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规划的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规划的定义

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竞争网络结构前后端结合网格化ODN

随着全业务的运营,通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ODN网络是开展高速数据、高清流媒体、综合信息化等全业务运营的关键资源。如何建设一张合理的、具有前瞻性的ODN网络是保证业务需要的基础,各大运营商必须专注于网络转型,必须打造面向综合业务的宽带接入网以适应业务多样化,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本文重点分析基于PON技术的ODN网络中的应用设计策略。在FTTH接入模式下,接入网规划建设工作的重点从传统以设备为主体,转向以光纤/ODN为主体,设备节点的布局进一步简化,网络结构实现光纤化和无源化。接入光缆及ODN的规划布局将直接决定FTTH的覆盖规模、网络能力和业务支撑能力。因此在规模推进光纤到户,主要采用FTTH模式为主的接入网规划建设工作中,接入光缆及ODN网络的规划重要性尤为突出。

一、通信网络现状存在的问题

由于前期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早期建设的ODN网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目前的网络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

1、网络建设本身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网络层次不清,部分局所出局光缆芯数较小且种类繁多,主干、配线节点没有明确的定义,主干光节点覆盖深度不够,配线光节点数量太少,用户接入比较随意,各个节点覆盖范围相互交叉,存在不合理的迂回路由使转接次数增多,导致综合利用率不高,大幅增加建设成本以及建设难度,管道线路资源不足等等。

2、前端营销方向与后端网络建设方向往往不一致,导致的前后端矛盾。重点营销的地方网络没有覆盖,网络覆盖到位的地方又营销不足,网络建设的区域往往不是前方市场最急需的地方,造成前后端发展方向不匹配,往往造成营销和建设上的南辕北辙,要解决此问题,需做到前后端有效协同,做到营销区域与建设区域无缝匹配,前端营销网格的划分与后端ODN网络规划进行有效匹配。

上述存在的问题,充分证明了需要进行前后端结合的ODN规划的必要性。

二、ODN网络规划原则

ODN网络一般按主干层、配线层和引入层三层架构规划和建设,遵循“分层、分区、适度超前”的原则,满足全业务经营形势下,公众、政企客户等业务的综合承载需求。

ODN光缆网规划需结合现有光缆网资源及市场需求,围绕OLT局所分区域编制。城市区域ODN网络需重点区分不同业务在ODN网络上的需求差异。基于现有ODN网络资源,完善调整城区ODN网络架构,以期提升业务响应速度。

农村区域ODN网络规划需满足乡镇及周边自然村业务需求,提升市场差异竞争能力。

接入网格规划调整原则:(1)接入网格之间无缝融合,共同覆盖整个网络;接入网格之间不存在交集,保障网格内资源的唯一归属。(2)封闭小区,可以结合小区周边道路、街道,按照小区用户规模定义成一个或多个接入网格。规模不大的小区可以定义成一个接入网格,规模大的小区也可划分为多个接入网格。住宅小区的沿街客户可纳入住宅小区用户内进行统一规划。(3)没有小区围墙、市政道路等明显地理边界的开放小区(如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可按管道路由、电缆交接箱或光配线节点的覆盖范围划分接入网格。(覆盖半径200-500米以内,或按能否由一个光配线箱覆盖来判断)。(4)商务楼宇,一般以商务楼宇的边界作为接入网格范围。(5)聚类专业市场可以参考住宅小区接入网格来定义;(6)开发园区,范围广,住宅用户稀少,厂矿企业多,可以结合园区道路、现网资源覆盖及光网络规划情况定义接入网格,单个接入网格的覆盖半径宜600-800米左右。

城区配线光节点设置原则:

1、小区:改造区域的光分路器宜分散设置,配线光节点设置根据小区规模确定。小区规模在200住户以下时,不宜单独设置配线光节点,光分路器分散设置在楼道。可从主干光节点或附近的配线光节点敷设12芯光缆,光纤到楼道;小区规模在200住户以上时,宜设置光配线节点。一般按覆盖1000-1600住户设置一个光配节点,光缆覆盖半径200-500米较经济。小区规模小于2000住户时,宜设置一个光配线节点;住宅小区的沿街客户可纳入住宅小区用户内进行统一规划。

