白菜花有4个萼片、4个花瓣、6个雄蕊、1个雌蕊。)

2.认识桃花的构造。

我们已经知道了白菜花的构造,下面再来认识一种新的花(出示桃花模型)。这是一朵挑花的模型,请你仔细观察,桃花又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桃花也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

3.认识完全花。

同学们比较一下,白菜花和桃花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点?(它们都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像白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谁能说说完全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回答。)哪位同学能用完整的话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完全花?(像白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评:对同一内容,设置不同问题反复提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加深了学生对完全花的认识,有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突出了教学重点。从不同的角度提问,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既不显得罗嗦,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显示了教师较高的教学艺术。]

4.认识不完全花。

下面请同学们像科学家那样,认真细致地把你桌子上的花进行解剖(课前为各组学生准备了构造不同的花)。用解剖白菜花那样的方法,注意按照从外向里的顺序解剖。(学生解剖百合花、杨兰花等。)你解剖的百合花、杨兰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生甲:我解剖的百合花是由花瓣、雄蕊、雌蕊三部分构成的,没有萼片。生乙:我解剖的杨兰花是由花瓣、雌蕊两部分构成的,少了萼片和雄蕊。师:(用实物物影响投出学生的解剖结果)大家和他们解剖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投影出示柳树花图)这是柳树花,它只由雄蕊一部分构成。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剖的杨兰花、百合花和柳树花,它们是不是完全花?(不是。)为什么不是完全花?(因为它们有的缺少萼片,有的缺少萼片和雄蕊两部分,有的缺少三部分。)对于这些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的花,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可以叫不完全花。)起得非常好,我们就称它们为不完全花。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范文2

本文讲述的是齐国的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为了显示楚国的威风,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对楚王的三次侮辱进行了精彩的反驳。基于以上考虑做了以下的设计:

1. 选准文章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初读课文请同学思考:文中楚王几次侮辱晏子,给每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2. 理解晏子语言中蕴涵的意思,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3. 抓住晏子语言中的技巧,积累语言。晏子夸奖首都临淄人才济济时,运用了推理、夸张、打比方的方法。

4. 在欣赏楚王和晏子的每一次交锋后,让学生评价“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把握文章的中心。并适时地补充“春秋形势图”,进一步理解晏子语言含蓄的原因,感受晏子的不辱使命。

5. 体会故事的结局“从这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通过课件引领,使学生理解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意思,有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并让学生感受到楚王不仅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更不敢不尊重齐国了。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晏子使楚》故事的内容。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2.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3.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中心,抓住主要内容,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时据理力争的言行,体会“侮辱”和“尊重”两个词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春秋战国时期形势图。

[教学方法]:教师导学,学生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实录]

一、揭题

师:板书课题,指名读。

生:晏子(Zi)使楚,即晏子出使楚国。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晏子。

二、简介背景

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形势图,了解齐楚两国。

三、整体感知

师出示目标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习方法:交流――展示

生:本文主要写晏子出使楚国,

生:楚王想借机侮辱晏子,晏子能言善辩,三次反驳了楚王这件事。

四、新课学习

1、师出示目标二:说说课文中楚王几次侮辱晏子?

给每个故事加个小标题。

学习方法:交流――学生在黑板上填表格第一列。

生填:楚王让晏子钻狗洞;

生填:晏子参见楚王;

生填:晏子赴酒席。

2、师出示目标二:楚王三次侮辱晏子,边读边划出相关句子,填表格第二列。

学习方法――默读,总结概括。

生:楚王紧闭城门,让晏子钻狗洞。

生:楚王侮辱晏子,说齐国无人才。

生:楚王嘲笑齐国人做了盗贼。

3、师出示目标三:面对楚王的侮辱,晏子怎样反驳的?

找出相关的句子,想想这些句子的话外音是什么?

学习方法------分角色读,总结概括

生填: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话外音楚国是狗国;

生填:访问上等国,派上等人,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话外音楚国是下等国;

生填: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做起了盗贼,话外音楚王治国无方。

4、师出示目标四:晏子反驳后,楚王的态度如何?填表格五列。

学习方法:自学――总结概括。

生填:楚王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生填: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填:楚王只好陪不是。

五、课文内容回顾;

师出示目标五: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分别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填表格的空白处。

学习方法――找相关的句子,概括总结

生填略。

六、人物分析:

师:走近晏子,说说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影响?

走近楚王,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影响?

