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范文1

【关键词】高中生物;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高中生物作业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学习延伸。它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应用课堂学习的知识,还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简单的重复训练、机械的死记硬背、枯燥的题海苦练、呆板的知识模仿等作业设置,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捆绑了学生的创造力。要在教学实施中渗透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便成了天方夜谭。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智能情景,给以多样化的选择,激发每个人潜能,充分发展个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科学地、客观地、有区别地制订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教师如何有效的设计高中生物作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多样化的作业形式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计的作业形式可分为口头型作业和书面实践型作业。口头型作业是指教师首先让全班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问题进行筛选、归类,后再进行专题教学解决。此方法优点在于提高了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书写实践型作业则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了作业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形式如实验作业、调查作业、写论文、绘图型作业等。结合生物“理课中小文科”学科的特点,绘图型作业对于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原理概念的透彻理解是十分有效的一种途径。绘图型作业是让学生绘制模式图、示意图和概念图,如必修一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物质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图解、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图、细胞有丝分裂;必修二的减数分裂过程图、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遗传图解;必修三的细胞生活内环境示意图、几种调节过程(血糖平衡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体温调节等)。通过这些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更能使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关注作业的实践性

传统的死记硬背和机械的模仿已不能满足学生有效地学习、灵活的应用生物知识。教师千方百计让学生“活起来”,更多的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深入的理解知识原理、灵活运用技能。例如,在讲授DNA分子结构以及遗传信息多样性时,教师将课前准备好教学材料(橡皮泥、牙签、别针等材料)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构建DNA模型,教师最后打分评价。这种作业形式,是符合学生学识水平且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实验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轻松完成生物活动作业。

三、倡导作业的个性化发展

有学者提出应用作业系统的教学策略:注重课后习题梯度,关注学生差异,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层次性。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造就个体学习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的教学宗旨要求作业的呈现要在统一中体现个性化。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能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设计不同认知程度和问题难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安排三种层次作业:对于成绩较差的同学,可安排他们完成教材的果蝇眼色的遗传(位于X染色体遗传)一种实验图谱;对于成绩良好的同学,可布置他们完成推测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存在X、Y染色体可能性能否成立?并完成遗传图谱证明推论;而对于成绩优秀的同学,则采用开放式作业,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究竟在哪种染色体上?可能性有几种?怎样证明?这样按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通过有层次的作业训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深入理解知识,并将书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构建认知体系,促进自身的智力l展。

四、注重作业的实用性

在设计作业时,选择科学、技术和社会等具有较大开放度的题目作为背景资料的习题,可扩阔学生视野角度、思维的深度、以及解决问题的力度。例如,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与其研制抗疟药青蒿素作为科学背景,教师可从多角度设计作业(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遗传与进化等内容)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的实用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多创设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从生物的角度出发,灵活地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例如:讲授“水盐平行调节”后,作业可设计为:“假若你不幸漂流在海上,在断水后能否饮用含有无机盐的海水?”通过创设贴近生活情境的作业与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综上说述,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将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紧扣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灵活运用上述四种方法精心设计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灵活运用,培养学生全面的生物学素养。

【参考文献】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范文2

活动化作业是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玩中做”、“做中学”,使儿童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对实际生活有用的知识。活动化作业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重视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视儿童个性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注入活动的色彩——优化作业设置

作业既要与学科内容、课内知识相联系,又要结合社会实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既要动口、动眼,又要动手、动脑,既要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又要实践操作、亲身体验。那样才会深受学生的青睐。

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后,根据给出的硬纸板、尺子、剪刀、胶水,请你帮制药厂制作一个药盒的样本。盒子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并求这个盒子的表面积和容积。虽然因人而异制作的成品会有差异,但学生能领略到实践后的喜悦和欣慰。为此,数学作业的设计应注重其强化实践的一面,不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材料,而且要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即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二、焕发生活的色彩——设置创新作业

新课标指出,数学的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在认真分析教材,找出所学知识体系与生活的联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了各种贴近儿童生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应用性的作业。

