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消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金融消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金融消息

国际金融消息范文1

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出口企业陷入困境,出现出口下滑、经营亏损和困难加重等现象。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统计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倒闭的中小企业大都是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中小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1/10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2008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2007同比减少15%。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融资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主要依靠企业直接吸收融资,这决定了中小企业内部融资比重非常高,而且企业通过其他方式筹资少之又少。依靠直接吸收融资,虽然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能够尽快形成生产力能力,但这种方式资金成本过高,容易分散了企业的控制权。如果外部投资者的投资较多,则投资者会有相当大的管理权,甚至会对企业完全控制。

②融资成本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用资费用和与筹资费用。理论上负债性融资的融资成本要比权益性筹资成本低很多,负债性融资能使企业保证控股权、发挥杠杆作用。但在实际中,中小企业在借款时(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很难享受享受优惠利率,并且还要支付更多的浮动利息。而且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制定一系列的比较苛刻的条件,使得中小企业通过银行借款非常非常的麻烦,获得的资金也是很有限。目前,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同时不少银行还要求企业存单质押,使国有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1.65%,股份制银行综合融资费率达到了15.40%,一些地方民间融资月利率已高达4分到6分。过高的资金使用成本对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单一的融资渠道无形中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③政府优惠政策少。面对金融危机,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2008年安排中小企业专项资金35.1亿元;央行新增2000亿元面向中小企业的专项贷款,以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银监会也了《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确保全年的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本机构全年贷款的平均增幅等等。去年一年,我国在中小企业发展上作了很多措施,但这些措施对于弥补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空缺还是很难。

④自有资金逐渐减少,企业资金缺口日益加大。中小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大多是对原材料加工。自2007年以来,原材料、劳动力、煤电油运等要素价格持续上涨,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的销售压力不断加大,大量流动资金滞留在生产环节,应收账款增多,存货占用资金上升,企业资金需求量快速增加。但由于劳动力成本、原材料和能源等价格全面上涨导致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缩小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降低了其在同行业里的竞争力,减少了企业的留存收益,使得中小企业自有资金减少,企业资金缺口日益加大。

1.1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企业融资按照资金来源渠道(筹集资金来源的方向和通道)不同主要分为权益性融资和负债性融资。权益性融资又称为自有资金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内部积累等方式筹集资金。负债性融资又称借入资金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

表1 企业融资方式关系表

实际上内部融资金额占中小企业全部融资额的比例并不高。内部利润留存所筹资金仅占中小企业所筹全部资金的16.67%。在相对发达的国家,内部融资比重一般都超过50%。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例过低其主要原因是受经营规模的影响,在同等规模的情况下很难再扩大留存收益。由于进入股票市场门槛很高,中小企业很难取得发行股票的资格。对于债券融资,严紧的债券政策,中小企业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利用商业信用融资也是不错的方式,但数量有限,时间有限,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有限的经营规模使得中小企业只能从外部融资,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成本过高,从而加大债务负担,使得中小企业抵御融资风险的能力变弱,更不利于其扩大再生产,限制企业的长远发展。

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用于经营资金周转,这决定了其融资以短期借款为主。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处于一种混乱状态,信息对于银行和企业都是不透明的,而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博弈过程,中小企业存在明显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而商业银行为规避风险所采取的信贷措施进一步削减了中小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对于中小企业说,更是雪上加霜。

1.2从中小企业自身环境分析

自2007年年底以来开始的从紧货币政策,使得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更加恶劣。而2009年初,中国进出口形势进一步恶化,1-2月进出口同比萎缩21%,特别是出口下滑加剧。同时,由于外资企业资金困难和投资意愿降温,FDI大幅缩水,2009年前两个月FDI同比下降26%,这一趋势可能持续至2010年。本来对中小企业贷款条件比较严格的商业银行为防范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对这些外向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行为更为谨慎贷款,条件更为严格。

(1)中小企业信用度低,担保体系不健全。银行信贷门槛过高,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各大银行虽然都有贸易融资业务,但真正贴近市场、省钱好用的产品却很少。而作为借款者的私营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通常倾向于提供对获得贷款有利的信息,而隐瞒不利信息。对银行而言,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会加大信贷风险,增加信贷成本。由于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进而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度。

(2)中小企业技术能力低。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其经营范围主要以加工为主,没有技术含量,处于市场经济的最底层,劳动密集型企业主要以降低人工成本与材料成本来获取利润。而新的劳动法实施使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大幅度飙升,使材料成本上升,这直接缩减了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使得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利润锐减导致企业自有资产减少,从而影响企业内部融资。

