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1

【热点背景】

来自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而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统计表明,我国养老护理员仅有30万,远不能满足需求。面对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巨大缺口,我国政府和学界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补短板”。

为缓解养老护理人才短缺困境,国家近日出台《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围绕放宽入职条件、拓宽职业空间、缩短晋级时间等方面作出重大修改。《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扩大老年护理服务队伍,补齐服务短板,到2022年基本满足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完善老年健康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拓宽职业发展前景

【模拟示例】

据统计,我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但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仅有30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巨大缺口,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读】

一、表明自身观点。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产生的社会问题正在逐步到来,导致当前我国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也开始剧增,远远无法满足其需求。国内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面临巨大缺口,采取有效弥补护理行业缺口,促进养老大业的有序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二、结合社会实际进一步阐述分析。

养老事业的实现离不开专业的护理人员,但是当前的巨大需求缺口,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了护理人员不足:

1.当前我国养老护理行业压力过大,工作强度非常高,工资待遇却偏低造成工作价值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待遇与付出形成正比使得人员流失;

2.医患关系产生了矛盾和紧张,对护理人员身体和精神的压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当前的职业吸引力不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加入;

3.培养的专业护理人才流失和短缺现象严重又加剧了问题,护理培训和相应的监管制度缺失,国内医疗护理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三、提出对策

1.提高护理人员待遇吸引更多人从事护理工作,社会公众也应该给予护理人员应有的尊重感,切实维护护理人员的尊严和权益。

2.通过建立“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提高对长期卧床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长期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服务的能力。

3.政府为护理人员提供综合性的职业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卫生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4.用市场去激活养老护理行业的发展,对民办营利性护理院减免税收,建立专门的护理保险基金,对老年护理服务进行补助。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2

“我们致力于将美国成熟、先进的养老护理经验带入中国,构建中国老人健康的新模式。”持有美国德州和加州专业养老工作执照的李飞东运营总监说,“我们旨在减少老年病患的痛苦,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把长期生活护理、专业医疗护理与先进的康复保健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让住养老人舒心、让其家人放心的专业医疗康复养护机构。”

李飞东回忆当年在美国攻读医务管理硕士研究生期间,曾接触了当地的一家养老机构,对美国先进的养老理念、专业的理疗器械、专业的护理团队印象深刻,他决心投身于养老行业,希望有一天能把知识和体验带回中国,为中国的养老事业做贡献。他又谈到目前中国养老市场及需求,指出我国必须提供多渠道、多档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养老机构和运营模式。李飞东及其团队相信,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对中高端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是有市场需求和支付能力的。

凯健无疑承载了李飞东的梦想,从今年1月正式开业至今,凯健以其优质专业的服务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走进凯健,你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家养老护理机构,而且是一个温馨和谐、充满人情味的大家庭。

凯健的护理团队为每一位老人量身定制了全天候的服务,对老人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进行监护及响应。提供以医疗护理、生活护理和康复护理为主的专业高端护理及康复服务。更兼配备齐全的居室、专业的医疗服务团队、营养丰富的膳食、开放恬静的活动场所,成为构成凯健高端护理康复服务的基石。“从技术层面来讲,凯健所接待的病患未必一定是上了年纪的,专业的医疗管理团队加上先进的设备,让凯健成为一些残障人士康复的最佳选择。”李飞东无不自豪地说道。

在凯健,环境、硬件设施和居室户型与装修,不仅保证了档次感,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仿居家养老的氛围,完善的生活设施配套带来巨大的便利性,让老人住得安全、舒适。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 大学生;老年服务专业;职业认同感;现状;对策

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快速增长,养老服务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招工(生)难、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也不容忽视,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它需从政府、企业、个人等多个方面加以解决,其中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是一项可行的解决策略。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以及其他因素的看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作为养老护理领域的后备人才,其职业认同感将直接影响到对养老服务知识技能学习的态度和主动性上。若没有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则难以在辛苦而又默默无闻的养老服务业中坚定地走下去。因此,研究老年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发展,对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解决养老护理人员流失和用工荒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现状

为调查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情况,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对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专业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职业认同感调查。共发放问卷299份,回收有效问卷299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其中,大一学生109人,大二学生108人,大三学生82人,男生49人,女生250人,合计299人。

