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儒家思想的价值范文1
[摘 要]目前大学学校在学生医德培养和医学人文精神的塑造面也往往重视不够,教育方法单调,这种重科技轻人文的价值取向其实是唯科学主义在医学教育领域的表现。医患关系冷漠、紧张更是当今医疗行业普遍存在的状况。儒家思想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仁”、“智”并举,“仁”与“智”、“体用不二”的思想是儒家处理知识与道德关系的根本准则。儒家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主体性医德教育理论、培养学生自我修养能力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 医德 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4-0011-03
推动医学进步和发展的,不仅仅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需要不懈的努力,不断的探索。希波克拉底誓言、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体现的就是这种医德。医学的进步,发展和创新,个人认为依靠的就是医德。
何为医德?医德,即医务人员的从业道德,它贯穿医疗卫生部门的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职业活动中。因此从事医务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接受这方面教育,而不仅仅是指临床医生。国际卫生组织(WHO)和学会都制定有相关的文件和宣言,作为各类医务人员的行为规范。我国政府一九八八年也制定颁发了《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作为全国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作为未来医药事业的继承者和接班人,在培养出精湛医技的医学生的同时,更需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的医德。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生是国家未来的高级医务人才,在校期间就必须全面系统的了解医德知识,培养其良好的修养,这样将来才能称得上合格的“产品”。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在外界物质及利益的熏陶下,许多社会人士甚至医学生被这种社会环境所感染,在唯科学主义倾向思潮的影响下,置医德于不顾,医学生医德状况凸显我国医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目前医学院校虽然加强了德育的课程,但仍没有放在主要的地位,学校没有重视德育,尤其是医德教育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仅把医德方面教育作为一门课程,而不是培养医学生的一种系统教育工程,往往年级越高,理论教育越缺乏。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自古就有关于医德的阐述,比如“医乃仁术”、“人命之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医学里就包含着医德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传统中国文化的主干,他代表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对医德影响是深远的。
在儒家伦理中心的思想体系中,对个体人格完善的追求构成了整个儒家思想体系的出发点和归宿。孔子所设想的理想人格是“圣人”和“君子”。“圣人”是最高的理想人格,“君子”次之。在孔子看来,能具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的人就是圣人。中国古代儒家一直十分重视理想人格的设计,强调对个体完善人格的追求。对于个体完善人格的追求激励着无数志士仁人临事不惧,不计成败得失,不问安危荣辱,具有强烈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崇高的道德理想。
儒家思想体系中所蕴涵的外在道德规范与内在的心理欲求统一的思想对于现实的德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个体人格和品德的建构过程,是个体的内在需要与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过程。
笔者认为,儒家思想对于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 儒家的“仁”学思想对于医德教育的主导价值作用。
儒家认为,心为“仁义之心”,“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人皆有之”的“四心”:“侧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告子上》)这里讲的人心,指人之“良心”或“本心”。 “良心”,是因为它代表着善,集中体现了作为人世之普遍道德标准的仁义礼智四德。 “本心”,是因为它是人所固有:“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医务工作者对病人要具有仁爱之心,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看到病人的痛苦,看到病人家属的忧虑,就会动恻隐之心,正如孟子所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这种同情之心不是为了金钱,也不是为了迎合谁,而是发自内心的“不忍人之心(《孟子•公孙丑上》)”,就产生要尽力救治的冲动。有此仁爱之心其医术方能称之为仁术。同时,培养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情怀是医德建设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在医务工作中,同情和尊重患者,做到儒家所提倡的“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孔子多次以“爱人”说明“仁”的内涵,如“仁者爱人”,“节用而爱人”等等,都是“仁”所代表和体现的博爱精神,是儒家伦理的根本核心。医学生是未来社会上的医务工作者,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仁”,儒家思想具有很好的主导价值作用。因此,儒家“仁”学思想对于培养医学生医德具有巨大的指导价值。
2 儒家思想的“诚”、“信”对于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借鉴作用。
儒家认为诚信为行为之本,强调做人做事要重“诚”守“信”。“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中庸》) 。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体,面对这些生命体,在科学面前,我们必须以诚相待,以信相守。诚实守信是当今医务工作者不可缺少且尤为重要的品格。在医疗社会关系中,作为患者一方由于处于一种相对弱者的地位,更由于病患在身,往往对医师寄以极大的期望,这种期望是超乎理性的,具有强烈的“情”的色彩。在患者就医过程中,总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亲近感。如果医务工作者除高超医术之外,还具有认真敬业的精神,善良宽容的心态,向患者及其家属真实地陈述患者的病情,适当检查,对症下药,医院合理收费,争取让病人以最少的代价治好疾病。拥有这样诚实守信的品质,将更加吸引和影响病人,有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而且最终有利于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正如《中庸》所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医学生培养最基本的“诚”、“信”,这不仅是提高医德素质的要求,更是一种个人综合魅力的升华。“言忠信,行笃敬”,这样才能做得“君子坦荡荡”。
