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文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代汉语文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代汉语文学

古代汉语文学范文1

关于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着相似的明确的说法,即传承中华传统文明在文学领域的光辉成就,培养学生在文学中陶冶感情的能力、鉴赏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和审美的能力等,从而增进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按说这样的目标是符合这门学科自身的特性的,它毕竟不同于理工科等实践性和时效性很强的学科。人文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持久性,它是在长期的接触中潜移默化地感染读者,陶冶读者,提升读者。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那种追求立竿见影教学效果的理念在这类学科中是行不通的,也是不科学的。但是在现代商品经济的冲击之下,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普遍蔓延,受这种思想的干扰,好多院校无形中对人文学科也提出了这些要求,即突出实践性,加大应用性,这实际是一种很不切合实际的做法。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现代教育理念过度强调教育的工具性,已经背离了人类教育的初衷。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其目标在于培育精神、情感、体魄都高大健康的人,而不是为社会‘打造螺丝钉’”、“教育就是育人!所谓育人是说教育要以受教育对象为主体,关注其情感兴发与精神、人格、情趣的提升,而不是以社会需要为本位,一味强调其知识灌输与能力训练”。当然,在重视人文教育的同时,我们也不否认古代文学有工具性的一面,即可以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乃至审美能力。故此,根据专业特点适当突出抑或是延伸古代文学实用性的一面,也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但这种延伸必须以深厚的文学积淀为基础,它其实是在以追求和实现人文素养提升为主要目标的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附加值,二者有本末之分。只有实现了人文素养为本的教学目标,才会相应地有专业实践性应用性的可能。

二、选用合适的教材

现在非汉语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材的选用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大多数院校基本照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套,即将《中国文学史》作为主讲教材,以文学史的教学为主线,力求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演变的整个过程。可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时数量的相对不足,这条线索往往就不是那么清晰完整。而对这种力求面面俱到的粗线条勾勒学生也是不感兴趣,由此,很自然地形成了教师虽尽心竭力讲授,最后却往往很难达到满意效果,学生更是心不在焉无所事事的现象。其中因素固然很多,但教材选用不当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就又回到我们的教学目标上来了,如前所述,对于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开设古代文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其丰富的人文素养以及阅读、分析、审美的能力和相应的写作能力,而不是让他们系统地了解古代文学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要实现这个目标,最直接的最有效的措施莫过于通过对大量的文学作品的解读分析来启发感染学生,由教师引导到学生主动学习,通过长期的积淀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因此,在选用教材方面,就要选取淡化史的线索,突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选录并进行详细分析讲解的教材。让学生直接面向作品,老师主要讲解分析作品,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解读最终达到像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的那样:“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效果。关于这一点,有不少教师也有同感,如西华大学人文学院的喻芳就曾撰文指出“我们应该用这种多向的多维联系的思维方式对古代作家、作品进行全新的审视和诠释,从而激活作品的内在价值,挖掘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所倡扬的人生意义、人格修养、精神境界、气节操守、做人原则、审美追求等等宝贵财富,以拉近古代作品与现实人生的距离,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学对于人的心灵启迪,从而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注重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最古老然而又是极其富有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毕竟受教育对象不同,教育的手段、方式、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非汉语文学专业的中文学科学生来说,在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时,一方面要体现学科的性质,突出课程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接受对象所学专业的特点,尽可能有意地搭建学科与专业对接的桥梁,让接受者充分认识到学习古代文学对于自己专业学习及其今后发展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实现这一目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重要意义的。就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妨在教学中加大对学生进行名篇名作朗读的训练,通过朗读一则锻炼了学生的口才,二则使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语言的优美,亦或是意境的美妙,思想的深邃,感情的真挚,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播音和主持艺术专业古代文学教学尤其需要强化识记功能,通过通读和背诵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促进其表达能力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对于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重点是“引导学生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发现美及培养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比如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音乐美、结构美、语言美等方面的美的特色,可以大力挖掘,借鉴并吸收。广告创意的成功与否,与其内容、形式、情感、理念等多种因素相关,好的广告往往是以美的意蕴来打动大众。如剑南春酒的广告语“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就很明显地借鉴了古典诗歌的对仗形式,不但结构整齐一致,语言通俗易懂,而且剑南春酒悠久的历史也让人回味无穷,昔日的尊荣地位和今日的盛世美景往往很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古代文学课程评价方式主要是学期末的闭卷考试,超过六十分为通过,否则为不及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感到这种评价方式太单一,不足以反映出学生在该学科方面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尤其是面对非汉语文学专业的学生,这种评价方式更是弊端多多。众所周知,评价方式的制定最终是要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即通过相应的评价方式要能够考察出我们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而非汉语文学专业的古代文学教学目标既有知识积累的层面,也有能力培养的层面,更有人文素养的范畴,后两者更倾向于日常行为的表现,那么单一的一份主要以考察知识掌握程度为主的试卷如何能够涵盖多维的教学目标呢?因此,改革落后的评价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就成为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改革中一个重要环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借鉴同行和同类课程的经验,笔者提出如下设想:首先,打破一锤定音的单一的期末闭卷考试,建立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比如将平时作业、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列入考核的范畴,平时成绩的比例不低于总评的百分之五十。其次,将侧重知识积累的考核转变为知识、能力、素养等多层面的考核。如果说期末的考核主要集中在知识层面的考核上,那么平时的考核则主要应该集中于能力、素养等方面的考核。能力、素养的考核方式,可根据接受对象专业的特点,考察其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转化能力,比如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学生,可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阅读来考察其对具体作品的领悟和接受程度,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则通过拟定一则广告语看其是否从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所借鉴,新闻专业的学生则重点考核其对作品的独到分析和评价。

