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

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范文1

各种经典书目和经典作品的诵读已经在中小学普遍开展起来,可以说经典诵读在不少学校已经成为语文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另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经典诵读活动能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唤醒智慧和灵气。除了要做好书目的推荐工作,教师还要让经典诵读全面而有效地开展起来。“课前古诗诵”、“班级赛诗会”等诵读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面。“好词、好句摘录”、“读后感”和“手抄报”等活动可以让经典作品的精华得到积攒和内化。有了这些积累,学生运用起文字来就不会生涩了。正如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正如苏轼所主张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二、重视写法指导,掌握写作技巧,使学生轻松习作

1.教给学生基本的构段谋篇法

有了内容该如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呢?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谋篇构段的方法就很有必要了。我们很多语文教师会结合文本,让学生从“模仿”入手,不失为一个聪明而有效的做法。比如:学习了《北大荒的秋天》、《东方之珠》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用“中心句总起”法,按“总分”或“总分总”的写法来练习写片断。另外,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逐步渗透“开头法”和“结尾法”的指导。学生心中有了这些基本框架,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2.教给学生基本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如何具体生动地表达,把内容写清楚写精彩呢?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了。对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小学中年级学生,必须掌握几种基本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和设问等。但在训练时,不宜一蹴而就,应让学生从仿到创,从句到段地逐步训练。例如:《校园一角》、《有趣的云》等习作可让学生重点练习比喻、拟人等写法。当然,在实际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和习作要求灵活调整训练要求和目标。而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学生也是必须掌握的,比如:描写景物时,可以把动静结合的描写法以及从景物到人物的写法教给学生。在描写人物时,如何抓住人物特点,如何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等方法,也是学生需要明白的一些基本技巧。

三、实行立体评价,尊重鼓励为主,使学生写出个性

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作文评价也应该呈现出师生间、生生间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互动状态,实行立体评价。在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同时,也提倡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现在很多教师都主张学生之间互评互改,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学生以平等的姿态面对面,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在互评互改中,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评改小组”的设立和“流动日记”的形式值得推广。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应尽量避免“大刀阔斧”、“面目全非”,而是应以尊重鼓励为主,一个好的词语,一个好的句子,一个与众不同的开头和结尾,甚至一个标点的合理准确运用,都要表示肯定和称赞,让学生受到激励,增加自信。“精彩开篇(结尾)奖”“、新颖选材奖”等奖项都能给学生带来喜悦感,让他们爱上写作文。教师还要尽可能把优秀的作文推荐出去,让学生的作文在各类报刊发表,在各类比赛中获奖,那么学生会对作文产生更巨大的热情。写出“好作文”和“个性作文”就不是难事了。

四、总结

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范文2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经典诗文的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言地。学生通过想象、联想、能够充分感受形象,揣摩作者真挚的情感,因此,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要为学生创设课文内容所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调动起他的想象、联想、借助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经验感受来理解体会课文的内容,也可以用教师的描绘情境,用图画展示情境,这样学生入情入境,甚至进入角色,便容易“情动辞发”而读出情感。如:在朗读《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时,先引导学生读古诗(边读边听古筝音乐),了解诗人独自坐在小船,穿越白帝城,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使学生们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朗读面部表情就比较愉悦了,并通过语气的变换,朗读时情景的融合,学生的朗读感情被激发了。

2指导知行统一,提升诵读意义

诵读经典,尤其是诵读《弟子规》时,我们要注意诵读和导行相结合。诵读是手段,通过诵读,让学生了解中华经典文化,丰厚小学生的民族文化底蕴;落实行为规范是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有一次上课前,有个孩子和妈妈斗气、吵架,我问了孩子后,得知是家长要求他背课文一定要全对,不许错一个词,我听后对学生说,“你忘了,父母命,应该怎样,父母教……父母责,应该怎样了,我们不是白学了吗?”这时家长进来了,孩子给家长背了一遍,很流利,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3引导积累运用,内化诵读内容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语言积累,就不可能写出好文章。要想让我们的学生“下笔如有神”,就必须有“读书破万卷”的积累,这样才能在点滴的日积月累中,让语文世界真正丰富起来。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注意积累,指导学生将经典熟读成诵,还注意在积累感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根据具体情景,活用一些经典的诗句,学生很感兴趣。

4“读后评议”是朗读的良方

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当点拔,给予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他们逐渐实践中掌握朗读的规律,学会朗读的基本方法。要让学生了解,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在深入分析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方面多下功夫,同时经过自己刻苦的反复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好。

