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诗歌艺术鉴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诗歌艺术鉴赏范文1
怪事!大学毕业到美国学爬树
李坚是位英气帅朗的江苏小伙,小时候,扬州家乡的村民在忙完农活后,经常在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底下纳凉和谈天说笑,大树上还有很多鸟窝和昆虫,凉爽的树荫成为村民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所以,从小他就非常喜欢树。
2004年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后,他又到美国Cornell University大学深造,学习环境保护专业。有趣的是,学校竟开设有“很重要”的爬树课。小时候,李坚最爱爬到树上摘果子、掏鸟窝,堪称攀爬高手。他心想,爬树有什么好学的,这玩意谁不会呀?可是上了几节理论课,到现场“实战”时,他才大吃一惊。
原来,美国人教授的攀树运动课,同我们常见的徒手爬树完全是两回事。“攀树是一项惊险刺激的户外运动项目,以攀爬巨树为主。”教授介绍说,这项运动于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现在,在美国至少有1000个学校开设爬树课程,练习如何借助于绳子、各种扣子等一整套专业工具爬树,完成上升、下移、旋转等动作,最终达到在大树间自由穿梭的目的,还可以为树木做修剪和病虫害检查等方面的作业。
女友拉斯基.丽萨告诉李坚,她的一个闺蜜嫁给了一位中年树艺师,真让人羡慕嫉妒恨。经她解释小李才知道,在西方,树艺师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年薪通常高达20多万美金,属“白领中的白领”,更重要的是,他们每天和绿色大树打交道,享受阳光、鸟鸣和非常清新的空气。而且,因经常攀树,练得运动员似的浑身肌肉,绝对堪称!
见女友对树艺师如此有好感,李坚顿时对这个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当晚他从网上一查,更是大开眼界。说起树艺师,大家都会很陌生,与园林或园艺学不同,树艺是一门专门研究城市树木选种和护养的独立学科,它跟人的生活有紧密联系。打个比方说,如果园林设计学相等于化妆美容,而园艺学好比“兽医”的话,树艺就等同于“人医”。树木为什么需要专职医生呢?因为随着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城市树木越来越多,无论是历史遗留的古树还是新种植的小树,都可能会由于栽种、护养、修剪不当等原因,导致大批枯死,或变成城市的“定时炸弹”。树艺师正是因为城市树木的种种问题而生,他们的职责就是做好树木的选种、栽种、护养定期检查、风险评估等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与树木有关的设计、保险、维权、诉讼等职责,统统都落在了树艺师身上。他们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同时经济收入可观,正是他们让这些国家树木景观效果很好。
“很多人到欧美旅游时,即使在一些大城市里行走,也会被美丽壮观的森林风景所震撼,在鸟鸣声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顿感神清气爽。其实,这背后都是树艺师的功劳。”李坚说。
正因如此,后来从Cornell University大学毕业后,李坚特意到美国一家著名的林木管理机构工作。2011年,通过极其复杂的认证考试,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国际注册树艺师!
惊险刺激!树艺师凌空给古树剪枝
2012年初,经朋友推荐,李坚来到香港STPPET公司工作。这年10月,李坚和公司的几名树艺师应邀来到北京做业务宣传推介。10月18日上午,他们首先来到北京植物园展示自己的绝活,还请市民现场体验其空中作业的美妙。
“难度越大越好,最好是你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香港树艺会会长李以正只提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要求。他是这次活动的总指挥,有着20多年的树艺经验。按照这个要求,植物园负责人为他们选择了关帝庙旁的两棵古槐。这两棵古槐树体高大,树顶和树冠边缘有些枯枝。“这些部位不是太高就是太远,工人修剪难度很大。”对方用小电棒一一指出了需要修剪的部位。李坚看后不禁哑然失笑,事实上,这些都不算难度大的。