3 儒家思想中的“利”、“义”观对医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论语•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卫灵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以上这些基本观点表明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主张是“以义制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行为带有一定的盈利性质,办医的目的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医师也变为一种谋生的职业。这与儒家的思想并不冲突,儒家并不反对“利”,而是反对非“义”之“利”。儒家讲“义以生利”、“因义成利”、“以义驭利”。面对市场经济大潮下的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弘扬正确的义利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德建设所面临的严峻考验。这就要求广大医务人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医学人道主义与功利主义发生矛盾时,坚持医学人道主义第一的原则;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舍小家而顾大家,舍小利而重大义。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是医生的工作目标,爱护患者的生命,关心患者的幸福,尊重患者的人格,保护患者的权利,实行医学人道主义,又是医务人员的行为准则。医生要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按照患者的健康需要为他们服务,不论其身份高低或金钱报酬多寡,一视同仁。对那些贫困的人,更应当给予特别的关照。正如唐孙思邈所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这既是医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也与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一致。
如何把握正确的利益观,如何面对社会上形形的利益诱惑?早在几千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见解。《论语•尧日》中提倡的“欲而不贪”,简单、直白地道出了道德把握尺度和检验标准。正如清代费伯雄所说:“欲救人而学医则可, 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
4 儒家思想的“吾日三省吾身”对于医学生的自律作用
大学教育有必要补上“自省、自律”这一重要道德升华过程。强化大学生的“内省”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儒家文化中深刻的自省、自律意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能力。大学教育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还有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加强。如果在大学教育中增添传统儒家思想的人文内涵,让大学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处处浸润在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思想的交织杂糅中,那么未来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一定会出现令人欣喜的局面。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趋向是儒家思想,它贯穿着中国的整个思想发展史。儒家的伦理思想影响甚至决定了所有的方面,儒家思想浸润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儒家伦理思想的烙印。作为医学在中国是中医也不例外,中医本身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儒与医基本上是不分家的,很多医生就直接被直呼为儒医。我国的传统医德更是建构在儒家伦理思想基础之上的。基于现代医学所走入的困境,我认为利用儒家的部分思想,对于建设医学生医德价值框架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利民.论中国古代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M].《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26).
[2] 范红霞,刘庆昌.尊重学生需要.改进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2,(6).
儒家思想的价值范文2
关键词:儒家思想 和谐社会 价值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218
和谐是儒家文化的特征,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要义,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观念系统中起到了非常深远的意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与自然和社会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多,经济、政治、文化甚至道德领域都出现诸多不和谐现象,在整个民族处于伟大复兴的重要阶段之时,势必要求我们借鉴和吸收我国儒家经典的和谐思想,追求儒家“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达到修身养性、与自然和社会相处和谐的目的,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提出理论指导与帮助。本文将对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做出阐述,结合当前社会中常见的不和谐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儒家和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与局限,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1 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和谐旨在使各种要素配合得当,互相统一,是一种不散的精神,“和”的本质在于将不同事物协同起来,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描述就是以“和”为目标的和谐的理想社会,天下为公、公平公正、和睦相处的完美社会。儒家和谐思想具体的内容主要有:一是“己和”,即人自我身心的内外协调,通过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素质和高尚人格,为“治国”、“平天下”打好道德基础;二是“人和”,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的多重和谐关系,每个人各司其职,安于其份,遵守各种道德秩序;三是“天和”,即人与自然共生共荣达到天人合一,接受自然的法则和支配,合理利用资源,为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当前社会中的不和谐现象
我国社会各种关系基本和谐,但人民内部仍然存在一些不安定和谐的隐患,主要包括人身心不和谐、社会不和谐、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不得当等。首先,人的身心不和谐主要表现为道德缺失问题,尤其存在利益的矛盾冲突下,人们的价值观扭曲,认为经济可以改变一切,导致社会上经常出现拜金主义不择手段的黑暗面,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负面的影响。其次,社会中不和谐的现象主要有分配差别,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等导致了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和紧张。最后,人与自然关系出现失衡表现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资源的减少、物种的灭绝、空气的污染都是人与自然关系失去平衡所造成的。
