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化专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化专业分析范文1
在今天,我们在构建工业基础设施时依然是类似于电机、涡轮和物流机车等物理机器,表面上看来和十年前的情形差不多,但实际这些资产设备已经经历了重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设备具有物联网连接功能,工业设备逐渐走进数字化时代。
根据最近的一份报告,大多数工业公司已经认识到工业物联网带来的重大好处,但有八成人表示他们没有一个成熟的计划来把握这个机遇,似乎获得物联网的那些好处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其实,随着工业设施中传感器和智能控制系统的发展成熟,企业现在可以轻松利用这一技术浪潮,通过连接实现高效的业务流程,从而提高数字化成熟度。接下来的几年,工业制造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先进。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
人工智能给工业设备运营带来众多好处正逐渐被企业人员所认识,在资产绩效管理中利用机器学习软件算法,通过历史数据的整合分析,可以帮助现场人员预测维护故障设备,为企业提供更高的准确性、更高级的预警服务。
将复杂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实时性能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体现。通过AI技术创造更智能、可以自给自足的机器,同时能使生产线能应对各种需求的变化。
现阶段,很多企业仍然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过程,连接所有工厂和车间的机器及设备资产,各种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和不同的数据可能会阻碍数据分析和市场决策。
但通过传感器通信更多的设备数据,基于人工智能的资产业绩管理系统不仅可以组织和标准化数据输入,也可以增强企业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加自动化和准确的决策。
对于目前工厂运营的一些手动流程,如工作订单和日程安排检查都将实现自动化,从而简化维护实践并提高机器的性能。
数字双胞胎带来关键优势
数字双胞胎产品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真正的数字生态系统将为企业提供关键优势,为运营的资产绩效管理提供充足的动力。
预先定义资产如何运作和执行的内容,然后利用这些信息来构建资产的复制品。字双胞胎的概念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通过每个资产的虚拟复制品测试,通知操作员关于设备的健康状况、使用寿命和性能水平。
在数字化基础上,企业完全有能力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对机器进行优化,以调整出生产线的最高生产力水平。对于过每年每秒都需要进行生产的企业来说,通过数字化避免意外停机,将可以节省数百万美元。
只要企业建立了更好理解整个工厂的运营情况的资产的数字副本,就可以识别出任何异常情况或表现不佳的设备,并酌情采取适当的措施。甚至可以更进一步,这些数据最终可以匿名化并在整个行业内共享出云,使用户获得更大的数据样本和更准确的参考。
对于一般的资产运营企业来说,其数据收集和分析统计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只要会利用广泛的共享数据资源以及同行经验,将能为资产管理提供更好的性能洞察力,进一步识别出设备的故障和性能问题。
增强现实颠覆设备维护
对于设备维护人员来说,并非所有的工业设备都可以接近。某些机器设备可能拥有数千个零件,而每个零件都嵌入强固的材料层,以及有可能是在世界上最恶劣的环境中运行。数十年来,在设备例行检查或资产显示错误需要维修时,都需在检查过程耗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检查团队需要对设备进行实际操作测试以确定问题的真正所在。
医疗技术设备制造商必须对关键医疗系统保持检查。如果医院有感染,用于检测感染的设备需要立即反应。假如一个制造商的微生物设备有任何性能问题,它会使整个医疗生态系统处于危险之中。因此,这此特殊设备需要定期监测和检查。
新技术正在迅速改变检验团队的工作模式,随着移动设备增强现实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双胞胎的支持,现场工作人员现在可以根据实时信息进行深入检查,而无需将设备脱机并进行物理分析。
智能化专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 旅游英语专业 实习生 酒店服务 跨文化交际能力
Vocational College Tourism English Majo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Analysis
――Take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 Hotel Services Intern as an example
ZHOU Liyun
(Lijiang Teachers College, Lijiang, Yunnan 674100;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 From the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analyzed tourism vocational English majors'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foreign internship in hotel service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ourism services practice is to develop tourism English major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 in an important way,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not only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skill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tudent internship experience to the existence of different cultures, learn to deal with the specific problems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achieve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campus culture to cooperate culture, and society culture.