1.操作性活动作业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期的学生活泼好动,他们渴望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的表现,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生动手动脑的活动过程,既是他们活动得到满足的过程,也是对知识进行探索、理解、应用和发展的过程。如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就可以运用这些知识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资料,设计一个厨房,让学生自由组合学习小组,成立设计公司,为客户设计。要求:A、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B、设计合理,经济实用。合作设计后,让学生交流,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来解决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探究性活动作业的设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生活实际问题探索解决的时候对同一个问题的研究所进行的讨论,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肯定不是唯一的,而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有的认识角度、解决途径,或者对问题在理解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对别人的解决方法提出疑问,在不断完善某个问题时,同组参加讨论过程的成员也会在其中获益非浅。这使得每一个参与者的思想都会迸发出火花,学习者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发掘。

三、营造幸福的色彩——彰显人文评价

1.师生评价——寻找闪光点。

在学生作业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有些是不细心,把数字或符号抄错了;有的是审题或计算出错;有的是分析、判断过程中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采取在错题处圈圈、划划横线,还应在错题旁边注上有针对性、指导性的批语,让学生引起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找出错因,从而达到纠正失误的目的。无论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教师都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应通过评价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取纠正失误的秘方,并转化成宝贵的课程资源。

2.生生评价——友情提醒。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范文3

[关键词] 信息系统 内部控制 风险控制 设计策略

一、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信息技术在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已经实现了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资源得到了高度的共享。为了有效地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经营效益,企业迫切需要对传统内部控制进行整合和优化,以提高管理者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效果。为此,文本将从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着手,分析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特点,探讨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策略,以期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1992年美国 COSO报告中对内部控制做了如下定义:“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实现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该报告是迄今为止对内部控制最全面、最权威的描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仍是由上述五个基本要素构成,框架体系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但是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1.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新的风险,也对内部控制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1)交易授权批准缺乏有效牵制

交易授权、批准控制是最基础的内部控制。信息技术条件下操作权限的授予与手工环境完全不同。手工环境下处理一项经济业务时,在该项业务的各个环节都需要由拥有相应权限的人员签章,这自然形成了层层复核、道道把关的严格审核机制。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操作人员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或口令获取某项权利或进行特定操作。用口令方式授权是信息技术条件下常见的和基本的内部控制,但口令一旦失控将会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

(2)电子信息处理缺乏可视痕迹

手工环境下,企业的经济业务处理均记录于纸张之上,这些纸质原件的数据若被修改,则很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线索和痕迹,这也是传统纸质原件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信息系统环境下原来纸质的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并且在技术上对电子数据的非法修改可以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哪一个是业务记录的“原件”。另外电磁介质容易受到损坏,这使得企业信息很大程度上存在丢失或毁坏的危险。

(3)系统整合集成加大信息风险

传统的内部控制主要针对单独的交易处理,而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整合集成系统要求集中存储数据和程序,则在很大程度上带来了信息安全隐患,容易出现一损俱损、全军覆灭的危险。而且,对于日益复杂的信息系统,其内部稽核难度加大、成本增加。如由外部监理机构完成,则可能泄露商业机密,影响其竞争力;如由企业内部自行解决,则必须配备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管理人员才能胜任。

(4)网络的开放性危及信息安全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个环境中一切信息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到的。因此,网络下的信息系统很难避免非法侵袭,即有可能遭到非法访问甚至黑客或病毒的侵扰。这种攻击可能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来自于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2.信息技术为内部控制提供了新的机遇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全新风险的同时,也为其控制风险提供了崭新的工具。

(1)事前检查提高信息质量

企业开发信息系统时,要针对性的设计事前控制程序,即在业务活动发生、有关数据入数据库之前,检查这些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此外,如果输入数据不符合既定逻辑和控制标准,处理则被中断,同时通知负责控制的管理人员。这样一来,只有数据准确、完整、合法,继续处理也符合流程,相关数据才能被加入到数据库中。

(2)事中网上公证形成三方牵制

由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原始凭证以数字方式存储,不能像手工系统那样对每一张凭证作痕迹检验。可是,利用网络技术所特有的实时传输功能和日益丰富的互联网服务项目,则可以实现原始交易凭证的第三方监控,即网上公证。这样一来,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内部控制的职责分离原则,通过人机分离甚至机机分离依然得以实现。

