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血压治疗建议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1

关键词: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几点见解

吴艺( 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高州  525200)

摘要: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就是原发性高血压。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分析并探讨了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Abstract: The cardiovascular system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in primary hypertension. Combining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 the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hypertension with Chinese medicine points of view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primary hypertension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并伴有或不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如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可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造成损害,尤其以引起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

一、临床资料

    笔者于2010年06月至2011年06月对120例(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31~64岁,中位年龄50岁;病程1~8年,中位病程3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用中医理论进行治疗,经过50天的治疗,本组120例患者中,显效78例,占65.0%;有效32例,占26.7%;无效10例,占8.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

    经临床药理研究证实,运用中药治疗高血压,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可对相关脏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并且中药的治疗过程符合平稳降压的原则,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少。

二、对病因病机的分析

   高血压病一直被归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范畴。并往往从“肝阳上亢”辨证,治疗上多从“平肝潜阳”入手,使用大量“重镇降逆”药物,如龙骨、牡蛎、珍珠母、石决明等等。然而,在目前西药控制血压的效果越来越显著,毒副作用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样的治疗方法已越来越缺乏“用武之地”。更棘手的问题是,目前临床大量高血压患者无明显头痛、头晕,甚至在血压急性升高时亦无明显自觉症状。因此,若一味墨守陈规,恐将陷入“无证可辨”的尴尬境地。高血压患者多见于中年以后发病。此时,从中医病机角度看,当为肝肾渐亏,即天癸渐衰,肾水不足,水不涵木。正如草木之无水涵养,则易枝干而叶枯。现代医学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壁弹性的减弱可使动脉血压升高,这与中医学之“水不涵木”理论有一定的相似性。

   综上所述,同许多内科疾病一样,高血压病有着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但目前,随着长效降压西药的广泛临床运用,出现高血压急症的概率已越来越小,因此中医病机特点则愈发以“本虚”为主。而随着精神心理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关联性研究受到重视,中医的“肝失疏泄”理论理应有更多“用武之地”。

三、对治疗的见解

目前西药六大类降压药物降低血压疗效已较确切。笔者认为,对于中医药降压效果的临床研究目前实际意义已不大。因此,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切入点。对此,不妨从以下角度入手: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西药降压药物,虽然血压可暂时控制,但“本虚”,即肝肾亏虚的病机根本却依然存在。可发挥中药疗效持久且安全可靠的优势,以图“缓则治其本”,改善患者体质,促进阴阳平衡,方如杞菊地黄丸、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等。②对影响血压波动危险因素的控制,中医药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长期失眠可造成血压不稳,难以控制。从中医病机的角度看,肝肾渐亏,尤其肾虚可致心肾不交,心失所养而夜寐欠安,此时,可在补益肝肾的基础上,予交泰丸、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等养心安神以助睡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与血压波动也有密切联系,可予中药疏肝解郁,如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等以调节情绪。③部分降压西药虽然疗效确切,但其副反应却往往会使患者难以耐受而影响疗效;CCB类药物引起的肢体浮肿;利尿类药物造成患者水液流失而引起类似中医“阴虚”症状的一系列副反应。对此,中医药可加强相关的研究与实践以期减少上述副反应。此外,对于靶器官的保护、对高血压并发症的预防,也可成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四、结语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无论从病因病机亦或治疗角度,都需要我们对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及优势有更准确的把握。在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的研究进步明显的前提下,是与现代医学开展重复研究,还是转变角度并寻找适合中医药发挥自身优势的切入点,是我们需要思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晋库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3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5)。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2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血压;治疗依从性

Health education 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Liu Qiang(Shifang City Center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Network, 6184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ealth education 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results.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methods to analyze our hospital's clinical data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ccording to its health education b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of 500 cases and health education group of 500 cases. The results of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health education; hypertension; treatment compliance

高血压是目前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其是诱发冠心病、脑卒中及肾衰竭等疾病的高危因素[1 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生率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开展,本研究通过对我地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地区2009年1月-2011年1月高血压患者1000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男性650例,女性350例,年龄57岁-80岁,平均年龄65.5±16.0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10例,高中或大专450例,大学及以上240例,职业类别:体力劳动者525例,脑力劳动者475例。病程2年-30年。吸烟史者430例,饮酒史者500例。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参与本次研究,依据是否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将其分为对照组500例和健康教育组500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分布、文化程度、职业类别、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资料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0.05,提示本次研究结果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 高血压患者服药治疗,不对患者治疗和日常生活实施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组:首先对高血压患者个人病情特点进行观察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法,主要从增强患者对高血压疾病认识,加强服药依从性,鼓励建立正确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培养患者乐观向上的心态,加强患者进行自测血压,随时掌握自己病情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变化情况: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主要包括高血压患者服药经历、服药重视程度、是否停药等状况;高血压患者运动依从性:主要包括高血压患者作息规律、运动适度情况;高血压患者生活、饮食依从性:主要包括高血压患者戒烟限酒、心理状态、饮食摄入类别等情况。每项总分30分,分数越高依从性越好。

