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阶思维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阶思维课堂

高阶思维课堂范文1

高阶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布鲁姆式英语课堂教学思想,是为了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能自己了解学习目标、控制学习过程、做好学习评价,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高阶思维水平的一种教学方法[1]。

一、布鲁姆式教学概述

布鲁姆式教学理论,又可称为掌握学习理论,这套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前制订一个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核心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中要控制课堂教学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优化教学过程、动态评测学习结果。

二、高阶思维培养视角下布鲁姆式教学

高阶思维能力,是指应用较高的认知水平来认知事物的一种能力,它的认知目标为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的方式来看待事物。如果要应用高阶思维培养视角来开展布鲁姆式教学,就要应用布鲁姆式教学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布鲁姆式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现状

当前我国的英语教学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存在外部因素调动单元化、内部因素调动缺失化的问题。比如部分教师在应用布鲁姆式教学时,会制定一个统一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会应用灌输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英语知识,当学生不愿意达成学习目标时,他们就不能通过学习过程培养高阶思维水平。

四、布鲁姆式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难点

布鲁姆式英语课堂教学的难点在于调动学习者、教师、社会资源(含网络资源)来共同营造一个学习环境。然后应用提出学习目标、促进学习过程完成、做好多元评估这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优化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使教学目标可以全面达成,是设计的难点。

五、布鲁姆式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提出

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呈现英语的知识。比如学生可以把第三人称的文本转换为第一人称的解说词、可以把它转化为多人英语交际对话等。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以任务为目标进行学习。当学生进入了学习情境,了解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然后在掌握这段英语视频中的文本内容后,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二)学习模式实施

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规划、完成任务分配。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发现合作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拟订合作学习的规则、应用规则来维持学习的秩序。

(三)教学形态把握

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规划、完成学习内容。比如教师可鼓励C层次的学生完成文本的词汇、语法、句型学习;鼓励B层次的学生分析写作体裁的特点、分析文本的框架、完成读写训练;鼓励A层次的学生找到有趣的学习任务。低层次的学生可以向高层次的学生请教、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向低层次的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共同分享学习的喜悦。

(四)知识结构形成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料、工具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e累英语知识,结合学习的成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思维水平。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多媒体软件整理文本字幕,作为学习材料;应用WORD软件记录和保存文本;应用思维导图软件来学习文本中的词汇;应用发散思维来拓展词汇学习的覆盖面积,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五)学习关系建立

高阶思维课堂范文2

一、前言

高阶思维概念源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和家罗伯特・加涅等人的理论,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是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的体现。①②数学高阶思维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围绕特定目标,有意识地持续心理努力的高层次认知水平的复杂思维,具有典型的问题性和灵活性特点。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有较强的高阶思维能力,而高阶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③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思维存在障碍,有学生自身原因引起的,也有教师教学的疏漏。⑤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方法,提高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本质和规律的认知能力。

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方法探讨

思维从问题开始,创造力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⑥⑦最适合思维的教学,是以思维为基础的问题教学。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往往从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

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空间。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有助于在教学中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消除学生恐惧畏缩心理,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1)利用故事事例和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根据教学资源,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联系身边的事物,将数学问题融于故事实例和趣味游戏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等比数列教学中,采用如下故事:在古印度,国王欲奖励国际象棋发明者,称可以答应其任何要求;而发明者却只要求奖给自己填满棋盘的所有麦粒,麦粒填充棋盘的条件是要求第一格放一粒,第二格放两粒,第三个格放四粒,以此类推,后面的每个格中放置的麦粒数量都为前一格的两倍;国王轻易答应了发明者的要求,经过计算,却付出了全国几十年的小麦产量。这个实例可以引出发明者索要麦粒总量的计算方法S=1+2+22+23+…+263,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讲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时候,可以创设“价格竞猜”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价格的竞猜过程。利用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入了学习状态。

(2)与实际应用结合创设问题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发现解决问题。数学知识中有许多是源于实际生活的,如果将数学问题改编为实际的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促使学生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体验学以致用的成功,将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3)利用猜想法和数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猜想法是充分利用想象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向多向思维发展。猜想法能够训练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定式,让学生大胆猜想和创新,大大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利用数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提高高阶思维能力。例如上概率课时,可以利用抛硬币实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切知识的获得,大都从发问开始。⑧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是学生能力的体现。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⑩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是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而教师提供的心理环境是学生独立思考和提问题的基本条件。{11}通过开发自由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灵感,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2)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善问。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要让学生敢问,更要让学生善于提问。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为学生提问作示范,让学生领会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为正确地和独立地提问奠定基础。{12}其次,使学生明确在哪里找问题,逐步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再次,让学生练习提问题,教师当场指导。采取严要求,勤训练的策略,循序渐进,不厌其烦地引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疑惑,达到问得新颖、有创意和有价值。