生:我认为晏子是一个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维护国家尊严的人。

生:楚王仗势欺人,想侮辱晏子的人。

七、当堂训练:

1、将下列几句话概括成几个成语。

(1)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 )

(2)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范文3

1.学习观察情境。

2.说出自己的见闻。

3.学会倾听,并学习辨别同学说的话。

4.明白做事不能只是纸上谈兵,要亲自动手试一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

教学难点:

辨别同学说的话。

教学过程:

一、情景铺垫,引导复述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躲雨》这篇寓言故事,内容你们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讲述故事:有三只猴子耐不住林中的寂寞,相约下山一游。大概是贪恋于田野的景色,竟忘了时间,已到黄昏,天阴沉沉的,就要下雨了。恰巧,路旁有一座看护树林人的小木屋,三个猴子便决定进去躲雨。

谁还记得第一只猴子是怎么做的?(生:第一只猴子说:“别急,别急,我去看看。”它飞快地跑到门口,一看门是关着的,它心里特别失望,转身对两个伙伴说:“唉,倒霉!这门是关着的。”)

第二只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生:第二只猴子听第一只猴子说完,它说:“唉,还是我来看看吧!”它急忙绕小屋转了一圈,然后垂头丧气地告诉大家:“窗子也都关着呢,进不去。”)

第三只猴子呢?(生:第三只猴子一听着急了,它喊道:“别浪费时间了,我们快来想想办法吧!”)

然后怎么样了?(生:于是,三只猴子围成一团,冒雨商量进屋的办法。它们想:如果墙有个洞就好了,那就可以进屋避雨了;又想如果找到屋子的主人就好了,可以开门让他们进屋避雨,他们想来想去,却没有一个有用的办法。最后,它们都认为这木屋是根本不能进了,只有冒雨回到树林中去了。正当它们要走的时候,一阵风把门吹开了)呀,原来门没锁呀?那猴子为什么没找到进屋的办法呢?

生1:花那么大的劲儿去开会研究,还真不如动手推一推呢。

生2:做什么事,不能光想,要亲自动手试一试才行。

生3:做事只看和想不行,要动手做一做,试一试。

生4:猴子太笨了,都不知道用手推一下门。

师:同学们对这件事认识的可真深刻啊!既然大家这么聪明,我就想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二、再现情景,引导表述

情景设置:(老师拿出一个空空的小桶,把手伸进桶里,再把桶倒过来甩两下)

师:我在干什么?我这样做是想告诉你们什么?

生:这是一个空桶。

(再捧出一个大的桶,用手在水面上撩起水。或稍挤一下,让水溢出来。)

师:刚才老师又做什么了?你看出这是一个什么桶?

生:装满水的桶。

师:观察的可真仔细。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1:同意

师:那现在问题来了,我想把大桶里的水,倒到小桶里,小桶能装下吗?谁来告诉我答案?

生1:小桶那么小,大桶那么大,我觉得根本就装不下。

生2:也有可能。

师:那同意能装下的请举手。你们有改变自己看法的吗?其实刚才有个秘密我没说,我的这个桶有点问题。站着的同学有什么话说吗?

生:我感觉我被骗了。

生:我也想改变主意。

师:那这样吧,想改变主意的同学请坐下。现在场上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装下的变多了,装不下的变少了)现在还有改变主意的吗?你是站着的,那就是认为装不下,能用你的理由说服我和对方吗?

生:装水的桶粗,空的桶细,我觉得空桶装不下那些水。

师:你是坐着的,认为能装下,那你能用你的理由说服我和对方吗?

生:我觉得空的桶高,装水的桶矮,所以能装下。

师:两方都说了自己的理由,现在有改变主意的吗?唉,谁也劝不了谁,这可怎么办呢?要不开会研究一个方案出来吧?

生:动手试一试(动手把水倒到空桶里,还剩下一些水)

师:水没装下,对不起坐着的同学,猜了这么久也没猜对。现在我宣布站着的同学猜对了结果,可以坐下了。我们大家前面做了很多的猜想,看起来就像是那三只小猴子一样,猜来猜去呀,还有很多的同学猜错了。

三、多向互动,延伸表述

师:现在我想采访几个同学。这个结果和你们想象的一样吗?

生1:不一样。

师:你当时怎么想的?

生1:空桶那么细,而装水的桶那么粗一定装不下的。

生2:我和他的观点是一样的。

师:想终究是想,这个结果和你想的背道而驰了,看来说的、猜的、想的都不如(动手做)。那你现在想说点什么吗?

生2: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只是想,还要动手试一试。

师:刚才的结果和你想的一样吗?你怎么想的这么准呢?

生:我和他想的是一样的。

师:有没有猜的成分在里面?

