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 产品结构 质量标准体系
农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包括食品加工制造业、饲料工业、纺织业、服装业、皮革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农产品化工和制药工业以及文教艺术用品工业等。农产品加工业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我国的统计标准,与农产品加工业有关的行业有: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和橡胶制品业12项。笔者将就这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1.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
1.1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增加值已占中国GDP的14%,并形成了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12个行业,具有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许多加工产品由于风味和工艺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出口额现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
1.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世界工业化国家趋同
按照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应有所提高。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1.1∶1,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国际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
1.3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基础,中国现已形成诸多有特色的产业带,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经济格局。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九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1.4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国内已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
1.5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成就举世瞩目,但中国的农产品加工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2.1农产品加工率低 中国粮食、油料、水果、肉类、蛋类、水产品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但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仅为30%左右,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加工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值一般为农业产值的2~3倍,而中国则还不到1倍。
2.2地区发展不平衡 全国重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中,西部地区少,沿海省区多,全国约7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与农产品原料产地相分离,而既有原料又有市场潜力的中西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则不多,严重失衡的区域布局使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优势不能发挥,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效益难以提高。
2.3加工企业效益低 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4.67%,而工业企业则平均利润率为6.04%。农产品加工业的效益低于整个工业的平均水平。
3.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3.1缺乏专用规模化加工原料基地,原料价高质低 国外发达国家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建有固定的原料基地。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对农产品品质和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产品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
3.2质量标准低,产品出口受阻 国际上许多国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或较高的国家(地区)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中国现在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用,而现行的国家标准有56%与国际标准有显著差距,按此标准生产的农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必然影响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出口。
3.3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只有35%左右。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数量少、水平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有些企业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土法生产。
3.4管理不科学、效率低 管理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多头管理,即与其他产业不同,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分属于轻工、农业、农垦、乡镇等十几个部门管理,使生产能力重复分散,缺乏地区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二是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私营企业,家族特色明显,企业制度不健全,无法按照规范的公司制度进行管理。从而使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难以建立自己的优秀品牌,只能在低层次运行。
4.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
4.1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 农业是弱质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支持与倾斜。建议出台有关农产品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土地优惠使用等政策,开展政策落实大检查,建立一整套支持加工企业建立、生存、发展、扩张的政策体系,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政策真正变成惠民政策。
4.2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各地资源优势情况,开展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规划。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好的农产品品种,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将工业原料作物向适宜种植区合理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国家要出台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生产基地的质量检验与监督,使农产品满足加工业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
4.3尽快推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我国大部分国标或企标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制定的,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差距。应采取法律与经济措施,推行GMP、HACCP及IS09000族系管理规范,尽快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
4.4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全面部署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和技术方向,定期组织各部门、各行业专家对农产品加工业重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大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力度,加快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范文2