(3)中小企业不具规模优势,贷款难。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是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贷款数量少,中小企业的户均贷款量只相当于大中型企业的5%左右。贷款风险大且管理成本高,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大约为大中型企业的6倍。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4)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较低。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信誉不高,信用等级普遍较低。某些中小企业出现资历不抵债后,一些企业业主一走了之,或者借改制改革之机,不规范运作,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以致出现银行“惜贷”、“慎贷”、甚至“恐贷”的现象。信用基础有赖自身构建,中小企业本来的信用等级就差,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还为避税而做假账和以现金方式交易,明明经营状况还不错,但账面上反映的要么是略有盈利,要么是亏损,银行很难获得真实会计信息和经营状况,导致了融资的困难。

(5)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法制观念淡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够规范、不健全、信息不透明、缺乏有关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数据,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真实数据的审查难度,银行经营面临的风险较大,增加了融资难度。

1.3金融机构方面的原因

(1)银行普遍有惜贷行为。中小企业贷款难,难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惜贷”。“惜贷”现象的产生有银行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积极方面,是国有银行“软预算约束”硬化的一种表现,但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一些国有商业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的几十万无贷款既有风险又无利可图,而国有大型企业贷款表面上无风险又“一劳永逸”,因此,银行宁愿资金积压也不愿贷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从目前看,银行仍然是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商业道德、信用能力等因素带来的传统负面影响,使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对资金需求量大的高新技术型、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出现“告贷无门”。

(2)金融机构运用机制存在缺陷。我国金融组织体系是以少数国有商业银行为主,辅以若干中小金融机构而形成,其运用机制存在缺陷。国内银行缺乏针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贷款标准使得按现行贷款标准,中小企业大多不符合条件,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虚设问题仍未得到解决,由此导致银行法人治理机构严重扭曲,内部人控制现象十分普遍,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贷款风险增加,经营效益严重恶化,导致放贷能力和积极性均受影响,即使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存在着产权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其背后的“老板”仍是国有企业,所以同样存在所有者缺位及由此导致的内部控制和道德风险。

(3)利用博弈论分析。在银行与中小企业贷款过程中,银行会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收益最大化的决策,银行会经过一系列的评估并决定是否放贷,而企业会在获知银行是否放贷做出最有利于自身的决策。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银行很难获得这些企业的充足的信息,这决定了银行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不完全的。因此,银企间的借贷博弈是一种信息不对称、不完全的动态博弈。

前提:

①银行与企业间是信息不对称的、信息不完全的。

②银行与企业间的博弈是动态的,一方先行动,另一方再行动。

③根据“理性人假设”,博弈局中人均在客观约束下做出能最优实现其目标的决策,都是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

模型假设:

①企业的贷款总额为P,其银行利息为I;

②银行不放贷而将这笔钱做其他投资可以获得的收益率为E;

③企业利用贷款投资后获得的收益是R,申请贷款费用为C;

④企业违约后,银行的追究成本为Cd,而银行会对进行罚款为F;

根据上述假设条件,构建模型,如图1所示。

表3 银企收益博弈树

博弈树的分析:

①企业需要资金时,因其主要筹资来源是银行,如果不选择向银行申请贷款,很难通过其它方式进行融资,则此时银行将把资金存入中央银行获得利息为E,而企业因没有资金收益为0。

②企业选择向银行申请贷款,如果银行采取不贷给企业,那么银行的获益仍然为E,而此时,企业为了申贷所花的成本为C就成了沉没成本,则企业的收益为-C。

③银行同意贷款给企业后,若企业遵守合约按时归还贷款时,银行获得贷款利息I,企业利用贷款投资获益为R,支付利息为I,则企业通过向银行融资获得的收益为R-C-I。

④银行同意贷款给企业后,企业不遵守银企间的合约,违约不归还贷款。此时,银行如果追究企业责任并且成功,银行取得贷款总额A,利息I,追究成本Cd和罚款补偿F,则银行收益为I+F-Cd;此时,企业需缴纳违约罚款,则企业的收益为R-C-I-F。

⑤银行同意贷款给企业后,企业不遵守银企间的合约,违约不归还贷款,银行放弃追究其责任时,银行损失本金A,则银行的收益为-A,企业则不用偿还贷款和利息,则企业的收益为A+R-C。

2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

2.1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1)政府加快角色转型,由投资者向服务型引导型政府转变。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各方面服务,健全扶持中小企业自主创业、资金融通、信用担保、管理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的配套政策措施和社会服务体系,这样方便中小企业与政府部门沟通。

(2)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通过降低税率、税收减免、税收返还和加大税收宽限期等方式,鼓励企业研发创新。更优惠的税率政策使得中小企业有更宽松的资金进行企业投资和扩张,减轻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3)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设立商业性或互信用担保机构。加快建立全国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的行业准入、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监管,建立担保行业自律性组织。

(4)发展中小银行,扶持民间金融机构。许多学者认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压力最可行的方法是国家放松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限制,激励民间金融机构,并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中小银行有着经营成本低贷款效率高的特点,其对象主要定位于本地的中小企业,对客户的背景信息较为了解,不需要更多调研,交易成本相对较低,更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5)加快中小企业创业融资平台的建设。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在全国选择一批风险控制好、经营管理规范、担保实力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入中小企业创业融资平台,进一步扩大平台规模,增强平台成员担保机构的担保实力,提升平台的信用水平和抗风险能力,扩大平台业务的覆盖面,实现平台业务的稳步扩张。