2、商务楼宇:新建商务楼宇原则上实现“100%光缆覆盖”。用户密集的商务楼宇(如专业写字楼、星级酒店、或200用户以上的独立楼宇等)应设置光配线箱,并根据需要在不同楼层设置光分线箱。

3、园区范围广,住宅用户稀少、厂矿企业多。一般可不设置配线光节点,客户可直接通过主干光节点覆盖。单个光节点的光缆覆盖半径宜600-800米较经济,当发展到入驻企业较多的时候,可灵活向三层网络过渡。

4、专业市场、商业区:一般是指从事商业零售、批发等聚类客户的集中地。专业市场的配线光节点设置可参照住宅小区场景。

5、不规则楼宇分布:主要是指楼宇分布非上述典型场景,应结合区域内用户、电缆路由、道路等情况设置配线光节点,一般配线光节点光缆覆盖半径不超过500米。

6、城区内的主光交节点原则上不设置光分路器,光分路器根据用户密度、用户规模等情况设置在配线节点及配线节点以下节点处。

主干光节点规划原则:

OLT设置原则:综合接入网实际及用户分布情况,城区OLT局站覆盖范围需控制在通信路由长度2-4公里,最长不超过5公里范围,收容现有固话用户3万户左右,规划期末接入FTTH用户不少于1万户,出局主干纤芯不大于2000芯。对于用户密度较低的区域(如城乡结合部),OLT规划容量最低不得低于1万用户,OLT局所机房面积原则上不得小于25平方米,可满足2架以上的OLT设备及3架以上的OMDF设备的扩容。

三、ODN网络规划目标

城区网络目标:

主城区原则上按主干层、配线层和引入层三层架构规划和建设,完成现有城区范围内的ODN网的调整,满足全业务经营形势下各类客户的光纤接入需求。

主干节点对应的业务客户类型:原则上主城区的主干光节点不直接下业务,但是在以下业务场景中主干光节点直接面对用户:基站、独门独户的政企用户、校园网业务。

配线光节点对应的业务类型:小区家庭宽带、聚集小微企业的商务楼宇、聚集类专业市场。

高校、集团客户需要双上联到不同的主干节点,形成备份保护。

5、原则上基站定义为配线节点,需要形成环路双上联主干节点,如果上联主干节点有困难或接入代价较大,允许灵活就近接入配线节点,但是该配线节点要归属不同的主干光交节点。基站覆盖的是无线业务区域,所以并不划分基站配线节点的覆盖范围,只需划出主干节点覆盖范围的基站即可。

开发区网络目标

1、开发区、工业园这类形态的区域,住宅用户数量少,多是厂矿企业,单位用户占地面积较大,用户之间距离较远,所以在这种场景中,建议采用二层ODN网络,不设置配线节点,直接从主干节点敷设用户光缆到各个厂区。

2、随着开发区的实时发展,入驻企业的增多,可以将ODN二层网络向三层网络转变,当一个光交节点出去的用户光缆超过8条时,建议增加配线节点,将原来的8条用户光缆归并为一条配线光缆。

3、这类场景下还需要考虑职工宿舍的需求,根据职工宿舍的具体业态形式,考虑是否设置配线节点,如果每个厂区都有自己独立的职工宿舍,可不考虑设置配线节点,若果整个工业园的职工宿舍是聚集在一处的,则需考虑设置配线节点,可按住宅考虑。厂区内基站也需成环进行双上联光交节点进行保护。

乡镇网络目标:

1、OLT先期部署到位,在乡镇设置OLT节点;

2、乡镇一般政企用户数量较少,单个小区家庭住宅用户规模也相对较小,农村用户分布稀疏,所以建议该种场景采用二级ODN网络结构。

3、主光交节点尽量利用现有物理节点,通过对现有物理节点进行属性定义,再逐步调整业务归属。

4、乡镇现有接入网点、光交都可定义为光交节点,部分条件好的基站机房可以作为光交节点。

四、结束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通信市场中,不仅要求网络具有覆盖广、容量大的需求,还要求网络能与客户端方便友好的匹配对接,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每一个客户的通信畅通无阻。通过将前端客户网格与后端网络接入节点建立起对应关系,既保证了规划的准确性,又方便了后期的建设及维护管理。