>> 推动甘肃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 创新中医药产业发展 中医药文化研究发展简述 亳州中医药文化发展探析 山东省地域文化资源优势与动漫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中医药发展纲要背景下陕西省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文化营销与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 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文化 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福建省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对中医药教育影响述评 山东省编办、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书记工作实录(八) 东城区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基础及策略 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预见研究浅析 湖北省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现状及路径创新研究 中医药规划出炉政策护航产业发展 中医药产业发展状态分析 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及策略选择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辽宁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董君.山东省创意产业发展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韩娜.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构建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2015,(8):49-50.
[6]张文珍.创意山东建设的实践价值与思路对策[J].理论学习,2012,(10):30-34.
[7]中国产业信息.2014年我国中成药行业产量数据深度分析[EB/OL].(2014-02-19)[2016-5-13].
[8]2014年全国中成药产量情况.[EB/OL].(2015-03-18)[2016-5-13]..
[10]山东加快发挥技术改造对中药产业转型升级.[EB/OL].(2015-01-29)[2016-5-13] .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 绿色食品产业;现状;问题;对策;陕西省
中图分类号 F42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325-02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绿色食品作为“三品一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公信力的品牌,成为推进农业标准化的有效载体,也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最佳模式。
近年来,陕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从获证企业数量到总体管理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但同许多先进省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山东、江苏、浙江等省的绿色食品企业超过600家,是陕西省的6倍以上;西部的四川、甘肃等省的绿色农产品数量是陕西省的3倍以上,这与要把陕西省建成西部强省的目标要求相差甚远。因此,陕西省必须迎头赶上,加快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步伐。
1 陕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土地面积20.58万km2,常用耕地面积286.10万hm2,南北跨越3个气候带,分为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3个自然生态区,不同的物候条件形成了不同的区域农产品优势特点,也构成了陕西省发展绿色食品的天然条件[1]。
近10年来,陕西省绿色食品从概念到产品,再到品牌和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企业102家,产品216个,产量209.27万t。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2个,覆盖面积4.4万hm2。全省绿色食品产地监测面积17.09万hm2,约占全省常用耕地面积的5.97%。企业数与产品数分别是2005年的2.42倍和3.43倍。
另一方面,相比全国其他省市地区,陕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速度仍然较慢。目前,全国有效期内绿色食品获证企业逾9 000家,产品逾2万个,陕西省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仅1%,排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各市区间的发展速度也有较大差异,西安、渭南、汉中、榆林发展较快,其中西安市占全省总量的42%;杨凌、商洛、安康、铜川发展较慢,所占比例不足5%,其中安康为发展空白区。
2 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2],而陕西省绿色食品虽已有一定发展,但发展速度较慢。
2.1 相关法规文件滞后,落实不到位
目前,全省尚未出台适宜陕西省实际情况的绿色食品农业生产指导性规程文件,对企业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的实施缺乏指引,同时也不利于规范绿色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2.2 市县级服务体系不健全
许多市县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由于职能分工不明确,对本地区绿色食品企业缺乏技术指导和行业监管,有些甚至不了解、不熟悉本地区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有些市县级技术人员对绿色食品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掌握也不到位,严重限制了本地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3]。
2.3 企业管理人员流动性大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合作社和企业实力不强,人员素质相对较弱,管理水平不到位。内部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内检员更换频繁,管理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绿色食品企业内部监管不到位,职责不明确,存在续展间断现象。
2.4 产品销售模式不合理
许多企业存在“重申报,轻市场”的观念,未发挥绿色食品的优质优价,品牌意识较弱[4]。绿色食品与普通农产品在销售模式上没有区分,销售渠道没有针对性,价格没有梯度,没有利用好绿色食品这个品牌,导致企业对绿色食品品牌的需求性不强,存在放弃续展的现象[4]。
2.5 政策扶持不到位
陕西省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需要省、市、县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政策扶持。农产品生产企业由于利润偏低,因不能立刻在销售中获得经济效益而对绿色食品申报存在犹豫和顾虑。这需要各级政府对企业申报加大扶持力度,增强政策倾向和资金补助的落实[5],还要加大宣传、引导消费,提高绿色食品市场占有率。
3 对策
目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在陕西省农业经济中的比重还不高,扩大规模仍然是陕西省绿色食品工作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首要任务,也是绿色食品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发展的同时还要加强质量的监管,以保证陕西省绿色食品事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3.1 完善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体系
结合全省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状况,对全省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如苹果、梨、猕猴桃、红枣、小麦、大米等,制定并完善各类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推动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进步。根据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指导农民落实标准化生产。
3.2 稳步扩大总量规模
以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为依托,突出重点,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出口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绿色食品产品认证。充分发挥当地的产业资源优势,调动企业、农民及政府部门的积极性,完善标准化发展机制,推进产业化与品牌化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树立牢固基础,同时发挥绿色食品的品牌效应。
3.3 切实加强行业监管
