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业决策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业决策分析范文1
关键词:企业集群 航空产业 创新决策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129-02
在科技、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航空产业逐渐演变成以要素和资源为形式进行全球化配置的价值链。绝大多数航空产业公司的主营业务集中在机械设备制造、零部件加工、电子仪器、设备维修等方面。由于航空产品对时效性要求较高,因此机场周边便成为了航空产业集群的聚集地。产业集群内涉及的利益主体非常复杂,诸如核心企业、地方政府、研发企业等,受地理位置等要素影响,彼此间联系紧密。同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各个主体都在创新上不断努力,其中,地方政府和核心企业两大主体对产业创新能力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分析这两个主体在产业集群发展中对创新力的影响方式和途径,对于整个航空产业集群的发展意义重大。
1 航空产业集群中对于企业创新决策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
在产业集群网络中竞争力基本取决于技术创新,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会让企业自身和其他相关主体加速发展。有学者将企业的创新归纳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实现知识技术化,第二步是实现技术产品化,第三步是实现产品市场化。对航空产业领域的高新技术而言,技术创新是把双刃剑,其可能给企业带来巨额收益,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主要包括决策的风险以及决策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在决策过程中势必会受到企业发展方向以及来自社会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使得本就复杂的决策过程更加难以掌握。
2 航空产业集群中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1)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企业是整个集群网络的核心,是航天技术创新的发起者和实施者,核心企业的决策会对其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发展方向产生影响。虽然核心企业以创新主体的身份在集群中自居,但是依然需要整条供应链相关企业对其进行保障,从而驱动整个价值链上的创新活动,若产业链中上下游没有及时创新则会反噬核心企业的创新效果,因此核心企业可以将部分环节分包给在该领域技术过硬的上下游企业,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自身的保障性,另一方面专注核心内容研发,缩减成本提高竞争能力。
(2)核心企业和学研组织:航空产业集群企业中的很多核心技术均是与科研机构、学院等合作完成,由企业支付研发费用而学研组织主要负责研发,二者之间共享研究成果。学研组织在给企业提供技术和知识的同时还为其输送大量专科创新人才,因此人才资本在推动航空产业技术创新中作用显著,而学研组织则是科技创新的操作者。
(3)地方政府和核心企业: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能否实现技术创新中占有主导作用,机场的建设、后期的发展均和当地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核心企业在进行创新升级过程中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在创新决策上其博弈的主体便是企业和政府。在集群发展初期产业链未打造完成,运营尚未得到健康有序进行,此时需要获得政府的支持;发展至成熟阶段依然需要政府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4)地方政府和学研组织:我国的大学大都是公立学校,其发展均要受政府的支持,学研组织在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过程中也需要接受政府的资金支持,另外还需要当地政府为其建设知识产权保护法规,防止研发成果遭窃取和利用。学研组织是知识、创新技术的提供者,因此会对企业创新实施过程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学研组织升级可以反馈于企业促使其降低运营成本。
(5)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是产业集群中专门搭建的联系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其职能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代表企业向政府传达共同的请求和意愿,其二是协助政府推行各种政策和法规。作为非盈利性组织的行业协会存在的意义即协调集群网络中不同利益主体见的关系,维护行业间的和谐发展。五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3 航空核心企业与地方政府间博弈静态模型
3.1 博弈模型的假设
地方政府、核心企业是整个产业集群中的主体,核心企业的策略集记为S1,即S1={不创新、创新};将地方政府的策略集记为S2,即S2={不作为,支持}。模型假设如下。
假设1:进行博弈的两个主体有完全信息,双方均完全了解对方策略集,同时掌握各个策略下收益状况,双方在策略选择的时间上保持同步;假设2:地方政府可以获得核心企业因创新的部分取得的收益,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核心企业的支付成本、收益成本存在差异,因此政府所获得的额外收益也应相应调整;假设3:核心企业和地方政府在企业创新过程中都要承担和支付一定成本。
3.2 模型的构建
核心企业和地方政府混合策略的矩阵如表1所示。
在表1中T表示政府不作为且核心企业未创新状态下,企业所必须上缴政府的税收;R表示未创新升级时核心企业获得的收益;a表示企业创新升级后给当地政府带来的额外收益;b表示未获得政府支持下企业创新的收益;C1、C2分别表示企业未获/获得政府支持下支付成本;d表示获得政府支持后企业技术升级创新反馈给政府的收益;e表示获得政府支持后企业升级创新后得到的收益;g表示获得政府支持后企业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
4 建议和意见
(1)营造更好的技术创新氛围:政府支持是企业创新的保障,航空产业集群对于政府的依赖性非常强,如今世界范围内机场发展日渐成熟,所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对于技术创新意义重大。自1984年开始国务院已经批准建立民用机场管理机构,其主要的职能一方面是管理驻扎机场的单位,另一方面则主要给政府及时反应产业集群中的情况,协同政府进行监督管理。
(2)畅通沟通机制、制定行业规范:行业协会是以政府和企业中间人的身份存在,其不仅实时将企业的意见向政府传达,同时将政府的发展、规划动态快速传递给企业。通过成立行业协会能够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另外规模较大的行业协会可以得到政府的授权负责许可证发放、资格审查等相关事宜。
5 结语
航空产业集群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当地政府、学研组织和行业协会,五者之间相互作用且都会产业技术、知识的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通过对其相互关系进行剖析,研究各主体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同时建立核心企业与政府博弈的静态模型,旨在为航空产业集群的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创业决策分析范文2
一、提倡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
陕西省教育厅的201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可看出:一是工学、理学、农学类毕业生普遍受用人单位青睐。交通运输、公共管理与服务、农林牧渔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1%以上;二是综合类本科院校和市属高职院校就业率较低,财经商贸、公安与司法就业较难,收入相对较低。一般层次的财会类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导致出现财会岗位一职难求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欧亚学院按照确立了以“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引导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工作。基于此现状,西安欧亚学院提倡搭建通过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将教育技术与创业教学内容完美融合,依托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彻底转变传统理论教学,通过IT技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由“经验教学”转为基于数据驱动的教学。并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建立财务管理专业财务决策分析技能培养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打造贴近实际企业真实财务工作场景的实验环境,实现专业实验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创业思维相结合。以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心为载体,探索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协同培养创业人才的新机制。
