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安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堂教学安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堂教学安排

课堂教学安排范文1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设计 合理选择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有效而又十分可行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合作学习就是要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成员各自的经验、知识优势和思维特点,共同研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寻求解决办法,形成共同的研究结果。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从而促成他们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此外,它还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我校自2011年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要科学合理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实效性,就必须对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合理选择。要实施一节合理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的课堂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断探索,大胆创新,设计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流程

我们通过两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切实可行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阅读,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点拨辅导——组间交流,收集信息——多元评价,课后探究。

二、精心准备,整体考虑,掌握和操控各个教学环节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对问题设置、成员分工、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实现“人人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熟透教材,深入研究,合理选择和加工,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应采用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精选内容,这是确保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因素。如解题方法多种、计算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遗传变异问题;操作方法不确定,实验结果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过程比较复杂,单人无法独立操作的模拟实验内容等等。

四、把握时机,因地制宜,在适当的时机和环境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时机把握不准,则会事倍功半。实践证明,在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需要表达时,在大部分学生思维受阻时,在学生生意见不统一时,在学生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等等,都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教师需要及时、恰当地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真正达到互通信息,共享成果的效果。

五、因材施教,明确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合作学习任务与步骤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科学预设,制定出明确的合作学习步骤,让学生明确即将进行的合作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合作学习将采用什么方式,最后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等问题,从而避免合作学习的盲目性。有了切实可行的合作学习任务与目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的启发,实现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使问题迎刃而解,进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全面考虑,充分预设,保证合作学习有充裕的时间

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充分预设学生思考、探究、讨论和交流的时间,给足学生发言、补充和辩论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和探讨的机会。如果预设不充分,时间不充裕,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草草收场,严重打击学生对合作学习的热情和期望,当然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最终目的。

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和习惯进行长期培养

合作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任何一项任务的完成,大都需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学生进行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培养合作习惯和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处理好踊跃发言与虚心听取的关系;学会思考,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要让所有的人都积极参与,最终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八、更新理念,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加以组织和引导

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如教师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小组合作学习能否采用,什么时候采用?问题怎样设置?如何进行点拨和引导?如何把全班教学、小组教学、个人自学三种具体的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班级集体教学?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哪些内容适合个人自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深入其中,适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和鼓励,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张扬个性,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能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资源,有意识地创设合作学习的条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在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课堂教学安排范文2

关键词:课堂质量 课程改革 备课

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各校教学任务主导的今天,我们是否也该关注一下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适应情况、接受情况究竟如何呢?职业学校的课堂秩序是否一如从前的萎靡?说话、睡觉、玩手机、玩游戏、下座位走动的现象是否依然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关注课改的同时还应该关注什么?

——应该是一名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对学生的驾驭能力,对知识表达的组织能力,对课程完成的执行能力。

如何合理安排技校学生的一堂课?从哪几个方面出发?

一、详细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特点,彻底分析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

学生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技校生多数是初中、高中学生中被成绩过滤出来的群体,但是他们从前的知识水平低并不能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差、接受能力差。深究原因,多数同学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他们打造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技校教师必须要做的。

类型1:思维单一、普通接授型的学生。这类学生在技校中可称为优等生了,他们的课堂听课状态普遍较好,但是学习的自主性差,智商中等,很多问题没有教师的点拨难以理解,通常当堂记下当堂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练习时间少,课后又怠于问,导致学生的知识掌握不扎实,不能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慢慢地就被高考的紧张氛围淘汰掉。

解决方案:此类学生不适合自学,自己归纳、动手能力差,适合传统的教授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安排任务,学生按任务逐一执行。但是要注意在传授的内容上放慢进度,要不时地进行询问、提点,尽量将知识简单化;实践操作前建议加强学生自信心教育,基本上每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关照,如若缺少对他们的关注,时间久了,课程深了,任务难了,他们就跟不上进度了。

类型2:思维敏捷、注意力差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尤其不适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他可能前一分钟还在下定决心认真听讲,后一分钟即开始精神溜号。可贵的是,通常绝大部分此类学生的思维都很敏捷聪慧,如果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材指日可待。

解决方案:此类学生尤其适合新课改后的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将他们视为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不断地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要不断地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和“有层次的问题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要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这儿,那么教学进度就可以亦步亦趋地进行。