问卷涉及老年服务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社会支持、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内容。经统计分析,老年服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总体水平不高,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职业认同和行为方面,有53.5%的学生“认为自己适合从事养老服务行业”,有58.2%的学生“乐意去养老院实习和见习”,但也有46.5%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老人不太好伺候”,66.5%的学生“认为一直从事基层养老护理工作没有出息”。

在职业情感和社会支持方面,有66.5%学生为“自己学习老年服务专业感到自豪”,43.1%的学生“通过和学长交流,对工作更有信心了”。52.8%的学生“父母支持所学专业”,47.5%的学生“亲朋好友认可所学专业”,但只有45.1%学生选择“父母希望我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在职业承诺、期望和价值观方面,有88.3%的学生“认为养老护理工作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主要职业之一”,63.9%学生选择“将来会从事养老服务工作”,45.5%的学生选择“成为一名优秀的养老护理员是我的人生目标”,但只有49.5%的学生“愿意长期从事养老护理工作”,52.5%的学生“希望可以尽快从事养老服务的管理工作”,还有10.7%的学生明确表示“毕业后将不从事养老服务相关工作”。

二、老年服务专业学生职业认同不高的原因

老年服务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态有关,也与学生的职业认识、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职业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1、存在专业抗拒现象,不喜欢所学专业

在就读原因分析中,仅有36.1%的学生因为喜欢而选择该专业,其他学生都是因他人推荐、调剂等原因就读该专业,其中父母让选的占23.4%,高中老师推荐的占14.7%,调剂的占12.0%,其他原因占13.7%。由此可见,真正因为喜欢养老服务而报考老年服务专业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学生在此之前既不了解老年服务专业的发展前景,也不具备基本的学习兴趣,因此会出现专业抗拒现象,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在个别座谈中发现,有的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很少会主动学习,即使是老师要求或作业也不认真对待、敷衍了事,厌学现象明显。遇到学业困难,极易对所学专业产生怀疑,产生消极职业心态,不能积极主动地调适职业价值取向。在这种状态下,自然其职业认同感低下,有十分之一的学生明确表示毕业后将不会从事养老服务工作。

2、职业规划不足,对个人职业前景没信心

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很多学生认可养老服务产业是朝阳产业的说法,但他们却很少乐意从事这一行,尤其不愿意长期在一线养老护理岗位工作。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足,不知将来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同时,受当前社会、职业行业发展和他人影响,学生的主观效能感低,很多人对自己能不能做好养老护理工作表示怀疑,用学生的话讲“自己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认为“与其做了之后证明自己不适合,不如一开始就不选择入行”。也有的学生担心个人发展空间问题,对职业前景信心不足。因此应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热爱所学专业,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3、职业社会支持度低,觉得低人一等

目前养老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不高,很多人认为这是低人一等的、伺候人的工作,甚至有的护理员在遇到有人问起工作时,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养老护理员。而且社会上不理解、不尊重养老护理员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很多人不愿意自己或家人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大多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让他们去关心、照顾老人,或许会难以转变角色和心态,在一些服务操作,特别是隐私部位护理中容易出现抵触、畏难情绪。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需提高其职业社会支持度,提高养老护理员的社会地位。若社会上人们不认可养老服务及其从业人员,尤其是父母亲友不支持、不认可,将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难以养成良好的职业认同感。应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增加老年服务专业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正向情感。

三、增强老年服务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对策

1、加强专业导入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

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才不仅应当具备基本的关于老年照料、保健、护理和康复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如何照顾好老年人;还应当充满爱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掌握社会工作的科学方法,善于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和精神关爱。

因此,在老年服务专业学生入学之初就应做好专业导入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认同感。在老年服务专业导入教育中,应以老年服务专业价值观为核心,帮助学生了解养老服务业以及老年服务专业的就业前景等。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课程(如老年学概论)、讲座或报告、职业规划和自我成长、见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热爱老年服务专业,加强职业道德认识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认同感。在专业导入教育中,要注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认知水平,避免出现专业抗拒、厌学等现象的出现。