Key words tourism English majors; intern; hotel servic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0 引言
综观国内关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校内课堂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论述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但事实是:学校课堂教学并不能包揽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实践证明,校外实习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依据丽江师专2011级旅游英语专业学生酒店服务实习报告,分析专科旅游英语专业实习生跨文化交际适应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第三学年丽江师专和外语系统一安排大部分学生到校企合作的丽江市和西双版纳高星级国际品牌酒店实习10个月。为学生在真实环境中体验跨文化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搭建了平台。
1 国内外关于跨文化交际及其与外语教学的研究状况
在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研究中,首先需要厘清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基本概念,明确外语教学目标。
Chomsky(1965)认为,“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 是指一个内化的(internalized)有限规则系统,它使语言使用者能够据此而生成并理解无限多的合乎语法的句子,与人们实际所说出的话语即语言行为(linguistic performance)有根本的不同,语言行为由于受到记忆的限制、注意力的分散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常只是其潜在能力的不完美实现。①据此概念,具备语法能力,不一定能恰当地运用与理解适宜于不同社会场合和环境的言语。
Hymes(1987)把交际能力定义为“说话者在特定的言语社区内进行合适交际所需要具备的能力”(“what a speaker needs to know to communicate appropriately within a particular speech community”),指出“交际能力不仅涉及语码理解、说话内容、在特定情景中如何恰当使用语言,还与说话者能使用和理解语言形式的预设社会文化知识有关。”(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volves knowing not only the language code but also what to say, and how to say it appropriately in any given situation. Further, it involv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knowledge speakers are presumed to have which enables them to use and interpret linguistic forms.②Hymes 的交际能力概念涉及语言、文化、交际之间的关系,在具体交际情景中语言的恰当运用要与社会文化因素联系起来探讨。许力生(1997)认为语言运用与特定文化有关,交际能力受制于文化语境。由此可见,文化知识对交际的重要性。
Spitzberg(2009: 381)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简单说是“行为在某一特定语境中是恰当和有效的。”(“behavior that is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in a given context”)。③此外,Kim(1991: 259)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个人在处理文化差异性和陌生性、群体间态度、经受压力等跨文化交际具有挑战性特征时的全部潜在能力。”(“the overall internal capability of an individual to manage key challenging featur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amely,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unfamiliarity, inter-groups posture, and the accompanying experience of stress”);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能够和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用其语言进行有效和恰当的互动。
我国2000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原则部分中规定“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④因此,外语教学的目标不仅要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教授和学习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
国内在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研究方面,陈俊森和樊葳葳(1998)指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目的有三个。第一,培养人们对不同的文化持积极理解的态度;第二,培养跨文化接触时的适应能力;第三,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技能。⑤在中国知网上,以“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为题的一般论文就有16篇,研究者主要指出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论述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探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但有关通过校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跨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还比较少。