高阶思维课堂范文3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高阶学习;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评价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1-0029-05

新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与积累,更关注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学习方式的完善。高阶思维能力正是在审度当今知识时代特点和综合把握人才素质结构变化研究的基础上被提了出来。与此同时,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效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如何应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尤其是符合当今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要求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一、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与高阶学习

对于高阶思维能力的理解,影响较大的是本杰明・布鲁姆(Bloom,1956)及罗伯特・加涅(Gagne,1985)等人的学习理论。其中,Bloom等人(2001)对认知教学目标进行了分类,他们把认知发展水平按层级秩序分为六个层级:知道、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每个层级都有特定的意义和行为特征(具体可见表1),在这些水平层级中,分析、评价和创新类教育目标指向高阶思维,即如果在教学中注重发展这些层级目标,往往有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国内学者钟志贤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将高阶思维能力定义为“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并结合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要求的分析将其分为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形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十种能力。与此同时,他指出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高阶学习支持,而高阶学习是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平台或途径。

所谓“高阶学习”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这种学习是有意义的学习,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主要包含主动的、意图的、建构的、真实的和合作的五个特性。这五个特性不是孤立的,而是协同的、共生的,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那些能融合各种基本特性的学习活动,要比那些孤立运用某个特性的学习活动,更能产生较好的高阶学习效果。此外,在这五个特性中,除了“真实的”这一特性是针对教师创设信息化学习情境来说之外,其他四个特性主要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总之,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根本的途径就是支持学习者进行高阶学习,为此,师生双方都要努力使得教与学过程中体现出高阶学习的五个特性,信息技术应用也应促进教与学在最大程度上符合这五个特性。对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下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评价来说,高阶学习五大特性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体现程度可以作为一条主线。

二、信息技术有效支持初中数学高阶学习的应用特点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方案设计、信息技术平台及支撑资源的选择、教学实施及评价的主体,起着支配性的作用,其中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可操作,教学资源是否充分、适切、教学情境是否真实往往决定了最后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是一切教育教学工作的终极价值追求,其学习效果是检验教师教学有效程度的最好标准,也是保障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前提。

因此,本文将结合高阶学习五个特性和数学学习活动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外显特征,从教和学两条线对信息技术有效支持初中数学高阶学习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信息技术在有效支持教师教学方面的应用特点

为了有效支持学生的高阶学习,教师不仅需要在课前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还需要在教学实施时贯彻好教学设计预案,并具备较好的课堂驾驭能力(在信息化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驾驭能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方面,应该了解Bloom的认知目标分类与高阶思维的关系(见表1),并有意识地设置分析、评价、创新类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应注重围绕高阶学习的五个特性,准确定位和发挥诸要素的角色和效力,尤其是信息技术在资源配置、学习情境创设、评价反思、互动交流等方面的优势,为其后的课堂教学实施做好准备。

其中,在学习情境创设方面应体现高阶学习的“真实的”这一特性。这主要是由于高阶学习的任务是复杂的和劣构的,只有给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才能使学习者更容易理解所学,并将其所学有效地迁移到新情境之中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对解决复杂、劣构问题的兴趣。具体来说,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应满足以下特点:

(1)自然生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只有当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符合时,才能激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从各自的生活背景出发,迅速投入到情境中,准确地体验和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可以将知识点包含在日常的生活事例中,让学生从中发现数学现象和规律,从而既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设计“轴对称”一节时,可以事先收集一些诸如蝴蝶、京剧脸谱、建筑等方面的图片、动画或视频,在课堂实施时投影出来,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产生直观的认识。

(2)新颖有趣、顺应学生心理需求。创设情境的目的之一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故所创设的情境就应该符合学习者的心理特征,突出趣味性,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完善人格。为此,用探究式等新的教学模式替代传统灌输模式是必要的,例如在统计与概率部分,可以让学生进行城市交通的调查探究,在采集了大量相关数据之后,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所提供的统计分析软件,如Excel,来帮助自己得出探究结论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学生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任何情境在初始出现时都是新鲜的、有趣的,如果重复次数太多,同样会使学生生厌。