二、基于财务决策导向,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体系
(一)构建“素质+机会”的双维度创新创业体系本体系是依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两个纬度进行设置的,即素质纬度与机会纬度。课程体系中横坐标采用精益创业方法,将创业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感知创业、创业者与创业团队认知、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机会开发、创业机会利用。课程体系中纵坐标是围绕阶段课程培养目标展开的分层次培养,包括了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业思维三个层次。对于创业知识层,涵盖感知创业意义、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财务指标分析等多个内容;对于创业技能,创业团队组建、创业项目分析、市场调研、策划书撰写等内容;创新思维包括创业方法、决策设计、融资路演等。培养创业思维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创业思维,正确看待风险、积极主动、从问题中看到机会、对环境的变化保持敏感等。
(二)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中心建设——引进财务决策平台财务决策平台依托国家提倡创新创业的这种变革方向,培养学生通过企业财务主管的视角去运营一家企业,并进行财务、税务、资金等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强调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与管理学、市场营销、金融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融合,互相依托。财务决策平台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指导,寓教于乐,以模拟企业运营的模式、游戏式启发式、开放式、协作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师生平等参与交流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了教改的精髓。该平台涵盖了学生创业仿真实训内容,通过信息化技术与手段模拟创业项目筹备过程,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的效果。
(三)师资培养——培养创新创业中的“引导师”通过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建立双创引导师研修认证服务体系,建设双创教学方法和双创教学资源库。双创引导师培养将从创新创业引导师的核心能力模型入手,培养教师具备基于信息化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能力,面向成果的项目管理能力。
(四)仿真实训——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后,需要通过校内财务决策平台仿真实训的过程将知识转化成能力。这就是“训”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财务决策实训课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实训内容激发学习创业意识,了解创业过程,掌握创业知识,培养创业能力的效果。仿真实训将提供标准化教学资源,采用模块化的教学设计,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训,满足差异化需求。比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因已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决策能力,我们将使用“学校自主理论课(平台内含理论知识)+网中网企业经验+实验+测评”授课模块;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我们将采用“理论知识+实验+测评”授课模块。通过仿真实训课程,最终形成的实训成果完全符合“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申报。所需要的项目路演PPT、项目策划书、路演视频文档等,并可以完成资源的生成、上传、导出等。
(五)教学方法——引入PBL教学法在实施PBL教学法中,教师是倡导者、设计者和具体执行者,学生的主动性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和发展。因此,在基于财务决策分析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中,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中对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对教学资源的准备、调控课程教学的能力决定着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PBL教学法是以能力提高为核心的教学方式,牵涉到理性探索、企业认知策略等。一般会采用如下工具。
(六)财务决策大赛+双创大赛——形成“以赛促教,赛教结合”教学模式财务决策大赛是财会专业学科综合性极强的一项重要竞赛,意在考察参赛选手从CFO的角度综合运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税法、市场营销等理论知识的能力。其特色在于每个环节都体现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企业信誉、机会成本,充分体现财务决策的重要地位;该大赛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进一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是目前国内院校参赛人数最多的创新创业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在参加大赛时,一是“保量”,增加比赛项目数量;二是“保质”,提高参赛项目质量。并将两类大赛比赛内容与日常授课紧密结合,最终实现“以赛促教,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路“
创业决策分析范文3
关键词 新加坡管理大学 信息系统学院 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 教育
分类号 G254.97
DOI 10.16810/ki.1672-514X.2016.07.020
Information System Education of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
Yang Min, Xie Yangqun
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teachers’ qualification, research field, research institutions, specialties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Institute of 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SMU). It also points out the enlightenments of the information system education to our country’s information specialty education, including focusing on the front edge of the subjec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emphasizing the foundation, laying stress on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character as well as thinking highly of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Keywords SMU. School of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ducation.