2 专科旅游英语专业实习生涉外酒店服务跨文化交际能力分析
Byram(1995, 1997)年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五要素:知识、做事的能力、个人的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的能力、对于自己和他人文化的思辨性判断。⑥高一虹(2002)总结国外学者研究,介绍了跨文化交际的三种模式:心理学理论模式、行为中心模式、知识中心模式。心理学理论模式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行为中心模式在西方很盛行,强调“功效”,一般包括跨文化情境中的个人适应、人际互动、任务完成情况。知识中心模式,在目前我国的外语教育中占主导地位。⑦下面,按照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三个层面,结合实习反馈信息,分析实习生在企业文化适应,工作岗位适应以及社会适应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1 认知能力
学者们指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需要交际者具备一般文化知识、特定文化知识以及关于本国和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知识包括书本知识和亲身经历获得的知识。实习生的很多知识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学得的,在与人打交道中积累经验。如果知识欠缺就给交际造成困难,实习生中就有在电话接听中遇到客人提的问题答不出来的情况。不过,当学生具备足够的知识,经过培训和实际操作,逐步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国客人的交际变得轻松容易。
2.2 情感能力
情感层面包括交际者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对于自己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其他文化的尊重等。实习生在服务客人的工作中深刻体验到校园文化和酒店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学会不断调整心态。
实习初期1~2个月,学生大多表现出不适应性。学生在实习报告和与指导教师交流时都说“累”。实习生从学校到酒店,时空改变了,生活节奏加快了,接触的对象不同了,角色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不同了,学校里单纯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变成了酒店里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主顾关系。但实习中后期,学生的心理和态度都有很大的转变。
其一,从对服务工作持有偏见到喜欢上服务客人的工作。大学生去打扫客房、端盘子,心理落差大。但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并不比学历低的员工做得优秀,融入环境和团队后发现服务工作同样需要智慧和技巧,开始虚心求教,积极主动地做事。
其二,实习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学生经过实习心理成熟了,在实习中成长了。当受上司或客人的责骂,或者得不到尊重和认可时,曾想过中途放弃。“你不是学英语专业的吗?连这个都听不懂是什么?”这样的打击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经受住挫折,坚持完成实习任务,面临挑战时,保持自信,受到批评,遇到投诉,能换位思考,理性地待人处事。
其三,认为受到不公待遇的抱怨到体验生活、收获成功和快乐的转变。当学会某项技能,能独立上班,工作表现得到同事、上司和客人的肯定、赞扬,自己成为新员工的师傅,工作表现优秀得到调动岗位的机会,靠自己挣钱生活,实习生就会感到高兴和满足,自信心增强,有成就感。特别是酒店和客人对自己的服务致谢时,学生感觉特别甜美。王宗炎(1993)曾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在礼貌方面又不太注意。送上菜来,递过信来,拿上报来,中国收受者视为当然,很少道谢。在中国熟人中间,很少听见‘谢’字;在父子、夫妇当中,‘谢’字更少。相反,Thank you这句话,英美人一天要说上千百遍。”⑧实习生就切身体验到了致谢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
其四,具备了一些很好品质。遇到脾气不好的上司、无礼的客人,学会理解、宽容,学会关心、帮助别人,学会耐心倾听、细心做事,学会感谢他人,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实习生从陌生到熟悉,从贬低服务工作到喜欢上服务工作并认识到其重要性。并且,在遇事处事中,学生学会辩证思考,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互动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社会经验。
2.3 行为能力
胡文仲(2013)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行为层面主要是指交际者的各种能力,如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变通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异文化环境中做事的能力等。
2.3.1 语言能力
学生到涉外五星级酒店实习,入住酒店的外籍客人比较多,学生感觉经过实习自己的口才,特别是英语水平提高了很多。学生在实习报告中写道:“今天办理入住时来了几位外国人,顿时紧张了,看到外国人不知道要说什么。”“有时,接听到国际外线就会很紧张,会把自己能说的英语都忘了。”由于紧张导致的“失语”说明学生需要在真实的情景中锻炼。“餐厅来了几个外国人,他们说的话半懂不懂的,甚至要重复几遍,感觉尴尬惭愧。”“听懂外国客人的意思,但不会表达,以至于帮不了客人。”与非英语国家的外国客人交流存在较大困难,“我还遇到一个韩国客人,与他交谈并不是很顺利,但是自己已迈出了这一步,感觉有点成就感。”“对日语一窍不通,与日本客人用简单汉语、肢体语言及自己的微笑和客人交流,发现这样的交流过程很有趣,有想学日语的冲动。”从学生的记录看,学生感觉到实际语境中自己语言能力的不足,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生能用英语自如地向外国人打招呼、给外国客人办理入住、点单、提供咨询和电话应答服务,能翻译菜单、邮件,与外国人聊天,交际变得容易了。
2.3.2 非语言能力