3 儒家和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
3.1 修身养性,实现人的身心和谐
和谐人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没有个人的自我身心和谐就很难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要求个人崇尚道德、重视智慧,结合儒家和谐思想“道德至上”的主张,教育人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不被金钱利益所左右,遵纪守法,以“中庸之道”“乐道精神”为标杆,宁静、平和地对待物质财富。所以说,儒家和谐思想中的培养自我道德修养能力是和谐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人身心和谐的道德标杆。
3.2 和而不同,实现人与人的和谐
人是群居动物,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在人际关系日渐冷漠的今天,儒家和谐思想更应为人与人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其作用,启示人如何做到与家人、社会和谐相处。和而不同理论指的是正确把握人际关系的和谐,均衡和统一人与人的矛盾,尊重个体的差异,追求整体的和谐,最终建立和平有序的安定社会。儒家和谐思想认为实现社会和谐需要施仁政、民为贵、均贫富,正是当今社会处理政府与公民关系中应该秉承的原则,为人民服务,在互相监督中达到和谐。
3.3 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乱砍滥伐、破坏环境使得我国资源严重减少,荒漠化增大,物种的灭绝也在加剧,这些不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发人深省。儒家思想对天人关系非常重视,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类社会在大生态环境中与自然息息相通,和谐一体。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就是主张尽物之性,防止人类过分索取自然资源,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
4 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局限
“和谐”思想是一种理想,我们若想实现儒家和谐思想最终构建的“大同社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原因是现实社会、经济基础的匮乏,个体的生存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真正的“和谐”;还有一个原因是儒家和谐思想在当今社会中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必须建立在开明的法律和人人平等的基础上。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来说,儒家和谐思想的意义和价值是十分重大的,有着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巨大力量,但是要真正做到建设和谐稳定的理想社会,还是要对儒家思想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顾经济的发展、民生的改善。
5 结语
“和谐”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从古至今都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当今社会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儒家和谐思想主要分为“己和”、“人和”、“天和”三个层次,通过修身最终实现人人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拓宽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为我们化解当今社会中的许多矛盾提供理论依据。总之,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合理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对于儒家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也为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一.儒家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D].山东大学,2010.
[2]叶金宝.儒家和谐思想的价值转换[J].江苏社会科学,2008,(5):215-218.
[3]姚文峰.儒家和谐思想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当代价值[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63-64.
儒家思想的价值范文3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儒家美学;思想;价值
我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想在世界上占有更高的地位,如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必须要有我国的艺术设计特色,而我国特色的核心之一就是儒家美学思想。儒家美学思想对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体现在人们对造物的价值观念形成,使得造物成为中国伦理哲学的物化表现。诞生于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始终与我国社会共存共兴。时至今日,没有被时代淘汰,主要是其吸优吐劣的自我升级能力。深刻了解儒家美学思想对中国现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更全面的挖掘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精华及其哲学根源,让儒家美学思想更好的为当代代环境艺术设计服务。
一、设计理论价值
1、“仁”是基础
儒家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仁”,实质是追求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现代社会,“仁”是在思想上积极催人向善的因素。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儒家思想中的“仁”和“爱人”就是以人为本的有力支撑。环境艺术设计的理念首先是在功能性、艺术性上要以人为基础,要服务于人。反之,设计师也无从谈起合理的设计理念。
2、“礼”是标准
儒家美学思想中的“礼”是维系封建社会秩序、共生和谐的道德规范与保障。“礼”的最终实质就是规矩、秩序和遵循的代名词。在我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中,“礼”以固有的数字、颜色、纹理、式样、陈设等形式展示在各个角落,维护着封建社会等级、秩序和宗法。“礼”作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设计理念由过去服务于封建法统的角度,而演变为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通过设计中的材质、数理、装饰样式等元素,达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作用。
3、“天人合一”是设计理念
中国最为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就是“天人合一”,它不是哪一个固有思想流派的专利,但却是每一个思想流派不可回避理念。孔子提出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来论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为完善,最为科学、最为合理、最具智慧的中国哲学思想。追求环保理念是环境艺术设计必然遵循的理念,而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理念正是讨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存在着对人本身和看待自然两个方面的要求。