2、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它更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老年服务专业的教学中应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应建立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如教学内容应更贴近养老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做一体。在教学中体现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老年服务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注重老人护理中现实存在的问题,通过现实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总之,在教学中应打破以往“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3、注重情境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在老年服务专业教育中应注重学生养老服务技能和职业情感的培养与提升,学生普遍感到所学知识和服务实践之间存在差距,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去各类养老机构进行学习。在进一步座谈中发现,一部分学生要么每天忙忙碌碌,效能感不高,要么不知学什么、怎么学,白白浪费了时间。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实训实践环节,通过职业规划、情境训练、实习实训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使他们乐于和老人沟通,热爱养老服务事业,树立为老人服务光荣的理念,积极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总之,在老年服务专业学生的教育培养中,我们应重视学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来投入到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第一线,为千万老人的幸福养老、尊严养老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媛媛,王晓洋,李爱娟.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5)35-37.

[2] 杨波,孙白虎.高职化工类学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5(5)166.

[3] 赵雪峰,石先进.让养老护理员成为高尚职业[N].健康报,2013-04-19.007.

[4] 高艳,乔志宏,宋慧婷.职业认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7-53.

[5] 张永.基于自我认同的职业认同研究取向[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4)43-47.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4

在长期的临床护理实践中,护士群体中往往自然形成或出现这样一些人才,他们在某个临床护理领域具有广博的、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临床技能,能向病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护理。[3]这种建立在经验、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的非同一般的临床能力,使他们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的地位是得到同行、其他医务工作者以及服务对象的普遍认同的。他们在做好病人的直接护理工作的同时,还常常承担起同行和病人的咨询者、指导者等角色。在习惯上,人们称这些人才为“护理临床专家”(nurseclinician)。[3]

传统概念上的这些“护理临床专家”,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CNS的雏形。现在的CNS同样需要具有上述“护理临床专家”的特征,不同之处在于,CNS还需具备一定的执业资格,遵循相应的执业标准,可有其专门的工作岗位和岗位职责。换言之,CNS已成为一种正式的职业称谓,如同开业护士(nursepractitioner)、护士助产士和护士麻醉师一样,CNS是在护理专门化(specializationinnursing)的进程中,形成的护理专业中的一种分工,一种专门化的角色。[1]

在香港地区,已将CNS翻译为“专科护士”。近年来,国内报道了一些“专科护士”的工作和活动,例如糖尿病护理专科护士。从其培训和工作内容来看,我国报道的这些“专科护士”也相当于西方国家的CNS。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专科护士”是CNS,是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不可与“在某一专科工作的护士”等同起来或相混淆。

2CNS的基本执业标准

美国护士协会要求CNS必须是注册护士(reg-isterednurse,RN),并具备以下条件:①通过硕士、博士学位学习获得与某个护理领域相关的科学知识和高级临床实践训练,具有分析复杂的临床问题的能力,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并能恰当地应用,并能预见护理措施的短期和长期效果;②获得专业资格和证书;③以病人/顾客(client)/家庭为专业服务对象。[3]这3方面的条件分述如下。

2.1学历要求

在美国,培养CNS的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始于半个世纪之前。70年代初,美国护士协会提出CNS应具有硕士学位。至80年代中期,全美已有100多个经评审合格的CNS硕士学位课程。然而,对CNS的学历要求并未以立法形式规定,故并非现在所有的CNS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现有的CNS训练课程均为RN的毕业后教育,时间从为期数个月的专科证书课程,到通常为2年(以全日制计)的硕士学位课程不等。[4]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是兼有学位课程和非学历教育的专科证书课程。在现实中,有不少CNS是先完成专科证书课程,取得执业资格,再攻读硕士学位。

2.2资格认定

CNS训练课程的办学资格,需获得有关专业机构或团体的评审和认定,学员毕业或结业时才能获得相应专科CNS的执业资格。例如,中山大学护理学院、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和香港造瘘治疗师学会联合开办了中国内地第一所造口治疗师学校,招收具有注册护士资格的、有相关专科实践经验的临床护士,课程内容包括造口护理、大小便失禁护理、伤口护理以及护理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护理技术。2001年4月,该校第一期学员已完成学业,结业时获得了世界造口治疗师协会认可的执业资格证书。这所学校的成立,对促进我国护理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服务对象

既然CNS是护理临床专家,就必须以某个临床领域为其专业方向,以某个特定的人群为其服务对象。CNS工作的专业领域很多,例如儿科、新生儿、妇儿保健、老年科、肾病和肾移植、癌症、肠造口、大小便失禁问题、CCU、心肺疾病、糖尿病等。如果离开了对其服务群体的临床工作,就不再成其为CNS。

