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流感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预防流感的方法

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肿瘤;放疗;营养宣教;饮食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599-01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一种严重疾病,也是我国城乡居民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1]。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放疗和化疗。有研究显示,约有70%的肿瘤患者需要采取放射治疗[2]。在放疗期间,由于原有疾病本身的代谢异常,以及放疗所引起的黏膜炎、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往往导致患者的营养不良状况进一步加重,从而引起患者对抗癌治疗的反应下降,增加了各种抗癌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死亡率。为探讨放疗期间的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对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84例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4例,男52例,女32例,年龄26-74岁,平均42岁;其中鼻咽癌30例,肺癌14例,食管癌13例,乳腺癌10例,喉癌6例,舌癌5例,淋巴瘤4例,皮肤癌2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类及病情等一般性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放疗和常规的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营养宣教

1.2.1.1 入院后向患者及家属告知营养宣教计划。

1.2.1.2 发放肿瘤病人营养教育手册,营养教育手册的具体内容包括:①肿瘤的发生原因以及与饮食的关系,饮食在放疗过程中的作用;②合理安排饮食,规律进餐,少食多餐,避免饥饱不均;③避免偏食废食,保证足够热量;④饮食与药物的协调或拮抗作用,如为防止或减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等的下降,烹饪上宜采用煮、炖、蒸等方法,宜多食猪血和肉类食品等,可以选择动物内脏、蛋黄、瘦肉等含铁质较多的食品,以纠正肿瘤病人的缺铁性贫血。使饮食服从治疗,避免影响药效。

1.2.1.3 举办饮食营养知识讲座,以集体授课的形式帮助其掌握肿瘤病人放疗期间的饮食知识,包括饮食营养原则,饮食宜忌如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可进食少渣半流质或少渣软饮食,忌油腻、难消化的食品等。

1.2.1.4 采取图片或幻灯形式介绍平衡膳食宝塔内容。

1.2.1.5 采用录像形式介绍放疗期间的参考食谱设计,介绍烹饪技巧及具体方法,同时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纠正不正确的饮食行为或进行疑问解答[3]。

1.2.2 不良反应的干预 放疗反应严重,出现口腔溃疡、吞咽疼痛、胃口不好者,宜采取半流饮食或管饲营养支持。为刺激食欲,可稍微多加点食盐以缓解口中乏味的感觉,肉类可切细并炖烂,蔬菜或水果可以榨汁。忌狗肉、羊肉、葱、姜等热性食品和辛辣刺激食品;头颈部放疗患者,以汤水、细软、清淡的食物为主;吞咽困难者,可以吃一些冷食来缓解;腹部放疗患者,多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少量多餐,同时注意少吃牛奶、甜食和蜂蜜,以防肠道不适[4]。

1.3 效果评价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放疗前后的营养知识知晓情况、体重变化、血红蛋白,白蛋白,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计数。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2.1 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观察组放疗前的营养知识知晓评分平均为32.72,放疗后的营养知识知晓评分平均为88.07,放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2.2 两组放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放疗前的营养状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 论

营养不良普遍存在于肿瘤患者,尤其是治疗时期的肿瘤患者之中,如果忽略肿瘤患者的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必然会加重其营养不良,引起患者体质下降和病情恶化,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死亡率。

肿瘤患者改善营养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大多数肿瘤患者都能经口进食,但是由于许多患者及家属的过于担心和恐惧,饮食过于忌口,导致患者很多食物都不敢吃而引起偏食废食,无法保证足够热量;或过于相信保健品,或过于相信单方偏方等。由于这些错误的饮食行为,加重了营养不良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如何正确指导患者的饮食行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临床医护人员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肿瘤病人营养教育手册,举办饮食营养知识讲座,以集体授课的形式帮助其掌握肿瘤病人放疗期间的饮食知识,采取图片、幻灯以及录像形式介绍向患者介绍放疗期间的参考食谱设计,烹饪技巧及具体方法,并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纠正不正确的饮食行为或进行疑问解答。使患者在观念上形成了一种科学正确的营养观,并能从行动上逐步形成正确的饮食方法,从而改善自身的营养状况,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营养宣教及饮食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 郭真,李素芬,季玉珊.营养教育对肿瘤病人营养知识及状况的影响[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3z):518-519.

[2] 李茸.实施护理干预提高肿瘤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0):671-672.