二、设计实践价值
无论是中国古典风格、还是当代的新中式风格,都是利用中国元素中的图腾、花纹、色彩、陈设等外观装饰形式来营造环境艺术设计的外观表现。
1、“和”为贵
“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和”为贵是儒家美学思想最重要的核心理论之一,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儒家美学思想的平衡观念和内敛性格。儒家思想看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内容实质关系的基本观点是世间万物和谐共生。这一理念一直伴随民族发展至今,一直全方位影响着社会。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应呈现出折中、平衡、内敛的主体趋势,这一趋势也应成为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的主流。
2、“天地人相参”
“天地人相参”集中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相处的观念,体现了人类中心论的同时,倡导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尊重和应对态度。儒家美学思想中人化自然的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长期存在,不仅在过去有其辉煌的历史,也会在未来散发出吸引人的光彩。当代环境艺术设计是建立在人生存活动的自然环境当中,应利用自然的同时顺应自然规律,这以理念不论在当代还是未来,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内圣外王”
儒家思想中的一个基本命题就是“内圣外王”,这是儒家思想中提倡强大自身,影响外界的方式,是对“修齐治平”思想的延伸和设想。然而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是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三、设计教育价值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开源伟人,更是一个影响世界的教育祖师。所以儒家美学思想在中国从古至今的各个时期,对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儒家思想在当代中国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影响尤为重要。
1、克制“急功近利”
对环境艺术设计从业人员思想教育,应该符合儒家思想提出的“厚积薄发”的循序渐进理念,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和实践和其他科学一样,不能速成与复制,需要脚踏实地,稳步前进。
2、消除“见利忘义”
儒家思想至高的道德、礼教、政权要求就是两个字:“忠”和“义”。在商品社会中,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创造科学、艺术、合理的环境,来获得劳动报酬。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在专业技术上应具备相应的高度,同时在职业操守上更要保持高要求。
3、塑造“职业精神”
儒家美学思想创造出中国的儒雅高尚“士”阶层、日本的忠勇忍义“武士”阶层、韩国的“贤人”阶层。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人员教育中,儒家思想强调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在思想上要有独立的人格、踏实的作风、诚信的态度和团队的合作精神。
四、结论
儒家美学思想是我国历史、民族心理的重要投影和重要潜流。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对未来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对外影响和传播以及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等体现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作者:颜文明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志刚和谐社会与构建现代礼仪之邦[C].见:朱贻庭主编.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林出版社,2005.
[2]姜林祥薛君度儒学与社会现代化[C].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3]汤常鸣儒家文化对我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三个价值[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4]梁思成建筑文萃[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5]李海清中国建筑现代转型[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儒家思想的价值范文4
论文摘要: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富有伦理特色的政治观和追求自我完善的道德观,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会计的职业道德建设仍有其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影响。儒家思想是构建会计伦理不可缺的重要思想资源,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伦理关系到国家财经法规制度能否贯彻执行,经济秩序能否维护,经济发展能否促进的大问题。儒家思想是建立会计诚信道德伦理的基础和建设会计诚信道德的基本原则,因此,挖掘儒家思想的内涵,建设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新的 《会计法 实施,对于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口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会计人员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其职、道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的质量,因此,建立会计的职业道德尤为重要。建立会计的职业道德不仅仅需要法律法规,还要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寻找其做人立身的根本,因为,儒家思想是理性的世界观,是和谐的社会观。这些都与现代社会的观念是相通的,是具现代性的,有利于人们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高尚的情操。
一、儒家思想有利于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
《苟予 ·哀篇》中写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强调对人们生停的利害关系,也是社会与人的基本关系。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工作或劳动中行为规范的总和,也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宗旨。人与人之问的和谐才能真正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人要想很好的生存,必须得到人们对你的信任。对一个国家和政权来说就像《论语·为政》中指出的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而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恪”,对于一个人来说也是这样。现代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促使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要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是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准则。只有这样,整个社会就像孔子《论语 ·颜渊》中主张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要君、臣、父、子各行其义务和责任,社会就可以和睦安宁。儒家的诚实守信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价值。
