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1
[关键词]民营企业;资本运作;不同阶段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年的发展,在企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得到了扩展和提升,但从民营企业的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的民营企业还处于起步期和发展期。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完善和中国民营逐步参与国际市场程度的提高,民营企业的资本运作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因素。民营企业应该认真分析周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恰当的评估判断,制定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资本运作手段,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研究民营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资本运作模式对民营企业的长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资本运作的概念
企业的成长过程是企业规模的成长与企业内涵素质提高相结合的过程。资本运作作为企业规模扩张的丰要手段,也是企业充分利用经营资源,分散风险、获取经济效益的途径。资本运作是以资本为基础的资本运营,其概念是指把企业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本变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降低风险、成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所有的价值增值。资本运作是一系列将各种现有资本有效组合的动态活动。资本运营丰要涉及对企业所能控制的产品形态、资产形态、房地产形态、金融形态、无形资产形态的组合、配置。所需要涉及的市场有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人才市场、产权市场等。
二、我国民营企业资本的运作环境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来看,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手段整合了外部资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现阶段,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和资本运作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一)商业银行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有限
在金融危机下,虽然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但各商业银行为了资金安全往往集中力量抓大客户而不愿向民营企业放贷。同时银行大多喜欢大额贷款而忽视额度小、频率高的民营企业贷款。近年来,银行的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很快,但同样也是集中于大企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票据承兑额度。即使商业银行愿意向民营企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但由于投资项目审批制度不健全,加上银行担心长期贷款带来的风险,不愿意向民营企业开放基建和技改项目贷款,因而民营企业最多也只能获得一年之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很难获得长期的资金贷款。为了满足长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些民营企业不得不采取短期贷款多次周转的办法,从而增加了企业负担和融资成本。由此可见,现有间接融资渠道很难满足民营企业再创业和技术改造、开发高科技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资本市场为民营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有限
中国资本市场仅有20年的发展历程,其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利于民营企业的融资。目前,证券市场缺少适应各类企业融资需要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私人权益资本市场还不能很好地连接资本供给方和需求方,长期票据市场发育程度很低。这表明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筹资的机制尚不具备:受所有制和市场规模、制度环境的限制,即使是成功的民营企业,要想利用上市或发行债券、商业票据融资也比较困难;二板市场又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也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因此,民营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有限,很难利用现有正式资本市场融通资金。
(三)资本运作的概念认识上存在错误
现阶段很多民营企业资本运作概念的起步和目的就是股市圈钱,为上市融资而融资。许多公司不是立足于自身产业的发展,而是片面追求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稀缺的资源,加大上市成本。而上市后,资金在自身产业没有投资机会,擅改募集资金用途,甚至挪用募集资金炒股。
(四)资本运营脱离主业运作
民营企业在发展战略上的同步考虑缺乏,危及正在健康、有序发展中的实体产业。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后,直接通过委托理财方式、靠炒卖股票来进行创收活动,结果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失败了,使企业承受了不必要的风险。以资本运作为幌子进行资产重组,实际是为二级市场炒作制造概念。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或直接投资等手段来制造题材,实力表现出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并通过炒作这些题材使企业的股票价格飙升,从中谋取暴利,并以此作为企业的经营之道,而忽视企业的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三、不同成长阶段的民营企业资本运作策略的运用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要经过创业、成长、成熟与衰退阶段,民营企业也不例外,在不同发展阶段,要根据企业该阶段特点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一)初创期策略
企业初创时期特点是资金需要量大,信息不透明,缺乏抵押品,外部融资相对较难。这时可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有:融资相对便利的借款和租赁融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应尽可能取得财政资金或政策性银行借款,并从信用担保机构取得贷款担保,租赁融资按需要可分别采取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两种方式。为满足临时或短期使用资产的需要可选择经营租赁方式,为满足长期资产的需要又缺少现金时,可采用租赁融资方式通过融物达到融资的目的。虽然租金成本较高,但筹资程序简单,速度较快。同时这一阶段,企业的员工较少,组织结构单一,这时企业往往具有自己的技术支撑和知识产权,企业的主要目标是求得生存。这一阶段,企业真正的投资一般为购置经营设备或购建厂房,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选择可行的投资项目,并进行充分的风险论证和资金安排。
(二)成长阶段策略
企业经过成功的创业,进入成长阶段,其内部已形成一定的资金积累,融资条件相对较好,资金需要量也相对较大。这时,企业在注重内部积累的同时,应当设法从外部融资。其融资方式除了选择借款和租赁融资外,应逐渐转向直接融资方式,即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来融资。由于目前国家对债券融资限制条件多、程序复杂,因而直接融资应首选股票方式融资。虽然这种方式融资程序复杂,制约因素较多,但融资金额大,风险低,能较好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时期的资金需求,提高其进一步举债的能力。同时企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其经销盈利已经开始能补偿它在创业初期所耗用的资金。企业的组织机构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各方面日趋完善。金融界和商界已逐渐了解企业,并愿意投入资金。这一阶段已初步形成主导产品,注重用品牌去开拓市场,营造市场,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此时,由于债务资本的可能介入,企业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真正的投资行为可能集中在经营项目的扩建方面;此外,随着企业固定资本的增大投入,企业诸如存货、现金等其他流动资产会相应增加,做好流动资产的管理,提高周转速度和效益也是资产投资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成熟期策略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2
