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 髌骨软化症

摘要 :目的 探讨更为良好地治疗中重度髌骨软化症的方法。 方法 重度髌骨软化症患者59例79膝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单纯传统外科手术方法(胫骨结节抬高手术组,n=23),单纯关节镜下打孔减压方法(单纯关节镜组,n=25),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加关节面打孔减压综合治疗方法(关节镜综合手术组,n=31)进行治疗,随访比较疗效。 结果 胫骨结节抬高手术组疗效优良率64.3%,有效率85.5%;单纯关节镜组优良率60.6%,有效率82.6%;关节镜综合手术组疗效优良率88.7%,有效率97.4%。关节镜综合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胫骨结节抬高手术组和单纯关节镜组(P均

关键词 :髌骨软化症;关节镜综合疗法;外侧支持带松解;内侧支持带紧缩;钻孔减压

髌骨软化症是髌骨软骨的软化和进行性破裂,是膝前疼痛的常见原因。青年时即可发病,其危害性比骨性关节炎严重。2001年以来,我科探索性地采用关节镜下综合方法对中晚期髌骨软化症进行治疗,并与胫骨结节抬高手术和单纯关节镜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9例79膝均为符合诊断标准[1] 的单纯髌骨软化症;男16例,年龄(48.8±18.8)岁,女43例,年龄(46.6±19.6)岁;所有患者膝部不存在其他疾病,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交叉韧带损伤等。

1.2 分组 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①关节镜综合手术组:23例31膝,其中女17例,男6例,双侧均患病8例;②胫骨结节抬高手术组:17例23膝,其中女11例,男6例,双侧均患病6例;③单纯关节镜组:19例25膝,其中女15例,男4例,双侧均患病6例。

1.3 手术方法 手术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均采用充气止血带止血。

1.3.1 关节镜综合手术组 取前外侧入路[2-3] ,插入直径4.5mm的30°镜头,自前内侧入路插入操作器械。术中检查整个膝关节,发现髌骨关节面软骨均有明显的变化。根据Outbridge[4] 分级均为Ⅲ、Ⅳ级髌骨关节面软骨软化中晚期病变。其中外侧面26膝,内侧面20膝,中间嵴13膝,内外同时受累者20膝。合并有股骨髌面软化者14例,半月板受伤14例,游离体6例。处理破损的半月板及剥脱的髌面,取出游离体。自髌骨的内上方向下至髌骨的内下方,用等离子刀切除一条宽1.0cm左右的内侧支持带,在髌骨的内上方、裂口的外侧(靠近髌骨侧)用尖刀作一米粒大小皮肤切口,用硬膜外穿刺针将一可吸收线导入关节腔内,在裂口的另一侧相距1.5cm处作切口将缝线抽出体外,经皮下隧道将线头引到内侧切口,以纹式钳夹住两线头,以同样方法从上到下每隔0.5~0.8cm作切口直至髌骨内下方,再用等离子刀自髌骨外上方约2.0cm处切断外侧髌-股韧带,然后距髌骨外缘1.0cm处自上而下将外侧支持带切断至切口。将髌骨向内推动超过髌骨宽度的1/2,使髌骨向外翻达40°,同时逐一收紧内侧缝线打结,线头留于皮下。继之观察髌骨关节面,并对已剥脱的部分进行打孔减压:用直径3mm钻头在剥脱明显位置钻4~6个垂直孔,深5~8mm,可见有渗血,不可太深,防止钻透髌骨。最后再次清理关节腔同单纯关节镜组法。术后放置引流管,24h拔除引流管并开始功能锻炼,3天后将髌骨向内侧被动推动,2周后开始下地活动。

1.3.2 胫骨结节抬高手术组 手术方法基本同张卫国等[5] 报道的改良胫骨结节抬高术。胫骨结节外侧弧形切口,行胫骨结节前移、内移、抬高、固定。

1.3.3 单纯关节镜组 采用关节镜进行髌骨打孔减压、关节腔清理和透明质酸钠注射。

1.4 疗效标准[6] 优:主观症状基本消失,下蹲无障碍,髌骨研磨试验阴性。良:主观症状大部分消失,下蹲无障碍或轻度受限,髌骨研磨试验阴性。可:主观症状部分缓解,下蹲轻度受限,髌骨研磨试验阳性。差:主观症状无改善或继续加重,髌骨研磨试验阳性。

