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地方特色档案;区域文化;档案文化

本文为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乡一体化多类型集群图书馆发展研究”(201303173);唐山市科技局项目“基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驱动的唐山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13140211)

中图分类号:G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21日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地域的差异、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产生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具有鲜明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的内容既包括有形的文化也包括无形的文化,它所蕴含的社会历史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对推动本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档案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和一种特殊文化,为地方区域文化建设服务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档案文化建设对提升城市形象、传承和繁荣地方历史文化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区域文化建设的意义

所谓区域文化,是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从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文心态、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等的总和。它是由特定区域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以及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一种地域性文化,是一定区域内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同一个国家内部,因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因素及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建设,就是从价值观念、能力水平、道德品质、精神状态、思维方式等方面塑造区域主体形象,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进程。高层次、含有多元文化的环境建设能够提升区域的品位和亲和力;高素质、有文化底蕴的人能够增强区域的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文化与经济的有效融合能够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加强区域文化建设,在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同时,还可以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所不能解决的诸如精神需求、观念转换、民族团结、人才素质、文化复兴等种种社会问题。

二、档案工作与区域文化建设

档案既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又是当前区域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资源,它真实记录和展现了区域文化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光辉历程,是人们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艺术创作等社会活动的宝贵资料和生动素材。档案文化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不可缺少的内容。当今城市间的竞争,已经从政策和区位的竞争转移到环境的竞争,优化城市发展“软硬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已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地域的档案记载和延续着这个地域的文化与文明,档案工作在地方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将某一地区档案资源中蕴藏的、体现该地区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元素向公众传播,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该地区公民的文化素质、提升公民对该地区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形成该地区软实力与硬实力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加强档案文化建设,对促进区域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三、地方特色档案与区域文化建设

(一)地方特色档案的涵义与内容。地方特色档案,是指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档案资源,能够突出反映本地区文化特色的具有重要影响和查考价值并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资料,主要反映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俗民风、重大事件、名人、名胜、名优特产等特色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记录材料。不同的地域特点,会产生不同的民风民俗、自然景观、饮食文化等,自然也会产生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档案。地方特色档案与传统概念档案的不同之处在于,地方特色档案的内容是某一地区特有的、体现独特的地主色彩和风格,对本地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研究该地区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和变迁等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地方特色档案的主要内容有:记录和反映地域精神财富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域水文地质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区域资源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域古建筑、古遗址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区文化艺术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区风俗民情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地方名优土特产品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重大工程特征的档案资料;记录和反映家族特征的档案资料。

(二)地方特色档案与区域文化的关系。地方特色档案与区域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地方特色档案承载着丰富的区域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区域文化的文化因子之一,又是区域文化的传承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区域文化又影响着地方特色档案,直接影响着该区域内特色档案的形成、留存和解读。地方特色档案为区域文化建设提供助力,区域文化又对地方特色档案具有外在推动作用,两者相互促进、互惠互利。地方特色档案是区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媒介之一,不仅丰富和充实了区域文化的内容,而且促进和推动了区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对其他文化项目的启动和进行也起着积极作用。

四、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意义深远

(一)有利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随着社会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来临,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区域化特征。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中文化的推动力越来越突出,经济效益中文化的附加值越来越明显,经济竞争中文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新的增长点,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不同的区域文化是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深厚的文化资源积淀可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增强区域竞争力。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开展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来招商引资,文化为经贸服务、带动经济起飞已成为目前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成功范例。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只有结合起来,协调发展、同步前进,使文化融入经济、为经济服务,才能实现地方经济建设的长久发展。

(二)有利于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档案是历史文化的沉淀,它真实可靠地反映出社会文化的发展轨迹和未来趋势。地域文化是该地区地理环境、政治、经济发展的集中反映,包括该地区的民风民俗、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民族、宗教、饮食习惯等,反映该地区社会居民的生活内容、文化、形态、精神气质,是该地区自然、历史和社会环境的产物,因其所在环境、民族、经济水平和社会条件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地方档案在传播和弘扬地域文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部门的职责,就是要找准本地区的切入点,把档案与地域特点相结合,记录下本地区历史发展的轨迹。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应以本地区的文化为依据,深入调查了解本地区的文化特点,探寻、挖掘地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背景,从中找到档案与文化的结合点,也就是本地区文化发展的主线,并围绕这一主线开展档案工作,为地方公共文化建设服务。

