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防溺水预防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防溺水预防措施范文1
【关键词】水泥地面起砂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一、引言
在建筑房屋中通常采用水泥砂浆面层。由于面层较薄(多数为20mm左右),人们活动频繁,磨擦、撞击较多,加上施工操作、材质等问题,楼地面起砂现象已成为严重的质量通病。如何防止和处理地面起砂,将质量通病彻底消除在萌芽状态,是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起砂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中心检测了多起因水泥地面起砂的建筑工程,究其原因分析如下:
1、水灰比配制不当
(1)水灰比过小,致使水泥用量较多,砂浆比较干硬,施工困难,破坏了面层强度。
(2)水灰比过大。为了增强混合料的和易性,随意加大水灰比,致使水泥用量过少,表面产生泌水现象,砂浆强度降低,面层不耐磨,在其表面行走后出现松散的水泥灰,产生起砂现象。
2、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1)水泥强度等级低,使用安定性不合格、过期、受潮、结块的水泥。
水泥存放时间过长,保管不善,出现受潮、结块现象,仍用于水泥地面施工,致使水泥活性受影响,导致砂浆面层强度降低;水泥安定性不合格,在凝结硬化时变形过大,大大降低了整体强度,表面松动,在外力作用下,面层容易脱落、剥离,形成起砂。
(2)砂的粒径过细,含泥量过大。
砂的粒径过细,拌合时水灰比增大,降低强度;砂的含泥量过大,减小了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在拌制时影响粘结力,降低强度,造成表面耐磨性降低,产生起砂现象。
3、搅拌不均匀
砂浆搅拌不均匀,砂浆收缩时浇水,吃水不一,水分过多处容易出现起砂、脱皮现象。
4、压光时间掌握不当
没有熟悉水泥硬化的基本原理,安排的工序不当或底层较干或较湿等,导致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
(1)压光时间过早,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才开始进行,游离水分还比较多,不利于消除表面孔隙和气泡等缺陷,且会使表面扰动,消弱水泥砂浆面层强度。
(2)压光时间过迟,水泥的胶凝体结构已经形成硬化,表面较干,表面层的毛细孔及抹痕没有办法去掉,硬性压光极易损伤表面的强度和抗磨性能。
(3)施工人员为了操作方便,洒水湿润并强行抹压,造成地面内部结构破坏,强度降低,导致起砂。
5、没有进行适当的养护和保温措施
(1)未能及时养护或养护不充分。砂浆拌和后,经过初凝和终凝到硬化,在潮湿环境的水化作用下,继续向水泥颗粒内部深入进行,砂浆的强度在水化作用下不断增长。如果养护时间过早,表面较“嫩”,水分太多,会导致表面的脱皮、起砂;如果养护时间过长,硬化的深层作用会因为水化热引起的水分迅速蒸发,形成缺水状态,减缓硬化速度,使得强度与耐磨能力明显降低。
(2)在没有保温措施的冬季低温施工时,砂浆容易受冻,表面的强度被破坏,且受冻后,体积膨胀,在解冻后不能恢复,使得空隙率变大,表面形成松散的颗粒,大大降低了表面的强度,经人走动就会起砂。
例如:我市某工程在2010年1月冬季罕见低温下进行厂房地面施工,由于未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致使地面局部受冻,解冻后表面出现松散颗粒,随着上人次数的增多,受冻部位的起砂范围不断扩大,截至检测前,大部分地面已经起砂、起灰、脱落。
6、没有实行有力的成品保护
在水泥地面砂浆强度没有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地面的扰动较大,破坏了强度和抗磨性,从而导致表面出现松散颗粒,引起地面被摩擦起砂。
三、起砂的预防措施
1、严控原材料
(1)水泥的选用
在水泥品种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因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具有水化热高、抗冻性好且早期强度增长较快、安定性好等优点,有利于冬季施工,能有效地防止地面早期受冻。另外不得混用水泥,禁用火山灰水泥。特别要注意面层所用水泥品种与底层细石混凝土所用水泥强度等级、品种是否一致。严禁使用存放期超过3个月的过期水泥及受潮、结块水泥。对进场使用的水泥必须进行安定性及强度试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2)细骨料的选用