会计职业道德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诚实守信,因此,会计行业巾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八个方面要求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之一。
《论语·述而》中写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礼,吾亦为之”,只要能发财,无沦从事什么职业。但在论语 ·里仁 中孔子叉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处也”,也就是追求富贵不得损害社会秩序。 朱子语类 中对此说得更明白:“然须是食期所当食,饮期所当饮,乃不失所谓道心。若饮盗泉之水,食嗟来之食,则人心胜,道心矣”。所以儒家提出的道、德、仁、义、礼、智、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 学之中的基本概念。讲信用是君子的一种美德,是交友和处世的基本准则。应该说,作为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是人的修养的基本原则,是立身之本。我仃j今天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也是一种道德经济、信用经济。信用不仅体现l在商品交换的表面层面上,而且劳动关系、合同关系、协作关系、知识产权等都要守信。要做到诚实守信,就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就要按市场规则办事,反对不正当竞争;就要树立信用观念,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重承诺、讲信誉。
《我国会计法》第39条明确规定 “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人员职— 重德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会计是诚信行业。诚信是指诚实、守信,即以已之诚实换他人之信任,诚信表达了一个人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是人格的基本保证。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更应该是具有其职道德喊信的人。但近年来,会计人员执业态度不端正,缺乏敬业精神; 执业纪律松弛,在会计职业界违背准则、弄虚作假现象严重。有的会计人员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与单位刊益发生冲突时,小能够坚持原则,丧失立场,违反会计法律制度的规定,参与伪造变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 谋划策,这些失范行为致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假账大量盛仃,职业道德沦丧。这一系列会计舞弊欺诈案件,使会计业的公信力受到严峻的挑战,会计行、面临一场严重的“诚信危饥”。会计如果不能客观公正的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不能为会计信息、使用首们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和鉴证,将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
二.儒家思想与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
儒家思想中的 “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与“礼仪廉耻”其中心精神是强调责任与义务,注重集体与和谐,孔了的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的协调,这也是人类必须遵循的共同法则。
自觉原则
儒家思想的价值范文5
关键词:儒家;仁爱思想;价值观;意义
一、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
1.爱人是仁爱的重心
孔子认为爱人即是仁,这里所指的人,并不是指特殊的阶级或者是某一部分的人,而是全部的人,孔子对全部人都产生了仁爱之心。孔子在对“泛爱众”进行强调的同时也指出了要爱施德行善之人,不能对为非作歹的人施行仁爱,假如混淆了善者和不善者,那么付出相同的仁爱就丧失了其实质意义。
2.孝悌是仁爱的基本
孔子认为爱人需要分清前后顺序,孝悌作为一种天然的情感是仁爱的重要根本和基础,只有树立好这一根基,才能够促使仁爱之苗长成参天大树。但是孝悌自身具有复杂特点,人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从低级的孝上升至高级的孝,这样的孝道才是最圆满的。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利益制度的驱使,造成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弱化了长远目标,扩大了拜金主义思想。(2)过度享受追求物质,造成一些大学生在评价价值时,日趋表现出世俗化的标准,弱化了人生的理想,产生了享乐主义思想。(3)突出强调了自我实现,造成在价值主体上一些大学生对自我化过分强调,淡化了集体主义理念,个人极端主义思想迅速萌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将个人得失作为选择标准。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的成因
(1)市场经济制度造成的影响。市场经济能促进公平竞争,通过劳动创造财富,鼓励人们对自己的最大化利益进行追求,这样能激发大学生不断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由于大学生将这一原则盲目扩大,将其引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看作是自己的价值标准,通过追求物质价值换取精神价值,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2)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我国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公平的分配问题。这使得大学生开始怀疑书本所讲的价值观,进一步对一切进行怀疑。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的各种价值观与文化思想也将乘虚而入,一些鉴别力严重不足的大学生也开始对新潮进行追逐,并且将其作为价值支柱。此外,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也产生了对物质文明建设过度强调的现象,这对大学生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三、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意义
1.爱人培养大学生的为人民服务精神
儒家所提倡的仁爱包含了很多意义,在当今社会中这些思想依然是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的。仁爱的根本是爱护亲人,进而发展成为尊敬长辈、诚信待友。而仁爱实施的方法便是推己及人,要求仁者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进一步实现爱全部人,借此调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仁爱精神提倡爱他人,这一精神可以看作是对爱人民的另一种诠释与升华。大学生在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中应把仁爱精神提升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校园中甚至进入社会之后都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道德精神。