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进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所有病例均在手术前经本院病理检查被确诊是宫颈癌Ib期以下患者,均行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其中观察组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30岁,平均年龄为(40.25±2.25)岁;对照组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9岁,平均年龄为(41.12±2.15)岁。两组患者在数量、病情分类、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并发尿潴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情况。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的护理,即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并发尿潴留护理干预。

1.2.2.1 预防性心理护理干预[2]对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详细的宣传教育,对患者做好手术前的解释工作,疏导患者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对患者进行安慰,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在手术后再次向患者进行强化性心理护理。

1.2.2.2 预防性膀胱功能训练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方法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主要通过患者不同的阴道、尿道、腹壁肌肉、括约肌舒缩锻炼等具体功能训练方法来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训练。通过护理人员的指导使患者掌握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以及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的重要性。

1.2.2.3 其他临床护理 在给予患者拔出尿管之前可给予患者碳酸氢钠加上庆大霉素进行膀胱的灌注,温度在36摄氏度到37摄氏度之间,在半小时内滴完后,马上拔除尿管,当患者出现尿意就马上排尿,医护人员要准确掌握患者的具体拔尿管时机以及在拔管前需要进行的处理,并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护理,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1.3 临床评价标准[3] 并发尿潴留的诊断标准为在进行手术14天后,患者还是不能自行进行排尿或者虽然可以自行排尿但是尿液的残余量大于100ml。尿潴留发生率=发生尿潴留病例/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当 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情况比较,观察组有2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有12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28.57%,两组在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58,P

3 讨论

一旦出现术后并发尿潴留患者就会出现膀胱内已经充满尿液但是却不能自行的排出,或是不能有效的自行排空膀胱出现尿液的残留,会导致患者的膀胱因为过度的膨胀以及出现永久性逼尿肌的损伤[4],而通过留置尿管来预防术后并发尿潴留,则会给患者带来比较大的痛苦以及生活上的不便,并且会显著增加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发生。

对于疼痛敏感的患者要鼓励一定要自解小便,并使患者充分意识到如果出现尿潴留的严重危害,例如进行导尿很容易导致尿道损伤和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同时对患者家属也要进行健康教育,使家属能协助患者早期的进行下床活动,尽早的自行进行排尿。

4 小结

本文选取2009年10月到2010年10月进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8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并发尿潴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在宫颈癌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情况比较,观察组有2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有12 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28.57%,两组在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58,P

参考文献

[1] 杨凤华,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0):16―23.

[2] 沈耀敏,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23(9):60―61.

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 电阻抗

关键词: 感应电流;电阻抗;计算机模拟;算法;体层摄影术;牛顿迭代法

摘 要:目的 在仿真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一种用感应电流激励的动态电阻抗断层成像算法―牛顿迭代法的特性及其对独立测量数的依赖性. 方法 利用有限元法对成像区域进行离散,然后再用牛顿迭代法针对不同的线圈数进行求解、成像,以资比较. 结果 对同一目标,分别就不同的线圈数得到了成像结果,表明牛顿迭代法对电导率扰动的定位是基本准确的,成像误差随线圈数的增加而减小. 结论 用牛顿迭代法解动态感应电流电阻抗断层成像的逆问题是可行的,但在独立测量数小于剖分单元数的情况下,迭代过程不会准确的收敛于实际的电导率分布,而是一种近似;在独立测量数大于剖分单元数的情况下,迭代过程可以收敛于实际的电导率分布,从而得到高质量的重构图像.

Keywords:induced current;electric impedance;computer simulation;algorithms;tomography;Newton it-eration method

Abstract:AIM To study the property of the algorithm of dynamic induced cur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Newton iteration method and its dependency on independent measurement.METHODS FEM method was used to dis-cretize the imaging area,and then Newton iter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reconstruct images with different numbers of coils for comparision.RESULTS With different coils,different images were obtain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ewton iteration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lo-cate the conductivity perturbation accurately,and that when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measurement increased,the imag-ing error would decrease.CONCLUSION Newton iteration method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the inverse problem of dy-namic induced cur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But,when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measurement is less than the number of FEM element,the iterative process will not converge accurately at the pract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re-sult is just an approximate.When the number of independent measurements is larger than the number of FEM element,the iterative process can converge accurately at the practical conductivity,by which high quality images will be obtained.