【关键词】完善 企业资本 运营 策略 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当前大众群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发展受到社会高度重视,企业改革步伐迅速加快过程中,资本市场得到日渐完善与整改,企业资本运行方式日趋多样化,其目的就是为了进行企业有利扩张,在此基础上凸显企业内部基本战略目的。应该了解到,当前我国部分企业资本运行流程中均会出现诸多弊端与不足,资本运行对企业而言较为新颖,应用误区和应用问题也会相继出现,所以需要进行资本运营完善以至有效提升企业价值。
一、当前企业资本运营现存问题要点分析
(一)资本运行孤立状况严重
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资本运营有时会形成孤立运行态势,部分专家和学者普遍认为资本运行是独立于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下而存在的,其存在目的即为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和企业资本运营质量,以经济行为模式和经济活动模式产生,内部具备一定高智力性特点和非生产性特点以及高收益性特点等,生产经营模式落后与此种企业经营模式。此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实践阶段,资本运用极易出现操作偏差,由于资本运行是指企业并购产权资本运作和企业资产重组产权资本运作,除此之外,还相应的涵盖了生产经营基本内容,后者目的即为有力达成企业资本增值与企业股东价值提升。假设剔除企业生产经营资本运营要素,那么最终企业主业便会被抛之脑后,企业经营风险会随之产生,后果不堪设想。
(二)过度注重资产扩张
企业兼并重组环节中,资产规模扩张被视为重点,此项内容是达成企业经济规模效益增长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并不意味着与企业资产规模扩大和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等同。从实际角度而言,其并不是企业资本运行的过程,企业规模与企业经济相连概念中,不单单有了企业规模就会产生企业绩效。需知,企业运用兼并重组阶段,但企业资产总额增加不是主要目标,实际目的即为且整体战略形成,需要遵循保护企业核心竞争力原则,以此类要素作为企业资本运营前提,盲目投资模式并不可取。
(三)多元化经营弊病
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会由主企业风险合理分散,有力掌握盈利机会,以至有效提升企业资本具体运营效率。但是在企业多元化经营过程中,企业资金短缺状况时有发生,同时也会相继出现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现象和企业本体投资膨胀现象等,企业会将精力过多放在外行业发展之上,此时企业成本便会大幅度正价,企业内在主业竞争力度便会有所缺失。我国多数企业多元化经营能力均相对较低,多元化经营过程中,需要深度明确企业发展目标,随后在目标指引之下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保障,新型企业产品滋生,企业应学会利用,单纯技术开发难以达到预期企业发展标准要求。
二、企业资本运营完善策略要点分析
(一)企业资本运营理念创新
作为企业自身,应树立较为正规的资本运营理念,随后建立科学策略。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具备系统化特点和复杂化特点等,企业资本运行所涉范围较广,会波及企业管理不同环节,企业领导者与企业管理人员群体需完成系统规划工作,不能应付了事。企业本体财务资源配置优质策略就是要求企业能够观察市场形势,反其道而行势必会丧失有力投资时机,企业因此会造成倒闭。企业家应该正确认识公司战略要素与公司资本运营要素间的主要关系,将资源优化配置作为战略指导,企业资本运营操作策略执行应基于企业发发展战略,而后才能进行正规企业资本运营方案制定。
应按照企业外在环境中发展实情信息进行综合考虑与利弊权衡,企业发展阶段资产特性内容和企业融资项目资本结构内容以及企业融资项目资本成本内容等均是其中重点,需合理筛选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资本运营模式。通过正确资本运营理念创新来深刻认知资本运营本质,资本运营并非目的,实际上是一种发展方式,企业资本运营是以培育和发展企业竞争能力为主要前提的,应与基本企业经营战略要素之间保持一致。
(二)企业资本运营机制创新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进行优良企业资本运营机制高效创建,此时应合理规避各类企业金融风险,旨在有效提升企业资本运营效率和企业资本运营质量。广义之上的资本运营机制主要分为四种,即为资本运营风险机制内容、资本运营效率机制内容和资本运营调节机制内容以及资本运营发展机制内容。企业资本运用过程控制与科学决策均依赖于上述要素,主要涵盖了前期风险评估内容和前期风险机制预测内容以及前期企业并购重组内容,可进行资本运营绩效分析评估结构体系构建与完善,对企业资本运营机制加以创新整改,以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经营目标。
企业管理中,人治化管理与法制化管理势在必行,通过科学管理制度建立与科学操作程序建立来实现企业管理决策优化,有效降低企业资本运营风险。再者则为人力资本运营模式创新,通过管理技能完善和管理方法完善以及管理手段完善来促进资本运营理念创新,关键点即为企业家队伍建设,需进行综合式企业人力资本运行模式执行,随之进行优质企业人才筛选制度建立和优质人才录用机制建立等,更好更优的丰富企业人才创新机制与管理机制,将人力资本开发战略付诸于实践。
三、结束语
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当前资本市场不完善状况仍旧存在,加之部分企业无法正确理解企业资本运用含义,一味追去资产规模扩张。此种现象出现势必会带来严重操作后果,消极多元化经营和企业低成本扩张策略执行只会带来反面效应,所以只有适时进行企业资本运营策略完善才能达到预期资本运营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平安.资本运营十大观念[J]. 企业管理,2010,(04).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3
1.资本运营风险的定义
所谓资本运营风险是指资本运营主体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资本运营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资本运营失败或使资本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
这一定义包含这样几个方面的含义:①资本运营风险的直接承担者是资本运营主体,即资本运营企业,而不是资本的所有者,尽管它也给资本所有者带来了损失;②资本运营风险主要来源于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即环境的不确定性;③资本运营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相对有限,也是导致资本运营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④资本运营风险存在资本运营失败和资本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两种后果。这里,资本运营失败是指资本运营活动中途中止,如兼并企业受到被兼并企业反兼并的抵制而不得不终止兼并活动;资本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是指资本运营活动虽然成功了,但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率,如1994年美国桂格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了SNAPPLE公司,但因双方经营风格和营销系统差异太大,盈利急剧减少,最后迫使桂格公司于1997年3月2日将SNAPPLE公司卖给TRIARC公司。
2.资本运营风险的特征
2.1 资本运营风险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资本运营风险的本质特征。资本运营风险同其他一切风险一样,其存在是不以运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运营主体承认不承认,意识到与否它都客观地存在着。资本运营风险不仅存在于资本运营前的准备阶段,资本运营的运作阶段,而且涉及到资本运营以后的商品经营阶段。
2.2 资本运营的可变性
资本运营风险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变化的。资本运营风险在资本运营的各个时期、各个环节、各种条件下,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影响的程度、影响的范围都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资本运营主体在防范资本运营风险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别和防范风险。
2.3 资本运营风险的可观测性
资本运营风险尽管具有可变性,带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但资本运营风险也是可以识别和预测的。单个风险的出现可能是偶然的、不确定的,但大量风险的发生却具有必然性。事实上,资本运营在运营前、运营中和运营后,风险的发生都会具有某些特征,只要资本运营主体能够捕捉这些信息,是可以及时发现风险,通过预测分析,提早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关键是如何准确地预知风险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这就要求资本运营主体必须具备风险意识,不断积累识别与防范风险的经验。
2.4 资本运营风险有较强的破坏性