有趣的是,在路上几名记者还纳闷,这些客人怎么都背负着重重的行囊?其中,李坚还拖着特大号的拉杆箱。待到了古槐树下,大家才明白,原来他们带来的都是专业装备,既有个人防护装备,如护眼罩、听觉保护器、工作靴和工作服等,也有爬树及树上作业所需设备,如投掷绳、沙袋、爬树绳、安全短绳、活动锁扣等。这些装备虽然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但在安全标准方面是非常严格的,很多是从欧美进口。通常一个树艺师的标准装备价格在两三万元,总重量高达8公斤。“因此,爬树不仅需要技艺,还要有好的体力。”李坚解释说。
表演尚未开始,古树周围已经围满了观众,除了北京植物园、北京名木成森古树养护复壮工程公司等单位的专业人员外,还吸引了众多游客。树艺师们正在进行准备活动一一检查装备后,按既定任务分头行动。
在活动现场,李坚和队友站在一棵大树旁,首先利用绳索对树木的坚固程度进行测试。别小看那根绳索,一根能承受2.5吨的重量。“大家看好了,这组系统将以最快的速度爬上这棵树的顶部。”李坚大声进行着预告。
“好!一投即中!”李坚用沙袋将投掷绳准确地挂到预定枝桠,赢来一片欢呼声。当沙袋靠自重滑到地上后,他换了爬树绳从相反方向拉上,爬树绳滑过预定枝桠重新回到地面,两名助手一起攀上绳子试了试,确保安全无疑后,李坚就开始爬绳上树了。
“呼”的一声,只见李坚他们抓着绳子一跃而起,离地后,运用娴熟的脚法同时将两根专业绳索在左脚上缠绕一圈,右脚立即踩着受力端的绳子并与左脚合力紧夹绳子另一头,双脚并蹬,两手趁势往上拉,令整个身体快速上升,接着用右脚缠绕绳子,左脚夹紧往上蹬,如此反复,好像踩在踏板上向上升,其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只见他攀爬上树顶后舒展四肢,一个美妙潇洒的“大鹏展翅”让震撼的观众掌声如潮,叫好声不断。有人看了一下表,10多米高的大树,用时竟不到一分钟!
“为什么要爬树,为了好玩吗?”有观众笑着问。“不,事实上我们攀树是为了爬上去修剪和检查树木有无病情,这是树艺师的职责。”树下的队友解释说。爬到指定位置后,李坚用安全短绳把自己固定好。“安全短绳是树艺师固定自我位置的第二个防跌系统。当需要解开身上的爬树绳时,安全短绳就变成了唯一的防跌系统。”
李坚的工作内容是锯断一个劈裂的大枝,需要借助电动油锯来完成。他首先对要修剪下来的树枝用绳子固定,然后请树下的工作人员把电动油锯通过锯木绳运送到手中,待自己调整好位置后,他就发动油锯开始作业。“在树上,树艺师看不到全局,需要和树下的工作人员通力配合才能出色完成任务。”李坚解释说,他采用的是三刀法锯除枯枝,这是树艺师对付大枝惯用的手法,不会导致树皮撕裂,利于保护树体。大枝锯断后,树下的工作人员通过固定在断枝上的绳索把它牵引到指定位置。
李坚完成树顶的修剪工作后,要下到一个悬空的大枝去修剪。“这可难办,要到哪里落脚呀?”人们窃窃私语。但见他把安全短绳一抛,三两下就给自己制作了一个着力点,借助爬树绳把自己悬在空中,开始修剪作业,枯枝不大,用手锯三五下就锯断了。成功完成任务的树艺师顺绳安全滑到地面,再次赢得一片掌声。
“树艺师是个危险性很高的工作,要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树上树下作业,树艺师的安全、围观群众的安全以及树体本身的安全都要考虑。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树艺师,最重要的是用心,要有对树木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在工作中善待每一棵树。”李坚说。
树艺表演结束后,天已近黑。但一位大嫂反映,有两棵古槐位于人民日报社老家属院内,被低矮的民房挤在逼仄的空间,树上有好几段干枯的大枝,每次刮风下雨都会落下一些,居民们对自身的安全非常担心,报了几次案,来了好几拨人看,都没下文。因为小胡同进不去车,搭不了脚手架,很难操作,有关单位也无可奈何。得知详情后,李坚他们很快赶到现场,三下五除二就剪除了所有的枯枝和乱树条。
此后几天,他们又在北京四处巡视,帮助解决城内居民区里的古树修剪难题。“我们非常愿意用自己的技艺,真心为大家做点事!”李坚说。树艺师们的敬业精神,使很多市民感动不已,敬意油然而生。
爽!“爬树”也能日赚万元
有一次,江南某“园林城市”的负责城市环境的官员,自以为自己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不错”,特意请李坚过去挑毛病,并有意安排一批记者随行。