0 引言

感应电流电阻抗断层成像(induced current elec-tric impedance tomography,ICEIT)是电阻抗断层成像(EIT)技术的一个新的分支,该技术利用载流线圈在成像区域内产生变化的磁场,由电磁感应原理在成像区域内产生感应电场,继而通过区域周围的电极测量区域边界上的电位,经一定的重构算法来得到成像区域内电阻抗分布的图像.ICEIT按成像目标的不同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静态ICEIT以成像区域内的电阻抗的绝对分布为成像目标,动态ICEIT则以成像区域内的电阻抗变化量的分布为成像目标.到目前为止,只有ICEIT的动态算法可见诸报道.我们假设成像区域为一圆形区域,测量电极等间隔分布在区域的边界上.激励电流为频率是50kHz的正弦电流,大小是500mA.激励线圈的圆心等间隔分布在以成像区域的圆心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成像算法需要两组测量数据之差,一组是电导率无扰动时的边界电压,即背景的边界电压,此时电导率为均匀分布,另一组为电导率发生扰动时的边界电压.独立测量数等于电极数减一再乘以线圈数.对给定的有限元剖分模型,设成像区域内的每个单元内的电导率为常数[1] .

动态感应电流电阻抗成像模型如Fig1所示.

图1 动态感应电流电阻抗成像模型示意 略

1 正向问题

ICEIT的正向问题是指已知成像区域电导率的分布和激励线圈的电流,求成像区域的电位分布.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可得ICEIT问题的微分方程[1] :・[(σ+jωε)ψ]=-jωA・(σ+jωε)2 A=μ0 (σ+jωε)(-ψ-jωA) (1)其中,ψ为成像区域的标量电位,σ为成像区域的电导率,ω是激励电流的正弦角频率,ε为真空介电常数,A是成像区域的矢量磁位,μ0 是真空磁导率,为矢量微分算子,j为虚数单位.边界条件是[1] :ψn=jωA・n (2)由于电导率发生扰动时的矢量磁位和没有扰动时的矢量磁位相比,差别很小,因此,可假定二者相等,这样可使电位的计算得以简化.又由于在50kHz电流的激励下,成像区域内的位移电流和传导电流相比可忽略不记,可假设位移电流为零.由这两个假设,并将电位的实虚部分离,可将微分方程组(1)简化为[1] :・(σψ)=-ωA・σψn=-ωA・n (3)和微分方程(3)相对应的能量泛函是[2] :

f(ψ)=12 ∫Ω [σ ψ 2 ]dΩ+ ∫Ω σωA・ψdS=min (4)Fig2是用于有限元法的剖分模型,剖分规模为4层和6层,节点数分别为81和169,单元数分别为128和288.用有限元法将成像区域离散,计算(4)的左侧并对节点电压矢量求导,可得关于节点电压的线 性方程组[1] :s(σ)v=b(σ) (5)其中,v为节点电压矢量,σ是单元电导率组成的矢量,S(σ)为系数矩阵,b(σ)是常数矢量,他们均是σ的函数.解此方程组,即可得节点电压值v.

图2 用于有限元法的剖分模型 略

2 牛顿迭代法

ICEIT的逆问题是指已知激励线圈的电流和成像区域的边界电压,求成像区域电导率的分布.由于边界电压的测量值中,既有标量电位的成分,又有感应电动势的成分[1] ,由于电导率发生扰动前后,感应电动势变化很小,经过两组测量值相减,可抵消感应电动势的成分,这样,仅能得到标量电位的差值,所以,仅能用于动态算法[1,2] .由方程(5)可得:v=S(σ)-1 b(σ).边界电压差表示为:g=c(s(σ)-1 b(σ)-s(σ0 )-1b(σ0 )) (6)其中g为相邻电极的标量电位差矢量,c为关联矩阵,σ0 为已知的背景电导率.对于n个激励线圈,可得n个形如(6)的方程组,将这些方程组并到一块,即可得逆问题的方程组,可表示为:G=S(σ)-S(σ0 ) (7)这是关于电导率σ的非线性方程组.其中未知数的个数就等于剖分单元的个数.把(7)改写为:F(σ)=S(σ)-S(σ0 )-G=0,用牛顿迭代法解非线性方程组的步骤如下:(1)令i=0,设σi =σ

0 .(2)在σi 处F(σ)=0将用它的切平面F(σ)-F(σi )=F(σ)σ(σ-σi )代替,解之可得:σ-σ

i =σ i =pinv(F(σ)σ)・(F(σ)-F(σi ))其中,pinv(X)是求广义逆的函数[3] .(3)令σi+1 =σi +σ i ,i=i+1,重复步骤(2)和(3).

