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的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发展的方向

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1

关键词:建筑企业发展方向建议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建筑施工企业是建筑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主体,然而建筑施工企业却面临着诸多难题和困惑,如利润率低、恶性竞争激烈等。因此,本文就建筑施工企业如何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型,如何创造新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一、传统施工企业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施工企业发展没有明确战略指导,发展随机性很强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普遍还是采取接到什么类型的项目就干什么类型的项目的随机发展方式。企业的目标和运营方式随时进行调整,在这种发展模式下,企业一方面不可能对发展战略进行深入思考,也无法在特定的领域定向积累和发展相应能力。

2、行业低门槛、同质化竞争,大多数施工企业深陷产业利润池中处于底层

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主要业务集中在产业链上利润水平最低的业务,并一方面受到产业链上高端价值环节的挤压;另一方面,原本不高的利润还受到诸如分包、转包、回扣的侵蚀,企业处于低水平、低能力——低附加值项目——低收入、低利润——低积累,无发展——低水平、低能力的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

3、管理水准严重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

无论是在工程设计、项目管理还是信息系统方面,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水平都比较低,许多设计、施工企业,包括大型企业,甚至缺少国际招标所要求的应用工程软件;在施工中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的力度不大,科技含量不高。

4、由于挂靠和分公司带来的风险管理问题突出

总公司的管控能力有限,监管不严,就面临巨大的风险。由于挂靠,分公司经营问题导致集团财务、法务和税务整体受损的案例越来越多。

二、建筑施工企业模式创新的机遇

1、中国资本市场高速成长,为建筑施工企业集团进军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目前工程建筑板块共有49家上市公司,这个行业庞大的公司数量,巨大的产值和带动效应之间极度不相称,而且上市以后对于并购,增发,发债等资本运作手法能够应用的又少的可怜。首先要积极发展资本运营。通过产权结构调整、内部资产重组、组织优良资产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展资本运营渠道。其次要实现资本与实体资源的结合。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竞争优势,把资本和核心竞争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融投资者和承包商为一体,通过融投资带动工程总承包。

2、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房产行业的持续高速发展,都为施工企业进军房产、市政领域,实现跨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施工、房产属于相关度很高的行业,极易同周期、同方向波动,在客观上增加了企业面临的行业周期发展风险。同时,两大产业都属于资源型产业,对资源的争夺肯定会比较突出,如何确定一个主要方向,实现两个产业的协调发展需要有极强的集团控制力,整合协同效应才有可能实现。

3、新型建材、不可再生资源、高技术领域投资的逐步变得更为宽松,为施工企业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

施工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是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行业发展周期性风险,即使进军房产行业、实现基于产业链延伸的多元化发展,也无法从系统的高度避免这种风险,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积极拓展基于产业周期互补的多元化发展,更多投资机会和投资窗口,为施工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风险更低、更均衡的产业组合提供了可能。

三、建筑施工企业发展方向建议

建筑施工行业一般被认为是劳动力密集型、低技术含量、低员工素质、低附加值行业,如果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战略思考、研究、规划、实践和反思,形成有机的战略管理循环,则企业很可能就停留在路径依赖式的低水平重复阶段。因此,建筑施工企业模式创新一定要基于战略规划,唯有战略规划才能对行业本质进行深度的研究,进行再剖析,再思考,设计并实践新的发展模式。

1、城市综合运营商模式

所谓城市综合运营商是指施工企业站在城市经营的高度,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的投资、建设、运营,从简单的施工、房产企业升级到城市发展建设整合服务商,实现从施工企业向服务企业的转型和升级。作为区域发展建设整合服务商,施工企业将逐步成为建设项目的孵化器、区域建设“超市”、区域建设招商平台、区域项目运营平台,并结合基于产业链延伸到多元服务提供,创造若干可复制商业模式,从根本上提升施工企业发展空间。

2、基于产业链延伸,逐步实现多元化发展

在施工、房产二元化的基础上,施工企业按照建设项目特点,实现基于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从规划、策划、设计、招标、勘察、施工、采购、监理、装修、建成运营等全过程或某几个流程价值点整合的阶段,成为房产施工领域的一级供应商,这是建筑施工企业打造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探索。进而,施工企业可以积极拓展基于产业周期互补的多元化发展。进入发展周期与建筑房产相反的产业,形成良好的产业组合,降低企业发展的系统性风险。

3、通过有效整合的并购重组迅速做大做强。

施工企业要逐步建立基于资源和能力的并购后整合的模式,在纵向、横向、时间和空间四个维度进行整合,同时在战略、公司治理、财务、组织与业务流程、人力资源、制度、文化等领域进行全面整合与协调。同时,在整合过程中要建立专门的并购整合管理机构,强化并购整合经理和团队的领导作用、确定并及时优化整合计划、里程碑,通过整合成效评价测度体系把握整合水平和进展。

四、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在目前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外部环境中,一定要克服传统包工头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抓住整体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国际国内技术和资源合作日趋频繁,国际化业务拓展空间巨大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积极向国内外标杆企业学习,认真做好系统战略规划和管理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企业特点和资源能力的独特的新的发展模式,提升企业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殷虹贤.工程公司迈向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的进程要素[J].石油化工设计,2004.

[2]陶爽.大成何以成大成——大成建设株式会社特点浅析[J].施工企业管理,2007.