3CNS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CNS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不是标准划一的,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或依循,亦无法简单界定其工作范畴。笔者曾就此话题与几位CNS交谈,她们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就毫无相似之处。

美国纽约市的1位老年科CNS受聘于一家大医院,服务对象为因患急症或慢性病病情加重而到该医院各科住院治疗的当地养老院的老人。她的工作职责一是从老人入院到出院,全面评估、掌握、随访老人的情况;二是运用她在老年护理方面的专业特长,例如对老人的压疮、造口及皮肤病患的护理,老年性痴呆、谵妄或精神错乱的处理,老年糖尿病的处理,营养和液体的摄入,吞咽能力的评估和吞咽问题的处理,疼痛的评估和处理,废用性损害的预防等,协助医院各科医务人员给老人提供全面的治疗护理;三是在老人、家属、养老院和医院之间起沟通、协调作用,减少因环境条件改变而影响对老人的照料,使老人得到连续性的护理。因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疾病或功能障碍,她对老人健康状况的全面评估,对老年科问题的独到见解,以及她在有关各方之间所做的协调工作,使医务人员不至于因老人急症住院,而中断或忽略了对老人其他慢性病症或功能障碍的全面处置。这位CNS说,她能以统计数字向院方证明,她的工作使医疗护理质量改进、效率提高,使老人住院时间缩短,从而为医院节省了开支。

纽约市另一家大医院有1位CCU的CNS,她每周部分时间参与CCU的日常护理工作(参加轮班),同时负责全院护士的心脏急症急救课程的组织和授课,还作为当地护理学院的兼职教师,为护理专业本科生讲授相应的课程。

澳大利亚巴腊德地区的1位大小便失禁问题的CNS在当地医院开设专科诊室已达10年之久,前来诊治的病人中,有不少人是由医生转诊而来的。除了门诊,她还到养老院、老人公寓和病人家中出诊,服务对象包括从儿童到各年龄段的成人。笔者观看了她为1位初诊病人诊治的全过程,评估内容之详尽,原因分析之透彻,治疗指导之具体,无不反映出她的专业水平。前来初诊的这位70多岁的女病人说,尿失禁问题已困扰她2年多,使她不敢出远门,白天每小时上厕所,夜间也得起床4次。这位CNS说,病人尿失禁的原因和程度不同,能为他们解除难言的痛苦,她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通过分析以上几位CNS的谈话,归纳出她们的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①CNS的工作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可以是独立于常规临床护理分工的工作者;②CNS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这些服务是常规的医护工作未能提供的,或未能全面地、系统地、连续地提供的,故CNS的工作弥补了常规医护工作的不足;③CNS的工作内容因岗位责任、工作机构的需要、服务对象的特征等各种影响因素而异,也与CNS本人的专长和工作经验有关;④CNS的工作范围可以是以医院中某个部门为主,可以是面向全医院,也可以是面向整个社区;⑤CNS的专长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加上专业教育才能形成;⑥CNS的成长和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得到支持,才能达到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的目的。

由于CNS的工作方式、护理服务内容和岗位职责与传统的临床护理分工有如此大的区别,就不难理解在CNS这支队伍的发展过程中,有必要界定CNS的基本角色作用,也不难理解CNS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

4CNS的角色作用

在临床护理专门化的分工中,与开业护士、护士助产士和护士麻醉师比较而言,CNS的工作内容、形式最为多样化。界定CNS的角色作用有利于在这一问题上形成基本共识。关于CNS的角色作用有各种观点和归类方法,根据Ryan-Merritt等人的分析可分为6个方面:①作为病人的直接护理者和护理的指导者,提供、管理、指导和评价护理;②作为协作者,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各学科专业的人员协调合作;③作为教师,帮助和促进他人学习;④作为顾问,向咨询者提供专家意见和建议;⑤作为研究者,通过科学研究获取新的知识以丰富护理知识体系和改进护理实践;⑥作为管理者,应用管理程序(计划、组织、指导、控制和评价)营建一个有利于护理实践的环境。[5]