资本运营风险不同于一般产品经营风险,其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资本运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运作涉及面较广,运作过程复杂,不仅涉及到大量的人、财、物的操作,而且涉及到国家一系列的宏观配套措施的完善,如体制改革、政策法规的配套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其运作成功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但一旦发生风险,也会使企业遭受巨大损失。这种损失比企业产品经营损失要大得多,它不仅危及到企业运营资产的安全性,而且还可能制约企业未来的发展和生存。
2.5 资本运营风险的传递性和波及效应
在资本运营活动过程中,风险影响在时间上具有从前向后单向传递的作用,即前一阶段的风险将影响后续阶段的风险。具体说,就是准备阶段的风险会影响资本运营中和运营后的风险,资本运营过程中的风险会影响运营后的产品经营风险。如A企业在兼并B企业之前,没有注意到两个企业文化的差异,结果在兼并过程中受到B企业的文化抵制,使兼并成本加大,在兼并后由于文化的不融合导致兼并失败。如浙江康恩贝集团第一次重组浙江凤凰企业。
资本运营风险的波及效应,是指资本运营一旦失败,则这种失败的风险将会影响到企业的其他横向经济活动。这种影响与产品经营失败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不同,产品经营失败主要影响企业再生产能力,如企业重新投资开发和经营新产品将无能为力;而资本运营失败不仅影响企业再生产能力,而且还可能导致企业整个供应链破裂,如当企业进行纵向兼并其主要原材料供应商时,若在其成功兼并之前没有继续与其他原材料供应商保持良好的关系,则一旦兼并失。
3.资本运营风险类型及其因素分析
3.1 风险因素的类型
风险因素是指导致或増加某种损失的频率和损失的幅度的因素。对于企业资本运营来说,风险因素就是形成某种企业资本运营风险、对资本运营构成威胁的风险状态或风险情况。它是产生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条件和原因。引起资本运营风险的因素很多,有客观性风险因素,也有主观性风险因素;有系统性风险因素,也有非系统性风险因素。所谓客观性风险因素是指属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资本运营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等方面的因素。主观性风险因素是指由决策者、管理者、运作者的主观原因导致的风险因素。系统性风险因素是指就某一项资本运营活动来讲,对所有从事该资本运营活动的企业均构成不利的风险因素。比如政策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等。非系统性风险因素是指只对特定的运营主体和运营对象构成不利的风险因素,如决策者、管理者、运作者方面的因素。不同性质的风险因素引起不同的资本运营风险。资本运营风险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政策风险、体制风险、经济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行业风险,其形成原因见表1。
3.2 风险因素的分析
①政策风险。即国家各级部门政策变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资本运营所产生的风险。显然,资本运营涉及的面越广,经历的环节越多,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就越复杂,风险也越高;政策调整越频繁,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也越大。另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必将受到国际国内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因此企业资本运营也要关注国际经济、政治的变化。
②体制风险。国家政治体制或经济体制的转变必然影响企业的资本运营质量。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未到位,科学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时,国有资产控股公司仍然代行不少行政职能,仍然存在着过度干预企业的现象。这无疑将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资本运营的质量,加大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
③经济风险。从微观来看,企业进行跨国兼并与收购、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评估不准确或是以改善当前的经营状况为目的资本运营,都会给企业资本运营带来巨大的风险。
④社会文化风险。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社会心态的不确定、社会信念的改变,特别是企业文化的差异都会给企业资本运营带来风险。社会文化风险是企业在资本运营中容易忽视的。事实上,有许多企业资本运营的低效率就是由于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不注意企业文化重构所导致的,如前述的浙江康恩贝集团和美国的桂格公司。据研究表明,在那些失败的重组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新企业文化整合的失败。从企业文化的构成来看,资本运营主体为了降低和防范企业文化风险,必须在运营后的新企业中进行价值观念、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整合。
⑤经营风险。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经营状况的不确定也会给资本运营带来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于资本运营主体企业的经营状况不确定和运营后新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确定。
⑥技术风险。指由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和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给企业资本运营带来的风险
⑦财务风险。国家税收政策的改变、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资本运营主体的资本实力、资本运营的投资额度和运营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等,都会给企业资本运营带来财务风险。
⑧管理风险。从资本运营的宏观控制来看,主要来自国家对企业资本运营的监控系统还未形成和政府主管部门过分干涉。从资本运营的微观过程来看,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资本运营主体的管理素质及运营后对新企业的再造和与新企业的管理协调等。随着我国宏观调控体制的逐步完善,管理风险将更多地来自于资本运营主体对资本运营的微观过程控制不力。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4
一、引言
一般我们所说的资本运营,主要是指对集团公司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增值。而企业的产权结构则是指不同类型的产权主体之间以及同一类型产权内部的相互关系或者称相互连接、耦合的格局。从基本内涵上来看,资本运营和产权结构优化是企业扩大利益空间和实现更大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协调统一关系。一方面,企业通过良好的资本运行方式和手段,可以有效地实现以较少的投入来尽可能多地增加企业的可控资产,尤其是着重完善和优化企业的资本规模,通过资本集中和资本分散这两种基本运作方式,进一步调动那些原本不活跃的资本类型,强化企业资本的总体运营效率,并最终扩大企业的利益空间。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不断优化自身的产权结构,包括企业管理结构设置、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和企业运行法规机制等多个方面的不同途径,来为企业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营造和维护良好的内部环境,有效地规避各种各样的投资风险,切实保障企业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时刻保持充分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影响力,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大背景下,资本运营对于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用价值进一步凸显出来,而产权结构优化也成为了摆在企业面前的一个必须要面对和完善的基本问题。为此,我国企业必须要从根本上强化自身的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研究,为企业发展与进步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当前我国企业在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企业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重视程度不够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于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缺乏科学的认识,由此导致了思想上的不够重视,这也成为了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企业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质量的瓶颈之一。首先是企业管理者没有正确地看待和认识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没有将加强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与推动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思想观念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使得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其次是企业员工对于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作为的意识,抱着一种事不关己的漠视态度,认为企业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只是管理阶层和会计人员的本职工作,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自己没有义务也没有能力去参与实际的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也严重地影响了企业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的内部环境。