五、结语

古代汉语文学范文2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人物,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在教育上,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他平生有弟子三千人,贤人七十二,当时的人们争先恐后去当孔子的学生。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以至于对历朝历代乃至如今的教育和文化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孔子的文学作品,以及他的作品中所蕴涵的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和分析:

一、温故而知新

在孔子的名言中,我想大家都应该对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很熟悉,对于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可以分为几个层面来分析和理解,首先,温故而知新中的故通古,也就是暗指过去的政治、历史、文化知识等;新也就是指今,通俗地讲就是指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孔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想让他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过去的文化知识,更要了解当时社会的文化知识,这种文化要求来自各个方面。

孔子在《季氏》中还提到了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更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考虑庄矜么;说得言语,考虑忠诚老实么;对待工作考虑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大家请教;将发怒了,考虑有什么后果看见可得的,考虑我是否应该得到。孔子主张他的学生们要善于创新。创新就是做别人所没有做的,想别人所没有想的。孔子曾非常谦虚地说自己无所作为,但实际上他对我国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他编写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都是非常宝贵的著作,为我国的古代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学而优则仕

孔子一直认为学习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的这种观点一也在《子路》中这样写道:一言可以兴邦。他曾在《阳货》中这样写道:不知言,无以知人一也。这句话一也就是说言为心声,知言才能知人心。这些都充分地说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编制的六经适合所有的人群,在六经中他教人们去学习,教人们如何能够更好地去发现与思考,教导人们要学会孝顺父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地去思考,去领悟其中的真理。为当时的朝廷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那么对于孔子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可以分为三点来进行阐述和理解。

(一)孔子倡导言语上的温文尔雅

孔子的这种观点在《左传》中也进行了特别概括: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言语如果没有文采,那么它就流传不远。这一也就充分表明讲话要有所讲究,要讲究方法。他还曾在《颜渊》中这样说过: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葬,犹犬羊之葬。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文采和内容同样重要,这就好比豹子和狗羊去掉了身上的花纹和色彩之后的毛,这两类皮革的价值就发生了变化。这些语句都证明了一点,孔子在教育弟子,要求他们在说话的时候要讲究方法,讲究文雅。在《论语》的书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表现为各种形式,哪怕人物的形态也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也正说明孔子要求其弟子在讲话的时候要讲究艺术、发挥文采。