参考文献

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2

当然,人们愿意为更好的服务付钱。做好视频业务的体验,是未来运营商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在以语音业务为主的时代,通过大量的实践与摸索,运营商逐渐构建了以语音质量(MOS标准)为核心目标,辅助以各种网络关键性能指标的综合规划体系。当移动网络进入数据时代时,已有的评价体系已经不适用。

“如何定义数据时代的网络体验?如何去构建并在具体的网络中实践这种以体验为规划目标的方法论?是运营商面临的挑战。”华为无线Marketing副总裁王宇峰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采访时表示。

为此,华为《以视频为中心的MBB网络规划方法论》白皮书。王宇峰告诉记者,白皮书介绍了视频体验评估vMOS标准,同时创新性的引入人因工程研究方法,给出了移动网络下的视频MOS基线。

更为重要的是,应对视频业务能力规划面临的挑战,白皮书提出了Video Coverage――以视频体验为核心的移动网络规划和建设方法论,助力运营商建立高清视频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

视频成基础电信业务

面对OTT对语音业务的蚕食,运营商迫切需要一种“杀手级”的业务进行快速填充,享受数据流量的红利。在此背景下,视频成为他们的主攻方向。

一方面,用户对视频体验的需要日益提升,运营商拥有无法比拟的带宽和网络优势,相对OTT来说,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视频体验。

另一方面,OTT在视频体验和收费模式上的先天缺陷,导致其当前发展遭遇瓶颈,而运营商的优势恰恰在于成熟的前向收费模式和用户,通过整合OTT的内容优势,同时在本地化内容及移动端的发力,运营商将重构内容价值链。

目前,全球主流运营商已经抢先布局视频业务。今年7月,美国监管机构批准了AT&T收购电视服务运营商DirecTV的申请。豪掷485亿美元巨资的收购,使得AT&T超过Comcast,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空间,弥补无线业务的后继乏力。

AT&T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兰达尔・史蒂芬森认为这一收购使得他们能够满足消费者未来的娱乐偏好。“无论他们是想要通过移动设备观看优秀节目以及他们喜欢的内容等传统的电视服务,还是通过互联网观看任何视频内容,我们都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无独有偶,去年AT&T宣布收购DiercTV不久之后,Verizon便与梦工厂及旗下的Awesomeness TV开展合作,推出视频服务,同时,Verizon在今年5月并购AOL,打造全球数字媒体平台及生态,意在移动视频业务。

在欧洲和韩国市场,同样如此。沃达丰集团重金投入进行视频领域并购,先后将德国最大电视公司KDG及西班牙ONO收入囊中,瞄准全业务能力及视频内容的获取;西班牙电信集团则高调宣布将转型成为一家媒体公司;LG U+采用主要套餐包加自营视频内容捆绑,实现了视频业务快速上市和盈利。

vMOS定义评价标准

不同于社交网络、游戏等数据业务,视频业务由于体验严苛、流量高突发等特点,将对现有的移动网络提出更大的挑战。

王宇峰告诉记者,观看一个清晰度为720p以上的高清视频,初始缓冲时间不超过2秒,并且整个播放过程没有卡顿,成为移动视频用户对网络的基本需求。这就需要用户带宽是随时随地2.5Mbps,端到端网络时延低于80ms。

此外,由于视频业务具有流量高突发的特点,如果移动网络设备性能不足,则容易造成丢包,导致吞吐量下降,就会出现视频画面卡顿,用户体验变差。

“因此,随着超高清视频甚至虚拟现实的出现,视频将对移动网络提出更高的要求。”王宇峰表示。

为此,在白皮书中,华为首先定义了视频的评估标准,其次阐述了在这一标准之下移动网络应该具备的特征。

王宇峰向记者表示:“华为认为应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建立统一的视频评估标准,来评价不同网络、不同屏幕、不同场景应用下的视频体验的好坏。”