以上6个方面,对CNS提出了相当高而且全面的要求。在实践中,不可能赋予这些要求以同等重要性,一个CNS的角色作用会因岗位职责的不同需要而有所侧重,或因本人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循序渐进地扩展变化。如前所述,CNS的专长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其成长和成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5CNS角色存在的问题

Harrell等人列举了CNS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困难:①工作职责不明确;②学历要求未以立法形式规定;③工作不为普通护士理解和接受;④提出的意见或建议缺乏权威性;⑤缺少支持特别是来自行政管理层的支持;⑥担任行政、教学职务的CNS过多地陷于行政事务或教学工作而失去了临床工作的角色作用。[4]

CNS是传统的护理分工中不存在的“新工种”,作为一种新事物,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是很自然的。一个CNS必须接受挑战,因势利导地应对和处理好这些问题。Harrell等人曾建议数个CNS在同一个单位(例如一家医院)工作,以便形成一个群体,有利于同事之间的沟通、协调、支持,分享信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也共同面对和解决遇到的问题。[4]一般说来,这“数个CNS”指的是不同专业领域的CNS,因为CNS是有着特定工作职责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一家医院不大可能为同一专业领域聘用多个CNS。

在CNS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中,有些问题本身具有双重性,例如工作职责和范围不明确,对于有开拓精神的CNS来说,这可能是机遇,是给他们提供了开展创新性工作的空间;而在另一些人,则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

6CNS在护理专业发展中的意义

纵观一些国家几十年来CNS的发展历程,可以肯定地说,CNS角色的形成和确立是护理专业化和专门化发展的一个标志。CNS的工作实践着护理工作的宗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协助康复、减轻痛苦。CNS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这些服务弥补了常规医护工作的不足,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的各种需求,也体现了护理专业在卫生保健服务中的独特价值和贡献。临床护理是护理专业发展的根基所在,CNS在各个专门领域的刻苦钻研和经验积累,丰富了护理学知识体系,对护理学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CNS这一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的角色的形成和确立,给临床护士在专业上的发展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7CNS在我国护理专业中的发展前景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式;辨证施护;技能培训

随着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中医护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在逐渐走向科学、规范,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也愈来愈得到人们的推崇。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优势,造福于广大患者,笔者从临床中医护理实际情况出发,和同仁们探讨目前辨证护理的实用模式和工作体系。

一、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

1.1先进的卫生保健理念中医早在远古时代就提出“整体观念”“上工治未病”等先进理论,并逐渐形成动态、平衡的整体健康观,生物采缁岐残睦愍不肪骋惶寤的先进护理思想。认为人是一个统一整体,构成整体的各部分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病理上互为影响。

1.2灵活、简便的方法优势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华,临床上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护理方法以其更符合人性化的优势赢得国内外护理同行的赞叹。中医护理技术以其便捷、安全、有效、低价的优势,在社区护理、老年护理、临终关怀、家庭护理等领域发挥着其他医疗护理技术无法替代的作用。

1.3浓郁的文化背景中医学是中华民族认识生命,认识疾病和诊疗疾病的经验结晶,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有效地指导临床达数千年,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护理的价值早已被百姓广泛接受和认可,其独特的传承背景,浓厚的人文主义特色,深入民心,所以传统的中医护理无论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上都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

1.4明确的发展目标《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指出“以提高中医护理技术,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和优势为主线,注重中医药技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据中医护理防重于治,注重养生的思想,发挥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突出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护,加强中西医护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促进中医护理的可持续发展。”可见中医护理在当今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像其他专业一样既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作为我国护理界的骄傲——中医护理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二、临床中医护理现状

2.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护理学科得到了飞跃发展,从功能制、责任制、到现代的整体护理模式,护理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但便捷、有效的传统中医护理在临床的应用并未得到迅速发展。罗坤华调查显示中医院有60.2%的病区护理人员和护生未开展辨证施护,目前临床开展辨证施护率普遍偏低。即使在开展辨证施护时往往因证候复杂难辨、辨证结果与医生诊断证型不同时必须服从医生、护士辨不辨证结果都一样、护理措施中涉及中药使用等超出护士权力范围等问题而使辨证施护流于形式。中医护理病历的特色也大多停留在节气、舌苔、脉象、证型的记录上,很少有实质性的辨证施护内容和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措施的实施记录。