加强绿色食品监管制度建设,保证食品认证质量,同时提高有效性。结合属地管理原则,建立科学的绿色食品监管机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绿色食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
3.4 加大品牌宣传和市场服务
通过多种形式,传播正确的消费理念,引领健康消费方式,提高陕西省绿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构建绿色食品营销网络,推动绿色食品专业流通型企业的发展,创新营销体系与促销机制。促进厂商合作、产销对接,全面提升陕西省绿色农产品品牌发展。
3.5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和条件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加强全省绿色食品法规建设,并提高绿色食品产业监管能力与水平。总结发展经验,探索发展规律,加强对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科学指导。
4 参考文献
[1] 杨毅哲.绿色食品与陕西农业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 刘连馥.绿色农业:立足国情的农业发展新模式[J].中国报道,2007(9):11-14.
[3] 宋国宇.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评价与结构调整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辽宁瓦房店
辽东半岛中部西侧的瓦房店市是辽宁省大连市的一个县级市,此地依山傍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和气候优势,比较适合种植蔬菜。近年来,蔬菜产业迅速发展,设施蔬菜面积大幅度增加,蔬菜的产量逐年增长,带来的市场经济效益也在逐年稳步增长中,蔬菜产业正在向着优质尧高效尧安全的方向发展。
1瓦房店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20年,瓦房店市露地蔬菜田逐年减少,设施蔬菜面积增加,菜田面积稳定在1万hm2左右,露地蔬菜与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1颐4。截至2015年,建设省级育苗中心建设项目2个,分别为三台满族乡大连伊甸生态农业科技博览有限公司和九龙街道大连飞凡农业有限公司花卉育苗中心。
1.1蔬菜播种面积大
蔬菜种植业的播种面积基本呈现上涨趋势,覆盖的区域乡镇也在逐渐增广加大之中。各年份蔬菜种植面积如下院1997年6974hm2尧1998年6943hm2尧1999年6749hm2尧2000年7377hm2尧2001年9094hm2尧2002年7997hm2尧2003年7983hm2尧2004年6801hm2尧2005年7758hm2尧2006年8070hm2尧2007年9804hm2尧2008年8842hm2尧2009年8979hm2尧2010年9456hm2尧2011年9611hm2尧2012年9782hm2尧2013年10500hm2尧2014年9100hm2。由此可以看出,蔬菜播种面积除个别年份出现下降的情况,基本呈现上升的趋势。
1.2四季均衡生产,蔬菜商品率高
随着设施农业面积的增长,种植蔬菜不再严重受外界气候条件的限制,瓦房店基本实现四季蔬菜均衡供应,全年产量逐步增高。各年份蔬菜产量如下院1997年26.5万t尧1998年32.4万t尧1999年34.4万t尧2000年37.9万t尧2001年40万t尧2002年42.0万t尧2003年47.2万t尧2004年51.9万t尧2005年51.9万t;2006年60.1万t尧2007年65.0万t尧2008年65.3万t尧2009年66.5万t尧2010年68.2万t尧2011年68.8万t尧2012年70.1万t尧2013年72.5万t尧2014年69.6万t。由此表明,瓦房店市蔬菜产量近20年基本是升高的走势,从1997年到2007年,蔬菜产量实现翻一番,之后蔬菜产量呈现一个平稳缓速的增长趋势,实现蔬菜自给自足,在市场上占有有力的竞争位置。
1.3蔬菜品种繁多
境内蔬菜沿袭栽培品种分23类,品种数量无考;发展到1985年已经有36类,138个品种。至2005年,新增蔬菜品种80余个,目前,品种数量仍在大量增加。
1.4部分区域由产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化
本地供应蔬菜数量完全可以达到本地人们的需求,还可以供应大连等地区的需求,随着供需矛盾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注重蔬菜产品质量,产品质量与市场效益等关系更加密切,优质的蔬菜产品有更好的市场和发展前景,从而导致有些区域蔬菜生产从产量主导型向着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化,发展更广阔更高品质的市场。
1.5蔬菜生产科技含量有较大提高
随着蔬菜产业的不断发展,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新型技术在生产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瓦房店近些年来,坚持进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工作,从农民的意识与认识抓起,每一年坚持搞科普大集,开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发放各类科普资料。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为诸多乡镇购买农业监测仪等先进的设备及仪器。开展科技培训尧科技下乡活动,把先进的实用的科学技术传递到农民手中,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
2存在的问题
2.1各乡镇蔬菜生产发展不平衡
一是瓦房店市内蔬菜发展存在区域性,蔬菜生产主要靠元台镇尧老虎屯尧太阳办尧三台乡尧谢屯镇尧祝华办尧泡崖乡尧九龙办尧杨家乡尧瓦窝镇等乡镇,得利寺尧松树镇尧驼山乡等乡镇蔬菜数量甚少。二是生产作物和品种比较单一。目前,蔬菜生产主要集中在黄瓜尧番茄尧辣椒尧茄子尧芸豆等几大作物和品种上,造成市场种类单一,致使蔬菜生产在生产规模尧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上远不如发达城市。
2.2基础建设比较落后
由于瓦房店市保护地发展比较早,早期建造的温室存在结构尧布局不合理的问题,造成保温性能差尧采光性能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冬季温室蔬菜的栽培管理,从而使产量下降,病虫害发生严重,品质下降,产值降低,削弱了广大菜农的种菜积极性。
2.3蔬菜质量安全有待进一步改善
近年来,蔬菜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食品安全在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蔬菜生产过程中农民滥用农药尧化肥以促进生长,促进产量增长,造成农药残留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和农村经济发展。合理施用农药尧化肥,以生态环保的方式促进蔬菜生长是应当考虑的问题。
2.4蔬菜产业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瓦房店蔬菜产尧加尧销等网络信息建设比较滞后,农民了解供求信息尧市场信息等渠道不畅通,农民合作组织构建与蔬菜生产发展不匹配,造成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难尧掌握国家惠农政策难尧了解市场需求难,已经严重影响瓦房店蔬菜产业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科学决策和宏观调控。
3对策
3.1做好蔬菜产业规划,调整品种结构
结合瓦房店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按照产业化的要求,满足市场的需求,合理统筹规划,把蔬菜种植重点从生产效益转向产业化效益,推动结构升级尧产业升级,搞好无公害蔬菜基地项目,扩大大棚生产规模,加大有机蔬菜发展力度,加强创建自主地区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3.2严把质量关,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
制定严格的蔬菜质量生产标准,教育农民把生产高质量蔬菜成为一种自觉意识,收购尧加工企业把好质量关,形成农民尧协会尧企业诚信经营,树立质量尧品牌意识,生产高质量高标准的蔬菜产品,严格把好市场大关,促使瓦房店蔬菜产业进入大流通尧大市场销售。
3.3改善蔬菜基地建设
加大老旧蔬菜基地的棚室改造和道路建设,使棚室建设更具科学性尧合理性,为蔬菜产业的稳步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4实施科教兴农,加大科技投入
加快引进和推广新兴技术尧优质品种等促进蔬菜产业发展。自主开发推广因地制宜的优质高效益型生产技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4]。积极引进新尧特尧优蔬菜品种,加速蔬菜品种更新换代,进而提高良种利用率,提高瓦房店地区良种覆盖率。加快设施栽培尧无公害栽培尧秋延后春提早栽培尧有机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大标准化程度的培训力度,推广应用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及有机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尧化肥等,进而保证食品安全。
3.5培养龙头企业,增强产业开发力
积极培养尧引进尧扶持尧发展蔬菜储运营销和加工企业,培养龙头企业带动全是市蔬菜产业平稳全面的发展,建立农户尧企业尧市场蔬菜规模化生产营销运作模式,逐渐使农户尧企业尧服务组织之间成为一个相互依存尧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4参考文献
[1]柳代善.洋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探讨[J].农技服务,2016,33(1)院23-24.
[2]王春明.辽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经济,2006(9)院32-33.
