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范文1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学批评;网络文学;大众文学批评

2009年4月,全民参与的选秀运动——“快乐女声”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一路被评委看好的实力唱将郁可唯最终杀进4强。但在这之后4进3的比赛中,输给李霄云,位列第4。“快乐女声”评委之一巫启贤于8月25日在其博客中发表文章“快女四强,是强”中谈到郁可唯的失利时说,她“虽然把《玫瑰人生》唱得如痴如醉,却让一个把《斗牛》唱得普普通通的李霄云P了下去,虽然我们很痛心,好音乐又一次败在热闹激情的手下,但是因为这比赛不只是有专业评委,还有大众评委的投票左右大局,他们可能是因为选手的一句话,一滴泪,或一个故事就会把票投过去,而跟选手的演唱表现毫无关系,时常令我们有一种挫败感。”在“快乐女声”这样一个商业化色彩浓重的选秀节目中,我们不排除大众被商业利益操控的嫌疑,但巫启贤谈到的“专业评委”和“大众评委”的差别却是指出了精英与大众在面对艺术对象时的关键不同。大众常常因主观感情的偏好等因素而在对艺术对象进行审美判断时加人更多个人化的因素,而专业精英则更注重理论、技巧的运用,更具学理化色彩。艺术如此,文学亦如此,这最明显地体现在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关系上。

90年代以来,《第一次亲密接触》、《告别薇安》、《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越来越多的网络文学涌现出来。2008年11月,中国作协指导、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中文在线联合举办了“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这次活动集中了《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长篇小说选刊》等20余家文学名刊的资深编辑参与审读和评点,最终推出十部网络文学佳作。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所发生的深刻变化,网络文学,正如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网络文学研究专家欧阳友权所说:“这个一度连‘正名’都困难的‘野路子’文学,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社会的文化视野,步人了时代文学的殿堂。”在福州参加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作协主席铁凝、副主席陈建功也认为,网络文学的兴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铁凝说,网络文学的兴起,颠覆了纸质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它是一个完全平民、自由的平台,给每一个喜欢写字的人以相对平等的机会。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文学现象。相对于掌控在少数统治者或精英人士手里的传统文学,网络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空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及文学批评像现在这样繁荣这样无拘无束。

但是,一些学者在众生喧哗中提出质疑。白烨在《文学批评的声音太弱了——有关文坛现状的问题与建言》中明确指出:我国当代的网络文学实际上处于“无监管、无批评、无引导”的“三无状态”。网络文学这样一个新生的事物,由于其充分的自由:参与主体身份的自由、“说什么”的自由、“怎么说”的自由,以及网络技术造成的文学环境的极端宽容,促成了这样一个喧嚣与热闹的文学景象。在网络上常见有高水平的作品出现,但一些文学水平低、思想道德水平低的作品也混杂其中,甚至由于商业化、社会化等原因引起了媒体和大众的热捧。在网络文学的鉴赏和评判中,大众由于充分地参与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而他们,如同巫启贤所说,“可能是因为选手的一句话,一滴泪,或一个故事就会把票投过去”,他们更关注选手或作品的“切身相关性”,而忽视一部文学作品应具有的文学价值。因此,本文认为,网络文学迫切需要文学批评,尤其是传统文学批评、专业文学批评的引导,使其及时准确地调适自己前行的路标,以便用业绩和品质历史地证明自己。

表面上看,网络文学是有自己的文学批评的,如谭德晶的《网络文学批评论纲》一书便是专门分析网络文学批评即大众文学批评方式所出现的特征的,但是这种批评方式并不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虽然其中有一些具有真知灼见、理论色彩浓厚的批评,但它们大多是以直觉感性评价为主,多数只是一两句的点评,既不规范,也无章法。更重要的是缺乏明确的批评标准与专业的学术理念指导,更注重充当“自我表现”的角色,因而不能真正发挥文学批评应有的功能。而在此时迫切需要站出来发挥作用的传统文学批评却在面对驳杂庞大的网络文学面前出现了失语的状况。传统文学批评的权威身份崩溃了,消费主义、感官享受主义、趣味主义风盛行,没有人理会谁是经典、谁是大师,没有人耳提面命地说“***是工农阶级的代表”,也没有人愿意正襟危坐去听权威老者说经论道,网络成为一个消费欲望、寻求的平台。传统批评家所倡导的时代使命、文学使命与网络相隔甚远。在这样吵吵嚷嚷的环境下,即使有几个大师发出呐喊,也很快消失于茫茫网海,这是传统文学批评面临的困境。如何在网络文学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我认为,传统文学批评一方面要坚守传统文学批评的使命,引导文学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一方面须调整自身的不合理因素,适应时代的变化,必要从大众文学批评中提取可借鉴的因素。

一、树立人文主义精神、坚守文学使命

人文主义精神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种非宗教性的以人的精神、理性、文化价值为基点的对极权、物质、肉体、流行、当下的一种超越,它往往在“天下汤汤”之时提醒人们留意于这些基本价值,批判统治者或芸芸众生那种非理性的极端和狂热。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膨胀,网络文学中弥漫着大众文化流行的趣味主义、享乐主义、感官刺激,网络上的大众批评方式也是如此,虽然有一些怀着人文主义精神进行批评的作品,但多数大众常常凭个人喜好,常常通过评论作品来抒写一己情怀,这是由于大众对主观内心世界的过度关注造成的,这些都在无情地消解着理想、崇高、英雄主义,消解着一切绝对、终极、本质的形而上价值,而作为传统批评家则应在网络文学面前承担更多的责任。