(3)信息丰富、给予学生思考空间。创设情境应能促进学生思考,为此教师需要提供蕴涵丰富信息量的支架,以便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同时应能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及相关资源。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几何画板”软件,并告知该软件的使用方法,让其在该学习平台上制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主动探究逐步加深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应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探究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两短边平方和与最长边平方的关系。

在教学实施阶段,可以观察学习情境的创设是否真正符合了以上特点,以及教学设计中拟定的技术利用点是否都有

信息化资源支持,并较好达成预设目标。当然,如果教师还能熟练驾驭信息技术并有效地指导、启发、调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将使信息化资源等因素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2.信息技术在有效支持学生学习方面的应用特点

高阶学了要求学习情境是真实的之外,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出主动的、意图的、合作的和建构的特点。信息技术在有效支持学生学习方面的应用特点如下。

(1)主动参与方面

所谓“主动”有两层含义:①不靠外力促进而自动,发自内心的;②能够由自己把握,有目标有想法,掌握主动权。高阶学习应是学生自身有进行某方面学习的需要,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并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负责。信息技术有效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应是学生喜欢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授课,从而一旦开始学习,就会集中精力,认真听老师讲解,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操作学习对象(如在“空间与图形”部分可能用到的几何画板、三维图形软件等),与老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和提供的学习资源产生互动;学习遇到困难或者老师提问时,可以分别通过相关平台的提问功能和发帖、留言等各种交流工具,或者主动举手示意的方式,积极主动发表与所讲知识点相关的见解。

(2)目标导向方面

高阶学习的意图特性要求学习者在计算机支持的学习环境中带着问题来开展学习,即一切努力都是围绕某一目标而进行的,而不是漫无目的的,它具有以下特征:

1)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为了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对学习活动进行计划、对学习过程进行监察、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进一步来说,就是它会不时地检查实现目标的情况,一旦发现表现与目标不一致,就会对学习策略等进行检讨、反省和调整,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达到学习目标。

2)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时,善于运用各种已经存在或者潜在的学习资源,并能够评估信息资源的可靠性,不会不经思考地附和他人的意见,并能综合运用这些信息及时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3)互动合作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围绕一个共同的问题或任务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开展合作学习,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是学生习得知识、形成能力和完善人格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更好、更快解决复杂和劣构问题的同时,也能收获人际交流等各种能力。笔者认为,无论是学生开展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还是在普通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小组讨论,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都应有如下表现:①有兴趣与他人合作;②合作过程中能及时、积极地表达观点,并有独到见解;③能对他人的观点进行积极反思,愿意提供反馈信息;④最后能在有多种合情思路的情况下,对小组内产生的各种思路、方法、策略进行比较。选择出最佳的方法或结论。当然,对于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信息技术的作用会显得更为突出,例如小组成员可以利用聊天室、QQ、MSN、BBS、Blog等交流观点;可以访问校园网及Internet,从中搜寻各方面的资料;将小组研究的成果在班级的网络平台上,开展深层的自评和互评等。

(4)经验建构方面

所谓“建构”即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通过分析、评价、反思和创新而不是简单的记忆、粘贴、复制,在脑海中生成意义,并内化为属于自己的知识。在具体学习时可围绕一个数学问题通过网络收集的方式提取有关素材,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和讨论等方式对相关素材进行分析、研究和对比,最后归纳、综合甚至创新,实现意义建构。

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有着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独特思想以及对抽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能力的特殊要求,使得高阶思维能力在经验建构时有着独特的外显特征:

①思维的起点灵活,能从与问题相关的各种角度和方向去考虑,达到能运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这些方法在质上是各不相同的;

②心理转向比较容易,从正向思维转为反向思维时表现自如,特别是对概念的正反关系的认识,公式的正反运用,定理与逆定理的使用上;

③不受常规思路的限制与束缚,富于联想,在解题时主动联系数学的不同分支、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实际,从中提炼数学问题。将抽象的问题化为数学模型,进而产生创造性的解题方法。

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评价标准设计

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设计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评价标准(见表2)。

