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规划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标准规划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标准规划设计

高标准规划设计范文1

关键词 大学校园 规划建设

高等院校的总体环境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校园规划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把高等教育的功能要求以一种与过去,现在和将来相协调的空间形式展示出来,保证学校发展的系统性,合理性和经济性,从而创造出一个高效率的、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高等教育大变革的历史时期。一方面高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客观形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对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对高等教育的物质环境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当今在高科技、高技术、社会快速发展的挑战面前,如何结合实际搞好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已成为关系到教育的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问题,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建设以及老校园的环境创新等问题,是关系办好高等教育的首要环节。高等教育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校园规划建设必须先行。

一、老校园建设规划需注意解决的问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体制,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设备不断更新换代及专业内容的增加,对老校园总平面规划建设提出一系列新要求,因而和新建学校一样,为了保证老校园协调和有秩序地发展,必须制定一个新的、完整的发展规划,作为控制改建扩建的指南。但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是在校园总平面基本成型的基础上进行的,各个校园有其自身布局特点和建筑风格。根据我国现有校园建筑密度较低,结构松散,功能分区及各区用地比例不尽合理的状况,在制定新的续建规划时,必须充分收集现有校园各方面的情况,在以实用为主的前提下,确定校园协调发展的方式,并研究出各个局部的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因此,需要对学校的建设规模和规划布局,建筑物层数和建筑物大小、体型及校园绿化,道路管线,环境等问题进行综合的研究,同时需要对校区内的总平面规划和建设发展规律进行新的探索和创新。

针对老校园总体规划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特点,老校园建设规划需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老校园总体建设规划前期工作一开始,应该注意各类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如:①校园用地红线图;②校园及校园附近可能发展的地形图;③校区现状平面布置图;④有关上级领导机关批准学校的总体发展规模,专业设计等文件。

(2)正确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校区规划的定额和政策。根据上级批准招生办学的规模,按国家对高校校舍建设规定面积定额进行核实。在此基础上,了解和评价现有设施和教学、活动场地等情况。预测哪些项目由于课程结构,学校发展的目标和入学的人数的变化将会受到影响。进一步调查发展专业的具体要求,各专业使用原有教育设施的情况及目前适应新教学计划的意见和将来教学科研设施发展的需要和趋势,便于规划、建设时统一考虑。

(3)充分考虑利用高校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如学校用地紧张,影响学校的发展规模和办学条件,因此需要对校园附近各单位及居民点的现状,包括这些单位的生产状况是否转向,是否发展,甚至对发展地区的地质情况,办理各类征地手续的可能性及其他各种因素应了解分析清楚,便于对多个校区总体规划建设方案的可行性,作出实事求是的全面分析和比较,从而筛选出最佳规划建设方案。

(4)重视校园布局的使用功能合理,分区明确,用地比例适当。以教学区为校园中心,教学区与学生区、体育场地及教职工住宅区联系密切,满足教学、科研、生活和管理的要求,创造优美的校园环境。

(5)充分注意节约用地,适当提高建筑层数,加大建筑体积,提高建筑容积率。对校内较集中的绿化区,应更多的吸取我国传统的小空间的庭院绿化及造园特点,丰富校园的艺术造型。

(6)在规划中应注意到一般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因此既要考虑各专业必备的教学用房,同时还需考虑多学科试验用房,满足其功能的需要及将来的发展。

(7)学校学生人数和学校办学的规模及其发展,对校园规划影响很大,因此,校区建设规划中应尽可能考虑充分,对发展规模应进行充分的分析与论证。

二、调整校园建设规划中采取的几种措施

结合国情,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挖掘现有高校的潜力,在原有校园基础上根据校园自身布局和环境特点,进行改建、扩建、新建调整工作。有些大学老校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格局,建筑形式也有其独特的传统风格。作为一种历史的文化,它们反映了时展和变革,这是非常宝贵的,也是新校园难以求得的。在规划中必须注意保持这些特色,使校园在形式上,空间上和功能上都能协调发展。

老校园总平面建设规划的调整工作是在总平面布局基本成型的基础上进行的。针对原有规划中的一般层数偏低、布局松散、建筑密度小、功能分区及各区用地比例不合理现象,对原规划的调整,应采取的原则是坚持实用为主,在新规划建设中对艺术性和合理性应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调整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重新确定分区。对分区不明、互相包容等后果严重者首先要着手解决。要抓住分区这个重要环节,根据已有建筑布局及周围环境,重新确定功能分区。