新加坡管理大学(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以下简称SMU)信息系统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on Systems,简称SIS)是唯一一个新加坡教育部认定的学术单位,在科研方面享有新加坡政府资助[1]。SIS也是新加坡唯一的iSchools成员,除了北美以外,是第一个收到iSchools邀请的学院。SIS师资力量雄厚,有52位教学科研人员,16位指导教师,116位研究辅助人员[1]。SIS设有5个专业:1个本科专业――信息系统管理学士(BSc in 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3个硕士专业――商业信息技术硕士(Master of IT in Business)、信息系统硕士(MSc in Information Systems)和应用信息系统硕士(Master of Applied Information Systems);1个博士专业――信息系统博士(PH.D in Information Systems)。该院作为亚洲同类学院中科研和教学实力最强学院之一,在教学与科研方面有许多值得我国大学中同类学院借鉴之处。
1 研究领域与研究机构
SIS重点研究信息系统技术、信息系统管理及其交叉问题,还通过合作网络和价值链来探讨哪些问题会影响企业信息技术管理和业务。其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战略性选择拥有较强技术能力和创新实力[1]。
1.1 研究领域
SIS研究领域有五个,分别为网络安全、数据管理与分析、信息系统与管理、智能系统与决策分析、软件与物理网络系统,体现在本科生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专业和继续教育与培训课程之中。
(1)网络安全[2]。网络安全集中于数据安全与隐私、RFID与物联网安全、移动与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管理与政策方面。网络安全是为网络空间的设计提出方案,减少安全漏洞,保证其对个人和企业都是一个更加安全、诚信的空间。
(2)数据管理与分析。数据管理与分析可细分为七个方面――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消费者与社会网络分析、信息与多媒体检索、空间与上下文感知数据系统、推荐系统、可视化分析和数据隐私与认证[3]。其目的是帮助用户更好管理数据,减少冗余、无序数据造成的困扰,保护数据隐私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推荐相关感兴趣内容。
(3)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不同行业设计不同信息系统,其设计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系统的开发为信息的管理提供平台,为营销提供新的营销策略,为用户提供创业途径,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信息系统与管理目的是开发更多信息产品,并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更好满足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4]。
(4)智能系统与决策分析。智能系统与决策分析的宗旨是优化搜索,除了文本搜索外,可进行视频、语音、图片等其他形式搜索;协调物流与交通,使城市物流和交通智能化,实现智能城市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了解市场需求,调度计划,填补空缺,进行商业模拟与博弈,提供决策分析等[5]。
(5)软件与物理安全系统。软件与物理安全系统与物联网密切相关,主要用来架构物联网系统。另外,也研究移动与可穿戴式系统,并对其进行测试,还探索可穿戴计算机接口相关问题[6]。
1.2 研究机构
SIS学术研究实力雄厚,设有13个研究中心,较为特色有以下几个:
(1)生活分析研究中心,由SMU和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成立,主要开展行为学、社会网络分析和行为研究,探索和利用个人、组织和企业的信息网络演化规律[7]。
(2)生活实验室城市生活方式创新平台是政府资助的城市规模研究试验台,致力于移动计算技术,目标是建立新一代上下文感知移动应用程序和服务,重心是更好的为室内公共空间城市生活方式服务[8]。
(3)城市管理与分析实验室目的是针对城市交通拥堵、人群密集、人和车辆不文明排队等现象,探索城市物流、城市流动性、城市医疗保健、城市休闲与旅游和城市安全等持续协调发展[9]。
(4)高级分析教育实验室是SAS私人研究所和SMU合作设立,宗旨是提高商业智能和分析意识,增强新加坡分析和教育能力,使其成为相关研究的一个枢纽[10]。
(5)绿色转型实验室是SMU和DHL(敦豪速递公司)联合创办的,目标是构建一个经济、生活方式和企业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推动整个亚太地区物流可持续发展,寻找创新性解决方案,协助企业在产业链、环保、资源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转型[11]。
(6)智能城市实验室,探求云信息技术对智能城市建设的作用,通过新型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和商业相结合,寻找新的解决方案,满足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管理需要。未来还将与中国、印度和其他东盟国家的部分城市展开合作[12]。
(7)顶峰分析实验室是中国平安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和SMU共同创建的研究型实验室,意在通过双方合作研究大数据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促进研究、应用和技术转移[13]。
此外,SIS还设有城市计算与工程实验室、金融信息技术学院、智能实验室、RFID安全实验室、T型实验室和安全移动中心,重点研究城市智能系统创建、金融服务业人员培训、RFID安全、病人服务和移动计算的安全性等问题。
2 信息系统管理本科专业
成绩优异同学可申请奖学金或SIS院长奖。本科生在校期间要完成课程学习、实习和社区服务三大任务。
2.1 课程学习
课程学习分为信息技术与系统、第二专业、定量分析和SMU基础课四大模块。
2.1.1 信息技术与系统模块[14]
信息技术和系统模块包含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简称IS)基础课程、IS高级主题课程、IS深度选修课和IS应用项目。IS基础课程重心是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技术能力,为业务方案设计相应的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有数据管理、面向对象应用开发、信息系统软件基础和软件工程等。IS高级主题课程强调要树立分析、整合、架构全企业系统理念,侧重培养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开发出符合企业要求且功能强大又安全的信息系统。高级主题课程涵盖企业web解决方案、信息安全与诚信、架构分析和交互设计与模型等。IS深度选修课是扩展学生其他方面知识和技能,拓展研究深度,能更好面对现实问题。深度选修课有企业信息系统、智能城市系统、商业智能视觉分析[15]、数据仓库与业务分析、用于商务智能的地理空间分析、高级数据管理等[16]。除了深度选修课外,还其他选修课。IS应用项目可丰富学生经验,为他们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跨行业问题提供机会。
2.1.2 第二专业模块
第二专业主要由会计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信息系统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和李光前商学院提供。经济学院提供的第二专业有保险精算学和经济学。会计学院只提供会计学。法学院只提供法律研究。信息系统学院提供高级商业技术,分银行业务流程与技术、企业系统解决方案、科技创业和信息安全与保障四个方向。社会科学学院提供国际研究与亚洲研究、政治学、心理学、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和社会学。商学院提供应用统计学、企业传播、金融、市场营销和组织行为学。此外,分析学和艺术与文化管理供全校学生选学。
2.1.3 定量分析模块
定量分析课程有计算机分析工具、统计学导论和计算思维三门,面向所有本科生,锻炼他们的定量思维分析能力。计算机分析工具是帮助学生掌握如何表达问题并整合各种分析技巧,通过电子表格来模拟和处理管理问题;统计学导论主要讲解各种统计分析技术,尤其是理解基本概念及应用,解释新颖数据;计算思维强调逻辑思维,专注于计算过程,主张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14]。
2.1.4 SMU基础课程模块
SMU基础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写作与论证、微积分、经济学入门)、核心课程(管理沟通、伦理与社会责任、领导与团队建设、政府与社会)、通识教育(计算思维、GE选修课)、思维模式、全球化研究和亚洲研究[14]。
除此以外,还可进行项目学习和研究式学习。项目学习是指学生可通过负责不同的课程项目进行学习,从而锻炼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夯实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提高项目管理能力[17]。研究式学习是指通过对上面介绍的五个研究领域的研究来学习知识,丰富学生的研究经历和经验,鼓励学生探索新事物,为以后的研究生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基础[18]。
2.2 实习及社区服务
实习是本科生生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实习机构由学生自己寻找,可以是本地企业也可以国际企业。实习为全职,至少要持续两个半月。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充分发挥潜力, 探索职业生涯发展。
回馈社会是每个人的责任,对学生来说也不例外。SMU要求学生毕业前必须完成不少于80小时志愿工作,具体实施进度,由学生决定[14]。
3 硕士和博士专业
创业决策分析范文4
