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建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就业压力的剧增,人们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会自我规划及经营自我人生的趋势日趋明显。女性在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特点和受社会传统因素的影响,面临着比男性更多的职业问题和困惑,如招聘晋升中的歧视问题,家庭与事业的问题,生儿育女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往往是女性职业发展道路的障碍和难点,因此,女性加强掌握与运用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的知识,有助于探讨和破解这些障碍和难点,促进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对女生进行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培养和学习,将会对她们在校期间的成长乃至毕业后人生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和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以我校部分女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一系列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调查,以期了解女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认识,更深一步探讨相关的措施、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调查工作于2009年10月10日开始,20日结束。调查随机抽取我校三个年级的400名女大学生,专业不限。共发放调问卷4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60份(回收率90.00%,有效率90.00%)。其中,一年级84份,二年级89份,三年级187份。

2.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通过调问卷,被调查者不记名,当即填写问卷并及时收回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结束后,我们用Excel电子表格对所获得的样本进行数据处理。

二、调查结果

1.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强弱与职业生涯规划时间确定。

调查数据显示,69.52%的大三女生有短期规划,并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但大一、大二女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只有54.64%(均值)的学生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怎样规划。在问及“未作规划的原因”时,51.67%的学生回答是“不知道如何做”,34.44%的回答是“其它”,“还太早,这是毕业时考虑的事情”和“有他人帮助,不愁找工作”的分别占总人数的10.56%和3.33%。经过与学生交谈,我发现“其它”包含的意思很多,“无所谓”和“就业不需规划”占了多数。64.17%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时间,但也有31.39%的学生认同“中学期间”、“毕业之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中学之前”和“尚未形成”的也有一定比例,占4.44%。对于自己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优劣势的认识,只有9.77%的学生“很清楚”,“不清楚和没考虑”的学生占14.45%。

2.对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感兴趣与认同的了解。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是感兴趣的(均值为75.00%),有57.50%(均值)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对自己的发展“非常重要”,并且有超过84.72%(均值)的学生认为从大学一年级起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内容的学习是比较好的。

3.对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及熟悉程度的了解。

57.50%(均值)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她们很重要,但对相应的方法与步骤的了解程度却不高。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的熟悉程度选项:很熟悉、较熟悉、听说过、感到陌生的比例(均值)(%)为1.67、28.06、55.28、15.00。对职业生涯设计的含义了解:非常清楚、比较清楚、知道一些、一点都不知道的比例(均值)(%)为0.56、15.28、70.83、13.33。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非常清楚、比较清楚、知道一些、一点都不知道的比例(均值)(%)为1.94、12.78、66.94、18.33。在问卷中我提出了一道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检验性的题目:“你认为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在所列举的选项中,有64.72%(均值)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就业指导”,有13.32%(均值)的学生认为“心理测验与职业生涯规划无关”,有21.94%(均值)的学生认为“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回事”。

4.获得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识的途径。

数据显示,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和相关的讲座,其中课堂内容占29.17%(均值),讲座与25.00%(均值)。学生“接受过职业规划方面的正式辅导和培训”的只占总人数的7.50%(均值),41.67%(均值)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

5.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

我列出了十项要求,学生选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的学习”、“请本行业或本职业的领导谈对下属职位所需能力的要求”、“请职业规划的专家针对大学生的现状和特点来谈谈他们的建议”、“请一些名企的人事经理谈他们的用人之道”占50%以上,其余项目所占比例较小。但各年级学生对教育要求各有侧重。大一、大二女生侧重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和各种讲座,大三女生则侧重于与就业相关的职业交流、讲座。

6.女性特质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62.78%(均值)的学生认为女性特质对其职业生涯规划会有影响,但不大。36.94%(均值)的学生认为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家庭”影响较大,“社会”、“婚姻”对其也有不少影响。同时61.11%(均值)的学生认为女性与男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有区别,但75.00%(均值)的学生认为女性在职业发展上不会弱于男性。

7.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不同年级学生在要求和建议中关注的内容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与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年级的生活重心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有关。如,一年级学生要求更多的是了解自己与较广阔的职业世界;二年级学生侧重于了解自己的综合素养与拟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之间的差距,以便能够进行弥补;三年级学生的要求或建议大多侧重于如何能更好地获得求职就业的信息,以及以后自己的发展方向和信息。

三、结论

1.女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越来越强。

大多数女生认为,女性与男性的职业生涯规划道路虽有不同,家庭、婚姻对其也有不少影响,但她们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而停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和理想追求。她们对于职业的需求及职业的发展与男生一样。

2.虽然大部分女生对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感兴趣,但依然有少量学生未将这类知识视为个人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关于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发展的系统知识并没有列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学生对此了解不多,有兴趣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学生也是以自学为主;二是学生家长并没有引起太大重视,大学最近几年由于毕业生就业压力与竞争加剧,开始重视这方面的工作,但多半仅侧重于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求职技巧之类内容的介绍而忽略了职业生涯整体规划,且多数情况下仅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时;三是社会上的各种媒体虽然都有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但总体上对其知识方法、步骤、设计等的系统介绍不多,学生得到的信息和范例缺乏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四是因女性有其独特的职业发展道路特点,故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但随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女大学生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以大一学生比大二、大三学生规划意识强,有短期规划为证。

