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设计方案范文1
1.多媒体演示技术的概念
多媒体演示技术是综合集成二维动画、三维动画、非线性编辑等多种技术,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介有机整合,使演示效果不仅图、文、声并茂,并且运用动画演示技术,令演示更加生动活泼的一项综合性技术。
2.多媒体演示技术的优势
景观设计方案的多媒体演示是数字动画技术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景观方案展示大多靠图纸表现,难以全方位的体现出设计者的构思和意图。计算机辅助软件引入到景观设计中后,设计方案的体现不仅有了三维效果,并具有了时间的概念。多媒体演示技术能将静态图像以及运动中的三维图像在计算机虚拟环境下加以实现,模拟现实场景与设想,不仅能够直接提高方案表现的品质,同时在充分表达设计理念上也一定程度地改变着设计师的设计手法,即间接地提高了设计本身的品质,能够大大提高建设单位对于景观方案的理解程度。通过多媒体演示,使景观方案竣工后的效果在项目建设初期,就能清晰、完整、真实地展现给建设单位,从而有充分的理由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建设计划进行调整。
建设单位在决策与设计阶段可以根据景观设计方案的多媒体演示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多媒体演示技术是与景观设计的过程紧密结合,从任务书阶段、基地调查和分析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施工图制作阶段等,设计者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并能够实时进行三维效果预视。其中包括各种设计必要的设计图、工程图、效果图等等,甚至是三维动画漫游的效果。景观设计最终形成的方案应该全面而丰富,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效果图、文字说明和模拟动画图像,特色的背景音乐、精彩的解说,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达到视听一体的效果,这样带给受众的是深刻的设计艺术氛围和身临其境的艺术场景感受。[1]建设单位通过观察、感受模拟空间的方案演示,与实景环境结合,与方案设计形成同步,便于设计师对景观方案进一步的设计和修改创作。设计过程结束时设计图纸也就相应地输出,在景观设计的表现中,运用多媒体数字技术,能将设计方案在现实环境中精确定位,考察加入设计方案后对现实环境的影响,论证方案合理性,提出修改意见等。
3.多媒体演示制作流程
3.1 确定表达方式及任务分解
在任务分解前制作人员须先初步了解景观方案,以方便任务分解时更易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这需要制作人员首先确定一条合理明确的技术路线。
3.2景观场景的三维数字化建模
3.2.1 从二维(Auto CAD)到三维(3DS MAX)的数据转换
Auto CAD模型的准确性很高,它采用双精度浮点保存数据,而3DS MAX在一般情况下以单精度浮点保存数据。Auto CAD和3DS MAX数据交换非常容易,两者坐标系统都是一样的世界坐标系统,而且都根据模型与坐标原点的位置关系来保存它的数据。就是说数据在Auto CAD和3DS MAX之间的相互转换过程中,其位置参数可以保持不变。当Auto CAD模型距坐标原点较远时,3DS MAX的精度降低,可通过提高System Unit Scale值来适应这种情况,也可以在将Auto CAD模型输入到3DS MAX之前将模型移近坐标原点。
由于我们希望数据在3DS MAX和Auto CAD之间转换或者是几何体尽量参数化,所以采用.DWG格式。[2]
3.2.2 三维数据建模(3DS MAX)的应用
由于3DS MAX能方便地完成像体育馆这样拥有大量的复杂不规则曲面模型的建造。所以我们将3DS MAX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于三维建模中。本人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网格建模,片面建模和曲线建模。
LOFT放样的网格建模,这种手段发展的最高的造型方式是FIT(拟合)用FIT,特别是再加上路径横截面的变换,就能够造出非常复杂的形体。
片面建模,这是一种弥补传统网格模型建造技术的曲面造型技术。片面建模可以用贝兹曲线来编辑表面,完成复杂不规则曲面模型的建造。