(6)努力推进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工作。政府应加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管理工作。创建区域范围内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信息库,通过资金、信息、培训等措施,加大直接融资后备资源培植力度。并加大与国内外证券机构、投资银行和创业投资基金的合作。通过投资洽谈会、项目对接会、融资推介会等形式,积极搭建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各类资本的对接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融资合作与交流,努力拓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7)引导、规范发展民间资本。充分运用好民间资本,引导规范民间资本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民间金融是发展健全的金融市场所不可或缺的,它的形成和发展特别有利于金融市场上的竞争、监控体系、法治结构等几种基础性体制的建立。而且民间金融具有正规金融所不具备的四个优势,正是这些独特优势,成为其能够和正规金融、形成互补效应的重要原因。

2.2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1)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小企业作为整个经济增长中不断成长的主体,将随着其发展壮大而增加对金融机构信贷的需求,为此,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升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一是完善小额信贷营销机制,健全贷款营销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地制定信贷人员发放、回收贷款的综合考核办法,鼓励信贷人员在提高信贷质量的前提下,增加新贷款;二是继续加强抵押业务创新,适当扩大贷款抵押率,对经贷款审查、评估确认资信良好、确能偿还贷款的中小企业,增加发放信用贷款。

(2)发展中小企业银行,调整原有商业银行的职能。商业银行要真正摆脱行政束缚,按照市场化要求,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把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对银行来说,向大量中小企业贷款,可以分散金融经营风险降低成本,防止贷款过度向大企业集中而潜伏信贷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进一步转变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支持中小企业与自身发展的一致性,牢固树立“搞活企业就是搞活银行”的战略思想,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帮助其脱离融资困境。中小企业在浙江企业总数中所占比重超过率为95%,对于当地商业银行来说,谁能在中小企业这个极具潜力和利润空间的市场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3 给中小企业的建议

中小企业先天不足是导致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中小企业只有自己作强作大,才能够在与银行的贷款博弈过程中获得更高的收益,才能够提高自己的信誉度,使自己的融资渠道多样化。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中小企业应该借此机会改变经营策略,在新的环境下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经营模式,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中小企业信用等级。

(1)不断提高经营者素质,降低经营风险。中小企业成立初期,其规模小、生产技术、技术创新能力差、产品开发能力弱、竞争力弱等特点,经营者能很快地找出缺点,及时作决策并快速实施。但由于企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有限,不能及时地解决问题使得中小企业面临破产。这也是中小企业寿命短的因素之一,中小企业的短期不稳定性使得银行发放贷款带来较大的风险。所以不断提高经营者素质,降低经营风险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健全中小企业财务制度。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财务制度,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规范,设置几套账,视不同需要对外报送不同的报表,信息披露不真实,导致银行无法对企业传递给银行的信息进行甄别,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建立完整的财务制度对于中小企业经营走上正规化制度化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3)加快发展以增加企业积累。中小企业规模小灵活性强、应变迅速快、效率高,因而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充分活力,能及时的应对市场的要求和变化。中小企业应充分发挥自我优势,自我市场定位,把握市场机遇,及时开发改良新的产品以提前占领市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国际金融消息范文2

合理的金融结构对于促进资源配置、完善资金结构、平衡社会供求和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20年,金融市场在规模上得到了显著发展,但结构上的许多弊端制约了金融功能的发挥和金融效率的提升,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结构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金融效率做出评判,最后对金融发展的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

金融结构;金融效率

1 金融结构的定义

金融结构的概念首先是由戈德史密斯(1969)在《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提出。他指出一个社会的金融体系是由许多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组成,而不同类型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结合就形成了不同的金融结构。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列文指出,从宏观上讲,金融结构是指社会金融体系及金融政策的结构性方面;从微观上探讨金融结构则主要涉及金融契约、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总体关系。王广谦(2002)认为:“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或总量)各个组成部分的规模、运作、组成与配合的状态,是金融发展过程中由内在机制决定的、自然的、客观的结果或金融发展状况的现实体现,在金融总量或总体发展的同时,金融结构也随之变动。”

本文将沿袭以上分析,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资产三个角度入手对中国金融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对上述三个分支的效率进行探讨,进而总结出中国金融结构的运行效率。最后,本文将对未来中国金融结构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展望。

2 中国金融结构特征

2.1 金融机构特征

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包括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内部市场份额架构。分析金融机构的特征,主要是研究其存在形式及各类金融机构所占的比重。从改革以来,我国由银行业主导型变成了多行业共同主导,由单一银行制逐渐发展成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公司等多元化金融组织并存的发展格局。下图显示了近五年主要金融机构资产总量变化以及各自在主要金融机构中的占比。