关键词:创业管理课程 创业型人才 课程设置 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46-02
创业管理课程是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国家积极鼓励通过自主创业以促进就业政策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该课程能够让大学生们了解与掌握在实施自主创业前应做的各类准备,尤其是要培养大学生们运用正确的自我评价与创业环境评价所进行的准备,从而指导大学生们准确地分析当前的政策、分析市场行情、识别创业风险、实施科学决策,应用学到的知识去认真思考与分析如何才能做到更好。但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应用,也给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体现时展的要求,更要创造性地充分利用各院校拥有的教育资源,如信息技术资源、教师资源、场地资源、实验设备资源、教学环境资源、专业项目资源等等。尤其是信息技术资源是当今创业教育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这些资源为创业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院校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创业教育服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学生创业技能。
1 设置创业管理课程体系
一是关于创业意识培养方面内容的构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指其在创业实践当中对创业者发挥动力作用的个性化意识,主要包括了创业的动机、兴趣、理想以及信念等各类要素。因此,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上,不但要培养其自我创业意识,而且还应当注重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大学生们能够形成义务感、道德感以及责任感,主要内容有:大学生的择业预测及指导、创业实践等。设置《创业管理》课程的目的就在于让大学生们全面了解创业过程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从而让其做好创业前的各种准备,了解到当前高校毕业生所处的创业环境,激发毕业生们的创业热情,培养其创业的积极性。除此而外,还应当运用第二课堂以营设出更加浓厚的高等院校校园创业氛围,传递给大学生们以创业文化方面的教育。
二是关于培养创业心理品质方面内容的构建。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心理品质,这不只是理论,还应当得到实践层面上的磨炼,这样才能实现较为理想的成效。主要内容有:逆商和创业、压力管理技能、模拟创业实践任务、团队训练以及拓展训练等。通过以上内容,能够启发大学生们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心理素质。
三是关于创业知识结构与技能方面内容的构建。创业知识结构主要是指创业实践中应当具备工具与手段意义的个体化知识系统和结构,包括了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经济法律方面的知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科技人文知识等,比如,小微企业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商务交谈判、市场营销、创业型企业财务管理、经济法等。与此同时,还可借助于高等院校的团委或者社团组织开展企业家论坛、大学生创业知识竞赛等方面的活动,从而全面调动起大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更为合理的创业知识技能。
2 信息技术软件 丰富创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
在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采用现代企业经营决策仿真系统进行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拟。该系统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企业营销环境,模拟不同的产业环境,多个企业生产不同的商品相互竞争。学生可分成小组,扮演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的负责人,为企业营销部门制定相应的营销决策,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作及利润最大化。通过系统自动计算出的结果,每组学生将看到自己的营销决策给企业及整个市场带来的后果,并可在以后的决策中不断地进行营销策略调整,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通过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小组集体活动中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协作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的各方面专业知识进行决策分析,巩固了所学理论,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
3 电子商务信息技术 强化创业管理课程实践环节
要把创业教育活动结合到大学生第二课堂教学之中,依据不同的年级,分层、分类实施有关教学活动。大学一年级学生应当侧重于开展专业调查与尝试进行社会实践类活动;大学二年级学生应当侧重于实施企业调查、开展企业实践、实施校内模拟企业活动、进行专业阅读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大学三、四年级学生应当侧重于提高在市场调查基础上独立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能力,积极鼓励在校内进行小规模创业和参与各类社会化的商业活动等多方面内容,并且开展系统化的创业和就业指导实践活动。
对于新创办的企业,电子商务能给它们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Internet 的到来可以为这些企业开辟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它能够解决企业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由于信息的竞争在企业的竞争优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了电子商务,尽管是创办的小企业在信息方面就能够与大企业竞争。在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中引入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拟,为学生创业开辟广阔市场,现在在校学生中有的已经在淘宝网或阿里巴巴网开办了自己的网上商店, 建立了自己的网页,收益还很可观。
创建创业学习中心以及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中心的创建与人才队伍的成立,能够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教育保障,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是打造创业型人才的重要基础。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主要是由三方面的人才所构成的:其一是高校一线的专业教师人才,其二是邀请国内外创业教育方面的专家任本校客座教授,其三是聘请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具备创业实践经历的成功企业家任本校兼职创业指导教师。
4 加强和建设创业管理课程保障体系
一是加强经费支持保障。高等院校要设立创业教育专项资金,让创业教育能够有充足的资金保障,让各类活动能够全面开展起来。在条件许可的状况下,高校还可成立创业教育专项基金,对于富有发展潜力的创业计划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比如,可以提供一定期限的无息贷款或者开展风险投资。
二是要加强考核评价机制保障。例如,学籍管理要更为灵活和方便,可实施弹性学分制,由大学生们依据自身的实际状况,或者在完成学业之后再进行创业,或者先进行创业再回校完成学业,甚至还可一边进行学业一边开展创业,通过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分别提供不同的方案,以确保大学生们能够做到学业和创业两不误。考核的方式应当切实打破单一考核制度,对创业的内容进行替换,例如,考核学生所实施的创业项目计划书的质量等。
三是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对于创业教育来说,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均应当尽量为大学生们提供开展实践与模拟训练的良机。高等院校应当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如与大学生创业息息相关的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商谈,希望这些部门能运用自身与企业进行联系的便利性,引导企业更多地为大学生们提供创业实践的机会。假如直接对于愿意提供创业实践等机会的相关企业适当地减少一些税收或者手续费,那就会有更加多的企业心甘情愿地支持,并对愿意接受这些锻炼机会的大学生们所创造出来的财富收取合理的税收,从而在一定的程度弥补对企业实施优惠政策而未上缴的部分费用,同时也能培养大学生创业者们的纳税意识。
5 结语
总之,《创业管理》课程毕竟是近年来高等院校新开设的课程,而且缺少成功的经验可言,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加以完善。所以,高校创业教育应当运用教学目标框架之下的各种课堂教学手段,让大学生们置身于创业的动态过程之中,真正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
(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参考文献:
[1]吴泽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5).