生:有

师:这也挺悬啊,以后可得做点有把握的事啊,想说点什么吗?

生:以后坚决不乱猜,要做有把握的事,有些事情一定要动手试一试才行。

师:今天我们大家懂得了凡事要动手试一试的道理,那么今天的收获可能会让你一生受用。现在就请大家把你心里的想法写下来。你可以写你的收获,也可以写你这节课经历的事。

师:现在已经有一部分同学写完了,现在请你给小组内的同学读一读你的作文,请组内的同学给你一些建议,好好修改自己的作文。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范文4

关键词:诗词教学;梦江南;课堂实录;思考

高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如何?相关数据表明,2012年10分分值的江苏高考古诗词鉴赏全省均分仅3.39分,如此低的得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古诗词教学效率的低下。古诗词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教学功利化和文本解读能力薄弱,学生对古诗词学习兴趣不浓,教学中师生对古诗词整体感知缺失、教师缺乏古诗词情境创设……本人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温庭筠的《梦江南》(千万恨),听完后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思考。

一、导入环节

师:喜不喜欢诗?生:不喜欢。师:为什么?生:难!读不懂!师:诗歌真的有想象的那么难吗?我们不妨来解读一首2012年高考短词温庭筠的《梦江南》。

二、整体感知

(生读词)师:读得怎样?生:太快了,太平淡了。师:为什么?生:读诗要依据诗歌情感。师(微笑):诗歌最浓烈的情感是什么?生:恨。师:“恨”的程度怎样?生:“恨”多、重。故应读得低沉、缓慢一些,一些表示“恨”程度的词,比如“千万”“天涯”应强调一下。师:(赞许)你善于抓住情感与诵读之间的关系,那你范读一下。(生掌声,师范读,生齐读)

三、品味“恨”意

师:“恨”在诗歌中体现得很明显,恨什么?生:诗人因思乡而怅恨。师:从哪里得出此论?生:从词牌《梦江南》看出来的。(此话一出,全班哗然)师:同学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生:不同意。因为词牌不等同于词的题目,词牌规定词的曲调,而词的题目往往与词的内容紧密相关。师:(鼓励)能举些例子吗?生(全班学生一起补充)《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师:很好,同学们能将教材与新诗知识打通,做到了知识的迁移。生:还有问题,词主人公在很多词中不完全等同于词人本身。比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明显是“男子作闺音”,欧阳修《蝶恋花》亦如此。师:再次解释词牌和抒情主人公,并追问:再读诗歌,你觉得主人公是怎样的形象?(生各抒己见,师点评,全班比较一致地认为是思妇。)生:从关键字词句中看出来。生:从词的意象中看出来。生:依据知人论世方法探究。生:根据积累,联系词人同一词牌名的作品《梦江南》(其二)探究(以上具体分析省略)(最精彩之处是对“摇曳碧云斜”的理解。)生:“碧云摇曳”是指天上的云飘荡,暗示女主人公内心的不宁。

师(微笑):你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并联系女主人公的处境,品味其内心情感,说得好。那“碧云”为什么指天上的云呢?生:碧云是古诗词中一个常见的意象,我们学过“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也学过“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生:我们还学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与“碧云”似乎都染上了悲伤之情。师:看来在我们学过的诗词中,“碧云”往往与悲伤联系在一起。还有哪些景能暗示女主人公的心情?生:“碧云斜”暗示时间是傍晚,表明女子心情的低沉。师(赞许):同学们能联系所学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表明同学们诗歌鉴赏能力水平不错。生:老师,我觉得“碧云”指女子的发饰,“碧云斜”指女子头斜歪着,一幅因思念而心神不宁的样子。师(鼓励):你的见解真的是一鸣惊人啊,估计高考命题者都没有想到这一点,说明我们同学敢想!

四、总结与扩展

总结:古诗词鉴赏的整体感知离不开上述几点方法,但具体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诗词整体的感知上。扩展:比较温庭筠两首《梦江南》,探究闺怨诗的独特意象。

五、练习巩固

这节课师生互动性强,老师用自己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逐步揭开诗词的神秘面纱,最终解决命题者设置的问题。这节课,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有如下启示。

(1)教师要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中,偏重技巧来应付考试的教学,充满急功近利的味道,对学生思考力、领悟力、学习兴趣是戕害。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摒弃功利,学会等待学生的成长。从古诗词专业教学的角度,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诗歌解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途径。教师提高自己诗歌解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读书。不仅要读古诗词、诗歌评论、文学理论,还要涉猎其他书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该课堂实录中,教师指导学生从意象、典故、知人论世、表达技巧、情感各个方面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教学语言亲切,表情柔和,反映了教师基本功的扎实。