1.3.2 观察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血压控制情况标准 优: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且到达正常范围之内或者舒张压未下降却正常;良:治疗后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mmHg,但是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差:血压下降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变化情况的比较(如表1)

表1两组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变化情况的比较

2.2 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比较(如表2)

表2两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比较

3讨论

我国的高血压具有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残疾率高的“三高”特点,并且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投入不足,会加重患者对于高血压疾病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三低”特点[3 4]。提高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知识的知晓和服药依从性,从而彻底控制其发病率,成为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环节[5]。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如下:(1)从患者纳入本研究开始,对患者和家属个人情况进行观察,收集患者及家属对高血压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教育计划。(2)向患者介绍高血压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药物,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预后注意事项。(3)督促患者建立其良好的服药习惯,走出服药误区,对于发病即服药,不发病不服药的错误思想进行纠正,着重讲解血压波动的因素和规律服药的有效性。(4)指导患者有规律的安排作息时间,保证7-8h/d充足的睡眠,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运动,通过步行、慢跑及太极拳,体重超重者适量增加运动次数。坚决戒酒、戒烟。饮食上注意减少盐的摄入,多吃韭菜、芹菜等高纤维食物。(5)高血压患者的发病往往与其不良的心理情绪密切相关,患者烦躁、忧郁、疑虑、悲观、恐惧心理均可能导致高血压发病和加重,耐心的和患者探讨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多于患者谈论一些与病情的无关的、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淡化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增加与患者沟通。本研究通过健康教育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于血压控制效果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董兰,吉方正,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观察及健康教育.青海医药,2008,38(9):85.

[2] 周丽明,粱小敏,健康教育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08,6(6):57-58.

[3] 陈曦,冯艳敏,谢富明,健康教育和饮食禁忌教育对降压散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河北中医,2008,30(12):1331-1332.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3

【关键词】 脑出血;微创穿刺术;简易碎吸术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之一,以往内科保守治疗疗效差,一直是困扰神经内科医生的一大难题。我科自199604~200809应用颅内血肿简易碎吸术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281例,两种疗法对比,后者明显优于前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为199604~200809我科的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诊断标准,经头部CT扫描确诊,出血量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在30~96ml。简易碎吸组92例,男61例,女31例;年龄34~77岁,平均56.3岁;出血量在30~94ml,平均53.6ml,血肿破入脑室41例;GCS评分3~5分16例,6~8分40例,9~12分28例,13~15分8例;深昏迷8例,浅昏迷12例,嗜睡、意识模糊38例,神志清楚34例;脑疝形成6例,轻偏瘫32例,完全偏瘫54例。微创穿刺组189例,男125例,女64例;年龄33~80岁,平均57.8岁;出血量在30~96ml,平均54.9ml,血肿破入脑室79例;GCS评分3~5分35例,6~8分81例,9~12分59例,13~15分14例;深昏迷18例,浅昏迷25例,嗜睡、意识模糊80例,神志清楚66例;脑疝形成13例,轻偏瘫67例,完全偏瘫109例。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血肿穿刺点定位方法 病人剃头后在颅表标出矢状中线,眶耳线(OM线)或CT扫描基线,按CT片上各层面的血肿前后缘的厘米数,用L型筛板定位尺定位,标出血肿侧面投影图,以其中心为穿刺点,避开重要血管及主要功能区。

1.3 手术方法

1.3.1 简易碎吸术:头皮常规消毒,局麻,手握槽型手锥(直径5mm),垂直穿刺点颅骨,适当用力,靠手腕力量来回旋转,缓慢锥透颅骨,刺破硬脑膜,碎吸管进入血肿腔,应用LXS1型颅内血肿碎吸机[1],负压吸引以吸出血块,同时旋转螺旋绞丝绞碎血肿,吸出出血量1/3左右时,停止碎吸,将圆头带数个侧孔的硅胶引流管(内径3mm)置入血肿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术后注入生理盐水2ml+尿激酶2万U,夹管2~4h后开放引流。如有脑室铸型者,同时行额角侧脑室穿刺术。2~3次/d冲洗,定时排血。根据复查CT情况,3~7d拔管。

