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行业发展状况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范文1
关键词:北京 人力资源服务 抽样调查
近年来,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呈现出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为了全面了解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现状、机构组成、服务内容和从业人员等基本情况,我们特组织了面向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北京市不同类型、不同层次规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抽样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及各区县2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其中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5家,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包括国有、民营及中外合资)为15家,包括10家民营或合伙企业,国有服务企业(具有行业背景)3家,中外合资企业2家。从地域上看,分布于海淀、昌平、石景山、丰台、朝阳、西城等地区。
2.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和企业访谈的方式进行。调查时间为2012年3月~2012年6月。本次调查共发放人力资源服务企(事)业HR主管(或负责人)调查问卷20份,收回20份,有效问卷20份;共发放人力资源服务企(事)业从业人员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88份,有效问卷188份。
二、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从机构组成看,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迅速
根据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最新的《关于2011年度北京市年审结果的通告》,截至2011年,北京市取得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人才资源服务机构共1040家,其中,公共服务机构401家,占39%;行业机构44家,占4%;其他国有性质机构65家,占6%;民营机构499家,占48%;中外合资机构19家,占2%;港澳独资机构12家,占1%。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和功能不断拓展。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迅速,已占据了2/3的份额,其中民营机构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伴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主营领域,而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加之近年来的“用工荒”及“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同时,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也将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转正”,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此大背景下顺势发展。
2.从业态结构看,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目前,北京市已初步形成了促进就业和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并重、公共服务与经营并行、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第一,从服务内容来看,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及街道社保所、职介所)更侧重于公益和行政类服务,如政策咨询、信息、就业援助、人事档案的管理、劳动保障事务、流动党员管理及各种证件办理等;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更加侧重于经营,如网络招聘、人力资源外包、高级人才寻访服务(“猎头”服务)、人才评价服务、管理咨询服务和人力资源软件服务等。
第二,从服务对象上看,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及街道社保所、职介所的服务对象更多的是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人才中心的服务对象更多的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求职者;而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也各不相同,有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低端劳动力的中小型劳务派遣公司,有为中端劳动力提供求职、测评、人事等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咨询公司,也有为高端人才提供高级人才寻访服务的“猎头”公司等。
3.从人才需求看,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总体人才需求旺盛
在此次调查中,所调查的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无一例外地表示目前人员编制不足,导致人员配置不足、工作负荷量很大。据保守估算,目前,北京市各级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人员缺口在约5000人左右,其中仅街道(乡镇)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人员缺口就达2000余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还计划将公共就业服务窗口向社区(村)延伸,急需大量基层人力资源服务技能人才。同时,在受访的15家非公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中,有约60%的企业表示需要8-10名新员工加盟。据有关机构保守估计,目前北京市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专门人才上的缺口大约为7000人左右。总之,未来五年内,北京人力资源服务服务行业总体人才需求旺盛,专门人才缺口较大。
三、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迅速,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问题仍未解决
在此次调查中,受访的5家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负责人均表示,北京目前仍没有实现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最终统一,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公共人才服务机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还未实现职能的整合,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之间业务交叉重合,造成服务资源的浪费,制约了公共人力资源服务作用的发挥。目前,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整合面临着人员整合、业务整合、信息系统整合等多重困难。
2.人力资源求职服务的人职匹配成功率普遍偏低
受访的5家公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均提到,在职业介绍业务中,人职匹配成功率不足20%;无独有偶,在开展职业介绍业务的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均表示人职匹配成功率普遍偏低,不足20%。目前,大多数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都是以人才派遣和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为主营业务,因为这两项业务的客源和收益都比较稳定。而对于职业介绍服务,由于成功率不稳定,且这一服务对求职者是一种免费服务,所以收益不稳定,部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会放弃这一业务,这将不利用于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康发展。
