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基础文学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基础文学知识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语文在考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2019年语文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数将达到200分,这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语文教学的重视,而语文作为一门积累性较强的学科,是需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就不断积累的,特别是对于大量的需要记忆、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来说。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正是接受新学习方法的学年段,因而语文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基础知识,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整体认识分析语文基础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学习了各种语文基础知识,但并没有系统地对语文基础知识体系有整体的认识,这给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带来困难。语文基础知识由汉语知识、文体知识以及文学知识三部分构成。汉语知识包括拼音、汉字、词、短语、句子以及修辞等内容;文体知识包括议论、说明、记叙、书信等各种文体的知识;文学常识包括教材涉及的作家作品信息。教师可以把语文基础知识的分类按照网络结构图的形式进行归类,让学生清晰地把握语文基础知识,这便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汉语知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1.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字词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在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路边商店、电视广告、手机新闻等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事物都是用文字表达的,对于遇到的不认识的生字、生词或者不常见的用法,要鼓励学生及时记下来,形成积累本,有闲暇时间便复习。这不但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探索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生活中那不经意的一瞥可能比反复死记硬背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课外阅读中积累字词
初中生基本都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根据个人喜好不同、品位不同,阅读内容千差万别,但是都属于语文阅读的一部分。例如《读者》《意林》这种杂志在中学生之家很受欢迎,我们鼓励学生在读课外读物的同时,要学会利用工具书,对于不懂的字词或者感到作者写的内容难以理解,要及时向他人请教,及时领悟生僻字词的意思,加深印象并记忆。
3.课堂上对字词做重点解读
在初中阶段,很多教师开始不再重视生字生词等基本教学内容,仅仅告诉学生怎么读后便不再理会,这都是错误的做法。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读,还要教会学生这个字的常用词组,最终以在作文中能流畅运用为最终目的。
三、文体知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说,首先要明确不同文体之间的区别,记叙文是讲述故事,需要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通过上下文联系与综合分析,掌握记叙文要点;散文的要点是形散神不散,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注意概括文章主题,通过品味散文的语言、分析其表现手法得出文章脉络,进而明白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是什么;议论文则有明确的论点论证过程。其次,通过模仿与练习,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模仿一些著名作家的作品是一种不错的写作方式,在总结出自己的作品优缺后,开始写出自己风格的文章。
四、文学常识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分析
文学常识只有广泛的阅读与记忆才能不断积累。对于初中生来说,考试要求的文学常识内容并不多,但是从语文知识积累的角度来说,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说,要尽可能多地阅读、广泛地涉猎文学常识,因为到了高中以后各科的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生很难会有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积累文学常识具体来说有很多技巧:
1.列表法
文学常识数量庞大,但如果将积累的知识内容进行列表分类,便可以使杂乱的文学常识变得一目了然,进而化难为易。例如,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第一”,我们可以把这些“第一”统计出来: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这样集中记忆,文学常识变得简单。
2.比较法
文学常识有很多知识点较为相似,学生很容易记混,对于这种知识点,我们不妨迎难而上,把相似的内容归纳到一起,比较分析它们的不同特征,进行分辨训练。例如,书法四体:楷、草、隶、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秀才四艺:琴、棋、书、画。这些文学常识之间有着明显区别,学生经过比较便知。
汉语博大精深,语文基础知识更是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规律可循。只要把语文基础知识进行细分,形成网络结构图,对于结构图的每条支线进行详细研究,把大而复杂的知识点分割,我们就会发现,条理清晰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难,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在课堂听教师细致分析,在课外阅读中,养成积累的习惯,那么我们就会变成有学识的人,成为有涵养的人。
基础文学知识范文2
摘 要:语文是一项庞大的知识体系,既有基础的知识积累,也有学生的认知教育,对于学生的当前阶段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中学时期正处于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积累。
关键词: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59-01
语文既是一项工具学科也是一项人文学科,这就要求知识积累的时候既要注重显性、工具性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隐性、人文性知识的积累:显形积累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学生通过对于这些知识的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文素材库”。隐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生的个人思想的积累,学习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等等,这些知识对于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个人价值观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意义。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这两方面知识的积累,以便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提升。
一、引导学生做好课内知识积累