微笑和礼貌对酒店服务很重要。实习生学会了主动打招呼,问候客人,学会说礼貌语,学会了真诚地微笑,认识到“微笑是服务的最好交流技巧。”在总机当话务员的同学写道:“接听电话时,用清晰的语言,和友好愉悦的语气通话,客人被亲切地问候,采取温暖和微笑的语气谈话,并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避免使用方言或口头语,使用规范标准的话语,并使用客人可以理解的语速。”同学还发现不同的语音、语调给客人带去的感受是不同的,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通过声音传递给客人的就是一种快乐。电话服务不直接面对客人,但实习生能认识到非语言交际手段的效果。
2.3.3 做事能力
学生在实习报告中记录下很多学会的服务技能。比如,摆台、点单、调制酒水、整理客房、记账、填单、做报表、接听电话、学会使用的各种机器,掌握OPERA 操作系统等等,熟悉前厅、餐饮、客房各部门顶岗的服务流程和内容,做到标准服务的基础上,能提供个性化服务,获得荣誉卡,收到表扬信,增加收入。
2.3.4 应变能力
实习生有时因不注意细节导致记错房号送错餐,学生在处理客人投诉时能倾听,感同身受,道歉,承担责任,并采取补救措施。有时客人会点菜单上没有的菜,或者菜单上的菜没有供应等情况,学生会解释说明,并适时推荐其它套餐。面对不可预料的情况发生,学会随机应变。
实习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了交际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及营销能力。实习生在实践中不仅提高了服务技能,增强了服务意识、还提高了文化修养,而且能使用一套知识技能,在涉外酒店工作环境中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成功交际。
3 结语
实习实训证明,跨文化交际能力并非只通过讲课就可以实现,还需要课外的配合。实习生在酒店从事服务工作,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心理压力大,影响了沟通。但随着知识的丰富,服务技能的提高,逐步具备了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高专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注重校外实践教学,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获得,实习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过程。学生在体验企业文化中实现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文化的跨越,社会适应能力增强。
注释
① 许力生.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J].浙江大学学报,1997(3):105-109.
② 陈建平.翻译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53.
③ Larry A. 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and Edwin R. McDanie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Boston 2009: 384.
④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3.
⑤ 陈俊森,樊葳葳.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126-128.
⑥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2-8.
智能化专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问题;分析
一、前言
我国的智能化技术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其发展却是十分迅速的,其技术的更新速度也比较快,且涉及到了多个管理部门和多个学科。电器行业的智能化应该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对使用功能和环境变化的感知能力;综合分析数据信息的能力;能将数据信号及时、有效的传递到主控制设备;做出相应的响应和决定,并发出相关指令的能力。这就要求智能化系统不仅能够实现高度的自动化,而且也能促使各自动化子系统进行高度的集成。对于智能化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更好的促进智能化技术在电器生产中的应用。
二、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结构
(一)智能化控制系统的配置
1.智能化控制系统的硬件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主要硬件包括计算机系统,备用电池等。
2.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软件
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语言处理软件、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软件、数据通信控制与管理软件、CRT显示格式、操作员接口软件、中央日程表软件及标准报告软件,能量管理软件、事件/时间诱发程序软件,以及与相关专业控制系统软件系统,还有其它的一些必要软件系统等。
(二)智能化控制系统结构
1.控制层总线
控制层的总线一般采用RS854标准,其具有监控点多、控制功能强、传输效率高等特点,该控制层采用了并行联网方式,点对点通信、互相独立、组织灵活、系统简洁、有益于长距离传输,连通方便等,这种基本方式更适用于集散型控制网络。
2.双向通信控制总线
现在控制层中一般采用LonWorks技术,该技术属于测控合一的双向通信,该系统具有组网灵活、系统简洁等特点,并且更多的国家都生产了自己的通信的标准。因此,具有LonMark标志的产品,一般在生产过程中都是可以互换互操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也为LonMark产品提供了无限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其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一定会受到更多业界人士的认可。更多的专家预测,电器行业智能化控制系统中的集散型网络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且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现场总线控制网络。
3.单项控制系统