一路上李坚看的树有七八百株,有行道树,有江边公园种的树,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他眼中几乎没有满意的绿化树木。听到这个评价,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李坚说,他发现最突出的问题是胡乱修剪。比如很多树木被去了顶,或有粗大的枝干被截断了,留下很大的截面,有些截面已开始腐烂。腐烂部位会招致很多病菌,会继续向树干内部浸入,一直到达根部,造成根部腐烂。这种“褐根病”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方法防治,国外研究表明,做切口涂抹防护也没有明显的效用。
他说,树木修剪的粗度最好在5厘米以下,超过这个就很难处理了。所以,不懂“树木修剪学”,是目前树木工作者最薄弱的环节。“为何要对树木作出修剪、什么时侯可以动手做、应该如何修剪和剪后树木会作出什么反应?这些东西,都要对其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才行。”
2012年,李坚在国内经过几个月的考察后吃惊地发现,我国很多城市的绿化树木,都存在类似问题。而且根部普遍生长不太好,这主要是由于竖坑太小,导致根的生长范围很小,继而导致支撑不够,容易倾倒。“树木最大的敌人是风,这些有问题或不合格的树、腐烂的枝条,在大风大雨的天气下,随时都会倒下。”
他还举例说,2011年夏季,北京频下暴雨,树木损毁严重。7月底,什刹海周边千余棵大树在大雨中倾倒。这些倒下的大树很多高一二十米,胸径有二三十厘米。故宫午门北侧一棵树龄30年的大树也被刮倒,砸向一旁的朝房。西直门立交桥东南角一处居民院内,刮倒的一株杨树砸坏7辆车。其他城市也出现了类似情况。7月30日晚,受暴雨影响,沈阳出现折枝、倾斜及整体倒伏的树木有近千株。福建安溪还发生了一株百年大树倒伏砸死人的惨剧。“有关部门将此归咎于天气,其实这更多的是人祸,是树木管理者没有养护、管理好树木才导致的结果。”李坚一针见血地指出。
有趣的是,这位国际注册树艺师的言论被媒体报道后,很快就有多家园林管理单位高薪聘请他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效果完全可以用“立竿见影”来形容。国内一位著名环境专家说,我国如果有一大批像李坚这样的树艺师做指导,很多问题完全可以避免。更可以在很多城市打造出令欧美人为之自豪的“森林景观”。
李坚介绍说,注册树艺师的两大功能是“树木医生”和“树木侦探”。前者专门为树木“把脉”,进行修剪,同时还对大型树木损害和致灾等作评估;后者则是指当有树木引起事故时,可对事故做深入调查,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报告。还可在法庭上作为“技术证人”去指证事故起因及责任者。
香港的树艺行业发展也比较成熟,行业发展潜力巨大。涉及移除、修剪、勘察的政府树木,基本全部都要求由“注册树艺师”参与和提交报告;政府的公共工程也要求施工人员考取相关证书;政府部门则会自办或派员参加树木学会举办的树艺课程。而且各类树艺师经常以第三者的中立身份参加其他领域工作,给出独立的专业意见。
在香港,一个合格的树艺师可以拥有很高的薪酬:树木检查、工地监理、一般咨询、攀树锯木等服务的一天工作收费是港币6000元起;树木检查(包括写报告)、风险评估、拉缆固定等服务的一天工作收费是港币1万元起;法律咨询、庭上技术证人等服务的一天工作收费是港币2.5万元起。正是这些因素使树艺师这个行业成为了年轻人眼中的“香饽饽”。他说目前香港和新加坡的注册树艺师数量基本相当,都只有200多人,日薪均可达到或超过1万元人民币!
与香港对树艺人才的供不应求相比,内地树艺师行业则几乎是一片空白。但是,随着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增长的呼声日渐高涨,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规划和建设“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绿色城市”。绿色树木在这其中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时与树木有关的设计、保险维权、诉讼等职责也将日渐增多。可以预见,这种冷门职业未来的“钱景”将非常可观。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2012年厦门大学模仿美国已经开设了“攀树课”,这是一个好的开端。2013年5月初接受记者采访时,李坚说今年国庆节前,他将在上海开办一家树艺人才培训机构,让更多的人从事这一“绿色职业”!
资料链接:怎样才能成为国际注册树艺师?