(二)企业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调整的经济体制环境原因,在加上企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局限性,使得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调整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合理因素,集中表现为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在机制方面的不完善,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企业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的整体质量。从实际情况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资本运营风险因素多、产权结构较为单一。在现行的经济体制下,企业在实践资本运营过程中,需要面临包括财务风险在内的诸多企业运营风险,这些风险因素一方面降低了企业资本运营信息的对称合理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资本运营方式和手段;同时受传统经济理念的影响,一些企业过于强调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公有制体制,致使多元化的产权运作结构很难有效地建立起来。其次是企业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作用范围有限。有些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全面性和全局性,存在很多不到位的地方,不仅影响了企业资本和产权结构的流转范围与空间,也极大地制约了企业发展对于市场经济调整趋势的适应性。
(三)企业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专业人才缺乏
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专业人才队伍缺乏是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长期不重视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造成了人才匮乏的局面。首先是企业没有积极引进专业化的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人才,现在很多企业的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岗位人员都缺乏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作支撑,对于很对先进的管理理论和实施方法都不够了解,使得企业所制定的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其次是企业对于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从业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到位,没有结合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变化,及时组织相关岗位人员学习最新的理论方法,更新思想理念,使得从业人员始终以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及时贯彻和体现企业最新的管理要求和发展目标。
三、进一步做好企业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的几点措施
(一)更新思想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已经成为了影响企业管理质量和运行水平的关键因素。为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从企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要求出发,切实摒弃传统的、陈旧的经济发展思想和管理工作理念,从长远、全局的战略发展眼光来看待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问题,积极建立和健全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制度,使其成为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要积极地学习先进的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理论,在制定企业战略发展规划时,充分考虑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的重要性,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制定相应的落实措施,着力提高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本身的科学性,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环境。对于企业员工来说,要积极参与到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中来,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严格落实各项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制度和管理措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并最终推动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强化制度基础,提高运行质量
着力强化运行机制和制度基础是当前我国企业提升资本运营与产权结构优化水平的当务之急。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是要积极地完善企业的资本运行方式,努力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在实践过程中,企业要适时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和自身运行的实际情况,积极建立和健全企业资本运营计划和方案,从制度源头上对于企业资本运营的方式方法、配置方案和风险规避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与说明,要深入贯彻和利用合并、兼并、重组等方式来丰富企业的资本运营方式。要结合时展的特点,探索与实践不同的产权结构,不断对企业现行的产权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比如让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高技术人才持有一定的企业股份,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是要强化企业资本运行与产权结构优化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企业产权结构优化必然要涉及到企业产权结构运行调整,而企业产权结构调整又是企业资本运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企业的产权结构优化要充分体现企业的资本运营现状和目标,要随着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企业的资本运营要以企业的产权结构为基础,力争使企业产权结构效益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限度的发挥。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5
[关键词]工业企业 资本运营 策略
一、资本运营内涵
在商品货币经济中, 资本是经济活动得以继续的标志, 是能用实物的或者货币的手段获取有形或无形价值的增值, 其本质特征是价值增值这一自然属性, 正因为此, 才有如此迅速的资本积累、积聚与集中, 也才有经济的高速发展。基于上述认识, 我个人认为资本运营的内涵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 以价值管理为特征, 通过企业全部资本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 对企业的全部资本进行综合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而目前通常采用的是狭义的概念, 主要指可以独立于生产经营而存在的以价值化、证券化了的资本或可以按价值化、证券化操作的物化资本为基础, 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来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的经济行为和经营活动。