[3]李福和.家族式管理的典范——记法国布依格公司[J].施工企业管理,2007.

[4]李继周.桑达克斯的多元化之路.施工企业管理[J],2007.

[5]魏绍键.从Lend Lease集团公司的发展探讨企业变革之路[J].施工企业管理,2007.

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2

企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聚集在一起,是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产业发展形态,是现代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它具有特定的“产业内涵”。集群内的企业呈现出区域化分布、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等基本特征,其中专业化经营是最本质的特征。通常集群的成员既包括上游的原材料、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也包括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还包括侧面延伸的互补产品制造商、基础设施供应商以及技术和中介服务等。企业集群正是通过集群内大量的企业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高度灵活的专业化协作网络,具有极强的内生发展动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近年来,福建省的不少地区形成了以家庭企业和专业市场为基础,在一定地区、一定行业中逐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为协作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泉州、厦门、福州和漳州,以泉州最为突出。以泉州晋江为例,在这个县级市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出现了3000多家纺织服装制造企业,3000多家制鞋企业,300多家制伞企业,其伞产量在全球市场占有率高达38%,糖果产量占全国18%,晋江产业集群的特征明显。同时,该市已形成了三大竞争优势:一是涌现了一批以安踏、七匹狼、寰球、恒安、雅客为代表的集群龙头企业,围绕每一家龙头企业都有200~300家企业为之配套,已经形成了“产业集群”形式;二是形成了诸多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化生产乡镇,如陈埭镇的旅游运动鞋生产基地、安海镇配套的皮革加工业基地、深沪镇的内衣生产基地等,每个镇同类企业数量众多,呈集群态势,制造工业特征明显;三是曾先后被授于“中国鞋都”、“中国仪器工业强县”等称号,至2005年10月,该市已拥有15个中国驰名商标、18项中国名牌产品、2项中国出口名牌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品牌之都”,这为当地走“扶强扶大,扶专扶特”的企业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当地市委市政府还邀请深圳金必德经济管理研究院组织专家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把脉,策划在未来4年将集中力量重点扶持50家核心企业,培育40家年产值达10亿~30亿元、10家年产值达30亿~50亿元的“企业航母”,形成“纺织服装业、食品业、建材、陶瓷业、制鞋业、玩具(文具)业”5大产业集群,进而提升当地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条件

综合来讲,影响并最终促成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主要条件有以下几个:

第一,市场始终是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力量。任何企业的生存都离不开市场的需求,没有市场需求或者市场需求不足都不能使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得以生存及扩大;特别是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如果缺乏市场需求,新企业的创办就缺乏动力,大量的中小企业也不会集聚在一起来形成产业集群。在晋江运动鞋产业发展初期,正是由于来自国际的需求使得生产出来的鞋可以大量出口,才使得晋江的企业得以大规模地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提高,国内的市场需求开始旺盛,这又给予晋江鞋业摆脱“加工贴牌”地位强大的市场动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拥有自己的品牌。

第二,产业资本的迅速集中,劳动力及产业技术的充分自由流动是晋江制鞋企业集群形成的必备条件。上世纪80~90年代,海外华侨乘着改革开放深入的有利时机纷纷到国内投资发展,而作为著名侨乡的泉州无疑成为侨资涌入的重点。当地政府对企业创办和产业发展的限制较少,福建闽南地区相对较少国企的情况使得该地的自由劳动力丰富。这样,晋江就轻松拥有产业资本的集中,劳动力和产业技术的充分自由流动,使其具备了发展大量中小企业的重要条件。民营企业是引领产业集群的生力军。根据现代产权理论,当最终所有权与委托权合一时,企业的产权安排是最有效的。晋江的民营企业大多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个人业主制企业,他们具有理性而有效地选择经济行为的产权条件。再一方面,从中外的实践看,成功的产业集群的微观基础大多是中小企业,晋江的民营经济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正好使产业集群在这里得到迅速的发展。

第三,文化和传统是集群经济的重要依托。晋江的地域文化与传统是其能够走在集群经济前列的重要因素。晋江人被称为“睡不着觉的人”,敢拼、爱拼、比拼与不懈追求的精神是晋江活力永恒的发动机。晋江的地方意识特别强烈,非常重视地缘、血缘关系,因此他们坚信“诚信为本方有大成就”“面对真实自我 抱团打天下”。在这样的地方文化氛围下促使集群内部形成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建立在这种关系基础上的“信任与承诺”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这种传统的强韧性将各个企业优势互补,共同、协调发展。

先天条件的优厚使晋江在起跑线上领先了一步,但如何保持这一领先地位才是晋江企业现在所应该重视的。企业集群正是晋江企业前进的方向。晋江政府也提出了诸如“产业集群兴市”这样的口号。硕大的广告标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晋江人前进的方向。那么,晋江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又在哪里呢?