通过图1可以看到,银行业在我国金融结构中仍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资产占比总量达到90%以上。而作为资本市场最为重要的证券行业,其发展并没有真正跟上中国金融市场飞速发展的步伐,与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地位相差甚远。保险业机构在金融机构中的份额仅次于银行业。2011年保险业从业人数达到390万,甚至超过了银行业的308万人次,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迅猛,前途不可估量。最近几年才逐渐热火起来的信托业发展良好,这与我国相关政策放松和金融从业人员思维理念的成熟有很大关系。

2.2 金融市场特征

我国金融市场可以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其中货币市场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以及外汇市场等短期市场。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交易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规模、结构的变迁带有显著的发展中国家特色。发展中国家在建国初期都会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吸引外资以启动经济,充分培育本国资本市场,扩大资本市场规模。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再开始全力培育货币市场的发展,1999年后,我国货币市场呈现出一种爆发式的迅猛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0%。货币市场的这种跳跃式发展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货币市场发展滞后的局面。

2001-2011年以来,货币市场交易额飞速增长,在2007年到达极大值,然而金融危机挫败了它的强劲发展势头;资本市场发展则缓慢,2005年末,货币市场规模是资本市场规模的8.01倍。庞大完整的货币市场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资金供给的必要条件,美国、日本等资本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货币市场规模都远远大于资本市场。因此我国货币市场规模超过资本市场表明了一定程度的结构优化。

2.3 金融资产特征

金融资产是金融业务中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凭证,也是金融市场中进行流通、交易和具有法律效力的金融契约。全社会的金融总资产大致可分为三类:货币类金融资产、证券类金融资产和保险类金融资产。货币类金融资产主要指现金、本外币银行存款;证券类金融资产主要由债券、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构成;而保险类金融资产则包括商业性保险资产和政策性保险资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资产总量大幅增长,由1978年的1512.5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16万亿元。改革开放前,我国金融资产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几种,金融资产结构简单。随着金融改革的演进,资产多样化趋势明显。银行体系开发的信用卡、国债回购、短期融资券、外汇理财、利率互换等多元化金融资产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收益权证、资产证券化、QDII等资产的避险增值功能更加突出。并且,金融资产的构成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其总体趋势是:货币类金融资产比重在下降,证券类和保险类金融资产比重稳步上升。目前货币类金融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占全部金融资产的46.6%,构成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主体。非货币类金融资产增长迅速,特别是证券类金融资产,占比50.19%。从1980年中国恢复商业保险以来,虽然保险业规模不断增长,但保险类金融资产仅占4%左右。

3 金融效率分析

金融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关乎金融效率的发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分析金融结构的运行效率:

3.1 对融资需求的满足能力和便利性

资金短缺和盈余双方的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能否被有效满足,并且渠道是否便利,将直接说明金融体系的效率高低。目前来看,我国依然存在着大量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情况。中小企业得到的新增贷款只占年新增贷款总额的8.5% 左右,而中小企业所创造的GDP占全部GDP的一半以上,70%以上的新增就业机会由中小企业创造。温州私人借贷和鄂尔多斯地下钱庄的出现表明我国金融体系的低效率性。

3.2 金融资产价格对信息的反映灵敏程度

在高效的、健全的金融系统中,任何一个经济或者政治信号的都会在金融资产的价格上得到迅速的反映,这种灵敏的反映是金融体系高效率的表现。我国资产价格长期偏离经济基本面定价,内部人操纵资产价格现象时有发生。金融资产之间的联动机制不完善,导致资产价格在我国金融市场并不能反映出真实的市场波动和信息传导情况。

3.3 金融体系中金融资产效率及创新能力

我国金融资产中的避险型工具几乎没有,根据西方金融学理论而得出的多样化投资组合在我国也不能有效实现。我国金融创新仍显不足,诸如卖空、期权等对冲型金融产品都未能实现,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管制过多,无法为投资者提供适宜的金融服务,导致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与基础银行业业务进行过度竞争,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金融体系运行的效率。

3.4 金融系统传递宏观经济政策的时滞

一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汇率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一般都通过金融机构信贷反应、金融市场利率波动、金融资产价格调整等渠道来发挥作用。按照相关学者的实证分析可知,货币政策的发挥一般在滞后第二期发挥,财政政策则滞后五期才起明显作用。这也说明了金融结构所运行的效率不高。

3.5 金融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金融交易活动中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价值量。1991年我国印花税曾高达6‰,而2008年降至1‰的水平。众多券商实行的低费揽客规则也导致金融业的交易成本越来越低,报表中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也呈直线下降趋势。2010年沪深市场股票交易1200余亿元的经纪业务收入相比较,2011年全行业经纪业务收入仅为798亿元。然而银行业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等相关费用却持续上涨,相比2010年同期,2011年多数银行佣金净收入的上升幅度超过30%。