1.3.2 微创穿刺:严格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规范化治疗指南[2]进行操作。依据血肿中心距头皮穿刺点距离选择适宜长度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钻透颅骨,送至血肿中心,拔出针芯,盖上盖帽,用5ml注射器从侧管抽吸,首次抽吸量不超过血肿量的60%,然后插入粉碎针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再注入尿激酶2万U,夹闭2~4h后开放引流,冲洗2~3次/d,待复查CT血肿基本清创后3~7d拔管。如有脑室铸型者,同时行额角侧脑室穿刺引流,对血肿较大或脑疝患者采用2针或3针同时引流。

1.3.3 2组手术时机相同:出血后6~72h手术。内科常规处理相同:①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和降颅内压药物,控制颅内压;②术后控制血压,特别是舒张压;③应用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和肺内感染;④防治应激性消化道出血;⑤应用恢复神经功能药物。

1.4 疗效评定 (1)于术前和术后4周根据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FAM)评分[3],按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进行近期疗效评定;(2)术后6个月对存活患者依据日常生活(Activites of daily living score,ADL)神经功能预后标准进行远期疗效评定。ADLI:完全恢复日常生活;ADLⅡ:部分恢复正常生活或可以独立进行家庭生活;ADLⅢ:家庭生活需要他人帮助,拄拐可行走;ADLⅣ:卧床不起,但意识清醒;ADLⅤ:植物生存。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预后评定ADLⅠ、Ⅱ患者为优;ADLⅢ、Ⅳ为良;ADLⅤ和死亡患者为差。将两种手术治疗ADL预后的定性指标标准化后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百分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简易碎吸组术前FAM评分38.7±8.1,术后28d平均FAM评分19.6±7.4;微创穿刺组治疗前FAM评分39.1±8.3,术后28d平均FAM评分11.48±5.4。2组差异显著(P

2.2 远期疗效 术后6个月ADL神经功能预后评定结果见表1,两种手术治疗预后评定标准化后的百分比见表2。简易碎吸组优良率54.3%,微创穿刺组优良率77.8%,微创穿刺组显著优于简易碎吸组(P

表1 术后6个月患者ADL神经功能预后评定(略)

表2 术后6个月患者ADL神经功能预后评定标准化后的百分比(略)

转贴于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基底节出血占脑出血的70%[4],其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传统的内科保守治疗恢复慢、致残率、病死率高,而外科开颅手术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设备条件,且病死率与内科保守治疗大致相当[5]。本文对简易碎吸术和微创穿刺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进行回顾性对比,本组资料显示简易碎吸组病死率42.4%,虽然比单纯保守治疗和开颅手术的病死率50%左右有所降低,但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不理想,病死率仍高,且存活者神经功能恢复缓慢,预后生存质量较差,这可能是术式本身的因素决定的。手锥锥颅,直径粗,进度慢,损失大,费时费力,容易造成颅骨和硬脑膜间的撕裂,形成新的血肿。螺旋钢丝绞碎血肿,负压吸引,容易引起再出血。正压单通道冲洗,颅内压忽高忽低,波动较大,引流软管外径与孔径不匹配,不易固定易堵管,在进管过程中软管在脑组织中来回往复摆动,对脑组织造成重复损伤,术后也容易引起或加重并发症,难以降低病死率和提高治愈率。微创穿刺组病死率21.2%,显著低于简易碎吸组,且近期疗效和远期均显著优于简易碎吸组,这是因为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1)采用硬通道技术,特种穿刺针及颅骨自锁固定技术能在1~2min内快速进入血块,安全、损伤小,针具能长期牢固固定在血肿中心立体空间靶点,直至血肿清除,避免重复进取血肿引起的损伤及痛苦;(2)与穿刺针配套使用的针形血肿粉碎器,用正压的原理,能在血肿立体空间范围内,将血肿液化剂全方位地送到血肿各部位溶碎血肿,清除血肿效能及安全性远高于机械碎吸方法[6];(3)高效安全的血肿液化剂可使血块液化成颗粒悬液(短时间内),液化后的血肿完全能从外径仅3mm的穿刺针排出颅外,故损伤小;(4)操作简单方便,可多针穿刺,手术适应各种年龄及各型出血量的患者。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的应用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方便、实用、有效,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较简便,理想的方法,应用得当可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我们的体会是术中术后仍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凝血功能障碍);(2)准确定位,穿刺点的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主要采用CT片定位,必要时CT下定位;(3)严格手术操作规程,术前,术中严格观察生命征;(4)术前、术中、术后积极控制血压在140~160/80~100mmHg,血压降至过低或过快不利于脑血流灌注,加重脑损伤[7],血压过高易致术中再出血;(5)关于首次清除血肿量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依据患者当时的颅压高低及是否有再出血来决定,但最多不超过血肿量的60%;(6)积极防止再出血,遇术中或冲洗过程中发现新鲜并可凝固的血液(如引流管内抽出成条状的血块)即为再出血,应立即更换侧管并开放侧管把新鲜出血引出,同时经粉碎针注入肾上腺素和立止血,暂停冲洗,也不注入液化剂,约4h后再从侧管内注入尿激酶引流血肿,对易出血者尽量避免抽吸并从侧管内注入尿激酶液化血肿自然引流。