诗歌艺术鉴赏范文2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
1.室内设计
早在170万年前的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对居住环境有意识的装饰与改善,那时,人们不仅需求建筑的居住功能,还为室内增添了许多美化空间的装饰,来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精神需求水平也日益多样化,室内装潢由此产生,室内设计也逐渐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并逐渐形成一门学科。国际室内设计学会曾提出:“如今,现代的室内设计是依靠科学的方法,通过合理运用美学要素和空间功能要素,把表面上看来彼此相对独立的多个学科统一起来。”
据此,室内设计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手段与经济能力,以科学为功能基础、以艺术为表现形式,营造出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的室内内部环境,并满足人们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需求。
2.公共空间的定义与分类
(1)空间
广义上来说,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在论文《筑、居、思》中强调,筑造提供场所,而场所所置空间。“思想本身意义上就是一种筑造,只不过它是归属于栖居”。狭义上来说,《外部空间设计》一书曾经描述过,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
(2)公共空间的定义
具有公共性质和社会性质的建筑称为公共建筑,其室内空间为公共建筑空间。其这类公共空间应该具备休憩、游行、集会、观赏等功能,而空间也由于这些活动而具有了公共性特征。
(3)公共空间的分类
公共空间的内容覆盖了人群的所有基础生活的使用空间,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公共空间包含着使用人群的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具体按性质划分,包括了为商业空间、办公空间、饮食空间、休闲娱乐空间、酒店空间、观演空间、医护空间、文化空间、教育空间、体育空间、交通空间、历史文化空间等。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含义和内容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是由建筑设计分离出来的一门综合学科设计,运用了一定的物质基础、科学功能和艺术表现形式,融合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设计布置活动空间位置、功能与内容,从而创造优美、良好、科学、舒适、美观、安全、整洁的内部环境。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内容有:一,室内空间功能的设计;二;室内空间界面的设计;三,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四,室内装饰品的设计;五;室内小品的设计。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特性
1.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
商业室内公共设计由室内设计、室外环境设计、商业界面设计、人体工程设计等学科的交叉和延伸出来的公共空间设计。它既要注意公共尺度的数据理念,又要考虑到适用人群的环境对心理影响和对商业性的明确识别与形象定位。在商业室内设计中常运用 “环境心理学”,了解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心理倾向,并经过处理、加工、抽象、具象等艺术形式反馈到商业空间的设计中去,通过合理、舒适与触动心里设计从而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里。
正如《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所说:“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从人的心理、情感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尊重人的主观意愿,符合行动的便利,满足“以人为本”的理念。
2.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特性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特性有几个方面,一,首先满足设计主体的多种功能。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要适用人群在进行商业洽谈、消费、休憩、交流、饮食、娱乐等一体的综合,同时要设有具有功能性的空间(即展示性、服务性、休闲性、文化性);二,则突出商业的主题性(即精神)。每个企业有名字,才会让人认识它,每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的形象设计,有了形象设计才会让人记住它,每个企业有宣传,才会让人了解它,所以确定一个好的商品是对它的名称、形象和宣传的定位;三,则重视商业室内的通达性。商业空间设计的交通是人群为达目的选择的多种路线,路线的设计具有快速通达、搬运、休憩、链接功能区等作用,为人群提供便利的服务,节约时间。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风格艺术
1.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风格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追求个性、新颖、富有活力、大方得体等艺术风格,根据商业性质或者所设定的主题不同会有不同的设计类型。
(1)地域、文化特色主题。
地域与文化,它是指建立在乡土文化之上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它是一个国家整体一个民族群落核心文化的分支和基础,地域文化有着极强的可识别性。就其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本土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二是历史遗风、先辈 祖训及生活方式;三是民俗礼仪、本土文化、风土人情、当地用材。”