(2)有些已建的建筑,其位置不合理,但如改变用途更不合适,因此,只能考虑作为过度性用房。同时应妥善处理好校区内新老建筑之间的关系。

(3)疏通人流,规划道路网。为了保证教学区功能的正常运转,避免车辆、行人混杂,拥挤堵塞等现象,应采取加宽或增设通道和规划网络环路,这样做虽要花一定的建设费用,但确是长治久安之策。

(4)提高土地利用率,应向空中发展。对今后新建部分,如学生宿舍,教学大楼等应在五、六层以上,个别学校(大城市)还可适当建多层及高层,其它建筑也要求合理的提高层数。以解决校区内绿化用地及活动场地。

(5)若原建筑质量好,经严格技术鉴定和采取相应措施,也可进行加层处理,但在规划上必需进行经济论证,采取拆短建高。此项工作需从严掌握,逐步改造。

根据各校在不同地区,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特点,通过校园规划方案比较、分析研究、确定调整后的校区总平面建设规划,如能长期按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即可促使老校园土地比较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对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校园教学、科研、学习、工作、生活环境的提高起到保证与促进作用。

三、保持校园建设规划的连续性

校园规划建设是一件连续性工作,它应贯穿于规划实施的每一阶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校园发展规划的制定仅仅是规划过程的开始。规划的长期实施不但取决于规划本身上可行性,更重要的是要有组织上的保障,使规划的意图能不断延续下去。因此,高校应建立同校内各方面人员组成的规划机构,并配备专业人员。规划机构主要是协调规划实施工作,定期提供规划所需的资料和信息,并及时反馈到规划上去,使建设规划能与事业发展规划密切结合,同步和谐。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负责参与发展规划的制定,并负责实施。通过他们的努力工作,使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变化能直接与规划联系起来,及时发现和解决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其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收集有关方面的信息,包括了解和正确评价现有设施和教学、科研活动的状况对建设规划的影响,预测哪些建设项目将由于学科建设,学校发展目标和学生入学人数等因素发生变化而受到影响。

(2)协调校区各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以及校园与城市发生的关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研究校区内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做好校领导的参谋,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方式方法。并制定有关管理文件,确保各单项工程建设计划与长期发展目标相协调。

(4)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把学校有限的资金及建设项目,结合轻、重、缓、急的实际情况,负责合理安排各年度基建计划,收集有关工程设计资料,拟定工程设计任务书。

高标准规划设计范文2

建设沿黄城市带、打造黄河金岸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顺应城市化发展趋势,结合我区实际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自沿黄城市带建设启动以来,全区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按照《沿黄城市带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掀起了黄河金岸建设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深入实施沿黄城市带(群)发展战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水平管理,现就加强沿黄城市带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科学编制规划,严格规划实施

沿黄各市县、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按照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发展总体规划》和整体战略策划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各地沿黄城市带建设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行业专项规划,深化、细化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加快黄河金岸建设。各类规划成果必须报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审查后,按照法定程序批准实施。各市县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严格规划实施管理,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整或变更规划。

二、树立精品意识,提高建设水平

沿黄各市县、自治区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建百年工程、树世纪精品”的理念,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突出特色,保证质量,着力提升沿黄城市带项目建设的档次和品位。要加强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论证,科学决策,防止一哄而上、盲从跟风,坚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兼顾建筑的实用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方面的要求,把现代气息、历史文化、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融入方案设计之中,切实提高项目设计水平,充分展现沿黄城市带独具特色的魅力与风采。今后,沿黄城市带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旅游景区景点、休闲度假区、生态公园、特色小城镇、滨河新村等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设计方案,必须报自治区沿黄城市带发展领导小组审定,未经审定的项目不准实施。

三、加强引导管理,合理开发建设

沿黄各市县、自治区有关部门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安排沿黄城市带项目建设时序和规模,集中力量优先建设沿黄城市带重要节点和重点区域,规模开发,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稳步推进。加强对滨河大道两侧土地商业开发建设的管制,在确保防洪安全、道路畅通、生态协调的前提下,统一布局旅游、度假、休闲、商业地产等项目,合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严禁沿线“遍地开花”式建设,严禁借黄河金岸建设非法圈地、违规占地、未批先建等行为。

高标准规划设计范文3

立足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水危机问题,肥城市把解决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和水系生态脆弱等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实施了现代化水网建设工程----引汶调水和引黄济肥工程。据测算:引汶调水工程完工后,肥城市每年将留下3400万m3汶河水,在彻底解决边院镇工业园用水问题的同时,大汶河水调入龙山河,将为龙山河和康王河提供源源不断的景观用水,届时,飞鸟翔集、水天一色的龙山河景观带,必将给市民带来全新体验。为从长远解决全市发展的“命脉”问题,肥城市将“引黄济肥”工程列入全市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之一。“引黄济肥”工程完工后,肥城市高新区将“喝上”这来之不易的黄河水,地下水资源也从中得到了有效补充,另外,黄河水汇入群将湖水库,将搭建起安全可靠的备用水源地。