(3)事后追溯利用电子审计线索

在手工系统中,凭证、账簿和报表严格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填写登记,所形成的纸质审计线索高度可视,比较有效。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数据的生成、存储和传递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纸质文档大量减少甚至消失,审计线索不再可视。然而,利用信息技术记载和再现原始业务依然可行,利用电子审计线索追溯业务的来龙去脉甚至变得更为便利高效。高度集成整合的信息系统,为每一笔交易建立了单独的审计线索,环环相扣的连接关系使原始业务的再现更为方便易行。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内部控制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收益同增。有效的内部控制应该是范围扩大、控制程序灵活多样的综合性控制;是人工控制和信息系统自动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控制。

三、信息技术条件下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信息技术条件下内部控制的特点,从组织控制、流程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三方面制定对应设计策略。

1.组织控制设计策略

组织控制设计主要任务是权责分派与不相容职务分离。在信息技术应用条件下,企业组织的权责范围遵循以流程为核心的原则。首先将企业主要业务分解为产品流程、质量流程、服务流程、物流流程等,并在这些流程层面上重新定义企业各部门在业务流程中的职责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然后再进一步将这些流程分解为一系列相关作业集合,并结合业务的信息化程度来定义企业作业岗位以及对应的岗位责任制度。作业岗位权责分派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不相容职务分离设计应结合重组后的业务特点和人机系统的控制功能,通过信息系统使用权限设置、应用软件的作业流程逻辑顺序的设置、业务控制参数的设置,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内部监控能力,实现信息化环境下业务流程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制度安排。

2.流程控制设计策略

流程控制主要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由于信息技术使企业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融合在一起,业务流程控制与信息流程控制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的重要内容,控制重心也从适时控制向事前控制、实时控制转移。因此,在企业流程控制的设计中,专业人员的首要任务是熟悉企业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对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重要程度。其次依据风险的重要程度确定业务流程与信息流程的关键控制点、建立控制模型,设定控制参数与控制程序,并将其嵌入到信息系统中,形成人机结合、业务活动与信息处理集合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样,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信息系统就能动态跟踪业务活动的信息,自动监控这些活动所产生的数据是否在控制范围内,预测发展趋势,实时输出预警信号,从而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

3.信息系统控制设计策略

信息系统控制是指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控制,具体包括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验收、运行、维护等生命周期活动的所有环节。信息系统建设控制的设计策略是认真进行系统开发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加强对开发商的资质验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适合企业营运环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软、硬件与开发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对IT项目管理,建立严密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机制、验收程序及第三方监理和审计的控制,保障信息系统质量。

信息系统应用控制的设计包括操作权限与操作规程控制设计、信息安全与数据处理流程控制设计。操作权限控制设计策略是通过对系统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员工作业权限程序化方式,限制超越权限的非法接触和访问。操作规程控制设计策略是通过制定软硬件操作规程、作业运行规程,规范计算机用户的操作行为。

信息安全控制包括数据和程序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通过数据保密、访问控制、身份识别、数据备份等措施保障信息系统资源的安全。数据处理流程控制设计包括数据输入、处理、输出的控制。例如在信息系统的数据输入窗口设置各类有效的检测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人员在数据输入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保障未经批准的业务不能输入信息系统内,从而以提高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质量。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范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5-0020-02

物理因其贴近生产生活的学科特性而学习前景广阔。学习物理的资源非常多,学生学习物理理论以后,进行实践的机会也很多。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要通过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评价物理作业,就可以为学生打开一道通向生活学习物理的大门,充分发挥作业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本文就高中物理作业如何设计、管理及评价进行阐述,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参考意义。