“解构主义中,批评家被告知,他们并不具有启蒙资格,只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操作,一种标志职业身份的手段。”我认为,文学批评活动绝非白娱自乐地操作,当然批评家也不仅仅是对作家的创作和读者的阅读进行解说,而更应该重点通过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作家的创作取向等等方面来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是,目前部分传统文学批评家成了商家谋取商业利益的筹码,而批评者本人由于利益的驱使,也甘当筹码,把粗制滥造的作品说得天花乱坠,出现吹捧式批评和炒作式批评。这一方面是批评家个人道德素质水平高低的反映,助长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形成;一方面混淆大众对文学作品的评价,使得精品的浮出和流传愈加困难,这一点是值得文学界引以为戒的。

二、批评策略的转换

不可否认,在网络文学面前,传统文学批评缺乏读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理论性太强,批评术语太多。甚至有些晦涩难懂。游荡在网络上的读者上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娱乐,试想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看一个轻松的笑话、一部声色并茂的电影、几页故事曲折离奇的小说,这种诱惑下,有几个人能静下来心去读懂传统批评家的理论术语?福柯曾断言“话语的真理性不仅在于它说什么,而且在于它怎么说,换言之。话语是否被接受为真理,不仅与它的内容有关,而且还与话语使用者的意向有关”。传统文学批评应在批评策略上,语言的言说方式上向大众文学批评学习。当然,大众文学批评的通俗易懂多是由于批评者缺乏理论修养,不能熟练地掌握文学批评术语而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的,但是它的确在客观上使得文学批评开始摆脱沉重的说教,开始变得富有个性了。对于传统文学批评,尽量使文学批评通俗易懂,容易为大众所接受,相信它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三、回归民间。向大众靠拢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范文2

一、文化上的困境和尴尬

任何艺术的发生,总是以一定的文化作为语境的。文学从来都是隶属于文化,而网络文学正是通过奠基于网络文化的精神领域才获得自己的根基。但在文化背景和选择上,网络文学们将传统和时尚两种不同的文化刻意放在对立的文化背景上加以渲染,而不是从整个人类文化整体的角度加以考虑。因此在突破主流话语的同时难免矫枉过正,遭遇了另一种尴尬。

这种困境首先表现在文化身份的焦虑与尴尬。不可否认,网络文学是当代文化中一种时尚而又颇具争议性的文学形式。它借助于现代最新的传媒手段而兴起,以强势的科技背景冲击着传统的文学方式。毋庸置疑的是,网络文学也存在明显的弱点和缺失。“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其自身的开放性、全民性、共享性,造成了话语权力扩散的最大化”。自由、平等、互动、随意性、民间审美意识等等,本是网络文学追求的标志性特质。然而在当代以消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语境下,网络文学在轰然崛起的商业流行话语面前频抛媚眼,显示了一种投降姿态,走向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矛盾状态。网络文学游离于传统之外,努力建立起自身的话语体系,形成独有的后现代品格。同时,为迎合读者口味,创作大多为快餐式消费为主,缺乏人文情怀,在媚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部分网络作家在商业包装下从幕后走向前台,希望提高作品的商业价值,渴望跻身于主流话语。网络文学与传统媒介联手而融人消费文化的生产线,网络文学便显现出身份的焦虑和尴尬。

其次,虚拟和狂欢背后的文化危机造成其文化品格的缺失与困惑。网络文学的出现是都市化进程结合科技进步的产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大众审美趣味和文化需求下,娱乐消费性成为了需要的焦点,文学也成了一种可被消费的商品。它审美、教化作用被边缘化,取而代之的是趣味性和时尚性。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网络文学成了肯德基一样色香味美的快餐,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而日趋平民和世俗。人们已经不再期望从它那里得到精神的荡涤,而只是寻求快乐和欲望的满足。目前,人们在喧闹四起的大众文化领域中所见到的更多是愈演愈烈的高技术复制、朝生暮逝的时尚变化,以及即时性的情绪宣泄或心理反应,而长时间的精神性磨练被降格到最低的限度,心灵的玩味和孤独的冥想几乎失去了存在的地盘;这无异于把艺术的精魂推向了消亡的边缘,正是对人生审美过程的衰退的一种回应,意味着人的生命感受正面对着一场很有可能失去自我提升力量而走向凡庸的精神历险。一切神圣、崇高的东西在网络的世界中遭受了消解和嘲弄。

因此,网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培植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文学样式,对文学的创作和接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由于自身存在的不足,决定了它目前难以从根本上动摇传统文学的地位。在网络文学文本中,有相当一部分缺乏对社会重大问题、人类生存境遇等终极价值的关怀,还有一些只是纯粹宣泄作者本人生存的怨愤、迷茫与困惑,它们对畸形人生的不满与牢骚,远没有传统文学对现实的批判来的犀利。因此,就文学所应有的刚性和硬度而言,网络文学比不上传统文学。

二、文学格局的边缘地位和异端效应

在当代文学格局中,传统文学依然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着强势文化地位。而相对于肇始于民间的网络文学来说其在当下的文学格局中,显然是在文学舞台的边缘努力拼争着。可以说网络文学的写作是一种体制外的边缘写作,网络作家所运用的话语形式是非主流的民间话语形态,他们主观上只是寻找一种能够宣泄的途径去宣泄和释放,也就是这种纯粹的我行我素,使其长时间只能在当代文学舞台的边缘向“观众”挤眉弄眼。由于当代文学太多的“另眼观照”和“无奈的被边缘和被另类”,而导致当下的网络文学在当代文学格局中凸现出另类、浅薄和过度商业化的异端效应。