肥城市现代水网建设以自然水系为基础,以有东西方向两条主要河道和引黄调水工程为骨干,以局域水系联网为补充,基本实现“引黄济肥、东西互补,引汶调水、南北贯通,河库相连、引蓄结合,城乡一体、优化配置”的格局,形成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利信息化、水管理制度等5大体系。这一关系肥城百年大计的社会工程,不仅全面提高了水资源供给、水灾害防御和水生态保护3大安全保障能力,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节约保护和科学管理。

2强化重点,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肥城市全面落实《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办法》,探索实行了“制度先行、论证前置、规范许可、科学计量、收费到位、明确奖惩”的水资源管理“六位一体”工作法。按照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域纳污能力,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保障重点项目和各行业用水需求,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并把项目用水设备、技术和工艺作为取水许可和论证审批的重要内容,淘汰落后用水工艺,建立节水型生产方式,推动发展模式的创新,从源头上控制了用水行为;为进一步保护好地下水资源,肥城市进行了水功能区立碑确界,划定水功能保护排污控制区、景观娱乐用水区、农业用水区,以立法的形式在山东省率先划定了第一个城区水源地保护区,并不断加大保护区综合治理力度,依法否决了在区内开工的污染项目,提高了保护区水源水质,涵养了水源,保护区现已列入山东省重点水源地保护区名录。

3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围绕《肥城市生态市建设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肥城市突出生态创建,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环保法律法规,严把新上项目审批关,项目环评率达到了100%。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对康王河和龙山河沿线各断面、入河排污口及向康汇河排水的重点企业采取了实地检查摸底、密集分段监测、快速溯源、不定期夜查等措施,使康王河、龙山河水质得到持续改善,达到国家出境断面水质标准。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通过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以及与城市道路同步设计、施工附属排水设施,实现了城区管网全覆盖。按照“安全运行、达标排放、节能降耗”的标准要求,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严格控制运行成本,加强设备管理,积极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污水处理实现了完全达标排放。2012年,累计处理污水1462万t,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3%,位居泰安市前列。

4高标准规划建设,努力打造生态城市

康王河、龙山河是贯穿肥城市城区的主要河流,是城市防洪、泻洪的主要通道。近几年,肥城市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龙山河带状公园进行改造,营造出城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景的优美意境。为彻底解决康王河防洪标准低、严重威胁城市安全的问题,肥城市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合理地利用水利风景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的原则,聘请清华大学和天津园林规划设计院专家进行了高标准规划和设计。充分结合康王河、龙山河的现状,将水体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宽阔的水域、蜿蜒的河流、自然的小岛,涓涓的河水静静地流过,一派天然景象。在小水域水体净化环节,利用植物的生态作用,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净化,保证整体水质的稳定性。围绕“桃乡风情、生态印象”为主题,突出水景、文化特色,实现园林特征与湿地生态、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合理组织地形、水体、道路、建筑小品、自然植被等景观要素,以坡地、瀑布、植物群落为基本生态特征,努力打造宜人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通过大规模整治,2008年,康王河公园荣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称号。

5坚持以绿为主,打造绿色生态家园

高标准规划设计范文4

一、合理布局重规划

清浦区本着以人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合理调整布局,保障学校布局与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结合城区东扩南移,投入近3亿元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所初级中学和一所小学。重视农村中小学建设,每个乡镇都建有一所中心初中、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一个社区教育中心,绝大多数乡镇都保留一至二个教学点。全区中小学布局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完全符合“学生每天上学单程步行不超过40分钟”的要求。注重建筑风格的规划,原有学校建筑和新建的建筑风格完全一致,整体融合。在校园环境设计上,高标准整体规划,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学校的办学底蕴和办学实际,对校园环境实行美化亮化,所有学校全部进行了内外出新和景观提升。走进全区中小学,各校风格各异,教室宽敞明亮,环境美观整洁,校校都是一所崭新的校园。

二、硬件建设全覆盖

一是基础建设全覆盖。基建项目覆盖全区所有学校,包括农村教学点。今年新建中小学、幼儿园7个,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8个,另外还有4所中小学和12所幼儿园进行了内外出新和景观提升;新建16个塑胶运动场。新建校舍12.1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37.5%;维修、改造校舍16.3万平方米,占校舍总面积的50.5%。二是教育装备全覆盖。全区中小学将实现“三个所有”:所有学校实现光纤联通,建成校园网络管理中心,实现备课、教研及日常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所有中小学都建成符合省规定标准的网络教室、课件制作室、校园安监系统及校园广播系统;所有学校实现“班班通”,每位专任教师都配备教学用笔记本电脑,班班建成多媒体教室,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数字触摸一体机。