1.维度的划分

基于对本文第二部分的认识,该评价标准将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考察,并确立了“教”和“学”两个维度。对于“教”,一级指标主要考察教学前的教学设计情况和课堂实施情况,旨在考察教师有没有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意识以及为此在课前的准备情况和课中的实施情况;对于“学”,一级指标考查学生学习过程是否体现高阶学习的特点。

2.指标项的确定

教师部分,教学设计考察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两项。“教学目标”侧重看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模块是否包含了分析、评价、创新之类的字眼,考察教师是否有明确的意识或潜意识里有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意向;“教学过程”考察是否设置了有助于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环节,例如互动合作、综合练习和反思评价等。教学过程实施部分侧重考察教学设计预设环节是否较好完成,考虑不同模式有着不同的教学流程,而无论什么环节都会不同程度涉及学习情境的创设和信息化资源的应用,因此设置了“学习情境创设水平”和“教学资源支持水平”两项指标。学生部分,依据本文第二部分的研究将“主动参与程度”、“目标导向程度”、“互动合作程度”和“经验建构程度”作为了二级指标,具体评价期望标准从每一方面下的具体分析中获取。

3.权重分配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很多,有层次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专家法等,由于本研究旨在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认识到怎样的课堂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权重的作用则在于使教师明晰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不同,因此,笔者最终确定采用应用最为广泛的专家法。

具体来说,由包含教育技术专业教授及讲师、硕士研究生及中学老师等在内的10人组成的专家组,采用、少数服从多数、核心领域专家数据为主要参考的原则,最终得出了两个维度及其各级指标的具体权重,详见表2。

,是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达成一致。它的存在原因有:①研究目的旨在能让读者明晰各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而非绝对重要程度;②避免最终各指标权重出现小数。以“学习过程”下属的4个指标为例,由于4个指标有60分的权重可供分配,因此,只要专家数据在某一指标的差别在5分以内,视5的公倍数为代表值(如10、15等)。

对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的处理,以一级指标的权重分配为例,专家数据中出现了两种情况:①教学设计15,教学实施25,学习过程60;②教学设计10,教学实施30,学习过程60。10位专家中有8位选择了第一种分配方式,2位选择了后者。最终确定选择第一种分配方式。

对于“核心领域专家数据为主要参考”原则,所谓“核心领域专家”即学术水平最高、实践经验最丰富的专家,该专家的数据对最终权重分配方案的确定影响最大。在本研究中,教育技术专业教授为核心领域专家。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有效支持高阶学习的应用特点和数学学习活动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外显特征的研究,尝试建立了一个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取向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评价标准。高阶学习的五个特性的发生仅是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基础,不能体现这五个特性的信息化课堂教学往往不可能使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观察指标的设计还不够充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高阶思维课堂范文4

一、学科交叉、交融“催生”高阶思维

一个国家走向成熟的标志,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其国民高阶思维能力。就国内而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普遍重视专业教育,重视专业的差别和细化,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专业知识主宰传统教学课堂,课堂仅仅是教师较为落后的专业知识的机械“喂食”和“倒水”过程,是基础教育的“三会”(会读、会写、会算)到高等教育的“三掌握”(掌握概念、掌握理论、掌握方法)的教学克隆与复制。艺术设计专业的时代性和独特性,及其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化育功能等等,被知识主宰所置换与遮蔽。用所谓专业知识的一体化代替多元化,概念化代替实践性和生动性,学生充当的仅仅是接力手和传声机。为专业而专业,表现专业、图解专业,强调专业细化,成为主要目的和任务。这种学不兼容、分科而治的“细化”,违背艺术设计教育的本质,淡化其实际成长的基础和发展规律,对它的向度把握和发展是弊多利少。选择什么样的培养路径将会导致不同的人才培养结果。现在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基本是沿袭前苏联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专业而作注脚,限制了学生发展“自主寻译知识的能力”。加之考学队伍的空前“庞大”,从业者身份的“驳杂”,使得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学从灌输模式向对话模式转变,从封闭状态向开放状态转变,从重视知识轻视实践向知行合一转变成为必然。

