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科学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科学教案范文1
关键词:初中科学 课堂教学 安全教育
《科学》课程提出让学生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世界,了解生命的轮廓,形成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知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设有健康与环境专题。主要有“了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三环节及预防措施;列举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性传播疾病及其预防措施;了解环境毒物和防毒的措施”等内容,并在活动建议中,要求调查传染病的传染方式;收集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资料,出专题海报,请有关专家做报告。科学教师在进行科学课程教学的同时,要将安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增强安全意识。科学课程中的安全教育是指实验教学安全、用电安全、自然污染物的防范以及传染病预防等方面。因此,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安全教育。
一、在科学实验过程中进行实验安全教育
科学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因素。因此,教师在实验前要做好实验的准备以确保实验的安全进行。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①要严格按教材要求做好实验准备,对所用药品、器材要于课前检查并进行预做,确保药品、器材、安全有效,不得让过期变质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药品进入课堂。②教师上课时要认真组织实验课的教学工作,在课前认真组织学生预习实验内容,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及步骤熟记于心,并教会学生必要的实验安全知识及处理安全事故的知识。③上课时先讲实验要点及安全注意事项,并对重要操作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演示。④在上课过程中进行认真指导和全面监控,以确保学生安全。所有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中认真实验。严格遵守实验步骤,不懂就问,有问题及时向教师汇报。⑤实验室要加强有毒、有害、有腐蚀性药品的管理。药品储存、放置要规范,使用、操作要规范,给学生指导、讲解要详细规范。教师负责向学生讲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讲清楚药品(特别是危险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的注意事项,预防学生因操作使用不当而酿成危险或出现中毒受腐蚀等伤害事故。教师通过对实验要求及过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要求严谨,一时的疏忽就有可能酿成祸患,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准确操作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对其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在电学知识教学中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七年级与八年级的课程中都有电学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八年级课程中就有一节是专门介绍家庭安全用电的,这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以通过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意识的培养,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明白安全用电的重要性。随着电器种类的增多,家庭用电中存在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安全用电知识后才能培养学生在平时生活当中正确处理用电事故的能力,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家庭安全用电意识:①通过生活中实际的例子进行教育。如一些大型工厂的火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注意安全用电而导致的,我们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安全用电的意义所在。②让学生列举他们所看到的或自己碰到的由于没有注意用电安全而带来的危害及隐患。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进一步加深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③引导学生讨论。如果家庭电路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时候该怎么做,让学生明白当发生漏电或触电的情况时切勿擅自行动,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如当发生触电事故时,在保证救护者本身安全的同时,必须首先设法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然后再进行抢修工作。安全用电意识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安全用电,培养他们在遇到事故时冷静对待所面临的困难并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维护生命的意识。
三、在环境污染知识教学中进行人体健康安全教育
人体对环境中某些元素具有惊人的富集效应。镉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有毒物质,镉的不断累积,可使接触者产生各种病变。急性或长期吸入含镉烟尘可引起肺部炎症、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乃至肺癌,镉还可引起肺、前列腺和的肿瘤,这些都是由于食物链和生物富集放大的结果。现在,各种类型的传染疾病不断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环境受到了破坏与污染。因此,在介绍环境污染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机结合相关的传染疾病的介绍及预防和控制,让学生明白平时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很重要。
四、进行预防疾病传染的安全教育
初中科学九年级下第三章“人的健康与环境”中就介绍了健康的含义,常见的传染疾病与预防等内容。教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思考怎样才算健康,之后展开讨论,最后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如有些学生认为强壮的体魄才算健康,也有些学生认为心理的健康才最重要,当然也有些学生认为生理上与心理上都健康才能称之为人体健康。教师在这时可以借助于学生的想法从反面来教育学生,假如你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康的心理,也没有良好的社会关系,你的生活会遇到什么困难?学生此时也会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意义。
这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再提出:平时我们的身体健康受到的威胁主要来自哪些物体?很多学生都会想到带有细菌和病毒的物体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凶手,此时教师可以从细菌和病毒两方面对常见的传染疾病进行归类,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有破伤风、肺结核等;病毒引起的最典型的传染疾病就是流感,除此之外还有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我们结合比较熟悉的流感让学生思考:如果你得了流感,你会采取哪些措施避免传染给别人?学生的回答有的说戴口罩,有的说去医院及时治疗,有的说尽量在家休息少去公共场合。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从中也使学生明白一个人患了流感后会传染给别人,因此流感是一种传染疾病。