1.5 统计学处理 用Stata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2~4年,平均2.6年。3种治疗方法的术后近期疗效见表1。结果显示,关节镜综合手术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胫骨结节抬高手术组和单纯关节镜组(P均0.05)。胫骨结节抬高手术组术后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经积极抗感染处理后痊愈。

表1 79膝3种治疗方法疗效比较(略)

与关节镜综合手术组比较:*P

3 讨论

髌骨软化症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7] 。最近研究证明,各种病因髌股关节不相称性是髌骨软骨软化症发病学中的最重要的潜在病因[6-7] 。因为髌股关节的不相称,髌骨外翻、外移,髌股关节的接触面均出现错动,呈现“错格现象”,使髌骨承受异常应力,增加每单位软骨面的作用力,引起软骨的微细损伤,软骨胶原纤维构成的“网状拱形结构”及“薄壳结构”被破坏,关节面局部压强增高,继发软骨下骨质病变。导致髌骨软骨病变和软骨下正常结构破坏,引起淤血回流障碍,骨内压增高,髌骨内及关节腔局部内环境紊乱,产生疼痛。发病早期阶段[4] (Ⅰ、Ⅱ期)髌骨软骨尚有修复能力,进行有效的非手术治疗,软骨还有可恢复功能。在相当于髌骨软化症Ⅲ、Ⅳ期患者的病变区软骨中,软骨细胞少,且呈崩溃状 态,代之以致密的胶原纤维,且纤维间基质极少,类似于无软骨功能的纤维软骨,已不存在真正的软骨修复能力,此类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7] 。本组资料均来自中重症患者。

髌骨软化症发展到中重度多数病例均同时存在诸如髌骨排列异常和关节面磨损的病因,同时又有髌骨软骨及软骨下不可逆病变,因此我们的经验是一旦决定以外科方法治疗,就应同时解决如Q角[7] 异常增大等病因和处理磨损关节面、关节腔以及骨内压增高的问题。单纯的胫骨结节抬高术和单纯关节镜关腔内手术疗效相当,但前者无疑增加了关节内感染的机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关节镜手术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关节感染的概率。单纯关节镜手术仅行关节面的处理,进行磨损关节面的打孔减压及清理关节腔,不能解决Q角异常增大的问题;而单纯的关节镜手术加上镜下进行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内侧支持带紧缩、经磨损关节面的打孔减压、关节腔清理冲洗,即综合的关节镜手术疗法能够同时解决髌骨高压及Q角异常增大的问题,解决了髌骨关节排列紊乱,降低了骨内压及改善了局部的血运,清理了关节腔异物,减少了炎性介质反应。本方法从病因、病理及关节腔内环境等多方面综合处理,创伤小、疗效好,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方法。

参考文献 :

[1] 曲绵域.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19-726.

[2] 梁 杰,杜远立,金 涛,等.关节镜下髌外侧支持带松解及内侧支持带紧缩治疗髌骨软化症[J].临床骨科杂志,2005,8(5):394-395.

[3] Halbrecht JL.Arthroscopic patella realignment:an all-inside tech-nique[J].Arthroscopy,2001,17(9):940-945.

[4] Outerbridge RE.The aetiology of chondromalacia patellae[J].J Bone Joint Surg Br,196l,43-B:752-757.

[5] 张卫国,杨华清,张 鹏,等.改良胫骨结节抬高术治疗髌骨软化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4):359.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骶髂关节脱位;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常伴有后环的损伤,其中以骶髂关节脱位最常见,多发生于车祸、高处坠落等,传统治疗方法采用骨盆悬吊或手法复位,这种方法需要长期卧床,复位效果不佳,而且其并发症多。目前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内固定,固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另一种是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1]。现将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患者60例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患者60例,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10~48岁,平均25.3岁。致患者骨折的原因:交通事故28例,高处坠落19例,挤压伤导致骨折1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并发症:并发创伤性休克15例,伴多发性骨折9例,合并L5神经损伤4例,伴尿道膀胱损伤3例。按骨盆骨折Burgess进行分类,Apc Ⅰ型21例,Apc Ⅱ型25例,Apc Ⅲ型14例。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一般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一般临床资料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