从“另类”到“有意无意地归顺”。“另类文学”似乎是“前卫文学”的代名词,有一些网络文学或评论者标榜网络文学为“另类文学”,过分地强调它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补充,甚至认为网络文学将成为一种主流文学。然而时至今日,网络文学已显露出两大变化:一是一批网络浮出“网”面,二是网络文学向传统文学的“归顺”与被“招安”一些网络借着网络传播的迅急猛烈之势,背靠网络,面向传统,网上买得人气,再出版印刷纸面文学,并以印数作为成功的参照,这成为当前网络文学的又一道景观,被许多网民戏称为网络文学的“归顺与招安”。当传统文学媒体向某个网络发出“招安”的表示时,某些网络所表现出来的喜悦和成就感,令人不能不遗憾地发现,文学的最终权威,依然归位于传统文学媒介。从“另类”到“有意无意地归顺”,网络文学呈现出现实的困惑与尴尬。

普遍的网络文学作品内涵浅薄、思想含量严重不足。网络文学创作者始终将写作视点对准个人,与社会、公共、国家等集体保持相当的距离,他们虽然获取了个人生存经验,但那是游离于社会经验之外的。没有了社会的有力依托,其结论或其暗示的思想就没有或缺少了社会含量;割裂历史就会使人物变的孤单,其性格或情节的发展没有了必要的起始点,因此也就没有了历史的沧桑厚重,其作品势必缺少文学所要承担的思想意识。网络文学恰恰比较多地关注了私人话语、本能欲望以及身体、性等纯物质的东西,而少有理性、精神。他们的作品多是编织灰色的梦,令人压抑,个性十足,却又支离破碎,不能给人以强有力的震撼或启迪人们进行形而上的哲学思考或人生思考。许多网络笔下的人物追求的终极目标是轻飘飘的纯物质的东西,几乎没有引人思考的“形而上”的内容,思想含量的极度不足已成为网络文学作品致命的缺陷。

网络文学活动表现出过分的商业化。今日的中国社会一切活动都被赋予了物的内涵,文学亦不例外。文学商业化、文学走向市场是一个趋势,但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依然要重视文学的艺术含量。网络文学显然在这方面失于偏颇,他们在文学市场化的道路上虽然走在了前列,但为了突出文学的市场效应他们有时不惜背离文学的创作原则。正如在网络上时而就会冒出的什么“木子美”、“流氓燕”、“二月丫头”……“她们大胆地身体写作,深刻的内心体验被强有力的商业运行包装、改写……于是一个男性窥视者的视野便覆盖了女性写作的天空与前景”。她们一方面高扬女性大旗,对男性无情抨击、大肆鞭挞,高喊男人发达的肌肉没有丝毫的美感。但在市场的巨大诱惑下,她们又渴望“能拥有一个像父亲一样可以覆盖她们的男人”,这种矛盾不能不说是网络文学创作过分屈从于市场的悲哀。还有一些网络较为熟悉市场游戏规则,他们将笔触紧紧抵住市场、抵住物欲化的现实。于是他们在作品中刻意暴露生活的阴暗面,暴露感官欲望,为读者提供各种刺激。以欲望的顶礼膜拜征服读者、征服市场,很显然这样做大大降低了文学的艺术品位,不能给读者提供以巨大的思想震撼,没有引导读者进行自我人格的磨炼以及对人类进行终极命运的思考。

三、写作形态上的困境和批评缺失的尴尬

网络文学的写作形态,显现了网络作家对传统文学现实秩序的态度:即对传统文学现实秩序的渴望进入、逃离与漠视,表达的是网络作家们对传统文学现实秩序潜在的对抗。传统文学的现实秩序、严密的体制对“话语权”的独占,使得网络作家不堪重压,只能站在秩序之外仰慕大红大紫的同辈,渴望在文坛获得话语权是其深刻的生存焦虑。于是,他们自主选择了在网络中随心所欲地表达来对抗传统文学的现实秩序。

网络文学写作形态的这种对抗姿态,恰恰表现出对传统文学现实秩序的重视与憧憬。从虚幻的稳匿状态向现实主流靠近,网络文学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网络写作与传统写作两套游戏规则的间离。网络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在虚拟的空间中自由地表达、尽情享受挣脱“话语霸权”的“语言狂欢”,以自己为中心,快速生产,一次性消费。网络文学创作的非理性游戏规则,使得作家们的“创作”失去制约而显得软弱、无力。要实现网络作家在传统文学现实秩序中“落脚安家”的愿望,网络文学创作必须修改游戏规则,但修改的结果也就是放弃和背离网络文学的特质。这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结构性矛盾,也是网络文学写作形态的一个困境。

另一个问题是:文学主题的严重匮乏。通过纸媒体,从虚拟之境走人现实秩序的网络作家,不管愿不愿意,实际上已经放弃了虚拟时空的游戏规则,必须接受现实秩序的制约。然而就是在网络中获得高荣誉的作家文本,如果将其放在当代文坛上冷静分析,也会失去它们在网络上炫目的光环,即使像安妮宝贝这样的网络顶级作家,面对王安忆、铁凝,甚至卫慧、棉棉,其文本主题的可阐释性也会显得单一,剩下的只有主题匮乏的空洞,无奈地湮没于传统文学创作的优秀文本之中。因此具有革命性的网络写作形态却因其文本简单而沦人尴尬境地;缺少认识价值的网络文学主题,使得网络作家在通过纸媒体进入现实秩序获得“一席之地”的可能性再次受到质疑。这是网络文学写作形态的又一困境。

置根于网络写作形态内的网络文学之双重困境,使网络文学良性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失去深度的文化生产和消费,最终只剩下游戏的外壳,同时与其尴尬呼应的却是创作的沸腾与评论界的沉默和冷眼观照。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范文3

摘要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定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网络文学使用了更加便捷的网络作为文学的载体。网络文学是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的新型文学样式,它的出现,引发了文学创作的又一次变革。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类别,以求烘托出网络文学的存在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网络文学 传统文学 文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I04 文献标识码:A