高阶思维以问题求解、自我管理、注重独立人格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为主要培养内容。其中,不仅交织着对教学改革、实施办法的困惑与理解,更充满着对高阶思维价值的推进与“向度”把握的责任力行。它改变以往“常规”思维模式,纠正过分强调专业,而忽视个性化发展的倾向,因为宽广的知识面,创造性的思维,良好的知识构建,独立的思考、辨别、解决能力,“化人”的人格塑造,“专”“通”并重,“道”“器”并重②,“素质”与“专业”并重的“人化”觉醒与教养提升,相对其学术价值和事业成就,更能在历史的时空中令人仰止。一直以来,人们只提倡创新,却很少关注“多位一体”的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这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成为形式,参与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虚设。由于价值理性失衡,学生之独立人格、追求精神、伟岸信仰受到影响和制约,“人为”和“为人”的做人教育在一定层面上被淡忘。由此,应根据育人的要旨和内涵,在高阶思维的建构下,创造自由宽松环境,使其和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交叉融合,进而追求人性的普遍意义,承传真善美,追求“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作为人格培养的终极教化,它是一元与多元的综合体③,具有逻辑实证和人文非实证的特点,是“果真如此”和“果该如此”的追问回答。

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突破传统智力理论的羁绊,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为研究基础,以独特视角看待问题,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综合能力;以社会和经验为中心处理问题,整合不同观念,形成创造性能力和运用学得的知识经验处理事情的应用性能力,提出了具有思考、判断、推理达到问题解决的理论。这启示我们,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就是分析、综合、创造性能力、应用性能力统摄性诠释,能够穿越历史时空,在其专业培养中具有较大的文化共享性。中国处在一个现代化的过程之中,这是一个客观现实,也是一个时代必须直面的问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最大的范围内实现学科交叉资源共享。通过视觉三元素图形、文字、色彩的重叠对比、图形同构、空间布局、视觉诱导等手法,使学生进一步熟知、理解、应用视觉设计的相关陈述性知识,掌握关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的“静态性”知识,完成以创意思维为核心的如何“做”的“动态性”知识转化,其训练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图形提炼。图形在载体上主要是通过高度明快、形式简洁的几何线条和几何符号等,反映事物各类特征和变化规律,以直观、快捷地传播有效信息。在有限的时间内,汇聚、引导人们的视线,聚集画面的层层涟漪,形成张力,加深关注度。它的物化形态是经过分析、评价、吸收和创新后的一种“同构”表现,舍弃了物象表面的不重要形态,以凝练的现代感、形式感、真实感和自由装饰感的“几何化”形式,冲击人们的视野,最终诠释物形的本质特征。

字体创意。文字作为视觉传达语言的重要符号元素之一,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它是一种人类约定构建、识别和传递的视觉化符号,以情趣、态势、考量、记趣等讯息为核心构建而成。加之其骨架、结构和轮廓又是一门式样独特的线条洗练“艺术”,其视觉图案的透叠、夸张、曲带、变异、发射、填充、透视、断置、变形、共形、视幻、渐变、反转、歪视、共线等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字体创意。文字创意是指将设计的内涵信息诉诸文字,主要利用音、形、意,表现出视觉图形,在编排格式上简洁、紧凑、直截了当,体现出文字创意“质”的力量和个性特征。

色彩定位。色彩是一种容易被接受的视觉语言,具有很强的宽泛价值。“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它与造型天然有机结合在一起,传达一定的属性特点。“色彩就是个性”、“色彩就是思想”。它作为视觉主体内核的重要部分,展开与收拢能够表现出独特的审美韵致④,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整和改变人们的情感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其作品成败的关键,成为划分过去与现在,通向“终极”的一把钥匙。光的物理规律被人们认知和掌握后,加上人们的视觉心理取向和体悟,就能运用色相的物化来印证,如旷达的“劲健”红,洗练的“昌吉”黄,以及蕴含秀丽和自然的“橄榄”绿等,无一不道出色彩的“生命”张力。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色彩的对比与肌理、调和与构成、材料与明暗、方向与破规、均衡与对称、单纯与单一、变异与渐变、比例与节奏,浓淡与枯润,轻重与均和等方法与规律构思画面的意趣,能够彰显个性形象,强化感知力度,完成构图主题的表达。