4 金融结构发展趋势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参考发达国家金融结构演变的过程,我国金融结构的长期走势如下:

(1)金融机构发展趋势:各分支金融机构的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个性化、专业化的中小金融机构地位日益突出,证券业、保险业和信托租赁业的发展步伐将加速,我国特有的市场结构和政治导向使得银行在长期内仍将占据金融机构主导地位,非国有银行市场份额提升,金融机构各行业均衡发展,提升金融功能。

(2)金融市场的发展中心仍在货币市场以及货币市场中银行间同业市场,这由我国正在转型阶段的特殊国情以及银行业的特殊地位决定。债券市场将得到规范和发展,国债市场的功能和作用得到发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系得到加强。短期内,货币市场制度基础得到进一步完善;长期中,健全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规范股票市场的运行发挥资产价格渠道的传导作用,顺应经济发展证券化的趋势。

(3)货币类金融资产和证券类金融资产为主体的金融资产结构是中国金融业渐进式改革的结果,这一结构将长期维持。我国将坚持金融资产结构的动态调整,以总量增长带动结构优化,积极开发创新能满足包括流动性、安全性、增值性等需要在内的多元化金融工具。

【参考文献】

[1]王广谦.中国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分析[J],金融研究,2002(5)

[2]易纲,宋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J], 经济研究,2008(8)

[3]易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6(12)

[4]王计乐,基于金融效率的中国金融结构分析,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谢清河,金融结构:路径、效率与改革,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6],中国金融结构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影响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7]张杨,我国金融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量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实证分析,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作者简介】

国际金融消息范文3

关键词:货币金融学;金融危机;政策效果

中图分类号:F8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10)04―0069―02

一、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方向和特征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的货币政策方向发生了调整。为了缓解国内次贷危机的影响,美联储大幅度地降低利率,同时继续美元贬值的汇率政策。美联储2007年9月将联邦基准利率进行了三次下调,至2008年1月22日联邦基准利率降到3.6%,中美利差首次出现倒挂,2008年10月2日联邦基准利率首次降到1%以下。至2008年12月26日时联邦基准利率接近零利率水平(0.1%),之后一直在此附近调整。

同时,在2008年2月美国通过经济刺激法案,对美国个人和家庭注资超过1000亿美元。增加货币供给和可支配收入,以刺激消费减缓经济衰退。2008年3月美联储向一级交易商出借2000亿美元国债,2008年9月19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布什政府的住房抵押债券收购计划7000亿美元的一揽子收购方案。美国政府出资救助金额累计已逾万亿美元。2008年10月13日美国公布了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第一步,即向备受打击的美国各银行注资2,500亿美元的计划,用于购买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无表决权的股票,通过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使金融机构获得资金以充实资本。其后又向保险业和汽车行业进行注资和提供政府担保。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又抛出一项高达800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在这项规模空前的刺激计划中,有6000亿美元用来收购相关抵押债券。

美国政府的救市行为表现为关注危机爆发后信贷市场存在的问题,与此相对应,美联储希望通过降低利率和注资解决流动性问题。本文试图应用货币金融学经典理论来分析危机后美国利率政策调节和注资救市的效果。

二、美国货币政策调整的治理效果

(一)利率传导途径

根据传统的利率传导途径,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供给的扩张是通过如下途径来对总产出水平发生作用的,即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实际利率水平下降,从而降低筹资成本,进而引起投资支出的增加,最终导致总需求和总产出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住宅支出以及耐用消费品支出也属于投资决策。

由于利率传导机制中。对支出产生重要影响的是长期实际利率,而不是短期利率,所以消费者在目前市场不确定性条件下,即使短期利率降低幅度很大,也很难收到明显的效果;并且对房地产住宅等投资的大幅减少会抵消利率下降对消费者投资支出的积极作用。因此除非这种接近于零的低利率能够长期维持下去,否则美联储短期内对利率大幅度的降低政策在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

(二)财富效应

如果人们手中持有的资产的实际价值减少,将导致财富减少,人们会相应减少消费支出。美国次贷危机首先表现为房地产价格大幅下降,人们的固定资产净值减少,财富缩水。降低利息的政策调整虽然能降低还款成本,却不会为次级贷款人带来还贷收入,借款人收入能力不足丧失偿付能力。降息固然可以降低购房者的还贷成本,有利于房市的重新活跃,但由于决定房价更根本的是收人、供房贷款来源与供求格局以及信心预期等因素制约,美联储的降息举措对此次危机的治理效果不是很明显。

之后在2008年2月美国通过经济刺激法案对美国个人和家庭注资超过1000亿美元。以增加可支配收入。但是这点增加的收入和房地产资产价值的减少相比非常有限,除非注资的金额超过财富的缩水,否则很难刺激消费减缓经济衰退。

(三)托宾Q理论

托宾将q定义为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之比。如果q值高,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高于其资本重置成本,因而新的厂房和设备相对于企业的市场价值来说更为便宜。这样企业就会发行股票,企业发行少量的股票就可以购买到大量的资本品,因此企业的投资支出将会增加。相反,如果q值低的话,投资支出低迷。