网络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体的新型文学活动,它在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学搭建的新型平台上进行文学的生产与消费,引发了文学创作和消费接受的又一次巨大的变革。有的论者预言它将成为未来文学发展的主流形态,它正日益转变为一种与影视艺术并列的新型独立的网络艺术类型。

网络文学主要是由网民在电脑上创作并通过网络媒介得以流传的文学样式。涉及网上生活与意识形态,发表在BBS或MUD的大部分作品,就是网络原创作品。《羊城晚报》一项关于网络文学的调查表明,有51. 47 %的人认为,网络文学是一次从媒介到内容的彻底革命,它将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以至最终能震撼和动摇传统文学的根基。而各大型连锁书店纷纷在书店显要位置开辟了网络文学专柜,使得网络文学成为了新世纪一颗闪耀的新星。过去的十年,是中国网络文学迅速崛起的十年,也是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相互观察甚至彼此博弈的十年。时至当下,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中国文学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并早已在传统的图书市场上开辟出了一块属于自己的阵地。

一 网络文学的发展

关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讨论有点像是针尖对麦芒: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给予了足够地批判,而传统文学对网络文学的“不上档次”也极尽讽刺之能事。尽管前不久全国30省市的多位作协主席、副主席,首次俯下身子,在某网站发表其“参赛作品”,并接受网友评比,但无论从写作方式还是具体形态来看,这些所谓的“参赛作品”都只是换汤不换药,注定不会具有太深刻的意义。事实上,一些长期处于体制内的作家置身网络后,往往对于网友激烈的批评或者不屑一顾,或者针锋相对。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虽然颇受公众欢迎,但难改其快餐文化的本质。而快餐文化的一大特点是,作品很难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不容否认,传统文学需要创新,自打文学诞生以来,传统文学的发展其实就是不断突破、不断朝着更“俗”的方向发展的历史。传统文学从《诗经》到先秦的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再到后来的唐诗宋词及至明清小说,从文言文直到今天的白话文,背后呈现的是一条“渐俗”的漫漫征途。

传统文学的俗化却不是以世俗为目标的,即便在这方面有许多突破,但更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和思考,尤其表现为对文化精髓与精英文化的顶礼膜拜,相比于网络文学,很显然,传统文学在艺术上更有成就。网络文学的快餐化,决定其不可能“源远流长”,传统文学即便在某一时段难以引发公众的热捧,但是在深沉的历史长河中,谁又能肯定其读者就一定会少呢?比如,十多年前的王小波虽然也曾受到一些圈内人士的注意,但王小波去世十年后,他的作品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显然是十年前远远无法企及的,这背后既有文化传播发展的客观因素,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王小波以其深邃的眼光,比一般人看得更远更为真切。试问,有多少网络文学在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后,还能为读者津津乐道呢?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一定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网络文学使用了更加便捷的网络作为文学的载体。网络为想写作的人提供了写作的便利,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表作品的机会。这样,就吸引了很多人参与到写作中来,从中也就可能产生一些优秀作品,而其中也有一部分被出版社看中,成了传统的纸媒文学。可见,网络文学如果能被赋予文化精髓,则自然会成为传统文学,而传统文学能够给予某种突破也能受到读者的追捧,两者应取长补短。网络文学的编辑们要在鱼目混珠的文章中留意好的作品,尽可能地把这些优良作品推荐给我们的网络读者。我们的传统文学在保留经典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吸取新时代的养分,特别是应该在网络文学中选取能够发表的文章,走出一条网络文学、时尚报刊、传统杂志相结合的路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我们中国的文学就更有希望!

网络文学作为现代科技信息发展的产物,诞生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据有关资料显示,汉语网络文学最初发源于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之中,在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起步要早一些,大陆直到1994年才登陆国际互联网,接着才有了“橄榄树”、“花招”、“榕树下”、“白鹿书院”、“黄金书屋”等文学网站。近些年来,还有一些颇有成就的网络作家或联合、或单独建立了文学网站,如“鹰盟”、“双清”等,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很有影响的网络作家,如“慕容雪村”、“今何在”、“西门大官人”、“宁财神”、“雷立刚”、“彭希曦”、“醉鱼”、“叶秋池”、“林长治”、“西岭雪”等,他们的一些作品虽然已经能够与传统文学作家的作品媲美了,但其阵容还远不及于在传统文学园地里耕耘的作家队伍强大。

自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以来,网络作家可谓灿若星辰。2002年,网络作者宁肯的长篇小说《蒙面之城》和传统文学作家张洁的长篇小说《无字》一起获得了传统文学奖项中的“第二届老舍文学奖”,这是传统文学给予网络文学的最高褒奖。

网络就像是一台大机器,曾在短时间内缔造出众多作家神话。然而,更为普遍的现象是,网络作家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作品也屈指可数。就发展趋势来说,随着网络的深入人心,更多的作家、更多有资质的融入了网络之中,在网络中形成了一个纯文学圈。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网络和传统会互融。

二 网络文学的类别

1 与技术共生的文学

网络文学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技术依存性的文学形态,它在网络空间里找到自己的生存平台,网络技术之“根”一开始深深根植于其血脉之中。首先,网络文学发起者,并不是纯粹的文学爱好者,而是一些理工科出身的、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的人,这些人的知识学养不但直接促使网络文学的诞生,而且使网络文学的结构、内容及语言与传统纸媒文学有很大不同。其次,网络文学从产生开始就与互联网、电脑、键盘、鼠标、电子压感笔等硬件设备和网络媒介传播系统紧密相连。如果没有这些设备和技术的支持,网络文学根本无法产生。因为网络文学归根到底是一种媒体传播形式,这种传播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这也是它与传统纸媒文学的主要区别之一,更是今后发展的潜在优势所在。网络文学,“它以技术为载体,由‘网络’存在走进‘文学’存在,由现代电子数码技术引发的‘第四媒体’转型,是文学从传播革命的技术螺旋中打造出电子化生态空间”。可见,网络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巧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使电子数码技术与富含艺术性的艺术品统一于网络文学创造中,从而产生媒介载体、创作方式、文本形态和传播方式均不同于传统纸媒文学的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技术不但使作品不同于传统纸媒文学,而且使网络文学作家的创作理念、创作氛围都有所不同。随着网络对人们的生活逐渐渗透,也决定了网络文学会随之生存下去。