(三)有利于档案事业自身的发展。综合档案馆特色档案的丰富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衡量一个地区档案事业是否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能够为建设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档案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有选择、有主题的挖掘、征集、整理活动,把反映本地独有的某一历史文化现象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全部档案集中收集起来,不仅能够丰富馆藏内容,改善馆藏结构,而且可以更全面、深刻地反映本地区历史的真实面貌,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资源的查考需要。开发地方特色档案资源,还能够提高档案馆的文化品位。对反映地域文化方面的档案材料进行征集、收集,促使档案人员对本地区的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的理解与研究,提高文化修养,并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将地域文化融入其中,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地域文化的魅力。宣传、弘扬地域文化能够增强本地区的凝聚力,激发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从而促进档案事业以及本地区各项建设的发展。档案部门应积极谋求多方合作,参与到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各项社会活动中,在合作开发中提高档案部门的社会价值,增强档案部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结语

地方特色档案与区域文化理论渊源深远,对二者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阔视野,为档案学和区域文化的深入研究另辟蹊径,不仅有利于地方特色档案建设实践的进一步开展,而且有利于区域文化构建较为全面地走向纵深。档案工作者要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将区域文化建设视为自己应尽的职责,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身于区域文化建设的热潮之中。档案部门要化主动为被动,深入民间,深入挖掘,寻求多方合作,通过开发利用区域文化资源,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为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贡献。挖掘地方特色档案文化资源,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将成为新时期档案部门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严永官.档案工作与区域文化建设[J].浙江档案,2011.4.

[2]谢海洋等.基于档案文化传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策略研究[J].兰台世界,2013.11.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2

本文对地方技能型高校校园文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方型高校应以地方特色为本,以服务学生、塑造学生职业素养,搭建校园与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让地方技能型高校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下能更好地融会贯通,提升技能,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本文重点从校园文化的氛围建设、制度保障、行为落地等环节探讨地方技能型高校的特色文化建设思路,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为例讨论了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校园学习的重要课堂,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地方高校发展迅速,地方技能型高校的发展也是异军突起,在发展过程中过多学校以技能为根本,侧重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各学校之间以学生就业率为唯一衡量办学优良的标准,导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出现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地方技能型高校教育质量,众多学生出现职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2015年9月发出问卷500份,收回480份,其中76%的问卷显示大学期间校园文化形式单一,未能有效促进职业发展指导,20%的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愿参加校园活动,4%的学生表示从未参加过校园文化活动,对校园文化活动不感兴趣。

一、地方技能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1.严重缺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底蕴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地方技能型高效多数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成,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学院办学宗旨重在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严重忽略了校园文化底蕴建设,大学数地方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方面力度、深度,体系均未能达到新时期社会需要,加之人文精神不彰,文化氛围不浓等等,着眼于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其特色文化内涵、服务地方特色技能型高校更是少之又少,从而导致众多地方技能型高校校园文化底蕴严重缺乏精神支撑。

2.特色校园建设的体系不健全,指导思想不明确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多数地方技能型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流于形式,未能真正从文化层面支撑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企业新要求,更多的学校只是单纯地通过简单的校园社团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地方特色校园文化,这种无系统和体制的文化建设,容易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个性化的发展动力,更谈不上特色文化内涵。

3.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制度支撑

制度是保障一切行为准则的根本,大学校园文化若缺乏制度支撑,极易导致文化建设流于形式。近年来高校依然存在,学术精神不严谨,急于追求眼前利益,忽略了大学文化深层次的内涵追求,忽略了地方技能型高校特色校园建设的重要性。

4.物质资金方面投入力度不足

地方技能型高校的新校园文化发展离不开资金力量的投入,目前多数地方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资金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地方高校特色文化教育方面,投入资金力度更是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当地地方技能型高校的特色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地方技能型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发展思路

1.加强大学精神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氛围

(1)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提高思想建设内涵。先进科学的发展理念和科学的校园文化发展观,对地方技能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地方技能型高校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更应保持大学应有的精神文化风貌。追求真理,传承文明和创造文明,以地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来积淀技能型高校的大学精神内涵,逐步营造正义感、公正、公平的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大学精神内涵,发挥自由学术文化特长。同时要不断加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只有学校从上至下真正意义上重视地方技能型高校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来促进当地技能型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才能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底蕴。具备高尚的学术精神和崇德尚能的校园文化,会极大地激发学校各项文化建设,尤其是学校的教师水平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教师可适时推动地方技能型高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只有真正一线教育工作者能从学生长远发展考虑,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倡导自由、民主、独立的文化氛围,才能真正从文化底蕴发展到实际教育落地转型,有效提升地方技能型高校教育水平。