一个NURBS对象是在三维空间中具有不同的性质(重量)的一条或多条曲线,它们的性质可以合理地由数学公式定义。也就是说NURBS对象是“在三维空间中生成一束曲线,并将其连接在一起生成一个表面”。
材质设置:在完成场景模型的建立之后,即可为该模型添加材质。本案例使用的是标准材质,对部分模型添加了纹理贴图。有关材质的命名和其它参数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习惯进行设置。
透明贴图一般可以用png和tga两种格式的图像文件来表现,在VR场景里主要用于表现室内装饰物、复杂的浮雕饰物、室外树木、花草、人及用于展现特效的物体等。
灯光设置按需要设置合理的灯光和阴影参数。场景中的灯光参数按照通常作图的布光方式设置。
在3DS MAX场景中设置的相机可以输出后作为实时浏览的相机。
在3DS MAX中为模型添加了材质和灯光之后,即可用3DS MAX默认渲染器Scanline渲染,也可使用高级光照渲染。由于场景的实时效果的好与坏取决于在3DS MAX的建模和渲染的表现,因此渲染质量好坏和错误的多少都将影响场景的演示效果。
3.3 脚本、镜头设计
脚本设计是多媒体演示技术中的灵魂,这里所说的脚本不能等同于电视电影的剧本中拍摄的脚本。电视和电影的脚本只是把故事按照导演的要求进行编排和进行合理流程,缺少对受众的参与环节的设计部分。动画演示技术的脚本则是更多的偏向于对用户的分析和对时间的分配以及互动模块的编写,必须强调对整个动画的表现目的的把握,更多的偏向于设计内容和技术手段的描述。
3.4时间控制
在多媒体动画演示技术中的时间控制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控制多媒体动画的时间在合理范围,因为时间较长,则受众会丧失好奇心,导致整个多媒体的动画过程的平淡。二是合理时间会把制作的费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三是合理的时间分配也包括镜头的时间的合理安排。四是多媒体动画演示的时间安排一定要符合展项概念设计的要求。因为在设计方案演示中对每个动画的控制都是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一旦突破时间的控制,就会使整个系统脱节,甚至会混乱。
4.多媒体演示技术应用的新见解
4.1 软件运用的综合性
在多媒体演示制作中,经常需要利用各种专业制作软件,这些软件包括:Flash、Photoshop、3DS MAX、Maya、Sketch Up、Premiere、Sound Effect、After Effect、AuthorWare等,以及其它相关特效制作小软件。
多媒体演示技术的一大优势就是通过各种软件协同工作,发挥了各种软件的优点,令景观方案的表达力更强,并能极大提高演示文件制作的工作效率。
4.2 制作团队的综合性
多媒体演示技术的景观方案演示文件不是由单纯技术人员完成的。根据快速制作需要,制作团队应包括:演示策划人,方案编制人,技术制作人。演示策划人接受任务制作,统筹制作,分解制作任务、协调工作。方案编制人一般是景观方案设计师,复杂编写演示脚本,向技术制作人员简述方案及制作要求;技术制作人了解方案并根据各自制作任务完成动态分析制作,修改及音视频合成。
4.3 可视性
多媒体演示技术表达注重于从空间形态轮廓线以及区域环境、体量、群体组合,标志性建筑物及标志物等方面突出区域不同功能区的特征,这样就使得景观设计意图和可视图像结合起来,让人产生直观、逼真的真实感受。
4.4 易用性
专门的方案演示技术的出现,让非专业制作人员也可以快速制作出效果良好的演示片。多媒体演示技术的应用能仿真出各种形态不一,功能各异的建筑物及配景,并能根据公众的意见方便地进行修改,及时反映出修改后的效果。
4.5 信息传达的便捷性与直观性
最终成果被录制到各种介质上,如光盘、录像带等,方便携带,可根据条件在各种场合播放,缩小了景观设计方案与建设单位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方案设计的效率。
5.展望
景观设计方案运用多媒体演示技术在虚拟场景中达到视觉的和谐,让受众体验到美的享受。其中艺术氛围在场景中能够展现出特有的精神风貌。当产业化与数字化高度结合以后,首先是对于景观方案理解的突破,同时是设计形式与设计内容的创新。进而带动数字多媒体演示的技术升级与艺术创新,而这反映出多媒体演示技术对未来景观方案设计的影响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牛小刚. 68003部队电化教研室. 展望虚拟现实技术的前景[J]. 甘肃科技,2008(10):24-25.
