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预防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质疏松预防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质疏松预防措施

骨质疏松预防措施范文1

【关键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社区诊治;预防措施

【中国分类号】R5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86-01

骨质琉松症(Osteoporosis, OP) 是一种由于人体低骨量,骨细微结构破坏从而造成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国家。以早在我国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人已达近9千万人次。又据2009年相关统计,我国已有6000~8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其中中老年人患病率达80%以上。这是何等高的比例,可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之大敌。此病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症状。病人多需卧床,不仅给个人身体带来负担,对其家庭以及社会也造成较大影响。此病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未来的严重问题之一。在社会及社区近早的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并对其患者普及较好的社区健康教育知识,对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质量以及生活质量起到较大的现实社会意义。本文就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社区诊治以及预防措施作一简单分析讨论。

1.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因素

1.1 遗传有关因素:跟其它各种疾病一样,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也会受到遗传方面的影响。从遗传学角度来看,人体雌性激素受体和维生素D受体对于骨质疏松及骨折等的发病率起着一定的影响。两种受体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型都会有差异,导致了在同样外界因素下,此病患者会产生不同的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发病率,治疗期间的药物敏感性等,都有所不同。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示,骨密度峰值的决定因素就是遗传基因。所以遗传基因对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有着决定性作用。

1.2 自身与外界有关因素:除了遗传外,自身和外界的有关因素也是造成此疾病的主要原因。如各人的自身年龄,性别差异和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营养等。又据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50岁以上的发病率较高,而男性相对较低。这和人体自身的内分泌代谢改变有关,女性在绝经期后表现尤为明显。生活习惯方面,每人生活中都有一些相对不正确的行为,如吸烟,饮酒,身体锻炼不足等。饮食方面,各种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每个人因为摄取量不同,导致了骨骼发育生长的差异。以上这些都成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2.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社区诊断

通常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以下几种社区诊断办法:

2.1 骨密度的测量,通常在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下,结合本国现状,将种族、地区、性别、年龄等不同人群的骨量蜂值作为参考依据,对比患者病历数据。

2.2 骨定量超声检测,一般使用宽幅超声衰减(BAND) 和速度改变 ( SOS)参数作对比检测。

2.3 骨代谢生化指标检测,一般使用反映骨形成的生化指标和骨吸收的生化指标做对比检测。

2.4 X线吸收法,一般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检测,其中包括了定量 (TIQCT)、单能 X线骨密度仪 ( SXA)和周围定量CT( POCT)。

以上四种诊断法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比较适合的社区诊断办法。骨密度的测量一般示为最直接,明确也是最终的判断方法。其它一些检查也可以作为此病的辅助鉴别手段。

3. 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3.1 药物治疗:在临床上,此病没有特效药物。通常使用常用骨质疏松症药物,刺激骨形成,抑制骨吸收,中药等治疗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原则以骨折阈值为核心,当骨密质高于骨折阈值时,采用抑制骨吸收类药物,起到防止骨量缺失;当骨密质低于骨折阈值时,则采用刺激骨形成类药物,起到降低骨折率和提高骨量的作用。

3.2 预防及治疗手段:

3.2.1 有效的认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通过推广此病的发病因素,诊断方法及治疗等各方面知识从而使病患能进一步了解此病。起到对未发病者合理预防,发病者积极治疗的良好效果。

3.2.2 改善饮食从而有效的营养骨骼,老年人因为肠胃消化道能力下降,代谢率降低等因素,容易产生代谢的负平衡。所以要特别重视合理的饮食习惯。建议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钙摄取量在800~1000mg/d为最嘉。多吃钙类食品,如奶类制品,豆类等,同时配合维生素D的适当摄取。各种动物内脏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正确的饮食计划和习惯是预防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途径。

3.2.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常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照顾骨骼。人体骨骼的损害,往往因为不良的生活作风造成,过量饮酒,吸烟,刻意减肥等。老年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对此病的预防以及治疗都有莫大的好处。

3.3.4 合理有效的运动,通常人体在30至35岁间达到骨蜂期,之后骨强度,骨量逐渐下降。又据专家表示,决定骨强度的首要因素是肌肉的质量。合理有效的运动更能加强肌肉的质量及骨骼的质量。积极合理的运动对预防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起到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运动中应该特别注意跌倒,摔伤,避免意外的骨折,骨伤等。

针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适当的使用预防性药物,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持久的健康教育能为此疾病带来最长远有效的社会,经济意义。而对此病患者则应该进一步重视改善生活质量,饮食习惯,合理加强运动等方面。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其预防意义比治疗意义更为现实重要。

参考文献

[1]元建华,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护理指导[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7,10(10) :1238~1239.