二、财产所有权与资本运营
财产所有权简称产权, 它强调权利体系的可分性。按照现代产权经济学的理解, 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是对立统一的, 法人财产权不是对资本的权利, 而是对资产的权利, 法人所拥有的是对机器、厂房、原材料等实物资产和货币资产以及各类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权利, 是资产负债表中处于左方资产栏中的使用价值的权利,处于右方资产资本净值和负债栏中的价值形态则属资本所有者即出资者权的范畴。因此, 资本运营与资产经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资本运营是出资者所有权, 而非指法人产权。
产权理论强调产权自由转让的必要性, 决定了我国企业资本运营的重点是流量经营。企业资本所有者及所有者人可在产权市场自由转让, 并以此为手段约束企业行为,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而从企业资本运营状态看, 企业资本运营有存量经营、流量经营和增量经营。流量经营是以调整、改变企业资本结构、促进资本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 实质上就是通过产权转让流动起来, 买卖关系赋予了资源再配置的机会, 从而实现了资本的加速流动。因此, 从产权角度讲, 企业资本运营实质上是对所有权的转移与重组, 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要素集合与新的生产力。
三、商品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与商品生产经营的根本区别在于资本运营是以企业资本的保值增值为目的, 一般能跳过产品这一中介, 而以资本直接运作的方式实现增值或以资本的直接运作为先导, 通过物化资本的优化组合来提高其效率和获利能力。资本运营并不是企业的运作目标, 而是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扩大商品服务经营、争取更大市场份额和更多回报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四、资产重组与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有狭义和广义两个范畴, 资产重组亦如此。狭义的资产重组指在不涉及资产隐含的产权权利的变动下, 企业将自身资产的总量及分布结构进行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性变动, 从而提高资产的配置效率, 实现企业的目标。从这一概念看, 资产重组的主体不通过市场机制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仅仅是企业内部资产存量及结构的优化。因而与资本运营的广义和狭义概念不一致, 甚至可以说仅是资本运营狭义概念中的一小层含义。广义的资产重组是指在资产隐含的产权权利变动的前提下, 或对资产的总量与结构进行重新配置, 或改变原有的委托关系和资产运作的方式, 它与本文所取资本运营含义才有部分的重合。因而, 资本运营与资产重组是有区别的, 不能混淆, 更不能用资产重组代替资本运营。
五、实施资本运营的条件
实施资本运营必须充分考虑是否具备进行资本运营的条件。对于有一定优势的企业或企业集团来说, 目前确实是通过资本运营实现成本扩张的良好机遇, 但任何战略的实施都是有条件的, 资本运营也同样。一方面借助于宏观条件如政策支持, 法律规范等, 另一方面还要求企业自身具备一定的微观条件。首先考虑的基本条件如具有资本运营的自主决策权;具有追求自身资本增值和资本价值最大化的内在动力和必要的约束机制;具有内在的资本运营风险规避机制;具有一批优秀而稳定的经营者;具有资本运营中纳人和借助其他企业的筹资和融资能力等。
其次要重视资本运营成本与风险分析, 考虑资本运营带来的市场交易成本、内部组织费用、筹资费用、磨合成本等成本费用是否大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
另外还需研究企业是否具备对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信息风险、反收购风险、经济体制风险、股市风险、国际经济形势风险等资本运营风险进行防范和化解的能力,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六、企业的资本运营策略
1.股票上市。即企业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社会闲散资本, 这种方式是资本运营的高级形式, 有条件地企业都应积极争取运用这种方式。
2.参股联合。即企业法人通过共同出资参股,组建有限责任公司, 或者是在企业内部实行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有刁性且合, 成立股份合作制企业。
3.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吸引外商共办合资企业, 是资本运营的重要形式, 通过此种形式既可利用国外资本, 又可引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走企业发展的捷径。我国彩电行业的几位巨头, 除长虹仍保持国有品牌的位置外, 其余的康佳、王牌、等已通过外资嫁接改造, 摇身一变而成为实力更为强劲的“海外兵团” 。
4.二级市场产权转让。由于优而无势业一时不具备直接上市的条件, 可通过二级市场买“ 壳”上市或者通过自动报价系统向社会公开募集资本,实现规模扩张。
需要指出的是, 以上探讨的各类企业资本运营选择的方式仅仅是简单的归纳, 在现实的运作中可以变化与创新, 也可以重叠和组合, 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 探索其他形式的组合。这样就形成企业资本运营丰富多彩的局面。
参考文献:
企业资本运营分析范文6
1.引言
在我国现阶段,中小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小企业规模虽然无法和大型公司相比,但是它们的数量庞大,使得它们的总量甚至超过大公司的总量。中小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很少能走远,原因就在于它们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太弱,那么如何使其规模不断扩展,实力不断增强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所以,现阶段我国各方面都鼓励发展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现阶段走出经济困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通过资本运营的手段,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方面。但资本运营具有较大的风险,尤其对中小企业来说,在现有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各方面还没有较大优势的时候,如何进行资本运营,是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难题。也就是说,中小企业要想资本运营成功,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是中小企业进行资本运营必须弄明白的事情。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情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我国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原则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我国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原则
2.1 资本运营要以企业的产品经营和企业发展为基础
现代企业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资本运营,企业的超常规发展更需要对资本的合理运营[1]。可见,在现代企业发展战略中,资本运营的地位何等重要。国内外大量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在创造超常规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几乎都成功地运用了并购等资本运营手段。从国内外企业的发展历程可知,企业的建立、成长、及发展壮大一般需要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在第一阶段,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经营的重心。资本运营第二阶段,在资本运营阶段,企业除了正常提品和服务外,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本运营,企业的经营重心逐渐从产品服务的单一重心转为产品服务和资本经营的双重重心[2]。
对一个中小企业而言,一般处在成长阶段,所以产品与资本两种经营都显得十分重要,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产品经营为资本经营奠定基础,资本经营是产品经营的高级形式。而现在的情况是,人们往往重视资本运营,而忽视了产品的经营,甚至完全忽略掉产品经营,认为企业的经营只有资本经营才是最重要的。在这种错误思想的误导下,大量中小企业进行低成本的扩张,不断地扩大规模,结果往往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严重下降,不但没达到扩张的目的,反而将原企业拖垮。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一语中的:“资本的扩张,虽有诱人的前景,但弄不好也会是一个可怕的陷阱”。其实,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金融、证券类除外),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才是企业的经营根本,资本扩张、资本经营仅仅是服务于产品市场扩张的方法和手段。所以,在中小企业发展势头很好,经营高速扩张的时候,应有意识地放缓扩张的速度,重点加强内部管理,进行内部整合,以求公司稳步健康地发展。