例如:日本地处岛国,自然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又处于地质活跃一代。所以,日本的房屋建设与室内装饰常用竹、枯木、藤、草等植物编制而成,其特性轻盈,就地取材且体态自然、柔韧性较强(图1).。
图1 地域文化特色主题的日本饭店(图片来源:自摄)影)
(2)自然仿真主题。
自然仿真主题有种超现实的艺术效果,在室内布置里常采用浓重的色彩、仿真的饰物,奇特造成等装饰界面。多用来模拟场景、还原真实的逼真手法再结合绘画、雕塑等装饰小品呼应室内环境气氛,在模拟、还原、仿真的客观环境,并通过环境影响消费者的感官,引领、改变人的主观感受与想法,从而丰富、升华消费群体的主观感受或意境(图2)。
图2 自然仿真主题的西安zoo 咖啡馆(图片来源:网络)
图3 现代简约风格美国洛杉矶服装店(图片来源:自摄)
(3)现代高科技主题。
现代高科技主题风格是使用新型的物质材料和高科技技术来装饰空间,通过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将独特的建筑设计与空间处理手法来更多地吸引人们的注意,多用纳米、环保等新型材料作为设计的主要材料,运用高新的艺术手法进行拼接,围合创造出简约,高尚,超现实的公共空间。
(4)现代简约风格。
简约风格是用简洁、提炼出的元素、符号的构成的一种空间表达形式,表达了自然、简洁、简谱、明了、清新的一种情怀。使用简单、简易的装饰来点缀空间,并凸显空间的大方和功能(图3)。
(5)结构主义风格。
结构主义风格是使用特殊的各种物理、化学元素等或将建筑、管线、材料等机构于外界,以自身材质、肌理、层次、符号等特性经过偶然的或人工的艺术加工,累积、叠拼、组合形成的一种粗狂的、规律的美(图4)。
商业室内公共空间设计的流派
随着地域、国家、宗教、自然、文化等不同,商业室内公共设计在不同的时段或阶段受各方面影响,产生了不同风格的流派。现代商业室内设计所表现的流派常有:高技派、光亮派、白色派、新洛可可派、风格派、超现实派、结构主义派、装饰艺术派等。例如:高科技派风格。高科技派是现代室内风格的代表之一,它在19世纪中后期兴起,常用科学的、技术的、前沿的新技术,以美学角度为依托用艺术手法加工,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突出了材质的原理、肌理、特性、参数等,成为一种规律的、科技的、冲击视觉的高光美。
结论
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要秉承以人为本理念,并根据不同国家与文化等差异,追求个性、新颖、富有创意感的艺术风格,定义不同的商业公共空间主题,结合丰富、多元化的艺术流派。提高室内环境的环境水准,以有限的物质条件创造无尽的精神感受空间,满足人对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需求,目的是为感染、促进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诗歌艺术鉴赏范文3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感受力,体会诗人的情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创设意境,体会诗中的情感
诗歌意境的生成主要靠诗歌的意象来体现。我们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让他们结合诗歌特定的意象理解诗句内容,在脑海中展现诗中描绘的画面,让意象点缀其中。这样,在诗歌意境的想象与勾勒中,学生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诗歌蕴含的情感的影响,从而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获得情感陶冶和审美熏陶。因此,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充实诗歌的意境,是体会、感悟作者情感,产生情感愉悦和审美愉悦的关键所在,诗歌教学,就是师生共同进入诗歌艺术境界和诗人情感世界的过程,只有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并加强训练,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感悟,体会诗歌的情感
我们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诗歌往往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片段,描绘出一幅情感的艺术画面,烘托出与这种画面相吻合的情调。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打动学生的心弦,找到现实与历史的契合点,触动学生的情感认知。现实生活中鲜活的材料是学生心中贴近而遥远的记忆,学生都不会太陌生。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和情感积累,多方启发和诱导,使学生情感能够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
诗歌艺术鉴赏范文4
关键词:意象;诗词鉴赏;个性特征
古诗词鉴赏作为高考语文试题中不可忽视的重大板块,对高考语文成绩的影响颇大,因此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就成了刻不容缓的教学任务。再者说来,诗词像不像诗词,有无诗意,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贝归:要看意境。由诗意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是意境。掌握鉴赏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是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环节。
一、认识意象
意象强调的是人的主观意识与客体物象的相互交融,意象不单纯是物象,而是经过人的主观意识加工处理后形成的自然物象。有什么意就会选择什么象。所以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我国古典诗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很多典型的意象,并赋予了它们一些固定意义,如赋予“松”坚韧挺拔的性格,赋予“竹”刚正有节的情操,赋予“梅”傲霜斗雪的风骨等。如果我们了解熟悉了这些意象的一定意义,就会较为准确地鉴赏古体诗词。所以从意象人手,再分析意境,然后由意境感悟诗情:这是古诗词鉴赏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二、意象的传统色彩积淀