5亲子同读经典,共享诵读喜悦

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范文3

文素养;目标;技巧;写作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9—0073—01

诵读古诗文是指围绕经典古诗文展开的一系列有意义的吟诵、理解、欣赏、研究、创新和积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在诵读、欣赏、研究的过程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爱国情操、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一、什么是诵读经典

经典是指古今中外重大知识领域的原创性著作,是被历史证明最有价值、最重要的文化精髓。所谓诵读经典就是在2-13岁这一人生中记忆的黄金时期,诵读和熟背经典美文、唐宋诗词,以达到文化熏陶、陶冶情操和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教材中的课文特别是优秀的古诗文作品,带有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学生通过富有个性化地吟诵、理解、欣赏、研究、创新和积累,能够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感受古诗文千姿百态的风格魅力,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有益启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真正的读者,让学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可以使其在文本的对话中,读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提出疑问、发表观点,这样有利于获得启迪,提高人文素养。

三、明确诵读目标,提升人文素养

1.诵读经典的诗文,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展阅读量,增强人文素养,促进语文水平的提高。

2.熏陶涵泳,可以使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班级气氛变得融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气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诵读经典的诗文,积累精美的词句,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还要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格,学会一种本领。

4.对学生进行品德和审美方面的教育,借助经典诗文中的名句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

5.培育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研究经典诗词中的名句,可以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构建学生理想的成长环境。

四、掌握诵读技巧,事半功倍

1.化整为零,步步为营。对于较长的文章,学生背诵时不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这样段段背、段段清,做到化整为零,步步为营。

2.以写助读,感官兼用。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抄一遍。”如果诵读时一边读一边写,读读写写,既能调动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参与,又能为默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3.互读互背,合作“经营”。背书时三两人一组,互读互背,相互提示,合作“经营”。这样背书便于思路集中,同时具有提神互补、教学相长之功效。

4.按图索“意”,读图背文。此法特别适用于背诵古诗词一类,将诗文的意境、内容,用象征、抽象、夸张和写意等手法,勾勒出简图或简表,然后按图索“意”,一边读图,一边“说”文,最后达到背诵之目的。

5.以唱助读,别有滋味。有些歌曲意境上取材于古诗词,或是古诗词的诗译作品,选用现成的曲谱与古诗词巧妙联姻,便捷实用,别有情趣。中国的古诗词本来就可以唱,以“唱”助读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五、增强理解 ,提高写作能力

诵读是为写作筑坝蓄水,只有大量储存,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只有积累得多了,才能融会贯通,产生新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新观点。学生诵读经典,就是为了培养其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增强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理解了书义,才能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分析和理解能力,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范文4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 初中语文教学 有效整合

国学在近年风靡一时,甚至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国外的孔子学院纷纷建起。国学经典文化中蕴含着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学习国学经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最终树立学生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使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下面主要探讨如何将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结合。

1.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

1.1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语言知识

将国学经典与初中语文教学结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的积累量不断增加,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学习能力。此外,将两者有效的融合,有助于拓展初中生的学习视野,国学经典蕴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初中生学习了国学经典之后,能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使知识面得到充分地拓展,并增加了阅读数量。经典中包含很多优美的文字,学生经过长期的学习能丰富自身的词汇量,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1.2 让学生学会诗意生活

我国的文化历经千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经典著作中含有更多的文化元素。学生通过不断地诵读,能了解到经典的魅力,并被其吸引,在诵读之后,形成了对世界外物不一样的看法和感受。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相结合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课文上所学的知识,还让学生具有更强的语文学习能力,加强对国学经典的阅读,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形成诗意的生活意识,陶冶了情操。比如,我们这学期组织学生去秋游,来到离学校不远处的西溪村的水库边,当学生看到此处的风景时,能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小桥流水人家”“清泉石上流”等诗句,而不是只会说“哇,好地方”“不错耶”等俗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让学生学会诗意生活。

2.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整合

2.1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材相结合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本身就汲取了国学经典的相关内容,涉及了国学经典的韵文、诗歌以及散文等。语文教材内容与国学经典的结合要充分地遵循点面结合原则,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其具有音域美[3]。在教W时,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诗歌阅读,课后进行背诵训练,使学生的诗歌音韵感及语感得到提高。此外,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诗歌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形成阅读积累,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提高。

例如:初中语文课程中有很多国学经典著作,其中截取了《史记》、四书五经等经典片段。此中涵盖了大量的写作技巧及表现手法。例如:在讲解《陈涉世家》这一内容时,讲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此句,并仔细分析,此句中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分析作者的豪情壮志。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此句中所应用的表达方式进行仿写,并鼓励其在今后的写作中使用这种表现手法。通过诵读经典,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表达方式的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2.2 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方法相结合