[3]李月.对鞍山市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建议[J].农业经济,2006(2)院28.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 木薯产业;发展现状;广西贵港
中图分类号 F32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0-0382-02
贵港市地处广西东南部,是一个具有2 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农业大市。近几年来,贵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审时度势,借助我国东部产业转移战略性调整的机遇,提出了“发展靠经济,经济靠工业,工业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靠环境,环境靠作风”的“六靠”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木薯为加工原料的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和广西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落户贵港市后,给全市木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种植木薯已经成为全市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了解掌握贵港市木薯产业发展的现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木薯种植和加工情况的调研,以保进木薯产业发展。
1 贵港市木薯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木薯种植基本情况
1.1.1 木薯种植分布广泛。全市73个乡镇均有种植木薯,但生产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旱地面积较大的乡镇和山区乡镇。从县(市、区)种植面积来看,全市木薯种植面积85%以上分布在桂平市和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3个区只占15%左右。
1.1.2 木薯种植以间套种为主。2011年全市木薯种植面积2.98万hm2,其中间套种面积2.49万hm2,占总面积的83.56%,多与花生、黄豆、西瓜等矮杆作物间套种。
1.1.3 木薯种植品种。南洋红:主要分布在港北区、港南区和覃塘区,占3个区总面积的90.2%;GR911、华南205、华南5号和新选048:主要分布在桂平市和平南县,占2个县市总面积的92.5%。
1.1.4 木薯种植对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按2011年市场价,如木薯与花生或玉米进行套种,纯收入达2.76万~3.21万元/hm2;如纯种植木薯,纯收入也达2.34万元/hm2,种植效益显著。
1.1.5 木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9年全市木薯种植面积达到2.23万hm2,2010年为2.57万hm2,2011年达到2.98万hm2。
1.2 木薯加工企业发展情况
据调查,目前全市拥有木薯加工企业7家,年加工能力106万t(鲜木薯,下同),实现销售收入逾40亿元,财政税收逾2亿元。其中,港北区1家,以加工木薯淀粉为主,年加工能力10万t;覃塘区2家,以加工木薯淀粉为主,年加工能力6万t;桂平市3家,以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为主,主要生产酒精、生物质原料、清洁能源等生物能源产品,年加工能力60万t;平南县1家,广西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乙醇、乙酸乙酯等化工产品,年加工能力30万t。
2 贵港市木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种植木薯的商品化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户只是把木薯间套种在花生、黄豆等作物中,作为应付晚造干旱和避免土地闲置抛荒的农事行为,并且疏于管理,导致木薯产量低,品质差,只有少数的专业户把木薯作为商品来经营。木薯种植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未形成[1]。二是木薯种植科学的管理技术服务不到位,木薯产量偏低。调查中发现,同一地域不同种植农户种植同一品种的产量相差较远,高产的达45.0 t/hm2,低产的只有16.5 t/hm2,主要是由于技术管理差异造成。三是政府目前还没有出台指导全局性的木薯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相关的发展木薯的政策和措施尚未健全。
3 对贵港市木薯产业发展的思考
3.1 贵港市做大做强木薯产业的条件已经成熟
3.1.1 发展木薯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木薯是贵港市的优势大宗农作物,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经济效益不明显,通过发展木薯产业,充分发挥了全市的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生物能源产业,可大大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面临的“三农”难题、城乡差异过大等一些主要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新途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2]。
3.1.2 木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木薯是酒精、淀粉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一方面,酒精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医药、制酒、农药与有关化学产品生产、燃料等领域。尤其是近年来,酒精已成为汽油中的添加原料(含量10%的酒精—汽油混合燃料已在国际上推广应用),以酒精代替汽油是大势所趋。因此,木薯被誉为“地面石油”,木薯作为一种比较适合的能源作物,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另一方面,淀粉经深加工后生成的变性淀粉品种多达数百种,应用领域更多地超过30个,世界需求量供不应求。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进口300万t木薯干(相当于种植26.67万~40.00万hm2,产鲜木薯900万t),广西是我国种植木薯最大的省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70%以上。据有关专家预测,广西潜在木薯发展面积在100万hm2以上。可见,木薯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1.3 贵港市具备发展木薯产业的有利条件。一是贵港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木薯属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年均气温25 ℃,年均降雨量1 140 mm,年均光照1 700 h,无霜期355 d,非常适宜木薯的生长。二是木薯种植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当地的木薯种植已有一定的基础。木薯是贵港市传统的经济作物,农民已掌握和积累比较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思想上容易接受,有利于木薯种植的推广发展。木薯是一种边缘作物,可以通过新开垦一些低坡度的荒山地扩大种植面积;木薯可以和花生、豆类、西瓜、甜瓜等矮杆作物实行间套种,达到双丰收。三是木薯加工龙头企业已具规模。