[2] 雷勇.3D studio MAX综合使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3] 朱黎青 王云 汤晓敏. 运用电脑绘制园林表现图探讨[J].中国园林,1999.
多媒体设计方案范文2
为了高效地传输新的高质量的娱乐内容,需要具有比目前更宽的带宽。但如果只增加带宽,只能让传输可以进行,却不能保证有效地实现高性能。如果只是基于现有的架构来增强性能,则会导致功耗增加,大大影响手机或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时间。
为了协助手机与移动通信设备设计制造商克服上述的问题,既要达成高性能,又要保证低耗电,IDT设计开发了预处理交换器(PPS)和10G系列缓冲器等先进器件,以改善蜂窝基站的处理性能和能力,让这些设备可以提供高质量、高价值的多媒体服务。
但对于使用端的设备,如手机或其它移动终端等便携式设备的设计来说,则具有更高的挑战。高端手机的设计是利用支持先进多媒体应用的应用处理器来实现手机的多媒体功能。然而,输入的数据必须先经过基带处理器才能传输到应用处理器。因此,如何让这两个处理器之间的互连达到最佳化设计,将对手机整体的多媒体处理性能和功耗起到关键的决定作用。
业界目前并没有一个通用的互连标准可以满足必要的性能,同时达成最佳化的功耗,因此,手机设计厂商只好自行针对这个问题设计自己的解决方案。其中一种方法就是使用DPRAM(异步双端口随机存储器)进行缓冲,将数据从基带处理器传送到应用处理器。但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陷,如:系统性能无法再优化、功耗较大、无法协助设计厂商创造差异化的产品。
利用异步DPRAM方法时,系统性能会受制于寻址的处理方式。由于每次数据传送都需要使用一个地址,因此会采用“地址-数据-地址-数据……”这样的模式。而每一次的寻址和每次数据传送都需要消耗一个时钟周期。也就是说,只有一半的时钟周期是在进行数据传送,而另一半的时钟周期则用来进行寻址。这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限制系统性能。存储器的高延迟更进一步恶化了性能问题。
此外,这种方法在每一次寻址和每一次数据传送时都要消耗能量。因此,每次数据传送对电池的消耗也比可能或应该消耗的更高。同样,存储器的高传输延迟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最后,是手机附加功能差异化受到了限制。存储器与处理器的连接使用的是通用输入,输出(GPIO)接口。手机设计厂商通常需要利用这些GPIO引脚来设计差异化的功能。这些引脚本来就不是很充足,尤其在手机功能不断先进、复杂的许多高端手机中,它们已经被利用来设计这些增加的功能。
很明显,业界需要更优化的解决方案,来显著减少时钟周期和寻址时消耗的能量,以及适当减少占用的引脚数。而且,像其它的重要创新一样,新的解决方案必须与手机制造商及其处理器组件供应商紧密结合。
移动多媒体互连器件M2I
IDT移动多媒体互连(M2I)是为满足高端移动终端设备所需的超高性能、低功耗多媒体应用而优化的同步多媒体互连器件。与上一代器件相比,M2I的明显优势体现在:比上一代器件性能优化6倍,可处理极高速的多媒体和数据传输;如果以相等量的数据传送作比较时,比上一代器件减少90%的电池消耗,相对可增加通话时间和电池使用时间;使用比上一代器件更少的处理器GPIO引脚,进而能降低材料成本并简化PCB板布局的可编程特殊功能引脚,可协助厂商创造手机的差异性,使之获得显著的竞争优势。
M2I可以实现手机制造商的设计目标。其同步的时钟电路使用一个内部计数器,无需进行多重寻址。一旦设定了第一个地址,计数器便能利用同一地址处理其余的数据,形成“地址-数据-数据-数据……”的模式。因此,同样处理64Kb的数据资料时,M2I只需用4001个周期,而不像上一代器件需要8000个周期。
由于M2I能以快3倍的速度运行(更快的周期时间),再加上上述2倍的性能提高,因此,整体性能提升就相当于比上一代器件优化6倍。
更少和更快的时钟周期的结合可显著减少执行定量数据传输的电池消耗。M2I传输64Kb的数据仅需消耗0.6×106mW/h的能量,而上一代器件则要消耗6.5×106mW/h,相当于减少了90%。
另外,M2I通过采用多路复用的地址/数据模式减少了50%的引脚数,这样可以让处理器GPIO引脚去支持其它增值功能。另外,其8个特殊功能引脚可以进行动态编程以支持任何输入读取寄存器(IRR)和输出驱动寄存器(ODR)组合。这样,一个处理器就能利用M2I的接口来监测和控制多个外部器件,以将更多的处理器GPIO引脚释放出来去支持差异化功能的设计。
应用方案
IDT与该应用领域的领先高端手机制造商和卓越的处理器组件供应商紧密合作,开发了这款器件。M2I适用于与TI公司的OMAP系列应用处理器和其它使用ADM接口的处理器共同使用。IDT也提供另外一种型号,其中一个端口不是多路复用的,可支持现有的处理器接口。
多媒体设计方案范文3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阐述了项目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教学中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并具体给出了多媒体技术实验的一个项目范例以说明经过教学实践证明项目式教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项目式教学;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作为计算机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课程成为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应用类课程,在介绍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多媒体信息制作与处理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过程,往往偏重于基本理论的介绍,实验内容多以验证型实验为主而忽视应用制作与开发的介绍,学生对实验的目的体会不强,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基于项目的实验教学过程,通过对应用类项目的逐步分析,将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式教学法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主线贯穿始终,将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融入项目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项目进行分析,以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完成项目为主要学习目的,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教师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研讨、团队协作、沟通等基本能力。