3.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很感兴趣,但却缺乏学习主动性。

从数据可看出,获得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内容占29.17%,讲座占25.00%,而网络只占12.78%。这就说明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学习还很被动,缺乏自觉、主动性。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相关资源的了解程度不够。

4.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掌握的效果令人不乐观,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知识全方位的了解。

由于教育的缺位,学生虽听说过“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且通过各种媒体、途径进行自学,但在实际的学习效果上,对相应的方法与步骤的了解程度却很低。客观地说,大多数学生都有一些关于自己未来人生的想法,但由于没有掌握较为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与方法,她们的朦胧或清晰的所谓“规划”很难对个人的发展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

5.不同年级学生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有所不同。

通过数据可看到:不同年级学生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建议多开设一些职业介绍之类的讲座,二年级学生希望了解更多的职业的需求,三年级学生则例重于职业的发展前景及当前岗位需求方面的内容。

四、思考与建议

1.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加快高校女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步伐。

女性主义先驱西蒙娜・波伏娃认为:“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叶文振认为女性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树立信心是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一个与心理或性格相关联的先决条件,而教育投入则是提升女性社会地位一块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可见女性职业规划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对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职业规划系统已经非常规范。近年来我国各种报道、宣传也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但是,与大量高调宣传报道不符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尚未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在计划经济时代,一切服从国家安排的背景下,这种教育的缺失或许对个人的生涯发展影响并不显著,而在今天国家已经不能包揽个人一生,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人生的发展承担更大责任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所需,将职业规划生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研究,构建并逐步完善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系统。

首先,要加强研究,构建并逐步完善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体系。尤其是女性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代职业生涯教育理念的提出,始于美国,到今天仅有30多年,但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推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何吸纳其先进的内核与科学的方法,构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及女性特点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体系,是教育者必须做好的首要工作。其次,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使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涉及领域比较广泛的课题,且需要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时间的沉淀,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内涵。我们可以开设如《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进行职业测评;开设各种讲座、定期举办成功校友报告会与企业家论坛;邀请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或经理、董事来学校作相关专题的讲座,并进行团体和个体辅导;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和开设创业园实体,真正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广泛溶入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中。最后,我们应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职业生涯教育组织系统,配备一支经过良好训练和一定学科背景的专(兼)职结合的职业生涯教育与辅导的师资队伍。

3.削减性别歧视,创造平等就业环境。

女大学生是中国知识女性中最年轻、最富有朝气的一部分,是中国社会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女大学生应不断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与人生目标,并一如继往地坚持下去,做到女性的独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国家也应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到各项政策的制定中,推动男女平等国策的真正贯彻落实。同时要制定相关法律,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和监管力度,对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教育、处罚等并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机构。

4.加强舆论宣传,弱化传统社会性别文化。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性别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文化维度上,而非生理特征上,也就是说通常社会文化观念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属于“男性的”和“女性的”的特征(如女性感性,男性理性;女性善于学习语言,男性善于学习自然科学,等等)都是由社会文化塑造出来的,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因此是可以弱化的。为此,弱化传统的价值观和性别角色观,加快建立男女平等、共同发展的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是当前的一件大事。我们应同时大力宣传和倡导文明进步的妇女观,促进妇女事业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实现男女两性和谐发展的舆论环境,并开设《女性学》等课程,逐步提高女大学生的性别觉悟,促使女大学生职业发展观念转变。

5.抓好落实,在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

为了使女大学生在心理上、职业上及社会上平衡与成熟地发展,能够成为自我认知、自我控制及自觉有用的公民,能够在自己最适合的位置上发挥最大的作用,体现最大的人生价值,并拥有和享受经济独立、自我实现及敬业乐群的成功美满生涯,政府还须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唐人洁.我国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困惑及相关对策[J].综合管理,(101).

[2]何建华.国外女性职业生涯开发研究现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VOL28,(1),2006,(1).

[3]温卫宁,王越,雷云翔.旅游类大学生生涯规划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以桂林旅专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VOL17.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 职业规划 高职学生 课程设置 就业导向

根据调查,我国不少高等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不够重视,甚至有大约40%的高职学校根本没有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鉴于此,建议从以下方面入手,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高职学生的重大作用,切实安排,使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帮助高职学生细心规划,走稳就业的第一步。

一、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明确个人选择方向

我国高职教育走过课改的风雨,迎来体制的可喜进步,但仍受固定思维的影响。部分学校有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尝试,但大多只是印在纸上,没有刻在心中,更多学校在这门课程设置上还是空白。学校在意识、行为上都缺少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骨干教师基本被列为《职业生涯规划》科目计划之外。导致不少学生虽然经过几年高职知识的学习,但在被问及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时,70%以上的仍处于茫然状态。他们只知道学习知识,然后领取毕业证,但缺少应对社会的风向标,处于“走到哪里算哪里”、“到时候再说”的消极状态。

