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治疗建议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1

关键词: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几点见解

吴艺( 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摘要: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就是原发性高血压。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分析并探讨了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Abstract: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in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ing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with Chinese medicine points of view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rimary hypertension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并伴有或不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如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可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尤其以引起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

一、临床资料

    笔者于2010年06月至2011年06月对120例(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31~64岁,中位年龄50岁;病程1~8年,中位病程3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治疗,经过50天的治疗,本组120例患者中,显效78例,占65.0%;有效32例,占26.7%;无效10例,占8.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

    经临床药理研究证实,运用中药治疗高血压,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对相关脏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中药的治疗过程符合平稳降压的原则,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二、对病因病机的分析

   高血压病一直被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范畴。并往往从“肝阳上亢”辨证,治疗上多从“平肝潜阳”入手,使用大量“重镇降逆”药物,如龙骨、牡蛎、珍珠母、石决明等等。然而,在目前西药控制血压的效果越来越显著,毒副作用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样的治疗方法已越来越缺乏“用武之地”。更棘手的问题是,目前临床大量高血压患者无明显头痛、头晕,甚至在血压急性升高时亦无明显自觉症状。因此,若一味墨守陈规,恐将陷入“无证可辨”的尴尬境地。高血压患者多见于中年以后发病。此时,从中医病机角度看,当为肝肾渐亏,即天癸渐衰,肾水不足,水不涵木。正如草木之无水涵养,则易枝干而叶枯。现代医学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弹性的减弱可使动脉血压升高,这与中医学之“水不涵木”理论有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同许多内科疾病一样,高血压病有着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但目前,随着长效降压西药的广泛临床运用,出现高血压急症的概率已越来越小,因此中医病机特点则愈发以“本虚”为主。而随着精神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关联性研究受到重视,中医的“肝失疏泄”理论理应有更多“用武之地”。

三、对治疗的见解

目前西药六大类降压药物降低血压疗效已较确切。笔者认为,对于中医药降压效果的临床研究目前实际意义已不大。因此,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切入点。对此,不妨从以下角度入手: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西药降压药物,虽然血压可暂时控制,但“本虚”,即肝肾亏虚的病机根本却依然存在。可发挥中药疗效持久且安全可靠的优势,以图“缓则治其本”,改善患者体质,促进阴阳平衡,方如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等。②对影响血压波动危险因素的控制,中医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长期失眠可造成血压不稳,难以控制。从中医病机的角度看,肝肾渐亏,尤其肾虚可致心肾不交,心失所养而夜寐欠安,此时,可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予交泰丸、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等养心安神以助睡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与血压波动也有密切联系,可予中药疏肝解郁,如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以调节情绪。③部分降压西药虽然疗效确切,但其副反应却往往会使患者难以耐受而影响疗效;CCB类药物引起的肢体浮肿;利尿类药物造成患者水液流失而引起类似中医“阴虚”症状的一系列副反应。对此,中医药可加强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以期减少上述副反应。此外,对于靶器官的保护、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也可成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四、结语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无论从病因病机亦或治疗角度,都需要我们对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及优势有更准确的把握。在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的研究进步明显的前提下,是与现代医学开展重复研究,还是转变角度并寻找适合中医药发挥自身优势的切入点,是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晋库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3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5)。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2

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至2010年,我国患高血压的居民为2亿人[1]。目前,控制高血压病情以药物治疗和调整不良生活习惯为主,近年调查研究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为30.2%,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仅为6.1%,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和调整不良生活方式的依从性低是高血压病情控制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2]。为研究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本文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其中健康教育组男性24例,女性25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2.7±3.5)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51~65岁,平均年龄(55.8±4.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的高血压定义、血压水平分类标准[3],两组对象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专职人员对两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做记录,每月记录1次,记录患者对主动监测血压治疗、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的相关情况。健康教育组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按时服用药、监测血压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法:①由专职人员为病人和家庭成员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讲授高血压防治知识:血压的正常值范围、高血压对心、脑、肾、血管造成的危害,影响血压控制的危险因素等。②为高血压患者制定健康食谱,倡导合理膳食。③药物治疗和健康随访。由专职人员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教会患者正确的服药方法,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及应急处理方法。④在医师指导下改变错误认知,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增强自我调节能力,释放压力,保持精神愉快,适当运动。

1.2.2 调查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及与病人面对面访谈法相结合方式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依从性情况。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等;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包括是否了解坚持服用药的重要性、药物的副作用以及不良行为和饮食习惯的影响等;治疗用药依从性情况包括能否主动监测血压、饮食控制、坚持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等因素。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对主动监测血压、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运动疗法的依从性;6个月后观察患者血压下降效果情况。

1.4 疗效评定:其中血压下降效果主要从以下指标进行评价:(1)显效: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且降至正常范围内;(2)有效:收缩压下降10~19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并已降至正常范围,若为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收缩压下降?30mmHg;(3)无效:血压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的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以P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需长期用药甚至终身用药,治疗依从性除了与服药的剂量、时间长短和药物的副作用有关外,还与病人对疾病知识了解与正确认识有关[4],加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3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管理;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1-0274-02