现行的课本内容是经无数专家学者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经典佳作,既符合当前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也符合学生的情感态度认知。同时课本也是学生知识学习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进行知识积累的第一手素材,引导学生做好课内知识学习对于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意义重大。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感知、学习认知技能的教育,让他们能够做好课本知识的学习。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他们的学习认知度。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以便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说‘世外桃源’,其实是指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桃花源记》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形象、直观的‘世外桃源’场景。想要清晰掌握文章中描述的内容,首先就要进行相关文言文知识的学习。”通过趣味化的引导来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知识的积累,例如古今异义字,“缘溪行”的“缘”在文中其实是“顺着、沿着”的意思;“阡陌交通”的“交通”:古义是“交错相通”的意思;“无论魏晋”中的“无论”古义是“不要说,(更)不必说”的意思……理解了这些基本的知识,才能够科学地进行课文的分析与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章的分析就能够得到全文的行文脉络: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塑造了一个幽美的世外桃源场景,让人感受到宁静的田园生活。至于作者的写作初衷、写作目的,在文章中很难得到完整的体现,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知识积累与拓展,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
二、引导学生做好课外知识拓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材无非只是一个例子”,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教材中的课文只是语文知识的典型代表,语文知识积累的主要途径还需要充足的课外知识拓展与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例如《桃花源记》只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世外桃源的形象,而至于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的生平简介、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既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章,也要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感受文章的写作目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下材料搜集,通过查阅相关书籍、运用网络搜索引擎等途径了解到作者的相关基础素材: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在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纷扰,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这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只有让学生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够使课文显得更加立体、更加易懂,进而感受作者的情感寄托、理解文章的写作内涵。
基础文学知识范文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并将原来的语文教学中的“听话说话”要求改为“口语交际”,这不单是提法的改变,而是把听说能力置于重要的位置,作为交际技能从小进行培养。而且在目标中第一次明确的将“口语交际”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及“综合性学习”地位等同的并列为阶段目标的五大方面。显然,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现状分析
对本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现状做了一番调查,对现在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做了一系列的分析研究,发现现在的口语交际教学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重书面,轻口语
由于受传统语文“重书面,轻口语”的束缚,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这一新型课程认识不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更好的锻炼,使口语交际课如同虚设。
2、重说话,轻交流
语交际课除了具备听话,说话的能力,还要有交往的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可是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把口语交际课上成了过去的听话说话课,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怎么说,使原本贴近生活、轻松活泼的口语交际课变成了课堂气氛浓重、紧张严肃的说话课。
3、重陈述,轻情境
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心理产生需要时,学生才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课堂教学,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可是课上有些教师只是按口语交际的要求让大家说一说、讨论讨论这一固定的模式去上每一节的口语课,课上只是个别活跃的学生滔滔不绝,成了课上的主角,部分学生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和自己无关,在一旁看热闹或开小差,缺少交流和互动。
三、“口语交际”智乐教学模式
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研究,我们深入思考、反复学习研究,我们提出“口语交际”智乐教学模式,旨在使学生在老师精心创造的交际情境中,快乐的参与其中,通过师生、生生、生本的全方位交流和教师的指导、引导、点拨,以及师生、生生间的评价交流,从活动中,获得良好的语音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快速的语言组合能力和得体的举止谈吐能力等多种智慧,最终使学生的思维不断丰富、提升,变成人的内在素养。
1、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者为本,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突出其主体地位。学习是一个兴趣发动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积极参与的过程,是一个没有压力的过程,是一个愉快的过程。
寓教于乐的原理:克希克兹米海利(Csikzentmihalyi)提出令人快乐的任务有四个核心要素:能够完成的;提供了清晰的目标;及时得到反馈;可以挑战和扩展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获得智慧。
2、教学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教学与训练,让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发展合作精神。”
3、基本环节
综观小学所有口语交际课,我们认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话题类和实践类。例如:话题类包括自然专题(有趣的动物、植物;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妙想专题(续讲故事、我们的奇思妙想、未来的学校)以及生活专题等内容十分宽泛。而实践类的口语交际课除了动手操作的主题(观察中的发现、我是“小小推销员”、过春节、策划一次活动)之外,以习作指导为主题的课程占有很大的比重。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语交际课上应设计多样的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和生活经验,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说得具体,说得真实,说得有趣。以生活展现情境,是通过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儿童观察的客体,并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儿童眼前。以《寻找春天》为例,可以让学生首先观察春天,说说自己的发现。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我把“校园”作为观察的客体,因为到了春天,校园中的草坪渐渐地绿了,树上抽出了许多嫩芽;到处是一片绿色,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这些都表现了春天最显著的特点,使儿童不知不觉地进入到情境中去。
第二阶段:指导表达 学思结合
语交际是教学生用规范的口头语言去有礼有序的表达,思维承载了学生的表达内容和方法,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的。如在上第五册《接待客人》一课时,我们要教给学生,日常生活中当客人来访时,应怎样招待客人?开门说什么?临走时说什么?怎样说得体?让学生把这些知识从理论变成实践,从而让口语训练灵活起来。可以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多接触社会、接触人,懂得待人接物的礼仪。学习的过程当然是由不会到会,由初知到熟练的过程,文以载道,在学习口语表达的同时,其实对学生的心灵也是一次启迪。