单项控制系统已经开始被纳入到了电器智能化控制系统的控制网络层中,从电器宏观的角度来讲,该系统能够在电器生产流程中更安全、更合理的工作。由于单项控制系统能够由自身独立完成相关的控制功能,中央站仅负责相关的管理工作。因此,该系统没有占用中央数据库的容量,保证系统的单项控制功能和智能化整体效果更加优化。该系统在自控制要求高、工作环境复杂时,更能发挥出其优势,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电器工程设计者的欢迎。
三、智能化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相关设计人员
电器设计院人才济济,但是能够从事电器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的人才还相对比较缺乏,并且一些设计人员也缺乏相关的知识素质,不能很好的进行智能化工程设计操作。目前,一些智能化设计人员大多是从别的行业转行而来的,他们之间虽然有些方面是相通的,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专业差别,不能及时的进入工作状态。智能化工程设计技术并非专一,主要有电器设备监控、多媒体会议、安全监控、计算机网络、通信、防盗、机房工程等。一般的智能化工程设计人员仅仅涉及到了一些弱电系统的子专业,并且他们掌握的知识范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个设计人员都能很好的掌握广泛的知识面。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人员不仅要懂技术,而且也要全面的了解智能化设备,以便能够最大的发挥其作用。虽然一些设计院的管理人员对智能化工程设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组织了部分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但是能够完全符合智能化工程设计要求的却没有几个,更谈不上进行现场指导了。
(二)设计人员缺乏相关的知识积累
一些智能化设计人员对相关智能化各子系统比较了解,对设备的各个部件也比较熟悉。但问题是,这些专业人员自从毕业之后就再也没有经受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了,更不用说对电器行业的了解了,因此导致工程图设计质量较差。这些专门智能化设计人员只懂得进行与智能化相关的设计,不能很好的与其他专业进行配合,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智能化专业人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知识匮乏,不能很好的设计好工程施工图。有些智能化设计人员与电器设计之间还有很大的差别,还不能很好的进行专项设计,因此,在电器工程设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三)智能化工程设计的规范不完善
电器智能化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出台的一些规范和标准。当前,我国关于智能化工程设计的标准和规范比较多,但是这些规范并没有很好的满足工程设计的需求,智能化工程设计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民用电器设计规范》。我国现在的智能化工程设计规范并没有很好的应用到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中,电器设备管理系统、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一卡通技术、机房工程、公共显示技术等都缺少相关的设计规范。
四、解决智能化设计中相关问题的对策
(一)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要想更好的促进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的发展,就必须拥有专门的技术人才,让他们拥有全面的技术条件,并能够很好的与其他专业配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争取能够独立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智能化系统,更好的促进电器智能化工程技术的发展。因此,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就变的非常重要。
(二)制定正确的设计步骤,提高设计能力
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设计步骤,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在进行系统分析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用户的需求,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相关的设计操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细心纠正智能化工程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优化,保证工程设计的顺利完工。所以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及时向用户提供相关的设计资料和设计进展,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双方互补的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错误。
(三)做好智能化工程设计的评审工作
相关单位应该对智能化工程技术设计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及时组织相关专家和部门对其智能化系统进行严格的评审工作,对其严格把关,优化整个工程设计体系,并对其操作进行及时的监控,有效保证相关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智能化系统的快速发展,在电器的生产过程中,智能化的使用不仅可以提升工程技术质量,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智能化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争取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更好的促进智能化技术在电器生产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田延安,王建文.智能化工程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12(17):34-36.
[2]郭立力,赵春江.高效FTP搜索引擎的设计与实现[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1):94-96.