类型3:知识底子薄、学习动机不端正的学生。此为技校课堂管理难度最高的学生类型,怕就怕在他的学习动机不端正、思想不积极进取,将学校当做“收容所”,得过且过,挨到毕业,正好到了就业的年龄。加上知识底子薄,缺乏自信心,还没学就放弃了,这样再简单的操作技能他都懒于接受。

解决措施:对于该学生要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可以请已经就业并有所成就的毕业生来校座谈,谈谈他们在工作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谈谈他们在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迫切需求,谈谈他们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例如承载了多少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压力……心理教育工作做到位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对“上学”的看法。只要他们想学了,那么我们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还是能够转变他们的看法,渐渐深入到课程当中。

以上三类只是技校生课堂上的一个缩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教师感到很无奈,教与学不能和谐。

其实技校的课堂最能够体现一名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临时应变能力。于是,我们的一节课就要备好多内容,包括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

二、备课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备新课的内容,还要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

备学生的工作刚刚已经分析过,下面是备知识。

建议一节课的知识点不要安排过多。普通学生一节课可以接受两个知识点,对于技校的学生,我们只能安排一个。不要增加他们的压力,学会一个知识点就要有一个休整期,一个练习的过程,一个全班学生都能够接受的过程。教师要找到这个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学生为基准点,他们懂了,那全班同学都学会了。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活动。现代教学决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内在的创造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就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体系。

诸多这些,单对一门课来说加在我们教师身上的工程量巨大,需要教师在创新教育理念、学习新思想、拓展新思维的过程中能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安排范文3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节奏把握

由于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学本身就更显得复杂,也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把握一定的节奏,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目的是科学合理地安排教与学,通过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的流程、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思维、教学情感等因素进行调节控制,使课堂教学合乎教学规律的周期性变化,从而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

一、教师要做好教学节奏调控的主导

对于初中语文课堂来说,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语言和教学风格和对教学时间的调控等都会影响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例如:有的教师教学理念比较科学,他们懂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便不会自顾自的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是会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当学生学习吃力得时候,会把讲课节奏放慢。当学生显得心不在蔫的时候,会采取适当的措施,例如采取课堂活动形式,把节奏放慢或者变化形式,让学生融入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往往会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思维节奏变化和注意力集中情况。上课时,教师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师生共同就文本进行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这样的课堂教学,常常呈现出生动活泼,节奏丰富,学生的学习负担较轻,教学效益较高。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也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在课堂外听到有的老师用抑扬顿挫的声调讲课时,即使不知道讲的内容,也会被这种高低转折和谐悦耳的语言节奏所吸引。

二、重视学生注意力的把握

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但是他们注意力不够稳定,其注意力特点一般是活跃-疲软-再活跃,呈现短周期运动过程。这样的注意力特点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有收有放,有紧张有松弛的周期性的思维运动。根据学生注意力特点,教师在课堂的安排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注意力的变化,逐步安排对学生的教学内容。上课最初的3一5分钟,学生处于心理、生理的准备阶段,思维还没有活跃,注意力也不稳定,教学训练量安排相对要小些,否则学生很难适应。其后的2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可把那些思维要求高、强度大的教学活动训练放在这段时期。下课前5一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建议安排强度不大的拓展活动,以达到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三、做好语文课堂教学节奏的设计

语文教学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根据学生的情况把握内容的难易程度,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表象到抽象的原则设计。对知识点的安排应承上启下,循序渐进,对教材内容的解析要披文以入情,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体悟情感。此外,教材的处理一定要立足教材,高于教材,因为“教材仅是个例子”。老师能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设计时就会依据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使教材所包含的知识能在学生的学习中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立足点,而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则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四、做到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快慢恰到好处

语文课堂教学的快慢度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和学生接收新知识的程度来调控。速度过快,学生思维就跟不上,会造成“消化不良”;速度过慢,学生思维则闲置,会造成“吃不饱”。只有快慢得当,才会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具有错落有致的节奏美。因此,我们教师应从整体上调整教学节奏,把握好教学速度,使速度的快慢缓急形成一定的规律性。对于重难点,教师创建教学,引导学生搏浪前进;对于非重难点,引导学生舒缓泛舟。突出重点,强调地讲;分散难点,缓慢地讲;一般内容,简明地讲;精彩的地方,突出地讲。教学错落有致,才能给予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切忌平均使用力量。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节奏,能让学生如坐春风,乐此不疲地学习。