二、晋江制鞋业走企业集群所带来的优势

第一,降低交易成本。产业集群使得生产线上的各个环节都变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各个环节的生产和经营都根据效率与经济原则进行广泛的分工和协作,从而使市场交易关系替代了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交易成本就大大降低。在年产各类运动鞋、旅游鞋7亿双的“中国鞋都”晋江,其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近一半,占世界同类产品产量的五分之一,是全国三大制鞋基地之一。在这里,皮革、炬胶、吹塑、EVA、电脑制绣、识标等各种与鞋有关的产业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产业链。由于存在着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销售的松散交错型价值链网络,集群中的企业基本上可以无需库存原材料、半成品等等,其所需要一般都直接从供应商处获得,这样,企业不仅可以省去从外地采购的各种费用,还可以减少库存费用,同时加速资金的周转。据粗略统计,晋江地区运动鞋厂商在采购时相比处于独立地区的中小企业能节约15%以上的采购成本,采购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大量企业的集群分摊了公共设备、基础设施等固定成本,并使通用技术迅速普及,这些都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使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

第二,有利于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专业化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在集聚了3000多家制鞋企业的晋江,竞争无疑是相当激烈的。而这些企业正是在不断的较量中分出胜负,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市场告诉他们“什么是他们的优势所在,什么才是他们应该做的”;同时,这些企业也是在交易过程中不断的博弈,逐渐形成了普遍接受的基本价值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游戏规则”及相应的“奖惩制度”。集群中的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在竞争和协作中扬长避短,共生共荣;更为重要的是,大量企业横向集聚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和规模经济性,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进入行业的壁垒,增加原材料、资本、技能劳动力的利用程度。

转贴于  第三,有利于技术推广和运用。在晋江制鞋集群中,大多为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受到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单个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限;但当它们集聚在一起时就会产生邻近效应和社会化效应,促进企业之间互相模仿、学习,使这些企业暂时克服技术创新方面的薄弱,在较短的时间内挤进该行业,并求得生存。不可否认,缺乏技术创新、光靠模仿与学习对于企业发展是致命的;但对于这些只求先立足的小企业而言,模仿却是救命的。这似乎太过于着眼于眼前利益,但并不妨碍这些企业“先立足,再发展”的目标。

第四,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当中小企业进行集群生产和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后,由于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获得产品开发、市场行情等方面的信息,可以互相学习和模仿,特别是开发目标的细化和开发投入的降低,必然会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同时,当各个企业都只专注于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方面时,投资所需的资金就会较少;而专注某一方面就会使新投资前的研究更加深入,而经过深入研究分析的项目失败的可能性较低;由此,我们可知集群将有利于降低企业风险。

第五,有利于区域品牌的形成。晋江运动鞋、旅游鞋已经是全国家喻户晓的品牌。正是由于大量制鞋企业在晋江的集聚才有了“晋江鞋世界世界晋江鞋”的响亮口号。当晋江走出了诸如安踏、别克、鸿星尔克等等大家熟悉的品牌时,晋江鞋世界自然就慢慢的走进人们的心里,晋江的区域品牌逐渐形成。区域品牌的形成有利于吸引新的客户和生产者前来。作为鞋都的晋江,由于它的区域品牌优势,每年都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客户来这里考察、洽谈生意。在此基础上,晋江市政府因势利导,从1999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国际鞋业博览会,由此来进一步加强晋江鞋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并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优势,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晋江鞋博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晋江鞋业集群的知名度,有效地推动了鞋业集群的发展。仅今年的第七届鞋博会就吸引了来自美国、韩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菲律宾等33个国家的企业来参加,会间的合同成交额也达44.7亿元。

三、晋江鞋业集群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晋江的企业集群发展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就,是企业集群发展的典范,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总体而言,福建省的企业集群只是处在初级阶段,即使是最有名的晋江制鞋业企业集群也是如此。下面就谈谈晋江鞋业集群的不足及发展方向,其最主要表现在:

第一,产业链不完整,相关配套还不足,难于获取最佳的外部规模经济。应该说,从整体上看,晋江鞋业集群已形成皮革、化工原料、鞋机、数字制模等社会分工、配套一条龙生产协作群落;但其相关配套不足,相关社会化服务系统极不完善。在晋江鞋业集群中,生产类型的企业多,而金融、风险投资、人才培训、市场咨询、中介服务等支持机构发展滞后。比如从融资渠道来讲,晋江制鞋企业资金更多的是来自于自我积累、民间资本,没有相对健全的金融机构及相关制度可以解决这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这已经严重的阻碍了企业规模的进一步发展。没有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系统,是无法保证晋江中小企业集群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集群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如何完善社会化服务系统,加快支持机构的发展已经成为晋江鞋业集群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显然,光靠市场调节来解决此问题的速度太慢,不利于集群的发展,此时,就需要政府来起关键性的作用了。正如著名经济策略大师迈克尔·波忑所认为的:政府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建立某些集群的工作会不可避免的落在政府的肩上。在此,晋江政府除了负责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做好市场导向,积极提供服务,引导投资者在公共服务机构方面的投资,甚至提供资金去促进相关服务机构的完善。只有在晋江政府的因势利导下,晋江鞋业集群才能加强集群链条中的薄弱环节,逐步获取最佳外部经济。