(二)孔子倡导诚信

在《宪问》一书中,孔子曾这样说过: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未必有德。从这句话中一也充分地说出了言和德之间的重要关系。孔子一生一直在倡导仁、礼,这也是孔子一直以来的主张和他所倡导的精神所在。在一整部《论语》中,涉及到仁字的就有58章,其中仁字就有百余处,从这些数量上也可以看出孔子对仁极其重视。这也道出了孔子在教育思想中所要达到的目标,即仁,要让更多的人去体会到仁的来之不易和其重要性。

(三)孔子倡导德才兼备

不愤不启,不徘不发。是孔子道德教育思想中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愤则启,徘则发。朱熹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徘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之开意;发,未达其辞。孔子曾在《子张》中这样说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由于孔子一心想要从政,所以他就大力倡导他的弟子们在学成之后要从政。这句话也就是说,做了官的人,除了尽力干好本职的工作外,还须不断地学习,没有做官的人,首先要进行学习,在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之后再做官。这句话也道出了孔子所倡导的学习和仕途是分不开的思想。

三、孔子倡导循循善诱

孔子是我国最具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倡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何个人的优势和劣势,再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从循循善诱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因材施教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对不同情况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曾在《雍一也》一书中这样说:中人以上,可以悟商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是说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给他讲授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把难于理解的知识传授给他。

(二)兴趣先行

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一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索质。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强调学生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所以他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知道的人赶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追赶不上乐于实行的人。孔子通过对他的弟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促进他的学生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努力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三)多听多看

古代汉语文学范文3

[关键词] 对外汉语;古代文学教学;现状;对策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古代文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外汉语专业中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日渐趋近于工具化和技术性。在大学校园中,古代文学的地位远远及不上经济、法律、新闻、公关、市场营销等实用性课程。在学生中间也普遍存在这样的心理,风花雪月的句子在残酷的就业现实面前更无可与考过几个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英语等级证书相提并论。因此,很多学生都不愿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另一方面来看,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普遍忽视自然而然导致了古代文学教学时数的缩减,这一学科的教学不可避免流于条框的阐释。为了保证古代文学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只能停留在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简单勾勒。教师讲授的主要是《古代文学史》,而与之配套的《历代文学作品选》则很少有时间顾及,很少有时间对具体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分析和阐释。并且在课堂上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也总是把结论性的东西以最简洁的方式交代给学生,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很少有机会得到训练和提升。

2、对外汉语专业中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模糊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前形势下,在我国很多高校中,无论是办学者还是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人员往往自然而然地将具体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和汉语言专业等同对待,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科教学和专业教育的区别,从而过分注重语言的学习和训练,忽视了文化知识的传授。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导致了他们只是片面以为对外汉语教学侧重的是语言能力的学习,并不是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在语言类课时增加的同时古代文学的课时数却被大打折扣,这样的结果就导致老师教的力不从心,学生学的一知半解。这样很显然大大阻碍了古代文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方法呆板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人们对这门学科的忽视使得在课时安排上受到极大的限制,然而在古代文学的教学方法还采用传统的机械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样直观地看来教师是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程度地为学生传送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也只好单纯围绕着作家作品、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灌输,但实际上在学生看来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学生只能生硬地接受,程式化地记录笔记。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的单纯知识传授为主,以学生的机械被动接受为辅,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素养、审美鉴赏、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提升,忽视了文学自身对学生潜移默化地巨大影响。