应严格控制不得使用细砂,宜采用中粗或粗砂,采用细度模数在3.0~2.3之间的中砂且含泥量不应大于3%。因为使用细砂拌制的砂浆往往干缩性大,地面易开裂,保水性也差,不利于地面砂浆压光。
2、严格控制水灰比
水灰比的大小是直接影响砂浆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工程施工中,要适当控制水灰比,使砂浆处在半干硬性状态,用于地面的水泥砂浆稠度不应大于35mm。
3、控制好施工工艺
(1)水泥砂浆地面施工前,基层必须清理干净。清理后应提前2~3天洒水,湿润基层。
(2)水泥砂浆地面应尽量安排在墙面、天花板的粉刷等装饰工程完成之后进行。施工必须一次成活,严禁修补,剔凿。
(3)掌握好压光时间,一般不应少于三遍。第一遍应在面层铺设后,先用木抹子槎打,抹压平整,达到面层材料均匀、紧密,与基层结合牢固,以表面不出现水层为宜;第二遍压光应在水泥砂浆初凝后进行(一般指上人时有脚印但不明显下陷),把凹坑、砂眼、脚印等压平整、不漏压,这样能有效消除的气泡和孔隙等地面面层的缺陷;第三遍压光要在水泥砂浆终凝前完成,是压光的关键工序,压光时用力均匀,消除抹痕,使表面光滑平整。
4、做好养护工作
产品的保护和养护尤为重要,水泥砂浆面层养护时间应根据面层表面物理特征确定,即看见表面开始泛白,用手指甲划表面显示出白色划痕即可养护。养护周期应控制在7~14d为宜,以满足水泥砂浆强度增长要求。
严禁在强度较低时过早使用,如若使用势必中断养护,影响强度增长,面层则遭损伤。严禁在新做好的水泥面层上拌和砂浆,否则会使原有光洁的面层受损变得粗糙而引起起砂现象。在养护期间,严禁上人作业或堆物,减少地表面的磨擦、扰动,以保证强度的抗磨性。
5、切实重视冬季施工
冬季有冰冻现象,切实保障地面的冬季施工。水泥地面一般面积大,面层薄,又是湿作业,故一定要注意冻害问题,特别是防止早期受冻,必须确保施工环境的温度应在5℃以上。
除此之外,冬季使用炉火升温时,要架设烟囱向室外排放烟气,切勿在新做的水泥地面上生炭火升温。因为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它将与水泥水化后生成的尚未结晶硬化的氢氧化钙起化学反应(CO2+Ca(OH)2CaCO3+H2O),生成有害物质碳酸钙,它能阻碍水泥的水化作用,导致面层强度急剧下降,从而造成地面起砂。
以上是防止地面起砂的重要因素。施工中如在某几方面甚至某一方面疏忽大意,就会产生水泥砂浆面层起砂的质量问题。
四、起砂的治理方法
1、地面起砂面积不大且不严重
(1)起砂部分用磨石水磨,直到地面露出坚硬、平整、光亮的表面方可。
(2)清理面层,再用钢丝刷清除松动砂粒并冲洗干净,最后在湿润面层上(但不得积水),用纯水泥浆罩面、压光、适时养护。
2、大面积起砂现象的治理
用107胶水泥浆修补。操作顺序为:首先清除浮砂并冲洗干净,有凹痕处先用水泥拌和少量107胶制成的腻子嵌平107胶加水(约一倍水)搅匀刷地面一遍,以增强与地面的粘结力用107胶水泥浆分层涂刷3~4遍(室温控制在l0℃以上,因为当室内温度低于l0℃时,107胶将变稠甚至会结冻。如若结冻施工时应提高室温,不宜直接用火烤加温或加热水的方法解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107胶的合理掺量应控制在水泥重量的20%左右,多了强度会降低,少了影响粘结力。
107胶水泥浆重量配合比的底层胶浆比为水泥:107胶:水=1:0.25:0.35;面层胶浆比为水泥:107胶:水=1:0.2:0.45。养护2~3d后,再用细砂轮打磨、上蜡。但必须注意的是:首先在施工处理前,应将水泥地面全面检查一遍,对起砂部位不能遗漏,尤其是受冻部位;再者是要严格按施工工艺操作,处理不好,达不到治理效果。
3、严重起砂且面积很大
将面层全部剔除、翻修处理。操作顺序为:剔除面层、清理浮砂表面凿毛、湿润用素水泥浆(水灰比为0.4~0.5)刷一遍,增加地面粘结力用1:2水泥砂浆铺设面层,严格做到随刷浆随铺设面层压光、适时养护。
防溺水预防措施范文2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预防措施;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V543+.6 文献标识码;A
1 针对缝隙开展的预防方法
1.1由于干缩导致的缝隙。首先是使用那种收缩量不是很大的材料。最常用的是热量不是很高的那种水泥,而且要适当的减少其使用规模,第二,由于干缩会承受来自水灰层次的干扰,如果其比例非常大的的话,其干缩性就非常的厉害,所以,在配比的时候,要控制好比例,而且要适当的添加一些减水材料。第三,要注意好拌合以及建设中的比例,其加入的水分,一定不能超过设计的内容。最后,做好前期的准备互动,而且要增加其养护用时。在冬天的时候,最好是多遮挡,而且要涂抹一些养护材料。