第二,大多数企业缺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集群升级较难。在这个拥有3000多家制鞋企业的土地上竟然没有几家上规模的技术研发中心。集群企业所拥有的技术仍然摆脱不了模仿的痕迹。产品之间存在高度的同质性。正因为缺乏核心技术,晋江鞋的价值难于提升,一直处于低端产品的地位。看这样一组数据,在欧洲,意大利的布伦塔河皮鞋集群带是世界级的鞋都,集群内有866家企业,14000名从业人员,年产2000万双皮鞋,年销售16亿欧元。晋江有3000多家制鞋企业,年产鞋7亿双,年销售额15亿欧元。意大利布伦塔河皮鞋的单价为80欧元,晋江鞋是2到3欧元之间,只是人家的1/40。如此低的附加值正是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所导致的。晋江确实拥有“品牌之都”的美誉,至2005年10月已经有15个中国驰名商标、18项中国名牌产品;但同样是品牌、名牌,为何会与人家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关键就在于晋江企业品牌没有达到品牌的真正高度,不具备品牌的真正内涵。品牌是经济与文化的结晶,每一个真正的品牌都应该是技术含量的凝结,企业文化的积淀。企业文化需要历史的沉淀,时间的积累。这对于只有十几年历史的晋江制鞋企业似乎很不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晋江企业在培养企业文化、品牌文化的认识上存在偏失。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晋江企业并不是不重视人才,而是称得上“求贤若渴”。高技术人才、知名职业经理人在晋江都能受到“高薪抢购”的待遇。然而,这些高薪聘请来的人才们是归属于企业的人才吗?他们又会在企业呆多久?事实上,这些人才中的许多人要么是因为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被老板“请走”,要么就是被更高的薪水挖走。于是,跳槽的现象在晋江早已司空见惯了。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晋江企业留不住人才,没有真正归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呢?原因有很多,笔者认为晋江老板强烈的实用主义观念是最主要的原因。强烈的实用主义观念使企业的重心都放在“用人才”,而忽视了“培养人才”。在这样的观念指导下,他们给经验缺乏的大学生开出的薪水是较低的。据粗略的了解,这个薪金大致在1000元左右。这样的薪水往往将能力高的学生拒之门外,而这些人才恰恰是企业培养企业文化、培养技术骨干的根本来源。经验缺乏的大学生往往对培养自己的企业更有忠诚感。换句话说,只有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才会对企业有真正的归属感,才会是企业最终的核心力量。有了属于企业自己的人才,才有了培养企业文化、提高技术研发力量的坚实基础。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扎扎实实地做企业,赋予产品更高的技术含量,独有的品牌文化,使企业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做大做强。由此,才能从根本上去推动整个企业集群的升级与发展。因此,晋江制鞋企业集群的发展既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更要靠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加强。

综上所述,晋江制鞋业前进的方向就是继续走“企业集群”的道路,并不断的加强企业自身的发展,以此推进集群的升级与发展。这不仅仅因为晋江具有发展企业集群的有利条件,也因为企业集群能够推动晋江制鞋业的再一次腾飞,同时也是促进晋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晋江企业集群的路必须也一定会继续走下去,当然这其中还要克服诸多的困难。套用一句话来形容晋江企业集群—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参考文献]

[1] 林民书.中小企业的生存及其发展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2] 符正平.中小企业集群生成机制研究[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2).

[3] 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4] 胡渡南.以科学规划引领产业集群发展[J]. 开放潮,2004,(11).

[5] 周裕惠.发展产业集群需谨防“误区”[J]. 开放潮,2004,(11).

[6] 林民书.应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内在制度的建立[J]. 开放潮,2004,(11).

[7] 林其屏.产业集群发展应跨越体制性障碍[J]. 开放潮,2004,(11) .

[8] 郭铁民,蔡勇志.福建发展产业集群要理清思路[J]. 开放潮,2004,(3).

[9] 郭铁民.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J]. 开放潮, 2004,(11).

[10] 胡渡南,陈菲,刘平,袁忠贤.福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战略研究[J]. 福建论坛,2004,(3).

[11] 吕品,郑亚莉,张树义.小企业集群下的产业生态化分析[J]. 浙江金融 2004,(4) .

[12] 郑文智.中小企业集群与晋江经济增长分析[N]. 华侨大学学报,2004,(1).

[13] 骆文达,曾路.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集聚若干问题研究——以福建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为例证[J]. 当代财经,2003,(8).

[14] 郑凤田.四大条件影响产业集群形成[J]. 中国城市报道,2003,(2).

[15] 朱华晟.关于中小企业集群化的几点思考[J]. 博士论坛,2000,(5).

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3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也同样给企业发展带来了相应的机遇,虽然市场相较之过去有了巨大改变,但这些改变也代表着机遇的到来,企业应当正确的认识新常态,应当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把握经济新常态对企业的影响,加深对经济新常态的了解,掌握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调整和发展规律,谁能够先适应经济新常态,谁就能把握住新常态所带来的机遇。

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企业必须抛弃掉原本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所制定的战略方针,如果依然死盯着过去的经验而不去做改变的话,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企业想要发展,就必然要根据经济新常态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其调整重点应以市场需求为准。企业还应当时刻关注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以做到深入了解经济新常态,再根据所了解的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与市场导向来确认企业的发展方向。

一、更温和的持续发展方式

相对于过去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来说,经济新常态是一种更为温和的持续发展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一直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速度进行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这种爆炸式发展速度的一些弊端,如环境被严重污染;资源消耗过大甚至是浪费;产业结构出现失衡现象等等,在这种前提下,经济新常态这种放缓的经济增长模式,在巩固我国经济体制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提供了更温和、健康的增长方式,用增长来促进发展,又通过发展来促进增长。

二、市场需求调查必不可少

在经济新常态下,企业想要得到健康、稳健的持续性发展,市场需求的调查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是离不开民众直接或间接支持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因为经济爆炸式的发展,带动了各种各样企业的蓬勃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对生活的要求也同样越来越高,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以贴合民众的实际需求出发,才能够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才能更健康、稳健的持续发展下去。