(2)立足地方,以地方特色文化为指引,建设地方特色校园文化。地方技能型高校需要找准定位,重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校需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做好调研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方案,以结合地方特色文化为主线,根据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定位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地方高校在构建特色校园物质文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与地方特色、地方文化相融合,地方文化是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形成的根基,只有在地方文化的基础上构建和凝炼出的特色校园文化才有生命力。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地方技能型高校,其定位是:立足滁州。技能型高校教育水平,即彰显地方技能型高校特色文化、辐射全省,以培养专科层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努力建设一所高技能、应用型的地方性大学。因此,学校应当立足根本,以高度重视滁州地区文化为基点,充分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方向,从学校近些年来的发展历史、地域环境、师资力量等因素去充实、丰富和提练其特色校园文化,把特色校园文化作为育人的环境力量来看待,直接服务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提升其思想境界,完善和修正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3)立足地域文化特征,提升校园文化内涵。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地方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的大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技能型高校的发展,同时随着学校毕业生不断走上工作岗位,为地方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进而产生了一些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这些优秀毕业生的奋发图强、艰苦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在校的每一届学生,从而培育了其独特的校园文化。这些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文化精髓慢慢融入地方技能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特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彰显其独特的特色。

2.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制度文化建设是地方技能型大学教育的重要保证,大学精神的培育需要有一个科学、健全的管理制度来支撑。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完善的教学制度、科研制度、管理制度、服务制度等,倡导依法治校、民主管理、自主办学。强化学术管理力量,建立教授治校、教授治学的管理模式;规范学校行政管理行为,抑制行政权力膨胀,建立科学的人事制度和资产配置制度。最大限度地协调相关教育资源,努力创造和提供良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为学校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配置。制度是文化的根本,虽然具有强制性,但在形成地方技能型特色制度文化建设方面至关重要,能有效保证大学文化氛围,在其特定的情形下生活与学习,更加利于学校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育特色文化土壤

就一所地方技能型高校而言,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合地方文化特点,且符合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培育技能型大学精神尤为重要。地方特色校园文化是高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理念相结合,是一所技能型高校办学精神的集中表现。同时也反映技能型高校教育风格、教育水平、学风、校风建设,每年新生到校后学校社团各项活动起到了很大的软文化支持力度,对刚来学院的新生思想和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均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高校各种社团活跃的蓬勃发展,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社团建设一直处上升态势,从领导到辅导员都将学校软文化、社团建设列为学院重要建设工作,每年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地方文化特色要求,新的社团不断成立,主要有兴趣类、科技类、公益类及文化类四大类型。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些社团通过不断发展,已打造出地方特色品牌文化,深深扎根于学院的每一位学生心中,如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创业竞赛中荣获佳绩,大学生建模竞赛中获得多项奖项等。尤其是近年来结合地方就业和创业环境,大学校园盛行大学生自主创业潮,多数大学生选择创业。在创业过程中也涌现了一批较优秀的青年创业者,2014年一名毕业生创业的企业年营业额已过百万,带动一批本校学生的就业。还有校志愿者协会坚持“发展自我,帮助他人”的根本理念,已建成了一支百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每年慰问当地孤寡老人。

4.加强大学物质文化投入,助力特色校园文化快速成长

校园环境是地方技能型高校的重要方面,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陶冶情操的学习和生活场所。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被喻为催化剂,能对学生的内化过程产生积极影响。相反,不良的文化信息则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校园环境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已有的环境基础上认真规划,逐步投入,打造出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下,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实验室设备丰富。目前需要加大学院的制度建设,特别是加强宣传力度建设。学生宿舍是学生大学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对学生宿舍教育的宣传媒介的投入有助于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社团审批和淘汰机制,让学院的社团和文化能及时得到更新,保持与时俱进。总之,地方技能型高校特色文化建设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更是综合的传承体,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对技能型高校发挥优势教育资源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丁彦,周清明.内涵、困境与实现途径:地方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13,(10):32-35.