教材中还有一部分重要的内容是介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回答:有哪些途径可以传播疾病?有不少学生都会想到疾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使学生明白传染病还可以通过饮食传播,也可以通过皮肤和血液进行传播,教师最后再进行总结,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即带有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当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其中任一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最后让学生讨论我们平时有哪些具体措施可以预防疾病传染?学生根据刚讲过的传染病的传染环节会回答远离患者、增强免疫力、平时的物品要注意消毒、接种疫苗等具体措施。整堂课中我们从何为健康出发到如何预防传染疾病,使学生明白了如何预防才能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了预防疾病传染的安全教育。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安全教育不仅可以使实际教学更加具体有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加了安全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运用。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教案范文2
所谓导学案是指教师为了便于在课堂上设计活动、游戏、竞赛等形式而精心设计的引导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下面就导学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谈谈本人的几点做法。
1.在导学案之首设计"竞赛"试题――导入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利用其好胜心,将学案中的课前复习设计为小组竞赛形式。这一步骤的做法是:事先制定好竞赛规则和鼓励措施及班级分组。在每节课上课时发下竞赛试题(适量),约3-5分钟后就派几个小组代表上黑板前展示各组的答案,接着再派另外几个小组给予批改,然后,老师和全班同学共同批改并决定胜负,最后给予掌声、口号等赞赏性的语言鼓励(如向第几组学习、非常不错、也不错、还行等)。这样一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本无心学习的同学也自然而然地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了,以至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但这种竞赛题的设计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学案时要认真研究新、旧课之间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结合生活中地理知识,使竞赛成为联系新旧知识点的桥梁和纽带,起到上挂下联,温故知新,自然过渡的作用,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如我在讲授《西双版纳》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竞赛题的:①我们家乡最丰富的资源是什么?②我们家乡以发展什么工业为主?③我们汉族人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表扬结束后,话题一转:那么,西双版纳情况如何呢?就很自然地转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做,既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又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既让学生兴趣昂然又让学生思路清晰,更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把他们引入探索知识奥秘的境界,为后面各环节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起到了巩固旧知识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2.在导学案中设计自学提纲――导读
导读是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图表的过程,是导学案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这一环节要求学生紧扣课本结合提纲把主要知识点掌握住。但有的初中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对课本内容缺乏分析,综合,往往逻辑混乱,思路不清,记忆不牢。因此,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阅读指导是教者课前务必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者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情精心设计自学提纲及活动程序,并指导学生学会围绕学案中设计的问题找重点、做记号,让学生分段阅读、看图分析,理解不同层次的知识,理清结构,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对类似问题的比较,注意插图与课文内容的对照与转换等等;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活动。
如学习比例尺有关知识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①比较北京市图和中国地图哪幅图的比例尺大?②哪幅图表示的范围大?③哪幅图上北京市表示得更详细?一边比较,一边让学生把三个问题的答案写到图幅的下面,然后将写在图下的结论写出来即是:"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较详细;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较简略"。接着进行指导实践活动比赛,要求各小组都拿出三张大小一样的纸张分别画出学校一冻楼、两冻楼和三栋楼的平面图,看哪个组画得快而又美观,及时给予中肯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有关比例尺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和动手能力;又有利于总结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和范围大小的关系,同时,还可教会学生绘制地图时如何选用合适的比例尺,使知识步步加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果。
3.在导学案中设计思考活动题――导议
导议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启发式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学案中设计的思考活动题展开讨论。这是一节课的关键,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案中设计的思考题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和发挥想象。这个时候正是最多学生想偷懒的时候,这时老师该怎么做呢?这就要发挥老师的机智了: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或学案中提出的思考题采取相应的新颖的手段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刺激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思索状态。如讲授《西双版纳》一课时,我先根据课本中提供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西双版纳近年来旅游业下滑的原因,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样一来,就有不少学生感到疲惫和困惑。这时我就给他们播放与活动材料相关的视频,让他们看到真实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再利用反问、对比和设问等各种形式结合视频所揭示的社会现象,设疑引导,将趣味性和现实性融于一体,启发学生思考,然后派出几个组的代表发表各自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及时给予中肯的表扬和鼓励。接着继续播放不同行业人士给西双版纳旅游局献策的视频,让学生借鉴,启迪学生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最后,要求学生以"假如我是西双版纳景洪市的市长"为题拟写一编经济建设的简略方案。这样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安排既符合学生的思维活动顺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又可避免教师过多单调讲述,也能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导学案中设计不完整的知识纲要和练习题――导练