项目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1) 目的明确。项目具有要求明确的工作任务说明,是理论教学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结合体。很好的解决了以往教学活动过程中,实验之间相对独立,联系性不强,导致学生对实验目的体会不强,无法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问题。
(2) 启发性强。以往教学过程中,验证型实验内容居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模仿,而项目中含有诸多问题,很多问题并不是某个理论知识的简单运用就能解决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分析,克服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论证等独立思考的能力。
(3) 综合性。项目本身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通过项目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学习如何在众多的知识点中找到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4) 解决方案多样化。以往教学过程中,实验结果单一并且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项目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多样的,同一个项目可以有多个不同的解决方案,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可以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同时解决方案的多样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且通过不同解决方案间的差异比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案。
3基于项目的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设计
多媒体技术课程主要介绍多媒体基本概念、多媒体硬件与软件技术、多媒体音频视频技术、多媒体压缩技术、多媒体通信等内容,既有理论性很强的各类多媒体压缩算法,又有多媒体软件应用等操作性很强的内容。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以项目为驱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学习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3.1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项目的选取标准
通过项目式教学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实践,发现项目的难易程序以及与生活的贴合度对教学效果影响比较大。项目的选择标准就包括以下几点:
(1) 选择的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应注意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要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
(2) 项目应具有一个要求清晰的任务说明,对于项目的最终成果应该有明确而具体的考核指标;
(3) 项目应具有一定难度,不仅是已有知识的应用,而且最好要求学生能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学习新知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相结合,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3.2多媒体技术课程项目的分类设计
从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理论课内容分析,可以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知识内容主要可分为:多媒体音频视频技术、多媒体压缩技术、多媒体通信、视频后期制作及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等5类。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知识点内容设计了6个项目,其中分别是:微型GIS系统、微型监视系统、常用图像压缩软件、多媒体播放软件、简单RPG游戏、语音识别系统。这6个项目涵盖了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绝大多数知识点,同时不同项目间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交叉。由于项目要求的知识点,都代表着当前多媒体技术基础研究领域的热点,在有限的学时内学生很难独立完成,学生以团队的方式组队,3~5人一组完成项目。
3.3多媒体技术课程项目教学的实施方法
多媒体技术课程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有以下5个主要步骤: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总结。
(1) 项目分析阶段:教师对项目的背景、目标要求、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强调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项目,使学生明白要做什么,要应用哪方面的知识,练习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2) 制定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团队方式工作,每个团队3~5人,自行将项目分成多个小模块,并根据模块的功能需求,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最后将多个工作计划综合形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计划。
(3) 项目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计划完成制定的任务,教师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指导,并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学生可以就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向教师请教,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方向性指导,不给出明确的答案。