三、国家政策是发展的风向标

对于企业来说,国家的发展方向及政策是极为重要的,企业应当做好自己在发展中市场的定位,明确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根据产品特点和行业特点来进行合理的定位,使企业能够跟得上国家产业调整的步伐,提高企业的适应能力。企业在市场定位中,应当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相结合,实现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同步。

国家的政策是企?I发展的风向标,企业应当明确国家政策的引导方向,跟着国家的政策走,选择国家所扶持的产业体系,这样才能在获得国家支持的同时而少走弯路,真正的使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四、企业的资金安全应当得到保证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企业想要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成倍增加,在这种前提环境下,很多企业都选择了通过融资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笼络,然而融资是具有很大风险的,企业应当保持一个相对冷静的心态,对项目的选择上要谨慎再谨慎,不高估项目价值,保证资金的安全性。过去我国经济呈爆炸式发展的时候,很多企业都会选择高风险的高投资高回报方式,以获取大量资本,但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应当改变视角,为了企业能够得到良性发展,应当选择相对稳妥的低风险投资方式,并通过对资源的合理运用,不铺张、不浪费、不走形式,来确保企业的稳固发展。企业资金是企业的根本,所以企业资金安全性必须得到保障。

五、员工是企业的“齿轮”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员工,对于企业这台“大机器”来说,员工就如同“齿轮”一样在为企业做出贡献,在经济常态下,企业应当让员工了解企业文化的同时,去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以确保员工与企业的高度契合,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这台“大机器”能够更为顺畅且安全的运行下去。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员工评分制度,保留优秀员工、剔除不合格的“齿轮”,每一名员工都应当有其发挥的空间,而不是像过去的一些企业,一个职位上可能有两三个人甚至更多,浪费了企业资金的同时也影响了企业这台“大机器”的正常运行。

在科技的快速发展下,每一个企业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企业如果依然保留着过去落后的思想或技术,是跟不上时代的,所以对于高精尖的人才引入,是每一个企业都需要重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适应当前社会,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进步。

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4

关键词:木材精深加工;分析;发展方向

随着我国森林的多年采伐,可采林木锐减,后续资源面临困乏,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扭转林业企业的危困,木材精深加工已是林企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省林区本着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通过木材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使木材精深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和壮大,正在走向规模化、产业化的轨道。

1.1木材精深加工生产企业少、规模小、产品单调、结构不合理。从现有的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的产量看,大批的原木没有在我省进行精深加工。除光明家具等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规模还不大,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要形式,产品主要以中、低档家具、人造板、卫生筷子、地板块等一些传统产品为主导。

2.2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质量不稳定、企业质量诚信度低。据调查,在我省有质量保证体系文件的企业不超过10%,即使—些企业有也是形同虚设,对生产无指导作用。在调查中发现木材精深加工企业有自检能力的企业极少,产品出厂仅凭眼看、手摸的形式检验。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组织生产的占同类企业的不足1/3。采用合同、协议组织生产的企业占生产企业总数的一半不到。由此可以看出,我省木材精深加工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的比例很低,特别是小木制品生产企业执行标准不到位的情况更为严重,有相当一部分生产企业无产品标准。

2.3木材精深加工检验检测手段落后、产品开发能力低。我省是国内主要木材生产和木材精深加工基地,在木制品、家具、装饰装修材料等木材精深加工产品检验检测手段上投人很大精力,但由于资金、人员、场所等方面限制,截止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2002年国家有毒有害物质10项标准实施后,购进了甲醛释放量检验设备,相继开展了人造板、家具的外观质量及甲醛释放量的检验工作,但由于资金不足,检验设备不配套、人员少等原因,对家具的物理力学性能、重金属含量等重要指标不能全项检验。同时,各企业的专业研究人员数量甚少,只有几家大型企业有产品开发能力,而且没有形成合力。

2.4木材精深口工企业管理者业务素质低,抗风险能力差。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的资本积累不是靠木材精深加工获得,只是靠现有的优惠政策而转搞木材精深加工生产,而又存在“现得利”思想,缺乏长远发展和设想。个体私营经济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眼前利益,对长远发展虽有一些好的设想,但存在“—边挣钱,一边发展”的思想。

2.5—些主管部门报喜不报忧,有些地方为达到政府目标管理、招商引资任务,虚夸产量、产值搞假繁荣,影响政府决策。

3 发展方向及建议

3.1加强技术机构整合,形成科学发展观。随着我省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结构调整的深入,建议成立以我省主要林区为主的木材精深加工科研与检测中心,该技术机构的建立将推动我省林区木材精深加工业的发展,从深层次解决现有木材精深加工企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粗制滥造的局面。按照我省关于木材精深加工业的发展战略,结合我省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特点,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为母体,进行的技术改造,在利用好现有设备的同时,加快增添新的检验手段步伐,达到资源优化配置,以满足我省木制品、家具、装饰装修材料等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的科研与检验工作的需求。改造的内容主要是由单—技术指标检验向多项综合指标检验迈进,由外观质量检验向内在的质量检验迈进。一是有毒有害物质方面,增添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化学检测设备,解决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问题;二是力学强度方面,增添表面漆膜、力学性能等物理方面的检测设备,解决产品的耐用性、使用功能等方面的检验;三是内在质量方面,增添胶粘剂、涂饰材料等综合性能方面的检验设备,解决产品的内在质量问题。改造后达到的目标:①能承担家具、装饰装修材料和木制品等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力学强度、外观质量等的全项检验;②能承担家具、装饰装修材料和木制品等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各道工序的委托检验和仲裁检验;③能承担全省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加快整合,实现科研与检测—体化。