诗歌中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如“梅”是“孤独Z“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花落为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破晓喻初现希望,深夜传愁思,天地反衬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三、意象的个体特征
读诗就是对诗歌意象的品味和感悟,而对诗歌意象的解读也是对诗人灵魂的叩问,它应该成为我们读诗的一个重要目的。那么鉴赏古诗词就不能只停留在意象的传统积淀范围内,还应与诗人的生平,思想形成强有力的联系,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把握所要传达的意境。另外诗歌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这和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有关,也和诗人的风格有关。同一个意象,不同的诗人也会寄寓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含义,要注意结合诗人、诗句辨析。
四、学以致用
如在2002年全国卷高考中,鉴赏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首先本诗中的意象有玉笛、春风、折柳故园。而折柳这一意象的传统沉淀为隐晦离愁,或暗示思乡之情。玉笛、春风、故园等意象也都传达出了万千游子耳闻笛声、心盛相思、遥想折柳送别之意。游子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所以这道题的解答也就很清晰了。
诗歌艺术鉴赏范文5
关键词:高考诗词;鉴赏;技巧
“古代诗词鉴赏”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体现。近些年,古代诗词鉴赏已成为高考的必考题,题型及分值相对稳定,而难度越来越大。让学生掌握必要的鉴赏技巧,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刻不容缓的任务。笔者就这个问题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一、注意标题注释,挖掘隐含信息
1.标题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诗词的灵魂,对于大部分诗词,我们可以通过标题中所提供的信息来掌握诗词的体裁、题材、艺术手法,初步了解诗歌思想内容。
《春日秦国怀古》,通过标题我们可以得出,本诗是一首怀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景物,作者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抒发心中的感慨;《含山店梦觉作》,通过标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是作者梦醒后所作,表达的是远在他乡的惆怅孤独之感,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咏素蝶》,通过标题我们可以得出,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对象为蝴蝶,而白色的蝴蝶象征着高洁脱俗的品行,作者托物言志,表达心中的追求。
对标题的分析解读,并不一定会得到具体明确的答案,但它却为我们的阅读和鉴赏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方向,有助于对诗歌的整体把握。
2.高考诗词大多会给出注释,对诗词的作者、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或诗词中较难的字词作必要解释,重视对注释的解读,往往有助于理解诗词的内容,把握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如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诗后有两个注解,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通过诗歌标题,就可以把这首诗认定为送别诗,再结合注释,我们可初步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即北宋都城汴梁遭到了金人铁蹄的践踏,诗人被迫南迁, 所以在江南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内心充满了忧国伤时、有家难回的愁苦。
二、合理调整语序,理解诗歌内容
古代诗词语言简洁凝练,具有内容上的跳跃性,即创作与欣赏都特别强调联想与想象,还具有韵律上的音乐美,即古典诗歌重视押韵、平仄、对仗等。这些使得诗词语言在语法结构上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造成读者对诗词理解的困难。很多诗词中也会省略一些虚词甚至动词,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因此,我们指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就要让他们关注那些体现诗人语言功力和艺术匠心的诗句,关注那些在颠倒、跳跃、省略等方面显示了诗歌内在逻辑性的诗句。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发挥想象,添加省略,还原语序,连缀跳跃,让他们在不断地还原、体会、感悟中体会诗的境界。
三、紧扣关键词语,体悟语言魅力