目前,贵港市已有规模以上木薯加工企业2家:广西金源生物化工责任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达5亿元,2005年6月投产以来,目前年加工鲜木薯60万t;广西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达2.5亿元,2008年5月投产以来,目前年加工鲜木薯30万t,是木薯生产的强有力保证。四是便利的交通条件。贵港市地处广西东南部,位于南宁、柳州、北海、梧州4个市的几何中心,拥有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贵港港),黎湛铁路、南广高速铁路、南梧高速公路、324和209国道以及西江贯穿全境,是华南地区水陆联运的交通枢杻,大西南地区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2 000 t船舶可直通粤、港、澳。随着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项目和广西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项目的实施,贵港市将成为连接中国东西部经济区域的桥梁。 箍烤茫每抗ひ担ひ悼肯钅浚钅靠空猩蹋猩炭炕肪常肪晨孔鞣纭钡摹傲俊惫ぷ魉悸罚哟笳猩桃柿Χ龋阅臼砦庸ぴ系墓阄鹘鹪瓷锘な狄涤邢薰竞凸阄鹘鹈锘び邢薰韭浠Ч蟾凼泻螅心臼聿档姆⒄棺⑷肓诵碌幕盍Γ种材臼硪丫晌信┟裨鍪盏男铝恋恪N私庹莆展蟾凼心臼聿捣⒄沟南肿矗谌蟹段诳挂淮文臼碇种埠图庸で榭龅牡餮校员=臼聿捣⒄埂br>
1 贵港市木薯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木薯种植基本情况
1.1.1 木薯种植分布广泛。全市73个乡镇均有种植木薯,但生产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旱地面积较大的乡镇和山区乡镇。从县(市、区)种植面积来看,全市木薯种植面积85%以上分布在桂平市和平南县,港北区、港南区、覃塘区3个区只占15%左右。
1.1.2 木薯种植以间套种为主。2011年全市木薯种植面积2.98万hm2,其中间套种面积2.49万hm2,占总面积的83.56%,多与花生、黄豆、西瓜等矮杆作物间套种。
1.1.3 木薯种植品种。南洋红:主要分布在港北区、港南区和覃塘区,占3个区总面积的90.2%;GR911、华南205、华南5号和新选048:主要分布在桂平市和平南县,占2个县市总面积的92.5%。
1.1.4 木薯种植对农民增收发挥着重要作用。按2011年市场价,如木薯与花生或玉米进行套种,纯收入达2.76万~3.21万元/hm2;如纯种植木薯,纯收入也达2.34万元/hm2,种植效益显著。
1.1.5 木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9年全市木薯种植面积达到2.23万hm2,2010年为2.57万hm2,2011年达到2.98万hm2。
1.2 木薯加工企业发展情况
据调查,目前全市拥有木薯加工企业7家,年加工能力106万t(鲜木薯,下同),实现销售收入逾40亿元,财政税收逾2亿元。其中,港北区1家,以加工木薯淀粉为主,年加工能力10万t;覃塘区2家,以加工木薯淀粉为主,年加工能力6万t;桂平市3家,以广西金源生物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为主,主要生产酒精、生物质原料、清洁能源等生物能源产品,年加工能力60万t;平南县1家,广西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乙醇、乙酸乙酯等化工产品,年加工能力30万t。
2 贵港市木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民种植木薯的商品化意识不强。大部分农户只是把木薯间套种在花生、黄豆等作物中,作为应付晚造干旱和避免土地闲置抛荒的农事行为,并且疏于管理,导致木薯产量低,品质差,只有少数的专业户把木薯作为商品来经营。木薯种植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未形成[1]。二是木薯种植科学的管理技术服务不到位,木薯产量偏低。调查中发现,同一地域不同种植农户种植同一品种的产量相差较远,高产的达45.0 t/hm2,低产的只有16.5 t/hm2,主要是由于技术管理差异造成。三是政府目前还没有出台指导全局性的木薯产业发展规划方案,相关的发展木薯的政策和措施尚未健全。
3 对贵港市木薯产业发展的思考
3.1 贵港市做大做强木薯产业的条件已经成熟
3.1.1 发展木薯产业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木薯是贵港市的优势大宗农作物,长期以来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经济效益不明显,通过发展木薯产业,充分发挥了全市的农业资源优势,发展生物能源产业,可大大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目前面临的“三农”难题、城乡差异过大等一些主要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辟了新途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2]。
3.1.2 木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木薯是酒精、淀粉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一方面,酒精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医药、制酒、农药与有关化学产品生产、燃料等领域。尤其是近年来,酒精已成为汽油中的添加原料(含量10%的酒精—汽油混合燃料已在国际上推广应用),以酒精代替汽油是大势所趋。因此,木薯被誉为“地面石油”,木薯作为一种比较适合的能源作物,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3]。另一方面,淀粉经深加工后生成的变性淀粉品种多达数百种,应用领域更多地超过30个,世界需求量供不应求。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需要进口300万t木薯干(相当于种植26.67万~40.00万hm2,产鲜木薯900万t),广西是我国种植木薯最大的省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70%以上。据有关专家预测,广西潜在木薯发展面积在100万hm2以上。可见,木薯产业发展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3.1.3 贵港市具备发展木薯产业的有利条件。一是贵港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木薯属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年均气温25 ℃,年均降雨量1 140 mm,年均光照1 700 h,无霜期355 d,非常适宜木薯的生长。二是木薯种植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当地的木薯种植已有一定的基础。木薯是贵港市传统的经济作物,农民已掌握和积累比较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思想上容易接受,有利于木薯种植的推广发展。木薯是一种边缘作物,可以通过新开垦一些低坡度的荒山地扩大种植面积;木薯可以和花生、豆类、西瓜、甜瓜等矮杆作物实行间套种,达到双丰收。三是木薯加工龙头企业已具规模。目前,贵港市已有规模以上木薯加工企业2家:广西金源生物化工责任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达5亿元,2005年6月投产以来,目前年加工鲜木薯60万t;广西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固定资产投资达2.5亿元,2008年5月投产以来,目前年加工鲜木薯30万t,是木薯生产的强有力保证。四是便利的交通条件。贵港市地处广西东南部,位于南宁、柳州、北海、梧州4个市的几何中心,拥有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贵港港),黎湛铁路、南广高速铁路、南梧高速公路、324和209国道以及西江贯穿全境,是华南地区水陆联运的交通枢杻,大西南地区出海最便捷的通道之一,2 000 t船舶可直通粤、港、澳。随着北部湾经济开发区项目和广西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项目的实施,贵港市将成为连接中国东西部经济区域的桥梁。