(3)教学氛围沉闷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基于上述对高校中很多学生普遍心理倾向的调查分析,很多学生对于古代文学这门学科本身没有太多的兴趣,这不仅仅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疏漏,还包括课程本身缺乏吸引力。学生更多是自我感觉需要在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外语等学科上加强学习和训练,古代文学本身作为陶冶情操的所在可以使可有可无的。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但短时期内在大学校园中并不能彻底扭转,大多数的学生依旧会投入很大的精力背外语单词和课文以便顺利通过专业外语的晋级,而很少愿意投入时间去背诵古诗词或阅读经典之作。还有一些学生觉得古代文学与我们所处的时代太过久远,学习缺乏实际意义,不实用,所以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的影响,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二、加强和改进对外汉语专业中古代文学教学的有效途径

1、做好学科定位,明确教学目标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国际间的交往也日益密切,我国综合国力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进步,逐步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世界需要了解中国,许多国家希望能从多方面多元化地与中国开展交流。因此对外汉语这门课程的开展就为外国学生了解中国开启了大门。古代文学作为历史的产物,是祖先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代文学教学中,文化与语言是同等重要的存在,它们共同为中华文化的传播作贡献。

2、紧密结合实际,丰富教学内容

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他们今后的就业所要面临的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纷杂的外事活动中,无论是从事教学还是文化交流工作,关键是要永存一颗爱我中华之心。因此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可适度加强对爱国文人的学习,学习那些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都是绝佳的学习对象。还可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讲解古典名著中的精华篇目,指导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古代文学作品,使学生徜徉在古文的智慧海洋之中,领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热爱。

3、改进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

针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采取填鸭式的机械灌输文化典籍毫无裨益,作为一名古代文学教师应当积极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自觉沉醉其中。仅仅以刻板的考卷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很不科学的。而是应当充分发挥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多方面、全方位地调动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采取一种客观公正的方式进行有效地考核和评定,诸如在向学生介绍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时候,不仅需要使学生明白他的作品及所抒发的情怀,还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等平台借阅相关著作评论,适当进行内容扩展,把与纳兰性德有相似境遇的李煜拿来进行对比,或简答或论述,使他们尽自己的能力来加深对这两位文人的学习。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古代文学这门课程在对外汉语专业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办学人员还是该学科的具体研究人员都应当充分审视并明确学科的地位,明确学科定位,在此基础上注意结合现实实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旨趣。认真把握并积极改进在古代文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古代文学不是语言类课程的补充,而是一门强化语言的人文素质课,因此就应该针对它的特点,不断完善它的教育功能,要让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在古代文学的学习中成为有强烈的爱国之心、有文化素质、有审美能力的优秀的外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华.关于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

[2]杨冬梅;訾希坤.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的教学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9).

[3]杨华.试论对外汉语专业中古代文学教学问题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5).

[4]邱蔚华.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程建设之我见[J].龙岩学院学报,2011,(02).

[5]李锦.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古代文学教学[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古代汉语文学范文4

古代文学是对外汉语专业的必修课,内容多,时限长,所占课时比重相对较大。首先,古代文学在中国文学课程教学中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基础学科作用。其次,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千年的历史,涌现出来的文学经典和文学大师灿若繁星。它们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在选课时越来越注重实用性。他们普遍认为文学的学习特别是古代文学的学习则不是那么重要,因此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语言类课程和外语的学习中。针对古代文学边缘化的现状,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多探究古代文学的教学方法,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着眼,让学生爱上古代文学,从而实现我们教学的既定目标。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沟通信息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沟通信息的教学媒体是其中基本的要素。因此,教学方法的探讨可以从以上各因素入手。

一、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教学

1.教学内容“经典化”。随着教学理念和课程观念的改变,教师已经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课程的编制者和实施者。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课时数远远少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时数,有限的课时根本无法承载浩大的古代文学内容。因此,对于教学内容选取和教材的使用,需要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作一定的更新和补充,把几部优秀的文学史著作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根据专业特点和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整合加工,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充本文由收集整理实和完善。在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课时大大压缩的情况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面面俱到地讲解作家作品只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所以,教师在编排教学内容时,除了要汲取各文学史教参之长外,还要处理好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关系。所以,编排教学内容时,古代文学应该高度重视文学大家的经典之作。在这些经典作品的学习分析中,通过作品了解作家,掌握相关的文学现象,并以此为线索梳理“史”的脉络,最终把握古代文学的全貌。这比传统的重“史”轻“文”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