第三阶段:合作探究 畅快交流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口语交际这类开放的课程教学中,开放的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了条件,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在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无论是做为问题的发现者还是解决问题的探讨者,他都是课堂的主人,没有知识性的标准答案,他的每一次交流、讨论都是正确的值得鼓励的。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同学们的讨论如果不加以点拔,引导、评价,很容易偏离主题,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但教师的引导是需要技巧的,要打开思路、顺学而导、规范表达、组织评议,不要强制灌输。
第四阶段:拓展实践 享受成功
最后的这个环节,既是学生熟练运用,享受成功的环节,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过程,学以致用,学到的方法、技能只有运用在生活情境中才能体验它真正的意义。
4、教学评价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我们在这里提出智乐的教学模式,这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大方向的把握,但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中的教师的预设与学生的生成是千变万化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大型赛课活动中,极少有老师愿意上此课型的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在这种情形下,老师的教学评价就显得犹为重要。评价的范围应该是广范的,多角度的。如果评价仅仅是教师的专利,这对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极为不利,评价应向学生开放。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但不可放任自流,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辅助。
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措施,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上这些我在这一年的教学探索中的一些点滴认识,一些经验的小结,谈不上科学严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坚持学习理论知识,努力上好口语交际课,扎实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加强自身教学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基础文学知识范文4
关键词:中学;语文;学生;知识;积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102-01
和理科知识的“公式化”教学方式不同,语文知识的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自身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也有着较强的考验。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本文笔者就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做好语文知识的积累进行论述,旨在为提升语文的教学效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引导学生做好字词的积累
字词是构成语言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教学项目。只有引导学生做好了字词的积累,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一步的学习。进入中学以后,学生的常用字词积累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随着知识面的拓展,对于学生的识字量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做好字词的积累,只有做好了这一工作,才能够促进其他学习的有效进行。
笔者认为,字词教学主要应该从这几方面入手:首先是读音,只有掌握了读音才能够进行正确的运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使用,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读准确,以便能够正确的使用。其次是字义,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字可能有很多种意思,如何进行恰当、准确的运用是对学生的一个大考验,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字义的学习。比如在教学憧憬(chōng jǐng)这两个字()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字的读音,之后根据字的结构,让学生认识到字词是由竖心旁和“童”、“景”构成的,则是与心情相关的,并且与人的想法、意念以及理想有关系,即“‘童’年的时候对于未来‘景’象的遐想,”是对未来的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这样以来,学生就能够更好的进行理解、记忆。
二、引导学生做好句子的积累
句子是文章的基本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沟通交流的基本语言单位,同时对于学生的语文素质提升、综合能力培养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说话、写作的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名人名句就能够使语言显得更加出色、更具说明性以及说服力,对于自身观点的明确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做好句子的学习与积累,以便能够促进他们知识积累的有效进行。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分析、总结,让学生能够对于句子有更深刻的认识。比如《观沧海》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博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孕星辰的雄浑景象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诗中描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互文的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诗歌正文内容无关的句子:“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统领全诗的句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认识,才能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进行恰当的运用。
三、引导学生做好段落的积累
我国有着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积累,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沉淀,文言文、现代文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优秀段落,读起来或让人内心澎湃,或让人潸然泪下,他们是中国文化的结晶,需要学生牢固的掌握。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段落的积累,让他们能够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一些教学技巧,比如可以让学生组织制作班级的语文知识学习专栏,遇到好的句子或者段落就可以摘抄下来让大家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在课前几分钟让学生读一些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途径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提升学习的效果。比如“春――是鲜花的笑脸,是泛着淡淡新绿的柳枝在舒展筋骨,是草儿睁开了朦胧的睡眼,看世界;春――是天空中摇曳着的形形的风筝,是那手牵风筝线在山上山下跑来跑去的孩子”这段就通过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了春天的特色,展现了春天的魅力。
四、引导学生做好篇章的积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阅读的要求是“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这对于学生的篇章知识的积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如何更好的实现这些教学要求,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教学策略进行引导。另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阅读心得交流”,让大家对于相同的内容说出各自不同的见解,或者对于相同的案例用不同的内容进行补充等等,通过学生的实践运用来巩固他们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兰海燕.重视初中语文学习中的积累.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3.