初中科学教案范文3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学 安全措施
在体育教学中,积极有效地安全措施是让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体育教学安全管理越来越精细化的今天,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一些运动项目的教学都有相应的保护、帮助措施和方法,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问题往往被忽视。课堂的纪律、场地情况、器材的摆放……,都有可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势必会影响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而且违背“健康第一”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还会导致学生的身心受到损害。笔者在长期的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安全管理经验。
一、牢固树立体育课“安全第一”的思想
体育课是学校各门功课中危险系数最大的,在体育课中学生受伤的事例举不胜举。学校和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体育课“安全第一”的思想。课前须增强安全意识,每节课都应针对教材说明注意什么事项。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才能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安全学习、安全锻炼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在运动中避免危险,了解不同环境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和避免方法,注意运动安全,掌握运动创伤时和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方法和简易处理办法,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落实有效安全措施
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安全问题要有预见性,备课、组织上课、课中安全方面都应有充分的准备,确保在教学中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教师专业知识缺乏,教学能力薄弱,教学方法不科学等等,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体育教师如果不懂得运动技术的讲解与示范,不懂得体育教学的客观规律,不懂得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等先进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就会发生教学事故。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虚心学习,加强自身素质,提高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项体育运动的技能技术,用新课标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让学生享受安全、有效、有趣的体育课。
(二)建立和执行体育课教学常规
体育教学常规是我国基础教育几十年来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教学财富,是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验证的,是体育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如果淡化体育课的常规教学,忽视常规要求,往往导致学生自由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甚至场面失控。因此,体育教师从开学第一堂课就要讲明要求,上课要求穿运动服、运动鞋,严禁穿高跟鞋、皮鞋上课,以免发生踝关节扭伤等情况。准备活动要充分,以免在体育活动中产生肌肉拉伤。
(三)严格课堂纪律
体育课上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一堂课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课堂组织松散,学生之间相互开玩笑或不按要求练习而造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强化学生的课堂组织纪律性,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如未经允许不擅自离开队伍。对某些意外伤害事故的苗头应及时制止。
(四)加强对体育场地和器材的管理
如果体育教学场地和体育器材设备不符合教学要求,一旦发生伤害事故,不仅给学生带来无尽的伤痛,而且给学校带来极大的麻烦,教师的责任也无法推脱。因此,在上室外课前要认真检查场地和各种器械,比如:单杠、双杠应确保牢固,跑道、篮球场地应确保平整,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有关部门联系,消除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排除心理障碍
体育运动的复杂性、竞技性和社会性,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学生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恐惧。如看到跳箱、双杠等器械就害怕,对长跑有恐惧心理。同时学生的心理状态也与安全事故有着一定的关系。如心情不好、情绪低落、急躁、犹豫、胆怯、急于求成等。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与学生沟通,做好体育锻炼宣传工作,消除心理障碍,让他们愉快健康的锻炼身体。
(六)有效发挥学生中体育骨干的保护帮助作用
合理而有效的保护帮助,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增强练习者的自信心,加快动作技能的形成,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对于办事认真负责,又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简单的培训,让他们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纪律与安全保护。这样,老师不在场时他们也能维护秩序,加强保护与帮助,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
(七)深入了解和关心爱护学生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
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也不知道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八)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体育课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必不可少,如身体失去平衡应立即向前或向后或向左向右跨出一大步,以保持平衡;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缓冲。另外,要教会学生互相保护帮助的方法,真正做到预防安全事故。
总之,体育教学的安全影响着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教学上处处想到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就能减少或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正中、肖川.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年2月.