[2]祝虹,潘勇涛.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以东南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彭迎春.试论高等职业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
创业决策分析范文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武汉 430073)
【摘要】市盈率作为反映股价相对水平高低的指标,在投资者投资决策分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投资估价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利用相关模型进行分析,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角度对市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让投资者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市盈率指标,利用它对上市公司进行更加正确的实际股票价值分析、公司估值、分析公司盈利能力,从而能作出明智的投资决策选择。
【关键词】上市公司 市盈率 影响因素
市盈率指标这一概念虽然早在20 世纪20 年代就出现于华尔街,但是直到1934 年《证券分析》的问世,Benjamin Graham 在他的著作中对市盈率作了正式定义说明后,市盈率才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投资者和市场分析师用来评估一个公司价值的重要依据。近年来,由于全球资本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股市泡沫受到了投资者的关注,市盈率很好地发挥了测试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的作用。市盈率已然成为各国乃至世界资本市场上一个不能缺失的重要参考依据。
一、市盈率的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市盈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公式
市盈率也称本益比、“股价收益比率”或“市价盈利比率(简称市盈率)”。基本计算公式为:市盈率(P /E )=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P )÷ 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EPS )。上述公式中的P 表示是股票当前市价,普通股每年每股盈利(EPS )的确定可以是当前年的盈利,也可以是对未来的预测盈利。市盈率可以看作是投资者对一个公司股票盈利能力的一个评价指标,市盈率越高,说明投资者对每股盈利能力估计越高,对公司的未来收益能力的预期越高,虽然市盈率只是基于过去的收益数据计算出来的。
(二) 国内外研究动态
1.对宏观因素的研究动态。Kane, Marcus 和 Noh(1996)据市场指数(1954—1993)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将股息率、真实利息率和通货膨胀率作为三个主要研究因素,并对此进行了回归性研究来证实市场波幅的大小与企业处于不同的市场周期阶段是否会影响市盈率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只有股息率对市盈率产生正相关影响,剩余的其他两个因素均与市盈率呈负相关关系。Reilly, Griggs 和 Wong( 1983)为了检验商业周期和股票每股收益的离差系数与市盈率的关系,以1962—1980 年每季度的S&P400 指数作为研究数据样本,通过列回归方程,进而对一国CPI 指数增长率、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杠杆比率、S&P400 指数的季度和年度增长率、债券调整后收益率等因素对市盈率的影响进行了回归性分析。在进行一系列统计分析后,得出市盈率与商业周期、上市公司股票每股收益的离差系数这两个指标的相关性很小。
综合而言,国内外学者已经证实影响市盈率指标的宏观因素有:股息率、市场波动、通货膨胀率、真实利息率、预期真实GDP 增长率、预期通货膨胀率、Beta 系数、账面市值比和每股收益增长率。
2.对微观因素的研究动态。Loughlin(1996)通过对S&P500 指数自1968—1993 年市盈率指标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一个企业的市盈率指标和其每股预期增长率及股东回报率都有正相关关系。Talat Afza 和Samya Tahir(2012)以巴基斯坦化学行业25 家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股价数据为例通过运用时间序列和系统分析法分析和证实了股息支付率、市场价格变动、公司成长机会和规模是影响市盈率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曾晓洁等(2002)在对沪深两市股市数据(1993—1999)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后,提出我国公司预期的增长潜力和市盈率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关系。李社环等(1998)为了检验股票市盈率和企业合理负债率两者是否存在关联,通过对美国1997年股市数据进行实证性研究,最后提出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
经过对上述文献总结,笔者认为他们只是片面地对市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不具有全面性。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入手分析市盈率的影响因素,意在指导投资者更好地运用市盈率财务模型对目标企业进行准确估值并作出成功投资。
二、市盈率的宏观影响因素
影响市盈率的宏观因素有很多,如经济政策、股票市场的存量资金、世界其他股票市场的比较、CIP、利率、GDP(国民经济收入)、行业因素等。由于篇幅原因,本文着重从利率、行业、GDP 三个因素进行论证。
(一)市盈率与资本市场基准利率的关系
资本市场基准利率作为能对市盈率波动产生实质性影响的众多因素中最为敏感的因素之一,是人们投资收益率的重要参照系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资本流动的平均代价(成本),还体现了社会资金的价值,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一般来说,如果其他因素不变,资本市场基准利率与股市平均市盈率存在反向关系。如果资本市场基本利率低,平均市盈率会高一点;如果资本市场基准利率很高,平均市盈率就应该低一些。
(二)行业因素对市盈率的影响
不同的行业自身不同发展特点使其具有不同的盈利前景、行业条件和行业限制。相对于其他传统行业,新能源、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朝阳行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成长性更好,往往成为投资者重点考虑投资的领域,成为市场的热点所在。行业因素之所以能对市盈率产生主要影响,是由于它能对企业未来的股利增长率、股利支付率以及预期报酬率有重大的决定作用。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需要进行调整,这使得行业政策因素对市盈率和股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投资者购买股票的目的是通过获得股票价差来赢取利益,所以对于市场上各种题材的炒作尤为关注。
(三)市盈率与国民经济收入(GDP)的关系
市盈率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者对一个公司的信心,对其未来盈利能力的预期估计。一般而言,市盈率越高,表明投资者预期越高,公司成长潜力越大。上市公司处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其自身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必然会受到国民经济的影响。
从理论上来说,一个公司的市盈率应该与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状况存在相关联的关系。然而本文通过对1992—2007 年我国GDP 年增长率和深证A 股市盈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数值为0.09 的相关系数。这个结果从统计学角度来说,两者之间几乎不存在相关关系,国民经济收入的增长速度与市盈率存在很低的相关度。