古人作诗填词,是非常讲究炼字遣词的,可以说,千古流传的名家名篇,每一首诗词都是字斟句酌而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这些传诵千古的诗句就是非常好的证明。有些诗词,作者往往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情感,抓住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掌握诗词情感的基调。如“新、碧、轻、晴、香”等常常与快乐愉悦的心情相关,而“孤、独、冷、寒、霜”等常常表现愁苦之情。在晏几道《思远人》中,通过“念”“行客”“归鸿”等词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抒发的是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在朱淑真《秋夜》中,“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抓住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事物,作者常常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通过杨柳、长亭等意象传达伤别情怀,通过梅花、幽兰、翠竹、、松柏等象征高洁的品格和隐逸的情怀,而青鸟、鸿雁、雁足、尺素象征书信,美人、神女、灵修代指国君等等,这些艺术形象经过多人的反复使用后,已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文学意象、文化符号。
意境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种种意象连缀,将生活场景与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创造的艺术境界,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
五、整体理解诗歌,分析艺术手法
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掌握诗歌类别的特点,有助于整体上理解诗歌。如送别诗表达的是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别后的思念之情。怀古诗表达的是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和对昔盛今衰的感叹之情。边塞诗表达的是对战争的厌恶或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之情。咏物诗多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高洁的品质。
诗歌艺术鉴赏范文6
要从意象入手来进行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我们就不应该忽视解读“原型意象”。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原型意象”的涵义。
“原型”一词起源于文学人类学,意谓在每一个人的无意识深处都沉积着人类世代经验的记忆,就是集体无意识形成的“原始心象”。原型常保留在神话、宗教、民间传说中,它可能是题材、形象、细节或人物等等。①具体说来,“原型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象征模式,它构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传统,把历史上个别的作品串联在一起,具有约定俗成的语义关系,通过这种原型意象,我们可以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发现文学的历史线索。原型具有丰富的心理蕴涵,它常常是人类的有一定普遍性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模式与情绪模式的符号化,同时当然也受到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②简言之,“它专指一种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③。这样看来,原型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出现最早的、最原始的一种创作题材或对象,之所以说它是原型,主要是因为它是不断演变的,经过不同作家的手,在不断的重复中加入作者的情感体验和创造,从而生成许多以之为基础的意象。正是这种不断的创新和演变,在文学史上形成了一条生生不息的“作品链”。由此看来,对原型意象的考察,可以使我们较真切地理解这一“作品链”中的古代诗歌,因此解读原型意向应作为我们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不应忽视的切入点。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原型意象有很多。下面,我们不妨从中选出两个原型意象为例作一解读,借以体会这种做法对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 黄昏意象:离别怀思
在古代诗歌中,“黄昏”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意象。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黄昏”意象。人们一般认为《诗经》中的民歌产生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然而,在文字产生之前,一些民歌可能就已在口头上流传,只是把它们记载下来是在文字出现以后,也就是说,《诗经》中的许多民歌应该是上古时代长期积淀的产物。
我们来看《君子于役》中的“黄昏”意象: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这首思妇诗,写君子久役不归,黄昏时分,越发使她愁思难耐。诗融情于景,以景托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诗经原始》云:“傍晚怀人,真情真境,描写如画。晋、唐人田家诸诗,恐无此真实自然。”诗以黄昏景物的描写来衬托思妇的愁绪,对后人影响很大。许瑶光《雪门诗钞・再读〈诗经〉四十二首》亦云:“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
中国人的普遍心理,认为日夕乃当归之时,所以许多文学作品离别怀思都以黄昏为背景,形成了“暝色起春愁”([唐]皇甫冉《归渡洛水》)的固定意象。以“日夕当归”这一原型意象为核心,后世形成了一个由这一意象衍生出来的作品链条: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屈原《离骚》)
凛凛岁云暮,蝼蛄夕鸣悲。(古诗《凛凛岁云暮》)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孔融《杂诗》之一)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阮籍《咏怀》之十)
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刘琨《重赠卢湛》)