一、阶段型的作业设计

1. 多样性设计策略。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人的智力构成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有的人比较喜欢组织和交际;有的人喜欢语言的表达;还有的人具有唱歌或者绘画的天赋等,每个学生在智力和能力方面表现的形式不同。在物理学习方面,方法和类型等的不平衡和差异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客观的差异,客观分析学生的多元智能,设计不同智能所要求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开发,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 分层次的设计策略。运用分层次的形式对阶段型的作业进行设计。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将大致相同的物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一定难易程度的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物理知识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作业。这种作业不但适用于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准和基本能力,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全体学生能够各尽其能并得到相应的发展。设计作业为阶梯式,设计四个阶梯:①基础题;②变化题目,选择适中的难度,对于所有的学生都适合;③综合类的题目,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比较适合;④发散类的题目,能够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进行拓展。不硬性地规定阶梯二以上的作业,使学生选择的空间更大一些。如思路比较慢和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阶梯一、二的作业,就能将基础夯实,实现稳步提高。而对于思维比较敏捷和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学生,就可以设置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如阶梯二以上的作业,这样能够调动他们对事物内在因素进行探索的积极性,对以前学过的类似物理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二、多角度、多维度的作业管理方案

1. 作业量的管理。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家庭作业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家庭作业过量,无论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是学习态度和情感以及价值观,都会有消极的影响。所以,应该有效地管理学生的作业量,对于不同主体作业量的管理和留作业的方式等应该采用必选加自选的方式来进行协调。

2. 作业质的管理。其一,作业目标应该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目标来进行确定;其二,根据分层设计原则,将与不同水平学生相适应的作业设计出来;其三,作业库建立起来,将共享作业设计为资源;其四,结合学生物理作业完成的反馈信息,对物理作业设计进行调整,对高质量的物理作业进行存档。

3. 作业过程的管理。①与学生建立约定。对于物理作业的完成,与学生建立约定,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自我责任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完成作业的约定,是二者的一个书面协议,可以作为一些任务清单完成:其一,能够促使学生将教师对他的期望进行思考;其二,需要学生将物理作业预期的质量和完成作业类型进行描述;其三,应该将学生作业完成的参数列出来;其四,评价的情况约定中应该说明,作业评估什么和谁来评估都要说明;其五,团队合作的程序约定中也可以建立;其六,网络资料谁去收集和谁去接触社会以及纸介资料由谁去收集等。②编制日程表。物理作业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完成,怎样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日程表是有效管理学生作业完成的办法。日程表中既要安排时间,也应该有各个时间所进行的具体工作。同时,还要附上计划意图,以此提醒学生。此外,也应该设计备注一栏。

4. 批改作业效率的管理。①利用QQ群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学生常用聊天的工具就是QQ,通常学生都会建立班级QQ群,教师可运用QQ这个平台,让学生上传物理作业,及时地发现学生物理作业完成中的问题。②利用微信及时关注学生物理作业的完成情?r。建立班级微信群,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让学生将完成作业的情况定时通过视频和照片等形式上传,教师在线上及时点评。

三、多样化作业的评价方式

1. 巩固性物理作业的评价。巩固性作业是反馈学生重复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将学生学习物理中的问题真实而及时地进行暴露,也检验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和态度。首先,教师通过评价作业的管理,获得第一手物理教学效果的资料,根据作业所反映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其次,在情感上,对学生的认知更加全面,从而纠正以前的错误,强化学生的物理作业。此外,还要加强物理作业的复批。教师可以用“”符号作为标记,进行区分,对于未复批的学生,也能够起到督促进行改错的作用。评价巩固性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语,或者将完成作业的等级用字母A、B、C、D给出,能够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物理作业。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建立作业记录册,将每次作业错误的心得和收获记录下来。学生作业的记录册,既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发展的情况,也能够反映学生平时物理学习的过程,对于公正评价学生学业非常关键。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范文5

【关键词】课前尝试性作业 科学布置 方法指导 评价 高效性

要提高课堂效率,设计好课前尝试性作业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引领着学生探究、交流、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对学习的需求,便于因材施教。课前尝试性作业,是教师在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它和课前预习不同,它在传统的预习的基础上,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更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完成课前尝试性作业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实践、讨论、交流与合作,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课前尝试性作业的设计、检查、反馈和评价等方法,从而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前尝试性作业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前尝试作业设计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针对不同的领域,应该采取不同策略设计不同的课前尝试性作业,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前尝试性作业的有效性。

1.“数与代数”的课前尝试性作业设计

在这一领域设计课前尝试性作业要重在通过引领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去发现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尝试用多种算法解答所提数学问题,再对比算式发现算式中存在的数学规律,最后运用规律进行尝试练习。