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时,公众发现自己手中持有的货币量超过了意愿持有量。他们希望将多出的一部分支出投入股票市场,这会增加对股票的需求并提高股票的价格水平,而高股价会导致q值升高,并进而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但是这种传导途径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下也出现了问题,次贷危机产生的信用危机和人们心理预期的作用。股票市场受到极大影响,股票的价格水平低迷,q值没有提高,导致注资政策的无效。

(四)消费生命周期假说

消费生命周期假说对消费者的资产负债表影响消费支出决策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在消费者可利用的资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消费者的金融财富(金融资产),主要由普通股票构成。当股票的价格下跌时,消费者的金融财富减少,因此消费者一生中可以利用的资源减少,消费随之减少。

美国7000亿美元住房抵押债券收购计划的出台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市场的信心,但是这笔注资主要就是用来救助银行,收购抵押相关债券,并没有明确详实的救助计划和监督体系。其它行业的发展都受到了影响,盈利状况下降,股票市场的恢复和繁荣看不到明显效果。根据消费生命周期假说可知,消费减少导致经济衰退,即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是必然的也是短期内不能解决的。

三、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1、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利率政策的制定应该考虑全球通胀率指标,而且利率的调整要始终遵循市场经济原则,不能长期偏离市场规律,造成较大的不确定性。

国际金融消息范文4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融资

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世界性金融海啸给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可避免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同样产生深刻的影响。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愈加突出。

一、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在动荡的国际金融形势下,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及信用风险水平都将上升。我国的各大商业银行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会更加惜贷,贷款将会被限定贷给中小企业中的极少数技术进步型企业,并且要求接受贷款的企业信用度高,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比较好,财务情况比较透明。因此,贷款还是被限定给了极少数的大企业,中小型的企业仍然被排除在外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也就是从企业融资资金来源划分,有政府支持的财

政渠道、银行信贷渠道、资本市场渠道、民间资本渠道等。其中以政府支持的财政渠道为主。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存在以下问题:

(一)融资渠道狭窄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单一,直接融资比例比较低。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的考虑,很少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性融资,导致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非常高。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内部融资和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渠道的狭窄和单一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在中小企业主要依赖内部融资和借款融资的情况下,各种融资方式没结构性失衡。在各种融资方式中资金的利用也不合理。中小企业发展急需的中长期资金,而其他融资渠道也难以提供其发展需要的资金,银行又难以提供长期信贷。

(三)融资成本过高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单一和融资结构不合理,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只能借助银行和内源融资,在融资时无法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和融资渠道选择适合自己资金需求的融资方式,并且存在在借款过程中的诸多手续问题。在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间的融资结构性失衡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复杂性大,融资成本高。

三、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应对策略

(一)积极拆借,内部集资

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自己的项目、资源、劳动力、环境等优势,多方寻找,积极拆借,合理引资合资;另一方面,企业在内部可以通过向员工宣传企业经营理念,使员工切实明确企业发展、改善员工福利的双赢原则,内部筹集资金。

(二)合理配置,盘活资金

企业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必须做到合理配置,优化资金使用。具体的做法是:采取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压缩项目投资、实施最低成本战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争取最大限度增产增效;对于职工工资的发放,在不违法《劳动法》的基础上,以企业利益为核心,合理发放。注意货款的回笼。对于经营好、信用好、货款及时兑现的客户,在营销上应该适当倾斜,加快资金周转。

(三)选择最佳偿债方式,发挥资金效能

企业向银行或其它机构和民间借钱,偿还的方式有许多。决定企业偿还债务的方式不应只看到利息的多少,而应由企业的投资付税后的利润来决定。这个利润率若高于银行的贷款利率,企业应尽量把资金留在手中,进行利润更大的投资活动;当企业自身的投资活动的利润率低于银行利率时,企业应尽快偿还债务,采取灵活还债方式。

(四)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和银行资源,顺利实现间接融资

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摆脱困境,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各商业银行也纷纷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新举措。

(五)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在目前企业融资难上加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渠道。如通过私募股权融资和吸收风险资本,将企业部分股权出卖,获取现金。以解决企业流动资金的需要,促进企业业务发展。

(六)政府完善有关政策帮助中小企业解困

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等都有相对完善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世界各国都建立了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扶持不足。政府必须要通过多种途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总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难题,我国的情况更加严重,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利益。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经济、金融在内的各项综合改革的进程,需要借鉴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及实践经验,并通过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国中小企业最终走出融资困境。

参考文献:

[1]Berger A.N., Udell G.F. Universal banking and the future of small business lending,InSaunders,A.Walter,I.(Eds.)Universal Banking:Financial System Design Reconsidered. Irwin,Chicago,1996