组别性别(例)平均年龄(岁)骨折原因(例)并发症(例)Burgess分类(例)

男女

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挤压伤

ApcⅠ型ApcⅡ型Apc Ⅲ型试验组191125.712991411136对照组171324.9161041710128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试验组行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对照组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运用Denis评价标准进行疗效评估。Denis评价标准为,优:轻度疼痛或无痛,不用止痛药即可恢复原有的劳动能力;良:中度疼痛,有些需要止痛药物才可恢复部分劳动能力,可以完成全天工作;可:中重度疼痛且影响正常生活,不能全天工作但可独立生活;差:持续性严重疼痛,需要止痛药,劳动能力完全丧失[2]。

1.2.2 手术方法: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该手术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采取仰卧位,选取髂腹股沟切口,如果并发耻骨联合分离应先将其复位,再用钢板进行固定。从骨膜下沿着髂骨内板进行剥离到达髂窝处,继续向后内方游离暴露骶髂关节,分别在骶骨侧及髂骨侧各打进一颗螺钉,用复位钳夹紧螺钉采用旋转法使脱位的骶髂关节复位,采用2块3~4个孔,5 mm钢板横跨骶髂关节呈45°~60°方向进行固定。固定之前应将骶髂关节内的软骨组织清除干净,选取髂骨松质骨植入到骶髂关节间隙内[3]。并发耻骨骨折或耻骨联合分离的患者,在骶髂关节完全复位以后,应向前剥离暴露髋臼骨折处,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采用1~2块钢板进行固定。反复冲洗手术切口并逐层缝合,留置血浆引流管1根,逐层缝合敷料并包扎。

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该固定术成败的关键在于术者对局部解剖结构的熟悉程度及空间定位能力,尤其是螺钉的准确定位。脊柱与骶骨所成的腰骶角大约是30°~4 5°,且呈倒三角形,L5神经腰骶干及L4神经腰骶干支位于骶髂关节及腰椎之前。L5神经腰骶干行于骶骨翼表面,其近端固定在椎管远端的组织里,容易造成损伤,S1神经行于L5神经前外方。椎体的前方有骶中静脉及骶正中动脉,骶骨的前方是直肠,骶交感干位于骶前孔内侧,在S1神经前支表面走行。进针的时候螺钉前端应到达S1椎体的前皮质。骨盆入口位为骶骨切线位置,能清楚看清S1椎体的椎弓根横断面,反入口位能够看清S1椎体的椎弓根冠状面。骨盆出口位及入口位X线可分别看出关节及骨折的上下及前后移位情况,骨盆入口位、出口位及其前后位X线并结合CT检查对诊断骨盆骨折及骶髂关节移位的有效率达到94%[4]。CT可清楚显示X线所不能显示的骶骨骨折情况,运用影像学作引导,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最终达到与完整骨盆环相当的生物力学特性。

1.3  术后随访:对本组60例患者随机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6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9个月。随访到的例数,试验组为24例,对照组为21例。随访内容包括关节是否复位、切口是否感染、是否有血管神经的损伤、是否有螺丝松动或断裂、腰骶和下肢感觉与活动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对本组60例患者治疗及随访结果采用SPSS 13.0运用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检验水平为a=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Denis评价,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优及良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试验组可及差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患者经过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后,功能恢复明显好于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试验组与对照组Denis评价结果详见表2。

表2  Denis评价结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优良可差试验组30161031对照组3097104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随访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关节复位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试验组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螺丝松动或断裂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下肢及腰骶活动与感觉优、良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中、差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结果表明运用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中长期效果明显优于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详细随访结果见表3。

表3  随访结果(例)

