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亮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课堂亮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课堂亮点

体育课堂亮点范文1

一、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适当运用这一教学手段确实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使用起来也要适度,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1.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传统课堂增姿添彩

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它就像是架在学生和课文之间的一座高架桥,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课文内容及其思想内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文中无声的文字描写转为由声音、图形、文字创设的生动画面,不仅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容易产生的误区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合理、适度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确实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容易使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走向另一个极端。不管教材特点,竞相使用多媒体,觉得没有多媒体就上不出一堂好课;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有的教师为了显摆自己有能耐,在课堂上,影像、录音、投影、计算机什么都用上,反而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使这堂语文课走了样。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要有的放矢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并不是越多越好,不能过分夸大它的作用,一味地依赖这种电教手段,更不能让它替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有些教师对它缺乏足够的认识,要么整节课全然不用或仅靠它来代替板书,使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失去了应有的教学辅助价值;要么各种手段在一堂课上尽可能地都用上,不停的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样就失去了多媒体这种手段的本质意义了。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一切,不能滥用。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探索,多思考,分清目标主次,扬长避短,使多媒体这一手段切实有效地服务于我们的教学,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如何适度把握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如果课堂提问用得好,师生之间“争论”的气氛就越浓厚,更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1.课堂提问让课堂氛围“活”起来

课堂提问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项主要方法,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和侧重点,学生通过提问能更全面的掌握课堂内容,也增强了自身的理解表达能力。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问的环节,能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跟随老师上课的步伐,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进行思考,充满睿智、生动有趣的提问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并且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2.课堂提问容易产生的误区

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如果教师在课前准备不到位,思考问题时没有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准确把握问题的“度”,容易造成课堂一片乱哄哄的景象。有的教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使学生很容易的在书本上或是不假思索的就能回答出,或是过于困难,已远远超出中学生这个年龄段该有的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过于困难的问题反而会使课堂氛围变得异常肃静,因为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才算好。这样的课堂提问不仅没能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也没法让学生打开思维去联想,何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3.课堂提问要联系生活并结合实际,做到收放自如

语文课堂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一些语言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找到课文中的矛盾重点,然后先从课本内容进行提问,再结合生活中存在的类似问题引申到对生活、社会热点等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打开思路去联想,而不仅仅局限在课文所讲述的故事情节中考虑问题,从而缩短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这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保证同学们对问题想回答,能回答,让学生兴致高、情趣浓,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课堂亮点范文2

1 丰富知识储备

首先,老师要储备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育学是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心理学是研究学生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老师掌握教学的一般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心理,会更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利于老师把握所教内容在相关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准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再者,要有丰富相邻学科的知识,这有利于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延伸,老师不断学习,丰富学识,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而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方法及调控的经验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笔者认为,“要给学生一滴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是符合教学规律的。

2 提高教材处理能力及教学设计能力

首先要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要对教材的内容编排、知识间的联系、重点难点有清晰的把握,对编者的意图有到位的解读,定位准三维目标点,为使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规律,我们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就是对教材的顺序、图文信息、实验等进行重新编排组合,还可以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加入一些有利于学习的元素,使教学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也可对现有教材进行变异改写,使教材更符合老师自身的教学风格。

其次要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是基于分析教材更深一层次的教学行为,是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前预设,在教学思路上,应设计好清晰明了的教学流程,使各个教学任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纵深推进,在时间分配上,应设计好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安排好讲解时间、引导时间、学生的动手时间及思维活动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应发挥各种方法的比较优势,选用最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方法,提高方法的使用效益。

3 把握上课技巧

上课是整个教学行为最为重要的一环,优质高效的课堂有赖于高超的上课技巧,如果在课堂上讲得巧、导得巧、启得巧、控得巧,一节课的时间里就能实现最大的教学容量,收获最大的教学效果。

3.1抓住“课眼”,编织课网

在教材的编写主线中,起中心辐射作用的知识点就是整节课的“课眼”,老师要学会利用“课眼”编织各个知识点,形成一个有中心、有线索、有关联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进而以“课眼”为突破口,沿着知识间的关联性稳步推进各环节的教学,老师抓住了“课眼”,就抓住了教材的中心和关键,就能在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高屋建瓴、游刃有余,能否正确把握“课眼”,是衡量教师教学技巧的重要标准,比如粤教泸科版物理教科书《怎样才叫“做功”》这节课,教材编排如下。