2 互动的文学

传统文学写作一旦完成并印刷出版,作品便拥有相对的独立性,不可更改,一般不由读者再直接参与创造。读者面对作品,只能是静观阅读再加想象。而网络文学首先改变了文学与大众的分立关系,读者与作者的关系由原来静态的介入转变为双向互动的关系。目前网络小说出版最常见的方式是作者先将作品的前部分以帖子方式发表在各大文学论坛,根据此贴的访问量来引起出版方的注意,联系出版。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停地跟贴,阐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作者可以据此对以后的章节进行修改,这样做的结果是该书出版后读者的关注度很高,带来很大的市场效应。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几年网上较红的一个帖子――《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这个故事最后成了畅销书,还被策划改编成剧本,拍成电影。网络文学的互动方式让读者觉得真实,好像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故事,能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与接受。

3 语言自有风格的文学

从语言表达的风格看,网络文学具有语言简单、直率、幽默的特征。如,“88”表示再见;“MM、GG”表示“妹妹”、“哥哥”。传统文学语言讲求修饰,追求含蓄、韵味;网络文学语言则不太讲求文句修饰,而追求通俗化、速食化。网络语言依照“语言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各种不同的单位通过自己的属性而与其他单位相联系”的原则。网络语言在网络那里是数字化、字符化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较传统语言符号传播来看,它更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因此,网络对人们的诱惑非常之大,它的思路是跳跃的,是用字符交流、呼吸、思想的。据专家推断,21 世纪的人,不懂电脑则将是“功能性文盲”,如果不了解网络语言就很难适应现代化生活节奏。与网络文学相应的网络语言发展趋势异常迅猛,并呈现出自身的鲜明特征。

互联网的传播速度与方式满足了时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要求。现代科学飞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改变了过去那种“字斟句酌”、“慢吞吞”的文艺消费习惯,造成了一种“瞬间化”的文艺消费心理。人们在工作间隙难得有空阅读一本书,从而采取“一次性消费”的方式,不断寻求新的审美样式和艺术享受。这也是网络文学备受欢迎的一个因素。

4 快餐化的文学

传统文学作家认为网络小说质量实在不敢恭维,粗俗、粗糙的太多;精致、精细的太少;有艺术性、思想性的上乘佳作,更是凤毛麟角。甚至有学者认为网络小说是一片杂草丛生、豺狼出没的原始森林。

网络作者认为,有了互联网,才有网络文学,现在国内有近3亿网民。在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决定一切。网络拒绝深刻的沉默或者故作沉默的深刻,它是年轻的,需要喧哗、躁动、激情,所以网络文学的语言哗众取宠无可厚非,《第一次亲密接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轻舞飞扬”起来。而传统文学这时仍沉睡在大海的波涛之下,它只能选择沉默,只在有的时候(也许很偶然),它会象鲸一样浮出水面,喷出一柱诱人的水花。

就结构而论,网络文学的随意性更强,但真正的具有文学意义的随意性却很少,它的随意有时显得松散、哗众、不合情理。而传统文学则要紧密得多,虽然它也在不断地寻找自身的突破,但当这种突破显得不合情理时,突破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以往人们追求“阳春白雪”和精英文化,审美趣味上崇尚“高雅”、“经典”,仿佛只有纯文学、雅文化才代表文化精英的高雅趣味。而网络文学的兴起,激活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幻想、想象和追求,呼唤着被束缚的人性,人们通过感情交流得到一种审美愉悦,追求民间性、通俗性,把潜意识里的各种欲望尽情宣泄。

5 心灵自由释放的文学

在传统文学中,作者是通过挖掘自己人性中各种复杂的成份去扮演笔下的人物,或是通过体察现实中的人物去写活笔下的人物。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以更加开放更为个人化的视角去表现现实生活,更多的人是在抒写“自我”、“本我”、“真我”,抒写自己的“心情故事”:他们通过一个虚拟的名字,在亦真亦幻的电子世界宣泄着被日常生活所压抑了的个性与郁闷;或是通过角色扮演以实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无法实现的社会角色,以求得在虚拟世界中的象征满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现实中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一种读着畅快淋漓的作品,释放自己的压力,展示自己的个性,这也是网络文学这种特殊创作方式存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网络文学的动势与反思》,《文艺理论》,2003年第1期。

[2] 周春英:《论网络技术发展与网络文学的审美走向》,《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范文4

网络文学在存在方式、创作模式、价值理念等方面确实给传统文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另外,作家身份网民化、创作方式交互化、文本载体数字化、传播方式网络化、接受方式机读化等形式变异,在给文学带来一些新气象的同时,也为文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复杂的课题。然而,毋庸质疑的是,网络文学也存在明显的弱点和缺失。我们从美学的视角观照网络文学,必须以平和的心态客观认识它的特质与价值,深入探究它的正面与负面效应,修正对网络文学的预期。

自由、宽容、理解、共享,被视为网络的基本精神。“互联网的最显著特征是:它是全球的,又是个人的、交互的”[1],“在国际互联网上,没有任何一处是与我们星球的其他地方相隔离的”[2]。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其自身的开放性、全民性、共享性,造成了话语权力扩散的最大化。自由、平等、互动、随意性、民间审美意识等等,成为网络文学标志性的特质。