五、教学活动安排动静相宜

学生活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和过程,它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学生活动必须在教师的预设和掌控之中。这样,才能将学生活动与思考、倾听、体验等有效结合起来,将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的讲解有效结合起来,达到动静相宜。课堂教学除了“动”之外,“静”其实也是必不可少的,默读、倾听、思考、体验、品味等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时,不能淡化其工具性,只有达到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活动才能有效开展;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时也要学会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才能不断完善自我;重视小组合作的同时不要忽略了独立思考,个体的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的前提条件。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欲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讲究一定的艺术,必须注重课堂的节奏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好对教学节奏的调控是非常重要的。发挥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把握好学生的心理;优化课堂设计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等。这些方式都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良好的推动,同时,也能够让课堂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安排范文4

这不仅仅是因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因承载了太多的语文以外的东西而饱受业内人士诟病,更主要的还在于很多语文课堂因多出了一些费时费力但意义不大甚至毫无必要的教学环节而变得面目可憎。

诚然,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包括语文课堂教学的确是由若干教学环节构成的,但并不是约定俗成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那特定的某一节课所必须全部具备的。教师的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备课,而安排教学环节则又是备课的重要一环。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们也无须墨守成规,更没有必要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都应该充分考虑“四性”,即目的性、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不久前,连续听了几节“同题异构”的语文公开课,教学内容是韩少功先生的散文《八景忆雪》,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文本选自课外,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所谓“参考资料”,更没有一般教学参考书上给出的“教学建议”。因此,“教什么”与“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便完全成了执教教师的“自主知识产权”。

韩少功先生的《八景忆雪》,尽管篇幅不长,但无论是对执教教师还是对高一的学生而言,文本还是有相当难度的。因此我想,如何披文入境,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读懂文本,在梳理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便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而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也都应该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是这样来处理教材、安排课堂教学的。

这里仅举其中的一例。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了这样五个环节:导入之后,首先是梳理文本写了什么;其次是抓住关键语句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再次是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将第二自然段中的作者回忆知青生活的几个意象连缀成文;接着再分析知青岁月给作者留下了些什么;最后是分析为什么文章要以“雪”为标题。

我本不想对执教教师教学环节的安排指手画脚,因为每一位执教的教师都有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独到的思考。但我总觉得,在执教教师安排的这五个教学环节中,前两个环节对于帮助学生走进类似的有一定难度的文本至关重要,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而后三个教学环节,尤其是费时较多的将“知青生活”的意象“连缀成文”,以及知青岁月给作者留下的记忆,似乎不应该是教学的重点。但是,教师的教学脚步实在太匆忙了,将文本内容简单概括为“忆过去”、“访现在”、“想将来”之后,就拎出几个词语去分析作者的感情,然后就是“连缀成文”,然后再是学生写作、朗读、评价……

有些教学环节的安排,表面上看,兼顾了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兼顾了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但事实上,并非每一个环节都是课堂教学的必需品。事实上,如今有很多语文课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是可以做一做减法的。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安排,都应当服从于教学目的的需要。这里所说的目的,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师自主确立的“课堂教学目标”,而应该是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明确学生应习得的内容和达到的能力。因此,我们在安排某一教学环节时,首先应当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能够学到什么,能否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能否锻造学生的思维并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一句话,安排教学环节的目的,要看能不能解决学生语文学习存在的问题,能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果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一预设的教学环节就可以预留下来;反之,则有可能是枝节或皮毛,不要也罢。――这就是教学环节安排的目的性。

从普遍意义上来说,教学环节就是针对相应的教学目标而设计出的教学活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至少应当树立三观,即目标观、学生观、文本观。目标观是方向,学生观是基点,文本观是依托。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安排,在教学目标的观照下,应当服从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要能够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背离了这一原则的教学环节,就有可能是虚无的,至少是意义不大的。――这就是教学环节安排的针对性。