初中科学教案范文4
关键词:中职法律教学 案例教学法 应用
基础法律课在中职教育中是合署于《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的,是作为中职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由于其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因此教学难度较大。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老师在法律课授课时,通过引入具体典型的法律案例,组织学生对之进行思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进而帮助学生掌握法律制度理论和提高法律素养。案例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法,教师不单单只是起到一个传授者的作用,更要在教学中扮演着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课题讨论,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但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还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导者,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职学生,法律课理论性强,比较枯燥乏味,以传统的教学法难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教学法导入法律课程,加入生动、真实的案例,能使法律课更加贴近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加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2.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中职学生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农村,文化基础较弱,因为生活的环境,对于法律知识得学习和接触比较少,在法律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如果教师以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意,容易让学生一知半解。若教师通过分析案例,概况和总结的方法,对基本法律知识进行讲授,引导参与教学,对所讲案例进行思考和讨论,再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又可以达到“教、学、用”为一体的教学目的。[2]
3.培养学生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分析,解决相关的法律问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3]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法律课中的应用
1.呈现案例,除了口述案例外,教师还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法、学生表演、观摩庭审等方式向学生呈现更加生动、形象的案例。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法制现场》、《庭审现场》、《今日说法》等法制电视栏目中的典型案例,根据具体内容和案件的发展,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即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这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提前准备好以最佳的方式呈现案例。
2.确定案例教学法的具体方法
2.1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在讲解法律理论时,举例进行阐释。但要注意两点,首先案例要具有典型代表性,不宜过多,也不宜繁杂冗长。其次,教师要紧扣授课内容,进行合理的归纳总结,从典型案例中得到一般性的结论。这样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对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
2.2讨论法,教师展示案例,并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随着案情的进展进行适时的讨论,以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讨论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通过小组互动讨论,理清案件事实,让学生主动探索法律知识,运用正确的法律知识加以分析。除课堂讨论外,课后对课堂讨论知识点进行复习和思考。教师将向学生提供案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讨论,等到下节课开课时,教师再请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
2.3实践法
联系教学内容,围绕法律这门课程,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活动。邀请警察、检察官或者法官来到校园开展法制讲座;利用班会课、晚自习等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庭审现场》等法制栏目;组织学生参观看管所或进行庭审观摩。通过直接接触这些活生生的案例,学生会终生难忘,对加强法律学习,提高法制意识,具有很大的帮助。
2.4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对学生讨论得出的观点进行点评,点明优点,指正缺点,并引入法律条款,分析案例,在为学生解答问题时,须做到有理有据,有法支撑。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三、中职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注意点
1.案例的选择,为提升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在进行案例选取时,应符合典型性、可信性、时效性的要求。典型性是指案例应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用真实可信、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件,易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并且能够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信性是指案例应直观、形象、贴近生活,具有真实的细节,最好选用发生在身边或者同龄人身上的故事,这样才能才能更使学生信服;时效性是指案例应选取近些年发生的案件,我国法律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案例的选取也应适时更新和调整,要与当下的法律制度相结合。
2.教师应发挥引导的作用,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大多数来自于边远农村,文化基础较弱,但这些孩子大多数都非常的质朴,对未来充满了期望,他们渴望获取更多新鲜的知识,因为生活的环境,对于法律知识的接触和学习比较少,在法律知识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作为老师,在讲授基础法学知识课程时,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能够更好的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3.注意课堂时间合理分配,有别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法更强调案例呈现与课堂互动。但是课堂时间比较有限,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切勿因呈现案例而耗去过多时间,学生之间的讨论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时间也应加以控制,最后要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讲授知识点。[4]
结语
总之,例教学法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最终提高基础法律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我们应在中职法律课教学中大力推广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王玉芬.案例教学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5):120-121.