教材设置活动1的目的是为了引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活动2是利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力做功与否,活动3是引导学生利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教材中计算功的解答是否正确,整节课是围绕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展开的,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整节课的“课眼”,笔者在教学中把握了这一“课眼”,并利用这一“课眼”有序地组织课堂教学,突出了重点难点,抓住了问题关键,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3.2做到四个精:讲解精,点拔精,举例精

“讲解精”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讲解内容精炼,二是语言表达精炼,即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教学内容中最为本质的东西,“点拨精”,就是要点到问题的关键,使学生思维一触即发,将学生从现有发展区推向最近发展区,“举例精”是指举例典型,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起举一反三的效果,下面举两个例子。

(1)“点拨”的例子

题目 (2010年湖北宜昌)保密室有两把不同的钥匙,分别由两个人保管,只有当两把钥匙都插入匙孔(相当于闭合开关)电动门才会打开,单独使用某一把钥匙不能使门打开,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老师点拨 电动门要同时满足两个开关闭合条件才能开启,属于逻辑学中的“与”关系,需选串联电路;如果满足单个开关闭合条件电路就能工作的电路,属与逻辑学上的“或”关系,应选并联电路,因此选A。

分析 许多学生做题时,并没有找到解决本题关键之处,老师的点拨使学生恍然大悟。

(2)“举例”的例子

问题 什么叫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老师举例 以黑板为参照标准,坐在教室的同学们相对于黑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同学们是静止的,如果以走动的老师为参照标准,(老师往教室后边走),同学们相对老师有位置变化,因此同学们是运动的,可见,对同一个物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运动和静止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以上举例可知,教学举例务必简单、清晰、能揭示问题本质,便于学生理解,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3.3注重思维训练和方法传授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形象思维是以学生观察、感受、体验为主的思维,物理学习离不开形象思维,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构建物理模型,或从直观物品及演示实验中获取感性认识,都需要形象思维的支撑,学生形象思维的提高,会促进学生的观察、联想、想象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用语言或图示等手段描述物理现象、构建物理模型,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有效手段,逻辑思维是从各种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本质的东西,形成物理概念,并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产生新认识的思维,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关键,要坚定地引导学生对一些物理情境、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共性的东西,形成概念和规律;引导学生利用概念和规律去解决一些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在现有规律的基础上推理出更深层次的认识,如学生学了功率的定义式P=w/t,可推理出P=W/t=Fs/t=Fs/t=Fu的关系。

在上课时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表象,透过现象看学生是否真的启动大脑的思维活动,物理知识都要经过学生的大脑思维加工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老师在课堂中要做的事情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有:(1)设计思维陷阱,就是针对学生错误思维方式的一种应激调整,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转变思维方式,通过对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的反思,产生新的思维方法,(2)采用多元变式,就是对同一道题的条件进行多种变化,使学生采用不种的思维方法进行解答,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3)进行思维纠偏,就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然后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这种方法对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具有显著效果,(4)

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对一道题提出多个问题或对一道题采用多种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坚定地对学生实施方法传授,方法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所在,在教学中,老师应思考将独到的方法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科学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理想模型法、等效法、实验推理法等等,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方法原理,通过具体的课堂探究活动或教学行为,对学生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

3.4增强课堂感染力

课堂感染力是课堂教学对学生吸引程度的综合反映,课堂感染力来自老师的亲和力,老师的表现力,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有效力,增强课堂感染力,要求老师要有较强的亲和力,尊重热爱学生,微笑面对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真诚鼓励学生,耐心辅导学生,要求老师有较强的表现力,上课有激情,机智幽默、表达流利、言简意赅、肢体动作自然得体要求教学内容有吸引力,即生动有趣、新奇,如设计有趣的小实验或惊险的实验都会使课堂感染力大增,要求教学手段及方法科学有效,即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3.5灵活调控课堂教学

调控是基于教学设计,以学生三维发展为目标,在教学实际情境中针对新情况新问题而进行教学上的调整与控制,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动态性和创造性,老师的调控内容有以下几点:目标调控,程序调控,时间调控,情感调控,教学中一些不可预见的因素会引起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时,有必要将教学目标提高一个维度;学生对教学内容愁眉不展时,应适当降低目标要求,而对于探究活动,学生实验方法不统一,实验进程不同,仪器操作水平不同,需要老师高效调控,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为达到优化时间分配的目的,要对学生的动手活动和思维活动时间进行必要的调控,老师还应机智地调控好学生的学习气氛,采用鼓励的语言、新奇的实验等手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控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教学过程更科学、有效。

体育课堂亮点范文3

【关键词】:中学 语文 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108-01

教学质量是教学过程的生命线。学生的学习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上建构新的内容,这本身就是充满变数的复杂的过程。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语言的学习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找到正确的方法。