三、影响市盈率的微观因素
(一)市盈率与公司的成长性
一个公司未来盈利是否具有持续增长能力取决于这个公司是否具备成长前景、上升空间即公司成长性。一个公司成长性高低传达给投资者的信息会影响他们对股票价值高低或市盈率预期值作出判断。由于公司成长性对股票市盈率有重要影响, 当我们研究市盈率指标时,将其纳入对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而言, 一个公司的经营现状的好坏可以反映公司成长性:作为公司成长基础的总资产,它的增长往往体现了公司的再投入状况;最能直观反映一个公司的成长潜力的主营业务收入,若其增长则表示这个公司有较强的开拓市场的能力,其产品利润率高;反映一个公司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最综合指标莫过于净利润;净资产增长速度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资本投入速度和扩张能力高低, 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企业自身资产价值增减的状况。
(二)市盈率与权益资本成本
权益资本成本顾名思义是投资者用作权益投资的资本,它是投资者能承受的最低投资回报率。如果投资者所面临的投资风险越大, 那么其对风险报酬或补偿的期望就越高。因为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因素很多, 将其进行分解对利用市盈率指标作为依据来分析投资时很有必要。权益资本成本主要受Beta 风险系数、公司资产规模大小、账面市值比高低和资产负债率大小的影响。Botosan(1997) 证实了账面市值比越高,权益资本成本也越高;反之,则越低,即二者是正相关的。同时提出通常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 投资报酬率越高, 因此权益资本成本也就越高。
(三)成长潜力对市盈率的影响
实质上公司是一种投资组合,这种组合以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其中资本和劳动是最基本的两大要素,除此之外,还包括许多关键资源如管理、技术以及品牌等。资源状况的好坏对公司价值增值的潜力起决定性作用。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能对管理资源、技术资源这两个因素进行重点分析。
1. 管理资源对市盈率的影响。21 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信息技术的竞争,而竞争的最根本之处在于人才。一个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和持续性在于其人力资源和管理资源的质量。目前,对于企业管理资源的衡量会计上没有准确的计量方法,经济学上主要通过管理层的学历和资历或管理层的报酬这两大指标来反映。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经理人越来越普遍,在现实与需求的不断碰撞中,公司激励机制也得到长足发展和完善,这时将管理层报酬作为衡量管理资源的变量具有说服力。
2. 技术资源对市盈率的影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不断创新是一个公司能在未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所在,而企业的技术资源是其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一般而言,对于一个企业,技术资源往往包括相关技术人员具备的专业能力、投入的研发费用和无形资产。目前会计实务中对于前两项数据的计量不确定,因而一般只能将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多少作为反映其技术资源情况的主要指标。一个企业的创新研发成果大小往往体现在无形资产所能带来的未来的经济效益上,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可以通过无形资产多少以及无形资产占整个资产总额的比重这两个财务数据得到反映。
(四) 投资者的信心与市盈率
信心对投资者做出投资行为有决定性影响。投资者对某一公司的前景有很好的预期,认为购买此公司的股票会在将来给自己带来收益,那么市盈率的水平就会上升;反之,投资者不看好股票市场,对风险的偏好强于对收益的偏好,那么市盈率的水平就会下降。
四、研究结论及改进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个创业投资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准确地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并成功投资,市盈率这一财务指标作为评估企业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对其全面理解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市盈率不再是原来意义上只受计算公式中普通股每股市价和普通股每股收益的影响,还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从宏观层面受GDP、行业、资本市场的基本利率等因素影响;从微观层面受公司的成长性、权益资本的成本、投资者信心、管理资源等因素影响。第二,虽然本文由于篇幅原因未能将所有影响市盈率的因素一一列举,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传达给我们在运用市盈率模型或指标来对企业进行估值时要考虑全面,不能单凭指标数值的高低而草率做出决策的理念。第三,使用这个指标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1)该指标只能用于同行业公司之间的比较,不足以说明不同行业投资的状况。新兴产业由于充满了各种发展机会,未来前景较好,市盈率普遍较高,而成熟工业往往较为饱和,发展空间不大,因而市盈率较低,但这并不能说明后者毫无投资价值。(2)即使市场上每股收益很小或亏损,股票市价也不会是0,因而此时很高的市盈率往往不说明任何问题。(3)从市盈率基本计算公式不难看出,净利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市盈率大小。而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同,净利润数值也不一样,从而限制了以市盈率作为指标在各公司间进行比较。第四,这个模型在对企业估值时存在一些不足,如非上市公司难以找到合适的市盈率、此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进行估算等,这更加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应用中要谨慎使用,可参考其他财务模型一起使用。全面理解市盈率影响因素对如何正确利用市盈率指标进行投资决策、价值评估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改进建议
首先,宏观政策方面,监管机构加强在证券发行、交易的过程中对信息透明化的制度建设,以法律法规形式将公共信息透明化提上日程,而并不是单纯地依靠准则和舆论的力量。
其次,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扩展优质上市资源,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特别是2009 年创业板的推出后,各省市对于创业板市场表现了极高的积极性,使得国内证券市场有所回暖,融资资源有所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应推进实施促进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建立证券主管部门、金融部门与科技主管部门沟通体制,建立转板规则与交易所市场联通机制,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让不同的企业都能在不同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后,加大政府宏观调控的信息透明度,加强对谣传的澄清和更正的管理,应规定上市公司对传播很广的谣言作及时澄清,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公共传媒所出现的谣传,而且对那些短期看来对投资者影响不大、未能及时更正的信息,但长期而言会令投资者产生误解甚至会影响其投资决策的,应该规定及时进行更正。
参考文献
[1] 马佳岑. 市盈率影响因素国内外文献综述[J]. 现代经济信息,2008(5).