2.课堂教学“情趣化”。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所面临的教学对象是外国学生,在课堂中激发外国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极为重要。所以在对外汉语本科生教学中就要突破传统的古代文学“二元式”教学窠臼,即“作家、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根除惰性思维,积极探索高效、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努力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可以根据古代文学的学科定位和本专业的特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例如:①讨论分析课。高等教育是一种培养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在课堂上经常性地开展讨论课,启发、引导学生交流思想,这是一种能够拓展学生联想思维,提高其独立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是由“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向多选择、全方位的认知过程的转变。讨论分析课不同于课堂的提问,师生之间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消极被动关系,而是平等和谐的开放式关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发挥,畅所欲言,尽可能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讨论的内容要围绕一个研究性课题,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引导学生从文学、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去分析研讨,力求古代文学课与社会现实与学生的自身生活相接轨。从而激发课堂的活力,培养学生的兴趣。②模拟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请学生走上讲台,师生换位的课堂形式,也是一种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维能力的好方法。教师事先规定讲课内容,学生分组分头查阅资料、准备教案、制作课件。在组织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对于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这是一场真正的课堂演习,通过模拟课堂,一方面巩固和加深了课本知识,另一面使学生们学到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得到了灵活的运用。此外,学生走上讲台,还锻炼了他们的口才,使他们也更加有自信,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作业形式“多样化”。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强化。合理的作业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养成技能,发展思维。然而在大学,作业却经常被人忽视。作业形式单一、枯燥。以古代文学为例,常规的作业样式大多是一些名词解释题和简答题,这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这种作业的弊端是,动脑的东西不多,学生的兴趣不高,往往答案雷同,甚至还有彼此抄袭现象的发生。因此,改革课外作业形式势在必行。除了上述讨论课发言稿和模拟课堂讲稿可以作为作业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其他有趣的作业样式。例如:①广泛阅读与作品改编相结合。首先教师要列出阅读书目,督促学生广泛阅读,然后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篇目进行改编,或是诗词创作,或是小说续写,亦或是戏曲改编。这样的作业最大的好处便是,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可以极大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去理解和领悟作品。②专题研究和撰写论文相结合。这类作业可以是教师设立若干专题,由学生自由选择题目、

组织材料、撰写论文,也可以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做这类作业的前提是,教师要事先向学生介绍一些学术论文的基本写作格式,这样,学生可以模仿学术论文的样式,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养成学术思维,突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二、古代文学教学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自主、探索性学习,有益于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而这是需要教师精心指导和耐心培养的。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作品讲授之前,提出问题,使学生有目的地阅读,逐渐形成对作品的深层领悟能力。例如,在讲解施耐庵《水浒传》之前,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相关文献和著作的查阅,整理分析水浒戏的发展流变,并引导学生来思考水浒戏中的主要人物(比如李逵)和“小说”中人物在性格特征上的区别,或是分析作品人物的“同而不同”,[2]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以此作为选题,鼓励学生整理资料、分析研讨、梳理观点,写成小型论文或是研究报告。整个过程,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随着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三、古代文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古代文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从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等方面出发,艺术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但同时又会产生由于信息量过大导致学生应对不及和限制想象等方面的弊端。因此我们不得不考虑如何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将教学效果最佳化。

1.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时,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万万不可喧宾夺主。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而不是课件的复述者和演示者。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思考才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正确运用多媒体,不可滥用、泛用。

古代汉语文学范文5

【关键词】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字音;编辑;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7-0036-01