2.2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缺乏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如推拿、按摩、中药雾化、中药足疗等在各种保健场所广为人们喜爱,但在临床的运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诚然其中有体制和经济因素的牵制,但护理人员的理念和中医操作技能水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虽然全国各大中医院校设立了中医护理专业,为各级中医医院输送了一定的中医护理人才,可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中医医院大部分护士大多从西医院校毕业,一般基层中医院从中医院校毕业的只占3%~10%。还有一部分中医院校毕业的护士由于临床很少进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而使操作技能生疏,不能正确运用。

三、创建实用型护理模式

3.1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构建背景中医护理的优势和前景是大家一致公认的,但如何有效促进辨证护理的开展,提高临床中医技术参与率和辨证施护质量,一直是困扰各级中医护理人员的难题。近年来有专家对中医护理模式的框架进行了科学的构想,对在新形势下怎样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的思考,尚未形成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模式来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我院根据新形势下护理服务的要求及我国临床实际现状,以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应现行医疗法规要求为原则,成立专门的科研小组,研究探索符合护理工作现状及现行法律法规要求,具有实用性的中医护理模式,促进中医护理系统化、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3.2临床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是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基本条件我院是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虽然前期举办了多期中医培训班,临床护理人员全部取得了中医培训结业证书,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较全面开展辨证施护的人员只占调查人数的10%,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病人的开展率不足30%。为此我院结合当前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改变以往重理论轻技能的培训方式,从失眠、便秘等常见症状的简单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入手,进行短期分期分批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化强化集中培训,重点讲解拔罐、药浴、耳穴埋籽等的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后鼓励各科室在临床开展实施,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有效的培训与考核后,护理人员能正确熟练地运用中医传统护理方法,把简便易懂、疗效可靠的中医护理技术提供给患者,不仅突出了中医特色,也得到了病人的认可,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率达到70%以上。广泛的临床实践使护理人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定期进行经验总结、理论学习,加深其对中医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明显提高了临床辨证施护的开展率和临床护理人员中医操作技能,不失为当前经济、有效的在职人员中医护理培训方法之一。

3.3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核心是辨证施护的实施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辨证施护”作为方法论欠全面,因为当今医疗护理服务要面对的是“人”而非“证”,如果直接用来进行中医护理实践,有收集资料不全、不到位的可能,因此需要对“辨证施护”进行创新性继承。针对如何使辨证施护和临床实际护理工作结合,更好地发挥中医优势,陈颖提出将国际通用的护理诊断与中医护理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护理程序“中医化”,实施“四诊-辨证-施护-评价”的中医特色的护理程序,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临床难以开展。我院研究的实用中医护理模式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出发,提出护理人员根据医生的辨证证型结果,再去搜集与护理相关资料,运用中医八纲辨证、病性辨证、病位辨证等方法进行辨证后,制订以中医独特的护理技术为主导的护理措施,用护理路径的形式及时有效地落实于病人,最后对护理效果进行科学评价的护理程序,给传统中医辨证施护的内容赋予现代内涵,并以临床实践为准绳不断修正、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辨证施护工作体系,使新模式成为真正能指导临床实践的实用模式。

3.4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的管理思路纵观国内中医护理现状,尚未形成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护理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上缺乏科学客观的衡量标准,中医医院现行护理管理标准基本是借鉴、引用西医院的管理,由于中西医理论体系不同,临床护理中常常出现医护之间思路不一致,步调不和谐,配合不默契的现象,不同程度制约了中医特色的发挥。实用中医护理模式的管理目标以实用、对专业有促进为基础,重点加大辨证施护覆盖率,通过路径这种质量效益型管理方式,加强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质控标准,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管理模式。新模式的管理思路一方面立足于中医内涵建设与发展,运用多学科交叉知识、多途径的方法,开展中医的循证护理,制定出既符合中医护理学自身规律,又可让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且认同的科学评价方法,对常见证型建立统一规范的客观量化指标,形成临床护理效果评价体系。另一方面加强质控管理,护理部每月通过护士长手册对各护理单元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将中医护理技术参与率纳入护理部质量检查考核内容,对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非护理因素进行协调,定期总结效果,向医院强化中医特色领导小组反馈信息。同时每3个月组织护理人员召开1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交流会,介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应用体会,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辨证施护护理质量。

四、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护理现状虽然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中医护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当今人类医疗保健“回归自然”的潮流中有着无法估量的前景。当务之急是认清新模式的先进性,在人文主义前提下,立足于发扬传统中医护理中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被认为行之有效并广为人们接受的护理技术,创建集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中医护理模式。“变而不失其正,遣形而存神”。相信通过中医护理同仁们的共同努力,逐渐形成独立学科的中医护理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展现出其独特的风采与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敏.对中医护理发展前景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07,7(5):19.