组别随访例数数平均随访时间(月)关节复位切口感染下肢及腰骶活动与感觉血管神经损伤螺丝松动、断裂

优、良中、差

试验组243124022201对照组2127182165243 讨论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Denis评价,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优及良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试验组可及差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患者经过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后,功能恢复明显好于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前路钢板固定术采用髂脊切口从腹外进入,其对组织的损伤大,伤口相对不易愈合,而且其固定效果不如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试验组与对照组的随访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关节复位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试验组切口感染、血管神经损伤及螺丝松动或断裂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下肢及腰骶活动与感觉优、良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中、差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结果表明运用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的中长期效果明显优于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出血少,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生物力学恢复迅速,所以其中长期疗效优于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

骶髂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需要关注三个关键环节,即骶髂关节固定的牢靠性、确保复位标准达到解剖复位和避免血管神经的损伤[5]。骶髂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方法有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及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固定术在直视下进行复位,操作简单,但是其用两块钢板进行固定骶髂关节,其固定强度不及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在手术前应行股骨髁上牵引以达到骶髂关节大致复位,特别是垂直方向上的复位,可大大降低手术难度系数[6]。在手术固定过程中,要使旋转脱位复位,对于骶髂关节两侧的骨质只需轻轻提压,即可借助于螺钉的提拉作用达到满意地骶髂关节复位固定。所以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应尽早期进行手术固定治疗,根据具体解剖位置选择复位顺序,规范熟练操作并准确定位即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总之,骶髂关节后路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符合“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主体;使患者损伤最小、获益最大”的医学理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李  明,徐荣明,裘邯军,等.不稳定骨盆损伤中骶髂关节脱位的临床解剖研究[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2):81.

[2] DENIS F.The three-column spine and its sigh ificance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acture thoraeolumbar spine injuries[J].Spine,1983,8(8):817.

[3] 杨庆秋,夏云祥,熊  翔.不稳定骨盆骨折中骶髂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J].Journal of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2008,5(2):194.

[4] Hovmann T,Lenoir E,Morel N.Levassor posterior bridging osteosyn-thesis for traumatic sacroiliac joint dislocation:a report of seven case[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2008,18(1):47.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 抗痨肿消散 药物贴敷 关节结核

我院于1995年6月~2009年5月收治骨关节结核患者21例,采用自制抗痨肿消散加药物贴敷法治疗,经临床应用,近远期疗效显著。

资料与方法

21例骨关节结核患者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10~20岁3例,21~30岁10例,31~40岁7例,41岁以上1例。其中:髋关节结核4例,腰椎结核4例,膝关节结核9例,肘关节结核4例,发病时间1~5年。

治疗方法。抗痨肿消散:制南星15g,穿山甲15g,龟板90g,鳖甲90g,牡蛎90g,石决明90g,蜈蚣3条,僵蚕12g,肉桂6g,茯苓12g,贝母60g,朱砂18g,鸡内金30g,山楂30g,甘草15g。将上药焙干,共研细末,备用,每次服3~5g,每日3次,白开水送服,30天为1个疗程。

穴位贴敷:元胡30g,细辛15g,白芥子10g,桂枝10g,乳香10g,没药10g,上药共为细末,陈醋调膏,摊于棉布上,敷于患处,一般3~6小时去药,若贴后烧灼感明显,可提前去药,防止药物灼伤皮肤,10天1次,3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停用。

疗效判断标准: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功能障碍已完全恢复或大部分恢复,经X线拍片,病变部位痊愈;②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缓解,功能障碍部分恢复,经X线拍片,病灶稳定有好转;③无效:临床症状无缓解,功能障碍无恢复,X线拍片,病灶无好转。

结 果

21例中,临床痊愈18例,显效3例,其中治疗3个疗程临床痊愈7例,4个疗程临床痊愈8例,6个疗程临床痊愈3例,为巩固疗效,常规服用抗痨药物1年,经2年随访,临床痊愈18例,未再复发。

例1:患者,男,36岁,以“右膝关节肿痛、功能受限2年余”为主诉就诊,查:患者面色苍白,体质消瘦,右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饮食、精神差,曾服用抗痨药物,未见明显好转,X线拍片诊断为右膝关节结核,给予抗痨肿消散加药物贴敷治疗应用1个疗程后,精神、食欲好转,右膝关节肿胀略有消退,疼痛已基本缓解,2个疗程后,膝关节肿胀消退大半,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右膝关节肿胀完全消退,功能受限已基本恢复,X线拍片,病灶完全正常,经2年随访,未再复发。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4