3.2加强推出“品牌”产品,形成龙头带动观。光明家具为我省的家具行业培养了大批的技术骨于,对我省家具行业的带动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个“光明家具”并不能带动人造板、小木制品等各种产品的发展,要深入开展“质量+名牌”战略,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激励和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促进人造板、小木制品等木材精深加工产品的“龙头”和“名牌”的培育,形成以大带小,共同发展的大局观。

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5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发展方向

0引言

企业工商管理对于我国而言,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因为社会制度在不停地变化,企业制度也要随之不停的做调整,那在调整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要我们不停地去学习解决。工商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管理学科,是我们工商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的。而如今的实际情况是我国企业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企业也只是从计划经济的闭门造车的状态转向了开放竞争的市场经济状态,变得开始重视市场、重视用户需求,市场经济的信条开始逐步深入到企业中去。在实际的企业管理运营过程中真正做到用户需求至上、积极根据市场动向开发产品、建立合理的销售和售后体系的企业还是比较少,可以说与预期的设想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我们难以避免地还需要一个学习以及适应,同时要改造消化的过程。

1概述

1)我们都知道工商管理是一门结合了管理学思想和工程技术及综合性分析研究的企业必修课,它需要的是掌握一定分析能力和分析方法、同时又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的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来实现其管理思想和精神;2)企业的各项管理包括企业的运作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管理、项目管理等,同时还包含着软性建设如企业的文化、非盈利性的社会活动。而工商管理正是通过对这些日常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保证企业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并给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实现目标。

2企业工商管理中所存在问题

1)市场竞争力以及相应的管理水平问题

市场竞争是实力的比较,更是管理水平的综合比拼。而现在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会出现生产活动闭塞、生产部门与市场部门不能及时的协调、日常的管理依然混乱、管理机制过于僵化、组织结构缺乏柔性等问题,致使整个企业难以实现经济规模化的发展要求。同外国的企业相比之,就不难发现我们在向规模要效益、向成本要效益、向价格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的过程中,企业的生产计划、销售配合依然存在着问题,同国外的企业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这说明我们的管理水平还是比较落后,企业的基础还不够坚实、综合的经济效益还达不到预定的目标。

2)市场的开拓把握能力以及企业的经营模式问题

当下有很多企业都在向着“零库存”“即时生产”的方向去发展,可是却忽略了企业的经营模式中最为关键的市场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生产模式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生产部门只负责生产、市场部却不能及时准确有效的反应市场的快速需求变化,造成了很多产品生产出来就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而变成企业的负担。

3)企业自身价值的定位不明确问题

从计划经济步入市场经济,工商管理的理念引入以后,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也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财务报表中的数字的增长所带来的利益最大化,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需要,更多的企业开始制定长远目标或者说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企业也从单纯的经济效益的追求转而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包括行业领先企业对于行业的操作规程和相关国家法律法规的建议,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杜绝过多的浪费现象产生,同时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赞助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为更过的员工培训提供培训、积极参与和改建公共福利等一系列的问题。

4)企业类型的转变问题

过去企业多数都是在按照生产型企业进行建设,多数依靠的是外来的订单,所以才会经常出现MADE IN CHINA。长时间下去就会造成企业始终游走在食物链的最底层很难得到快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知企业的管理者们开始逐渐的转变自己企业的类型,向着学习型的企业转变。更多的不是通过减少工资、不断裁员,而是依靠升级企业自身的能力和提高员工的价值来实现企业的升级。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更加灵活巧妙的运用资本,最大程度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社会的满意度。

3企业工商管理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企业要培养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发展方向或者说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明确,根据这些方向制定企业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这些计划的制定要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通过扎实的推进课程学习的培养出一批能够在生产和经营中一线从事综合管理和协调的专业性人员。同时在这些人员的培养上,注重均衡的发展,尤其是要进行财务、生产、经营、统筹等能力的重点培养,使其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为企业输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使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能够更具有更大的优势。

2)企业还要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企业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能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这些高素质人才来说市场也会变得陌生,是这些高素质人才的能力不行吗?肯定不是,而是这些人员的创新意识的缺失限制了他们的能力,因而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那么如何能够保证这些人员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这就需要现任的管理者们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督促他们从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加强应用型知识的体系建设。同时在对这样些人员的培养上也要采取一些新思路,要求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知识水平,紧跟时代的步伐,融入到信息瞬息万变的现代化市场中去。

3)企业要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

企业有了高素质的管理人才还不够,还必须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首先是因为管理制度是包含着责、权、利的综合体,其次他又是激励和惩处的依据。这就要求制度的制定要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要有让人信服的组织机构,这是企业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能够依章办事、恩威并施的基本条件。