[2]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2002;9

国际金融消息范文5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一系列银行倒闭事件层出不穷,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范围不断蔓延。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被认定为金融安全网①的三大组成因素之一,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以及推行,是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统一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②的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情况下,由隐形存款保险制度向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转变已逐渐成为国际趋势,存款保险制度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体的认同以及采用。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一举措逐渐成为各个国家维护自身金融、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国国务院于2014年11月30日正式了存款保险制度意见稿,向社会群体全面公开征求意见,意味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距离正式实施已为期不远。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投保主体、参保款项、限额偿付、差别费率制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于2015年5月1日起开始正式实施。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对于存款保险制度存在意义的讨论,最经典的是Diamond以及Dybvig在1983年提出的“银行挤兑模型”,即Diamond- Dybvig(DD)模型,该模型指出银行面临挤兑的威胁是不可避免的,而存款保险则是解决挤兑威胁的最优政策,这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Mishkin(1996)认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内在脆弱性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以及道德风险,同时运用债务合约的道德风险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阐述。当社会经济得到繁荣发展时期,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银行一般不会对企业的盈利状况进行审查。而如若银行在企业不能如期偿还其所欠债务时再来进行审查,其所面临的危险可能早已存在。

(二)国内文献综述

朱晓玲(2015)介绍了存款保险制度的一些基本概况,总结了国际存款保险制度规则的制定以及实施的经验,同时指出了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几点借鉴之处。乔香兰、王杰(2014)介绍了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储户和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叙述。郭田勇(2015)指出存款保险制度对维护银行体系稳定、营造应行业间公平的竞争环境的重要作用,并说明该制度对中小银行的有利影响。

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必要性

(一)我国高储蓄率的基本国情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从GDP的增长率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远远高于世界的经济增长率水平。一方面,在养老保险、社会医疗制度等并不完善的背景下,居民的储蓄存款是其维持自身未来的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提高,而中国自古就有高储蓄的传统,这些因素都使得居民的资产主要集中在存款上。另外,存款是各个商业银行能够正常经营的关键,一定比例之内的存贷比是维持银行流动性的关键,对应付客户的日常提款需要以及防范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存款在维持中国金融体系稳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在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银行业的竞争日益剧烈,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在切实保障存款人自身利益、维护我国金融乃至经济系统的稳定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存款保险制度的施行是中国高储蓄率的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

(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中小银行面临不公平竞争

中国长久以来都是实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这一措施虽然也是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但根据其近些年的发展不难看出,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存在着很多不可改变的缺陷,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有着很大威胁,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使这一政策制度化、公开化的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在我国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得到国家所提供的存款保险服务是免费的,当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发生危机时,出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和公众信心的考虑,中国人民银行或当地政府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给予资金上的救助,使得最终的损失由财政来买单。而在我国,当银行出现危机时,出于“大而不能倒”的考虑,政府往往会优先照顾规模比较大的商业银行,使得中小银行可能仅仅得到地方政府的救助。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对中小银行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四、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分析

(一)短期内,对中小银行造成一定的压力

于2015年5月1日起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规定保险费率实行差别费率制。我国国有大型银行的经营较为稳健,风险比较低,而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相对较高,风险费率要高于国有大型银行,其必然面临相对较高的保费费率,增加了中小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利差必然会有所收紧、信贷增速可能面临放缓的趋势、互联网业务不断创新,基于此,中小银行自身的盈利水平必将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在较高的经营成本下,中小银行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增加盈利水平,在接受存款人委托后会增加从事高风险、高利润的经营活动的概率,来追求自身效应最大化,增加银行经营过程中道德风险的产生。在其经营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产选择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也就是选择预期利润最大的投资项目,而忽视了风险与期限的因素;二是资本组合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也就是在存款比重不断增加的同时不断降低其自有资本的比率。

(二)长期来讲,对中小银行是一种机遇

首先,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一定引起大规模的存款搬家。据统计,我国低于50万元的存款账户在全部储蓄存款中占99.63%,考虑到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特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规定的50万元的偿付限额远高于国际其他国家的水平,能够覆盖几乎全部存款人的存款。因此,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小额存款人几乎没有太大的影响,不会改变存款人的存储计划、存储机构或者存储习惯。

其次,中小金融机构大多分布在中小城市、乡镇。由于地缘关系,中小银行更多的是为本地区的中低收入家庭、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更方便与潜在借款人进行交流,并且获得客户信息的渠道较多、成本较低,能够更好地降低银行的坏账率。同时,小城镇的居民以及企业从大型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资金的门槛较高,中小银行在全面审核其贷款信息后,可以以较高的贷款利率向其提供贷款资金,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除此之外,小城镇存款者对金融知识和金融产品的了解相对较少,其存款多表现为核心存款,为中小银行金融机构的持续稳健经营提供了比较稳定的资金支持。