3.部分中小型企业分散经营,服务同质化问题突出
在受访的15家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有80%的企业为员工规模在10人以下的中小型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部分公司负责人提出,目前北京市的中小型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仍处于分散经营,该行业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流和平台,导致职业信息的多依赖大型网络招聘企业(如智联招聘)的信息平台,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在服务内容上,抽样的全部企业都涉及到了人才招聘、人才派遣、服务等初级服务,业务雷同,由于非公人力资源企业提供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同质化,无法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制约了企业自身的发展。
4.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此次调查的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共208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比重大约为10%,本科学历的比重达到40%,本科以下的学历大约为50%。由此可见,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不甚合理,整体水平偏低,员工整体的教育水平亟待提升。从年龄结构来看,有约80%的员工年龄在25-45之间,结构较为合理。从从业年限来看,平均从业年限集中在1年至5年,平均从业年限偏低,从业经验有限。从就业预期上看,有约85%的员工表示,如果有机会能够进入发展较好的企业内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则愿意离开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出台有吸引力的行业法规和政策,维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吸引和留住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
四、促进北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良好发展的几点思考
1.建立全市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制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促进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行政管理职能的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人力资源市场发展方向,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整合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关政策。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目前,有的区(县)正在尝试进行“五部一中心”的改革,即将区(县)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和人才服务中心进行合并后,拆分出“五部一中心”,即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大学生就业服务部、劳动保障事务部、人力资源市场部、培训与开发部、流动党员管理部。虽然这一举措仍处于“试水”阶段,但是这为今后的人力资源市场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创新服务产品,突出核心竞争力
在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市场背景下,非公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依据自己所处的内外环境,尤其要根据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状况,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塑造个性,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升级服务产品。尤其是在机构自身服务层次的定位上,要找准市场。细分的专业化服务可以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出其核心竞争优势,突出与公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互补作用,更好地满足客户日益差异化的需求。
3.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专业性很强的服务行业,这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素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要拥有猎头、咨询、外包、测评等细分领域的专业化人才,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人力资源服务业行业协会应该制定相应规则,加大从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如在高校中设置相应的专业,努力提升从业人员的质量与结构,不断完善现有的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为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工作人员提出具体的上岗从业的资格要求和职业晋升发展的标准,同时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提升氛围,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参考文献:
[1]萧鸣政,郭丽娟等.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白皮书2011[M].北京:人民出版社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范文2
关键词:沿海;外向型;企业;战略调整
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外向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势头锐不可当。
所谓外向型企业,就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主要为满足国外市场需求而进行生产和营销的企业。外向型企业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生产过程立足国内,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企业;二是境外投资设厂,开发和利用国外资源,进行技术开发和产品生产,产品销往世界各国(地区)市场的企业。我国的大部分外向型企业则属于前者。
一、沿海外向型企业的特点
(一)沿海外向型企业较内地具有地理优势
沿海地区向来是中国同世界交往的门户,优良的港口,广阔的腹地,为产品的进出口提供了良好的设施条件,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气候宜人,适合居住,大量人口的聚集又为外向型企业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二)沿海外向型企业较内地具有更为悠久的历史
从被强行打开国门开始,中国结束了闭关锁国开始了对外贸易的历史。从最初的大额贸易逆差到目前的巨额贸易顺差,其中,沿海外向型企业功不可没,从而带动了内地的外向型企业的发展。
(三)沿海外向型企业较内地具有更好的宏观投资环境
沿海地区是最早遭列强侵略的地区,同时也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最好的地区,这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沿海地区的资本最丰厚、资金最充足、技术最先进。在这种环境下,外向型企业不仅自身资本雄厚,政府与民间的投资更是为其锦上添花,使其有更大的潜力发展自身,壮大外向型经济。再加上,地处沿海,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管理,自身创新和政府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沿海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沿海外向型企业较内地具有更大的规模