建议合理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新生入学开始,引导高职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现实,思考并勾勒未来人生理想的蓝图,选择热爱的专业,为面对社会选择、职业定位等打下基础。“缺少目标的学习,注定是残缺的”。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在老师的教导下,才能明确自己爱好什么、学习什么、未来的职业大概是哪些?心中有目标,脚下才会有方向,高职学生才能学得专心、练得用心,才能为我国培养多层次的技术类人才。

二、添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练就现代职业素质

1.听从时代呼唤,认知职业素质。

著名经济学家罗斯韦尔认为:所谓职业素质指劳动者作为个体,在学习基础上培养出来的生理和心理知识等综合能力。他提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能完善自我、提升内在品质,而且能促进社会职业标准提升。职业素质问题于个人、社会、国家都有不可或缺的重大价值,从对先进地区和各大洲发达国家的调查分析中可以发现他们对此的认识和研究很早。特别是西德,最先在世界上倡导:重视国民的职业素质,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职业人才。特别是他们提出的“双元制”模式,更引发各国的仿效热潮,锐意改革的中国也在学习和借鉴之列。

2.传统教学意识影响,形成职业素质缺失。

我国传统教育历来偏爱尖端人才,对于中级、初级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不高,于是导致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不满意、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岗位素质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不但高学历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状况,而且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素质方面相当欠缺。据调查:我国市场经济近年来呼唤高素质的技术类人才,要求学生通过高职学习后,不但拥有过硬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应当具有相应的心理等多元素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建议高等学校主动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预案制定、具体操作、考察评价、学校氛围等方面敦促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三、学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备就业技巧

1.学会反思得失,做好自我认识。

古人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见高职学生应当有客观看自己、冷静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来源大多是各高校应当开设的必修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中设置的重点教学内容。因为这一学科的出发点是从客观角度反观自我的本心,通过职业生涯设计的学习,使学生从真实层面确定自己的优劣。只有用冷静的心态进行自我审视与界定,才能直面残酷的岗位竞争,充分释放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规避自己的不足,尽可能臻于完善。试想一个拥有自信、自立、自省品格的人才,在跨出学校大门、迎接职场挑战时,又岂会做得不好?

2.理论实践融合,确保学生就业。

专家们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但对学生的人生定位有引领作用,而且对就业有实际价值。主要体现在:

(1)可以帮助学生人在高校、心系市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高职学生尽早开始关注、分析社会的就业方向与信息,提高未来就业的成功率。老师们可以教会学生体会国家相关政策、明确用人单位的需求、各种专业大概的工资水准等,避免毕业后胡乱应聘,随意投放应聘书,为自己和招生单位带来应对与沟通的烦恼。

(2)站在专业角度,传授学生就业技能。建议从如下方面入手:学会整理和编写自己就业资料,便于用人单位了解。在这一方面,对学生应有深层次的教学要求,除开浅显的学生就业推荐表、学生求职信、个人履历填写之外,还应当教会学生准备其他规范资料。如自己平时获得的荣誉证、考级通过的专业等级证,同时教会学生在面试和笔试当中的着装办法、语言表达、能力展示等注意事项,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并进行相应的训练,做到临阵不乱。

四、结语

建议我国高职院校不但要开设《职场生涯规划》课程,而且教学工作要扎扎实实,不辜负家长和社会的殷切期盼,从而针对高职学生的个人特点、就业困惑排忧解难,为教导高职的莘莘学子不断苦学专业、苦练技能,坦然走向市场起到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田里.试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知识经济,2015,06.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人才强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 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时展阶段,飞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急剧转型使得人力资源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却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面临着培养高质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人才的挑战和压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不断大众化,推进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各高校推行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则是着力于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同时,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个人依据自身特质,对个人进行职业生涯探索和设计,通过不同的选择和决定来实现生涯目标的过程,它是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部分并已引起重视。因此,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一方面是建设人才资源强国的需求,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也是解决大学生成长问题、就业创业问题的迫切需要。

关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论主要是在19世纪末从美国开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在美国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经历了从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阶段到关注全人发展和终生发展的生涯指导阶段,产生了如类型学、发展性、社会学习以及认知信息加工等理论。20世纪初,我国国内开始了生涯规划的实践和相关研究,直至21世纪以来,生涯辅导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很多高校也开始探索生涯辅导实施的模式,同时也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其中包括:龙立荣(2001)、牟海萍(2005) 探讨了就业指导到生涯辅导的历史嬗变过程,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郑琼梅(2002)、李笑燃(2004)、姚本先(2005)等研究了大学生生涯辅导的内容和意义;赵颂平(2004)、雷五明(2006)等对高校进行了实践调查,分析了生涯发展规划辅导的现状,认为我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正处于发展探索期。