“资本运营贵在有度”,这个“度”就是资本经营与产品经营的统一与平衡。资本经营的方式和规模是根据产品经营的需要选择的,以实现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统一;同时还必须时刻重视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平衡,即在资本经营阶段,随时不忘产品经营,要经常巩固资本经营的成果。资本经营需要以一定的技术、产品、金融工具等为载体,需要以扎实的产品经营业绩为基础,决不是“空手套白狼”。如果不考虑中小企业的经营业绩和整合能力,只是盲目地经营资本,则会像某些人吃得太快、太多,不好消化,造成胃的负担[3]。
2.2 资本运营要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进行。内部途径可以通过企业的内部演化、内部积累逐步培育形成,但耗时较长。外部途径可以运用类似英特尔与微软的“Wintel”知识联盟,还可以对外整合资源的方式,从外部获得所缺乏的核心竞争力要素[4]。当然,核心竞争力具有买不来、偷不去、拆不开、溜不掉和带不走的特点,但是对外通过并购等方式进行资源整合,则有可能获得核心竞争力要素,因为并购和一般的资产买卖不同,它属于生产要素的整体性转让,这种整体性转让可能包含着核心竞争力要素的转移,并且快捷、耗时较短。通过外部资源整合方式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就是通过资本运营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核心竞争力培育和资本运营之间存在较大的契合。
所以,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资本运营对其发展和扩张起的作用十分重大,是其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外部途径。但是,由于资本运营蕴含的内在风险及人们其认识的不足,中小企业很可能成也资本运营,败也资本运营。因此,中小企业进行资本运营时要全面认识自身的能力,遵循企业发展的内在本质来经营企业。资本运营必须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主[5]。
总之,资本运营存在较大的风险,对中小企业更是如此。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更好遵循服务于生产经营的基本宗旨,虽然资本运营有时可以与企业生产经营分层运作,但资本运营必须有利于生产经营的持续竞争优势,必须要有利于与生产经营相关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只有实现了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的结合,才能使企业的规模扩大和效益提高同步运行[6]。
2.3 资本运营要谨防投机心理
常见的资本运营方式有3个特点。一是高智力性,即企业的每项资本运营都需进行研究、规划,智力劳动十分重要;二是非生产性,不论项目融资、资产置换,还是企业并购,并不创造任何财富和产品,所变化的只是资源配置和流动状况;三是高效益性。以上各方面都要通过脑力策划(高智力)促进资产调整(非生产),进而获得高收益,所以有人将其称为“空手道”[7]。
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尤其是想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虽然很热衷于资本运营,或是以资本运营提高企业声誉套取更多贷款,或是以圈钱为目而设法上市,或以其它方式融得更多的资金,再以所圈的钱去并购其它企业并对其进行包装,而后再卖给下家从中赚取“差价”[8]。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存在,但他们各种法规制度相对完善,识别驾驭风险的能力强。而我国的某些中小企业看到这样赚钱也不择手段地如法炮制。这种投机行为使某些中小企业在短期内确实赚取了大钱,但这种投机型的资本运营方式有着极强的诱惑力,从而最终使企业越陷越深进入万劫不覆的境地。所以,中小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一定要有理性健康的心态,一定要以企业自身的能力位基础,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可行的发展战略,只有这样,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才可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9]。
2.4 资本运营要谨防“低成本扩张”
在企业重组并购中,某些企业提出“低成本扩张”的思路,试图以尽可能少的投资尽可能大地增加企业资产,来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低成本扩张”思路不符合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本质要求[10]。
在“低成本扩张”过程中,企业只是简单地以在资产交易中支出的代价来计算成本,而真正的成本并不是以此为限,还应包括并购企业在并购后进行的项目投资、技术开发、设备更新、产品调整、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市场开拓及各项潜在的复杂事务的代价。很多并购企业还未整合好目标企业,很快使自己陷入了困境,甚至变成其他企业的并购目标。这种案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很常见。对并购企业而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否以低的价格获得目标企业,而在于是否拥有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各方面的优势。缺少这些优势,即便无偿取得了目标企业,并购后的经营也可能失败。所以“低成本”并不是中小企业重组并购的关键因素[11]。
资本运营最看重的是资本的使用和支配,资本运用比资本的占有更重要,因为企业的利润来源于经营资产而非拥有资产。因此资本运营注重通过兼并、合资、租赁、控股等方式把“蛋糕做大”(即获得对更大资本的支配权),注重通过战略联盟等方式与其他互补优势企业合作开拓市场、降低风险,获得更大的资本增值,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12]。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在现有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各方面还没有较大优势的时候,不适合“低成本扩张”的资本运营方式。
3.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影响因素
3.1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宏观影响因素
(1)金融体制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在当前受金融体制影响比较严重。当前,我国金融结构的构架仍以较为传统的金融结构为主,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央银行体制,也曾试图把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从机构上加以分立,但仍然难以根本改变我国的金融结构。我国的金融结构是建立在不完善的甚至是扭曲的信用关系基础之上的,这种结构严重阻碍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严重降低并减缓了资本转化的效率和速度[13]。
从银行方面来看,工业化时代的金融体系结构分为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和银行主导型两种,我国的金融结构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结构。一些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其不确定性很强,风险也很大,但投资的回报相对也比较高。根据盖尔和艾伦的理论,这类企业的资本运营应该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因为高风险高回报的资本运营只有证券市场才能承担。但我国的融资结构以银行为主导,证券市场极不发达,成长或初创期的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资本运营。这些企业的资本运营本该由证券市场承担但被转到了银行,银行出于艾伦等人的观点或稳健原则,仅仅通过先验概率确定对企业的放贷,因此,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进行资本运营也变的十分困难了。由于中小企业的风险较大,如果中小企业的资金以银行融资为主,而银行信贷融资的收益率是固定的,最终是银行承担了较高的风险,而不能分享企业成功带来的收益。所以,银行的风险与收益极不对称,大大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
从证券市场来看,我国的证券市场主要以股票市场为代表。虽然股票市场发展很快,但债券市场的发展却十分缓慢,虽然债券市场是证券市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思路受到了中国特定社会经济环境的限制,在证券市场的建设方面,将资本市场严重地股市化了,具体来讲就是重视直接融资,忽视间接融资,从而只重视股票市场的发展,严重忽视了债券市场的发展。而且政府部门对企业发行债券的控制过死、过多,审批环节多、机构多、时间长、手续繁杂。与银行贷款相比,企业发行债券的资格审查门槛更高、控制更严,甚至有所有制、行业、地域等方面的歧视或限制。在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制定的发行政策极不稳定,审批的标准时严时松。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资本运营。另外,从股票市场来看,我国股票市场是主板市场发达,而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的二板市场发展十分滞后。在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以政府的行政手段为主,各环节基本都是通过计划框架用行政分配方式来运作,包括上市公司的选择甚至股票额度的确定。因此,基本上主要是国有企业从股票市场取得资金。虽然买壳上市是中小企业实现上市的捷径,但也存在很多客观问题,从而大大增加了这一资本运营方式的成本。