语文教学的方式具有多样性,中国古代教育过程中也衍生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借鉴古代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现代语文教学方式相结合。诵读国学经典时,要强调学生对诗歌中的意境的地把握,主张诗歌与画的同质性。文人借助文字将画面呈现出来,其中蕴含着意境,所以,学生要学会将诗文想象成画面。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或者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视频、图片的方式将画面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地融入到诗文的意境中,使学生的文学修养得以提高。其次,让学生反复地诵读经典,古代教育方法便是强调学生在自主诵读中渐渐体会诗文的意境,语文教学本身强调学生学会读写的能力。最后,古代教育习惯让学生进行抄写,反复抄写训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意境。

例如:在讲解唐诗《泊秦淮》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初略地诵读几遍,让学生对此有初步地印象。之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如今的秦淮河与唐代的秦淮河的状况相比较,教师简要地介绍一下诗歌的背景。其次,教师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让学生进一步地诵读诗文,深入地对此诗进行分析,从中形成自身的感悟。最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教师进行系统性地讲解,着重讲解学生不懂的问题。课堂结束后,让学生背诵诗文,通过边抄写边的记忆方式,想象诗中的情境。最终,让学生渐渐地领悟经典中的内涵,提高语文的感悟能力。

2.3建立有利于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环境

影响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环境。国学经典中的孟母三迁就是为了给孟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进行国学经典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究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国学经典的学习环境,尽可能搭建良好的平台。在教学中加强经典文化地教学,广泛地传播经典,让学生在浓厚的国学经典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同时,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家长的传统文化的观念,使家长重视学生经典文化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监督的作用。

例如:为创设一个国学经典学习的环境,学校或者班级可以定期地举行国学经典比赛,让学生在全校或全班进行诗歌朗读、讲述国学经典中的故事,或者以表演的形式将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展现出来。如:《唐雎不辱使命》这样的内容,学生可以自编自导,将这一内容的场景表演出来。选择好剧中各个角色。剧中所涉及到的头饰等,学生可以自己制作。学生想要表演好这一内容,便需要充分地理解教材内容,分析唐雎、秦王的性格特点等。通过这种方式加深了学生对国学经典地理解,促进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再如:讲解《陈涉世家》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陈涉”性格特点的分析,模仿陈涉的语气,单独让学生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进行诵读。比一比哪位学生学得最像。

2.4采用其它教学方法进行语文国学经典教学

语文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处理以上提到的几种,教师还可以借助更多的方法进行语文教学。例如:在讲解到《鱼,我所欲也》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预习的时候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收集有关孟子的资料,对孟子的观点以及文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为这篇课文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有利于学生充分地理解这篇文章。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效地衔接相同题材的诗词,与之相比较。再如:在讲到《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地阅读课文,并思考他们是如何智取生辰纲的,小组间展开充分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水浒传》,去了解更多的英雄好汉。在课上,让学生讲解有关《水浒传》中英雄好汉的故事,或者开展“读书会”“故事会”,让他们交流读后感受。再如:定期地在班级举行《弟子规》背诵接龙的活动,让学生轮流地背诵课文。背诵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弟子规》中的内容。例如:守孝悌是什么意思。其对现今社会有什么积极作用?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其中的规定?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对国学经典有个更加充分地理解。另者,在进行诗文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配乐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李清照的诗时对应地播放低沉的曲调,读李白的诗词时,对应的是高亢的曲调。通过曲调与朗读对应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空暇时间看看跟国学经典有关的综艺节目,如董卿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同步答题,给他们一次“学以致用”的机会,以此增加他们的成就感,也让他们真切感受到舞台上的擂主们真正的是“腹有书气自华”!

3. 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诵读有效整合,有效地传播国学经典文化,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材有机整合,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教材内容,并进行充分地分析,加深对经典的理解程度。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方法相结合,强调诵读的作用,适当地进行抄写练习,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现图片,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内容。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环境相结合,教学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在进行国学经典和语文教学有效整合的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国学经典的学习环境,通过举办国学经典的比赛活动、进行表演、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国学经典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在浓厚的国学经典学习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素养。国学经典的学习,以及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短期内就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促进语文教学与国学经典的有效整合。

参考文献

[1]周艳红. 探讨国学经典诵读和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J]. 新课程学习:上,2015,49,19(03):77―86.

[2]陈军令. 成才视野下国学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有效结合的探讨[J]. 成才之路,2015,66(09):102―113.