首先,视频体验是可定义的,华为使用视频vMOS分值来描述视频业务体验的好坏。

其次视频体验是可衡量的,华为研究了对视频体验影响最关键的三个指标:视频分辨率、初始缓冲时延和卡顿,通过对三个指标的测量可以对用户体验做出评估。

最后视频体验也是可管理的,基于栅格级可视化,华为对网络的视频能力进行规划和优化,使网络规划匹配商业目标。

为了让最终用户更为直观地了解视频质量,华为还开发了一款用户端的测量APP。王宇峰告诉记者,当用户测出的MOS值大于4.0时,便是较为理想的视频体验。

由于移动网络需要重新规划,以承载高清视频,华为凭借多年的经验,推出Video Coverage方法论,提出移动网络规划和建设主要遵循的三个关键步骤。

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3

【关键词】网络虚拟化 虚拟网络映射 问题 整数规划

虚拟网络技术在构建新一代互联网络体系架构中,能够从底层物理物理结构上创建多个虚拟网络,从而满足用户自定义的端到端的服务。作为当前重要的网络技术,在底层物理层进行网络系统共享中,通常可以实现多个节点对连接节点的虚拟链路生成。如借助于路由协议可以共享专线资源,实现虚拟网上IP语音的多通道服务,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认证地址和路由协议来提供安全保障。因此,虚拟网络技术中的虚拟网络映射在实现底层物理物理共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当前虚拟网络映射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虚拟网络映射是构建虚拟网络植入的主要内容,也是实现底层物理物理中各节点及数据链路连接的重要技术,其主要目标在于从虚拟技术上实现底层物理网络的高效利用。然而,在研究虚拟网络映射中,还有几个难题一直制约着其应用。主要有:一是对底层资源的约束,从技术上来看,虚拟网络映射必须满足虚拟网络请求,如对某一节点或链路带宽资源的使用,从实验中来看,对于某一虚拟节点所占资源是有限的,而这个限值往往给虚拟网络带来特定的约束;二是准入控制难题,对于网络实体底层各资源的分配,在虚拟网络下需要设置准入控制,以确保可用资源的充足和有效,然而,对于底层资源来说本身是有限的,因此每一虚拟网络请求都将被延迟或拒绝,从而造成虚拟网络请求门槛难题;三是在线请求过多带来的动态响应不及时,虚拟网络请求是动态的,对于物理资源的占用也是随机的,有时很长,而在资源提供上所采用的映射算法往往难以保障及时响应,特别是对于大量请求并发时则更无法进行在线满足;四是网络拓扑结构多样化,针对虚拟网络环境下的网络拓扑结构,不同映射算法所设置的结构也不尽相同,如星型、树型及其他类型等,而对于各拓扑结构下的虚拟网络,如何更好的发挥各自的效率都是映射算法面临的难题。

二、虚拟网络映射模型的定义及整数规划

虚拟网络映射模型的构建主要针对约束条件、优化目标及复杂性等特点,从映射算法的优化上来动态分配网络资源,提高系统容错性。其定义形式为一个无向图Gs=(Ns,Ls,ASn,ASL),对于Ns和Ls主要是针对底层物理网络上的节点及链路集合,并对链路路径记为Ps;对于AsN主要是针对节点属性进行定义,如占用的物理地址等;对于AsL表示底层链路属性,如网络延迟、带宽资源。假设底层某一物理网络为GS,虚拟网络为Gv,则对于虚拟网络映射集合就满足M:Gv(N',P',RN,RL),其中N' Ns,P' Ps,而式中的RN和RL分别表示节点资源集合和链路资源集合。

对于虚拟网络映射目标的约束是结合虚拟网络资源的最大带宽来说实现的。假设t时刻的虚拟网络请求的效益为R(GV(t)),则本虚拟网络的凭借效益函数计作:;对于该函数来说,每一个虚拟请求都是一项任务,而对于映射关系的规划则需要从虚拟节点、虚拟链路上实现最大效益。当我们用X来表示节点间的映射关系,则计作:X={Xij┃vi∈Nv,vj∈Ns};当Xij=1时则虚拟网络GV中的节点vi映射到GS中的节点vj,当Xij=0时,则用Y来表示,计作:Y={Yij┃li∈Lv,lj∈Ls},对于本虚拟网络的映射关系中,GV中的链路li包含GS底层物理网络的lj。可见,对于虚拟网络映射中的约束条件是针对每个虚拟节点与底层物理节点间的对应关系,该关系是满足每条虚拟链路到物理链路间的对应路径,以保证虚拟网络请求被满足。