[2]张华,魏红.对如何发展中医理论的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05.

[3]罗坤华.医院开展辨证施护现状调查分析与管理思路[J].中医药导报,2006,12(8):68.

老年护理的发展前景范文6

1 社区中家庭护理发展前景

1.1 人口增长与老龄化 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使人口死亡率,特别是婴儿和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促进了人类的长寿和老龄化。我国已于1999年10月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是一个国家发达的标志之一,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社会劳动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赡养系数明显增大,这是使任何社会或家庭都感头痛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老龄化人口比例增加,需要长期医疗照顾的人数增加,使医疗困境转向家庭。

1.2 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 20世纪中期以前,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各种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症。随着医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和防疫常识的普及以及营养状态的改变,传染病和营养不良在疾病谱和死亡谱上的顺位逐渐下降,并被慢性病、退行性疾病及意外伤害等疾病取代。对于慢性病人来讲,医疗服务的特点是在服务时间上,要求长期而连续,在服务类型方面要求护理、教育、咨询重于医疗,在服务方式上要求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特别强调家庭成员的参与,在服务地点上要求以家庭为主。而单纯的专科医疗服务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这就为家庭护理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3 医疗费用的增长过快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医疗费用迅速上涨。当然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高科技术医学的发展,使医疗投入急剧增长,然而对改善人类总体健康状况却收效甚微,有一些可以避免的导致上涨的因素,例如一些本应在基层得到解决的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病人纷纷涌向大医院,从而造成医疗费用增长和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资源的不合理消费使人们迫切要求改变现行医疗服务模式,增强了以家庭护理的需求。

1.4 生活环境与行为方式的影响 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认为,人类疾病70%~80%与环境有关。随着现代化社会的高度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人类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大量人口集中于现代化的城市,使生活空间十分拥挤。复杂的城市生活,大气的污染,环境质量的下降等都对人类生成的环境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行为,如吸烟酗酒,营养失调,紧张的行为等都有害健康。通过开展家庭护理,可及时地进行健康教育和提供咨询,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并充分利用家庭内外的有效资源,对家庭进行良好的调适。

2 开展社区家庭护理的困境

2.1 家庭护理人才匮乏 家庭护理是一种对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的护理专科,是一种整合生命科学,是临床医学和行为科学的宽广学科,随着学科领域的演变和服务功能的扩展,护士现有的知识结构对发挥其多元化角色的服务技能缺乏支持作用。而家庭护理要求护士为个人、家庭提供优质、方便、经济及防、治、保、康一体化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它不仅涉及相关的多学科的医疗护理保健知识,还需要护士有强烈的人文情感,出色的管理意识和执着的敬业精神。目前,开设的社区服务站中,护士学历偏低,能起到这类综合作用的护理人员为数不多。

2.2 传统健康观的束缚 所谓健康观是指人们如何看待健康。在进行家庭护理的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家庭成员对健康的回答是“健康就是没病”。这种传统的健康观淡化了人们防病与保健意识,大病到医院看,小病吃点药,这种思想对个体健康存在着根本的缺陷,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整体素质低,虽然倡导积极的健康观能给人以全方位维护健康状态的启迪,但由于观念的陈旧而使家庭难于接受。

2.3 家庭保健政策及财力支持不足 关于家庭护理,目前我国还未建立一套统一、完善的组织管理系统,虽然国家行政部门提倡开展社区、家庭护理,但并未将家庭护理列入医保范围,并未制定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如社区服务的收费标准(健康档案费、保健服务合同费、上门服务费、家庭病床费、查床费用、急呼上门服务费)及自我保护的法律手段等。家庭护理不创收,没有经济效益,家庭护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政府又没有这方面的专项投资,故而限制了家庭护理的发展。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