而预留的教学环节是否值得实际运用,还得看它是否切实可行,有没有实施的意义和价值;还要看它对学生理解文本、训练思维、提升能力能否提供真实而有效的帮助。而现在的语文课堂上,的确有一些教学环节看上去很美,很是吸引人眼球,但是,剥开华丽的外衣之后呢?剥开华丽的外衣之后,我们看到的或许就只有苍白的内在,禁不起回味、咀嚼。――这就是教学环节安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就如上面的一例。从教学环节设计的角度来看,要求学生运用想象将作者回忆当年知青岁月的若干意象连缀成文,去体会作者当年那段刻骨铭心的岁月,确也别具匠心,显示了执教教师独到的眼光。但是,我总觉得,这一教学环节安排的目的是去体会作者对当年知青生活的感情,而这并不是文本的重点和主体,教师设计的第一个教学环节就完全可以解决,退一步说,学生读一读之后也是完全可以用几个词语概括出来的,因此,没有必要动用课堂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去实施这一教学环节,从而可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文本的细枝末节。

我们都知道,一节课不可能解决语文学习的所有问题;而且我始终这样认为,一节课如果能够解决一个问题,并且将这个问题解决好,这样的语文课依然不失为一节好课。因为我们也都知道,贪多嚼不烂。试图面面俱到、全线出击,其结果必然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有可能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删繁就简,适当停一停我们匆忙的脚步,带领学生去“从一块石头里看出风景”。就如韩少功先生的这篇散文《八景忆雪》,“文本写了什么”里就大有风景可以欣赏:“过去的八景”是怎样的情形?“现在的八景”又是怎样的光景?那作者想象中的、现已成为现实的“未来的八景”呢?这样,文本就得到了有效的梳理。当然,梳理文本的目的绝不是简单地了解作者“写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明白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其实我们都很明了,作者韩少功先生笔下所描绘的八景的变迁,本身就暗含了作者情感的变化;文本梳理通了,那么作者感情的变化自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我们也就理解了很多人感到十分困惑的文本的第一自然段――“由于移居海南,已经多年没有见到雪了。这次回乡探亲,刚下飞机时还只听见机翼上有沙沙雪子响,进得城来却已经满目皆白,积雪掩道。汽车爬到一个斜顶时突然力不从心,手刹、脚刹以及大轰油门全不管用,车上人来不及跳车,只能眼睁睁地随着打横的车子向后滑――幸好身后还没有悬崖。”――其对于八景的变迁无能为力的比喻或象征意味不言自明。

课堂教学安排范文5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效率

【Abstract】 how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fficien-

cy, which is the oldest secondary schools are facing, but also the latest and hottest research topics, the author combines his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to talk about some feelings, and colleagues open to ques-

tion.

【Keywords】classroom teachingefficiency

目前,中学学生课业负担重,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现象,教师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这是目前全国中学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根据学科性质不同及人的生理习惯,安排好上课时间及课表

目前,很多学校的课表安排很不合理,依旧是语文、数学、外语占前三节,剩下的科目胡乱的安排的这一传统模式,不能很好的把学科性质同人的生理习惯相结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及人的思维能力在各个时间段的不同,这就必须要求每个学校合理的安排上课时间及课表。根据人的生理习惯,7到8点这是人学习语言最好的时间故应该安排语文、外语晨读课,8到11点19到21点这两时间段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好,故应该在这两个时间段里安排数学、物理 、地理、化学这些科目;12到17点应该安排政治、历史、生物、信息技术科目。合理的安排时间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效率的提高。

二、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不同的质量观会有不同的效率观。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我们应该明确,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

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怎样来培养呢?这有很多方法。如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学生先喜欢上这个教师,顺其自然的就喜欢上这位教师所带的科目,还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选择学生较为兴趣浓的探究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与探究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精心的备课,认真的上课

上课好比是在演电影,没要好的剧本是拍不出好电影的,同理没有好的备课是上不好一堂课的。教师应在备课时除备常规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多思考如何才能用更精炼的语言,更准确的语气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课堂大多数时间的主人,让他们有更多、更充足的时间去思考、交流与探讨,促进其主动发展。这样做才会使时间的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前5分钟到20分钟。所以,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珍惜时间不是教师急不可待地把课堂内容讲完,而是要多给学生时间思考。教师可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

五、因材施教,分类选材促进学生有选择学习

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故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分班教学。不同的班级应该有相同的课本不同的教辅资料,这就要求各学校的管理者选好各班教辅资料,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各班主任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兴趣爱好及学习基础,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和学习目标。这样因材施教,分类推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有选择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效率。

六、促进教和学的相互适应,提高教和学的“转化率”