(2)信用体系因素
信用就是遵守诺言。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信用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观念,同时也更是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它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无形资源,同是也是扩大市场规模的前提条件。信用资源的大小,与一国财富的增值和发展潜能有着重大联系,因此我们说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信用资源在层次上来看,分为个人信用资源、企业(法人)信用资源和国家(社会)信用资源。在完全的市场经济社会里,整个社会信用资源以个人信用资源和企业信用资源为基础,而在我国则相反,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在我国,由于国家信用不是依赖于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约束,更不是植根于社会成员的自律,而是依赖于国家权威的外在强制,所以国家信用缺乏坚实社会基础,因而国家信用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支持。从具体方面来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体现:
首先是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在经营风险、管理素质、经济实力等差别较大,需要有一个科学发达的信用评价体系将它们区分开来,使真正有潜力、守信誉的企业能得到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由于我国各种信用体系和社会公证机制还很不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还未建立,所以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一直严重欠缺,致使各种信用情况良莠不齐企业的难以区分,该情况严重导致提供资金的一方提高门槛,造成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困境[14]。
其次,我国信用担保机构还很不发达,并存在诸多缺陷,主要体现在:首先,政府干预过多。财政出资的政府担保机构在整个信用担保体系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该情况不利于担保机构的市场化运做。其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自身的经营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缺乏专业人才的运作和管理,同时缺乏风险分散机制和资金补偿机制,因而民间资本型的担保机构业务开展缓慢,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
(3)法律环境因素
在我国,还没有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的系统法规。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处在无法可依的状态,当出现经济纠纷或权益被侵害时,很难得到法律法规的有效保护。尽管《合伙企业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确立了平等市场主体特征的新型法律框架体系,但中小企业在一些具体的立法中,仍然受到歧视或者不被重视。在保护中小企业投资产权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权威,而且有些法律法规没能保障中小企业的利益,使得某些中小企业的财产甚至人生安全,都缺乏及时有效的保护。比如,中小企业在参与国有企业并购、改革过程中发生的纠纷,法院在判决时往往倾向于侵害中小企业利益,维护国有企业利益,不仅企业的知识产权缺乏保护,其正当财产权益也得不到保护,从而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积极性。在品牌竞争时代,企业必须善于利用知识产权来保护自己,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知识产权尤为重要,但现阶段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的法规还很不健全,侵害中小企业产权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15]。
3.2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微观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资本运营困难,不仅有其宏观的外部环境因素,更有其自身的因素。宏观的外部环境单个企业并不能改变,而只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得到改善,但自身的因素企业却可以由通过自己的努力改进,所以作为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重视自身内在素质的提高,以满足通过股市或银行进行资本运营的条件。
(1)企业规模的因素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优势,虽然“船小好掉头”,但是小规模和经营灵活的特性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却成了障碍。一方面,规模小对银行来讲就代表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也差,破产率也高,其违约风险也就大,由于规模小无法向银行提供有价值的财产抵押,即使是房地产抵押也因其变现能力差而不被银行所接受;经营灵活就代表其经营的不确定性很强,如经营方式具有投机性、无稳定的主营业务等。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也使得中小企业被资本市场拒之门外。现行资本市场的进入门槛很高,如《证券法》规定企业首次公开发行的股票,发起人的认购不能少于三千万元,这对于大多数资本总额不足百万的中小企业而言绝对是不可能的[16]。
规模小不但增加了银行的贷款风险,而且也提高了资本运营的交易成本。由于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具有风险大、频率高、数额少的特点,从而使贷款的单位成本大大提高。银行贷款也有固定的成本费用,如贷款前银行要对企业的信用调查,贷款时的审查以及贷款后进行监督等,这些都会使银行产生大量的固定成本。当然单位固定成本存在着规模经济,即会随贷款规模的增大而减小。中小企业需求的资金少,当然也就规模不经济。同时,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调查会更加详细,监管成度也较一般企业会更大,从而使固定交易成本大大增加。而在资本市场上情况也是如此,在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会存在信息披露费、挂牌费、中介费等固定成本,这些固定成本与发行量大小无关,也与产量的大小无关。与类似大企业资本市场资本运营不同,中小企业大多为小额的资本需求,如果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也会存在单位交易成本高,规模不经济的问题。
(2)企业组织结构的因素
中小企业最大的组织结构问题之一就是产权不清晰。产权制度的最主要功能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经济交易的费用。产权不清晰会加大交易成本,增加经济活动中不必要摩擦。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只有国有企业才存在产权不明晰问题,但实际上中小企业同样也存在产权不明晰问题。首先是中小企业的“红帽子”问题。一些中小企业“挂靠”政府或其职能部门形成了所谓的“红帽子”企业,以获得有政府相关政策的保护。这些企业的产权本来是比较明晰的,却在发展过程中却变得逐步模糊起来。在企业的发展初期,这种模糊的产权对中小企业能起到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成了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中小企业产权模糊不清,抵押物也会因产权不明而难以变现,向银行贷款很可能会遭到拒绝。权不明晰,科学的管理手段也很难实现。产权不明晰,就不能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民间资本,从而使得股份制改造难以完成,资本的整合或重组难以进行。其次,中小企业的企业产权与个人产权也很不明晰。目前,由于我国民间投资一般是靠家族或亲友关系来维持,个人产权与企业产权混常常在一起,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了新类型的产权不明晰,这种产权不明晰,使中小企业缺乏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合理的管理制度,从而在股东之间难以形成有效制约。另外,中小企业内部也没有对经营权进行细分,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产权上处于就对主导地位,导致了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企业的约束激励机制很不健全。这种情况下,普通的管理人员成了企业主的附庸,大多数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自己的发展预期,不思进取,只考虑短期利益和老板一致,最终致使企业的竞争力大大下降。