[2]方向昭.地方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语发展思路———以莆田学院为例[J].莆田学院学报2010,(17):97—100.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公共文化建设;比较优势;路径

在当前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启动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作为区域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主要驱动力,地方本科高校如何通过发挥已有文化资源优势,更好地推动地域公共文化创新发展,已经成为此类学校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竞争力的重要路径。

一、参与区域公共文化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地方本科高校已经成为我国地方院校服务区域公共文化建设无可争议的主力军。此外,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是地方本科高校办学的基本导向,拓展服务职能、构建全方位的服务性办学体系是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战略。因此,地方本科院校在积极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应用研发服务之外,更应主动承担起引领、推动地域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

二、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公共文化发展的比较优势

地方本科高校扎根地方、依托地方、融入地方,更能从实际出发、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和促进地方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与进步,其在服务地域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先天的比较优势。1.主动服务意识强烈。地方本科高校大都位于地级城市或县级市,其在通过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文化创新等服务地方的同时,又可以依靠自身的“主动作为”和“高效行动”获取地方资源,赢得地方支持,最终实现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相比中央部署高校,地方本科高校在地方文化人才培养、地域特色文化研究及文化服务活动开展等方面,往往会体现出更为强烈的主动性和迫切性。2.文化资源优势明显。地方本科高校不仅汇聚了许多高层次的文化人才,建立了一批地域文化研究机构,而且还可以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整合利用地方政府、行业企业、文化团体、社区等多方优势资源,联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除此之外,地方高校还建有大量的文化设施,如文化体验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纪念馆等,这为地方本科高校参与区域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独特的硬件优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文化资源的不足。3.服务方式更加多元。地方本科高校可以结合区域文化建设需求和办学实际,全方位、多形式地为区域公共文化建设做贡献。如汲取地方文化精髓融入办学理念,传承、发扬和创新地域传统文化;发挥人才集聚优势,为地方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文化专业人才;利用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开展区域特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学术研究;开放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种文献查阅、信息咨询服务。

三、地方本科高校参与地域公共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

文化功能是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基本方式,高等教育与文化之间有着深层次的、本质的联系,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与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作用,往往必须借助于文化这一中介予以“折射”或传导[1]。地方本科高校应充分发挥其主动服务意识较强、文化资源优势明显、服务方式更加多元等比较优势,通过培育文化事业专业人才、传承研究地域公共文化、构建融合地方文化精髓的校园文化体系、开展公益文化专项活动等方式助力地域公共文化建设。1.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培育地域文化事业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也是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要务。培育服务地域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更是地方本科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一方面要紧贴地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事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设置与地域文化产业及公共文化建设紧密相关的地方性、应用性、特色性鲜明的文化类学科专业;同时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多元合作,形成学科专业与地方文化产业紧密对接的协同互动机制;另一方面,要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深入了解地域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2.成立特色鲜明的科研机构,开展地域公共文化创新研究。地方本科高校不仅拥有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师资力量,拥有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体育场馆资源和先进的科研设备,同时还通过“校—政—企”多元合作积聚了大量的外部资源。因此,专门设立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研究机构,积极开展区域文化资源创新研究,就成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区域公共文化建设的又一重要路径。具体而言:(1)要紧紧围绕地域文化建设的热点和重大问题,组建由相关研究领域教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智库团队,大力开展有关决策咨询研究,为地方政府决策出台公共文化领域的政策制度提供参考建议。(2)聚焦地域特色文化,从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全面探寻、整理、凝练地域特色文化精髓,开展地域特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创新研究,以此助力形成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不断扩大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3)整合地方企事业单位、文化团体或社团、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构建地方公共文化研究战略联盟,开展地域文化协同研究,进一步扩大研究的辐射范围,更好地促进文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3.构建融合地方文化精髓的校园文化体系,引领推动地域文化发展。地方高校要成为区域文化的引领者,一个重要前提是师生了解并认同区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基本情况[2]。地方本科高校要通过自身校园文化引领服务区域公共文化建设,首先是要在学校顶层设计中融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构建形成以地方文化精髓思想、学校价值取向与育人要求为核心元素的校园文化体系,同时在办学理想、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等办学定位中体现地方文化特质。其次,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内容,从活动方案的设计到活动的组织开展,均要考虑纳入地方文化要素,让师生在实践参与中充分了解地方文化的特色和内涵,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最后,在学校环境建设的过程中融入地方文化,要将地域文化传承与校区规划建设紧密结合,着力建设一批展现地域杰出历时文化人物、重要文化史实的文化景观,潜移默化地增强师生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4.拓展服务领域渠道,广泛开展公益文化活动。高校提供文化服务需要打破单一的文化传承观,充分发挥高校现有资源的力量,体现多种文化服务职能。地方本科高校除利用自身人才、科技、场馆等资源优势参与区域公共文化建设之外,还需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与服务渠道,主动走出去,通过文化普及、信息图书资源共享、学生社会实践、文化志愿活动等多种方式,服务地域基层社区或农村乡镇,为区域公共文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如突出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发挥其文明素养较高、专业知识丰富等优势,深入城乡社区开展文化科普讲座、法律宣讲援助;开放学校图书资源和信息数据库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图书阅览服务和信息查询利用服务;通过每年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面向社区开展文艺演出、支教助学、送书到校等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实践历练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鼓励退休教师、在校学生利用自身专长为地方博物馆、文化馆及乡村、街道等提供志愿文化服务,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引领、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地方公共文化建设中来。