高血压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增长速度较快,预计目前中国的高血压患者接近1.6亿。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社区防治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规范高血压管理。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高血压预防控制工作,我们对上海市康健社区高血压管理重点一组对象在2007~2008年度在管理过程中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了解社区高血压管理中药物指导工作的现状,完善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方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2007~2008年上海市徐汇区康健街道社区内282名高血压管理重点一组对象进行调查。

1.2 方法:应用中智防保管理软件(中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防保管理软件,高血压分组管理,版本号:2.4.0.0),采用对相关高血压管理数据回顾分析,对2007~2008年上海市康健街道内高血压重点管理对象(一组)的用药种类、用药变化与控制情况的年度评估(优良、尚可、不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全部资料经核对无误后,由专业人员采用Excel 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l1.5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管理重点一组对象(282)例,其中规律服药治疗者例(274)例,按其国产复方制剂单药治疗、ARB或ACEI类药物、CC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中药制剂、利尿剂、联合用药分七类,各类药物服药人数及分布比例见下表1。

2.2 一个管理年度(2007~2008年)内高血压用药有无变化与管理对象年度评估(优良、尚可、不良)的之间的关系见表2。

表2分析:χ2=4.566,P=0.102(>0.05)。

高血压重点一组管理对象用药变化与控制情况的年度评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高血压重点一组管理对象用药变化与控制情况的年度评估之间无关联影响。

3 讨论

高血压病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脑卒中、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美国成年人在1988~1991年患病率约为25%,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5%、55%和29%[1]。我国第3次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发现,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与1979~1980年相比,10年间患病率增加了25%,控制率为4.1%;并进一步揭示了我国高血压的三高(高患病、高致残、高死亡)、三低(低知晓、低治疗、低控制)、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和不爱吃药)的特点[2]。目前上海已进入老龄化城市的行列,社区≥35岁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高,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病是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重要任务。高血压人群综合防治对减少人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水平,增加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控制率、减少心血管病急性事件的发生和死亡均有效果[3]。对高血压患者而言,能否坚持持续规律的治疗是影响高血压预防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

康健社区地处徐汇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我社区目前高血压规范管理率(高血压分组管理)达到50%以上。我们在本次调查中调查发现,我社区高血压重点一组管理对象282名,其中274人通过服用药物进行治疗,即有97.16%的患者能坚持规律服药治疗,说明通过规范管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危害和坚持规律治疗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对这274位服药患者所服药物统计发现,复方类,ACEI或ARB类,钙通道阻滞剂是使用前三位的抗高血压药物,分别为35.77%,30.66%,19.71%.其中ACEI或ARB类与钙通道阻滞剂的高使用率与目前高血压防治指南相符。

同时分析了一个管理年度(2007~2008年)内高血压用药有无变化对管理对象年度评估的影响,结果显示管理年一年内用药有(无)变化者的控制情况:优良、尚可、不良分别占31.22%(45.90%)、28.96%(22.95%)、39.82%(31.15%)。经统计学检验,高血压重点一组管理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4

国际上多采用百分位法。美国儿童高血压标准根据1999―2000年美国国家健康及营养测试调查(NHANES)的新资料制定,将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数儿童≥3次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95百分位数者定为高血压(用汞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测量法);收缩压或舒张压≥第90百分位数且

血压测量的方法:建议使用汞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测量法测量血压,对难以听诊的小婴儿或新生儿或需频繁测量血压的重症监护患儿,可用监护仪等自动测量工具测量。袖带听诊法:袖带宽度应为儿童右上臂长的2/3,气囊能包裹上臂围的80%~100%,根据第六版《诊断学》上Korotkoff法测量。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应从生活习惯着手,有需要时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对于继发性高血压,除上述治疗外应更着重病因治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压及评价治疗效果。高血压应用药物治疗的指征:有症状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合并1型或2型糖尿病、经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持续者。

用药原则:开始治疗时先用一种药物,由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剂量直至血压控制满意;如剂量已达最大用量疗效仍不满意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则考虑增加或更换另一类药物;高血压二期者起始治疗药物可能需1种以上,注意药物之间作用的互补性。

在高血压药物治疗过程中监测靶器官损害和监测血压同样重要,还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坚持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成人,高血压不及时治疗所导致的后果已广为人知,但儿童长期患高血压而不治疗的后果却鲜为人知。引用美国2004年对儿童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建议中的治疗原则作为参考(见表)。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5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预计到2025年,全球高血压人群的比例将增加至29%,达15.6亿。高血压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总体风险。而同年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没有达标。荟萃分析研究表明,收缩压降低10-12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降低5-6mmHg,3-5年内心力衰竭、卒中和心脑血管病病死率分别减少52%、38%和21%,而冠心病事件仅减少16%。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经治疗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高血压患者,其冠心病风险仍显著高于血压正常人群。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降压治疗未能大幅度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事件。