在一定的判据下,迭代若干次数后,即可得方程(7)的在一定误差范围内的近似解.

3 成像结果

Fig3是针对不同的线圈数得到的成像结果.其中,激励线圈的半径为25cm,成像区域的半径为15cm,线圈中心距成像区域的圆心9cm,激励电流为500mA,剖分规模为4层,节点数81,单元数128,电极数为16,背景电导率为100Ωm,扰动也为100Ωm.成像误差定义为:error=1NΣN i=1 (σi -σi’ )2其中,N为剖分单元数,σ

i 为第i个单元的实际电导率,σi’ 为第i个单元的计算电导率.在计算的过程中,系数矩阵的条件数有随线圈数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经过适当地选取校正因子,可将系数矩阵的条件数控制在108 数量级以内[4,5] ,这时对成像结果的影响基本可忽略.

Fig4是另一组成像结果,其中剖分规模为6层,电极数16,节点数为169,单元数位288,其他设置与Fig1相同.

图3 - 图4 略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牛顿迭代法对扰动区域的定位是准确的,但当独立测量数小于剖分单元个数的个数时,所得扰动区域的面积明显大于扰动区域的实际面积,随着线圈的增加,成像误差将逐渐减小,当独立测量数大于剖分单元个数的个数时,所得扰动区域的面积明显的减小,逼近实际的面积.成像结果的精度和线圈数并不是直线关系.

4 讨论

用牛顿迭代法解ICEIT的逆问题是可行的,当独立测量数大于剖分单元个数时,迭代过程可收敛于电导率的真实分布,这时将得到高质量的图像,但是,由于受实际系统条件的限制,如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等,电极数和线圈数不能无限的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将因为系统误差的增大而使成像质量恶化.这使有限元的剖分规模受到一定的限制.另外,在某些情况下,即使独立测量数很大,牛顿迭代法也可能不收敛,或者收敛速度很慢[6] ,如何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还需作进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1]Gencer NG,Kuzuglu M,Ider YZ.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using induced current [J].IEEE Trans Med Imaging,1994;13(2):338-350.

[2]Ruan WX,Guatdo R,Adler A.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methods for induced current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J].IEEE Trans Med Imaging,1996;15(2):180-187.

[3]Tang M,Dong X,Qin M,Fu F,Shi X,You F.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gener-al inversion theory and finite element method [J].Med Bio Eng Comput,1998;36(4):395-398.

[4]Liu RG,Dong XZ,Qin MX,Tang MX,You FS,Shi XT.A regularized method in reconstructed algorithm of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0;21(1):107-109.

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 护理干预;脑膜瘤;并发症;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49-02

脑膜瘤是指源于脑膜的中胚层的一种肿瘤,其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外伤等相关因素有关[1],首次进行手术治疗后,因肿瘤局部浸润性质的生长,肿瘤周围常伴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难以将肿瘤全部性的切除,而至脑膜瘤再次复发,根据患者的身体症状、体征以及自身素质,以及针对肿瘤的相关部位,形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现将护理干预措施外预防脑膜瘤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中的应用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脑膜瘤患者88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患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45-78岁,平均年龄在56.29±2.16岁。其中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患者23例,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患者20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患者15例,嗅沟脑膜瘤的患者1l例,侧脑室脑膜瘤的患者5例,小脑幕脑膜瘤的患者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脑膜瘤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措施,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观察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脑膜瘤切除术并发症的措施如下:

1.2.1 颅内出血 患者往往有意识改变,表现为意识清醒后又逐渐发生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主要原因是术中止血不彻底,导致术后出现渗血,或瘤夹脱落导致动脉瘤再出血,颅内压骤然升高也可导致再出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情况,一旦发现再出血征象,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1.2.2 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造成患者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脑血管痉挛多开始于出血72h后,在7d达到高峰。动脉为减少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我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早期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红细胞破坏产生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作用于脑血管发生血管瘤破裂围手术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0%-60%,且持续2-3周[2]。痉挛患者早期手术,尽早清除积血,可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1.2.3 应激性溃疡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现象,鼻饲前回抽胃内容物,观察有无咖啡样或者新鲜的血液,患者是否有呕血以及黑便、柏油样便等情况[3],发现异常报告医生处理。遵医嘱禁食水、胃肠减压,给予止血、抑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治疗。