三、发展创新破难题

我区在教育现代化创建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破解“四个难题”。

一是着力破解农村学生上学路途远、交通不便的难题。加强农村中小学建设,从最偏僻的学校做起,从条件最差的学校做起,从每个教学点做起。今年,农村的五个教学点,基建投入就超过1000万元,学校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美化绿化,铺设了塑胶跑道。目前,各校硬件条件设施基本均衡,不少农村中小学和教学点的硬件设施已经超过了城区中小学。

二是着力破解老城区学校面积小、校内住户多的难题。老城区学校改造是创建的难点,投入大,难度更大。今年上半年,清浦区对老城区校园进行整体规划,拆除纪家楼小学、新民路小学等四所老城区学校宿舍85户,总拆迁面积6000多平方米,拆迁费用高达5680万元。

三是着力破解幼儿园数量不足、质量不优的难题。一方面增加幼儿园的数量,2012年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6所,计划新增幼儿园5所,目前园址已选定,正在进行图纸设计;另一方面努力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特别关注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目前5个乡镇中心幼儿园有4个是省优质园,还有一个已具备省优质园的条件,正准备申报。

高标准规划设计范文5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乡村镇管理,规范各类建设行为,健全村镇规划科学决策机制,确保村镇规划依法、规范、有序进行,维护城乡规划的科学和严肃性,促进乡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经乡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__坳乡规划管理委员会,下设乡办公室,组织专人办公,并制定了__坳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及议事规则,为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为推进农村集中建房,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按照《__县推进农村集中建房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__乡农村集中建房2014年启动,2015年实施,我乡按照县方案要求,安排召开了动员部署大会、制定了管理章程、成立了农村集中建房工作领导小组。年内将按县政府要求完成集中建房实施点的规划设计,土地收储工作,政策宣传,对象统计,完成场地平整;房屋基层及房屋主体工程建设,2015年完成路灯、垃圾箱、联户路、庭院硬化、道路铺装、广场、绿化等建设工作。

1、工作实施情况

按照全县2015农村危房改造的安排部署,我乡及时召开了党委会对危房改造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研究制定了__乡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于6月16日,组织召开了全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动员大会,传达了县级文件精神,对2015年全乡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作出了安排部署。目前,全乡17个村已经完成了动员部署会、入户调查核实、民主评议大会、公开评议、审批上报等环节,现正在对各村上报的危改对象户进行乡级审核审批阶段。

2、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把危房改造工作抓好抓实

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危房改造工作的重要部署,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相结合,切实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新农村建设、扶贫生态移民、农村住房提升改造、村寨整治相结合,帮助有条件的农户在解决居住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居住的品质,使之达到功能完善、安全使用、经济美观、生态环保、生活便利的小康房标准。

3、严格要求,保证质量

高标准规划设计范文6

各县(市、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直机关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为深入贯彻十精神,着力提升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程,根据《______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XX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总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和民生两条主线,着力构建“一区两带三网多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格局,促进绿色、循环、低碳经济发展,全面提升林业服务经济转型水平,为打造生态、宜居、美丽______提供生态基础。

二、建设任务

1.森林资源培育160700亩。其中人工造林107900亩,飞播造林30000亩,森林抚育22800亩。人工造林按工程分:山区营造林工程920__亩,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15000亩,农田林网工程17000亩,社区绿化美化工程932亩,用材林及工业原料林8000亩,经济林4000亩。

2.林业育苗10000亩。其中普通育苗7000亩,花卉苗木 20__亩,设施育苗1000亩。

三、重点工程

1.绿化基地工程。建设以全民参与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绿化基地12个,总面积14500亩。其中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工程10000亩;县(市)绿化基地6个,每个面积不少于500亩;区属绿化基地5个,每个面积不少于300亩。

2.道路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600亩。一是完成人民路、林邓线、新洛路等重点道路的高标准绿化,绿化长度80公里;二是按照省政府3年完成高速公路绿化提升工程要求,确定______四条高速公路2013年绿化任务。

3.城市绿化工程。______市中心城区加快推进西部万亩森林生态园建设;启动建设______、______三个城郊森林公园。县级城区主要建设______公园、______森林公园、______公园、______公园、______公园等10个公共园林项目。

4.社区绿化美化工程。完成新型农村社区绿化美化14个,其中:______各一个;______各两个;______各3个。社区全部按照园林式绿化要求设计施工,绿化面积932亩。