由此可见我国生涯辅导的研究范围正在逐渐深入,但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其一,我国生涯辅导的研究少有结合现状以及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其二,学者研究的政策建议缺少理论结合实际,少有从社会角度进行分析。故本文将会从实际角度出发,根据现状着重分析如何构建较为完善的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体系,为我国高校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做出参考。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及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

依据国内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结果和分析,参考典型高校的相关课题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主要为以下方面:第一,在大学生自我了解方面,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个性比较了解,却有63.4%的学生不太了解自己什么样的职业类型,72.1%的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了解程度不高且有63.74%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发展计划没有较为明确的认识;第二,从高校职业生涯辅导情况来看,目前广泛系统地展开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程度并不高,据调查,有18.7%的大学生表示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而仅有10%的学生是通过课程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三,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的效果来看,有77.1%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规划辅导感到不满意,其中有59%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太少,形式单一,并未能够起到详细知道作用。①

同时,目前我国高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情况较为严重,据2008-2009年《当代中国青年权益状况研究报告》蓝皮书,近年来暂时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生约占当年度毕业生的20%-30%。从大学生角度来看,就业严峻的原因主要为:其一,大学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能力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足,专业素质不够强硬的问题;其二,毕业生对自身就业选择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时盲目投递简历,未能进行筛选和思考,从而导致自身与企业各方面不相适应而未能成功就业的局面。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问题

我国“985”工程学校和部分“211”工程高校基本上都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目前来看效果显著,部分学校的就业率达到了85%以上。但从整体上来看,职业生涯规划在我国高校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与学生自身的成长、人才市场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存一定的距离,主要体现在:1.从大学生自身角度来看,个人的自我规划意识较淡薄,根据现状得知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只知其概念不知其内涵,因而会出现学生基本了解自我但对自身的生涯规划并不明确的矛盾状况;而且众多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设计比较盲目,规划措施缺乏:通过现状了解,不少大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对自我职业发展有过高的期望、只去大城市、政府单位等,职业路线设计不合理、选择多条职业路线却顾此失彼;同时大学生在设定了自己的生涯目标后,缺乏内在的动力,并没有用行动去坚持自己的目标。2.从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开展情况来看,我国各高校对于生涯规划仍然处于探索期,发展状况并不成熟:课程体系不完善,虽然目前有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生涯规划的课程,但缺乏理论导入、个性咨询测评等体系;专业教师和相应的设备、场地的缺乏,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并不是独立的组织体系,专业人员少而杂,专业性知识和技能还不够,也不能利用相应的设备和场地,故未能达到对学生专业性指导的作用。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完善建议

依据以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现状和一些问题的分析,笔者探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并构思下列体系完善机制,作为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开展的参考:

(一)个体辅导

大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特性和价值观,同时在大学阶段,个体的生涯目标复杂多样且不同时间段内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有所改变,这就决定了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必须具有针对性和个体性。因此,建议各高校在学生入校时建立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档案,以电子或者纸质的形式记录学生自身的规划目标、变化、进程以及心得等。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从个性方面,每个个体都是唯一的,每位大学生都有唯一的特性,而对于自我的深入了解则需要学校的辅导,这主要包括自身的优劣势认识以及自身发展意愿、环境的认识等。2.从专业方向上进行引导,大学生的就业择业方面大部分是遵循自身的专业情况,而每个专业的前景和对大学生各方面要求情况都不一样,因此学校应当给予相应的专业答疑和指导,提供部分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3.在就业、创业方面,学校亦应给予个性化的辅导。依据霍兰德(John Holland)创建的类型学理论,大多数人的个人导向都处于其提出的六种典型职业环境和个人导向,分别是:R(实际型)、I(研究型)、A(艺术型)、s(社会型)、E(企业型)、c(传统型)。高校要引入相关测评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环境,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价值,表达自己的态度,从而减少其在职业选择中所遇到的摩擦和不合适问题。

(二)课程辅导

我国高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列为课程的仍然为少数,借鉴于国外高校已经成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制度,建议各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建设相应机制的同时要注意完善以下方面:1.辅导人员的专业化以及专兼职教育方式相结合。学校应当开设独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组织,其辅导人员应当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学生的心理测试、能力评估以及心理答疑,而这些人员应当要有相关的培训并且经过考试达标才能上岗;同时专业的教育能够起到较大影响但需要太多的人力,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的专业人员人力明显不足,故学生的管理老师、辅导员等则须起到兼职辅导的作用,其能够直接接触到大学生并且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动向,专兼职的教育方式是学校整体了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途径。

2.辅导课程多样化和全程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内容最初是自我的认识,包括自我了解和职业价值观;其次是做出选择的能力,即在面对社会的需求时,结合自身情况做出适当合理的选择;再而为生涯规划决策能力,即协助学生在面对决策时正确的进行分析、做出职业规划;最后是自身潜力的开发,引导学生在进行生涯规划时挖掘自身的潜力。同时大学生在完成大学学业面临就业的这段时间里有不同阶段的想法和职业规划,因此高校应当合理利用该时间对大学生进行全程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包括入学初的专业引导和就业情况、自身的特性和优缺点、依据类型分析协助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学习技能、通过社会交流平台促使学生达到其规划目标。