所谓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古代汉族群众的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而编辑,是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而这些精神产品,往往是以汉字为载体形成和传播,深深植根于汉字形成和发展的汉语之中。认识、理解并逐渐熟悉、掌握汉语,对塑造一名合格的编辑具有极大意义。

1 阅读古籍的需要

古代汉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工具课,著名的古代汉语研究与教学专家王力先生曾在其编著的《古代汉语》[1]卷首序言中明确指出:“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华夏文明作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得以首尾延续的文明,拥有浩瀚的古籍,通过研习古籍,继承并发扬古代文化是现代中国人一项重要任务,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才能在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学习古代汉语,提高阅读古代文言作品的能力,使编辑在工作中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一般难度的,没有今人注释的文言文,也省去不少麻烦,为工作提供助力。而且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带有古典意味的语言,所以,古代汉语的知识与修养就具有一定的意义了。例如古乐府《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2]“不顾”一词,一本写作“不愿”。“不顾归”是指不再考虑回家,“不愿归”是指不愿意回家。其实,“顾”在中古时期常有“返、还”之义。例如梁刘遵《度关山》:“行人思顾返,道别且徘徊。”陶潜《咏荆轲》:“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廷。”[3]

2 现代汉语的学习的需要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中发展过来的,现代汉语中汉字的读音、形体、结构、含义乃至词的结构、性质、构成、义项和义素、熟语等等,无不根植于古代汉语之土壤,不能割裂学习研究,可见深厚的古代汉语功底,有助于编辑解决现实中的语言问题,深度了解现代汉语的文字、词汇演变过程和文字内蕴含的真正意义,更有助于对现代汉语的了解和对现代文学作品的深度解读。同时,由于文化的相承性,现代汉语的文学作品难免或多或少会涉及古代文学的知识,小到一个成语,一句谚语,大到引用古诗词,无不需要阅读者对古代汉语具一定程度的掌握。不然,若作者交付一份文学作品,而编辑人员却无法理解,岂不是贻笑于大方之家。

编辑要做杂家,广泛涉猎各种学科知识以应对各种书籍的编辑整理的需要。如果碰到古代文学的原著或者现代的研究著作,只有掌握古代汉语知识,才能在编辑和修订作品过程中查缺补漏,找出错误和不完善的地方。比如“美轮美奂”一词,在现代社会中运用非常广泛,在电视上、纸媒上、网上的新闻报道或者广告中,很容易发现此词的存在。但见得多并不意味着大家都掌握了该词的用法。比如(1)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显得美轮美奂。(2)这个瓷碗上的画美轮美奂。(还是“天下收藏”中王刚说的)。其实只要略查字典,即可知:美轮美奂,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1],语法上为联合式,一般做谓语、定于,轮指高大,奂指众多。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房屋建筑物的高大美观或装饰布置的美好漂亮。成语经过演变,专用于赞美房屋或许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用其形容事物时,至少要顾及原意中“高大”和“众多”的所指。

编辑作为文学作品付诸印刷过程中重要的组织者和把关人,确保作品的质量是编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避免作品中出现知识性错误,还可以通过插入优美的字词、成语、谚语、历史故事,将平淡无奇的文章变得华美动人,增强文章可看性,使之成为一部成功的作品。

5 学科发展和学科研究的需要

在各种文化互相碰撞,各种学科体系深入交流的今天,毫无疑问,多种学科相互学习是学科发展的新趋势。而编辑学作为和文字打交道的学科,与语言学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割裂的关系。如果能在固有的编辑学研究的框架内,积极开展对古代汉语的涉猎研究,学科之间相互调和合理布局,对促进高校智力资源的再分配,推动科学研究向多学科融合方向发展等方面必将产生重要影响,将给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带来勃勃生机。

6 有助于对方言的理解

现代汉语中的方言是古代汉语的遗留,要理解、研究方言必须借助古代汉语这个工具。古代中国人口经过多次迁徙流动,各地方言发生明显变化,可谓“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这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推广就产生了障碍。而各地方言同是由古代汉语演变而来,追根溯源往往能在古代汉语中找到根基,再遵循语言学演变规律,一些方言便变得容易被大众接受,甚至阅读。