关键词:脊柱结核;治疗;临床研究

目前,结核已成为全世界最致命的感染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骨关节结核发病率的一半[1]。该病具有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治疗较困难。现今,脊柱结核的治疗主要为抗痨治疗、外科手术两方面,手术方式主要为简单的病灶清除术,复杂的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手术[2]。因为脊柱结核发病症状不典型,多数病例多为后来拍片时发现,甚至出现脊柱后凸畸形时才发现,使疾病延迟1年甚至几年才被发现,使治疗难度加大。脊柱结核治疗的目的是早期制动,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纠正畸形,解除压迫神经,稳定脊柱,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笔者对2005年1月~2010年2月贵州省贵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5年1月~2010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柱结核患者,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男53例,女37例,年龄6~64岁,平均36岁,病程4个月~6年,患病椎体:胸椎36例,胸腰段13例,腰椎28例,骶椎3例。临床表现:局部伴有胸背部或腰背部疼痛,伴有盗汗、低热、乏力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14例单纯病灶清除术,36例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30例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的基础上加内固定术。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其手术入路不同:颈椎前入路,胸椎取肋骨横突切除胸膜外入路,胸腰段椎取胸腰联合入路,腰椎取腹膜外入路[3]。胸腰椎病灶清除术:首先充分显露病灶,摘除死骨,清除坏死的椎间盘,扩大骨瘘口达对侧病灶腔,用导尿管吸除对侧脓液,刮除对侧死骨和肉芽组织,合并截瘫者,清除病灶后经侧前方椎管减压。植骨:去除残余椎间盘,骨床的中央凿成一骨槽,将适宜的自体肋骨或髂骨牢固地嵌入在骨槽内;行椎板植骨者,将备好的适宜的移植骨,植入椎板上即可。若椎体稳定性显著破坏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后常规应用广谱抗生素1周,继续抗痨治疗,卧床3个月,定期复查,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植骨融合情况。

1.3  疗效判定:优:全身情况良好,体温、食欲、血沉正常,无明显局部症状,无脓肿或窦道等,X线示无死骨、脓肿,病灶边缘清晰,起床活动1年或工作半年,无症状出现。差:脊柱不稳,慢性颈肩、腰背痛;脓肿或窦道形成;神经损害无改善;X线示植骨块不融合或者植骨块脱落、移位。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手术治疗后,优58例(72.5%),良14例(17.5%),差8例(10%)。术后切口一期愈合72例,二期愈合8例,所有患者进行随访1~3年,平均20个月,其中78例优良,未复发;8例(10%)窦道复发,行二次手术后痊愈。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全身性疾病,其传播途径多为血源性播散。脊柱结核根据病情其治疗方式分为内科、外科两种治疗方法。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是脊柱无明显破坏及无脓肿采用非手术治疗;否则进行外科手术治疗[4]。外科手术固然重要,但总的治疗原则是术前、术后的正规抗结核的全身治疗。近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内固定术的争议现随着脊柱外科技术和内同定器械的发展,也得到解决[5]。目前内固定术应用呈上升趋势,因该术式能够在清除病灶组织、植骨的基础上实行内固定术,使脊柱重建,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减少患者的卧床时间及感染几率,缩短疗程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           

外科手术治疗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是脊柱结核治愈的前提和关键,任何一种术式都不能代替抗结核药物。所以,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进行手术,才能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疗效。故脊柱结核应早发现早治疗,才会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4 参考文献

[1] 赵久顺.60例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J].中国保健,2010,18(3):60.

[2] 王来喜,连鸿凯,丁  力,等.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6):17.