智能化专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
一、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例图)略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与相关工程的配合配套情况。
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相关工程配合表系统名称相关技术、知识配合工程配套与监管楼宇自控自控、建筑设备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电梯、装饰安保电子、电视、安防知识安装、装饰、消防报警、门禁公安技防办消防报警与广播电子、控制、消防知识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装饰消防局综合布线通信、计算机安装、装饰卫星电视接收与CATV电视土建、安装、装饰音像管理处门禁电子、自控、安防知识安装、安保、装饰背景音响音响、广播安装、装饰程控交换机通信综合布线、装饰电信电话通信综合布线电信无线直放站通信安装无线电管委会停车控制自控安装LED大屏电子、计算机安装、装饰、综合布线BMS计算机BA、消防报警、安保、综合布线等办公自动化网络计算机、管理综合布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部分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土建施工开始,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公司所不及的。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主要任务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阶段和任务。
1规划设计阶段
(1)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
(2)对系统的实现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析
(3)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
(4)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2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1)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
(2)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3)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
(4)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
(5)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
(6)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3施工准备阶段
(1)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
(2)审核承包商项目实施组织设计
(3)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做好技术交底
(4)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
(5)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
(6)监督完成相关系统(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
(7)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划
(8)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4安装施工阶段
(1)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进度
(2)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
(3)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
(4)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作量认可
(5)协助建设监理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
(6)参与土建总包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如机电、安装、装饰)间进度与关系。
5系统调试阶段
(1)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
(2)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3)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4)调试计划进度控制
(5)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6系统试运行阶段
(1)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
(2)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
(3)审核系统技术培训资料和人员培训监理
(4)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
(5)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7系统验收阶段
(1)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
(2)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3)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
(4)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
(5)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
(6)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随着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承包商之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智能化专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高职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课程;教学改革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以及国民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另一方面,近十多年来,现代生活和工作方式使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不再是“广厦千万间”,仅“庇天下寒士”就“俱欢颜”了。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也促使了智能化建筑的出现,并在短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大规模的发展。社会对智能化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筑智能化专业在高职院校生根发芽,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而综合布线课程是建筑智能化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主干课程。但是由于建筑智能化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还处在摸索发展阶段,综合布线课程将以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出现在建筑智能化专业中还没有一个成熟清晰的思路。所以目前建筑智能化专业综合布线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现将本人的一些看法总结如下:
一、高职建筑智能化专业综合布线课程的定位不准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智能化专业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大纲,培养目标,教学内容都是借鉴早期的网络综合布线而来,而早期的网络综合布线智能化方面涉及的内容很少。但在今天综合布线已经应用到了智能领域,如智能大厦、智能物流、智能办公、智能家居等等。这也是为什么要开设建筑智能化专业的原因。显然,单纯的借鉴早期综合布线的内容,已经跟不上现代综合布线发展的步伐。因而在对建筑智能化专业综合布线课程的定位上应该加入更多的智能化元素。首先应该让老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智能化元素在现代综合布线课程中的重要性,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有了这个思想前提,才能确保将符合现代综合布线发展的元素糅合进综合布线课程的建设中去。其次在培养目标的设定上应该结合地区建筑智能化行业特点,引入最新的建筑智能化方向的综合布线技术相关岗位需求的知识理论、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作为我们培养的人才目标,以此来设计每次课的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最后在教学内容上,要以实际工作需要的必要技能为重点教学内容,明确每次课的学习项目和任务。引入最新的建筑智能化的理念,以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高职建筑智能化专业综合布线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综合布线课程的课堂教学方式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局限于课堂,老师为主角,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不可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直观的认知。学习效果自然差。要想改变这种局面,有几种可行的方法:
1、现场教学法。讲授网络系统结构时带学生到校园、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公司、通讯和网络运营商等现场进行参观、考察、实际操作、跟班等方式进行教学。