2.爱家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文化突出了群体和个人之间的统一特点,一方面对个人存在与发展的价值积极肯定,另一方面还分析了个人存在与发展应当统一在群体的存在及发展中。而这一群体或者集体具体可以认为是家,从家庭、家乡再至家园都是家的不同内涵。在炎黄子孙中这一归根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产生了大量的负面问题。不少大学生对个人意识过分强调,不计后果地追逐个人利益,当集体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的同时,首先想到的是一己私利。精神领域出现了世俗化问题,使得大学生评判事物的标准受到了影响,也使他们的人生观出现了偏差。高校应当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归属感,以此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指导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3.爱自然引导大学生构建和谐社会
人产生于自然,属于自然的重要部分,因此人需要尊重自然与生命,仁爱万物。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我们正确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和自然是互相影响的,因此人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在这个前提下有效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自然科学开发。然而,在当代,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对自然资源实行了过度开发,日益恶化了生态环境,引起了很多矛盾与危机。人类必须把满足人类的需求同环境资源的承担能力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人类永远应用资源,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大学生应当深入理解这一思想,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儒家仁爱思想内涵极其丰富,这些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了重要意义。大学生需要联系目前社会发展情况,不断思考与探索,真正领悟儒家文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儒家思想的价值范文6
伦理学属于哲学的一个范畴,是一门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方,伦理学这一概念源出希腊文,本意是“本质”、“人格”,也与“风俗”、“习惯”的意思相联系。道德现象是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中西方的伦理学在道德现象的研究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中西方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本文就以伦理学为切入点浅析西方伦理学和中国儒家思想伦理之间的矛盾。
中西方伦理学的核心
西方伦理学起源于古代希腊,在西欧和北美演变和发展的各种学说、道德观点和理论体系的总称。西方伦理学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西方古代伦理学强调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理性。中世纪重视强调上帝意志、仁爱、禁欲和神学他律;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重新返回对个人价值的准求,追求个人自由。西方伦理学发展到现代其核心是对个人主义的一种推崇。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儒家伦理从先秦孔子的仁与礼,孟子的性善论,到西汉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一直到宋明的程朱理学。总体上来看儒家伦理强调人从属于自然,从属于国家、社会与家庭。因而儒家文化历来推崇个人牺牲自己维护家庭和集体利益的道德准则,所以说儒家思想伦理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思想。
中西方伦理学的矛盾表现
家庭关系。西方伦理的家庭关系强调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父母不会过多的干涉子女的个人生活,特别是个人的隐私。而儒家的思想伦理则截然不同,儒家伦理强调长有尊卑。父子、母子、子女之间都有严格的道德规范。在西方家庭子女通常直呼父母和长辈的姓名,这在儒家文化中是不可思议,是对长辈的一种严重不尊重。《弟子规》中说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否则便是反了,大逆不道。而在西方伦理中却没有这么严格的规定,家庭事务通常由成员集体商议,子女并不一定要绝对的服从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家庭,父母可以严厉教训子女甚至是体罚。在电影“刮痧中”爷爷打了孙子的屁股,爸爸说打你是为了你好,这正是儒家伦理思想的一种特有表现,所谓“打是亲,骂是爱”,“棒下出孝子”。这种思想对于受西方伦理影响的西方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打骂怎么可能是一种爱的体现呢。
朋友关系。中西方在朋友关系上都认同互相帮助的价值观,但是仍然有很多区别。中国伦理对朋友的要求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法律。儒家伦理中必须对朋友绝对的忠诚,即使朋友的要求过分,对于中国人而言,往往都难以拒绝。电影“刮痧”中,主人公希望自己的美国朋友在法庭上作伪证替自己说话,而朋友确没有。这在主人公看来是一种出卖自己的行为,认为既然是朋友就应该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作为深受西方伦理影响的美国朋友看来,法律精神更为重要,朋友关系并不意味着可以踩踏法律。
师生关系。西方社会的师生关系更为开放和平等,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提问,甚至将脚放在课桌上都被允许,课堂气氛非常自由。儒家伦理影响下的师生关系确截然相反,儒家伦理历来强调“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思想,把老师的地位推崇到很高的高度,老师和学生之间具有严格的尊卑关系。西方的课堂师生之间互动频繁,老师善于启发学生自学。而深受儒家思想的课堂,老师高高的站在讲台之上去给学生灌输知识。这种表现跟儒家历来对老师赋予是传书、授道、解惑的职责是分不开的。而西方在自由精神的影响下历来强调个人价值的发挥和实现。
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西方伦理强调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的核心价值,个人主义是西方文明在历史的沉淀积攒的一种文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西方社会更加推崇个人价值的实现,因而西方人更加重视民主与法制,人们善于通过法律途径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儒家思想却不同,儒家思想更加强调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儒家伦理的核心。儒家思想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从属于一个集体,国家、民族、宗室、家庭。我们人都应该自觉去维护集体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合理利益。这种舍己利他的精神一直被儒家思想伦理所推崇。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儒家思想伦理历来强调个人父母、宗长、统治者的无条件服从。因为这些人被看做是家庭、宗族和国家利益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