[2]刘素彩,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社区预防 [ J ] 中国全科医学, 2001, 4 (2) : 931

[3]黄明炜,张俊,朱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5):42-44

[4]倪姗姗,林梅 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保健指导[ J ],中外医疗,2009,30:165

骨质疏松预防措施范文2

摘 要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疾病,对家庭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中,不仅可以使用药物疗法、营养疗法,同时还可以使用运动疗法来延缓其发展的进程。由于运动疗法副作用小,作用时间长而日益受到重视。并且对骨质疏松症的处理应以预防为主。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运动处方 有氧运动

一、骨质疏松症的成因及引发的后果

骨质疏松症有两种:一种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另一种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由绝经和年龄增大导致的。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一些疾病引起的,如代谢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肾脏病等。

(一)骨质疏松症的成因

组成骨的骨质密度大小一般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减少速度的快慢与很多因素有关,如:遗传、环境、营养、运动、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

(二)骨质疏松症引发的后果

人体的骨本身就是由很多很密的网组织构成的,包含蛋白质、矿物质(钙)等,而当骨含有的矿物质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这样骨头就会变得脆弱,骨头也就更容易折断,即使是很小的震动或压力也很易折断。

二、治疗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措施

(一)治疗质疏松症的措施

1.饮食疗法。骨质疏松症主要是由雌激素的减少而导致的,因此在平时就要多吃能促进雌激素分泌的食物,如蜂王浆、黄豆等。骨骼中钙的缺失也是患骨质疏松症的又一大因素,但不同人群,对钙的需求不同 。

2.补钙。单纯的补钙,人体是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就要食用一些对钙质的吸收起重要影响的营养因素。如含维生素D比较多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虾皮、豆腐、鸡蛋、鱼肉等,帮助钙从胃进入血液,然后进入骨骼来促进骨骼生长的有菠菜、生菜、甘蓝等,此外,每天应该坚持每天晒15-20分,特别是老年人群。

3.运动疗法。(1)有氧运动及特点:有氧运动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长,而且方便易行,容易坚持。在选择运动项目时要与自己的兴趣相结合,青年人最好选择慢跑锻炼,老年人最好进行快步走锻炼。(2)进行运动时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才能达到有氧锻炼的目的。而自我感觉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如果有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面色微红、周身微热、津津小汗,这表明运动适量。(3)正常人应该每周运动2-5次,如果以前没有运动习惯,就要从少量开始。每周两次,然后慢慢增加到三、四次。每次锻炼的持续时间可以在持续有氧活动5-60分钟范围内做出选择,一般开始时每次训练5-12分钟为宜,逐渐延长到20-50分钟。(4)有氧运动对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有氧运动可以增强髋部和脊椎骨的骨密度,减缓骨质流失,但前提是必须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能调动消化系统,增加了总营养成分的摄入,这就使Ca、P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变得容易了,而Ca、P正是骨骼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预防措施

1.抗阻力性训练。(1)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骨生长。但在开始运动前必须征得医生的同意。(2)频度:一般每周2-3次即可,每次30-45分钟。(3)项目:动作以大肌肉群、复合动作为主,应避免做身体负重向前弯曲、躯干过度后伸和旋转的动作。要尽量选择固定器械、拉力器和橡皮带。重量以能够重复10-15次为宜,组间间歇为1-3分钟。(4)注意事项:训练中不要憋气,用力时呼气,放松还原时吸气。运动时心率控制在储备心率70%以下。

2.冲击性训练。(1)作用:可以增加关节对肌肉的拉力,有助于提高骨骼的骨量和骨密度,是抗阻力训练很好的补充。(2)频度:每周2-3次即可。力量以能坚持10-12次为宜,组间间歇为1-3分钟。(3)项目:跳跃、跳箱子、打篮球、上下楼跑等都是对关节和骨骼有冲击力的运动。(4)注意:①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严重肥胖和关节损伤的人不建议进行此类运动;②要在稳固、平整的表面进行练习;③如果在跳跃时感觉疼痛,立刻停止练习,等疼痛完全消失后,再继续练习。