3.课程方式多样化。根据我国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状况的了解,授课方式大部分为上课、讲座等,这种方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并不多,显得枯燥单一,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兴趣而未能深入到学生生活和学习,故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应当采取多样的模式,利用设备、场地以及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有参与心理活动、心理测评和互动交流的机会。比如说开设专门的课程网站,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测评、进行线上交流、撰写心得等,这样学生学习快,也加大了对生涯规划等的心理学习兴趣,从而达到生涯规划的辅导目标。

(三)交流平台

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色不仅仅是学生和学校,政府、社会以及家庭亦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目前政府和社会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重视和投入不足,许多地区并未把生涯规划划入课程目标中,没有统一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且研究经费、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从而影响了生涯规划辅导工作的开展。因此高校要积极与政府和社会搭建相关平台:1.从政府方面来看,政府可以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机构用以培训辅导人员,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制度,设立相应的生涯规划机构协助各高校并且大力提倡和引进有效的社会资源;同时高校应积极构建于政府的交流平台,获得有利政策环境和信息,申请与政府部门共同建立职业生涯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大学生完整、丰富的生涯信息。2.从社会方面来看,主要包括社会企业和家庭交流平台建设:其一,社会氛围对于大学生进行生涯辅导的影响至关重要,其中通过网络、报纸等途径宣传可以提高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生涯辅导的认识,形成良好氛围并且引领家长把生涯规划辅导融入子女的早期教育中,营造全社会认同、接受、支持和重视生涯辅导的良好局面;高校要与企业建设实践业务体验式交流平台,一方面鼓励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一方面高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精英到校进行讲座授课,向学生提供行业信息或者传授成功职业经验。其二,家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即指家长依据子女的个人情况、性格特点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确立和实现生涯目标,使其个性心理和社会行为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故高校可通过家访、信息回执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得到家长的配合以及重视,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那就会使得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更加容易进行和完成目标。

四、结语

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对其自身发展起到不断促进、挖掘潜力的作用,同时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创建人才强国的迫切需要,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状况并不乐观,还有待进一步的机制完善和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校生涯辅导现状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完善生涯辅导体系的机制,为我国各高校发展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参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复杂完整的系统,它需要学生、学校、政府以及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合作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为学生自身发展、我国人才强国战略以及社会共同进步的目标。

[注释]

①刘荣军等,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构建,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61

[参考文献]

[1]刘荣军等,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61-62

[2]李玉香,高等院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意义探析[J],理论界,2009.10:205-207

[3]吴志功,乔志宏,美国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理论评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4.No.6:52-55

[4]戴树根,巢炜,大学生生涯辅导论[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月:159-160

[5]马小辉,王利群,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辅导的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5年第4期:49-51

[6]郑琼梅.生涯辅导:高等教育的新功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00(9).

[7]李笑燃.大学生生涯辅导的意义与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1).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对于旅游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比较大,高职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育的基地,开展旅游专业可以为旅游业储备优秀的专业人才。旅游管理专业的开展,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让学生了解到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首先,通过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旅游专业有着很好的就业空间,职业院校开展旅游专业职业规划,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专业的未来发展,了解旅游业对于人才的要求,努力学习自身专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更好地满足岗位的需求。其次,明确职业发展的方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了规划,明确了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可方便学生树立职业发展的目标,并努力朝着职业目标而奋斗。最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要求学生结合职业发展的要求以及自身的发展意愿来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学生会对自己进行剖析,了解自己的气质、特征、兴趣和优势等,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合理地进行职业规划。此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独立起来,在帮助学生了解本专业,做好发展规划的同时,也完善了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更为完善。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专业的盲目选择

高中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前身。高中教育中,学校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学生毕业后选择高职院校,主要原因在于未取得好的成绩,属于被动地接受高职教育,对于高职教育专业的选择缺乏了解,同时也缺乏主动性,往往是由家长指定或者咨询他人意见;在高职专业的选择上缺乏盲目性,对于职业未来的发展以及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学生对职业目标定位过高

通过对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都存在定位过高的情况,导致职业生涯规划不切实际。例如,多数学生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都会选择大城市,而不愿意选择小的地县级市,这主要是被大城市的待遇和基础设施所吸引。学生对于工作的期望较高,对于基础工作的接受意愿较小,导致理想工作与现实工作存在较大的差距。此外,学生对工作的环境、工作待遇、休假情况等过于看重,忽视了职业本身给自己带来的发展空间。

(三)学生自我认识不全面

自我认识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认识自身的情况,清楚自己的优势,才能做好职业的定位和发展规划。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自身认识不够全面,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优势不够了解,无法做到精准定位。甚至还有学生觉得自己没有任何长处,自信程度不足,存在焦虑和自卑的心理,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就业以及对自己的职业规划。