存入我的阅览室
3.2 政府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是贵港市木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2.1 做好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统筹全市经济发展全局,制订贵港市木薯产业战略性发展规划,全面指导全市木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木薯种植发展布局方面:根据贵港市木薯生产现状及资源分布情况,把桂平市、平南县作为主产区,政府通过引导、扶持和政策倾斜等措施,把桂平市和平南县打造成贵港市木薯生产基地,把港南区、覃塘区港北区作为次产区;在加工企业布局方面:以桂平市、平南县金源酒精实业有限公司和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以生产洒精、生物质原料、清洁能源等生物能源,创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生物能源生产基地,满足环保能源和巨大市场需求;港南区、覃塘区、港北区以贵港西江淀粉为龙头,通过政府扶持、企业集团合作、股分改造等方式进行企业的规模扩大和生产技术创新,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现代化规模淀粉加工企业,目标定位向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等深加工产品发展。
3.2.2 建立木薯良种良法种植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一是从木薯品种上不断引进和培育能适应贵港市种植条件、高产、高粉、抗虫抗病特性的早、中、晚熟木薯新品种;二是推广木薯规范化种植,实行间作套种花生、豆类、西瓜、甜瓜等矮杆作物,既促进木薯生长,又达到一地多收的效果,增加薯农收入[4]。通过木薯良种良法的科学栽培,提高基地种植效益,利用示范样板,带动面上群众种植优质、高效木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建立和发展以木薯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生产模式。
3.2.3 切实协调好企业和薯农之间的关系。一是协调木薯加工企业为木薯种植户提供便利服务,在木薯主产区完善好薯区的种植、交通等基础设施,方便木薯生产;二是协调企业对木薯种植大户提供资金上的扶持,支持薯农实行规模化种植[5-6];三是协调企业做好木薯收购和木薯款的兑现工作,防止在收购木薯上出现故意坑农现象,以免挫伤农民种植木薯的积极性。
3.2.4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适时引导农民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推进木薯连片种植,规模化经营。
4 参考文献
[1] 宋吉轩,丁海兵,黄团,等.贵州省木薯产业概况及前景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4):155-156.
[2] 戴声佩,刘恩平.湖南省木薯产业发展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2):71-74.
[3] 何礼新,黄周勇,陈金洪.广西隆安县木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1,26(5):89-91.
[4] 梁露锋,玉琼广,刘洁.木薯产业发展动态及前景展望[J].淀粉与淀粉糖,2011(4):6-9.
[5] 伍薇,柯佑鹏.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中国热带农业,2011(3):6-9.
[6] 黄周勇,何礼新,邓平宋,等.隆安县木薯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1,27(3):36-37,71.
3.2 政府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是贵港市木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2.1 做好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统筹全市经济发展全局,制订贵港市木薯产业战略性发展规划,全面指导全市木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木薯种植发展布局方面:根据贵港市木薯生产现状及资源分布情况,把桂平市、平南县作为主产区,政府通过引导、扶持和政策倾斜等措施,把桂平市和平南县打造成贵港市木薯生产基地,把港南区、覃塘区港北区作为次产区;在加工企业布局方面:以桂平市、平南县金源酒精实业有限公司和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以生产洒精、生物质原料、清洁能源等生物能源,创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生物能源生产基地,满足环保能源和巨大市场需求;港南区、覃塘区、港北区以贵港西江淀粉为龙头,通过政府扶持、企业集团合作、股分改造等方式进行企业的规模扩大和生产技术创新,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现代化规模淀粉加工企业,目标定位向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等深加工产品发展。
3.2.2 建立木薯良种良法种植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一是从木薯品种上不断引进和培育能适应贵港市种植条件、高产、高粉、抗虫抗病特性的早、中、晚熟木薯新品种;二是推广木薯规范化种植,实行间作套种花生、豆类、西瓜、甜瓜等矮杆作物,既促进木薯生长,又达到一地多收的效果,增加薯农收入[4]。通过木薯良种良法的科学栽培,提高基地种植效益,利用示范样板,带动面上群众种植优质、高效木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建立和发展以木薯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生产模式。
3.2.3 切实协调好企业和薯农之间的关系。一是协调木薯加工企业为木薯种植户提供便利服务,在木薯主产区完善好薯区的种植、交通等基础设施,方便木薯生产;二是协调企业对木薯种植大户提供资金上的扶持,支持薯农实行规模化种植[5-6];三是协调企业做好木薯收购和木薯款的兑现工作,防止在收购木薯上出现故意坑农现象,以免挫伤农民种植木薯的积极性。
3.2.4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适时引导农民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推进木薯连片种植,规模化经营。
4 参考文献
[1] 宋吉轩,丁海兵,黄团,等.贵州省木薯产业概况及前景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4):155-156.
[2] 戴声佩,刘恩平.湖南省木薯产业发展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2):71-74.
[3] 何礼新,黄周勇,陈金洪.广西隆安县木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1,26(5):89-91.
[4] 梁露锋,玉琼广,刘洁.木薯产业发展动态及前景展望[J].淀粉与淀粉糖,2011(4):6-9.
[5] 伍薇,柯佑鹏.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中国热带农业,2011(3):6-9.
[6] 黄周勇,何礼新,邓平宋,等.隆安县木薯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1,27(3):36-37,71.