3.平衡性训练。(1)作用:可以帮助锻炼的人提高平衡力,预防意外摔倒。(2)项目:“1”字步练习、金鸡独立、太极拳、单腿跳和瑜伽。①“1”字步练习:两脚前后成一条直线步行,每次前脚跟要与后脚尖碰在一起。如此行走约5-6米,重复3-5次。若想增加难度,也可以闭上眼睛。②金鸡独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向前抬起一只脚,脚尖离地10厘米,保持这个姿势30秒,然后换腿。每侧重复3-5次。如果要增加难度,可以闭上眼睛去做。③太极拳。

三、结论和建议

骨质疏松症的各种治疗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在药物治疗中,雌激素具有副作用;补钙对维持骨骼总钙含量十分重要。而且,事实上,没有任何营养手段能弥补机械负重对骨骼BMD带来好处。同样,对骨质疏松症患者来说,如果症状已明显表现出来,那就必须使用药物治疗,在以药物治疗为主的同时辅以运动和营养疗法,将会增强药物疗效。

因此,治疗方法间的联合使用的效果才是最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年轻时开始,同时应加强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经常锻炼,按处方要求持之以恒,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预防措施范文3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04-0745-04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Osteoporosis in Veterinary Clinical

FAN Ying,ZHOU Xu-zheng,LI Bing,LI Jin-shan,ZHANG Ji-yu

(Lanzhou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Pharmaceutic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Veterinary Drug Creating Key Laboratory / Gans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New Veterinary Drug Project,Lanzhou 730050,China)

Abstract: Osteoporosis is one of skeletal disorders which causes harm to the health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 to breeding industry. The aetiological agent of osteoporosis in caged layer hens, dairy cattle and sheep, clinical symptom and prevention measure were summarized, with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som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research of osteoporosis in veterinary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osteoporosis; aetiological agent; clinical symptoms; prevention measures

骨质疏松症是Pommer在1885年提出的,但直到1993年骨质疏松症才有了一个明确的、得到世界公认的定义。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骨质疏松症引起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在兽医临床上,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产蛋、产乳动物以及动物的快速生长和特定生理期,对畜禽的生产性能产生极大影响。本文主要对蛋鸡、奶牛和羊的骨质疏松症进行了综述。

1 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

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又称笼养蛋鸡疲劳症,是笼养蛋鸡重要的骨骼疾病之一,会给养禽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2]。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多发于高产鸡群的产蛋高峰期。产蛋期发病率为1%~10%,以骨量减少和骨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临床表现为产蛋减少或停止、腿软无力、瘫痪、死亡等。

1.1 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症主要有以下3种表现形式: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3]。最急性型发病鸡常突然死亡,死前看不出发病症状。在表面健康、产蛋较好的鸡群白天挑不出病鸡,但次日即可见到蛋鸡死亡。越高产的鸡,死亡率越高。而蛋壳强度没有什么变化,蛋破损率不高。

最急性型病鸡解剖后主要表现卵泡充血、肝脏肿大、淤血、有出血斑、肺淤血、心脏扩张、输卵管充血、水肿,输卵管往往有蛋存在。

急性型发病鸡则表现瘫痪,不能站立,蹲坐于跗关节上,产薄皮蛋,产蛋率明显降低。如将饲料放在瘫痪鸡周围,瘫痪鸡仍然能采食,如从笼内取出瘫痪鸡单独饲养,2~3 d后可看到明显好转。个别严重的病鸡如饮食充足,可在1~2周内康复。剖检变化常见胸骨变形,在胸骨和椎骨结合部位,肋骨特征性弯曲。有的病鸡肋软骨呈串珠样,第四、五胸椎易骨折,胸骨凹陷,有的呈S状弯曲。

慢性型发病鸡主要表现在产蛋日龄较大的鸡,因为日龄较大,对钙摄取和分泌功能下降造成蛋壳变薄、粗糙、强度差,破损增加。慢性型病鸡剖检症状不明显。

1.2 发病原因

骨质疏松症发病原因复杂,往往是由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的结果,归纳起来主要因素有营养、环境、内分泌、遗传、疾病等[4]。

1)营养因素。研究资料表明,Ca、P和维生素D3不足、Ca与P比例失调、或维生素A和维生素D3吸收不良都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日粮钙不足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重要因素。蛋在形成过程中,蛋壳约需钙2~3 g,蛋黄约需钙25 mg。开产蛋鸡饲料中钙的含量在3.5%左右,大部分蛋壳钙直接来自肠的吸收,当饲料中钙含量在1.95%左右或更低时,骨骼将提供蛋壳钙的30%~40%[5]。当饲料中钙严重不足时,骨钙将是蛋壳钙的主要来源。骨钙动员过度,骨骼强度下降,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日粮磷特别是有效磷水平也与骨代谢密切相关,低磷日粮也是诱发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之一。日粮钙含量为正常水平(3.5%),有效磷含量为0.1%或不足0.1%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只有当日粮中钙和磷的比例保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时,才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维生素D3对钙和磷的吸收、骨细胞分化、钙调节激素的分泌及肾脏重吸收具有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青年蛋鸡日粮中添加维生素D3高于或低于200 IU/kg时,蛋鸡开产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这说明日粮中维生素D3过高或过低对于预防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都是不利的[6]。