沿海地区仅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地区的外向型企业就占了全国外向型企业总数的七成左右,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沿海地区更有利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庞大的企业数目,表明了竞争的激烈,竞争促进企业创新并不断提高自身,也体现出了沿海外向型企业比内地更具发展潜力更具活力。
二、沿海外向型企业的现状
外向型企业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容易受到外部经济坏境的影响,沿海外向型企业更是如此。这一特点决定了沿海外向型企业不能逃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且较其他类型企业更为严重。从国际方面来说,我国的外向型企业主要是以生产过程立足国内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企业为主,也就是说其产品的消费者是国外的民众。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国的经济遭到破坏,国内消费萎缩,那些与中国贸易往来密切的发达国家更是如此。产品连续多时销售不出去,造成企业损失惨重。而从国内方面来说,我国经济亦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出现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局面,大坏境下的经济萧条,造成沿海外向型企业出现危机。
再者,我国沿海外向型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尤其是对汇率的变动更加不敏感。一直以来,企业对于国家保持汇率稳定很有信心,对汇率带来的风险过于疏忽。外向型企业的销售收入很多都是以外币结算的,人民币的升值势必对其造成巨大的外汇损失。沿海外向型企业很少意识到可以借助出口信用保险这张盾牌来保护自己,很多都是对投保出口信用保险采取回避态度,当风险凸现时,出险者只能独自承担收汇损失。对于那些企业来说,由于先天不足,更难以抵挡国际市场的风险。
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过大,早已引起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不满,贸易摩擦不断增加,西方国家纷纷采取措施,设法禁止我国产品的对外出口,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反补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再加上我国出口的许多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低技术、低附加值,所以产品成本低,这本来是我国一个不可多得的优势,现在却成了国外打击我国出口产品的一个借口。不仅如此,国外认为我国定价低于成本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国对外向型企业的补贴政策,主要体现在出口退税。但是,这其中的苦处只有外向型企业自己知道。按照国际惯例,对出口产品一律不征收增值税。而我国的税法规定对于所有的产品都征收17%的增值税,如果产品用来出口则凭海关相关凭证出口退税,退税税率为13%。这样算来,我国的出口产品非但没有给予补贴,还额外征收了4%的增值税。对于国外的反补贴指控,我国的外向型企业有苦难言。
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是沿海外向型企业发展的硬伤。沿海地区较内地具有优厚的财力物力和优良的创新环境,本应该发展资金密集型或者技术密集型经济。但是沿海人口密集,劳动力价格低廉,推动了企业采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服装业、家具业等。沿海外向型企业由于产业结构原因,往往难以在世界市场上建立自己产品的品牌,这就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包括企业产品的竞争力,还同时包括了企业内部管理的竞争力。目前,沿海外向型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低技术、低附加值的产品,而且多数生产的配套产品,非最终产品,产品竞争大但竞争力却不强;而沿海外向型企业的企业主许多都是农民出生,由于历史的局限,综合素质并不高,不仅涉足的产业领域较为低端,而且其管理水平也存在局限,需要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人才。沿海外向型企业对于核心竞争力还没有足够的重视,此次金融危机的冲击,对沿海外向型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企业不得不好好反思这方面的问题。
三、沿海外向型企业的战略调整
沿海外向型企业对GDP的贡献从2005年开始就一直在30%以上,成为沿海经济的一大亮点。正因为沿海外向型企业对GDP贡献巨大,国家更应该给予高度重视并给予巨大鼓励与支持。这几年,国外对于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势头愈演愈烈,沿海外向型企业在应对反倾销方面的损失并不亚于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反倾销、反补贴不仅对我国沿海外向型企业影响巨大,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对外贸易,减缓了我国GDP的增长速度。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为难,主要还是对我国巨大的贸易逆差。在这一方面,政府应该设法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减少贸易争端,缓解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为沿海外向型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也造成了许多沿海外向型企业的外汇损失。这就需要企业自身提高外汇风险防范意识。随着中国经济开放范围的越来越大,我国沿海外向型企业与国际风险的接触面也越来越广,要降低外汇风险,就要用出口信用保险为自己保驾护航。沿海外向型企业应该把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一种长久和理性的风险防范措施,而不只是为了躲避一时的风险做出的权宜之计。另一种防范风险的办法就是期货交易。期货交易的功能之一就是套期保值、回避风险。外汇市场上的期货交易对于汇率变动、价格变动这类风险的回避是行之有效的。身处开放经济中的外向型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加强风险意识。
沿海外向型经济的产业结构需要调整,沿海外向型企业的产品发展更需要调整。在产品方面,首先要看其值不值得发展,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其次要大力发展最终产品,沿海外向型企业出口的产品很大一部分属于配套产品,这对于壮大企业规模、形成无形资产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再次要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自主产权的产品具有高市场占有率,即使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亦能屹立不倒,然而这种产品的开发需要技术与创新,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如果沿海外向型企业能开发出满足以上三点的产品,则必定能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自己的品牌。企业必须提高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在境外的注册工作,使名牌产品获得法律的保护,为企业增加无形资产。高竞争力的产品、知名的品牌,再加上大量创新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必定能让沿海外向型企业在危机面前从容不迫、沉着应对。
我国沿海外向型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是乐观的。金融危机是宝贵的经历,它暴露了沿海外向型企业的许多弱点与不足。经过金融危机的考验,沿海外向型企业吸取惨痛教训,不断调整与改进,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祺伟,陈禹.汇率调整对外向型企业的影响[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6(2).
2、焦军普,张莹.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企业外向型战略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7(10Z).
3、门海艳.论外向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立[J].职业圈,2007(07X).
4、王臻.外贸企业如何加强外汇风险管理[J].国际商务财会,2008(9).