网络写作的自由与随意,似乎更接近文学创作的根本,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话语权力的消解,似乎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每个网民都是潜在的作家,写作不再具有高高在上的神圣地位,“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作家的权力被无名的敲击键盘的网络作者所分享,摈弃了传统文人写作的矫情、功利与专制。他们的作品来自生活的各个层面,直抒胸臆,原汁原味,质朴清新,高贵的文学进一步平民化,大众化,从而具有了民间审美意识的品格,体现了一种向民间回流的趋势。但是这一趋势并非单纯地回到起点,而是一种彻底的开放。如果说文学在它的起源时期是口耳相传的民歌一枝独秀,其后是文人创作一脉相承,那么,在网络时代,网络为这两股激流的汇合创造了机遇,为真正的网络文学的诞生开辟了一个生长点。对于民间审美意识形态和民间文学而言,找到了一个直接展示自己的舞台,对于专业创作所代表的政治主流话语和知识精英话语而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网络造成发表权利的大规模扩散,使文学创作者在数量上和风格上极大地丰富和多样化了,从而使多元化的审美意识和多元化的语体风格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网络文学为下里巴人提供了向传统的以“美”和“雅”为指向的文学理念发起挑战的机会。所以,真正的网络文学应当为民间审美意识留有一席之地;真正的网络文学还应当是一个开放的范畴,能够兼容多元的文体、话语风格和审美意识,最终,在兼容之中形成属于网络这种载体自身的风格。

网络文学打破了传统文学严格的运作机制,作品无须经过编辑和出版商的严格遴选,自由的发言机会使传统文学中的“个人宣讲”变成了网络文学中真正的“众声喧哗”;而匿名的注册方式则使网络们大大减少了社会约束,非功利的自由倾向使网络真正成为“畅所欲言”的空间,成为狂欢节上的广场;同时,互动即时的跟帖和回帖,彻底推翻了传统的话语评论体系,双向交流使作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读者的反馈,极大地调动着读者鉴赏的能动性。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一方面为文学带来了全新的创作模式:网上创作——即时评说——网上讨论三位一体,大众参与,大众评判。一部作品在网上往往会被许多人删改,转贴,续写,最终可能面目全非甚至无法确认最初的作者,表现出一种彻底的平等、自由与互动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打破了传统文学静态的文本体式,出现了丰富多样的网络文学文本形式,如超文本、合作文本、交互文本以及多媒体文本等等,这些动态的网络文本着眼点在于读者、观众的积极参与、自由发挥与即兴创造。网络文学的自由,宣告了“作家的死亡”[3],传统文学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本质上看,网络文学是一种借助网络而进行传播的无纸文学,相对传统文学而言,由于网络固有的交互性,网络文学比传统文学具有了更多的内涵和外延,但是,不能就此断定网络文学就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光明的前景,更不能以此说明网络文学终将完全取代传统文学。一个富有意味的现象是某些火爆的网络作品一旦下网以传统的媒介传播,也就随之失去了在网上测览阅读时的神秘感与新奇感,问津者寥寥。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公共场所、无形的城市广场,居于其中的人们只是在有限的向度里发挥作用,网络文学的发展必须寻找到一个更为广阔与深厚的生存背景。网络作品离开网络,更容易暴露出其与身俱来的缺憾。

网络的开放、自由、互动正在强化着文学两端的张力。一方面,文学的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取得了质的突破,受众的阅读欲求与审美期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化的满足,而且,受众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选择权力。读者可以凭着自身的兴趣、欲求在文本与文本之间、网站与网站之间进行快速的转换,其速度是以纸为媒介的文本望尘莫及的。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另外一个方面,网络使得文化公共空间最大限度地向私人话语敞开,给文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的同时,也消解了传统作家用宏大叙事手段来反映人类整体精神的方式,放弃了对日常生活进行修辞化处理的手法,转而谋求一种纯粹的精神宣泄,远离更为深刻复杂的苦难意识、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最终导致大量泡沫文学产生。扑面而来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式的网恋套路,《网侠》式的侠义套路,以及宁财神的幻想套路,成了网络文学的关键词,读来读去不过是“小学生的天真,中学生的文笔,大学生的感觉”,“型”、“自恋型”以及“哗众取宠型”的文学被视为网络文学的经典范式。至于众多的网络,则大肆标榜写实主义,以流水帐式的方法,在BBS电子公告版自由张贴纯粹意义上的个人情感、绝对隐私乃至随意的排泄物,底蕴不足品格不高趣味低下,堪称文学垃圾,大大挫伤了我们对网络文学的信心。有人以一种幽默式的调侃口吻打了一个比方:传统文学是一个大家闺秀,很有气质很文静,但是要慢慢接近才行,而网络文学就象一个浓妆艳抹的小姐,谁都可以“亲密接触”……