5.花卉苗木工程。在______建设苗木花卉基地6处,面积5000亩。以生产高档绿化苗木和花卉为主,为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保障。

四、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______的重大意义,要把林业生态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形成四级书记抓生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

2.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要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出绿化目标和工作措施,共同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生态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地位;财政部门要保障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林业部门要做好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技术服务;交通运输、水利河务、旅游、住房建设等部门要分别做好公路、河渠、堤防、风景区、城市建成区和新型农村社区的绿化工作。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格局。

3.政府主导,政策扶持。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从2013年开始,高速公路两侧30米内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市级财政600元,县级财政400元),连奖三年;林邓线两侧及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山脚线以南范围的绿化,每亩每年奖补1000元,连奖三年。鼓励林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每年奖励一个规模达到20__亩或产值达到1000万元的林业科技示范园。积极探索和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机制,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专业合作社贷款、林农小额免评估贷款等金融服务业务,支持引导林农及各类经济实体扩大造林、营林规模,实现林业产业化经营,最大限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4.加强督导,严格奖惩。建立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督导体系、考核体系和奖惩机制,严格按照督导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各县市区生态建设目标进行督导与考核,并按照《关于建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核奖惩机制的意见》兑现奖惩。大力开展国家级绿化模范城市、绿化模范县、绿化模范单位,以及省、市级绿化模范乡(镇)、绿化模范单位创建活动,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附件:1.______市______生态景观带建设 实施方案;

2.______市______线两侧绿化实施方案;

3.2013年______市营造林计划明细表;

4.2013年林业重点工程计划明细表;

5.______市______生态景观带绿化任务分配表。

附件1

______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加快推进“半城青山半城水”的建设目标,全力打造中心城区生态屏障,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内容

1.总体目标。从2013—2017年,用五年时间,在中心城区北部______三区的33个行政村,建设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约4公里的生态景观带,新增绿化面积20__0亩。

2.工程期限。整体绿化工程分两期完成:第一期三年时间(2013—2015年),完成造林10000亩;第二期两年时间(2015—2017年),完成造林10000亩。

3.建设标准。按照适地适树原则,规划设计两大地理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为山脚线以北浅山区,按山地公园标准进行绿化;第二单元为晋新高速公路以东,山门河以西,山脚线以南,影视路、南山路以北,按园林绿化标准组织实施。

二、任务分配

1.分配原则。按系统归口划分责任区域;根据人数、企业产值,结合立地条件、造林难易程度确定任务指标。

2.年度安排。任务分配及造林地点详见附表。

3.质量要求。整地及造林绿化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和技术规程施工。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分工。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立项;林业部门负责第一单元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指导;园林部门负责第二单元的规划设计及技术指导;水利部门负责水利设施规划和建设;交通部门负责道路规划和建设;电业部门负责项目用电线路的架设;国土部门负责景观带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土地调整;规划部门负责将景观带绿化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财政部门将基础设施等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市财政投入建设资金不少于20__万元。责任区内的造林整地、苗木、栽植费用和工程建设期内的管护费用由责任单位自行解决。______区政府负责本辖区行政区域内土地协调,协助市有关部门做好工程建设的组织、服务以及技术指导。

(二)严格考核。纪检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年度考核验收,并根据结果严格奖优罚劣。各单位要在责任区内设立永久性标牌,展示绿化成果,接受社会监督。

附件2

______市______线两侧绿化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林业生态网络和高标准绿化林邓线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任务

______线绿化工程东起______县与______市交界处赤庄,西至______交叉口。两侧绿化长度52834米,绿化面积1895亩。

二、建设内容

按照旅游通道绿化景观化要求,在路基外5米至30米之间营造25米宽的绿色长廊,树种以女贞、杨树为主。

三、技术标准

____*线绿化工程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严格执行造林绿化标准。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行“五统一”,即“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管护模式”。

1.树种选择。根据立地条件,结合绿化美化和经济效益,确定女贞、杨树为主栽绿化树种。

2.配置模式。1行女贞、9行杨树带状混置。

3.苗木规格。女贞树高2.5米、米径4厘米;杨树为两年生苗木,树高3.5米以上。

4.整地标准。全部采用穴状整地方式,规格大小为80×80×80厘米。特殊地段规格为100×100×100厘米,并进行客土回填。

5.栽植密度。女贞栽植密度2×3米,每亩110株;杨树栽植密度2×2米,每亩167株。

四、时间要求

2013年2月底前完成绿化区域内土地协调、造林土地平整和挖坑工作;3月底前完成栽植任务;4月15日前组织造林工程验收;10月底前造林成果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