2.“空间与图形”的课前尝试性作业设计

“空间与图形”重在设计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的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要吸引学生眼球。学生在课前尝试性作业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索,逐步认识简单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关系,不断生成新知,然后在老师的点拨下,以及在和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实现知识能力的提升。

3.“统计与概率”的课前尝试性作业设计

设计这块内容的课前尝试性作业时,要侧重于让学生去收集和整理他们生活中最感兴趣的数据,在课堂上老师着重教学如何分析数据。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课前尝试性作业设计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课前尝试性作业的布置时,则重点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动手实践,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课前尝试性作业布置方式

课前尝试性作业布置在布置时间方面我们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在新课前一天布置,一般以家庭作业的方式完成;另一种是课堂上布置,当堂完成,即课上先布置5-10分钟的自学,随后交流反馈自学情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穿插使用。在完成方法设置上,我们主要采用教师指导、家长辅导、同伴互助。

三、课前尝试性作业的检查方式

课前尝试性作业检查方式一般采用普查和抽查相结合两种方式。普查,即全员检查。一般用在开学初,重在培养认真完成课前尝试性作业习惯;抽查,即随机抽一组检查。不管是哪种方式,课前老师都要提前检查,并在课前2分钟对检查情况做评价。评价主要三看:一看学生是否认真完成课前尝试性作业;二看学生主要存在哪些不懂的问题;三看好中差学生对不同层次问题的思考。

四、课前尝试性作业的课堂展示方式

课前尝试性作业的反馈方式,我们根据布置的时间灵活调整。课堂完成的,采用随堂反馈,即组织学生在完成的基础上,先在小组内交流质疑,再在全班交流汇报。课前完成的,采用先检查了解作业中的问题,对照问题对教学预设进行修改,重点针对学生的困惑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交流质疑和教师点拨。

五、课前尝试性作业的评价方式

课前尝试性作业是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的活动。在完成课前尝试性作业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形成了自己不同的感悟,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造交流平台,给予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

教师对坚持认真完成课前尝试性作业的学生,通过评比台进行表扬;对有一定水平或有独到见解的作业,在作业上画上激励符号给予肯定,并请这些学生在班级里介绍这些见解,定期评价学生的课前尝试性作业,让课前尝试性作业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作业。

在实现课前尝试性作业有效性的^程中,从作业的设置、检查、反馈到评价,都要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对每位学生每次的课前尝试性作业都要有检查、评价,从制度上保证每次作业的质量。大多数学生通过课前尝试性作业初步探究要学习的新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了积极主动的预习态度,为新授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实现了小学数学课前尝试行作业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学会尝试是当代课程改革的基本前提[J]. 教育探索,2003(6).

[2] 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李炳亭. 高效课堂22条.

[4]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范文6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离不开作业,作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顽疾。教师对作业、有效作业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是造成作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美术教学主要是体验式教学,在课堂教学环节中,作业的设计与展评显得尤为重要。很多学生在美术课堂的欣赏、讲授等环节可能会赏得开心、听得愉悦,而在美术作业环节却因为个人认知水平、原有基础及能力等的差异,呈现出有人欢喜有人愁的局面。久而久之,美术作业成为部分学生的才艺展示,而不少学生却在遭遇“冷暴力”。特别是在初中阶段,这一现象尤为明显。这种“冷暴力”可能会影响学生一辈子对美术的兴趣。因此,正确理解作业和有效作业的内涵,不断探索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

作业是学生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完成既定任务而开展的学习活动。有效作业是—个动态的转化过程:有效作业从有效的“理想”转化为有效的“思维”,再转化为一种有效的“实践”。有效作业可以从质量与过程两个视角来考察。从质量视角看,有效作业就是指既有效果、又有效率的作业;有效果就是指达成了预期的目标,有效率就是指以较少的投入取得了比较高的产出。从过程的视角看,有效作业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与条件下,师生之间有效教与学的交流和互动,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实践活动。

基于以上认识,为了提高美术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笔者在初中美术(所用教材为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一、设计能使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的作业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教、学、做,是—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他提出的这些关于“教学做合一”的理论观点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要与学生的学相匹配,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因此,美术课堂作业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就是力求在每节课上都能使学生有实践尝试的体验。我们应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强调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实践体验中来。