三、资源约束条件及优化目标

虚拟网络映射请求在对资源进行约束时,需要从节点约束、数据链路约束两个阶段进行,对于节点约束主要体现在底层物理资源上,如内存占用、CPU占用、网络接口等系统资源的占用;对于数据链路的约束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终端约束、节点对流量的约束及距离约束。从终端约束上来看,虚拟网络中的各请求下的流量是有限度的,不能超过流量上界,而上界值往往是由底层物理层流量所制约,而一旦超过出口流量上界,则对整个虚拟请求无法满足;流量的约束是通过函数关系来定义,假设某一节点到另一节点的流量为U,则对于该节点的流量约束要求为f(u)μ(v),u表示为某节点流量的请求值,而v表示为某节点流量的最值;对于距离约束也是通过函数来定义,设αF(u)表示从节点u到γ(u)之外的节点总流量上界,ωF(u)表示从γ(u)之外的节点到节点u的上界,则距离约束为: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虚拟网络映射模型的设计可以进行简化,如对于流量约束可以转换为带宽约束,对于距离约束可以简化为延迟约束。由此可见,对于虚拟网络中的多条数据链路中的虚拟映射,可以从同一条链路到底层物理网络路径上,并且从请求中预留相应的带宽,而对于延迟约束则主要从虚拟网络请求服务质量上来体现。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某一节点与链路的选择,由于其所在网络拓扑结构的不同,如在星型结构中,尽管虚拟网络节点提出的请求在服务器附近,而对于该结构则需要从远处部署的服务器进行转接,底层物理节点则无法直接进行距离条件约束,反而增加了延迟,降低了虚拟网络响应时间。

针对虚拟网络映射中的复杂性,需要从资源带宽、在线请求数、准入条件、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而由此带来的优化问题则是迫切的。因此,从虚拟网络映射服务目标来看,对于虚拟网络映射需要从最少的资源消耗中满足最大的资源利用,或者说在保留足够资源基础上来满足虚拟网络的服务请求所消耗的存储空间、CPU占用时间、及带宽资源最少。显然,对于优化目标的表示为:;利用参数ρ来调节各节点的资源消耗及带宽效益,如当在分布式虚拟计算中,底层资源足够大,而远程服务质量有限,则可以将ρ设置为较大的值。可见,对于虚拟网络映射任务的分配及延时的分析,优化的目标主要是满足虚拟网络服务请求所耗时间,如果时间过长则访问难以满足。因此需要从服务请求所面临的复杂性上,对无法满足的任务进行统一处理,可以设置排队序列以轮换方式进行满足。

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4

关键词:绿道; 城市; 建设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stage of rapid urbanization, the city to peripheral expansion step by step, and the country in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On the one hand, people's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life activities in space city scale more and more big gathered, also cause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traffic jams, living environment deterioration a series of problems. On the other hand,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material life level, accelerating the pace of life, people for the life of the mind increasingly strong demand, eager to green, safety of leisure place. Now there have been many city builder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way became many countries to provide open space of a kind of way. This paper green urban construction way simply explained.

Keywords: green way;cit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绿道(Greenway)的概念

1.1绿道的来源

现代绿道发源于美国和欧洲,从最初的注重景观功能的林荫大道到注重绿地生态网络功能的综合绿地系统。Tom Turner认为“greenway(绿道)”在形式上来源于“greenbelt(绿带)”和“parkway(公园路)”。在实质内涵上则有更多的来源,主要包括:①礼仪大道;②林荫大道;⑨公园道路;④滨水公园道;⑤公园带;⑥公园系统;⑦绿带;⑧廊道系统;⑨绿色。

1.2国内外绿道研究近况

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教授Jack Ahern将城市“绿道”定义为:“一种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目的而被规划或设计的包括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内容的土地网络类型。绿色通道网络规划将成为21世纪户外开敞空间规划的主题。绿色通道的倡导者法伯斯(J.G.Fabos)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会像今天使用道路交通图一样来使用绿色通道地图,西方对绿道的研究比较深入,并获得充分的发展。目前在国外已经形成较成熟的体系,一般包括林荫道、公园道、休闲游憩绿道和多目标绿道等多种绿道形式。绿道的重要意义在于强调了水系、廊道等线性景观元素在生物保护、减灾、游憩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价值,也日益被作为保护城市生态结构、功能,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和城市