参考文献:

[1]张应强.大学的文化精神与使命[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82.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4

班级文化对我们小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到底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呢?美丽的山水使人流连忘返,动听的音乐使人心旷神怡,和谐的班集体促人团结奋进。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自下而上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来展示它的内在魅力的。

班级文化对一个学生来说,也是受益终生的。一个人入学后,在几年的小学教育中,班级生活、学习、友谊、文娱等,会和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一起,载入心灵的入册,并影响一生。我结合这几年管理下来的一点经念和自己对班级的一些感触谈谈我对班级文化的理解和班级文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班级文化建设误区刍议

当前,随着“企业文化”、“医院文化”、“建筑文化”等概念的相继提出,在学校也流行着一种“班级文化”的概念。我们最近发现很多学校都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特色班级文化,这的确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但部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走入了误区。如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有些班主任在不了解班级特点、发现班级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急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例如:起班名、提出班级口号、班级精神、班训、班魂,制作班徽、班旗、写班歌、起草班级简介、班级公约等。我认为在不了解班级特点、学生个性、学校特色等条件下,就急于求成制定各种各样的方案、口号、条约来伪装自己班上的创办特色,那样是不符合学生发展、班级创办、学校教书育人的宗旨的,是一种教育误区。

二、培养认同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前提

学生置身于班级文化氛围中,会就此做出一个对自己是否有用的判断和评价,然后进一步决定是否接纳并内化为今后实际行动的动力。这样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对班级文化认同的过程。反之,学生认为自身的价值得不到承认,认为班级文化并不适合自己,就会在行动上远离甚至反抗班级文化。因此,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在学生个性发展中有着积极的效应。

1、具有导向性

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求和期待。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原来品质较差的学生,调入一个生气勃勃、奋发向上的班级里,班主任对他并没有采取特殊的教育措施,他的散漫言行却逐步有所收敛并渐渐改正,能够跟上集体的步伐,其实这就是班级文化导向性在起作用。

2、具有驱动性

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能够促使学生孕育信心,追求成功和乐于交往,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明确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激发起为了集体的荣誉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的强烈愿望。

3、具有规范性

班级文化代表大多数班级成员的价值取向,对的行为具有规范效应,起着调控作用,影响学生的行为模式。所以,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和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调节和控制班级学生的偏离行为,把学生的行为引向班级规范的轨道上来。

三、潜移默化,浸润心灵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如何建设班级文化是每一个班主任面临的首要问题。首先,我觉得应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是班级文化对学生浸润心灵具有渗透性。班级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不同于灌输,它把思想教育寓于各种具体可感情景中,在影响方式上就具有一个潜移默化的渗透性。良好的班风,丰富的文化生活,优美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像海绵吸水一样浸润其中,它的感染力像潜流,持久地影响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最后班级文化对学生在思想、行动上具有凝聚性指导激励性。良好的班级文化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得到鞭策和鼓舞,强化道德认同感,增大集体组织的强度。班级文化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人格品质,形成一种催人向上的教育情境,无疑会激励学生努力进取、奋发学习、热爱生活、珍惜光阴。