日暮天云合,春风扇微和。(陶渊明《拟古》之二)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梦江南》)
在上述诗句中,“暮”“晚”“夕阳”“暝色”等本为日落时分,即黄昏,以黄昏这一原型意象为核心,形成了一个连贯的、具有语义约定与相似的意象链条。这些原型意象下心理蕴含是非常丰富的,能够唤起我们心理上的相似体验。黄昏是一天中由白昼转入黑夜的转折点,这决定了它是一天中最富生命情调与哲理意味的时刻。如果说光明意味着、启示着生,那么黑暗就意味着、启示着死,而黄昏则正好象征着由生入死的关键时刻。因而“黄昏”便由“日夕当归”演变成了表现留恋生命、感叹生命短暂等心理与情绪内涵的最佳自然意象。此外,黄昏除了具体指一天的日落外,还有较为抽象的“迟”“晚”之意,由此引出了“岁暮”意象。“岁暮”是“日暮”的延展,一日中的晨、午、暮、夜与一年中的春、夏、秋、冬无论在气候特征还是在生命寓意、心理蕴含上都极为相似,具有同形对应性。因此,“岁暮”意象就常常与悲秋意象联系在一起。
谈到这里,我们还要提及马致远的散曲名篇《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过去,论者多津津乐道于前三句鼎足对:对偶如何工整,曲中不用虚词,选择有特征性的九种景物并置在一起画出了一幅“秋景图”。但忽略了接下来一句:“夕阳西下”。这一句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是写景与抒情之间的过渡,更在于它是给前三句所并置的景物,涂上了一层夕阳的色彩,使之笼罩在了黄昏这一氛围之中。“夕阳西下”不仅只是交代了抒情主人公产生“秋思”的时间,而尤其在于日夕而不得归,故令人“断肠”。正由于这一句,全曲意境才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 柳树意象:惜别怀远
“杨柳”入诗,也滥觞于《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这首诗抒发了征人归来时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汉唐以后,杨柳更是骚人墨客诗词中乐于采用的意象,其文化内涵和表现力异常丰富,渐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原型意象之一。
折柳与赠柳,始于汉代。元朝佚名所作《三辅皇图》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到此桥,折柳赠别。”亲朋好友远行离别之际,折柳相赠以寄情怀,其寓意颇深:一则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二则柳条纤柔轻曼,象征情意绵绵;三则柳树易活速生,以此祝远行者随遇而安,事业发达。当时民间已有《折杨柳》的笛曲,所奏离情别绪,哀婉动人。后人遂将“折柳”引申为“惜别怀远”之意。
南朝梁代萧绎有首诗名曰《折杨柳》:“巫山巫峡长,垂柳复垂杨。同心且同折,故人怀故乡。山似莲花艳,流如明月光。寒夜猿声彻,游子泪沾裳。”把游子思念故乡的情绪表达得真挚动人,诗中的“杨柳”饱含着作者的一腔深情。
北朝乐府《鼓吹横吹曲》有首《折杨柳枝》:“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其音凄苦。这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又一惜别怀远的名篇。
再看隋朝无名氏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杨柳纷披,春意撩人,远行的一步三回头,伫望的早已哭成了泪人,青青“杨柳”,亦含别情,中国古人的诗意就在这伤感而又浪漫的意境中次第展开。
至唐,“杨柳”这一意象经过长期积淀,已形成明确的“惜别怀远”的原型意象。“折柳赠别”已成习俗,骚人墨客常使“折柳”入诗入画,即使在无“柳”可“折”的时候,亦引而入诗,来渲染离愁别绪。如王维的《阳关三叠》:“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色新”三字,不仅写出了路边杨柳的碧绿如洗,更为三、四句蓄势,营造出别离的氛围。再如王维的另一首诗《送沈子福归江东》:“杨柳渡头客行稀,罟师荡浆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写渡头杨柳,是为了渲染离别的气氛。再看唐代郑谷的《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那漫天的飞絮,恰是离人的无限愁思。托名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那一抹柳色,增添了离人的多少忧伤!唐代有关折柳赠柳的乐曲也很多,如《折杨柳行》《杨柳枝词》《折杨柳歌词》等等,足见在唐代折柳、赠柳之风之盛,当时用“折柳”以寄离别愁思已成为大众行为。
至宋,“柳”的意象继续延展。有些诗歌中虽是对实景“柳树”的描写,实则渲染离别的氛围。如柳永的《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再如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虽没有真正去“折柳”,但“柳”一旦入诗,便不知勾起过多少人的离愁!
直到现在,“折柳赠别”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鲁迅先生在一首赠别日本友人增田涉的诗里就有“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的句子。
此外,古代诗歌中还有一些常见的原型意象需要我们认真解读。如:是清高人格的写照,杜鹃为凄怨哀伤的象征,乌鸦则是衰败荒凉之兆,等等。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古代诗歌的基本艺术细胞,原型意象衍生出了一系列文学作品的意象链条。透视某一原型意向,我们可以理解由这一原型意向所统领的一系列作品的感情基调,从而能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从原型意象入手分析古代诗歌是一种较为切近诗词艺术本体、领略其美感的方法。所以,中学语文教师若把握住了原型意向,也就为把握古代诗歌的本真意义铺平了道路。因此,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应对古代诗歌的原型意象认真解读,有所积累,活学活用,从而使古代诗歌鉴赏教学走向科学化而非自由化。
参考文献:
①方智范著《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②童庆炳、程正民著《文艺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