1.2 缝隙开展的应对方法。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第二,掌握好水灰的比例,使用合理的减水材料来提升材料的塌落度,降低水泥的使用。除此,在浇筑工作开展以前的时候,要将基层认真的浇灌。最后,认真地盖上一层物质,比如有水分的麻袋等,以此来确保其湿润,而且在其外层撒上一层养护材料也可以进行。最后,当天气温度较高,或者是风力比较强劲的时候,要进行光线遮挡。
1.3 沉陷裂缝的主要预防措施:一是对松软土、填土地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必要的夯实和加固。二是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并使地基受力均匀。三是防止混凝土浇灌过程中地基被水浸泡。四是模板拆除的时间不能太早,且要注意拆模的先后次序。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时要注意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1.4 温度裂缝的主要预防措施:一是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二是减少水泥用量,将水泥用量尽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三是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四是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高效减水剂等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五是改善混凝土的搅拌加工工艺,在传统的三冷技术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风冷新工艺,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六是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七是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与结构尺寸相关,混凝土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九是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管道,通冷水或者冷气冷却,减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十是加强混凝土温度的监控,及时采取冷却、保护措施。
1.5 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主要的预防措施:一是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二是选用低碱水泥和低碱或无碱的外加剂。三是选用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骨料反应。由于混凝土浇筑、振捣不良或者是钢筋保护层较薄,有害物质进入混凝土使钢筋产生锈蚀,锈蚀的钢筋体积膨胀,导致混凝土胀裂,此种类型的裂缝多为纵向裂缝,沿钢筋的位置出现。通常的预防措施有:一是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二是混凝土级配要良好。三是混凝土浇注要振捣密实。四是钢筋表层涂刷防腐涂料。
2 针对缝隙现象开展的应对方法
缝隙一旦发生的话,不但会对整个构造的特点产生负面作用,同时还容易导致生锈等现象发生,使得材料无法有序的使用,同时其性能等也会受到非常不利的影响。结合其特征和实际状态,要认真地分析,有效地应对,以此来确保物体合理的使用。常见的应对措施有如下的一些。
表面修补法,灌浆、嵌逢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电化学防护法以及仿生自愈合法。
2.1 表面修补法:该项措施的特征是其非常的简便,而且很常用。其通常适合用到那种相对稳固的构造中,除此之外对于那些不会对构造的承载性产生负面意义的外在缝隙等也有很大的功效。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开展应对工作的时候,为了确保材料不会因为负面作用而发生后续的缝隙现象,我们经常按照在其外在层次中张贴纤维布的方法来应对。