[2] 唐勤伟. 对不同行业股票市盈率的分析[J]. 时代经贸,2008(2).
[3] 卢锐,魏明海. 上市公司市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管理科学,2005(8).
[4] 乔峰,姚俭. 市盈率的模糊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2(1).
[5] 戚敏娣. 我国上市公司市盈率的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1.
[6] 贺红雷. 影响上市公司市盈率的宏微观因素分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3).
创业决策分析范文6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效用
一、前言
“人力资本”最初被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在研究美国经济的物质资本存量与产生差距时使用过。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1]是指:“当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技能被看作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和投资的产物”时就形成了人力资本。舒尔茨及以后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力资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成果。其中,经济学家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的主要贡献是他在对人力资本形成的微观分析上,从家庭生产和个人资源分配角度系统的分析了人力资本的投资问题。他先后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家庭时间价值,时间配置等概念,它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体现了个体或群体的知识、技术、能力等,并能够为其带来长期收入来源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资本化了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投资[2]是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经济单位以人力资源为对象,投入资金和各种要素,获得人力资本的投资行为。简言之,人力资本投资就是以获得人力资本为目的投资。而对于投资主体为个人的资本投资,则相应可以界定为,个人或家庭通过一定量的投入、增加个人或家庭成员的各种技能水平以及提高个人素质的一种投资活动。
成本—收益分析是在对人力资本进行深层分类的基础上,按类别和层次分别测算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与收益,进而比较成本与收益,计算净收益,据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分析方法。净现值分析法是成本收益分析法的辅方法,它是在成本收益分析法的基础上,以价值活动为单元,以各单元的价值创造分析为基础,以实现价值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为目的的一种决策方法。
二、个人投资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高等教育是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分为四种主要形式:普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健康保健和流动。个人投资高等教育所负担的成本一般要包括两部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个人为接受高等教育而付出的费用支出,其中高等教育的学费支出是最大的一部分。而间接成本,即机会成本,是指因参加高等教育而放弃工作机会所损失的工资收入。我们一般采用个人受高等教育的时间用于工作时可获得的平均收入来计算机会成本,根据一些统计的结果,这种受教育的机会成本占个人教育投资总成本的一半以上。
个人从高等教育中得到的收益包括经济收益和社会心理收益。其中经济收益是受教育者因为接受高等教育多得的经济收入。个人从高等教育中获得的当然不仅仅是经济收益,高等教育还会为个人带来社会地位的提高,进入上流社会的机会、成就感和良好的卫生保健等,这些构成个人投资高等教育的社会及心理收益。
三、从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分析高等教育的个人投资
在《人力资本》[3]一书中,贝克尔在分析人力资本形成过程的时候,着重分析了高校教育,在职培训方式的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成本K,包括接受教育(正规教育和培训教育)所花的直接成本X,受教育所放弃的工作收入Y(称为间接成本或机会成本),保持健康所花的成本Z,迁移和收集信息的成本C。即K=X+Y+Z+C,但是在实际测算时为K=X+Y(因后两项统计较为困难而舍掉了)。在贝克尔对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分类的基础上,本文在分析人力资本投资时,也只考虑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成本X、及间接成本Y。在这种假设下,下面分两种情况来建立分析模型【4】,来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决策。
(一)无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决策分析模型
所谓未来无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意思是: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未来的就业和收入与其预期一致。假设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入为R,那么按照现金流量法和净现值分析法,我们得到:
其中,X是进行了n年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成本折现,xi表示第i年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成本;Y是进行了n年人力资本投资以后,m年的投资收益的折现,Rj表示第j年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x+y≤R时,个人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才会去投资,这样的投资才会有效益。利用这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模型进行分析时,优点在于比较简单、直观。缺点在于它没有考虑未来不确定性因素对收益的影响,因此,对风险控制力不强。适用于相对周期比较短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
(二)存在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分析模型
所谓的不确定因素影响是指未来就业存在不确定性,从而造成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与预期有差距,可能高于预期的设为R1,可能低于预期的设为R2,在这种情况概况下,应用加权的预期收益来计算未来的期望折现值。
假设未来获得R1的概率为P,则未来获得R2的概率就是(1-p),这时未来获得的折现值为:
其中,Pj是第j年获得收益Rj1的概率,1-Pj是第j年获得收益Rj2的概率,显然,只有当x+y≤E(R)时,个人才会决定投资于人力资本。这种方法充分考虑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适合于长期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分析。
从以上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模型针对不同的高等教育资本投资,它完全体现了高等教育过去和现在的发展趋势。据教育部2004年统计显示[5],从1999年研究生开始扩招至今,招生的规模年均递增26.9%,然而到了2007年时,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突然呈递减趋势增加。这一现象,客观真实的反映了上述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根据1986年世界银行的一份调查[5](调查对象为亚、非、拉22个发展国家),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的平均个人收益率为24%高于13%的平均社会收益率,其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
第一:不需要高素质的传统部门与需要高素质的现代部门的工资或收入差别很大;
第二:获得大学生及以上文凭后,在现代部门中获得就业的可能性很大;
第三:个人负担的高等教育成本低,由于政府扶持,个人实际支付的高等教育学杂费往往只是实际培养成本的一小部分;
第四:由于传统部门劳动力过剩和收入低,个人接受高等教育期间实际放弃的货币收入低。
这些恰好满足了无不确定因素影响的个人人力资本模型的条件,致使人们选择相对周期比较短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
[next]
然而,当今高等教育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增长率有所下降,也可以清晰的用这一模型来说明。自从1996年以来,全国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并轨制,高等教育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从最初的每年几百元逐渐升到5000---8000元不等。虽然这已超出了中等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但由于人才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一浪高于一浪,造成市场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反馈为“高等人才紧缺”,致使很多人对高等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高估,进一步导致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过分的扩张。从供给与需求理论来分析,市场机制支配了人力资本投资的规模。由于市场机制自身的缺陷,即:反馈信息的滞后性,造成今天大学生严重失业,高等人才贬值。依次降格使用。而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学费支出增加导致人力资本投资的总成本上升,毕业生工资水平下降,意味着预期收益率是下降的,预期收益率的下降造成了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下降。这也反映在目前的一个社会现象上。即:“考研降温”。由于未来的就业存在不确定性因素,与预期的差距比较大,导致了人们在进行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时,采用了长期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模型.