[3] 常彦海,刘  军,凌  鸣,等.短程化疗与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J].临床骨科杂志,2010,13(1):14.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超声波;玻璃酸钠;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174-02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该病以关节退行性软骨丢失且伴有关节周围骨反应为特征,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和活动不灵活[1]。本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180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180例,诊断标准均符合《实用骨科学》诊断标准[2],排除急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糖尿病及各种出血性疾病等,确诊为膝骨关节炎。其中,男性78例,女性102例,年龄40~75岁,平均(52.5±4.7)岁。左侧68例,右侧112例,其中双膝发病20例,病程1~20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膝部外伤史,无膝关节局部注射和关节镜治疗史,无药物过敏史。临床表现为膝关节活动有摩擦音,均有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的特点,关节周围肿胀,经X线拍片检查,均存在关节间隙变窄,膝关节不同程度退变,髌骨上下缘有唇样或刺状增生,软骨面有骨质硬化现象,膝关节晨僵≤30 min。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9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理疗+股四头肌功能锻炼+玻璃酸钠(SH)、曲安奈德关节腔注射治疗,具体方法为:微波治疗,探头对准膝关节患部照射,微热量或无热量,10~15 min,股四头肌功能抗阻训练,施加于髌骨的阻力大小视患者耐受性而定,以髌股关节无疼痛为标准,每抗阻收缩1次持续10 s;30~50次为1组,2~4组/d。若患者膝关节无积液,则直接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 ml,1次/周,连用5周为1个疗程。若患者关节有积液,先抽出关节内积液,然后予以利多卡因5 ml+曲安奈德20 mg,1次/周,注射1~2次;待关节没有积液后,再如法注射玻璃酸钠。B组:采用SH关节腔注射+理疗+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正清风痛宁注射治疗,其中正清风痛宁关节周围痛点或穴位注射,一次1~2 ml,1次/d,连续10~20 d。

1.3 疗效判断标准

该组患者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综合评分标准对治疗前后膝骨关节炎积分情况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按照疼痛、伸膝、行走能力、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5个项目综合评分。临床疗效分为四个等级,即:优、良、中、差。其中优为Lysholm膝关节综合评分达≥80分;良70~79分;中60~69分;差<60分。疗效判断依据治疗前后计分值之差,其中显效:差值≥30分;有效:11~29分;进步:6~10分;无效:≤5分。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5周后,A组及B组治疗前的膝关节综合评分分别为(40.1±12.1)、(39.8±11.7)分,治疗后分别为(68.3±14.1)、(59.8±18.4)分,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综合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但A组的疗效显著优于B组,P

3 讨论

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从软骨退化开始的关节退行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关节肿胀、慢性渐进性疼痛及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由上述可知,直接诱使本病产生的原因是关节软骨的退变。治疗膝骨关节炎要想取得较好的疗效,就必须要多管齐下,不仅需要理疗以及玻璃酸钠、曲安奈德关节腔注射治疗,还应加强股四头肌的功能锻炼。但是,在进行肌力训练时患者要遵循循序渐进、个体化、适度化的原则,切勿急于求成,以免加重病情[3]。

采用玻璃酸钠和曲安奈德膝关节腔注射治疗方法可以迅速地缓解患者关节疼痛,减轻肿胀,改善关节功能,也无不良反应。因为,玻璃酸钠是一种透明酸质,具有生理活性,广泛存在于人体内,它是关节滑液的主要组成成分,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己糖组成双糖单位聚合而成的一种黏多糖[4]。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后,可在关节软骨面形成一层黏弹性保护膜,保护软骨,可以提高滑液质量,减轻疼痛敏感性,对抗蛋白酶作用,保护软骨基质,重建骨关节炎关节内已打乱的平衡系统,增加关节活动度[5]。而曲安奈德有强大的抗感染、抑制渗出的作用,短期应用无明显副作用并能迅速改善关节腔积液、疼痛。曲安奈德与玻璃酸钠同时进行膝关节腔注射时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两者联合治疗能更迅速地减轻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症状,也更能持久改善骨关节病。

正清风痛宁具有祛风除湿、止痛作用,但治疗时间长,显效慢[6],本研究结果表明,A组治疗方法的疗效显著优于B组,P

[参考文献]

[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488.

[2]段斌武,覃裕,杨梅.膝骨关节炎的综合治疗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3):1234-1235.

[3]项娟萍,洪宗桂.玻璃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天津护理,2008,16(4):230.

[4]郭涛,沈卫星,梁清宇.玻璃酸钠及其在外科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3:157-158.