开放空间规划的核心。Charles Little 1990年于Greenways for America一书中,根据形成条件及功能的不同,将绿道分为五种类型:①城市河流(或其他水体)廊道;②休闲绿道;③强调生态功能的自然廊道;④风景道或历史线路;⑤综合性的绿道和网络系统。其中休闲绿道通常是以道路为特征的,往往建立在各类特色游步道、自行车道之上,强调游人的进入及活动的开展。主要是以自然走廊为主,也包括河渠、废弃铁路沿线及景观道等人工走廊。我国绿道设计和建设主要的出发点是对自然灾害的防御,因此我国的绿道目前多只局限于生态功能,其他方面功能的利用还远远不够。对绿道的研究也仍处于了解认识的初级阶段,文献仅限于对欧美国家“绿色通道”的介绍。张文、范闻捷2000年正式引进了欧美国家“绿色通道”的概念;其后刘东云、周波介绍了波士顿的“翡翠项圈”和波士顿都会的开放空间系统,以及新英格兰地区的绿色通道规划,介绍了一些国外先进的景观规划思想,如公园道、开放空间、绿色通道等;李团胜、王萍对绿道的定义、发展阶段、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一些国外的主要绿道工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也对绿色通道进行了研究,韩西丽以北京市绿化隔离带为例,从分析其规划思想和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人手,详细阐述了北京市从绿化隔离带到绿色通道转化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随着时代的变迁,学者对绿道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和深入,但是尚缺少在城市开发和建设中的实际应用,尤其是针对不同地域特色的休闲绿道模式的研究。奥姆斯特德认为理想的通道格局是“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都邻公园道路。走在通道内能获得一种持续的消遣娱乐”,这或许是创立城市休闲绿道的最初动因。

1.3绿道的定义

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教授Jack Ahem提出的绿道概念,Ahem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的经验,将绿道定义为: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该定义强调了5点:①绿道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②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③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功能;④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⑤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现在绿道已经被认为是经规划、设计、管理的线状网络用地系统,具有生态、娱乐、文化、审美等多种功能,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土地利用方式。更为重要的是,绿道规划是其他非线状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补充,通过连接其他非线状重要风景园林系统形成综合性整体,达到保护的目的,而不是取代其他规划。

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 TD-LTE 无线网络 网络建设 策略

引言:早在2009年3月份,3GPP组织为完成LTE的商业化部署,正式冻结LTE版本R9,此举为其部署创造了条件。接下来,在13年12月份,我国开始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即4G时代,表明4G在中国正式商用的大门已经打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均被官方授权,并发放TD-LTE牌照,表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TD-LTE已经随处可见了,我国无线宽带技术也得到极大的刺激和促进。值得一提的是TD-LTE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通信技术标准,也是未来通信技术的重要技术手段,以下主要对TDLTE网络的建设思路及其具体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TD-LTE无线网络指标

TD-LTE无线网络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比如极高的传输速度、较低的实践延迟以及建设所需成本较少,主要针对一些实时高效的业务。另一方面,由于运营商的不同(比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对TD-LTE无线网络的定义也不同。拿中国移动通信来说,在移动公司的官方文件中对TD-LTE无线网络有着如下的定义,TD-LTE无线网络的主要业务范围是高速数据传输业务,且具备语音业务功能。结合当前的设备终端,我们可以看到单、多模数据卡是主要的存在形式,对客户端设备的终端主要承载一些高速的

数据传输业务。对TD-LTE自身能力以及对其涉及的业务进行考虑,主要从下述指标进行说明:1、覆盖指标要求:在TD-LTE网络的覆盖区域内,要求该网络的覆盖率至少需满足-110dBm

二、TD-LTE无线网络规划建设策略研究

TD-LTE无线网络建设中,其规划包含许多部分,比如估算网络建设的整体规模、规划网网站地址、规划所建设网络的实时参数等等。以下主要从两个方面对TD-LTE无线网络规划建设策略进行研究和讨论。