4)企业要注重制度的人性化建设

制度的设立一方面是对员工的一种约束,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员工的权利、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企业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员工为了企业的利益做出了违反企业制度的行为,结果受到了惩罚。这让员工会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为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制度却刻板且缺少人性化,他们会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员工的不满情绪会逐渐累积,长此下去会出现积重难返的情况。作为管理者需要适度的修改制度,增加制度的人性化层面,以制度的刚性管理伟必须,以制度的人性化变通为补充。所以既要把制度制定的好,又要不失制度的人性化关怀,这才是中国企业在未来管理中需要不断解决的问题。

企业发展的方向范文6

现在来看看长沙物流企业的基本情况,2013年长沙市实现社会物流总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占湖南省的47%;2012年长沙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共500余家,形成物流产值320亿元,其中重点骨干企业60余家,年物流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6 家,年物流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5 家。通过查阅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网站的统计资料,中国物流企业50强名单中,2007年之前长沙都没有进中国物流50强的企业,2008年、2009年、2010年只有湖南一力股份有限公司进入第43、42、45位强,主营业务收入每年都在增加,最高13亿元左右,2012年湖南星沙物流投资有限公司以主营业务收入214905万元位居第49名。由此可见长沙物流企业在不断发展,这些成绩是企业面临物流需求变化和外来物流企业的竞争采取有效的战略和措施取得的;但是从规模上和其他省市物流企业进行对比,就相差甚远,依据上述数据,2012年长沙市规模最大的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也只有20多亿元,而和长沙相似的城市如南昌、武汉等均有有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四、五十亿的物流公司,而且随着德邦、新邦、天地华宇、顺丰等外地物流企业逐步在长沙各大商贸及工业园区建网布点,他们在营销、品牌、、网点建设、质量保障、服务内容、信息管理、人员素质、规模等方面均胜于长沙本地物流企业,长沙物流企业必须紧紧抓住规划文件精神,确定“现代物流”理念发展方向,加大建设,早日实现千亿产值目标,争取出现更多的中国物流百强企业。

根据《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修订版)物流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长沙物流企业应从物流的含义中提取综合性及创新性来体现现代物流的特点,明确发展方向,从根本上找准出路。

一、综合服务是长沙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方向之一

分析物流的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理解“现代物流”的综合性方向。

(一)物品的多样性决定了物流的综合性方向。物流中的物指的是物品,物品即工业品、农产品、回收品、包裹信函品等,范围非常广泛,说明长沙物流企业在提供服务时,要考虑物品具有的特性和要求来采取针对性的服务。长沙很多物流企业采取普通货车来运送药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需冷藏的货物,一定程度上使货物品质受损和危害人民健康,所以长沙物流企业必须根据物品规划来综合考虑提供物流服务的设施、设备、人员、线路等,保障物品安全。

(二)物流企业的客户需求多样性决定了物流的综合性方向。物流企业的客户涵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农民、农业生产企业、工业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政府部门等,由于物流服务主体的产业链活动不尽相同,比如生产企业的物品包含从采购 ―― 生产――销售――回收等产业链活动,流通企业包含采购――销售――退货等产业链活动,由于产业链活动不同,物流企业参与客户主体活动时,物流要求不同。例如国药控股湖南有限公司依托中国医药集团平台,以客户为核心、品种为支柱,现代信息管理为手段,发展以药品纯销、调拨、快配多业态经营,形成了覆盖医院、商业、药店及第三终端全方位的产品销售网络和物流配送网络,拥有医院、商业客户6000余家,销售网络覆盖湖南省各地市、县二甲以上医院100%。所以长沙物流企业要根据不同的客户要求,提供不同的物流服务内容作为发展方向,体现综合服务的特性。

(三)物流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物流的综合性方向。物流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表现为多项功能一体化的服务,长沙高桥、一力等物流园区的很多物流企业只是负责单一线路的运输,两三台货车就是做物流的,长沙物流企业是小、散、乱、差现象严重,作为从事现代物流的长沙规模物流企业要能够从综合性方向,把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客户的物品能够从供应地到接收地设计的物流活动进行一体化考虑,即使一家企业无法承揽所有节点的活动,但要能具备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能够从“现代”理念的角度,从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动机出发,将各物流活动涉及到的物流组织者进行协调,具备担任第四方物流组织的能力。长沙物流企业必须向提供综合服务方向变化,向现代物流靠近,一步步快速发展。

二、创新模式是长沙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方向之一

长沙物流企业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增长速度较快,但是相比沿海及周边省市的物流企业规模较小,长沙物流企业除了从物流的综合性进行探索外,还要寻找创新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品牌提升找准方向。

长沙物流企业大部分都是以运输配送为主,有些企业大胆创新,为企业进一步扩大找到了方向。目前占据了长沙市家电物流配送70%的市场份额,已形成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的运输网络,业务以华中地区为中心,遍布华东、华南、华北、东北五大区域的物流网络。长沙市实泰物流有限公司,但是他们不满足于此,长沙市实泰物流有限公司以创新为灵魂,引入“湖南省首个产权式物流园区――湖南物流总部”项目。2014年8月15日湖南物流总部一期正式投入运营 ,目前进驻的物流企业有100多家,其中不乏像西门子、松下、新飞等知名家电企业。项目建成后,设计货运吞吐量达到400万吨以上,宏观物流产值过8亿元,实现产品销售300亿元。长沙市实泰物流有限公司通过运作模式的创新为企业的进一步扩大找到了发展方向。