1.2.4 脑水肿 由于脑组织长期处于压迫状态,在切除肿瘤后,脑组织灌注压随之增加,术后会产生反应性的水肿使颅内肿瘤加之。表现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昏迷,双瞳不等大,会伴有恶心、呕吐症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遵医嘱足量按时的快速使用脱水剂,并准确记录24h的出入量。不能因补充机体的血容量而延误脱水药物的使用.使脑水肿加剧甚至发生脑疝。严格控制液体的入量及准确的输液速度。准守“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输液原则。严格控制晶体液体的输入速度,避免加重脑水肿的发生,控制日输入量

1.2.5 癫痫 严密观察术后癫痫发作的先兆症状,如患者出现头昏、头痛或头痛加剧,烦躁不安、局部肢体感觉障碍、抽动以及幻觉等,出现上述症状,应加以重视,并向医生汇报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癫痫发生。患者出现癫痫发作时,立即给予头低侧卧,下颌稍向前,头偏向一边时唾液和呼吸道内分泌物流出嘴角;保持呼吸通畅,随时吸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窒息。

1.3 数据处理 统计分析使用SPSS11.3软件包完成,P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脑膜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措施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 论

脑膜瘤切除术后早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的预防并发症的措施能够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疾病的复发率,降低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护理人员掌握与本病相关并发症的理论知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并发症的处理,能够加快脑膜瘤疾病患者的恢复,尽可能降低致残率,能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薇薇.显微外科治疗垂体瘤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2(4):3728.

[2] 王大明.电解可脱式铂金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J].中华外科杂志,2009,83(21):1389-1391.

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感染;预防;护理对策

外周置入静脉导管简称PICC导管,材料为硅胶,该类材料对血管刺激程度较轻,可长期用于静脉留置,留置时间最长可达 1 年,是从肿瘤患者手臂外周静脉进行穿刺,将导管置入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以避免化疗药物直接刺激手臂静脉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血管定位准确、成功率高、保护外周血管等优点,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需长期输液者、输入刺激性药物者、需长时间连续输液者。但是,置管的同时也加大了置管相关感染的危险性,本研究分析了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对策,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行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均自愿接受PICC。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共计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1.25±11.64)岁;体重49~74kg,平均体重(60.54±10.38)kg;其中肺癌17例、肝癌13例、乳腺癌15例、食管癌2例、胃癌2例、结直肠癌1例。研究组共计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1.30±11.78)岁;体重48~75kg,平均体重(60.73±10.54)kg;其中肺癌18例、肝癌12例、乳腺癌14例、食管癌2例、胃癌2例、结直肠癌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肿瘤类型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进行PICC置管前,向患者本人或家属讲解有关PICC的基本知识,签署PICC知情同意书。穿刺前检查患者各项常规检查以确保凝血机制正常及对导管无过敏反应。穿刺方法:①护理人员做好消毒措施,让患者平躺;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并测量定位点沿穿刺静脉走向至导管尖端位置的长度;③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消毒穿刺点,先用75%酒精清洁,再用碘伏消毒,消毒范围上、下直径20cm,两侧至臂缘,自然干燥后铺治疗巾;④于穿刺点上方结扎止血带,进针角度15°~30°,见有回血后固定针柄并松开止血带,用镊子将导管缓慢送入,一定确保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1.2.2研究组 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对感染的预防。①置管前检查患者凝血机制是否正常,选择弹性较好的血管作为穿刺点,以减少穿刺点渗血情况的发生。一旦发现穿刺点渗血应及时给予处理,正确的方法为:按压针眼局部进行止血,出血停止后要更换敷料,出血量大时给予20min冰袋冷敷;②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牢记无菌技术操作要求,做好消毒工作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③应慎重选择穿刺点并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以避免反复穿刺导致的早期静脉炎[2];④按时封管并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尽量选择有三向瓣膜的导管,以减少阻塞的几率;⑤定时给患者做好相关知识指导,让患者了解PICC置管后的注意事项,杜绝置管肢体过度活动,减少导管脱出的几率;⑥发现导管堵塞后应及时检查原因,若为患者因素导致的扭曲,纠正后一般即可解除,若为高粘度药物导致的管腔内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对于血栓形成性堵塞可用稀释的肝素盐水将凝血块回抽出来,再用尿激酶处理;不可强行推注以免造成脏器栓塞,处理后仍堵塞时可拔管。