1、TD-LTE链路预算。在R4网络中(即TD-SCDMA),其业务信道为专用信道,对于其网络有效覆盖范围的计算,主要通过链路预算来对其业务所允许的最大路损进行计算。网络发展至TD-LTE后,共享业务信道是其主要模式,只要确定了小区边缘用户最低速率要求,其小区有效覆盖范围便得以确定。考虑到TD-LTE网络采用两维(时域频域)调度,还需要对其在小区边缘区域不同速率业务的RB数目或SINR要求进行确定,最终确定满足既定小区边缘最低保障速率下的小区覆盖半径。

2、宏基站容量规划。对TD-LTE系统进行容量评估时,主要从该区域平均容纳量、边缘容纳量以及同时进行调度的用户数等许多方面进行评估。以下主要从三个方面谈谈对TD-LTE系统容量影响较大的因素。①任意一台接收机均存在一个特定的接收范围,当接收功率超过该接收机所能承受的最大功率时,必然使得接收机产生饱和阻塞。阻塞干扰是指当强的干扰信号与有用信号同时加入接收机时,强干扰会使接收机链路的非线性器件饱和,产生非线性失真;②系统频段外的杂散辐射落入到另外一个系统的接受频段内造成的干扰。杂散发射主要包含四种,寄生发射、谐波发射、变频产物及互调产物。假设出现干扰基站没有提供足够的带外衰减,或者两基站之间缺少合适的隔离,可能直接导致接收机灵敏度减弱、造成一定的性能损失或者增加接收机噪声门限。因此,须严格依照规定中站点间距对网络的整体质量进行提升;③系统容量的大小也受用户业务模型的制约。网络建设并进入实际运营时,运营商需根据业务的实时动态对网络的时隙比例、PDCCH占用符号数等参数进行动态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会对系统容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语:通俗来说,3G技术的下一代技术便是TD-LTE无线网络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通信技术。对TD

LTE无线网络进行规划和研究是通信界的重大课题,也是加速TD-LTE无线网络投入商用的重要过程。笔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建设思路和策略,希望能对当下我国的TD-LTE无线网络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韩斌,彭木根. TD-LTE链路预算研究[J]. 数据通道,2011(01).

[2]赵旭淞,张新程,徐德平等. TD-LTE无线网络规划及性能分析[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0(11).

网络规划的定义范文6

【摘 要】

为研究复杂地形下的TD-LTE无线网络D频段规划仿真技术,首先定义了山地高层建筑、高低建筑混合、陡坡建筑和沿江山地四种复杂场景,然后针对各类典型复杂场景进行了无线网络规划和仿真分析,最终从站址选择、规划仿真要点、覆盖解决方案等方面为TD-LTE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维护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TD-LTE 复杂地形 D频段 规划仿真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010(2013)-19-0008-07

收稿日期:2013-07-14

责任编辑:李帅 lishuai@mbcom.cn

1 概述

全球移动通信领域的竞争已经开始向下一代网络技术转移,在我国相关部门的统一部署下,中国移动已于2011年启动了TD-LTE规模试验网第一阶段建设,并于2012年启动了扩大规模的TD-LTE试验网建设。随着试验网的建成和测试的开展,TD-LTE将从目前的规模试验阶段逐步进入后续的试商用、商用阶段,并将被引入更多的城镇。

 

TD-LTE具有OFDM、MIMO、64QAM等关键技术,其干扰消除、MIMO技术和业务调度与CDMA规划仿真有较大的区别;TD-SCDMA可能使用的1 880~1 900MHz(F频段)和2 575~2 615MHz(D频段)之间频段差异较大,D频段的频段更高、站间距更小;同时,以重庆为代表的山地城市具有大量复杂的地形,无线传播环境更为复杂,因此,复杂地形下的TD-LTE无线网络D频段规划仿真难度更大。

 

本文将对复杂地形进行分类和定义,并针对各类典型复杂场景下的选址、网络规划仿真和覆盖方案提出解决建议,从而为具有复杂地形的城市的TD-LTE无线网络D频段规划仿真和建设提供参考。

 

2 复杂无线场景分析

以“山城”重庆为代表的城市具有大量复杂的无线传播环境,其地形地貌特点如下:

(1)城市依山而建、地势落差大,导致规划和基站选址难度大;

(2)两江(长江、嘉陵江)穿城而过,江面宽阔,导致信号干扰控制难度大;

(3)高楼多且密集、楼间距小、道路较窄,导致覆盖难度大、室内覆盖比例高;

(4)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城市正在迅速建设发展中,旧城改造项目多,新建大厦与旧楼交错分布,导致覆盖难度大。 

由于复杂地形地貌为网络规划和设计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本文选取了山地高层建筑场景、高低建筑混合场景、陡坡建筑场景、沿江山地场景共四类典型的复杂无线场景开展TD-LTE规划仿真研究,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典型复杂无线场景分类及定义

场景名称 传播环境及区域功能

山地高层

建筑场景 1.建筑物依山地而建,鳞次栉比,楼层高且密集,楼宇间峡谷深,建筑物穿透损耗大;

2.建筑物包括商业设施、写字楼、酒店、高层住宅等;

3.用户密集,交通流量大,用户行驶速度较慢。

高低建筑

混合场景 1.新建的大厦和低矮的旧建筑交错分布,建筑物密集;

2.新建大厦多为高层住宅、酒店、写字楼,低矮建筑多为老居民区;

3.用户较密集,街道狭窄,用户移动速度慢。

陡坡建筑场景 1.建筑物依陡坡而建,建筑单体楼层不高,但建筑物密集;

2.建筑以吊脚楼等景点或老旧住宅为主;

3.基本无交通流量,用户移动速度慢。

沿江山地场景 1.有滨江公路,滨江公路一边是江河,另一边是依山而建的楼宇;

2.沿江建筑一般为住宅小区,具有高中低层建筑;

3.滨江公路的交通流量中等,用户移动速度快。

3 复杂场景下的TD-LTE规划方案

3.1 频率分配对覆盖规划的影响

预计TD-LTE将使用1 880~1 900MHz(F频段)和2 575~2 615MHz(D频段)用作室外覆盖,其中F频段用于室外连续覆盖,D频段用于满足业务热点区域的容量需求,类似于GSM网络900MHz和1 800MHz的双频覆盖策略。

 

经过链路预算对比,TD-LTE的D频段基站覆盖半径比TD-SCDMA的A频段基站覆盖半径小6%,比TD-LTE的F频段基站覆盖半径小11%,说明TD-LTE采用D频段时与TD-SCDMA共站不能连续覆盖,而采用F频段时与TD-SCDMA共站情况下即可达到较好的覆盖效果。考虑到用户业务使用感知的连续性,业务热点区域的D频段覆盖应该满足局部连续覆盖,因此需要增加站址密度。F频段的规划仿真难度与TD-SCDMA等同,而TD-LTE的D频段的规划仿真难度则明显大于F频段,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基于D频段的复杂地形下的TD-LTE规划仿真技术。

 

3.2 站址规划方法

在实际的站址规划中,应根据本地无线传播环境计算适用于本地的平均站距。一般情况下,GSM/TD-SCDMA/TD-LTE的宏站密度总体对比关系为:2G覆盖站点密度

表2 TD-LTE D频段站址规划方法站址选择

 

方法 方法描述 优点 缺点

方法一:

以TD站址为基础 首选规划区域内的TD-SCDMA站址,然后再考虑从2G站址中选择,若还不够则考虑添加TD-LTE新建站 TD-SCDMA站址优先,最大程度与TD-SCDMA共址并利用较好的站点基础资源 D频段网络质量比方法二规划的网络稍差

方法二:

以TD/2G综合站址为基础 直接从规划区域内的2G和TD-SCDMA综合物理站址中选址,对过密的区域删点优化,对需要补覆盖的区域添加TD-LTE新建站 GSM和TD-SCDMA中位置相对较好的站址优先,最大程度保障D频段网络质量 在利用条件较好的TD-SCDMA站点基础资源方面不如方法一

 

上述两种站址规划方法各有优劣,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

3.3 D频段规划建设方案

根据四类典型的复杂无线场景分类及定义,在重庆主城区选择了四个区域进行研究,如图1所示。

根据各场景特点选择合适的站址规划方法,并对各覆盖区域进行仿真,得到建设方案如表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