2)环境因素。由于蛋鸡在笼子内活动的余地很小,长时间的站立,不能进行蹲伏,导致肌肉兴奋性降低,从而影响钙磷代谢[7]。在夏季高温环境中,鸡饮水增多,常排稀便,失钙较多,同时高温使维生素A、D3遭到破坏,也极易导致该病发生。光照不足也会影响钙在机体的正常吸收和利用。

3)内分泌因素。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和雌二醇(E2)是与骨代谢密切相关的三大钙调节激素[8],已用于骨质疏松症内分泌变化规律的研究。主性等[8]、朱晓英[9] 的研究证实,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程度愈深,其PTH、CT水平愈高,E2水平愈低。在骨代谢过程中, PTH和CT始终处于耦联和解耦联的矛盾状态[1]。

4)遗传因素。随着蛋鸡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产蛋率提高、蛋重大、早熟、体重轻和低采食量的优良品种不断出现。但育种中对鸡代谢上的一些因素考虑不足,即使饲喂正常需要量的Ca、P和维生素D3,鸡通过消化道吸收的钙也不能满足产蛋的需要,从而造成骨钙动员过度,因此优良高产鸡易患此病[4]。

5)疾病的影响。蛋鸡往往由于大肠杆菌、魏氏梭菌等引起肠炎,种鸡受精时可造成输卵管炎,这些疾病均可导致钙、磷的吸收不良,引发该病发生。

1.3 防治措施

由于笼养蛋鸡发生骨质疏松症后没有治疗的价值,所以预防成为控制该病的关键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笼养转平养,补充日光浴。笼养蛋鸡所处的环境与散养蛋鸡不同,长期脱离于地面和野外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患鸡暂时转移到地面饲养,并且进行充分的日光浴,部分患鸡可康复,大大降低经济损失。

2)钙、磷、维生素D3的补给标准。人们对日粮钙的补给比较重视,形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补给标准,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与50年前相比降低了许多。一般日粮钙含量在3.5%左右,可大大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而对于日粮磷补给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及日粮钙,未形成一套安全而经济的补给标准。研究认为,日粮钙含量为3.5%、有效磷含量为0.25%时,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现象不明显。当有效磷含量为0.1%时,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但当日粮有效磷提升到0.4%时,笼养蛋鸡产蛋率、体重、蛋壳品质及骨密度与有效磷含量为0.25%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日粮磷并不是越高越好。有效磷含量为0.25%时,既经济又足以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研究认为,青年蛋鸡日粮中添加适宜剂量的维生素D3(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 IU),可大大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维生素D3的补给超过上述标准时,则会抑制骨细胞的功能,骨的形成受到抑制,骨钙含量降低,引起骨质疏松的发生。这与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D3越多越好的传统观念相左。

3)药物治疗。依普拉芬属植物雌激素,是近年来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的一种新药[9],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增加骨密度、抑制成熟破骨细胞募集、减少其前体增殖、促进胶原合成和基质分化等作用。

4)遗传选育。在维持高产蛋率的基础上,提高骨强度是抗骨质疏松蛋鸡的选育方向。罗斯林研究所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在维持高产蛋率的情况下,通过骨指数选择法对来航鸡进行选育,经过5代的选育,胫骨强度的遗传力达到了0.45,肱骨强度的遗传力达到了0.3,龙骨放射密度遗传力达到了0.39,这表明通过遗传选育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蛋鸡的骨骼质量,从而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

5)及时添加抗菌药物。预防肠炎、输卵管炎的发生,以减少钙磷流失,提高钙磷的吸收利用率。

2 奶牛骨质疏松症

奶牛骨质疏松症是成年牛骨骼生长完成后,由于钙、磷代谢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慢性型全身性代谢病。其病理变化特点以骨质脱钙、骨质疏松、骨骼变形为主要特征[10]。奶牛发生该病后可导致泌乳下降、繁殖性能降低、生产年限缩短,还可导致骨骼、蹄变形及骨折。此病也是引起产后低血钙症、产后瘫痪和产后爬卧不起综合征、胎衣不下、子宫复旧不全、障碍的一个基础病因。严重病例会因生产性能低下、免疫能力低下或继发其他疾病而丧失饲养价值。因是慢性疾病,此病初期全身症状不明显,所以一般不会被大家所重视。