【参考文献】

1] 陈牺光.简易血肿碎吸机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0,16:317318.

[2] 胡长林,吕涌涛.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74176.

[3] 中华神经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4]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

[5] 张子良,陈学群,宗夏曦,等.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与内科治疗疗效对比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24(3):362.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4

国际上多采用百分位法。美国儿童高血压标准根据1999―2000年美国国家健康及营养测试调查(NHANES)的新资料制定,将同性别、同年龄、同身高百分位数儿童≥3次平均收缩压和/或舒张压≥95百分位数者定为高血压(用汞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测量法);收缩压或舒张压≥第90百分位数且

血压测量的方法:建议使用汞柱血压计袖带听诊测量法测量血压,对难以听诊的小婴儿或新生儿或需频繁测量血压的重症监护患儿,可用监护仪等自动测量工具测量。袖带听诊法:袖带宽度应为儿童右上臂长的2/3,气囊能包裹上臂围的80%~100%,根据第六版《诊断学》上Korotkoff法测量。

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应从生活习惯着手,有需要时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对于继发性高血压,除上述治疗外应更着重病因治疗。高血压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血压及评价治疗效果。高血压应用药物治疗的指征:有症状的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合并1型或2型糖尿病、经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持续者。

用药原则:开始治疗时先用一种药物,由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大剂量直至血压控制满意;如剂量已达最大用量疗效仍不满意或出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则考虑增加或更换另一类药物;高血压二期者起始治疗药物可能需1种以上,注意药物之间作用的互补性。

在高血压药物治疗过程中监测靶器官损害和监测血压同样重要,还要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坚持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在成人,高血压不及时治疗所导致的后果已广为人知,但儿童长期患高血压而不治疗的后果却鲜为人知。引用美国2004年对儿童高血压诊断评估和治疗建议中的治疗原则作为参考(见表)。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5

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8.8%,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1000万,预计到2025年,全球高血压人群的比例将增加至29%,达15.6亿。高血压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程度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总体风险。而同年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都很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没有达标。荟萃分析研究表明,收缩压降低10-12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降低5-6mmHg,3-5年内心力衰竭、卒中和心脑血管病病死率分别减少52%、38%和21%,而冠心病事件仅减少16%。前瞻性研究结果发现,经治疗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高血压患者,其冠心病风险仍显著高于血压正常人群。流行病学资料也显示,降压治疗未能大幅度减少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事件。

降压与抗动脉硬化降低心血管危险关系被多项研究证实。单纯减压治疗不能带来理想的冠心病获益,原因何在?众所周知,心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以往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密切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60%-70%的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患者有高血压。而动脉粥样硬化在高血压患者中也有相当高的发生率。从1961年Framingham心脏研究最早认识到高血压与心脏病的关系,到1970年进一步认识到高血压与卒中的关系。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高血压防治指南已明确指出:“血压与心血管事件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是连续、一致的,并独立于其他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因之一,血压越高,患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卒中和肾病的风险越高。抗动脉粥样硬化,降压治疗能减少卒中事件35%-45%;减少心肌梗死20%-25%;减少心力衰竭50%以上。”2005年美国高血压学会年会新定义高血压,把高血压从单纯的血压读数扩大到包括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那么降压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有何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有一些小规模的临床研究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发现,二氢吡啶类减压药物可能减少新发粥样硬化斑块并抑制小的斑块进展。但随后的大型临床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影响有限。