1.3评价标准 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3],问卷共设20道题,每题分值为1~5分;最后得分≥80分的视为非常满意;得分在60~80的视为比较满意;得分低于60分的则为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有1例患者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化疗,并接受补液、补充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化疗药物外渗引起静脉炎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穿刺困难,药物输注效果差,常规的静脉穿刺需要反复进行,对于静脉条件原本就较差的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增加了其痛苦,不仅影响了化疗的顺利实施,也对患者造成了较大的身心痛苦,不利于其积极配合治疗。PICC置管操作简便、减少了肿瘤患者反复穿刺注射化疗药物的痛苦,同时导管靠近大静脉可及时稀释药物,减少了药物的刺激。但在临床工作中,常有置管相关感染情况的发生[4]。

本研究通过对研究组患者加强感染的预防,包括加强对渗血观察和处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导管、正确封管以及健康宣教预防导管脱出等措施,经过护理,发现研究组患者仅1例患者PICC置管感染,发生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同时,良好的护理赢得了患者的信任,大大提高了其满意度,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100.0%。

综上所述,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容易并发感染,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感染的预防,有利于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艳群,马丽丽,高竹林,等.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9:2344-2346.

[2]仇春勤.肿瘤患者PICC置管相关感染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4:2261-2264.

预防流感的方法范文6

中图分类号:R473.6/R6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10-0031-02

Preventive value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omplication of the tube inser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scopic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calculi

CHU Weilin

(Hubei Province Zhongshan Hospital, Wuhan Hubei 4300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ve value of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omplication related to the tube insertion after the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MPCNL)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calculi.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een cases with MPCNL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calculi were selected from Oct. 2010 to Oct. 2013 and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58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ith drainage tube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the preven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complication about the tube insertion.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7~10 d) was obviously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one, however the proportion (13~15 d)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one. The incidence of the complication about the tube insertion was 1.7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10.34% in the control one (P

KEY WORDS renal calculi; nursing intervention; MPCNL; complication of the tube insertion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多放置引流管,引流管是人为建立的体内外通道,如护理不当,外界细菌可进入体内[1],而采取有效的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对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进行引流管相关并发症护理,效果满意。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11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32例,年龄29~65岁,平均(45.27±2.57)岁,左肾结石16例,右肾结石14例,双侧结石19例,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33例,年龄27~65岁,平均(45.86±2.47)岁,左肾结石15例,右肾结石16例,双侧结石1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

对照组术后给予引流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引流管预见性护理干预:①肾造瘘管的护理。肾造瘘管的作用是观察手术区的出血情况和压迫止血,也是二期取石通道[2]。因此要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受压和扭曲,保持引流通畅。搬动患者时注意动作轻柔,防止挤压肾脏造成出血;同时要加强引流管的保护,患者搬动时要有专人维护,防止引流管牵拉甚至拔出。患者返回病房后,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保证通畅。注意将引流袋保持在低位水平,以免造成引流不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定时挤压引流管,以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果造瘘管发生堵塞,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引流管,冲洗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肾脏,引起出血。一旦发生出血,应夹闭肾造瘘管止血[3]。术后3 d复查腹部平片,如无残余结石,可拔管。②导尿管护理。术后常规留置导尿管,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意义、注意事项等,以免患者对留置的导尿管不适应出现烦躁等不良情绪,影响术后恢复。若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给予镇静药物。注意保持导尿管通畅,定时护理尿道口,防止泌尿系感染。术后1~3 d可拔除导尿管。③双J管护理。双J管是手术中放置在肾脏、输尿管、膀胱的一根内引流管,患者在改变或下床活动后有时会引起出血,一旦发生血尿,应给予止血药并卧床。由于该引流管一般在术后1个月拔除[4],所以患者出院时应告知其注意事项、护理方法和拔管时间,患者要定时排尿,不要剧烈运动,防止双J管移位或滑脱[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结果

观察组术后住院7~10 d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13~15 d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中,发生引流管并发症1例,发生率为1.72%,为气囊漏气引起脱管。对照组中,发生引流管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10.34%,其中出血1例,感染2例,气囊漏气、患者改变、管道固定不牢引起脱管各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P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