2.1 发病原因

1)饲料中钙、磷缺乏或钙、磷比例失调。奶牛每产1 kg牛奶需要消耗1.2 g钙、0.8 g磷,如果每天产奶量为20 kg,因产奶而消耗的钙、磷分别为24 g和16 g;奶牛每天维持身体的生理活动还需要钙20 g、磷15 g。牛对饲料中钙的吸收率一般为22%~55%(平均45%),一般1头日产奶20 kg的奶牛,每天采食的钙、磷量分别应该在120 g和83 g以上。如果饲料中所含的钙、磷量低于这个标准,奶牛就会分解贮存在骨骼中的钙、磷来维持泌乳和生理活动需要,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情况不仅决定于钙、磷的含量,也与饲料中的钙、磷比例有关。据报道,肠道对钙、磷的最佳吸收比例为1.4∶1.0。如果不注意饲料搭配,当日粮中钙多磷少,或磷多钙少时,也会引起钙、磷不足,导致该病发生。

2)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还可减少钙通过尿液排出。维生素D与机体内钙、磷代谢密切相关。当饲料中维生素D不足时,可导致对饲料中钙、磷吸收能力的下降,从而引起奶牛骨质疏松症[11]。

骨质疏松预防措施范文4

【关键词】社区发展;骨质疏松;筛选及预防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2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骨骼脆性的增加,患者在生活的过程中骨折的危险程度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对发病于中老年人之间,其中女性更容易患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提升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龄化人口在不断增加,骨质疏松问题更加突出。骨质疏松和人们的营养状态、物理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等因素都有关系。目前我国很多社区民众对于固执疏松症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在饮食、生活方式方面存在着不良的生活习惯。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对社区人群固执疏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质量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主要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调查和骨密度检查的社区居民共50例。入选的标准主要如下:在社区居住长于2个月时间,年龄在18岁到70岁之间,居民同意进行调查,与调查人员的共同并无障碍。其中50名骨质疏松患者为观察组,另外50名正常社区居民为对照组。观察组中年龄最小的为18岁,年龄最大的为68岁,平均年龄为(45.4±2.46)岁,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有20例,初中的有18例,高中以上的为12例。患者的体重在42.5kg到95.5kg之间,身高在145厘米到190厘米之间。

1.2 骨密度检查 本文在开展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对骨密度进行相应的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主要选用Delphi - W 型双能 X 线吸收仪进行检查,所有的检测均由本文的研究人员开展,所采用的骨质疏松标准为T小于等于―2.5为骨质疏松症。

1.3 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本文在开展调查和分析的过程中,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文化程度、精神状况、经济能力、生活习惯、家庭状况等等。通过诸多信息的调查来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在开展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主要采用SPSS18.0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相应信息的调查和分析,P

2.结果

2.1 发病率调查 通过本文的调查和分析,社区人群当中发生骨质疏松的患者的发病率为12%,其中男性的发病率为8%,女性的发病率为14%。

2.2 发病原因分析 本文在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中,根据相应的调查内容引入多 元 非 条 件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发现,每天的光照时间、生活压力状态以及患者的文化程度是导致社区人群出现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提升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龄化人口在不断增加,骨质疏松问题更加突出。骨质疏松和人们的营养状态、物理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等因素都有关系。在开展预防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从这个方面入手。

3.讨论

3.1 骨质疏松概述 骨质疏松是我国社区居民十分常见的疾病形式,骨质疏松是一种以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为特征的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骨骼脆性的增加,患者在生活的过程中骨折的危险程度会大大增加。骨质疏松对发病于中老年人之间,其中女性更容易患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个大的种类,原发性的固执疏松又可以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以及特发性骨质疏松三种主要的形式。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妇女绝经之后的5年到10年之内;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一般指老人在70岁之后发生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主要发生在青少年阶段,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

3.2 本文分析的结论 本文在开展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对于当前有关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多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本文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相应的资料其中显示家族病史和每天的日光照射时间、生活压力以及文化程度是导致固执疏松的主要因素。文化程度对于骨质疏松也有着相应的影响,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对于骨质疏松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预防。适宜的光照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能够很好地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能够促进骨骼对于钙的吸收,延缓人体骨质的流失。遗传因素对于人体的骨量和骨强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心理调适能力较强的人能够很好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大大降低了固执疏松的发生。