2000年公布的PREVENT研究入选了825例经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在血压控制良好的基础上,给予氨氯地平或安慰剂,随访3年,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冠脉定量分析(QCA)测定冠脉平均最小管腔直径变化来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发现前者在氨氯地平组有显著下降,而后者无明显变化。由于IMT和QCA测量冠脉直径方法在评价冠脉粥样硬化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之后进行的CAMELOT研究改用血管内超声方法评价冠脉情况,并在空白安慰剂之外设立依那普利组作对照,1991例患者在随访24个月后发现,与基线斑块相比,氨氯地平组(P=0.31)和依那普利组(P=0.08)进展不显著,而安慰剂组粥样斑块有明显进展(P=0.001),对所有随机化患者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但在血压高于均值的患者中氨氯地平组斑块进展较安慰剂组有明显减轻(P=0.02)。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单纯依靠减压来减少心脑血管病,显然不足以达到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目的,高血压抗动脉硬化、降压二者兼并势在必行。

由此可见,预防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不能只局限于降低血压本身。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风险,是目前高血压治疗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早期荟萃分析研究显示,与单一治疗相比,降压药物联合他汀类降脂药物能更显著地减低缺血性心脏病风险,近年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调节血脂之外,还能够改善内皮功能、抗炎、抗氧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小板活化,因而显著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2005年公布的ASCOT研究是欧洲最大规模的高血压一级预防研究,也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其降脂分支ASCOT-LLA入选至少合并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且TC≤6.5mmol/L的高血压患者,在严格控制血压的基础上,随机接受阿托伐他汀10mg/d或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在降压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LDL-C从3.44mmol/L降至2.32mmol/L,在单纯降压降低冠心病事件10%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36%,另外卒中也进一步下降了27%。ASCOT研究结果突破了单纯降压治疗冠心病获益不足的瓶颈,推动了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迅速更新。2007年欧洲心血管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ESC/ESH)高血压指南建议,属于心血管病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不论其基线TC或LDL-C是否升高,均应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

从ASCOT研究到ESH/ESC高血压指南更新,标志着高血压治疗策略发生了重要转变,从单纯降压治疗转向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为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总体风险带来了曙光。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循证医学研究探讨这一治疗策略对高血压患者的获益。

高血压治疗建议范文6

关键词:谷维素;厄贝沙坦;社区高血压;临床疗效

正常人的血压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却会表现出异常的波动,以收缩压变化最为明显。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已成为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1]。由于高血压的发生常常合并心、脑、肾等严重并发症,因此高血压不仅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更制约着生活质监量提高。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不间断服药,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也普遍不高,因此,探索出一种更加经济、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3]。笔者以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社区医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药物方案进行治疗,现将一般治疗情况及疗效对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3年4月~2014年6月我社区医院收治的68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建议》(2000年)中有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且在入组前完全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将68例高血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34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46~87岁,平均年龄为(68.97±5.31)岁,病程在2~11年,平均病程为(5.30±2.30)年,对照组34例,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45~85岁,平均年龄为(70.43±6.03)岁,病程在3~10年,平均病程为(6.12±2.7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经健康教育、饮食调整、心理指导、运动指导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不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厄贝沙坦150g/次,1次/d,谷维素20mg/次,1次/d,均饭后口服。对照组:仅指导口服厄贝沙坦,服药方法同上。两组均治疗观察4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制定的有关降压疗效标准评估两组患者降压效果,显效:舒张压下降程度≥10mmHg且降至正常血压范围或舒张压下降程度≥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程度≤10mmHg且降至正常血压范围或舒张压下降程度在10~19mmHg之间;无效:血压未达到正常范围[4]。

1.4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监测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监测方法和仪器相同),监测3次/d,取平均值为当天血压值,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并对比治疗前后血压情况[5]。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次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经谷维素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后,治疗显效29例,有效4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经单纯厄贝沙坦治疗后,治疗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0.59%,可见,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3 讨论

高血压的治疗目的为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治疗原则为改善生活行为、个体化控制血压标准、协同控制多重危险因素等。目前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常见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在选择降压药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心血管状况、靶器官损害、合并症等,对于2级高血压患者往往需要同时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谷维素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06%,远远高于经单纯厄贝沙坦治疗的对照组,且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在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应当首选谷维素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方案,其价格相对低廉更适合于在社区高血压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汉泉,曾伟群,苏艺明,等.谷维素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城乡结合部社区高血压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2):86-87.

[2]何菲,邹凡文,苏立,等.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2):5731-5732.

[3]邢兰访,董艳,朱爱华,等.中药联合高压氧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症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5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