[3]马琳萍.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体化策略研究[J]. 时代教育,2015,16(03):77―83.

[4]王君.以经典阅读为纲,建设学生高品味的阅读生活[J].语文教学通讯,2014,36(03):69―75.

[5]王水涓.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J]. 散文百家:下,2014,16(07):102―106.

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作品;诵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言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的能力。没有读,便没有高水平的听;没有对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的把握,便不能自然、流畅、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思想;没有相当的语感积淀和语言材料,肯定也写不出文从字顺的文章。看来语言能力的培养,哪条也离不开诵读。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学生的表达能力、理解文章的能力自然也能提高。在教学中必须使每个学生都有朗读课文的机会,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叫一些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来读,而忽略了大部分学生。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作品诵读的意义

1.有利于传承中华美德。经典诗文中蕴含着包括“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伦理观以及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复杂关系的指引,而且构成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这些传统美德不仅仅深深的扎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中,丰富和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中华美德的传承和发扬提供了更广阔的天空。

2.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经典诵读”的活动的开展,不仅夯实了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得中华经典得以丰富和发展,而且最重要的是,相对于以往的语文教学,该形式的采取大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小学生的视野,为其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了坚实有力的铺垫。

3.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在有着灵巧的修饰、铿锵的声韵、优美的文字等特点的好文章的诵读中,学生大大地增加了自己的语言词汇量,逐渐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锻炼了自己在语文方面的语感,慢慢地将优秀作品中的好词、佳句转为己用,在语感的培养中积累了语言,提升语文成绩。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文学作品诵读的实施

(一)制订诵读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诵读

新课标中推荐篇目大多是古今中外一流大家的精品,强调学生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学知识传授,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同时,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因此,首先我们要以共同诵读与自选相结合原则,确定好必读的篇目;其次,要有序地安排好诵读的时间和进度;再次,制定学生诵读的方式方法;最后,根据作品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可以在完成必背篇目的基础上自选喜爱的古诗练习,鼓励学生超前完成。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由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刘国正曾提出两点建议:其一,让学生熟读背诵,感受其中的诗美,受到熏陶感染;其二,教师只稍略加点拨,学生不懂的,留待以后加深理解。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要采用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进行多次诵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通过激励学生兴味盎然地诵读,使学生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从而提高诵读的质量和效率。其次对重点字词句及艺术空白给予巧妙点拨。古诗文语言精警含蓄、意趣无穷、跳跃灵动,常给人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之感。为了使学生在诵读积累过程中能够感受尽可能丰富的诗美,受到更多的熏陶浸染,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巧妙点拨。通过教师的点拨,可以引导学生调用自身积累,发挥独特想象,就可以变抽象为形象、静止为灵动,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情趣与哲理。最后把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诵读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外界环境的持续浸染对于小学生诵读和理解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教师要特别注意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组织,把古代经典文学作品诵读活动与学生的校园、家庭生活结合起来,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渗透情感,为经典诵读活动的思想引领指明方向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一定要立体化地设计活动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之中获得文学积累,同时要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将情感的因素充分发挥作用,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在诵读活动中精心选取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直接关联的内容,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步感悟、思考与提高。例如为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可向学生补充相关的诵读内容,如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同时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深刻领悟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与教育意义,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总之,文学经典名著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对孩子来说阅读文学经典名著,接受古今中外文化的传承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就具体的教学环节来说,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实施高效的、科学的文学经典教学是很有价值的。大力倡导文学经典教育教学, 有效地进行文学经典的教学。所谓“读‘经典’的书, 听‘经典’的课, 做一个有根的人”, 这也许就是文学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的内在真谛吧。

参考文献

[1]李杉杉.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索[J].现代阅读,2011(10).

经典诵读的方法和技巧范文6

一、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价值取向

1 诵读内容的选择――让语言与精神富有典范性

随着经典诗文诵读在全国各地的蓬勃开展,很多出版社和作者各显神通,一时间所谓的经典诗文读本,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当中难免鱼目混珠、良莠不齐。

我校于2006年初,开始着手“经典诗文诵读”校本课程的建设研究。在读本编写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语言与精神的典范,一是能保证语言文字的根基:诗文警句、俗语谚语等要琅琅上口,声韵铿锵,造句畅达,易于诵读,有利于课程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落实;二是能指导思想行为,如“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以这些哺育过无数民族英雄与仁人志士的经典之道,奠基学生的道德基础。编写读本时,我们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老师、部分专家对古代的典籍佳作进行了慎重而精心的筛选。诵读内容取白《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大学》、《唐诗》、《宋词》、《元曲》等经典著作,涉猎了各个朝代的多部典籍,体裁上有语录、诗词、楹联等。古诗文诵读的内容,低年级段以背诵一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诗歌为主;高年级段则以学习一些难度适宜的诗词、优秀古文和古代学者带有哲理性的文章为主。