(4) 项目评价阶段:项目式教学的评价具有多元性,其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的多元性。项目有多种解决方案,评价解决问题方案的标准并不是“对”与“错”,而是“好”与“更好”。因此,在评价方式上,项目式教学强调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标准上,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达到项目式教学的目标要求,更关注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5) 项目总结:教师对项目的应用特点、关键步骤、主要理论知识点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通过展示学生完成的较为优秀的作品,扩展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发现学生作品中的优点,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4项目范例
以“微型监视系统”项目为例进行教学活动的说明。监视系统应用广泛,它可以实时获取指定地点的图像或视频,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和识别。微型监视系统模拟实现一个银行的监视系统,其主要涉及到:图像采集卡的基本应用、图像压缩、多媒体通信等方面的知识点。
项目基本要求:
(1) 完成监视系统的硬件连接;
(2) 利用图像采集卡完成静态图像和动态视频的采集;
(3) 动态视频的保存;
(4) 监视录像的实时播放。
项目教学目标:
(1) 了解图像采集卡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图像采集卡的使用;
(2) 视频信息的处理;
(3) 视频压缩技术;
(4) 多媒体通信技术。
在项目的教学实践中,首先让学生收集市场中常见的监视系统的资料,归纳监视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使学生对项目的应用情况和基本构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己搜集资料,获得的知识信息比教师的单纯讲解要来的深刻,在此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完成监视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案。然后教师将项目中使用到的知识点进行分解,例如讲解图像采集卡的基本原理和视频相关的基础知识,便于学生认识整个应用中涉及到的单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之上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一步确定设计方案中的视频压缩、传输等实现方法,并开始具体实现设计方案。在实现过程中,学生可以与教师讨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教师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但不能直接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学生体会知识点的灵活运用,掌握实际开发的基本过程,从而提升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项目评价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实现的系统、设计过程中的表现等进行多方面的考核,指出学生设计中的不足,同时肯定学生设计中的优点。当项目结束时,教师可以演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对其中的关键步骤、所用知识和实现手段等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项目式教学实践中,同一个项目的设计方案在难度上是有区别的,应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在完成项目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项目适当增加功能。经近3年的教学实践表明,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率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4项目式教学总结
项目式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 项目要求的知识点是否包含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正在学习的知识?
(2) 项目是否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能否让学生感兴趣,激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 项目是否重视实践性?项目式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结论
在多媒体技术课程实验中开展项目式教学证明:项目式教学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项目为核心,按照工程逻辑组织知识的学习,
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有明显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多媒体技术中多数知识点抽象度较高,在短时间内学生很难亲自动手完成每一个知识点的实现,常常借助已有的第三方控件完成项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动手完成复杂度较低的知识点,确保教学目标的完成。
参考文献:
[1] 郭方方. 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建设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8,10:78-80.
[2] 朱金秀. 项目式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1):52-55.
[3] 孙文彬. 开放性创新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2):148-151.