5、郭影帆,严俊.我国外向型企业未来发展探析[J].企业活力,2004(9).
6、马丽敏.外向型中小企业应对汇率波动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7).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范文3
【关键词】消费金融 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 发展重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金融日益成为国家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居民消费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消费金融服务也成为商业银行日益倚重的一类优质业务。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快速发展,市场前景广阔,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服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对未来银行业的发展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283美元,我国居民消费模式从生存型向基本需求型转变,国内消费结构面临再一次升级,私人购车、旅游、出口留学等消费需求大幅上升。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化的加快,储蓄率下降,消费增长是必然趋势。当前,国家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十分清晰,为消费增长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内部环境。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结构升级会为消费金融服务带来具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面临难得的市场发展机遇。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服务发展现状
(二)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消费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近年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服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银行业消费金融服务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在规模、产品和服务等方面还不能满足个人消费的需要。
以理财产品为例,据中国社科院陆家嘴研究基地金融产品中心统计,2011年全国共发售银行理财产品20270款,同比增长105%,呈现井喷性增长。但各家银行间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推出的理财产品大多数仅是将原有银行存贷款及中间业务重新组合,很少有实质性突破的产品。受到政策、配套环境以及自身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商业银行理财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功能均滞后于市场需求,产品创新落能力不足,缺乏针对个人客户的业务发展方针,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二)把握在支付方式变革浪潮中的发展良机
1.支付服务渠道多元化。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多种支付工具的出现大大丰富了人们支付方式上的选择性,支付服务渠道日趋多元化。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我国银行卡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9年银行卡渗透率突破30%,卡基支付已经覆盖了整个消费支付领域,在促进消费方面的作用不断显现。以电子支付为代表的支付变革对传统银行业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缴费终端支付、电话支付、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渠道方兴未艾。特别是手机移动支付,是将进一步引发支付革命的工具创新。随着移动通讯功能的扩展和大量的支付行为者已与手机绑定,移动支付客观上已具备了大规模扩张的条件,届时,随时、随地、随身的电子钱包将成为现实。而商业银行若能把握住这一有利契机,将会带来支付市场的新一轮变革和市场份额的重新划分,对银行业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2.电子支付平台发展迅速。电子商务的出现也让电子支付平台迅速成长,用户数量不断扩大,交易额急剧攀升。特别是08年金融危机后,第三方支付产业以低成本、高效率和广覆盖的优势迎来了发展良机。目前,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中企业集中度非常高。非独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财付通等依托自身C2C购物网站交易额的不断攀升以及背后集团公司的强大资源和实力支持,在商户和用户的开拓方面进展都很快。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提供包括信用卡还款、充值付款、公共事业缴费等多种金融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迅速发展对银行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银行在支付领域中一直处强势地位,支付公司在业务上离不开银行,但随着网上商城的火爆,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工具渐成买家和卖家的日常工具,银行的网上支付功能逐步弱化。2012年6月,建设银行率先推出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善融商务”,成为商业银行进军电商平台的标志。此后,各大银行纷纷跟进,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展开竞争。商业银行做电商平台,对于夺回更为广阔的支付市场,提高用户粘性,获取源头数据,均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快消费金融服务创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商业银行需加大消费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开发创新,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创新管理技术手段,运用电子化、自动化的方式,降低消费金融服务成本。同时,银行业需要大力培养专业型消费金融服务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能力。消费金融服务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从注重服务姿态到注重产品和流程,再到现在所推崇的以客户为中心。而以客户为中心,并非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把顾客奉为上帝,而是要为客户提供尊严的、便捷的、有效的、安全的服务,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驱动产品创新、流程设计和差异化服务设计。因此,要达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则需要加强消费金融服务创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四)加强风险控制,促进消费金融服务健康发展
资产质量是商业银行发展的生命线,加强风险控制,提高资产质量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对银行业发展尤为重要。我国消费金融法律制度不健全,信用环境欠缺,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间,商业银行资质量受到严峻考验。商业银行应注重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执行力度,优化流程设计,不断加强风险防控力度。当前,银行卡的安全性备受社会关注,商业银行应加快银行卡更新换代,推广和普及金融IC卡,从源头上提高银行卡安全性。同进,要不断完善网络支付体系,提高网络支付安全,全方位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促进消费金融服务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祝红梅.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概况[J]消费经济.2011(6).
[2],白钦先.消费金融发展的理论解释与国际经验借鉴[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
[3]杨鹏艳.消费金融的理论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实践[J]经济问题探索.2011(5).