2 诵读目标的设置――让语言与精神富有递进性

对于小学各学段诗文阅读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均有了明确要求。

在实际设置诗文诵读目标时,我们做了适度变通:在横向上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融合,如倡导熟读成诵、打节拍读、联系扩充、想象入境、配乐吟唱等方法,力求从简单到复杂,使语言与精神两者合一;纵向上体现相互联系、螺旋上升,如在经典诗文内容含金量与诵读阅读量上循序渐进,从句子到段落积少成多,凭借声调节奏等方面的诵读、想象,去感悟语言理解情感,以量的积累实现质的提升,最终促使语言与精神同构互生。

二、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操作策略

1 感悟经典,共育语言与精神的心灵成果

(1)把校园建成诗苑。学校阅读的环境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蕴涵着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我们要求教室环境要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都辟有墙报栏,有“诗文长廊”、“诗意盎然”、“古诗乐园”等。内容有古诗书法展、读后感、手抄报等。我们还在各班设立个性班级名称:“墨香居”、“诗词阁”……各班还通过集体到图书馆借阅图书、图书捐献、老师们推荐适合的图书,组建了个性化十足的“书香角”、“小书虫”、“智慧角”……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教室的每一个角落都能闻到书香。学校还在黑板报上刊出诗文相关资料,红领巾广播室专门开辟“我来推荐你来读”栏目,播放“每周一诗”、推荐美文、交流读书体会、分享读书乐趣……让每一个学生伴着经典的乐章,迎来阳光灿烂的早晨,伴着经典的音韵走在回家的路上,伴着经典的节奏度过快乐的课间10分钟,使校园在诗文化的浸润中日益散发出淡雅的诗香,使学生在充满诗意的氛围中栖息徜徉。

(2)让家庭飘满书香。在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家长的作用,使其成为学校读书活动的支持者、宣传者和参与者、建设者。学校以发告家长书、编印家校小报、开家长会、随时家访、邀请家长参与学校读书节活动、发送家校短信等形式,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带给家庭。让家长感受学校的书香文化,继而为创造家庭阅读文化打下基础。

(3)用活动促进诵读。我们把经典内容与广播操、韵律操、校园舞巧妙结合起来,创设了“经典诵读操”。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他们便纷纷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国学经典诗文融进传统的“丢手绢”、“跳皮筋”、“击鼓传花”等10种游戏中。每逢节庆日或重大活动日,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开文体表演活动,文体表演活动以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为内容,各班级以小品、课本剧、美文演唱、诗文朗诵、讲故事等创造性活动展示诵读成果。

在我校的诵读活动中,各班的班主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每位教师发挥自身特长,配合学校把诵读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有的教师利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轮流背诵古诗;有的教师利用晨读时间为学生讲解古诗文内容;有的教师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诵读的技巧……各班还开展了不少有关诵读古诗文的活动,在年级段自发开展古诗文背诵擂台赛等等。

2 多学科交融,呈现语言与精神的心灵对话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素质教育的环境里,学生与传统经典文化的接触必须与学校的学科教学融为一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放开歌喉唱古诗,抒怀;可拿起彩笔画古诗,欣赏优美意境;可编写剧本演古诗,体会深刻含义。这样长期坚持,日复一日,诵读古诗文便自然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不用教师监督,班干部自己就能组织全班学生诵读。每节课预备铃一响,只要有一位学生带头吟诵昨天背诵过的古诗文内容,其他学生就会应声而和。现在,我校1~6年级学生,人人都能声情并茂地背诵40~200首古诗,而且大部分能唱、能画、能舞、能用。

3 学以致用,构建语言与精神的心灵平台

积累理解是学习古诗文的基础,运用创生才是落脚点。我们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志,畅所欲言,自由习作。大家或引经据典,或融人意境,或仿写诗词,表现出强烈的写作欲望和创造能力。课堂上,当学生背诵起诗文可谓滔滔不绝,几分钟内便可轻松赋诗一首,好诗佳句常常是脱口而出……孩子们在雨中念着“随风潜入伞,润我细无声”;赏橘花时说“花重黄岩城”;看到那新萌的树,会溜出“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我们还努力构建语言与精神的心灵展示舞台,把优秀诗文刊登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发在学校的网站上,推荐到各级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

三、小学经典诗文诵读的考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