多媒体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一站式aDesk桌面云 云服务器端 云终端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1 多媒体教室现状
1.1 教师办公场景多媒体信息不同步
目前,传统教师机均采用传统PC机的方式,在底层硬件上安装操作系统,所有数据均保存在本地磁盘中。由学校网管老师负责维护与管理PC机。
现在环境常见的问题:
客户端操作系统、应用客户端需要不断升级、不停打补丁,比如从XP升级到Win7环境,工作量十分巨大,客户端维护、防病毒、防恶意软件任务艰巨,不能指望每个用户都是专家。客户端硬件每3到5年左右就需要更新换代,投入巨大。为确保安全不得不牺牲很多方便性,系统使用复杂。新应用往往需要扩容带宽,但是结果还是慢,PC机长期使用后,风扇噪音大,功耗高,影响办公环境
1.2 课室教师机场景
目前学生日常上课均被安排在所在学校普通课室,传统课室的教师机均采用的PC机,采用硬件还原卡的方式进行管理与维护。教师上课是通过U盘或者文件共享的方式来拷贝课件到教师机上。教师机分布在各个楼层的教室内,日常管理维护量巨大,需要能兼容教材中所用到的各种教学软件、和各种教学场景。每个老师不同课程需要运行的软件环境不尽相同。
频繁使用还原卡,导致病毒库和软件无法更新升级,电脑经常蓝屏死机,影响日常教学工作通过U盘或共享方式拷贝课件,有时候课件在办公室做了更新,没有及时在U盘或者共享服务器更新,则会造成教学延误。
2 一站式aDesk桌面云方案
在多媒体教学中,不同老师对桌面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些需要简易、标准化的桌面,有些需要高性能、个性化的桌面,有些可能仅需通过访问个别应用程序进行移动办公。利用深信服SRAP桌面交付技术可以满足多种类型的桌面,实现具备灵活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的一站式桌面云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
图1 一站式桌面云解决方案
(1)虚拟机管理软件VMS:将服务器的CPU、内存、磁盘、I/O等硬件资源转换成可以动态管理的“资源池”,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几台甚至上百台虚拟服务器(虚拟机),从而提升服务器资源利用率,并实现具有透明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故障自动隔离、系统自动重构的高可靠服务器集群环境。
(2)虚拟桌面控制器VDC:提供桌面用户认证管理、桌面/应用资源访问控制、虚拟桌面创建及启动、桌面监控等功能,实现以更低成本、更安全、更可靠地交付Windows桌面;需与VMS协同工作,并提供软件和硬件两种类型。
(3)瘦终端aDesk:外观小巧精致,采用ARM架构和A9芯片,性能强劲,处理速度快。
3 方案组件说明
SANGFOR aDesk桌面云方案以桌面托管的方式实现统一的云桌面平台,可将任何桌面/应用交付给用户,并提供最佳的性能、最高的安全性、最低的成本和最强的灵活性。具体需要的方案组件如下:
(1)虚拟机管理软件VMS:构建一个功能强大、高可靠性、高可扩展性的桌面云基础技术平台,实现对物理资源的完全控制及性能监控,实现虚拟机的快速部署、统一桌面资源池管理。并且结合故障自动迁移、数据自动化备份、资源负载均衡等特性实现桌面及数据的可用性和高性能,从而构建最简捷、最有效的桌面交付中心。
(2)虚拟桌面控制器VDC:与VMS协同工作,提供桌面用户认证管理、桌面/应用资源访问控制、虚拟桌面创建及启动、桌面监控等功能,实现以更低成本、更安全、更可靠地交付Windows桌面。不仅能增强控制能力和可管理性,还可以提供与PC一致的桌面体验,虚拟桌面控制器VDC能简化虚拟桌面的管理、调配和部署。用户能够通过虚拟桌面控制器VDC安全而方便地访问虚拟桌面,升级和修补工作都可以集中进行,因此可以有效地管理数百甚至数千个桌面,从而节约时间和资源。
(3)瘦客户机aDesk;aDesk:瘦客户机是一种理想的替换传统桌面PC的设备,它外形小巧,无噪音运行,日常耗电量仅需10瓦,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环保型电脑。aDesk允许随时随地连接深信服桌面云平台,不仅可获得与传统PC一致的访问体验,而且提供了额外的安全性和广泛的可扩展性;同时通过虚拟桌面控制器VDC进行中央管控,极大简化aDesk瘦客户机管理工作。
4 结束语
至此,虚拟化技术在多媒体教学应用中的研究的一站式aDesk桌面云方案设计完毕,组件子说明都有了相应的说明和设计。将虚拟化技术将应用到多媒体教学中提高通信性能、优化实现效果。
多媒体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集体智慧;精致课堂;有效教学;数学意境
如今,初、高中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全国。在这自上而下、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怎么办,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我校数学备课组结合我们县级中学的实际情况,对每位数学教师提出了自学、互学、出去学的“三学”措施。其中的互学,就是通过集体备课,发掘每位教师的才智,共同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本文以抛物线的定义的教学为例,谈谈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也望借此与同行学习交流。
教材背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A版,选修2.