基础文学知识范文5
一、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
无论是从中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哪个角度分析,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到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来的,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必然的、普遍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离不开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其有效教学自始至终是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但是,中学语文教学却长期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在逐渐淡出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这个问题值得语言学界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1.言语与语言基础知识
我们知道,言语是指个人在具体情景中的听说读写活动,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呈现出具体性,多样性,创造性的特征;语言系统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交际工具,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规范系统,具有社会性、规范性、结构性及稳定性的特征。言语千变万化,其内容无穷无尽;人们的言语是对有限、稳定的语言系统中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的自由组合,这些组合要遵守语言组合规范。其规范如同如来佛祖的手掌,无论言语如何变幻,都要符合言语规范,不能逃出“如来佛”的“手心”。从这个角度看,语言系统包含着言语,言语仅仅是语言系统的个性化的演绎。当然,语言组合规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它的发展变化相对于言语来说,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这一点,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既要语言内容变化的灵活性,又要尊重语言规范的相对稳定性,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搞好语言教学的基础。
2.交际能力与语言基础知识
交际能力指的是利用语言资源来表达和理解言语意义的能力。这种能力具有依据语境和角色创造性地运用的特征。它包括又远不止关于静态语言的规则。具体来说,是由三个方面的能力构成的,即语言能力,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社会语言能力,把握种种言语功能(如陈述、宣告、发问、表态等)和言语功能变体(不同语体和言语风格)的能力;话语能力,运用语篇来完成言语行为的能力。
从以上分析可知,要科学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不仅需要传统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内部结构及其基本规律和修辞、逻辑、文体基础知识,而且更加需要现代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如语用原则知识、言语行为知识、语用结构知识、语用含义知识、语篇知识和语体知识作为语文教学的理论支撑。
3.言语认知与语言基础知识
真实情境中的言语交际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言语交际认知的特点是,在交际过程中,受话者总是主动地寻找证据和暗示以领会发话者的意图,而不是编码—传输—解码的电码通讯式的过程,理解不是对静态的语言进行解码,要依赖言语环境的把握。
可见,在真实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现代语言基础知识对提高学生言语认知水平,实现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中学语文教学应加强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言语认知能力。
二、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如何有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
1.现代语言基础知识能够提高学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教学属言语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语言规范是贯穿各级各类学校语文教育的一项最根本任务,体现在语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任何忽视或偏离社会语言规范的语文教学都会直接导致语文教育质量的下降。
在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处理好个性化的言语活动和社会语言规范的矛盾。一方面,言语活动是人的个体交往活动,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造出各种各样的句子,完成特定的社会交际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看到,人的个体言语活动仅仅是对社会语言系统的个性化的演绎,这种演绎要遵守社会语言规范。
由此可见,中学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尊重、鼓励个性化的言语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语言基础知识,提高规范运用语言的能力,两者相互作用,不可偏废。
2.现代语言基础知识能够促进言语形式教育的有效实施
在言语形式教育过程中,注意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与言语技能训练的有机整合,为实现言语技能训练的科学化服务。如果离开了现代语言基础知识的指导,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就会蜕变为简单、机械的操练,变为“磨练”,语文课堂也变为一个大磨盘,学生的言语能力就成为日复一日“磨练”的产物。这种费时低效的语文教学只重数量,不重质量,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以现代语言基础知识为指导,我们才能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有序、高效的言语技能训练,让学生快乐的成长。
基础文学知识范文6
化学是一门严肃的自然科学,它遵循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就其学科的特点而言,它是通过可知的物质世界,研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再把这些规律性的知识运用到未知领域中去,从而得出研究未知领域的方法和理论,并指导实践。任何重大的发现都要靠化学实验予以证实。在化学领域中,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误都将造成巨大损失,延缓科学发展,因此,严谨、求实、准确的态度是从事科学的工作者必备的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科学家优秀事迹为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科学精神、文化素养的教育。教育学生要诚实、不说假话、不弄虚作假、不作弊浮夸、不马马虎虎、不粗枝大叶,要有一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化学史上被称为“第三位小数的发现”是一个极好的例子。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多次测定发现,从空气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72克,从氮气的氧化物中得到的氮气每升重1.2506克,两者在第三位小数上存在差异,相差0.0066克,相当一个跳蚤的质量。瑞利没有忽略这一差异,更不认为是实验本身的“误差”加以“修正”,而是把他的实验结果与研究的论文一起公开发表,这引起了他的朋友拉姆塞的注意,并开始研究这个问题。这就是惰性气体最初被发现的过程。试想瑞利如果忽视了小数点第三位差异,会使惰性气体发现推迟多少年呢?化学史上这一著名的发现,真正体现了诚实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这一事例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二、设计科学性训练提纲,培养学生准确的表达能力
准确的表达和准确的记忆是分不开的。教学中要按照科学的记忆精心安排训练内容,训练题可根据内容有规律地排列起来。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记忆和表达,首先让学生掌握教材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把它的基本精神和逻辑结构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概括,进而准确地叙述下来,这就是通常学习时所作的提纲。经过自己的分析,用自己的语言作过提纲的材料是比较容易记忆和保持的。记忆是建立在联系和巩固的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直观的材料,如实物、图片、模型、图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等,并与之建立广泛的联系,有助于记忆,这比单独的记忆效率高。另外,复习在记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记忆是建立联系、巩固联系的过程,联系要经过强化才能巩固,复习的作用就在于强化联系。同时复习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促进理解,使记忆更牢固。我们学过的知识,如果经常复习,就可长期不会忘记,能够准确记忆的知识,也就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