3.3 预防方法 对于骨质疏松预防比治疗更加有效,因此医务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依据社区居民的年龄情况和身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知识进行普及,纠正并且尽可能地让社区居民了解到一些可以避免的危险因素,并且指导其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定期地进行锻炼合理安排平衡膳食。可以在生活的过程中成立相应的俱乐部,为社区居民提供必要、有效、正确的防治措施。社区在生活的过程中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应当减少吸烟、酗酒、喝浓咖啡等不良的行为;同时在生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进行适量的运动这样能够促进骨的形成和骨的重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骨的弹性,有效得防治骨质疏松;社区居民应当在生活的过程中注重调整自身的饮食,应当注重社区食物中的钙,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

3.4 骨质疏松的治疗措施 骨质疏松患者在患病之后应当注重对于疾病的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是十分常见的方式,因为有时仅补充钙剂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根据患者情况加用药物。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主要有三种药物形式,这三种药物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患者,其中双膦酸盐类可选择的药物有阿仑膦酸盐;降钙素类更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用于女性患者,能降低雌激素受体阳性浸润性乳癌的发生率,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除此之外对于出现骨折的患者应当进行及时的外科手术治疗,防治骨折病情加重影响到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当调整自身的饮食,注重对于钙的补充,同时应当注重开展适宜的运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钙的吸收,增强患者的骨质;应当在治疗的过程中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减少喝酒、抽烟等不良行为。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对于人体的如歌有着很大的破坏,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应当对骨质疏松进行防治和治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替身社区民众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预防措施范文5

国际骨质疏松症联盟(IOF)根据多年流行病学调查预测,全球髋部骨折的年发病率将由1990年的166万例增至2050年的626万例,其中300万例将主要发生在中国和印度。

今年10月20日是第14个世界骨质疏松日,全球专家达成共识将主题定为“Three Steps to Unbreakable Bones - Vitamin D, Calcium and Exercise”,我国将其译为“关爱你的骨骼,早期预防三步走,运动、维生素D及钙剂”。那么,这三个元素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起到哪些关键性的作用?记者特邀请内分泌科、骨科、营养科的几位专家从多角度进行解读。

运动:减少“骨量银行”支出

对于今年的主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骨科康南教授认为,虽然在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中,三个元素是相辅相成的,但应该强调运动的重要地位,即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

有研究证实,运动后骨形成的生化标志物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增高,而反映破骨细胞活性和骨吸收状态的血清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性磷酸酶则明显降低,这表明运动能改善骨骼的新陈代谢活性,对骨骼形成的促进作用大于对骨骼吸收的促进作用。

“运动在增加骨质的同时,也增加了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反之,如果人体长期不运动,骨质对钙的需求量就会减少,大量的骨钙会游离到血液中,并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了骨密度。正常年轻人在6周卧床之后,尿液中钙的排泄量能增多到正常人的2倍。”在谈到运动的重要作用时,康南教授说,“在骨科有大量的骨折患者,其中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较为常见,对于这些需要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我们特别强调运动处方的制定。据统计,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绝对卧床1周的骨流失量相当于其全身骨量的1%,也就是其正常情况下1年的骨流失量,这是个很值得引起人们警惕的数字。因此,应该强调运动对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骨流失,改善心肺功能、胃肠道功能及其他各器官功能的积极影响。对于已经发生骨折的患者,要注意局部运动处方的制定,以锻炼健侧器官、系统的功能,促进恢复。”

康南指出,即使对于已经患有骨质疏松症的“玻璃人”,甚至已经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仍然要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医生要为其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他强调:“如果将人体的骨密度比作一个‘骨量银行’,尽早投资固然重要,但开源也要节流。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提出的三步预防措施,其实根本上来说就是围绕如何提高峰值骨量、减少骨流失展开的。”

维生素D:维持人体骨骼的“阳光基金”

人体维生素D的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已经成为共识。第3次美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20~49岁的成年人,无论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在>50岁的成年人中,正常水平内的血清维生素D与骨密度仍呈正相关曲线,这就说明保持正常水平的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骨密度的前提。

总医院老年内泌科主任李春霖教授在谈及低维生素D状态及危害时表示,国内外众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即使是在“正常人群”,维生素D缺乏也相当常见。多数学者认为,血清中维生素D的正常水平为75~100 nmol/L,50~75 nmol/L为减少,<50 nmol/L为维生素D缺乏。有临床研究发现,部分患者虽然维生素D在正常水平,但已经出现骨量减少或佝偻的状态,因此,维生素D的最佳水平应该为100~150 nmol/L。