同时,自由的对话式交流使网络文学评论始终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浮躁的网络文学批评决定了它无法承担起文学理论指导的重任,致使网络文学进一步走向放纵化、呓语化和平面化,而网络文学的自由也成为一种缺乏精神向度的肤浅的自由。与传统文学的经典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相比,网络文学因其自由性和随意性而缺乏应有的节制和规范。一些网络年轻、冲动、激情、幼稚,文字犹如寂寞山沟中的野花,自生自灭;另一些网络由于怀着一种仇视社会的边缘心态,文字充满了病态、霉变、腐烂的气息,对网络自由精神的表述有一种矫情、虚假的因素,将网络变成了自己的日记本,文学应有的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被彻底淡化,而自我表达、娱乐则被推至主要地位。网络的特征决定了网络文学以轻快短小为主,更适合一种游戏性文体——接龙,难以产生厚实的作品,更遑论文学精品。“网络文学在艺术上还显得粗糙、随意,模式也还显得单一,它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更高需求,也就是说,在轻松之外,有时也需要沉重,也需要尖锐的心灵撞击,需要深度和精美”[4]。面对先天残疾和贫血,我们也就不能理解网络文学情节为何总是充满新奇、悬念和迷离,修辞为何总是反讽、戏谑和夸张,语言为何总是口水化以及一味地煽情和搞笑。网络文学有智商而缺少智慧,有情绪而缺乏情怀,与传统文学强调的耐读、讲究回味、经典性相去甚远,宛若一个只有宽度而没有高度和厚度的畸形人。网络文学转向极端的个人化世界,勾画出形色各异的私人世界,但是网络文学的内存取决于网络作者的内存,如果抹平了语言差异、情感差异和思想差异,所有的网络作者都操同一种腔调,用同一种语言和思维方式,那么,网络文学可以休矣;如果是在这个意义上产生的所谓网络文学,那将是网络的无奈,是文化的悲哀和新世纪文学的悲哀。

在当代以消费文化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语境下,网络文学在轰然崛起的商业流行话语面前频抛媚眼,显示了一种投降姿态,走向呈现出一种明显的矛盾状态。网络文学游离于传统之外,建立起自身的话语体系,形成独有的后现代品格,同时,为迎合读者口味,创作大多为快餐式消费性为主,缺乏人文情怀,在媚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部分网络作家在商业包装下从幕后走向前台,希望提高作品的商业价值,渴望跻身主流话语,网络文学与传统媒介联手而融入消费文化的生产线。网络文学的自由最终沦为遥远的乌托邦。

网络文学的根本缺陷在于对待文学的态度:玩玩而已,太不把文学当回事;过分强调网络的特殊性。这必然不可能产生具有深度和历史感的作品,因为文学的自由只能产生于心灵而不是网络。

参考文献

[1][2] 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460-466

[3] 罗兰巴特.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范文5

关键词:网络文学 媒介现实 包容 平等 体验

一、夯实基础

网络上的文字是文学吗?一直以来,网络文学面对的最大的批评就来自这里。如果网络文学研究者不能令人信服地论证这一点,那么网络文学研究是没有未来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从网络文字中发现“文学性”,进而塑造与传统文学平等对话的网络文学。

二、视域转换

金惠敏教授在《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中将当代媒介扩张的现实称为“媒介现实”,认为“新媒介造成的是趋零距离、图像增值和球域互动的全球化”[1],然后讨论这样的语境下“文学的当前危机”。这不仅是讨论传统文学问题的极有价值的思路,更是我们考察网络文学的必由之路。

网络文学是全球化、数字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个现象。说它必然,是因为文学本身对承载媒体的开放性。但是,它不仅如我们表面上看到的那样,文学产品利用网络手段传播,作家通过网络工具写作,似乎只是写作和传播换了一个手段;而且更重要的是,网络作为工具具有改变人精神世界的力量。这种改变,和四百年前印刷术改变中世纪时代人的精神世界一样巨大。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曾这么评价印刷术:“我们现代人对于智力的理解大多来自印刷文字,我们对于教育、知识、真理和信息的看法也一样。随着印刷术退至我们文化的边缘以及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这就是我希望说明清楚的”[2]。后来的事实确实如他所预见的那样。但今天的情况是,不是电视占据了文化的中心,而是包含电视的广义的网络。今天就是一个印刷术退却的时代,以各种网络为代表的当代媒介以远超波兹曼写作时代的力量在改变着世界及世界中的我们。但有一点他说的对,随着媒介的改变,公众话语的严肃性、明确性和价值都出现了危险的退步,其中就包括文学的趣味。但当这个潮流势不可挡地汹涌而来,我们所应做的不是哀叹旧的审美形式的消逝,而是创造出新的审美形式。

三、研究心态

当早期的纯文学在网络出现之后,由于其新颖的形式吸引了大批的读者。当然不可避免的有了资本的觊觎。最近几年,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网络作家创作在题材、叙事、风格等方面出现了大量的模仿,使很多老读者哀叹网络文学江河日下。创新性的缺失正使得网络文学的独特魅力渐趋淡化,极大的影响了网络文学的整体审美趣味。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要有包容的心态。不应一味攻击网络文学作品的非审美化、低俗的趣味,而应更多地去关注如何为网络文学输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突破技术条件的限制,令传统作家进入网络,利用网络进行创作。不仅是将这些传统作家的作品放置在网络,更重要的是让这些制造传统文本经验丰富的作家提高网络创作的技术水平,进而创造出真正的互动式、多媒体化网络作品。

第二、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网络作家,让他们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学创作具有的创新性和审美性,提高现有网络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

四、科学方法

就文学批评而言,目前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绝大部分文学批评者视网络文学作品为难登大雅之堂的“小道”,与正统的文学作品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文学批评活动很少指向网络作品。甚至可以说,当代文学批评家们对网络文学作品有一种潜意识的轻视甚至敌视。第二个问题是文学批评者的批评活动绝大部分指向的已经出版、经过印刷商筛选过的所谓“网络文学作品”,他们对大部分网络文学作品视而不见。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网络作品泥沙俱下,批评家坚守自己的审美原则;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反思自身。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研究者确立平等和体验的研究方式。

所谓平等的研究,是针对第一个问题而言,指提高网络文学的批评地位。因为就目前主流的“网络文学”概念而言(即从将网络文学视为网络原创文学的意义而言),网络文学作品从作品数