1.根据内容难易度设计分层作业,给每个学生以选择权

教师在课堂作业设计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难度的作业。

第十四册中的《线的魅力》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对中国工笔画的欣赏和感悟,让学生了解线条变化的魅力。以往每上到这一课,给学生的作业要求就是选择教材中的《水浒叶子》或《五牛图》进行临摹。而大部分学生不要说能够把握线条粗细、浓淡、刚柔等的变化,就是把握对象大小、比例、动作都有一定困难。尤其对那些绘画表现能力原本就较弱的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们参与课堂实践的积极性极易受到打击。

笔者感到,与其让学生对做作业失去兴致,还不如重新调整和设计作业的内容和要求。为此,笔者从课外找来了工笔画的花卉图案,选择画幅大小适中,既不特别复杂,又能体现线条轻重缓急、粗细浓淡等变化的图案,油印好,在课上分发给学生。这样,课堂作业就不限于临摹课本上的《水浒叶子》或《五牛图》,还可以临摹老师下发的资料。另外,除了临摹,还可以允许学生将课前准备的宣纸附着在工笔画图案上进行描摹。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方式,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课堂练习中去。特别是描摹,避免了许多学生原先顾虑最多的比例、大小、构图等影响画面效果的问题,学生都敢于、乐于去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因为宣纸薄而透,花卉图案的每一根线条变化都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在描摹时把握线条的粗细浓淡、轻重缓急等变化。

2.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分类作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分类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实践、大胆创造。

第十五册中的《打开的喜悦》一课,教学内容原本是讲授如何设计制作立体贺卡。立体贺卡因为富有立体感和层次感,是学生乐于尝试的。但制作立体贺卡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能力较弱的学生会望而却步,兴趣索然。因此,笔者选择了分类设计贺卡的作业设计策略——既可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也可以设计制作普通对折贺卡或单页贺卡;既可以运用彩绘的方法装饰贺卡,也可以运用拼贴等方法装饰贺卡。这样一来,就实现了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从自己的设计意图出发,对卡片进行不同类型的设计和装饰的愿望。教师运用这种分类作业的形式,使得每个学生不同的想象力、创造力、个性特征都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得到的教学效果也十分令人满意,每个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都是兴致勃勃的,而设计制作完成的每张贺卡都寄寓了他们真挚的、美好的祝福。

二、设计能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的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看不到自己劳动的成绩,孩子渴求知识的火花就熄灭了。儿童的心中结下了一个冰块,在火花没有重新点燃之前,是很难把这块冰砸碎的,而第二次点燃求知火花是多么困难呀!”联系到美术教学中关于课堂作业设计的目的,笔者认为,就是力求每节课都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积极愉快的体验。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积极愉快的体验,他就会希望重复这种体验,期盼下一次美术学习活动的发生。每一节课带给不同学生的体验必然是有差异的,然而,有收获、获得成功感则是每个学生所应得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追求。考虑到体验成就感的方式会因个体原肴基础和兴趣需要的不同而各异,作为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就应当确保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收获喜悦。

第十六册第4课《以刀——藏书票欣赏与制作》一课‘,主要介绍了藏书票的制作方法。它以“画稿一制版一印刷”这三个步骤来展开教学。根据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来看,在这三个部分中,每个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学生一节课就能制作一张藏书票,有的学生一节课都完成不了画稿。从美术学科的特点来分析,美术是一个创作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生产的过程。它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构思,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创作实践。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等都是有差异的,一节课上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就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所以,该如何设计有效作业,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能高效率地体验成功、感受愉悦;在课后又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尝试探索,教师应当在备课时对此加以很好地思考和研究。