李春霖教授同时强调,维生素D 对维持骨骼健康非常重要。“虽然有关维生素D与骨折风险的各项荟萃分析中,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维生素D可以降低椎体和(或)非椎体骨折风险率的结果,但其对预防老年人骨量丢失、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及维持神经肌肉功能等方面具有肯定的作用。研究证实,在减少围绝经期女性骨量丢失方面,每天补充500 mg元素钙+维生素D 200 IU,15~30个月后,治疗组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其中,活性维生素D在预防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相关性骨折方面比普通维生素D更具优越性。”

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预防缺乏或维持正常状态的维生素D补充剂量为0~11岁儿童400 IU/日,11~50岁成年人及孕早期妇女200 IU/日,最大剂量≤800 IU/日;>50岁成年人,孕中、晚期及哺乳期的妇女为400 IU/日,最大剂量≤800 IU/日。

国外推荐各人群维生素D补充剂量普遍高于国内。2011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最新的《评估、预防及治疗维生素D缺乏指南》将成人维生素D推荐量提高至600 IU/日,而>70岁的人群提高至800 IU/日。

钙:膳食钙是安全有效的“投资”来源

钙剂与维生素D的适量补充作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已经为当前国际上各学术机构所公认,超过百余项研究显示,补钙显著提高全身骨密度,使椎骨骨折的发生风险呈降低趋势,但目前我国居民的每日钙摄入量严重不足。2002年全国第四次居民膳食普查显示,城乡居民平均每天钙摄入量<400 mg,这与我国居民膳食钙参考摄入量800 mg相差甚远。

总医院保健科孟萍教授说,最近有研究认为,大剂量的钙剂补充(>2 000 mg/日)有增加肾结石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2011年6月Joshua发表的历时9.5年的CAIFOS研究结果提示,补钙能降低潜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老年女性每日补钙1 200 mg不显著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北美2010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指南认为,除含钙性肾结石的妇女外,每天总钙的摄入量达到1 500 mg时不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对于以上补钙的争议,孟萍教授认为,合理补钙是关键,同时我们强调膳食钙是安全有效的最佳钙源。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于康教授在骨质疏松症的医学营养干预报告中,对如何利用膳食钙预防骨质疏松症时谈到,补钙的膳食来源,我们仍然坚持认为牛奶制品是最佳选择。每日500 ml牛奶,分早晚2次饮用,可以满足75%的钙摄入。在饮用时应注意不可空腹饮用,对乳糖不耐受者,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原则。对于喝牛奶会造成钙流失的说法,于教授解释:“只有每天饮用>750 ml的牛奶,人体蛋白质高度增加的状态下,才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居民日常膳食钙摄入严重不足(人均22 ml)的国家而言,在还没有享受到牛奶带给人体的益处时,就过度地强调其坏处,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他膳食钙的来源还有豆腐、鸡蛋、鱼类等,于康教授特别强调,同量豆浆的含钙量是牛奶的1/10,对于人们常用的骨头汤补钙法,大量研究证明,其基本不具有补钙的功效。

骨质疏松预防措施范文6

【关键词】 膝关节; 退行性骨关节病; 骨质疏松

中图分类号 R6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028-02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enerative Knee Osteoarthritis and Osteoporosis/YANG Shi-ju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3,11(33):28-29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knee degenerative osteoarthritis and osteoporosis among the two,to provide the data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one and joint disease.Method:Knee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onset of 145 cases of patients,and the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123 cases,det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mineral content of bone,peak bone mass and linear density(bone mineral content) compared with joint disease and healthy people,convicted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and osteoporosis.Result:145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age,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et of healthy people,145 patients had different degrees of osteoporosis disease,its peak bone mass and density two values were lower than normal person,but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is frequently associated with systemic osteoporosis,osteoporotic have certain connection with joint disease,osteoporosis is attack can be as a reference when clinical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joint disease.