三、校企“实践联盟”助推高阶思维的提升

校企“实践联盟”是“以服务生活为宗旨,以创新求实为导向”,克服传统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教育式样,而寻求、拓辟的一条客观路径。它适应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需求,直面社会、直面市场、实现社会对接、培养新的后备力量,最终提升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出一线实用型人才,目的是让学生的专业所学与企业的实践实现有机结合,让专业知识通过企业中的设备、流程得到有效验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校企合作,就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探索出来的既实际又行之有效的途径。以适切性和必要性为主要特征的校企“实践联盟”模式提升创新型人才的质量,以社会为中心,重视实践和科研意识的培养。因此,加强校企“实践联盟”投入和实践效率,成为极为紧迫和必要的研究课题。大量调研分析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研究和理论研究,且研究内容宽泛而欠具体;微观研究仅局限于某个方面,实证研究只局限于特定地区。校企“实践联盟”突破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实践对象上说,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为研究对象,具有针对性。从研究内容角度而言,重点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所学与实际对接的路径和方式,重点突出。从研究方法角度而言,以艺术设计专业调查发现的问题为研究突破口,而不是以研究假设和对假设的论证为研究思路,进行分层抽样和系统整理,采用实证研究法方法得当。从研究目标上说,校企“实践联盟”最终在实践的视角之下拟构建一个与时代特征相符,体现市场发展要求,为探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介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性文本,也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校企“实践联盟”为高阶思维所提倡的专业教育创新提供了具体实施内容,提供了良好实践锻炼机会,使其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化。校企“实践联盟”是专业知识验证的必要条件,是建立在了解、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主旨在于为日后职业生涯打基础、做铺垫,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⑤。此外,强调理工结合、文理互补的多元知识构建,扬长避短,开阔视野,跨学科,整合专业所学,活跃其思维,激发其灵感,启发其潜质,纠正和避免狭隘思维的形成。

高阶思维课堂范文5

关键词: 大学信息技术 高阶思维 美育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应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通过美育来改变大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促进大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同时也有助于学校美育的开展。

一、现阶段大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教学内容与专业岗位的结合,忽视教学内容美的呈现。

经过近一两年的教学改革,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开始重视与专业岗位的结合,知识模块的取舍也取决于专业的需求,但改革还不彻底,与专业岗位的结合也只局限在知识模块的取舍上。至于案例的设计、教学情境的创设还是以解决问题为主,没有重视教学内容美的呈现,没有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

2.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忽视教学过程中美的领悟。

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为主要教学目标,课堂教学过程就会变得“有效但急功近利、直达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都是以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忽视需要分析、需要体验、需要领悟的美的感受。

3.重视考证的高合格率,忽视在教学过程中美的教育。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设置了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以此来检验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掌握情况。并且学校也把是否拿到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作为能否毕业的一个硬标准,这无形中给老师和学生一个暗示:大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是通过等级考试,于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掌握考证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便成了最终的教学目标,花更多的时间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忽视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所蕴藏的丰富的美育因素。

二、高阶思维

从已有的高阶思维理论成果——《布卢姆认知过程领域目标分类》(如下表所示)中获得理念支持:

高阶思维培养取向下的教学活动应该是主动的、意图的、建构的、真实的和合作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就是高阶学习,支持高阶学习应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美学因素,通过创设真实的、美的教学情境;选择恰当的、生动的教学媒体;运用科学的、最优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而且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三、高阶思维培养取向的大学信息技术美育策略

1.充分挖掘学科的美学因素,设计蕴含美学知识的教学内容。

在分析教学内容特色与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既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又和学生的专业背景相关联的作业案例。在案例最终作品的呈现上不仅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技术需求还要在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美的需要,从色彩设计、版面的结构布局、背景配乐的和谐等切入到美感分析,选择具有美学设计成分的作品如:产品使用说明书、法律小报、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和中国十大名胜古迹等作为学生平时作业的题材,大作业则选择美学技术含量高的设计作品,如五一特刊、我的家乡等,使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技术手段来展现艺术美,把技术美和艺术美相结合。

2.创设真实的、美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美。

大学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多数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因而最忌给学生灌输枯燥的概念或教给他们僵化的操作步骤,那样只会让他们感到单调乏味,产生厌烦情绪,挫伤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将教学艺术化。利用信息技术特有的文本、图形、声音、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和其交互式特点,创设出图文并茂、声色俱全、身临其境、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美,在美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选择恰当的、生动的教学媒体,让学生体验美。

教学媒体的设计是渗透美育的大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海量信息的互联网,搜集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信息,借助图形、图像、音乐和视频等直观的形象,通过美妙的画面、和谐的色彩、动听的音乐来营造课堂氛围,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也可采用鲜明的美丑对比,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意识和学习热情。

4.运用科学的、最优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创造美。

首先要像上设计课一样上信息技术课,把每一个案例都当成一个作品来设计、来展示,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其次要通过美的作品展示来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注意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放在网络课程互动交流平台上展示,并让学生参与到作品的评价当中,在评价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鉴赏美的水平,同时也可以激励学生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最后是作业布置要增加创新设计作品的比例,而且创新设计作品的成绩由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共同给出,这样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的时候,自然会运用恰当的审美技意识和能力,从而不仅巩固美学知识,还提高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能力。

将强调理性和逻辑性的信息技术与强调感性和形象性的美育相结合,既可避免课堂的枯燥无味、顺利传授知识,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笑梅.当代高校的美育困境和出路[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闫欢.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美育与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现代传播,2008(2):137-138.