[5]艾福艳,杨中凡,张瀚.心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炎50例疗效观[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6):40.

[6]张虎修,王小敏.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88-89.

骨关节结核治疗方法范文6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 保守疗法

膝骨性关节炎是骨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是关节退行性改变的一种,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科采用中药内服,腹针,关节腔注射的综合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本科治疗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分综合组60例,男23例,女37例;年龄50岁~82岁,平均55岁。病程1个月-12年。对照组60例。男26例,女34例;年龄48岁~68岁,平均53岁。病程1个月-8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考美国风湿协会(ACR)1995年修订的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1. 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8~85岁之间的患者;③能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

1.4 排除标准:①膝关节肿瘤,膝关节结核者②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脏器衰竭不能耐受刺激者③腹部有严重皮肤病者④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者⑤意识不清不能配合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综合组 患者采用:①腹针治疗[2].取穴;中脘,关元,滑肉门、外陵、气旁、下风湿点。常规消毒进针,根据病程长短,疾病的虚实,选择进针深浅及补泄。每日1次, 7次为1疗程。②自拟补肾通络汤:杜仲,巴戟,续断,熟地,桑寄生,当归,骨碎补,制川乌,全蝎,怀牛膝,丹参。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一周为一疗程。并且随症加减:膝关节肿胀,积液者加:茯苓,猪苓,薏苡仁;膝关节屈伸不利者加:威灵仙,伸筋草。③关节腔内注射法:一般选用:玻璃酸钠,病人取仰卧位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局麻后,以髌骨外上方或外下方作为穿刺点,实施穿刺,确认进入关节腔内,抽吸无回血,注射玻璃酸钠,如有关节腔积液则需抽尽积液,再注入相应药物,注射完成后,被动屈伸患膝,待药物均匀关节面。每周一次,五次为1疗程。

2.2.对照组;单纯口服扶他林缓释片(北京诺华制药)75mg,一天两次,饭后服用,2周为一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痊愈:膝关节疼痛、肿胀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显效: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正常。有效:膝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关节活动功能部分恢复。无效:临床症状及关节功能较治疗前未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以a2为检验方,P

3.3 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可以得出A组疗效明显高于B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4 讨论

膝骨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膝痹、骨痹”范畴,《内经、素问》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张氏医通》曰:“膝病无有不因肝肾虚者。”本病多见于老年人,人过半百,肝肾亏虚,荣养乏源,筋骨不坚,复因风寒湿邪外侵,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西医认为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关节疾病,主要侵害关节软骨,骨和滑膜组织,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及功能丧失,故治疗目的是控制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对照组扶他林系非甾体类化合物,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可缓解疼痛,晨僵及关节肿胀。但需长期服用,并且容易引起胃溃疡出血等并发症,副作用大,甚少单一应用[4]。而采用中药内服,腹针,关节腔注射的综合方法治疗,收到明显效果。采用自拟补肾通络汤[5];随症加减,方中巴戟,杜仲,续断等共用以补肾壮骨,强筋之效,,当归,丹参以活血化瘀 ,制川乌,全蝎温经络,通络止痹;本方配伍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以治其本,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止痹为治其标,可获良效。腹针理论认为腹部以脐(神阙)为中心存在着先天经络系统,具有调理脏腑,疏通局部气血功能。应用腹针对于膝骨关节炎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以神阙为中心,中脘为天,关元为地,两穴合用具有补脾肾,壮筋骨之功能,而滑肉门、外陵是腹四关,是胃经的经穴,针刺两穴具有推动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的作用,气旁、下风湿点合用能引气血下行,通利关节。诸穴配伍可达到扶正固本,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玻璃酸钠对关节软骨有保护作用,通过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可以改变关节腔内环境接近正常,减轻滑膜炎症及疼痛敏感性,促使关节软骨修复,缓解症状达到治疗目的,而且无明显副作用[6]。本科采用综合保守疗法治疗老年人膝骨关节炎,不但疗效确切,而且患者安全无痛苦,容易接受,值得推存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 施桂英,关节炎概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339.

[2] 薄智云. 腹针疗法.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