教师主导的教学效率意识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只要教师教育得当,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各种认知本领,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创造出业绩。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动手动脑的实际操作远远好于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大讲特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讲、自练,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为完成知识的传授会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发展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以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去要要求学生。

七、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要认真地钻研教师教学用书,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保证教学目标合理有效的完成。如在拟定课堂教案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等多个方面因素,使学生当堂都有收获,逐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最终目标。

课堂教学安排范文6

关键词:高中英语;30+10;减负增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7-102-01

一、30+10课堂教学模式浅析

1、何为30+10课堂教学模式

正常的课堂都是40分钟为一个学时,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手段,30+10课堂策略则不同,是把40分钟的课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30分钟,在这30分钟中教师一般是进行常规的教学活动,比如知识讲述、文章分析、习题总结等;而后10分钟,老师便不再对学生进行点对面的灌输性教育,而是把时间交给学生们,老师可以走下讲台,专门辅导,组织活动甚至可以提前安排课后练习等。

2、为何引入30+10课堂教学模式

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使得教学的课堂生态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填鸭式”教学仍然盛行的课堂模式的压力下,老师往往感觉到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不过即使在40分钟内,他们对知识进行了细致地讲解,学生掌握的却不多,很多教师抱怨费力不讨好。其根本问题在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方式较为单一、被动,缺少必要的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环节,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常常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学习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打击。高中英语课堂构建30+10教学模式目的就是关注学生的个性,把握课堂细节,切实清除课堂教学中的不和谐音符,使课堂更精细化、合理化,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能。

素质教育之初就提出了“减负增效”的口号,十几年过去了,效果却不尽人意,其实并不是老师非让学生完成繁重的课业负担,老师也是用心良苦,学生爱玩,上课爱走神,特别是小学生,老师只能通过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来弥补课堂的不足,让学生被动掌握知识。而在减负的“压力”下,老师不敢再布置大量作业,学生因为减负获得了娱乐时间,但是成绩也随之下滑,有些家长不理解,还亲自到学校询问缘由。其实课业负担的多少和学生的成绩并不能划等号,只是当时我们用的方法不得当,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的产生,而30+10课堂教学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构建30+10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目的是促使一线教师精简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学生规律,从而更直接,更高效地提高课堂效率,降低学生课业负担,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高中英语30+10课堂教学的教学策略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为了切实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成效,我们有必要积极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适时而变,30+10课堂教学是建立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是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不打无准备的仗

大部分老师都会抱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太短,根本完不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即使赶进度上完了课程,教学效果一般也不尽人意,因此如果让他们拿出课堂的10分钟从事其他活动,他们是万万不会同意的。但是换个角度想一下,其实我们和学生接触的时间只有40分钟,但是为这次接触提前打算的时间有一天之多,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好好提前打算一下自己的课程安排呢?

2、课堂教学方法得当

3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讲述知识的关键环节,虽然这30分钟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但是我们决不能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听,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只要是建立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即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因学生无任何语言基础,且本身语言的学习就极为枯燥乏味,英语教学的连贯性也很强,因此如果初期基础没打好,很容易影响学生接下来的学习热情。那么我们提高这30分钟的教学效果呢?21世纪的课堂不再是一块黑板、一盒粉笔这么枯燥,而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介的基础上完成的,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教师非要费尽心思的制造“声”、“光”、“电”一体化的潮流派对,而是灵活利用它们,来更好的完成教学环节。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投影仪将文字尽量图像化;利用音响播放教材中的歌曲,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曲;利用黑板进行课堂讲述;利用网络进行课堂延伸练习。

3、辅导环节灵活多变

完成了课程的讲解,接下来就是这个教学方法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仅有十分钟,很多教师不知道安排什么好,我是这样安排的:一般课程讲述后,会在最后十分钟安排学生自己读课文或者写单词,而我就走下课堂,对学生进行重点辅导;部分已经掌握本节知识的同学,我还会给他们带一些课外延伸杂志阅读,如果他们确定掌握了本节知识后可以自行到讲台上索取;当课程单词量较大,或者前期教学中安排了大量互动性活动时,我就会在最后十分钟对本节的知识进行概述讲解,并锻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知识,并念给同学们听。这些方法都是我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方法,至于什么时候利用什么方法,主要看我前期课程的准备,以及课堂上课程讲述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俞建伟.现代课堂教学效率刍议[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