(3)企业管理的因素
从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看,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以个人私营模式进行管理,该模式具有四大特征:集权化的管理模式、单一的产权结构、任人唯亲的用人制度、家长专断的决策机制。这种模式在企业的初创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同时,家长制决策机制也有利于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降低管理控制难度和成本,减少内耗,但这种治理结构的弊端,主要显现在企业需要发展的时事。另一方面,该模式的家长专断决策机制和任人唯亲用人机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会带来极大的风险和不稳定性,进而加大了资本运营的风险。以个人私营模式进行管理,会将社会公众排斥在外,这不仅会使企业的社会形象欠佳,也会使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限制企业对社会公众资金的吸纳。所以,很多中小企业所需的资金只能通过民间私人借贷,很难向银行贷款或进入债券、股票等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运营[17]。
从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程度来看,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提供给银行的财务信息极不准确,也不规范。银行根本不能凭借财务报表信息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中小企业产生信息不透明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产权封闭,该类企业担心商业机密外泄,所以从主观上来讲不愿披露真实的信息;从客观方面来看,中小企业一般由于组织机构简单,人员较少,账目管理欠规范,甚至不设专职会计人员。而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帐目审查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所以该类企业披露财务信息客观上存在较大困难。很多企业隐蔽真实财务信息使外界无法了解企业的真实状况,最终加剧了这些企业资本运营的困难。
从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来看,其资本运营的能力普遍较弱。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运营的成败往往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资本运营成功可以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甚至未来的发展。现实中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资本运营意识十分淡薄,这些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为了求稳一直采取对“资本运营”避而远之的态度,当资金短缺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时,才明白资本运营的重要性,但此时为时已晚,后悔莫及。而有些中小企业虽然意识到了资本运营的重要性,但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非规范化的操作。实际上,资本运营是一种对社会资源综合运作的过程,是一种专业化的行为,而且它是企业的一种长期战略,是一种长期行为。所以,资本运营并不是普通的企业管理者自己能操作的,须要由相关的专业人士运作。
(4)企业自身信用的因素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同时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企业的生命,对维持银企之间以及企业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现阶段,中小企业的违约现象十分严重,也一样存在逃废债务的现象。逃废债务会引起银企之间的信任危机,而信任危机会加剧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所以,在中小企业信用的缺失,使他们从银行贷款更为艰难。
信用缺失不但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也影响他们的投资。这些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时间短、破产率高,从而导致先天信用不足。另外许多企业不履行合同、欠账不还、不讲信用,造假制假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因而这些企业的后天信用也严重不足,先天和后天的信用缺失,极大地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整体声誉。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自身资本不足、抗风险能力弱,其信用缺失直接导致市场风险的进一步提高,所以他们只会选择一些短期投资来做,最终导致其投资趋于短期化。同时由于信用缺失,严重阻滞了生产要素的流动,导致了各种生产要素的交易摩擦增强,交易成本大大提高,最终导致了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低下。企业进行项目投资时,需要发生与其他市场主体签订并履行各种合同和交易契约的信用行为。由于信用缺失降低了投资者对他们投资项目的评价,从而使投资者的信心大打折扣,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欲望与热情[18]。
4.结束语
中小企业如果要成功地进行资本运营,促进其长期快速的发展,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同时也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首先,中小企业进行资本运营,要以企业的产品经营和企业发展为基础,同时,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要的是,中小企业的资本运营,要谨防投机心理和“低成本扩张”,尤其对于那些在现有产品、技术、市场、管理等各方面还没有较大优势的中小企业,更是要特别注意。另外,中小企业进行资本运营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宏观方面看,受到金融体制、信用体系、法律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从微观方面看,还受到企业规模、企业组织结构、企业自身信用等自身因素的影响。所以,中小企业如果要想通过资本运营促进其长效发展,除了政府层面给与政策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其本身要注意完善组织结构,提高信用,培育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薛淑红.资本运营与企业发展[J].中国商界,2009(7).
[2]邹妍.企业资本运营分析之探讨[J].时代金融,2012(3).
[3]丁浩.商品经营和资本运营的互动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5):41-44.
[4]娄亮华.基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资本运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0(9):213-215.
[5]庞亚辉.企业资本运营探讨[J].当代经济管理,2010(5).
[6]王玉欣,傅明,陈敬东.现代企业资本运营应处理好五大关系[J].财务与会计,2001(9):59-61.
[7]王金.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7.
[8]张伟哲.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策略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12):121.
[9]龙涛.关于企业资本运营管理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1(10).
[10]郭效丁.对企业资本运营与扩张的一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9(6).
[11]孟庆良.关于民营企业资本运营与产业整合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12).
[12]马小会.企业资本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2).
[13]王艳.民营企业融投资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4.
[14]张健.中小企业资本运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2(1).
[15]赵颖,金海清.中国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识别[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
[16]王增孝.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核心应对策略[J].职业时空,2010(2).
[17]贺冬萍.试论优化企业资本运营的对策[J].科技信息,20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