[3]白云晖.艺术类高校信息技术教学的美育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高阶思维课堂范文6

【关键词】高阶思维;信息技术;作品创作

小学信息技术作品创作教学流程,通常的教学过程是教学示范、学生制作作品,再交流展示就结束,学生没有围绕作品创作的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后再创作,他们的操作技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高阶思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因而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仿照类的作品,很少能看到学生有自己的创作思想。其实,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同样需要有意识地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把认知目标分成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后三个层次为高阶思维能力。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D.Perkins认为,良好的思维能力是一种技术上的训练结果,它需要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教学是否有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意识。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除了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外,还要结合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分析、综合、评价三种能力,将高阶思维的发展融于具体教学活动中,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一、精心设计学习问题

从思维发展的需要来看,问题情景切入最适合激活学生的思维。而关键是思维的起点,精心设计一组思维问题变得至关重要,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分析与评价能力。根据作品创作的不同阶段,可以设计如下一些问题:

1.作品赏析阶段

(1)作品中有哪些表现技巧值得你学习?该作品有哪些不足需要引以为戒?

(2)该作品是否成功表达了主题?它的内容结构是否明晰?

2.主题确定阶段

(1)讨论可实现的、积极向上的主题有哪些?

(2)对确定的主题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来表达?

3.搜集素材阶段

(1)可以通过哪些网站来寻找所需文本、图片、视频、动画、声音等素材?

(2)怎么把不太适合的素材进行修改?

(3)你准备用这些素材怎么恰当反映主题?

4.创作实践阶段

(1)根据设计,要选择哪种工具、软件来创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文本、画面、音乐等是否充分表达了主题?是否还需要增加、删减?

5.评价交流阶段

(1)根据事先制定的评价标准评价作品,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对播放作品的评价

(2)参考事先制定的评价要求,你认为哪个可以评为最佳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二、探讨预设评价标准

作品的导向性指标――评价标准,最好在事先确立并让学习者知晓。因为这样既能为学生在学习与创作过程中指明方向,又能在交流评价作品时提供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有效预防学生评价的主观盲目性和随意性,起到指导学生客观决策,作出评价,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的作用。

结合作品创作的一般规律,可一起探讨从“作品规范、结构合理、技术应用、艺术美感和个性创意”等五个方面来建立评价体系。如下表所示。

三、设计高阶学习活动

研究认为,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高阶学习活动予以支持。高阶学习是一种需要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模式。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高阶学习就是建构主义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教学活动中,要灵活运用探究、发现和研究型学习的方法,如合作小组学习、讨论、案例学习、角色扮演、项目研究、模拟性决策和问题求解学习活动等,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特别是当学习者面对现实的问题,通过“探究”和“独立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有利于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四、提供足够学习支持

在学生创作时,会遇到多种可能:①如果没有相应的经验,学习者会无从下手,因此需要提供给他们足够案例或类似作品供参考。②在作品制作过程,也许学习者需要大量的素材,因此要为他们准备大量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或者素质的网址等。③预计技术困难,若能提供解决这些困难的微视频、图解等,则学习效率更高。总的来说,学习者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是多样性的,要为他们提供足够学习支持。

五、中肯积极评价反思

评价反思先从自身开始,作者可以叙述制作过程中的故事,也可以描述作品技术实现的办法,谈谈作品最感到得意的成功之笔,谈谈创作以后的感想,或者说说还留下的遗憾及作品的拓展想法等。这同样是个自我分析与评价的过程。然后组织小组协同评价,肯定成功之处,探究如何进行改良,甚至可以把作品让其它的同学来作修改,交流探讨磨合,各成员的思维碰撞也会擦出火花。最后进行集体交流评价,更是要用一句话来评价作品,起到点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