四、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加点个性“彩”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5

公司12个配气场站(班组)分布在川北、川西等地,均为4人以上成建制班组,具有点多、面广、战线长的特性,存在员工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班员认知不统一,班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粗放管理模式已不适应新时期班组管理要求的现实问题。在今天全球竞争的环境下,任何企业都不能依靠单一层面的优势获得持续发展,文化、战略、组织、团队是企业构建综合竞争优势下的四个重要维度,文化决定了企业的远景、使命、理想和价值,文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员工队伍素质是决定企业成功的必备要素,为此,公司注重文化引领,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创新特色文化理念,打造独具终端燃气公司特色班组文化,形成了公司独特的班组建班理念、“四心”班组文化,作为班组员工一以贯之、严格遵行的规范,用优秀的班组文化打造企业的“软”实力,为锻造过硬的员工队伍,提高公司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文化保障。

一、加强班组文化建设的意义

优秀的班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到员工,管理到班组”,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可以提高基层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增强内部凝聚力。可以统一员工思想认识,缓解基层员工的压力,塑造充满活力的企业氛围,提高工作效率。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安全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我们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才能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二、班组文化建设的思考及实践

(一)注重内涵,打造特色文化理念

公司从实际出发,多次深入到一线配气场站调研,全面掌握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和思想动态,按照HSE管理体系和“五型”班组创建要求,在征集员工对安全生产、班组管理、技能提升、服务用户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具有场站管理特色的班组文化,形成了“精细管理担责任 创新实干促发展”的班组建班理念,以“精心、细心、尽心、同心”的“四心”班组文化,详细阐释了“提升能力、精细管理、控制风险、突出主线、和谐发展”五个方面的班组文化?群?,并搭建了班组三个安全工作平台(即每日互动式安全会培训平台、每周安全检查观察与沟通平台、每月应急预案演练应急处置平台),“122”工作主线(“1”即开展好每日互动式班组安全会,“1”即开展好班组每周岗位练兵,“2”即开展好班组每月应急预案演练和班组每月主题班会),进一步理清了班组安全重点工作内容,对筑牢班组安全基础工作,全面提升班组安全管理水平和员工安全履职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形成了员工认可、遵循的特色班组文化,促进文化建设与班组工作、生活深度融合。

(二)强化培训,促进班组文化引领

公司以打造崇州工业园区配气站、江油?河南工业园区配气站、临邛酒业园区配气站班组文化为试点,利用学习室环境,精心设计制作了颜色鲜明、内容丰富文化墙,受到了员工们的一致认可。文化上墙后,公司党委负责人对当班员工进行了现场互动培训教育,并利用每月轮班培训时机,详细讲解了班组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指导员工结合个人工作、学习计划深入思考,科学应用“四心”文化、班组安全工作平台和“122”工作主线,努力将“四心”班组文化践行融入到班组学习、工作中,三个配气场站“五型”班组建设水平均有了质的提升。

(三)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文化建设

公司还因时制宜编印了《班组文化建设指南》,分发到12个配气场站员工手中,与《标杆场站(班组)建设实施方案》一同作为轮班培训和员工岗位练兵的重点学习内容。公司安排专人前往各配气场站,与当班员工深入交流沟通,详细讲解班组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作用,指导员工对班组文化的学习和应用。

公司以班组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树立典范,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的渐进式班组文化建设。截止目前,班组文化已在12个配气场站得到全面推广应用,班组整体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对于班组员工“转变观念、养成习惯、提高能力”,实现“我的岗位我负责,尽职尽心保安全”的班组自主管理目标有着实践指导意义。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6

论文摘要:当前,城市供水企业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供水企业特色文化,对于供水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文章谨以岳阳市自来水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为例,探讨打造特色企业文化,提高供水企业软实力的具体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报告还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新概念。当前,城市供水企业作为城市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供水企业特色文化,对于供水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笔者谨以岳阳市自来水公司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为例,探讨打造特色企业文化,提高供水企业软实力的具体途径。