(四)部分学生对于专业缺乏热情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旅游专业学生存在对专业缺乏热情的情况,由于在最初选择专业时,并非学生自己选择,而是听取家长或者他人的建议选择旅游专业,自己对于旅游专业不感兴趣,以至于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其他与旅游无关的专业。此外,旅游专业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无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三、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一)提高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的必要性。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做好职业发展的定位,明确今后学习的目标。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足够的认识,通过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避免学生毕业之后出现盲目择业的情况。

(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目标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对当前旅游就业的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旅游业的人才需求、旅游业的岗位分布和需求、旅游业的薪资待遇、旅游业的职业定位等内容,让学生不要盲目追求薪资和待遇,更多的是注重工作中自我的提升以及未来发展的空间等,帮助学生摆正自己盲目冒进的心理,合理地进行职业目标的定位。

(三)合理设置旅游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间梯度

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认识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在学校期间做好职业规划很有必要。高职院校应通过合理设置旅游职业规划教育的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认识自己,做到精准定位。例如,高职教育有三年的教育时间,在第一年的教育阶段,主要让学生了解专业和认识自我。第二年的教育阶段,让学生进行实践,校企合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第三年的教育阶段,依靠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实践,来自我定位和规划。这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阶段性地让学生逐步认识专业、认识自己,最后做出职业规划。

(四)完善旅游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

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进行课程和教学人员的设置,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行。首先,教师队伍的设置。教师必须对专业知识和就业动向十分了解,而且要具备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应知识。其次,校企合作。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围绕就业活动开展,同企业合作,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就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同时,企业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和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就业岗位上进行锻炼,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更快地了解岗位,适应岗位。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8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就业体制的转变和就业方式的变革,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这个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人难;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事情做,一方面基层单位找不到人干工作。这个矛盾困扰着大学生、家长,也困扰着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有高校方面的,有体制方面的,有政策方面的。从大学生主观方面来看,是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重视不够,不懂得“成功的人生需要正确的规划”的道理,不会主动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合理定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逐渐凸显。

2007年,山东师范大学在教育学院建立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实践基地,开展了大量创建工作。在全校组织进行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调查,其目的是藉此全面了解“80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分析造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原因,同时从大学生自身探讨择业难、就业难的深层原因;有效探索引导学生选择职业、规划未来的突破口,更好地建立针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以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二、调查方法

(一)被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从全校选取了15个学院,每个学院在每个年级抽取一个自然班组成被试。在这些被试中,涵盖文科、理科、艺体三类不同学院;有师范、非师范两大类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有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的学生。保证足够的代表性。

(二)工具

根据文献资料和国内外多种调查研究编制了结构性调查问卷。问卷涉及被试自然情况、自我认知与评判、外部职业环境认识、未来意愿等多个维度27个问题。大多为封闭型题目,也设计了一道开放性题目;大多为单选题,有两道多选题。

(三)步骤

为保证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就业指导中心的统一安排下,由各学院负责组织测试,保证被试大学生能认真完整地填写问卷和高回收率、高有效率。

三、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723份,收回2696份,回收率99.01%。其中,有效问卷2694份,有效率99.93%。从调查对象的结构上看,男生41.72%,女生58.28%;来自农村、大中城市、乡镇的学生分别占59.44%、18.25%、22.31%;文科、理科、艺体三类学生分别占31.24%、49.96%、18.80%;师范、非师范两类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分别占43.42%、56.58%;来自一至四年级的学生人数比例分别为33.52%、25.09%、23.57%、17.82%。这与在校学生总体的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统计意义。

根据调查问卷,对调查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一)大学生对就业压力和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于自己将要面对的就业压力,53.04%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26.12%的学生认为“有点大”,认为“一般”的为11.07%,认为“压力不大”和“没什么”的只占5.27%。这一数据从一个侧面表明,大学生虽然还没有直接体验到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就业压力,但是绝大多数人已经感受到了,只有4.5%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过就业压力问题。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学生努力进取,而对就业压力很大或较大的学生需要适当的心理调适,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和市场。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却很低,“非常了解”的仅为5.65%,有44.24%的学生只是“粗略了解”,40.58%的同学回答“听说过,但不甚了解”,“一点也不了解”的达到9.53%。这说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认识与评判

目前,多数大学生在思想上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令人欣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和“重要”的学生为74.15%,认为“不太重要”和“不重要”的为3.65%,18.1%的学生认为“一般”,4.1%的学生“没有想过”。

但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的满意度整体上却不高,回答“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占到近一半(46.93%),回答“满意”和“非常满意”的不到一成(8.8%),“没有考虑”的有12.58%,认为“一般”的有31.69%。这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认识上有明显提高,但是在规划方法、技巧等操作性行动上实效不明显,呈现出“知易行难”的特点。

与此同时,大学生对学校及学院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只有12.25%,认为“一般”的占到42.86%,认为“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高达44.89%。这反映出学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尚没有提供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或服务体系并不完善。