存入我的阅览室
3.2 政府加强宏观指导和管理是贵港市木薯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3.2.1 做好科学规划,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统筹全市经济发展全局,制订贵港市木薯产业战略性发展规划,全面指导全市木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在木薯种植发展布局方面:根据贵港市木薯生产现状及资源分布情况,把桂平市、平南县作为主产区,政府通过引导、扶持和政策倾斜等措施,把桂平市和平南县打造成贵港市木薯生产基地,把港南区、覃塘区港北区作为次产区;在加工企业布局方面:以桂平市、平南县金源酒精实业有限公司和金茂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以生产洒精、生物质原料、清洁能源等生物能源,创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生物能源生产基地,满足环保能源和巨大市场需求;港南区、覃塘区、港北区以贵港西江淀粉为龙头,通过政府扶持、企业集团合作、股分改造等方式进行企业的规模扩大和生产技术创新,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现代化规模淀粉加工企业,目标定位向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等深加工产品发展。
3.2.2 建立木薯良种良法种植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一是从木薯品种上不断引进和培育能适应贵港市种植条件、高产、高粉、抗虫抗病特性的早、中、晚熟木薯新品种;二是推广木薯规范化种植,实行间作套种花生、豆类、西瓜、甜瓜等矮杆作物,既促进木薯生长,又达到一地多收的效果,增加薯农收入[4]。通过木薯良种良法的科学栽培,提高基地种植效益,利用示范样板,带动面上群众种植优质、高效木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建立和发展以木薯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生产模式。
3.2.3 切实协调好企业和薯农之间的关系。一是协调木薯加工企业为木薯种植户提供便利服务,在木薯主产区完善好薯区的种植、交通等基础设施,方便木薯生产;二是协调企业对木薯种植大户提供资金上的扶持,支持薯农实行规模化种植[5-6];三是协调企业做好木薯收购和木薯款的兑现工作,防止在收购木薯上出现故意坑农现象,以免挫伤农民种植木薯的积极性。
3.2.4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适时引导农民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推进木薯连片种植,规模化经营。
4 参考文献
[1] 宋吉轩,丁海兵,黄团,等.贵州省木薯产业概况及前景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4):155-156.
[2] 戴声佩,刘恩平.湖南省木薯产业发展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2):71-74.
[3] 何礼新,黄周勇,陈金洪.广西隆安县木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1,26(5):89-91.
[4] 梁露锋,玉琼广,刘洁.木薯产业发展动态及前景展望[J].淀粉与淀粉糖,2011(4):6-9.
[5] 伍薇,柯佑鹏.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中国热带农业,2011(3):6-9.
[6] 黄周勇,何礼新,邓平宋,等.隆安县木薯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1,27(3):36-37,71. 源和巨大市场需求;港南区、覃塘区、港北区以贵港西江淀粉为龙头,通过政府扶持、企业集团合作、股分改造等方式进行企业的规模扩大和生产技术创新,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现代化规模淀粉加工企业,目标定位向淀粉、变性淀粉、淀粉糖等深加工产品发展。
3.2.2 建立木薯良种良法种植技术推广示范基地。一是从木薯品种上不断引进和培育能适应贵港市种植条件、高产、高粉、抗虫抗病特性的早、中、晚熟木薯新品种;二是推广木薯规范化种植,实行间作套种花生、豆类、西瓜、甜瓜等矮杆作物,既促进木薯生长,又达到一地多收的效果,增加薯农收入[4]。通过木薯良种良法的科学栽培,提高基地种植效益,利用示范样板,带动面上群众种植优质、高效木薯品种,扩大种植面积,逐步建立和发展以木薯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生产模式。
3.2.3 切实协调好企业和薯农之间的关系。一是协调木薯加工企业为木薯种植户提供便利服务,在木薯主产区完善好薯区的种植、交通等基础设施,方便木薯生产;二是协调企业对木薯种植大户提供资金上的扶持,支持薯农实行规模化种植[5-6];三是协调企业做好木薯收购和木薯款的兑现工作,防止在收购木薯上出现故意坑农现象,以免挫伤农民种植木薯的积极性。
3.2.4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适时引导农民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推进木薯连片种植,规模化经营。
4 参考文献
[1] 宋吉轩,丁海兵,黄团,等.贵州省木薯产业概况及前景展望[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4):155-156.
[2] 戴声佩,刘恩平.湖南省木薯产业发展研究[J].热带农业科学,2011,31(12):71-74.
[3] 何礼新,黄周勇,陈金洪.广西隆安县木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1,26(5):89-91.
[4] 梁露锋,玉琼广,刘洁.木薯产业发展动态及前景展望[J].淀粉与淀粉糖,2011(4):6-9.
[5] 伍薇,柯佑鹏.中国木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中国热带农业,2011(3):6-9.