我公司创建于1960年,承担着为岳阳市安全优质供水的重任。目前有员工800余人,供水能力40万立方米/日,年供水量7000万立方米。近几年,我们公司党委十分重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打造企业特色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企业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集中式供水优秀企业、岳阳市文明单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全国供水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但是,我们公司在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之初,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员工对实施企业文化建设认识不够,思想认识上存在片面性;二是员工对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目的不明确,有的认为与自己无关,搞企业文化没什么作用。供水企业是垄断型企业,不搞文化建设照样发展;对经济效益不会产生直接影响;还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活动,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多搞员工文体活动,唱唱歌,跳跳舞,比比赛,没什么多大意思。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此,公司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把创建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并确定了明确的目标,制定了长远规划。在此基础上,公司党委一是抓好宣传发动。公司先后开展了有奖征集企业文化建设宣传语、请员工投票选择公司的形象标志,动员员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等活动。活动中,公司收到300多条关于企业精神、企业目标、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宣传语创意,60%以上的员工通过活动深化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二是利用公司内刊、各种会议推介文化概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三是组建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制订具体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四是争取市委宣传部领导的支持,组织公司有关部门的人员专程到泰格林纸集团,参观考察,学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要打造企业特色文化,就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注重精细管理,构建诚信体系,提升员工素质整体,推动服务能级跃上台阶,在管理水平创新进步,企业环境和谐健康,三个文明建设方面做到同步发展。

(一)精心设计以共同价值观为导向的理念文化

好的企业文化,能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的理想、信念和目标,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文化理念应当及时总结和明确,使之成为员工共同的思想和行为规范。我公司总结40多年发展经验,归纳出具有行业鲜明特色的文化理念,在员工中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对企业发展产生了较好的推动作用。这些理念包括:规范有序,精细高效,人文和谐,持续发展的企业愿景。保障供水,服务用户,提升效益的企业宗旨。创一流企业的企业目标。忠诚、奉献、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诚信优质服务,严格精细管理,学习思考创新,自强奋发求为的核心价值观。重视人才,致力水业,适应市场,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最优效益,最好业绩的经营方针,言必行、行必果的工作作风,依法依规,诚信守责,首问负责,有错必纠的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在此基础上,我公司还制订了员工守则十条,文明公约“十八不”,编印了一套《员工手册》,让全司员工学有指南,行有标准。我们还通过设计企业独特的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提出“水润千家,情融万户”的企业形象展示语,并在公司机关和水厂进门处安装企业标志图案和核心理念文字,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社会和广大用户对企业的认识、理解和支持。

(二)建立严格精细管理为核心的制度文化

管理的基石是制度。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企业应着手建立精细的工作程序。设置合理机构,科学配备员工,减少管理环节,创新工作流程,尽力堵塞管理漏洞。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和完善适应发展要求的工作制度,以公开公平、公正透明为原则,立足以人为本,强化考核机制,努力推行厂务、司务公开制度,把企业和员工的责任和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让集体和个体共同成长。机构设置上实行事业部制管理模式,严格要求司属各部室依制定规,按规办事。公司所有正常工作事务的办理,均严格按照工作流程,逐级审批,程序到位。并逐步理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从严控制各种费用。此外,该公司强化考核机制,进一步整肃司风司纪。先后制订出台了10多项管理制度,颁布了《干部职工有错与无为问责办法》、《关于员工违规违纪的暂行规定》,区分了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有错与无为行为,明确了处置程序和处理等级。同时,公司逐步推行司务公开制度,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公司各项费用开支、各部门财务、经济、工程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开展定期不定期审计,并审计公告。严格精细的管理制度既保证了企业的安全正常运行,又加速了企业良性发展的步伐。

(三)构建以优质诚信为主题的服务文化

城市供水企业的根本职责是保证城市安全用水需求,所有工作的落脚点是服务社会,服务城市,服务市民。因此,服务是供水企业的工作特性,为社会建设、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提供诚信优质的服务,是城市供水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我们公司从四个方面着力构建诚信体系,成效显著。一是创建多向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快速传递通道。设立了24小时热线和短信服务平台,开通了城市供水网。二是推行限期办结验收、表户对应的快速立户安装服务方式,自主研发的立户报装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已升级为综合业务系统,为快捷服务提供了较好的软硬件条件。三是着力推行反应敏捷、处理及时的快速抢修服务方式,出台了社会服务承诺制,制订了管网抢修等各类供水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四是着力推行便捷的抄表收费服务方式,开通了邮政代收水费业务,用水户在居住区范围内最近的任何邮政代收点,随时可以缴纳水费,既省时又方便。

(四)营造以发展进步为目标的和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