下面是我们集体备课时首先由两位老师展示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一:
师:我们在初中学过二次函数,同学们还记得二次函数都有哪些性质吗?
生1: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
生2:还有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生3:二次函数的单调性是由对称轴和开口方向确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由判别式来确定。
师:好!同学们说的很好,看来大家在初中已经掌握了二次函数的一些性质。我们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抛物线,有的开口向上,有的开口向下,这些仅仅是抛物线的二次函数性质,实际上,抛物线还有更多的性质。比如,抛物线的开口方向还可以向右,也可以向左。这节课,我们将更全面地学习抛物线【板书课题】。
师:让我们先来借助多媒体,看看抛物线是如何产生的?(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演示抛物线产生的过程。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抛物线上的点所满足的条件,由此引出抛物线的定义,接着用幻灯显示出定义)。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求曲线方程的方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求曲线方程有哪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略)。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求出开口向右的抛物线方程。
…
教学设计方案二:
师: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学习了椭圆和双曲线,其中有两道重要的例题,一个是椭圆中的例6,另一个是双曲线中的例5.现在请大家先把这两个例题复习一下,之后完成下面的填空.(多媒体显示:平面上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L(L 不经过点F)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 的点的轨迹,当0
前面两个空,由于老师讲课时已提到过椭圆、双曲线的第二定义,所以学生均能顺利答出。第三个空,做了课前预习的部分学生答出是抛物线。
师:(学生回答后)有同学说当e=1时,是抛物线,真的是这样吗?(稍停后)好!让我们借助计算机来看一看.(利用几何画板 ,建立满足e=1的条件,演示观察).
师:大家看,满足e=1的点在计算机上描绘出的是一条什么线?
生:抛物线.
师:好!我们在初中学次函数时,已经认识了抛物线,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学习抛物线【板书课题】
师:由刚才的问题,我们知道,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 L (L 不经过点F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抛物线.这样,我们也就得到了抛物线的定义【板书定义】.
后同方案一.(略)
这两个教学设计方案,均是从情境问题引入,有思考、探索、观察、实验、过度的过程,能让学生感受到抛物线的定义是鲜活的,好象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不是死板地从天上掉下来的,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启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了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迁移。但是,对这两个设计方案,我们认为也有诸多不足,下面是我们备课组对这两个设计方案的几点思考.
思考一:情境问题的设计不够新颖。情境问题的设计要能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从新鲜好奇出发直到深入其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并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觉思维的发展入口.方案一由二次函数的复习引入课题,沿用了教材的讲解思路,没有创新.这在学生已有了课前预习的前提下,就显得是平白直叙,波澜而不惊,达不到好的效果.方案二由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引入课题,这实际是套用了老教材的讲解思路.
思考二:抛物线的定义的引入过于生硬.两个教学设计方案都是利用几何画板,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而归纳出抛物线的定义.仅靠观察、猜测而得出抛物线的定义,这明显违背了数学知识的严谨性.
思考三: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设计欠佳.两种方案均采用了教材上的推导方法,即推导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的正半轴的抛物线方程.这里,我们认为若把它改为推导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的正半轴的抛物线方程,效果会更好.因为这种情形推导出的方程正好是学生所熟悉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形式,这样也就进一步证实了开始时学生对“动点M的轨迹是抛物线”的这一猜想.