学习古代汉语,不单纯是学习文字的演变历程或文字背后的涵义,更重要的是通过汉语这一延续千年从未断绝的媒介,深度触摸寄伏在一个个古汉字深处的千年华夏,瞻仰博大精深的古老灿烂文明,感受尘封于渺渺历史中动情的事,动心的人,于文字的海洋中撷取智慧,为虚短人生赋予灵气,更好的体会语言魅力,更加细致的感受古代先贤的思想,更加直接的领略传统文化中大浪淘沙的精华。不只编辑从业人员,任何尧舜子孙都有义务研习古代汉语,站在千年文明的高度,挥毫泼墨,书写人生的华彩篇章。

参考文献

[1] 王力,吉常宏等. 古代汉语[M]. 中华书局,2008

[2] 彭黎明,彭勃.全乐府[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古代汉语文学范文6

【关键词】语法;高中语文教学;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汉语有别于英语等其他语种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标准汉语语法中,没有严格意义形态的变化。在名词上,主要体现为名词没有所有格的变化,也没有词性和数的区别。在动词上,则体现为不分人称,也没有时态变化。这种特点,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语言学家认为汉语没有语法。经过漫长的发展,汉语语法的存在终于被世人认可,语法教学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逐渐上升。但是,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汉语语法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没有得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认可。本文就汉语语法本身的特点,以及其对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教学的影响,对学生文学素养提高的作用等各个方面,综合论述汉语语法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二地位。

一、为什么到了高中阶段依然重视语法教学

“语法”是语言表达的规则,是语言本身的结构规律。严格意义上系统的语法教学,是应该在初中语文中就完成的。但是在实践操作中,这无疑有相当的难度的。初中学生理解认知能力有限,而语法知识又是语文课程中较为晦涩难懂的环节。再者,现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其教育目的多以帮助学生通过考试为主,语法知识的考察在中学阶段基本是空白,这就造成了,在教学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多数语文教师会忽略对语法知识的教授,认为没有意义。但是到底有没有意义呢?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语法教学的意义还是很重要的。就像学英语要学习语法知识一样,学汉语的语法知识也不容忽视。学生的语法水平提不上来,相应的其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乃至整体文学素养,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造成语文课程大家旗鼓相当,没有“建设性”语文人才的出现。这仅仅是忽视语法教学的一个弊端。

另一方面,长期的忽视语法教学,很难让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学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至于在必要的时机,教师教授一点语法知识,还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得不偿失。因此,在教师漫长的教授生涯,学生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应当把语法教学定义为和其它版块教学有同等地位的教学,并将其体制化,全方位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

二、语法教学在高中阶段的作用

(一)学习语法知识帮助学生突破文言文学习瓶颈

古代汉语当之无愧是语言文字学学习的“四大名捕”之首,其他三项分别是现代汉语、文学理论、现当代文学史。之所以有这样的“荣誉称号”,和它本身难度较大、晦涩难懂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文言文产生于几千年前,数千年的发展使其很多词语发生了各式各样的变化,如果不帮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的大致原因、发展过程,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是很难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的。而词汇何其多也,紧迫的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是无法花时间把所有的词汇词源发展过程都一一分析到位的,这个时候,语法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虽然历经千年,但是现代汉语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古代汉语有相通之处的。结合高中古文献学习要求“理解并能运用常用文言诗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看似一句话,实则不然,词汇数量庞大,古汉语词汇变化多端,不联系语法教学,是无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联系现代与汉语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把握汉语言中词性的分类,短语的类型,句子的成分,并带入文言文的学习中,只有将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清楚,才能分清文言实词、虚词及其意义和用法,才能辨析特殊的文言句式,进而结合语境翻译理解文章的内容。

(二)学习语法知识帮助学生提高现代文阅读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