(三)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程度

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是自我认识与探索,包括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个性、能力特长、职业价值观以及优势劣势等的认识了解,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特长和职业价值观四项指标的认知水平表现出一致性。一半左右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是了解的,仍有三、四成的大学生对自己是“不太确定”,仍然处在迷茫和探索阶段。这说明,“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个较长的探索过程。

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与劣势的了解程度也值得关注,60%以上的学生回答“不清楚”,“没有考虑”的占一成,回答“清楚”的学生只有27.29%。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职业倾向都缺乏深度了解。

(四)对未来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定位的认识

大学生对于职业环境的认识不容乐观。“对自己最喜欢的职业及其前景”、“对自己应该往哪些职业方向发展”以及“对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三个题目的测试,表现出一致性趋向,表示“清楚”和“非常清楚”的不足四成,六成的学生回答“不清楚”或“不太清楚”,并且有少部分学生从没有考虑过上述问题。从调查统计数据对比分析看出,大学生对外部世界信息的了解比对自我的认知更加缺乏,对外界的不满大于对自己认知的不满,这可能是因为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学生更容易将工作不合适、职业发展不顺利的原因归为外部。

(五)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情况

调查表明,在大学生的内心中,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较高。面对未来的发展,60.87%的学生“需要”或“非常需要”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27.75%的学生需求程度“一般”,“不太需要”和“完全不需要”的为7.06%。

为了使自己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57.04%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去听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讲座;80%以上的学生愿意投资参加职业测评、职业咨询、职业规划培训、面试培训等。对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项目表现出多元化,感兴趣的职业生涯规划项目中,调查结果按比例高低依次为:面试礼仪辅导、职业能力测评、职业前景及行业资讯讲座、求职技巧训练、一对一和面对面的职业发展资讯服务、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相关讲座、人才测评服务、网络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职前教育网络学堂)。

(六)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预期投入倾向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系统指导。但是目前大学生对专业机构的认可程度不是很高,仅有不足一半(47.34%)的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专业机构收费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从调查者的意愿来看,大学生已经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对于职业规划服务的价格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倾向性。有18.08%的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资为零;大多数人接受的职业生涯规划的价格在50―500元,超过1000元的价格已明显超出了大学生的心理承受水平,仅占6.9%。

(七)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建议

对于目前学校和学院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参与调查的学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比如,93%以上的学生建议应当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要在学生中间加大职业规划的宣传力度,建立长效跟踪调查体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指导;邀请一些有权威的成功人士做讲座,讲座要因年级、专业而不同,且要与时代同步;尽早、尽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及早接触社会;经常开展有关就业指导方面的讲座,开展模拟招聘活动,推出一系列类似“方正测评”式的职业及特长测试;进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对同学们进行面试的礼仪技巧的教育等。

四、讨论与建议

(一)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

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学院在全校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举办专题讲座、组织专家进行咨询与辅导、开通职前教育网络学堂以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卓有成效的工作成果,在调查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有86.72%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就业指导中心或学院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这说明大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忠诚度较高,比较信任就业指导中心的服务,令人感到欣慰。但是,在对大学生面临职业困惑或职业选择时会寻求哪种帮助的调查中,寻求帮助解决的渠道从高到低依次为:父母及亲朋好友、老师、自己、同学、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专业咨询机构。这一方面表明父母、亲朋好友和老师的影响在职业理想的形成、职业选择、求职就业方面对大学生影响重大,这与普遍认为的80后大学生叛逆独立的性格似乎有些不符。另一方面,就业指导中心的选择率较低,说明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还偏重在传统的就业具体工作上,对低年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生涯规划辅导工作力度不够,说明在未来的职业指导中,需要调整工作重心,扩充工作职能,肩负的责任非常之重。

(二)大学生的“知己”与“知彼”水平比较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其本质要义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抉择,然后确立目标。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对自己内部的了解相对更好,这一方面是80后大学生具有注重自我、彰显自我、关注自身、突出个性的特点,因此对了解自我更重视;另一方面可能是对自己的认识和探索需要利用较少的外部资源,相对比较容易一些。相反,大学生对外部工作世界的信息、职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等欠缺的较多,这可能是大学生身处相对封闭的校园,对社会的了解不深入,相关信息渠道不畅通所致,也可能是大学生对了解外部环境不够重视,或存在“依赖”心理,或了解外部职业世界所需要利用较多的外部资源,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职业生涯规划是以大学生个体的生涯发展为着眼点,以个人对自我状况的了解和自我潜力的发掘、能力的开发为内容,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独特化特征。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是大学生本人,因此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首先着眼于大学生启蒙与觉醒,激发学生积极的人生需求,产生和强化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理性思考,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避免学生形成对老师和学校的依赖思想,要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学生的事情还需要学校和老师帮着做,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各级指导者要坚持“到位但不越位”的原则,热情为学生积极提供信息和指导。

注:本文系山东师范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基地的调研成果。

参考文献:

[1] 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

[2] 雷五明.绝不迷茫――青年职业心理测评与生涯规划[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 沈之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05,(7).