[4]张学江,荆林波.我国消费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政策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2010(11).
[5]朱小黄.消费金融恰逢其时[N]金融时报.2012-3-1(2).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范文4
第一节行业界定
第二节产品发展背景
第三节产业链概述
第二章、中国XX经济环境及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第二节金融危机对行业的影响
一、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消极影响
二、全球经济危机对皮棉行业的影响
三、中国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政策解析
四、行业未来运行环境总述
第三节发展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二、社会环境
三、技术环境
第三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行业规模
第二节投资现状
第三节行业盈利水平
第四节近三年发展状况回顾
第五节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X年中国皮棉市场竞争力与市场竞争格局
第一节行业业发展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一、“波特五力模型”介绍
二、行业环境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第二节行业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遇
四、挑战
第五章产品营销分析
第一节中国营销模式分析
第二节主要销售渠道分析
第三节行业广告与促销方式分析
第四节行业价格竞争方式分析
第五节行业国际化营销模式分析
第六节行业渠道策略分析
第六章、XX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
第一节**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产品介绍
三、经营情况
四、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节**公司
一、企业简介
二、产品介绍
三、经营情况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范文5
摘要:电力事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电力资源的生产关系到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也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考核机制的构建和完善事关我国电力企业能否顺应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改革的要求,也是检验我国电力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具有完善科学的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这套系统在监测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电力行业发展总体情况等方面发挥出了十分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为了保持我国电力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当尽快构建和完善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
关键词:电力经济;效果评估
电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电力行业的发展水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衡量电力行业发展的总体水平需要一套完善科学的评估系统,这套系统不但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而且能够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晴雨表”[1]。
对于我国电力企业来说,现阶段正是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国内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模式正在逐步构建和完善。笔者认为,在逐步提高国内电力企业市场化程度的同时,我们应当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对于我国电力行业来说,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有助于国内电力企业的健康发展。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是一个多领域和系统化的工程,包括了电力行业整体发展状况、电力能源生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内容。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既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国内电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变化,而且能够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新与转变提供良好的决策基础。
对于许多大型的跨区域电力企业来说,在对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数据进行精确系统地分析基础上,就能够对国内不同区域的电力资源供求状况、本地区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各行业对于电力资源消费潜在需求状况等等进行判断,进而及时修订和完善本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经营战略。
2.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能够有效地防范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电力行业属于高耗能、高投入行业,因此在行业运行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性风险也相对较高[2]。对于我国电力行业来说,潜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市场形势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冲击和影响,电力资源的供求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为明显,特别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调整,许多过度依赖电力资源的高耗能行业会逐步淡出,这就极大地影响到国内电力企业的总体生产情况。二是国外资本进入我国后会对电力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与境外大型电力企业相比,国内电力企业无论从资本总量还是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
通过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国内电力企业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监测出国内市场供需变化趋势,进而尽快将营销活动重点进行及时转移,另一方面可以充分测算出境外资本对于国内电力市场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3.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能够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各级政府的基本职能也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各级政府在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的过程中,势必要凭借有效的手段和方式,而通过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就可以实现上述目标。
首先,政府可以根据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本地区产业布局,尽快完善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淘汰落后产能和陈旧的生产方式。其次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发挥电力资源配置的辅作用,通过大型电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立项和审批等方式,达到电力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化的目标。
二、如何有效地构建我国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