四、影响高等教育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其他因素分析
(一)国家的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影响
经济制度是制约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宏观因素之一,从人力资本产权归属[6]看,过去的人力资本产权属于全民或集体,不属于个人,人的劳动能力的高低与社会收益有关,与个人的收益无直接关联,因此从投资个体来看,缺乏投资热情,其个体价值高低在他人的决策变化中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产权归属于个人,其价值高低直接决定着个人的命运,成为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动力源泉,在这种产权明晰,制度稳定的宏观环境下,高等教育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是积极向上的。在市场机制下,竟争机制促使人们从理性人、经济人的角度出发,积极地进行高等教育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也影响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市场规模扩大将导致对技术人力资本的更多投资、对技术人员及其他专业人员的需求增加,进而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刺激也会进一步增加。
(二)高等教育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心理成本付出与个人资本价值量的收获对其决策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心理成本,这是由于就学习本身来说是一项比较困难而沉闷的活动。要想取得一定的收获,需要付出较多的精力、人力、物力,这些给人力资本的投资个体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而由于受教育的个体所处的家庭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天赋是千差万别的,造成个人的努力程度在即使付出了相同的心理成本后,也会得到不同的人力资本价值量,这使得高等教育个人资本投资产生了人力资本质量的差异。进而必然会对个人资本投资积极性造成了不同的影响。一些人在对比中增加了投资的自信心,进而持续地增加投资,而另一些人则降低甚至失去了投资的信心。
(三)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年龄、健康状况,预期寿命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尽管我国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已放宽了政策,允许各个不同年龄层的个体进行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但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是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大的,极端地说,人力资本投资会随着一个人的生命或工作能力的丧失而全部损失掉。所以年轻人的高等教育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相比老年人就具有更强的投资需求动机。投资个体的健康状况,预期寿命对个人人力资本决策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精力旺盛,预期寿命长的个体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就是积极向上的。反之,则是被动、消极的。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因素中,成本—收益因素是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主导因素。需要说明的是:在诸多影响高等教育个人人力资本决策的因素中,单独研究任何一个因素对个人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都是不科学,不全面的;高等教育的个人人力资本决策正如经济学中的效用函数的定义一样,受诸多主观因素的制约,对于不同的投资决策主体,具有不同的因素影响着其决策的行为。它不存在一个定论的判断和研究结果,只能通过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个体进行量体裁衣来决定投资决策的风险最小化,进而使其个人的人力资本在社会活动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五、个人人力资本决策对我国高等教育实施过程的启示
现如今,我国个人进行高等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遵循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从理论上来讲,预期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也应有一个递减的循环周期,这一周期将是市场规律对我国高等教育扩招过度化的一种现实地告诫与惩罚。我国高等教育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扭曲化和过度化,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失业,或者屈就于较低级的工作岗位。这种人才需求与供给的不对称,促使我们不得不对高等教育的实施过程给予修正和改善。
(一)高等教育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才能保障个人人力资本的质量
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推动着我国的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职业工种技术内涵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因此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应注意这些变化情况:一是职业工种不断变化,技术的衰减期逐渐缩短,针对这一情况,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不能仅仅受个人人力资本成本-收益决策模型的影响,而应以敏锐的、前瞻性的眼光,调整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才可以增强劳动者的适应能力,降低失业的风险.如果在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上,仅随着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发展和生存要求变化而变化.就会导致一些传统专业由于报名的学生人数太少而不得不停办,一些新兴专业则是为了满足个人人力资本投资主体的意愿而创建的。所以如果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社会,培养出来的劳动者也更加适合于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从而使专业设置达到最优化,进而保障了个人人力资本的质量。
(二)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与区域经济的用人标准相协调,才能保障高等教育的个人人力资本投资报酬率递增
高等教育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着重培养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主动去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专业的技能培养、职业资格证书要与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相结合,在高等人才的培养上具有明确的培养标准。要主动地参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推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把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思想和观念渗透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中去。
(三)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要与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才能保证个人人力资本不会贬值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高等教育院校深受个人和家长人力资本投资决策的影响,不断地扩占校区面积,不断地大幅度地增加招生数量,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人力资本的质量在进行高等教育之前就未曾得以保证。加之“超常规,跨越式”的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的师资明显不足,教学质量严重滑坡,就业压力日趋加大等问题。鉴于此,高等教育的新培养模式—“定单生产”被正式提出并加以推行。“订单生产”从现实地角度解决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与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相协调这一难题,进而保证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价值量不会贬值。
参考文献:
[1]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赵宏中,罗伟宁.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行为分析模型[J].科技创业月刊.2005(12).
[3]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75.
[4]李汉通.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行为分析模型[J].系统工程.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