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 现代渔业;发展现状;对策;河南济源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1-0316-01
为进一步挖掘济源市渔业发展潜力,尽快建立“三化”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现代渔业快速健康发展[1-4],笔者对济源市渔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发展现代渔业的对策。
1 济源市渔业发展现状
1.1 水域资源丰富
济源市水域资源丰富,境内河流17条,其中黄河、沁河穿境而过。有黄河小浪底、西霞院以及王屋山、鏊背山、天坛山、蟒河口等20余座大中小型水库,水域面积1.12万hm2,可开发利用水面及滩涂面积6 666.7 hm2。河流库区沟岔纵横,水质清澈,有自然鱼类黄河鲤鱼、鲫鱼、花白鲢、翘嘴红鲌、鲶鱼、淡水青虾等124种,多数水域适宜鱼类生长。
1.2 渔业生产基础良好
济源市水产养殖品种除草、鲢、鳙、鲤、鲫、鲂等常规品种外,还有鲟鱼、大鲵等名贵鱼种。养殖方式主要为网箱养殖、池塘集约化养殖和水库、坑塘散养,另外还有利用山涧溪流的名特优品种养殖。池塘养殖以鲤鱼为主,平均产量约为45 t/hm2;网箱养殖(24 m2):鲤鱼每箱3~4 t,花鲢每箱1.5 t左右。水库坑塘散养产量不等,大鲵、鲟鱼等名特优养殖属工厂化养殖,起步较晚,仍属小规模,目前多数未达到商品产量。
目前济源市网箱养殖13 500箱,利用坑塘养殖面积155 hm2(其中精养渔塘100 hm2),大鲵养殖2 992 m2,2011年预计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4万t,较2010年增长16.7%,实现产值1.4亿元,渔民人均收入10 006元,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9 341元高665元。目前济源市水产养殖行业成立了7家公司4个合作社,黄河水产养殖公司和黄河大峪峡水产养殖公司生产基地已通过无公害水产品基地认证,大奎岭、张岭鲤鱼、鳙鱼、鲫鱼产品获得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张岭草鱼、鳙鱼正在申报有机水产品认证。
1.3 发展潜力大
一是开发空间大。济源市渔业资源优势明显,目前利用率不足1/5,开发空间很大。二是消费空间大。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善和城镇化趋势的加快,水产品消费量将稳步增长。据预测,我国水产品总需求量将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济源市的实际水产品需求量将更大,渔业发展空间巨大。三是效益提升空间大。水产养殖业较传统种植业效益好、收入高。据调查,精养鱼池实现产值45万元/hm2,利润9万元/hm2,较粮食作物产值3万元/hm2增加42万元/hm2,利润增加7.5万元/hm2,增幅500%。济源市养殖水平参差不齐,产量差异较大,产量提升空间较大。在品种选择上,以鲤鱼、鲢鱼为主,名优品种养殖发展潜力很大。四是市场需求潜力大。济源市北部与山西晋城毗邻、西部与山西运城接壤,南与洛阳相临,区位优越,70%以上的水产品运往山西、陕西、洛阳等地,产品深受当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销售前景广阔。
2 济源市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全面规划,资源利用率低
济源市由于缺乏全面科学规划,科学养殖技术未很好地普及,粗放养殖仍然存在,效益差,高效渔业刚刚起步。全市约有6 666.67 hm2的水面及滩涂可以开发利用,目前利用率不足1/5,资源利用率低。
2.2 水产品品牌优势不强,深加工能力差
济源市水产品大多以鲜活产品进入市场,没有形成全产业链,规模效益不突出,品牌不响,无包装,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知名度、销量及效益,价格低、效益差。深加工方面,缺乏大的龙头企业带动,起不到引领、带动作用。
3 济源市现代渔业发展对策
充分发挥济源市水利资源优势,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切实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水产健康养殖业,做大做强水产加工业和休闲渔业,积极推进现代渔业建设,促进济源市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3.1 加大资金投入,推进水产业快速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和资金,争取中央、省各类扶持水产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市财政水产业发展专项经费,争取一切可利用的资金,为水产业发展提供建设资金,扩大水产业发展的规模。同时积极引进外来资本投入水产业,全面推进济源市水产业的快速发展。
3.2 搞好规划,拓展养殖空间
目前济源市的水产养殖主要是以水库网箱养殖、坑塘养殖和池塘养殖为主。为加快济源市渔业发展水平,济源市应积极拓展养殖的内涵和外延。一是重点抓好养殖水域的规划。合理确定渔业水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切实加强对渔业水域开发利用的指导与调控,为渔业长足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二是注重拓展新的养殖空间。不断拓展养殖空间,促进养殖业向工厂化、集约化发展。三是注重养殖方式的转变。大力开发新品种养殖,扩大名特优新品种覆盖率;加快鱼塘标准化改造步伐,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强化无公害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健康、生态、安全的水产养殖业。
3.3 延伸渔业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延伸渔业产业链,对于促进渔业生产、提高效益和产业素质,推进渔业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大力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扶持水产加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培育加工龙头企业,创立名牌产品,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加强水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一批水产行销大户和企业,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水产品流通体系。三是充分利用济源市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发王屋山农家乐等系列项目,开展以休闲垂钓、观光、餐饮等为特色的休闲观光旅游活动,不断开发渔文化内涵,进而促进渔业经济向高深层次发展。
3.4 强化服务,促进科学发展
强化服务,促进渔业科学发展。一是大力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二是支持渔民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鼓励合作社、龙头企业与渔户通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进行产业化联结,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三是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切实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四是强化渔业执法能力建设,拓展渔业执法领域,搞好水产苗种、渔用饲料、渔用药物、产品加工质量、渔业市场、渔业防灾减灾、渔业水域环境等环节的监管执法,为渔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4 参考文献
[1] 辽宁锦州市现代渔业建设成效凸显[J].科学养鱼,2012(2):47.
[2] 汪宏伟.宁夏中卫市以科技示范基地引领现代渔业发展[J].渔业致富指南,2011(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