笔者认为,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发展程度还不够充分,国内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在构建过程中还存在着主体不明确、系统各部分之间联系不紧密、评估结果方式单一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实现构建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的预期目标,我们应当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笔者认为,在我国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系统构建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而政府主导性作用的发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不断优化国内电力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国内电力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政府应当承担起优化国内电力市场发展环境的职责,摒弃一切可能影响到电力行业健康发展的因素,为国内电力企业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二是要发挥资源配置的辅作用,在坚持市场资源配置主体作用的前提下,运用宏观调控职能,将国内电力行业的发展布局进行合理地引导和规划,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力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
2.完善效果评估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政府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的前提下,系统内其他部分也要相应地保持密切地沟通和联系,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为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专业的监测机构也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电力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定期及时地各项监测数据信息。电力企业也要充分利用电力经济运行效果评估机制,自觉主动地参与其中,并根据机制反馈数据,对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外部投资、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策略进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范文6
为了科学、客观评价互联网企业发展现状,认识、理解互联网站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效探索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中国互联网协会本着"客观、真实、公正、公益"的原则,组织专家和技术团队共同完成了2013年度"中国互联网100强"报告。该报告对互联网企业年度营收、在线业务(以网站为主)访问量和访问速度体验三项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互联网企业发展状况和网站价值影响力进行了综合评价。
因初次开展此项工作,报告采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尚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欢迎业界和广大网民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今后的报告中进一步完善。
附:中国互联网100强(2013)
前言
作为20世纪的重大科技发明、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带来社会生产、生活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今天中国网民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互联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对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客观、有效的分析评价,是深入认识、理解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性工作,对于公众和企业认识了解互联网行业,政府开展互联网行业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本报告基于对互联网企业年度财务数据、在线业务访问量和访问速度体验等多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互联网行业发展状况综合评价,并对在线业务访问量、访问速度体验情况进行专题评价,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支撑,引导互联网行业改进提升服务质量。
感谢主要合作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的大力支持和杰出贡献。同时,感谢蓝汛通信 (chinacache.com)、网宿科技(chinanetcenter.com)、百度公司(baidu.com)、博睿宏远(bonree.com)、ChinaRank等企业提供的数据支持,感谢为本次报告提供帮助的社会各界朋友。
因初次开展此项工作,采用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尚处在尝试和探索阶段,欢迎业界和广大网民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今后的报告中及时改进。
一、研究方法
(一)术语解释
财务报告:简称财报,指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等。
PV:Page View,即页面浏览量或点击量。
首屏响应时间:简称首屏时间,指用户访问某网站首页,在与网站服务器建立TCP连接之后,用户发出获取网站数据请求消息直至收到网站返回的数据首次占满用户终端屏幕的延迟时间。
(二)评价方法说明
1、中国互联网100强
对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并开展互联网业务的企业,综合考察企业2012年营收、在线业务(网站)访问量和访问速度体验三项指标数据,对企业进行综合排序和分析评价。
企业营收数据源于上市互联网企业公布的2012年财务报告和中国互联网协会、第三方调查机构的数据调查结果。(以人民币为统一计价标准,所涉及人民币汇率均按2012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交易中间价换算。其中:1港币=0.81085元人民币;1美元=6.2855元人民币。)
2、网站流量排行榜
本报告统计2013年6月网站访问流量(日均PV值),将不同来源的数据加权计算,得出网站综合排序。
流量数据依据通信行业标准《互联网服务统计指标第1部分:流量基本指标》(YD/T 2134.1-2010)进行采集。
3、网站速度排行榜
本报告对2013年6月份的网站测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按照测试周期内的访问速度平均值对网站进行速度排序。
测速数据依据通信行业标准《宽带速率测试方法用户上网体验》(YDB118-2012),利用自有技术平台进行测速实验获得。
二、内容摘要
Ø100强企业营收总规模超2000亿元,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位列中国互联网100强前三甲,三家企业营收之和逾千亿,行业集中度高,规模效益明显。
Ø100强企业业务领域覆盖全面,以网络娱乐、信息获取、商务交易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占比超过90%。
Ø100强企业中60%以上运营时间超过8年;100强企业中上市公司共54家,从创立到上市平均花费3年时间;腾讯、百度入围全球互联网上市公司市值前十。
Ø访问流量前10的网站分别是腾讯、百度、淘宝、搜狐、360安全导航、新浪、网易、新浪微博、凤凰网、hao123。
Ø访问流量前100的网站中,信息获取类网站32家,网络娱乐类网站29家,商务交易类网站25家,交流沟通类网站12家,安全服务类网站2家。
Ø测速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首屏时间较短的前10家网站分别是百度、360安全导航、搜狗、58同城、搜搜、腾讯网、赶集网、爱卡汽车、互动百科、太平洋电脑网。
Ø在不同类别网站中,交流沟通类网站首屏时间最短,信息获取类网站次之,网络娱乐类网站首屏时间最长。
三、中国互联网100强
对互联网企业2012年营业收入、在线业务(以网站为主)访问量和访问速度等多项指标的统计数据,进行标准化和加权求和计算企业得分,取综合得分前100家企业为中国互联网100强。100强企业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企业规模大,影响力强
100强2012年营收总规模超过2000亿元,其中腾讯、阿里巴巴、百度营收过百亿;网易、搜狐、当当营收超50亿;营收过10亿的企业有30余家。腾讯公司创收能力最强,全年营收超过400亿元,占100强企业收入总和近五分之一,稳坐领头羊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