[4] 赵径平,张荣祥.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与分析

[J].现代教育科学,2004,(3).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范文6

关键词:调查结果;分析问题;对策建议

为了了解我校中职1009汽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同时也能使学生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为今后的事业发展作全面、长远的打算,笔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时间是2010年11月第一学期,调查对象为我校1009汽修班,全为男生,发放问卷36份,回收36份,有效回收率100%。

一、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

1.被动选择学习汽修专业,缺乏对专业全面认知

学生对于选择专业的依据:有14人因为汽修专业好就业,占39%;20人因为听别人说该专业好,占56%;2人选择估计还可以,占5%。是否满意目前自己所就读的专业:5人选择喜欢,占14%;26人选择不太确定,占72%;1人选择不喜欢,占3%;4人没考虑,占11%。你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吗:0人选择对专业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且非常喜爱这个专业;0人选择有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但不喜欢这个专业;36人选择有简单的认知和了解,占100%;0人选择没有认识和了解。

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大多是被动地选择学习汽车维修专业,他们对汽车维修有简单的认知和了解,看重市场对汽修的需要以及未来的就业形势,对汽车维修专业缺乏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更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2.学习、生活目标模糊

你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吗:0人选择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0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28人目标模糊,占78%;8人没有目标,占22%。你在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方面:3人确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占8%;29人有一定的目标范围,占82%;2人掌握信息继续探索中,占5%;2人还是困惑,占5%。

调查结果说明:82%的学生没有清晰的目标,有小部分没有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奋斗的方向,也没有计划,学习缺乏动力,需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树立理想、明确目标、实施行动等教育,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

3.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职业能力等缺乏客观全面了解

你清楚自己在当前及以后职业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吗:1人很清楚,占3%; 15人不太清楚,占42%;8人不清楚,占22%;12人没有考虑过,占33%。在准备求职之前,你觉得自己应该培养哪些能力,具备哪些素质:36人选择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专业技术、社会实践经验,占100%。

调查结果说明:学生不能充分、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特长,不太清楚自己的优劣势,不清楚汽车维修职业发展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学生准备让自己在就业前能具备职业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具备专业技术、具有社会实践经验。

4.对未来就业能否适合自己缺乏自信

在毕业前,你对目前的就业形势和自己未来就业的前景如何看待,最担心哪些问题:30人选择就业压力较大,担心找不到工作,占83%;24人次选择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导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占67%;24人次选择自身的能力、技能水平不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占67%;0人对自己很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假设你现在是毕业班学生,有信心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吗:5人有信心,相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占14%;22人表示虽然能找到工作,但不一定会很喜欢,占61%;9人表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能做些临时性的工作勉强维持生活,占25%;0人一点信心都没有,一毕业就要失业。

调查结果说明:中职生对毕业后找工作持乐观态度,但对未来能否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有担忧,对自身的能力、专业技能缺乏自信。

5.缺乏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在选择就业时,你认为什么最重要:3人选择兴趣爱好,占8%;17人选择薪水高低,占47%;4人选择发展空间,占11%;12人选择工作的稳定性,占33%。

调查结果说明:47%的学生在选择就业认为薪水高低是最重要的, 11%的学生认为发展空间最重要。这样看来,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6.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专业的指导

你的职业知识指导主要来源于:5人选择学校开设的专门的就业指导处,占14%;24人选择父母平时经常与自己谈论以后的工作问题,占67%;7人来自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占19%;0人选择相关就业协会。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正在就读的我们:6人表示重要,占17%;23人表示不太确定,占64%;2人表示不重要,占5%;5人没考虑,占14%。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最关键的依据是什么:8人选择兴趣爱好,占22%;7人选择特长,占19%;11人选择所学专业,占31%;10人选择社会热门职业,占28%。你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讲座有何期望:2人希望维持现状,占5%; 28人希望专业课程对我的顺利就业有帮助,占78%;6人希望在专业课程中加强职业规划的教育,占17%;0人没期望。

调查结果说明:关于职业指导67%的学生来自于父母的谈论,19%的学生来自报纸、杂志和书籍的阅读,缺少专业的职业指导;64%的学生不太确定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同时又期望“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能给他们将来就业带来帮助。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对汽车维修专业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培养目标、文化课、专业课、技能内容,了解该专业的就业领域、发展方向、职业发展前景等,让学生由被动选择汽修专业,转为主动学习汽修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加强目标教育,确立明确清晰的目标

引导学生对职业学校有个全新认识,学会找准人生定位,从而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确立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中专学习时期正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时期,对职业生涯的正确规划和选择将直接决定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

3.加强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生价值观

通过自评、同学间互评,也可借助游戏或测试等方法,全面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兴趣、职业兴趣、性格、能力与职业能力。培养自己职业兴趣,根据职业需求适当塑造自己的性格,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加强技能训练,增强就业信心

汽车维修专业是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专业,通过校内实训、技能考证、顶岗实习等途径让学生掌握汽车维修的各种技能,了解汽车行业发展动态、汽车企业需求人员要求,引导学生做好就业前准备工作,增加就业信心。

5.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规划好自己的职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