通过实例说明物流企业基本活动是运输、配送或仓储,但由于物流综合性特性决定了物流经营主体、物流关联要素、物流赢利途径、物流相应政策嫁接等具备多样性特征,所以长沙物流企业可以从条件着手, 寻找创新模式。

(一)物流创新的条件。物流创新是有条件的。 物流企业本身是软硬件环境综合体,软件包括发展观念、群体意识、发展氛围、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政策环境等等。硬件包括经济总量、交通组织、通道条件、物流基础设施、经济腹地、目标市场等条件。长沙物流企业处在内陆城市,长沙及湖南本地经济总量、河道、港口、交通等硬件条件相对较弱,但是随着电子商务、信息化、制造业转移、网点全国化、全球化等变化,长沙物流企业发展机会增多,只有将软硬件条件综合配套,不断创新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才能为进一步扩大找到方向。

(二)物流运作模式的创新。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一套体系,包括业务功能、运作要素以及由运作而形成的收益和支出。不同的物流企业有其不同的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因此运作模式也不尽相同。同一个物流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随着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运作模式。如快速物流企业,在企业起步期,由于资源和条件的匮乏,企业的运作模式应该是量力而行,更多的是以整合社会资源的合作与协作的方式来谋求发展;运作中则侧重于成本较低的人力而不是靠更多的硬件设施的投入来实现整个物流服务。在成熟期,核心竞争力则成为企业运作模式的重心,同时资金的投入和硬件设施的改善成为完善物流企业运作模式的重要方式。随着物流企业规模的扩大、运作体系的庞大,企业的物流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提升,长沙规模物流企业经过原始积累,拥有一定的资金和管理能力,可以在物流运作模式上突破,找到创新的核心。

中国很多知名的物流企业已经在运作模式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像华南城“工业原材料批发”模式、美旗集团的“非加价”模式、越海全球物流的“一体化供应链管理”等模式值得长沙物流企业借鉴。

长沙物流企业可以从华南城“工业原材料批发”模式看到希望。2012年10月26日,《长株潭城市群国土规划》通过专家评审,长株潭城市群2020年工业总产值预计2044.26亿元。长沙主导产业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烟草产业、材料产业、中成药及生物医药、烟花鞭炮等,株洲主导产业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航空航天产业、汽车产业、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新生物医药及健康食品产业、化工产业、服饰产业等,湘潭主导优势产业为钢材深加工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工电气及成套装备、化纤纺织、食品、皮革等。长株潭一体化产业发展对工业原材料需求会相应增加。长沙物流企业可以参照华南城模式,以长株潭产业群为服务对象,打造“工业原材料批发”的制造业集成服务模式。

深圳华南城“工业原材料批发”的制造业集成服务模式是通过综合物流商贸园区、会展经济和电子商务实现一站式采购和一站式物流配送服务,综合物流商贸园区由纺织服装、皮具皮革、电子、印刷纸品包装、五金化工塑料五个专业交易中心组成,设有五大功能分区包括交易区、公共仓库及保税仓储区、配套公共设施区、员工生活服务区、中心道路、绿化区等。该模式提供完善的金融、行政支持,建立线上线下交易平台的集成服务支撑体系。华南城控股有限公司已将深圳华南城成功的业务模式复制到中国各个拥有战略,包括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华南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华南城)、西安(西安华南城)及广东河源(河源华南城)。

长沙物流企业采用“工业原材料批发”制造业集成服务模式时,考虑要有坚实的行业基础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可以把选址选在靠近长株潭产业集群、交通网络发达的地方,经营品类可以选取长株潭及周边地市的主导产业,比如汽车零部件、服装、生物医药、新材料、化工等。长沙物流企业采用集成商贸物流模式,实现“市”的有形化和“场”的虚拟化,无缝对接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各种需求,为入驻商户创造大量商机,构建良性循环的交易系统。所以长沙物流企业股东要具备强势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丰富的市场运营经验和相关产业客户资源,并要善于借助品牌造势,通过国内外媒体推介、各类展会活动及关系网营销使项目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建立国际形象,吸引入驻企业。

长沙物流企业也可以从美旗集团的“非加价”模式找到方向。“非加价模式”的含义是由美旗集团建立国际采购与物流中心,中心免费提供给经营者使用,所产生的经营利润全部归经营者所有,美旗不从中加价。同时,用美旗持有的物业资产换取银行授信额度,给经营者提供自有资金3倍的金融授信额度,并免费享受沟通全球的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和便捷安全的物流配送平台服务。美旗的收入主要来自与银行的金融利润分成以及配套第三产业。长沙物流企业可以从美旗集团的模式找到灵感,站在第四方物流角度进行设计,但是该模式前期投资巨大,短时间内难以达到预想的营业收入,股东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而且在模式中需要管理企业具备整合供应链资源的能力,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来跟上入驻企业需求,同时该模式的利润来源仅靠与银行的分利和配套第三产业收入,还有加盟商资金的回收风险。所以在该模式实施中,雄厚资金和资源整合能力是必需的,在这模式中,入驻企业得到的实惠是最多的,对于扶持中小企业是最好的。长沙物流企业模仿美旗集团的“非加价”模式需要得到政府和银行的大力支持,并且要有优秀的供应链管理及资源整合人才作保障。

优秀的物流运作模式除了“工业原材料批发”的制造业集成服务模式和“非加价”模式还有很多,希望长沙物流企业多多模仿创新,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