降压与抗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危险关系被多项研究证实。单纯减压治疗不能带来理想的冠心病获益,原因何在?众所周知,心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以往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0%-70%的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高血压。而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患者中也有相当高的发生率。从1961年Framingham心脏研究最早认识到高血压与心脏病的关系,到1970年进一步认识到高血压与卒中的关系。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高血压防治指南已明确指出:“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是连续、一致的,并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因之一,血压越高,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和肾病的风险越高。抗动脉粥样硬化,降压治疗能减少卒中事件35%-45%;减少心肌梗死20%-25%;减少心力衰竭50%以上。”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年会新定义高血压,把高血压从单纯的血压读数扩大到包括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那么降压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何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有一些小规模的临床研究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发现,二氢吡啶类减压药物可能减少新发粥样硬化斑块并抑制小的斑块进展。但随后的大型临床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影响有限。

2000年公布的PREVENT研究入选了825例经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在血压控制良好的基础上,给予氨氯地平或安慰剂,随访3年,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冠脉定量分析(QCA)测定冠脉平均最小管腔直径变化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发现前者在氨氯地平组有显著下降,而后者无明显变化。由于IMT和QCA测量冠脉直径方法在评价冠脉粥样硬化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之后进行的CAMELOT研究改用血管内超声方法评价冠脉情况,并在空白安慰剂之外设立依那普利组作对照,1991例患者在随访24个月后发现,与基线斑块相比,氨氯地平组(P=0.31)和依那普利组(P=0.08)进展不显著,而安慰剂组粥样斑块有明显进展(P=0.001),对所有随机化患者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但在血压高于均值的患者中氨氯地平组斑块进展较安慰剂组有明显减轻(P=0.02)。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依靠减压来减少心脑血管病,显然不足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目的,高血压抗动脉硬化、降压二者兼并势在必行。

由此可见,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不能只局限于降低血压本身。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是目前高血压治疗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早期荟萃分析研究显示,与单一治疗相比,降压药物联合他汀类降脂药物能更显著地减低缺血性心脏病风险,近年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调节血脂之外,还能够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活化,因而显著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2005年公布的ASCOT研究是欧洲最大规模的高血压一级预防研究,也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其降脂分支ASCOT-LLA入选至少合并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且TC≤6.5mmol/L的高血压患者,在严格控制血压的基础上,随机接受阿托伐他汀10mg/d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在降压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LDL-C从3.44mmol/L降至2.32mmol/L,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另外卒中也进一步下降了27%。ASCOT研究结果突破了单纯降压治疗冠心病获益不足的瓶颈,推动了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迅速更新。2007年欧洲心血管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高血压指南建议,属于心血管病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不论其基线TC或LDL-C是否升高,均应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

从ASCOT研究到ESH/ESC高血压指南更新,标志着高血压治疗策略发生了重要转变,从单纯降压治疗转向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为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总体风险带来了曙光。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循证医学研究探讨这一治疗策略对高血压患者的获益。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6

关键词:谷维素;厄贝沙坦;社区高血压;临床疗效

正常人的血压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却会表现出异常的波动,以收缩压变化最为明显。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成为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1]。由于高血压的发生常常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高血压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制约着生活质监量提高。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不间断服药,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也普遍不高,因此,探索出一种更加经济、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3]。笔者以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社区医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药物方案进行治疗,现将一般治疗情况及疗效对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社区医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2000年)中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在入组前完全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将6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46~87岁,平均年龄为(68.97±5.31)岁,病程在2~11年,平均病程为(5.30±2.30)年,对照组34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45~85岁,平均年龄为(70.43±6.03)岁,病程在3~10年,平均病程为(6.12±2.7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经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心理指导、运动指导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厄贝沙坦150g/次,1次/d,谷维素20mg/次,1次/d,均饭后口服。对照组:仅指导口服厄贝沙坦,服药方法同上。两组均治疗观察4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有关降压疗效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降压效果,显效:舒张压下降程度≥10mmHg且降至正常血压范围或舒张压下降程度≥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程度≤10mmHg且降至正常血压范围或舒张压下降程度在10~19mmHg之间;无效:血压未达到正常范围[4]。

1.4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监测方法和仪器相同),监测3次/d,取平均值为当天血压值,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并对比治疗前后血压情况[5]。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经谷维素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后,治疗显效2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经单纯厄贝沙坦治疗后,治疗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59%,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3 讨论

高血压的治疗目的为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治疗原则为改善生活行为、个体化控制血压标准、协同控制多重危险因素等。目前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心血管状况、靶器官损害、合并症等,对于2级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同时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谷维素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06%,远远高于经单纯厄贝沙坦治疗的对照组,且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应当首选谷维素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方案,其价格相对低廉更适合于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汉泉,曾伟群,苏艺明,等.谷维素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城乡结合部社区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86-87.

[2]何菲,邹凡文,苏立,等.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731-5732.

[3]邢兰访,董艳,朱爱华,等.中药联合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症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5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