[2] 苏兴全.中职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信息,2007(23):21-22.
初中科学教案范文5
关键词:乡镇教师 教学瓶颈 教师专业发展
在对某乡镇教学情况进行考察后,本文就针对这所高校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则案例进行分析,对乡镇初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讨论。第一位是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师,这里就用A老师代之这位老师。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教室里比较混乱,A老师怒斥了学生一顿,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但是很快课堂就又是一片混乱了。B老师是教初中三年级语文的,当B老师走进教室中,学生都是比较安静的,课堂就在朗朗读书声中有序的开始了。C老师教的是初中的二年级语文,这位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直接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学习,最后掌握知识点,整个教学过程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1]
一、教师发展专业重要表现形式就是课堂的教学
课堂教学作为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手段,这个过程主要是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以及学生进行问答的形式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有专业素养都是各不相同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不只是让学生成长的场所,更是可以让老师成长的地方。在案例中,A老师就很少会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改革中去,在教学过程中也是采用照本宣科比较枯燥的教学方式,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最终教学效果。B老师对于教研改革活动会比较积极的参加,在教学方式上也是与时俱进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都很高。C老师是自我学习型的老师,其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以及一些资料不断的自我学习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也获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2]
现在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已经能够意识到课堂的教学,是教师发展的最好展现平台。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语文教师在专业性方面的发展,不只是在阅历方面经验的增长,更是教师在专业方面内涵的不断革新。
优质的教学过程不只是要提高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更是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同时教师只有不断的对自己严格要求,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会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可以增长教师的自信心。
二、乡镇教师在职业方面发展的阻碍因素
目前国内研究对语文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主要有社会因素以及学校因素还有个人因素等三方面重要因素。但是也有专家认为对其职业专业性发展阻碍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教师的自主性,还有学校进行教学实景演示。总体来讲教师职业发展是由其自身还有客观环境所决定的。
乡镇教师工资待遇普遍比较低,同时没有一定社会地位,教学环境也并不理想,有一定家庭负担等多方面原因,都直接影响着乡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但不论是哪一种理论,对乡镇教师专业的发展,都是受外界因素以及教师自身因素两方面所互相影响的。
在当前的乡镇中学普遍存在着,教学环境比较落后,经费不充裕,学校也不重视教师参加教学方面培训等诸多问题。从主观上来看,教师缺少学习提升的机会,同时在教务方面又得不到相应支持,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教师在职业中的发展可以主要的分作是五个阶段。在案例中的这几位老师都已经过了最初教师的预备生涯阶段,是在向专家生涯阶段进行过渡。但是怎样进行过渡,掌握不好度,很容易会提前进入到退缩生涯阶段。这种现象不论是对教师自身职业发展,还是对学校在教育方面的工作都将是一种挫伤。[3]
在这一阶段的老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在对教学工作熟悉以后,逐渐对教学工作产生麻木心理,从而在工作中比较没有激情。对于这种现象,应该及时同这些教师进行沟通,及时将这种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下。在案例中的A老师不愿意参与学校教学改革活动,是典型的处于职业懈怠期。B老师主动提高自己专业方面的素养,同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改革,这样积极的工作热情是应该及时给予肯定的。C老师与时俱进的进行一些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增加自己信息储备量,这样的教学方式改革也应该是学校所大力倡导的。[4]
三、对乡镇初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的实现路径
对于乡镇语文教师来说对专业发展的实践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有什么好的方法呢?在基于对乡镇中学客观条件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只用通过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教学改革活动中去,才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教师要在自己职业发展过程中,通过对自我知识储备的完善,以及时刻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在进行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教训,才是能够有效提高专业技能的最佳途径。另一种有效途径就是同其他同事进行学习探讨,同时取得学校的支持与理解,还有就是学生家长也要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学校是作为一个集体形式出现的,只有建立起全校老师共同努力的目标,才能够使得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专业素养能够有所提高。通过集体协作也可以有效打破个人在思维方面的局限性,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乡镇教师专业性的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对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加强乡镇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认识,对其行为进行规范,不断调整教师的精神状态,相信在这一系列的努力过程中,乡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定会有所提高。同时学校以及社会也要重视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发展,学校的校本教研也可以从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使乡镇学校的校本教研逐步走向正规化,语文乡镇教师专业发展才不会成为空谈,乡镇语文教育的明天才会有希望。
参考文献:
[1]张瑞祥.延边地区初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D].延边大学,2012.