在研究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了在课前多准备一个环节,即原本由学生自行构思设计的藏书票“画稿”步骤,改由教师完成。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画稿”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藏书票制作过程中耗时相对较多的一个步骤;另一方面,学生在“画稿”设计时,一般以临摹为主,而这一点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当然,其中也会有部分绘画表现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把学生“画稿”的时间节省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制版的剪、贴、印等手工体验活动中,不仅可以缩短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而且也能调动那些绘画表现能力较弱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教师在课前准备“画稿”资料时,并不是简单地画一幅图案,而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为此,笔者就设计了三种不同的图案以供学生参考选择,而且这三种图案分别运用了镂刻法和拼贴法两种版画制作方法,以便学生课后在有时间和兴趣的前提下,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自主尝试和体验。当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构思来设计独具个性的藏书票。实践证明,教师作业设计的有效示范性,能让不同基础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和收获成就感,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设计最利于进行学生发展评价的作业

课堂作业的体验和尝试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鼓励,更需要教师对其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和优缺点做出客观评价。评价既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验,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采取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分层评价策略,能有效促进全体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当然,分层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课堂作业,还应当关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体现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第十五册第2课《关注你、我、他》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人物画的表现方法,特别是头像写生的方法。以往作业的设计和布置,是让学生写生自己或身边家人、朋友的照片。结果,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敢动手画,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很难抓住自己的脸型特征、三庭五眼的比例和五官特征,只有剩下的约三分之一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步骤要求顺利完成作业。这就使得在作业讲评和展示环节出现了如下的不同教学效果:完成作业的学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鼓励,很有成就感;对特征把握不准的学生知道了自己写生过程中的问题所在,虽然也得到了鼓励,但是成就感不高,甚至有部分学生下一次作业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还有的学生,虽然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做了尝试体验,但畏难的情绪会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本课的效果,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并有可能长期影响他们在今后美术作业上主动性的发挥。而且,在学生眼里人是最难画的,更何况还是写生。因此在上这一课时,教师和大部分学生通常都有心理负担。

笔者认为,要帮助大部分学生重新找到作业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必须对作业进行重新设计。为此,笔者在这一课做了新的尝试,通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以提升每—位学生的发展。即把原来“写生人像照片”的作业要求进一步细分成“写生人像照片”“临摹肖像漫画”和“临摹大师肖像画作品”这三个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基础、能力和兴趣在三者中任选一个来进行作业创作。做此细分是出于以下的考虑:(1)对于写生人像照片,要求学生有比较良好的把握对象大小、比例、特征等的能力。一般班里有十位左右基础较好、把握能力较强的学生会选择这一项来进行尝试体验。(2)对于临摹肖像漫画,要求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虽然肖像漫画已经对人物的外貌特征、表情特征进行了适当的夸张变形,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本的要求还是准确把握人物脸型、五官、三庭五眼的比例等特征。因为既是漫画又是临摹,所以会有很多学生选择这一作业方式。(3)最后一项临摹大师的作品,当然不是临摹那些以逼真写实手法见长的大师所表现的人物肖像画,而是临摹像毕加索、莫迪里阿尼等大师创作的夸张变形的人像作品。临摹这类作品对写实造型能力的要求不高,而且,夸张变形的人物肖像往往能激发那些绘画基础薄弱、对画人像画有畏难情绪的学生尝试体验的兴趣。

实践证明,在设计了这三项针对不同学生人群的作业要求以后,学生参与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上获得了极大的提高。相应地,教师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评价过程中,对于美术基础和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要以鼓励为主。对于这些学生来讲,只要是进步了,只要完成作业时投入了真情实感,哪怕是稚拙的,教师也要予以肯定,让他们感受到体验学习和成功的乐趣。这样既能激发学生今后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有一定美术基础和能力的学生来讲,在实践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用笔、用色、构图、创意、制作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再指出问题所在,以便让这类学生在美术学习和表现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分层作业、分层评价,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乐趣,都有被老师、同学认可的喜悦,既保证了每位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热情,也让学生在作业的展示评价过程中,学会了相互欣赏、相互肯定、相互认同,学会了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并在与他人的相互肯定、相互欣赏中获得自信。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耍相信自己的学生是有潜力的,要相信在他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只是有的种子已经发芽了,展现出喜人的绿色与生机;有的还冰封着,需要教师耐心地寻觅与栽培。在学生作业阶段,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设法激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去尽情地表达。只要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上都认真地尝试了,他的那颗美的种子就会在某一天发芽;而教师也必然能够从学生的一次次作业中发现那颗美的种子的身影。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C].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