(2)以诵读来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当前古诗词课堂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记为主,学生参与活动的方式主要是师生对话,很多时候对话流于形式,学生活动的单一也蚕食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诵读可以让学生体会自我存在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学生的课堂表现时间和机会得到了保证。同时,“诵读者将文本转化为有声话语的过程是一种探究”。

上述课堂实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包括学生个体、老师个体、学生集体的诵读,整体上感知诗歌的“恨”意。学生积极参与诵读,课堂活动方式得以丰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增强。

(3)辩证地对待古诗词的整体感知教学。古诗词教学中知识点分解式的教学方式破坏了诗歌的整体意境,因此整体感知对于诗歌教学尤为重要。但“整体感知(把握)”“与段、句、字词的关注不但没有冲突,相反主要体现在对段、句、字词的关注,除非那些字词等是‘非关紧要’(朱熹语)”。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在整体观照的前提下处理好古诗词教学中关系诗歌主旨情感的字、词、句等。

总之,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探究必须建立在对教学现状的理性分析的前提上,这样相关的教学建议的实施才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肖培东.精彩是怎样“扎”成的[J].语文学习,2013(5).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范文5

关键词:伏安法;电阻;课堂实录

高考中对于电学实验的考查往往是设计性实验,题型灵活多变,复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这类题目难度较大,突破这类问题的关键点是对于伏安法测电阻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因为绝大多数的设计实验都是围绕测电阻展开的,扎实的做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实录

活动一 引入

教师:投影伏安法测电阻在近五年高考中的命题情况,请同学们观看投影.(投影略)

学生:观看统计结果,发现伏安法测电阻在高考中考查频繁,引起重视,进入课堂学习.

教师:电学实验是高考必考内容,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实验命题的热点,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节课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复习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知识.

活动二 电流表的内、外接分析

教师:伏安法测电阻分为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请同学们结合例题,完成表格.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填写表格.

(1)直观判断法――口诀法

例题1 待测电阻约1Ω,电流表A量程0.3A,内阻约Ω,电压表V量程3.0V,内阻约3kΩ

学生:外接法,测量误差来源为电压表分流,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教师:小电阻,外接法,测量值偏小.记忆口诀为“小外小”.

例题2 待测电阻约1kΩ ,电流表A量程mA,内阻约0.0Ω,电压表V量程V,内阻约kΩ

学生:内接法,测量误差来源为电流表分压,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教师:大电阻,内接法,测量值偏大.记忆口诀为“大内大”.

(2)计算法

例题3 待测电阻约300Ω,电压表V的内阻约3kΩ,电流表A的茸柙20Ω

学生:通过计算总结规律,判断出用内接法测量误差会小一些.

教师:用待测电阻Rx与临界值RARV做比较,Rx大于临界值采用内接法,小于临界值采用外接法.

(3)试触法

例题4 如图1所示,测未知电阻R的阻值,先将接头P接在a点,然后接b点,若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则P应接到________点误差较小.

学生: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应该接a.

教师:当待测电阻阻值未知时,采用试触法,分析系统误差.若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流表分压不可忽略,待测电阻阻值较小,选用外接法,系统误差小;同理分析,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则选用内接法.

例题 待测电阻约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为0.12Ω,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例题6 待测电阻约30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1Ω,电压表V量程1V,内阻为10kΩ

学生:例题选用电流表内接法,例题6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教师:若电流表或者电压表的内阻已知,通过分析可以知道采用合适接法,减小测量时的系统误差.电流表内阻已知:内接法;电压表内阻已知:外接法.

巩固练习 (2014年新课标Ⅱ卷)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约为200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2(a)或(b)所示,结果由公式Rx=U/I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a)和(b)中电路图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________(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x1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x2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学习成果,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考查.

活动三 伏安法测电阻的变式

拓展提升1 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100Ω,提供如下器材:电流表A1(量程40mA、内阻r1=10Ω),电流表A2(量程100mA、内阻r2 约为3Ω),定值电阻R0(阻值为100Ω).要求实验原理中没有系统误差,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2,请画出测量电阻Rx的电路图.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体会伏安法的变式考查.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作答.电表内阻已知,电压表和电流表角色可以互换.而且本题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试题比较开放,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拓展提升2 测量实际电流表内阻,给定器材如下:待测电流表G1量程mA,内阻约300Ω,电流表G2量程10mA,内阻约100Ω,定值电阻R1=300Ω,定值电阻R2=10Ω.请设计测量G1内阻的测量电路,要求所用器材尽量少,并标出所选器材的相应字母代号.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总结规律,归纳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作答.定值电阻起到电压表V的作用,很多题目中电流表或电压表不符合要求,有的题目中甚至没有某个电表,需要我们自己构建出符合要求的电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拓展提升3 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V,提供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1量程为2V,内阻约2k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1Ω,电压表V2量程V,内阻约为kΩ,定值电阻R1=30Ω,定值电阻R2= 3kΩ.请选择必要的器材,要求所用器材尽量少,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V的测量电路.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教师:分析出电流表不符合要求是本题成功的关键之一,定值电阻起到电流表A的作用.