一、认真备课,因材施教

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个单元五篇文章。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明确提出了单元教学目标及要求,这是我们教师进行单元每篇文章教学的依据。依据这个总目标、总要求,在熟悉单元每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总目标、总要求,确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以及讲授和训练的重点。做到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在此基础上写好教案。认真备好每节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关键。备课质量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认真备课是上好每一节课的前提。

二、学生预习,强化训练

上新课前,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预习,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然后讲授新课,可以节省课堂大量时间,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接收信息的总量.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课前预习,一是要提出明确要求。比如:在阅读时圈点字词,划出重点语句,最好做点旁批,概括文章内容.体会文章内容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试看解答书后训练题,提出疑难问题等等。课前预习最好以作业形式布置给学生,使预习要求明确化、具体化。二是要督促检查。学生是否按要求真的预习了,预习得怎么样,要有布置,有检查,决不能流于形式。通过检查,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养成学生课前预习、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有的放矢,主体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养成求证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课堂教学要着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好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导读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学目标的设计要始终突出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能力点的训练设计要有点石成金之功,方法指导要有举一反三之效,以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优化,找准教学重点和切人点,要有所教有所不教,使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在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上,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即布置的内容一定要具体,让学生力所能及;检查的方法也要具体,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学。像泛泛的布置”回去以后做好课外阅读”这样目标不明显,毫无考虑学生完成能力.无从考察完成情况。虽然出发点很好,但效果会非常差。

四、重视课堂,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主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主体。通过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学”。以师生的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的“动”,体现在课堂教学情境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教学内容及进程的控制:教学重点、难点的点拨.课堂教学气氛的激发与调控。学生的”动”,体现在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的动脑、动口、动手,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师生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一言堂的弊端。使学生在”动”的过程中.学习热情得到释放和鼓励,学习欲望得到增强和体现。除了师生互动,学生间也应互动。比如某一学生提出疑问或在回答有关问题时,答案正确与否,教师不急于表态,而让更多的其他同学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参与评判,得出结论。学生间的这种互动热情越高,说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越高.说明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要知道,这是比单纯地掌握基础知识更重要的一种素质的体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间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

五、坚持练笔,培育写作

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最怕的题。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就乱写一通,结果是文不对题,分数当然是不会高的。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作文训练。第一先要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则日记,日记的内容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实在是没有可写的可以到书本中或课外书中找一优美的语段抄下来,这样学生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第二,让学生坚持每周练笔二至三次,重视实践,不拘形式,讲求实效。刀要常磨才锋利,曲要常唱才上口,笔也要常练才能运用自如。练笔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者将观察所得,记叙几行;或者因读书报有感,评论一番;或者描写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发几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开头的片段训练,文章主体部分的拟提纲训练、作文情景设置训练:或者作些学生口述练笔训练,也可以教师不失时机的作文示范指导。第三,鼓励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写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当之处。让学生交互修改作文时,免不了学生对作文稿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在朗读中完善。待学生把经自己反复修改的作文稿交。

六、课后布置,作业适当

体育课堂亮点范文4

关键词:提高质量;教学效果;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11-01

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免不了要加班加点进行补习辅导,学生的负担也变相加重了。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苦教厌学之现象,那么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浅显认识。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崇高品质,实际上是称之为教育的这个最微妙的人类创造领域中获得成功最宝贵的前提。必须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对学科知识了如指掌,从事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准确处理教学内容,才能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字的传播者,讲课时表达准确、精炼、有逻辑性、生动性、趣味性,学生才会对语文课感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一)要做到课前预习

对于语文课来说,课前读一遍课文,积累生字词语,我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特别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码对生字词语及课文主要内容做以初步了解,对不懂的词语及语句用圈点勾画法做出标记,在讲课的过程中使学生了一定的目地性。亚里士多德国认为:“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探索,从而增强求知欲,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原则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当然这个“辅”字的意义为指导。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践,总结了以下三点可行的方式:

1.按照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智能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而对于智能水平低的学生应放低要求。

2.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特长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各显神通。对于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促使其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进步。

3.按照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不仅要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将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孔子的学生颜回,才智不算最高,但非常好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孔子抓住这一特点,不断地加以鼓励,终于使其成为儒学的一代宗师。

(四)做到心中有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用赏识、平和、尊重、包容、关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深厚、融洽的师生情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激励学生回答问题,多鼓励,少批评,那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给学生信心和勇气,才会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有诗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并且积极表达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善于发现问题,才会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语文