量及受众数量来看都远超传统印刷文学。一个时代的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批评活动如果脱离了这个时代最主流的、最生动鲜活的文学实践,是没有未来的。未来的文学理论应该以网络文学为重要的理论来源,未来的文学批评活动应更加重视真正网络化的网络文学作品,改变批评的失语状态,更好地引导网络文学活动。

所谓体验的研究,是针对第二个问题而言,就是指批评者真正进入到网络文学创作和阅读过程中。通过在线的方式来对网络文学经典作品进行阅读,体会网络传播带来的网络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这样才不至于使用纸质传统文学的原则来批评网络文学,真正发现网络文学的审美内涵。

总之,网络文学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媒介现实”的视域下,以包容开放的心态,确立平等和体验的研究方式,推动网络文学研究健康发展。

注释:

[1]金惠敏:《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2][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7页。

参考文献:

[1]金惠敏:《媒介的后果——文学终结点上的批判理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美]j·希利斯·米勒: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

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范文6

关键词:网络电子书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84-01

1网络文学的类别

近几年,网络文学已经发展出许多的写作类别,每一个喜欢写作的人都会根据自己写作的风格在小说网站上发表属于自己写作类别的小说,如今各大网络小说网站都细分出以下几个主要类别的形式:玄幻奇幻类、武侠仙侠类、都市青春类、历史军事类、游戏竞技类、科幻灵异类、同人漫画类,更细分出男生阅读与女生阅读,广大的阅读群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要阅读的类别。

2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区别在载体形式上,一个是传统的纸质书籍发行,另一个以网络为载体的发行,书籍的传统文学因有编辑、出版社、书商、评论人等的限制出书慢不说,并对文字语句的要求高,对人文社会及历史要求严格,网络文学通过网络提供了更为自由和广阔的平台,作者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表作品,网站编辑及管理员一般不会屏蔽打球的文章,网络文学的宽容性更多的是民主,文章内容的好坏由广大的阅读群体评论,每一个作者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题材类型,用自己的方式写出对历史对现在对未来的思想,网络文学促进了文学的多样化多元化的文学发展,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书籍刊物为载体的传统文学,对文章的内容要求严格,没有几年写作功底的作者,是很难被广大群体所承认的,网络文学因传播快范围广,阅读群体的评论相对直白,作者在网络上的写作方式不受传统思维限制,写作范围天马行空,文章内容跳跃性强,有着旺盛的创作欲望,在自己的文章里畅所欲言、随心所欲体现个人的思想直白,在网络小说网站上自由的书写发表,没有有关部门的把关、审核,在创作中以“我”为主宰体,更为自由、无拘、开放的心态创作。网络文学对于传统的文学还较为幼稚,大多数的文章不具备对社会人生、历史史记、政治状态的深刻思考,是一种本能的渴望的想当然的创作冲动,而这样的创作形式,能更多地满足阅读群体的抒情、发泄欲望,越来越多的阅读群体对这样的文章乐此不疲,在这样的网络文学的发展状态下,无疑是扩大了文学爱好者与业余的群体。

网络文学是多元化的,网络文学的文章改变了传统文学的言语严谨姿态,一些业余写好者,用他们的生活感悟,书写属于自己的妄想世界,有写改变历史的,有写虚幻缥缈的,有写恶搞幽默的,有写悬疑恐怖的,有写动漫同人的,丰富的想象力丰满了文学发展的样式,网络文学的发展也带动了其他的产业,有声电子小说,清新小说改编的幽默爱情剧,甚至是把小说网络游戏化,让网络小说不但能读能看能听还能玩,网络电子书对当代文学是有冲击的,网络文学还存在着矛盾,网络文学的高自由度,让文学作品本身的质量参差不齐,电子书走向实体书的盈利,以及付费章节的阅读,虽然提高了网络的创作积极性,扩大了网络的群体,吸引了不少的新人加入,但是一些作者还没有积攒足够的写作经验,同类的写作风格被反复的使用,前人写作的套路被拿来不停套用,写作的内容过于白文重复化,互相借鉴复制,急于让自己的书籍达到收费的标准,达到赚钱的目的,网络的年龄比较青年化,一些作者的人生阅历和文化底蕴的积淀较为薄弱,文章里充实着胡编乱造,只一味地为了凑字数而写书,这样的文学无法提高作者本身的文学底蕴,也让阅读者学不到有用的知识,只是为了阅读的爽快和发泄而阅读,网络文学的整体身份素质参差不齐,缺少文学素养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文学训练,思想的深度和对文字的掌控薄弱,很少有能够传承的经典,网络文学对比起传统文学在写作的时候,对字词句等应用上更为快捷通俗,不受写作地点的限制,只要有本笔记本电脑在任何可以连接网络,或有无线网络提供的地方,都能随时随地的进行创作,普及速度快写作信息资料获得途径方便,但缺乏对信息资料的深思,对自己文章内容有用的资源拿来就用或是模仿串改,网络文学是一种自我意识形态的释放,以自己的感悟为触发点随意性的写作,没有整体的艺术文学观,不用完整的艺术框架构思,以自我文字意识生活状态书写第一时间的感受和畅想,坦然地书写自我对社会的解释对人生的思考,用平等的话语权个性化自己的文章,大部分的网络用自己的通俗快餐文影响了网络文学的整体水平。

在现今网络应用的高速发展及普及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思想和观念,必然的会形成冲击最后形成融合,传统的写作方式与新兴的写作方式将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吸收科学新颖的文学养料写作思想,相互留精除糙逐步融合,互补缺陷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磨砺出更为出色的文学,对未来的文学普及对人文的影响有着可观的意义,开创新颖的当代文流。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昆明650300)

参考文献:

[1]中国作家网.http://.cn/[2]中国网络文学联盟.http:///.

[3]百度百科.http:///view/17637.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