师生总结:以上拓展提升的题目的本质方法――伏安法.

活动四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教师:考纲要求的电学实验中的“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均应用伏安法,而且考题灵活,变式多样,对考生的应变能力要求非常高,希望大家对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引起足够重视.

教学设计说明

《伏安法测电阻》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高考试题及其变式题目为引领展开知识点的复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了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和思路点拨.选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有考查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习题,又有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定式.

教学后记与反思

课堂教学教学实录范文6

镜头一:以寓言故事激趣,引出学习内容与基本方法

一、知识准备

师:你们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知道。

师:今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中,乌龟与兔子的行驶路程与时间呈函数关系,下面我用一副图象来表示这一关系,你能从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吗?

生1:兔子与乌龟同时出发,但乌龟比兔子早10分钟到目的地。生2:兔子在第20―60分钟之间,原地休息。

师:改变乌龟的起点使之与纵轴正半轴相交,你能得到什么不同的信息?生:乌龟站在兔子前面,同时出发。

师:使乌龟的起点与横轴正半轴相交呢?生:兔子比乌龟早出发一段时间。师:刚才我们从图象中获得了很多的信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内容――怎样从图象中获得信息?(教师板书课题:图象与信息)

师:为了全面的得出图象中的信息,你觉得应该从哪些角度观察图象?生1:关注图象中的起点、终点、交点、特殊位置上的点表示的实际意义。生2:先要认真审题,搞清楚x轴、y轴表示的实际意义。

师:在理解x轴、y轴表示的实际意义的前提下,不能割裂地看这些关键点表示的实际意义,还要动态地研究图象,感知整个过程。

(出示幻灯片)从图象中获取信息,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明确横轴、纵轴表示的实际意义;2.关注图象中的关键点(起点、终点、交点等),理解这些关键点的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实际意义;3.动态联系关键点提供的信息,将图象信息转化为自然语言,感知整个过程;4.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通过建模解决问题。

镜头二:精选例题激趣,提高学生思考与探究能力

(出示幻灯片)一列快车从甲地匀速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匀速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 km ;(2)请解释图中点B、点D的实际意义;(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

师:认真审题,独立思考,按照上面总结的方法,从图象中获得信息解决这三个问题。(思考2-3分钟后提问)

师:A点坐标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生1:A(0,900)表示两车还没出发时,两车相距900km,也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为900km.师:B点、D点表示什么意义?生2:B(4,0)表示两车自出发后,经过4小时后相遇。D(12,900)表示慢车经过12小时后,从乙地到达甲地。

师:回答出(1)、(2)小题,两车的速度如何求呢?会的请举手!生3:由D点的实际意义可以求出V慢=900÷12=75(km/h),再由B点的实际意义知道(V快+V慢)×4=900,可以求出V快=150(km/h).

(4)求线段BC所表示的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师:单独思考2-3分钟,再小组内部讨论交流8-10分钟。(教师走到各小组中,关注每一小组讨论的实效性,与学生共同讨论,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提醒。)师:下面请哪个小组的代表来给我们汇报一下你们采用的方法呢?生1:我们小组先求出C点的坐标再根据待定系数法求出BC表示的函数关系式。

师:怎样求C点的坐标?它表示什么意义?生1:我觉得C点横坐标表示快车从开始出发到到达目的地所花的时间,由此求出C点横坐标为900÷150=6(h),C点纵坐标表示此时两车的距离,也就是慢车行驶6小时所走的路程75×6=450(km),所以点C坐标为(6,450).

师:很好,知道点B、点C的坐标,再用待定系数法就能求出BC对应的函数关系式,还有别的办法吗?生2:我们是这样考虑的,线段BC上任一点(x,y)表示两车经过x小时,两车相距y千米,我们知道两车在4小时时相遇,从相遇后两车背向而行。又经过(x-4)小时,两车相距路程y=(150+75)(x-4),即BC对应的函数关系式为y=225x-900.

师: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生:x大于等于4,小于等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