2、案例教学法。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典型工程案例让学生参与分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实物教学法。学习布线产品时可以采用实物教学,给学生展示真实布线产品,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一些容易上手的产品也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技术辩论。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教学时,在不同产品以及几种方案的可供选择时,可以采用技术辩论的教学方法。通过技术辩论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高职建筑智能化专业综合布线课程的实验设备相对落后
目前,在建筑智能化专业综合布线课程建设的初期,为了能够节约成本,综合布线课程实验教学设备一般沿用的是早起综合布线实验设备。原来的教学设备无法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也无法承载建筑智能化应用的教学需求。实验设备与实际岗位应用脱节严重。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需要各高职院校加大对综合布线实验市建设的财政支持。建设新的网络技术与布线一体化实验室,以满足新时期课程教学的需要。
四、工学结合形式简单,效果不好
目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形式简单,内涵少,往往工学结合就是在某一学期集中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从事一些简单的甚至和教学内容无关的工作。这样既没有实现“工学交替”,也没有得到锻炼价值。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加深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的内涵建设。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校内外专家通过论证共同制定课程的学习计划、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入企业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现场一线知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适时的安排学生到企业现场实习锻炼。在对学生考评时,也可以引入一些职业资格认定。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改革,完成将原先陈旧的教学内容向智能综合化布线内容的转变,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从而符合现实和未来的教育、就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颜正恕 .物联网环境下“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立体化改革研究.职教通讯。2011年第16期
智能化专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智能化;自动化控制;电气工程;理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6-0223-01
一、智能化的理论基础分析
智能化技术主要体现在计算机技术上,精密传感技术,GPS定位技术的综合应用。产品的智能化能够大大改善操作者的作业环境,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一些危险场合或重点施工应用得到解决;环保、节能;提高了机器的自动化程度及智能化水平等。
智能化技术的综合性很强,它的理论基础涵盖了信息论、控制学、仿生学、语言学、生物学、心理学、数理逻辑、医学、哲学等学科。智能化技术主要就是如何让没有意识的机器具备人工智能,能够通过一些程序指令而完成一些高危、难度大的工作。智能化技术的研究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的。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实例了,具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它的研究主要表现在:电气技术、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处理。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可以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投入,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危险度。
二、智能化的特点和优势
(一)智能化的特点
第一,高精度高效化。在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中,精度和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智能化技术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使得电气工程的精度和效率越来越高。
第二,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智能化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减少工序和辅助时间。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上的运用正超着多轴多系统控制功能方向发展。
第三,科学的计算可视化。能够高效的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信息的交流也不再局限于文字和语育的表达,有了更多的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
(二)智能化的优势
将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主要表现就是智能化控制器,这种控制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具有很强的一致性。智能化控制器一致性表现在可以对陌生的数据输入进行估计,同时驱动器对其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不同的控制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在初期的电气设备的设计时需要认真仔细的核对每一项。有时候会出现一些智能化控制器效果不佳的情况,这就需要从头开始排查每一个环节,找出错误,解决问题。
第二,可以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性能。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控制器是需要控制对象模型的,而智能化控制器却是不需要控制对象模型的,它可以自动的根据情况进行调整,譬如:调整下降的时间、鲁棒性等。智能化控制器的自动调整就可以提高自身的性能。
第三,更加容易调整控制。智能化控制器可以实现无人操作的机器自动化控制。另外,还有远程操作、高效化。
三、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电气工程中的智能控制要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实现。
第二,电气产品的优化设计要如何实现。
第三,智能化技术如何运用到电气工程故障的诊断和维护上。
1.智能控制。从前文中就可以知道所谓智能就是实现无人的机器自动化控制管理,在电气工程中运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电气工程控制的无人化、自动化、远程化和高效化。实现电气工程的智能控制,可以降低成本,在人力资源的利用上也可以适当的减少或者是使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智能化,可以减轻目前的操作人员的压力,提高电气工程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优化设计。电气工程设备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艰辛的工作,运用到的专业知识很多,譬如:电磁场、电路、电机等学科。另外除了专业的知识外,还需要很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扎实的情况下才能保证电气工程设备的设计能顺利完成。计算机技术的变革使电气工程设备的手动设计变成了CAD设计,这样就使得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了,并且由此引发出了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气工程设备的设计以更高速度和质量实现。
在设备的优化方面,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体现在遗传算法上,遗传算法是模拟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学机理的生物进化过程的计算模型,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进化过程搜索最优解的方法。遗传算法能够得到较精确的数据,可以使得电气工程设备的优化更加的合理。
3.故障诊断。在电气工程系统的运行中,不可能永远都是顺畅运行的,总是会出现一些故障和毛病。而很多时候,电气设备出现故障前会有预兆,但是预兆与故障之间却具有不确定、非线性的特点。将智能化技术运用于电气设备中,可以对电气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诊断。在电气设备中由于变压器的重要性,因此经常要对变压器进行检测和维修,减少电气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运用智能化技术可以及时的将故障检测诊断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的对故障采取相应的正确的办法来维修,促使电气系统能迅速的正常运行。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各行各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电气工程方面主要体现在自动化的智能控制。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的程度与电气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息相关,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要求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性能,才能减少出现故障的几率,才能不断的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智能化技术目前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运用已经有了成功的经验。智能化技术是一个涵盖了多种学科的技术,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系统的技术。在其他各行各业中也应该不断的得到运用,促使整个社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耿英会.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2.
[2]华树超,孙娜.基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