【Key words】 Knee joint; Osteoarthritis; Osteopor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Rudong,Rudong 226400,China

骨质疏松是指患者全身骨骼发生的代谢性疾病,它以骨量明显减少及骨组织结构显著退化作为特征,患者骨骼脆性较高,易发骨折损害,发病后多会感受到骨关节及其他部位骨关节疼痛[1]。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态势,骨质疏松症在老年人群中愈发常见,严重损害患者正常的生活,使患者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面临沉重负担[2]。在人体所有的骨关节中,膝关节是运动量最大且负重最高的关节,其组织结构最为完善,也最为复杂,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病症,为老年人发作关节病时常见的部位[3]。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多见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数量较多,为诱发膝关节病患者疼痛、僵直、运动障碍、疼痛感活动时加重的主要原因,该病症与多种因素相关,严重影响患者膝关节功能[4]。笔者所在医院为掌握骨质疏松和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二者间的关系,为145例膝关节退行性病患及同期123例健康人进行骨密度检测,回顾分析并比较两组骨密度差异,现对研究结果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145例膝关节退行性病患者及123例健康个体,同时于2010年4月-2012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进行疾病检查与健康体检,病患组:女115例,男30例,健康组:女79例,男44例,年龄均41~72岁,平均61.3岁。临床医师向145例病患询问其既往病史,为其安排实施常规体检、膝关节的X线片检查,以及血沉、类风湿因子、抗“O”等生化检验,确诊膝关节患有退行性的骨关节病,排除代谢性病变或其他关节病。获得两组所有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将其纳入研究工作。

1.2 方法

以年龄作为分组的依据,将确诊为膝关节发生退行性关节病的145例病患以及健康体检组中123例健康个体,各自归入41~50岁组、50~60岁组、60~72岁组三个小组中。采用HC-1000骨密度测量仪(华科电子仪器开发中心生产,北京)为各组中患者测量骨密度,所选测量骨骼为非优势手桡骨的中下部位约1/3处的骨头,重点检测记录患者的峰值骨量及线密度两项指标,并在年龄组间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数据纳入Excel表格,以SPSS 18.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检验为t检验,P

2 结果

健康组123例个体与病患组145例患者在各年龄段的性别与例数分布如表1所示,两组探究对象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测得的骨关节密度值如表2所示,病患组骨峰值以及线密度值均偏低,存在程度不同的全身性的骨质疏松病症,但是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组别 性别 41~50岁 50~60岁 60~72岁

病患组(n=145) 男(n=30) 7 19 4

女(n=115) 15 77 23

健康组(n=123) 男(n=44) 11 23 10

女(n=79) 19 46 14

3 讨论

人体骨关节退行性病变作为一种全身性的改变,主要发生于膝关节、髋关节、腕关节及脊椎等部位,与患者年龄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关系,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患此病症的几率也会逐渐提高。对于膝关节来讲,由于其相比于人体的其他关节在负重及活动频率方面具有特殊性,退行性病变在此部位尤为多发,该部位发病时患者多感觉到关节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经X线检验,可以发现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硬化以及局部关节骨质疏松等病变。近年来,关节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发作率逐渐增加,为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研究人员对骨质疏松和退行性关节病相关性的研究日益增多。

笔者所在医院对145例病患与123例健康人的骨密度检测对比结果发现,所有的中老年人的骨峰值以及线密度值均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下降,且女性相比于同龄的男性下降更多,同时,患有骨关节病的患者比同龄健康人下降更多,这说明骨质疏松、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发生均与患者的年龄存在显著的关系。此外,研究还发现,虽然膝关节病患者相比于同龄的健康人在骨密度下降方面的差异并不十分显著,但是,患有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患者普遍伴有更为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骨质疏松与退行性病变之间存在关系,骨质疏松可称为发作退行性病变的诱因。而且,膝关节病患者在做膝关节屈伸运动,或者挤压膝关节时,容易使小梁骨发生骨折或局部血肿问题,并造成骨内压升高,这就构成了骨关节病退行性发作的病理改变基础。

综上所述,人体骨质疏松作为一类骨量丢失、骨密度降低、骨骼脆性提高的全身性骨骼病症,确实会使患者呈现出相比于同龄健康人更为显著的骨密度降低的现象,为膝关节发生退行性的骨关节病提供发病基础,促进膝关节发作退行性疾病。因此,临床医师在为感觉膝关节酸胀、疼痛、活动障碍、疼痛活动性加剧的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时,可以重点从骨质疏松入手,以便于提高诊断精准率,并采取预防措施为患者的膝关节病进行干预治疗,以避免患者发生退行性的膝关节病变,降低后期治疗退行性病变的难度。

参考文献

[1]陈文新.中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治疗方法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3,26(2):328-329.

[2]彭丽红,马改霞.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3,28(1):98-101.

[3]王守玉,顾浩,白瑞霞.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X线和CT的影像学表现[J].当代医学,2009,15(18):92-93.

[4]孙伟光.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以下简称膝OA)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11):3290-3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