体育课堂亮点范文5

一、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农村小学不能短期内实现高标准的场地与设施,只能根据实际需要逐步完善和补充。所以,农村小学教师要转变因场地小、器材少而上不好体育课的观念,应该着眼于现实,针对实际情况来实施体育教学。

巧用篮球场。篮球场不仅仅是教学篮球专用的,有许多教学内容都可在篮球场进行。如利用球场的边线或端线组织短距离跑、往返跑教学,利用三分弧线组织弯道跑教学,利用两个半场组织游戏、比赛,利用三个圆做角力游戏。体育课上我们还尝试在篮球场上教学足球,可以举行5人制、7人制等小型比赛,既培养了广大学生的兴趣,又为学校足球队储备了人才。

二、积极开发场地和器材资源

既然场地和器材短期之内不会有大的改观,我们就应该立足当前,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体育资源,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作用。体育教师要有敏锐的触觉和善于捕捉新事物的创新意识,特别在农村的小学,教师要有意识地注意一些平时没用的东西,变废为宝,打造一些适合自己使用的简易“器材”。

如:废旧的自行车轮胎,可用于各种站位的定点,免于用石灰来做标记;可用于各类投掷练习;可用于各种角力、套圈、钻圈等游戏;可用于多种级跳练习;可用于各种标志线等。

三、精心设计教学组织形式

每个体育教师在备课时经常会考虑如何合理地调动队形,哪个位置做示范最有效,什么时候讲解、点评最适时,如何把少量的器材发挥最大的课堂效益。只要我们提高认识,在课堂组织结构上多思考,灵活变通之下,我们农村小学同样能上出高质量、高效率的体育课。特别要充分发挥镇中心体育教研组和专职体育教师的引领作用,加强校本研训工作,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体育课堂亮点范文6

一、体育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地方

传统的体育课堂过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上是以教师表演为主,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从属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学、消极地学。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讲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体育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强调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实践过程,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过程。互动交往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对学生而言,互动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体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互动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还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但我们在体育课组织中,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师生互动,就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其实,体育课堂上师生互动,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彼此敞开、彼此交流,还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对未知的知识研究与探索,出谋划策,要以肢体语言、正确示范诱导、启发学生,让学生经过亲身实践悟出答案,同时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也能在与学生合作交流中得到启发,两者之间互相联结、互相贯通、共创共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相互影响,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共同目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成为亮点

新课程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学得主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前的体育教学,大多采用训练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按部就班,步骤过细,过于专业化,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为新课改的一个亮点,开放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淡化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痕迹,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改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努力创设自主合作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动性。学习要学生快乐,从心理上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的个人感召魅力十分重要。要求教师有完美的人格魅力,极强的综合素质。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互相探究,大胆创新,练习中每一位同学都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想象能力,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我们在组织课堂活动中,要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并为学生参与活动创设有利条件。将各种游戏融入课堂,多鼓励学生团结协作,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独立见解,只有当他们拥有自利,才会去发现、去合作、去探讨、去体验,才能真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合作探究的热情。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是主体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单一角色向多重角色转变,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变,由“运动员”向“教练员”转变。教师已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裁判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锻炼、学习的引路人。而我们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健康第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衍生出很多误解,认为学生既然是主体,他们要怎样就怎样,不能干预、不能规范,否则束缚了学生的自由,不利于学生发展,从而出现了一些放任自流的新型课堂。学生毕竟处于发展阶段,其辨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需要教师指导和调控,做到“放”“收”有度。当然有效指导,还需要教师把握指导时机、方法等,在学生学习出现问题后,要不失时机,区别对待,热情耐心地给予引导和指导。

四、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体验成功

在体育教学中,每一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愿望、表现的欲望和获得成功的渴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提出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调动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和挖掘学生的个体潜力,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例如,在进行投篮教学练习中,如果使用同一种(标准篮板)进行练习,就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力量不够投不上篮圈,会失去兴趣和信心。但如果我们设置两种高度(小篮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在完成小篮板能投进后,再向标准篮板投篮努力,这样学生就有了向新的高度冲刺的愿望和信心。这样不仅可以照顾到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也让优秀生有了施展的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其个性得到张扬。教学中教师应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一般来说,对各方面优秀的学生,教师会情不自禁地去欣赏,而对边缘的学生,教师就可能会忽视。然而,他们对教师的欣赏更敏感,更需要,所以教师更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要善于挖掘、捕捉学生点滴成功,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使其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树立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让每一个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是我们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一句激励的言语、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由衷的微笑,将可以化解他们的心理障碍,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让他们获得自信,与其他学生一起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