再次,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意味着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为社区银行和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铺平了道路。长期以来,我国的五大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等对自身的市场定位并不是十分明确,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在某些领域竞争过度、而对某些领域却无人问津的情况。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使得现有各银行为了达到控制自身经营成本的目的,可能会将其主要精力更大程度地转向对高端客户的金融服务,使得对广大普通居民存款人的重视程度进一步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建立更多的社区银行、村镇银行等就成为了广大普通存款人的共鸣,不仅能够促进中小金融机构的建立以及发展,而且还会为普通居民提供良好地金融服务。

最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中小银行与大银行间的公平竞争。在没有推行存款保险制度的情况下,隐性存款保险是对非五大行的一种歧视,对中小银行的保护力度远低于大型银行,储户会认为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会更大,因而更愿意把钱存到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大银行中,导致中小银行处于不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下,严重影响了其盈利水平。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公众对小银行的信心,有利于为中小银行提供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并激励中小银行不断在管理成本、金融产品与服务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从而为中小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提供了一项很好的发展机遇。

五、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以及金融全球化的推动下,存款保险制度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保障,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维护广大存款人切身利益、保证金融市场稳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它又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着对经济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又存在着自身固有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中小银行在前期必然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盈利水平的;但在长期来讲,中小银行若是抓住发展机遇,在内部控制、金融产品服务与质量、管理成本等领域采取有效措施的话,其自身发展必将受益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

注释

国际金融消息范文6

一、绪论

1.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社会发展飞速的今天,企业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需要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空间去满足它。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东南亚等国已经开始流通人民币。一口半小型外币清分机市场的年需求在10万台左右,且会有10%的年增长率。

金融机具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一方面促进了行业的成熟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每家企业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优胜劣汰的考验。为了保住市场,不得以跟随降价还是寻求一条新的道路,突破困境。在这一问题的影响下,我们调研组对江浙沪一带的金融机具企业进行认真地调查,了解了企业内部、外部资料,对金融机具类公司未来的市场营销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

2.研究思路

本文以江浙沪一带的金融机具企业为研究实体,首先对市场营销策略的理论基础做简单阐述,然后对国内金融机具行业现状和江浙沪一带金融机具企业市场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找到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新的企业营销模式和市场营销策略建议。特别是在战略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方面,作者都大胆提出了个人意见和建议,还结合企业实际提出了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二、现存的营销组合策略概述

1.现行营销策略介绍

现今,各金融机具企业在现有的营销策略“成本低,差异化”的影响下,尽最大可能的实现技术的领先以及创造优质的品质。

第一,在产品定价的方面,始终坚持着“一分价钱一分货”的理念,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压迫下,企业现在慢慢转向竞争决定价格的战略。

第二,我们应该在售后上提升服务水平,在服务方面存在竞争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兼顾短期和长期的目标,将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走得更加遥远。

2.现在使用的策略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没有加强对市场行业的研究。现如今,金融机具企业的营销网络普遍都是专门针对银行等大、中型金融类客户销售和服务的。而其他的客户,往往是以银行作为媒介渠道,了解公司的产品,然后向各地销售公司咨询购买。对于小型的金融类客户而言,由于各金融机具厂家将放眼于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因而此类小型客户群体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建议公司应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产品组合和渠道策略。

(2)没有产品的整体概念。在现代市场理念的影响下,大多数人认为,完整的产品理念包括三个层次,他们分别是实质产品,形式产品和附加产品。现在金融机具行业市场发展正逐渐趋于成熟,检伪技术难度增强,现实市场更加复杂,企业之间产品的同质性很大,竞争主要集中于技术、价格、质量、服务四个因素。

因此如果想要在众多金融机具企业中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就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加强产品的合理性,有针对性的打造产品,使用明星效应,进行市场的抢占,争取利益的最大化,打击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3)和客户沟通方式单一。据调查,金融机具企业普遍与客户的沟通方式主要是客户拜访公关。由于行业性质的特殊性使其主要客户为全国各大商业银行,销售渠道较为稳定,同时也会使企业的神经麻痹,市场危机意识淡薄。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企业必须迎合市场需要,让产品成为另一种媒介和纽带,和客户有效沟通,实现理想的双赢效果。

三、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的制定

定制营销,是指企业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每一位顾客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根据个人的特定需求来进行市场营销组合,以满足每位顾客的特定需求的一种营销方式。现代的定制?I销与以往的手工定做不同,定制营销是在简单的大规模生产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根据顾客的特殊要求来进行产品生产。

四、结语

因此,根据金融机具行业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如下营销方式:

1.模块选择营销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体量、不同需求的客户,厂家应根据其实其情况为其设计产品,最终达成以客户满意度为主导营销方式

模式名称模式概述:

个性化定制+托管模式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并与客户签订持续性的合作协议,由厂家提供持续性的技术支持以及相应的产品更新服务。

个性化定制+售后模式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客户则进行一次性的技术买断,由厂家提供初期的智能信息系统植入和软硬件等相关设计,并提供一定时期内的产品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