[2]万丽君.走向公平―中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调查与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初中科学教案范文6
一、引入化学
化学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我们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和化学联系紧密,吃穿住行也和化学息息相关。只是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很少将其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个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将生活和我们的化学联系起来。如果单纯的讲解化学的定义,学生基本上都很难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展开教学,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下面是笔者总结的几个比较好的例子。
1 、家里做饭时燃烧天然气 这是我们每天都会看到的现象,也是和化学联系密切的例子。教师在列举这个例子的时候,可以讲解天然气可以燃烧的原因、燃烧的现象、以及燃烧所带来的效果。这个例子大家都非常熟悉,所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2 、四大发明----火药 火药是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感到骄傲的发明,学生从小学幼儿园就开始接触,相信他们早已耳濡目染了。火药的制备以及其燃烧爆炸时的现象都涉及化学反应,同时也可以有机的和例子1中的天然气燃烧衔接起来。火药也和军事以及大家玩的烟花有关,而军事也是大家比较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大家的兴趣开支教学。
3 、大家穿的衣服 衣服的制备过程,同样涉及化学变化,教师可以介绍衣物的材料,不同材质的区别,可以从颜色、手感、质地等方面来展开阐述。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学生平常较为常见的,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尽量的引导学生来思考,比如让学生比较不同的同学穿的衣服的不同,这样更能够吸引大家的兴趣,切忌满堂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PPT给学生放一些视频短片或图片,这样会使课堂生动活泼。
二、教程讲解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第一课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后,有能够判断出反应的类别。教师在对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进行讲解的时候,最好能够结合具体的实验来开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大家做不同的实验,来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两个概念。较为常见的例子有一些几个。
1、烧水至沸腾实验
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见图1-1)。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一个盛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是一个大家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同时学生在初二的物理中也接触过水沸腾,所以大家很容易了解这个实验,也很容易和物理变化结合起来。
2、研磨胆矾实验
取两三块胆矾(或称蓝矾)放在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这个实验实际上就是把一个大块的物品磨碎变成小块的,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实验一下,这样学生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更能够理解相关概念。
3、燃烧镁带实验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段镁带,点燃(图1-3),看到什么现象。
镁的燃烧涉及化学反应,这个实验就危险,应当由教师来操作。这个实验反应比较快,所以学生应当认真听讲、并记录好实验现象。
4、碱式碳酸铜分解实验
把少量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放在干燥的试管里,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皮塞塞住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加热,注意观察铜绿颜色的变化和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这个实验有两个现象,学生可以很容易观察到。
前两个实验都是物理实验,后两个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师在他们之间可以形成很好的对比。教师在做完这几个实验后,可以引导学生来总结、对比相应的实验现象。最好能够列一个记录表格来让大家填写,这样大家可以很方便的把不同的现象放在一起比较。下面笔者自己列举了一种记录方式,以供读者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