综合以上思考,我们设计出下面的教学方案: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遇到一个问题,大家愿意帮助老师解决吗?
生:愿意.
师:好!我先真诚的谢谢大家.我遇到的问题是(幻灯显示: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 和一条定直线 L (L 不经过点F )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
师:这是个轨迹问题,我们知道,平面内的轨迹都是平面图形.那么,我们该如何知道此问题中的轨迹是个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请大家讨论一下。
短暂讨论后,有学生提出用作图法,按条件作出轨迹图形即可判断;也有学生提出先建立坐标系,求出轨迹方程,然后根据方程的形式判断轨迹图形.对于学生的以上回答,教师适时给予充分肯定,并把学生的方法分别命名为作图法和解析法.
师:好,让我们用作图法来探求这个轨迹问题.
为了能作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教师先板书好下图.
作图时,关键是引导学生发现点M在线段AF的垂直平分线上,于是可得作图方法:(1)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B,过点B做直线L的垂线BC;(2)作线段BF的垂直平分线,交BC与点M,点M即为所求.作出图形后,学生观察并猜测轨迹为抛物线.
师:作图法探求轨迹,直观形象,但最后只是猜测轨迹是抛物线,我们有没有办法证实它呢?
引导学生考虑解析法,并理解其原理: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轨迹方程,若轨迹方程是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形式,则可确定轨迹是抛物线。
多媒体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125-01
化学实验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训练极其有效的途径。新教材的编写中突出了化学实验创新和探索,增设了探究性实验和边讲边实验及家庭小实验等。然而,光有实验教材的改革是不够的,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实验教学进行反思,探索化学实验的新思路、新方法,合理利用新教材的各个实验,更好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高中生创新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转变教学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面对高中化学教学课程的深入改革,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当好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只有在教师引导和指导的基础上,亲自动手完成课堂实验,才有利于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发展以及品性的塑造。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发现,学生自主实验不但能有效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巩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还能有效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教学内容,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构建相关知识体系,真正做到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例如,在设计实验课题方案时,可能会出现很多种思维方法,究竟哪一种方法更为合理、更为有效,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主导作用,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分组时,要注意动手能力与理论能力的互补,在学生讨论出不同方案后,再将每一组的设计方案排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分析、比较,从中选出最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探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勇于向他人挑战,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经验的掌握,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提高奠定基础。
二、优化实验方案,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化学实验的设计大致可分为实验装置的设计和实验原理路线的设计,二者都有较大的变异空间。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变传统的化学实验中模仿重复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如能适当加以引导,就更能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的独特优势。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是完成激发学生实验兴趣的前提,教师要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到这种目的,要求实验设计方案的题材新颖。正是这种新颖的刺激,才会引起学生对探索的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设问。思维源于疑惑,客观存在的问题虽然许许多多,但要发现它不容易,而发现、提出日常问题就更不容易。为激发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和充分显示思维过程,教师要延迟判断,必要时须帮助学生准备相应的基础知识,一旦学生有突发奇想,教师因势利导。营造和谐的讨论氛围 是升华知识的必要,心理学认为,轻松和谐的氛围能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能造成人的聪明才智的最佳发展。教师应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中主动参与态度和创新意识,鼓励全体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探究,从中经受失败的体验和探究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
三、做好简单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在编写中以图文清晰精美和文字优美生动以及导语引人入胜而深受广大师生喜爱。不仅如此,它还增补了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同时,化学新教材强调了“科学-――技术――社会”课程设计思想,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和科技成就的联系。因此,就要求把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式的实验活动,以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精神,我认为家庭小实验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使学生在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认为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所需用具、步骤,也无明示要观察现象,这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新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家庭小实验,包括材料的收集、Na2CO3和NaHCO3的发酵实验、白纸显字、分子模型的制作、测定雨水的PH值,其取材方便、操作简易、现象明显、学生易于完成。并且在每完成一个小实验的同时,能领略到成功的喜悦,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得化学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创新精神。
四、多媒体辅助,建立学生的动态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