2.2 灌浆、嵌逢封堵法:该项措施通常适合用到那种对构造综合体由作用或者是对防渗有规定的缝隙的处理工作中,其是使用压力装置把胶结物质渗透到缝隙里面,当胶结物质变硬之后,就会成为综合体,进而具有加固的功效。目前用到的此类物质种类非常多,比如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在该种模式中,常用镶嵌的措施来进行,其是顺着缝隙的槽,在其中填充一些止水物质,进而可以将缝隙闭合。
2.3 结构加固法:如果缝隙对构造的能力产生负面作用的话,就应该通过加固措施来对其进行应对。在加固的时候,常按照如下的措施来进行。扩大构造的截面区域,在构件的角部外包型钢、采用预应力法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以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
2.4 混凝土置换法:该项措施是应对重度问题的关键措施,此措施是把受到影响的材料去除,基恩瑞替代上新的物质。
2.5 电化学防护法:该项措施是通过分析电场发生的电化学的功效,切实的改变材料所在的氛围,进而获取低于腐蚀的功效。其有许多的分支措施。它的优特征是,它不会受到外在的氛围的作用,适合用到长久地防腐工作中,不但能够用到已经出现裂缝的物质里,同时还可以用到全新的模式中。
2.6 仿生自愈合法:该项措施属于全新的处理措施,其按照生物体系对于遭遇影响的位置自行处理,进而使得受影响的区域合理的复原的特征,在材料的以往的成分里添加了独特的物质,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智能型仿生自愈合神经网络系统,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分泌出部分液芯纤维可使裂缝重新愈合。
结语
缝隙现象是这种道理中非常常见的问题,一旦发生,不单单会影响到其抵御渗漏的性能,同时还会使得其无法有序的使用,同时还能够使得生锈等现象发生,导致碳化问题出现,进而使得材料无法长久地使用,进而影响到其承受性的发挥,所以,要切实的对该项问题开展深入的分析,认真地处理,在建设的时候,通过应用多种合理的预防方法来应对缝隙,以此来确保其运作有效。
参考文献
[1]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设计规范[S].
[2]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防溺水预防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混凝土 路面 裂缝 预防
中图分类号: 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了裂缝会引起路面、路基持久性强度的降低及稳定性的破坏,严重影响该路段的承载力和耐久性,甚至危害了公路的正常使用。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保证混泥土路面安全耐用的前提和基础。
造成面板开裂沉降和断裂的因素是很多的,只要施工中不谨慎随时都可以出现面板的各种裂缝。当混凝土面板的抗拉、抗折强度低于混凝土的收缩和翘曲应力时,裂缝就会产生,而随着时间、气温变化、雨水渗入及行车作用,会最终导致全部路面的破坏,目前尚无理想的修补方法。对裂缝严重的面板只有铲掉重浇新板,在浇注前应在相邻板的接触面处钻孔埋设传力杆。面板裂缝轻微且不再发展的,可以采取修补。修补工作不但费工费料,外观难看,而且工艺繁杂,使用效果也不及原有的整体板。为此,施工过程中要严格管理,精心组织,最大限度地降低裂缝的产生。
1、保证路基最佳密实度
路基的沉降会使其强度减弱,要使沉降-点不发生也是不可能的,即使是路基达到98%的密实度,那么还有2%的空隙率,有空隙就会有沉降。微量的沉降不会造成路基的破坏。因此,为保证路基足够的稳定性,就必须把沉降量减小到最小值,尤其要避免发生影响严重的不均匀沉降。
路基发生沉降有两种情况:-是地基软弱,未做好加固处理,其承载能力低于覆盖在它上面的填土层重力的压缩变形;二是填土层压实不好,密实度小于设计要求,其强度必然不足,在自重和外力作用下就会发生变形,密实度愈小其变形愈大。
为使路基有良好的密实度和提高其强度,减少路基的塑性变形和渗透系数,从而增加稳定性,使填土层的沉降量减小到最低限度,结合施工单位的现有碾压设备,在填筑路基时采取“分层填筑”和“薄层多压”的做法,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为保证有均匀的强度,必须强调“分层填筑”,因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压实度要求。
2、提高基层的强度与稳定性
混凝土路面的基层材料必须具有刚度大、整体性强和水稳性好的特点。常用的基层结构有石灰粉煤灰稳定碎石、石灰土、工业废渣类等半刚性基层。石灰土宜作为底基层,从面层缝隙渗入的水会使石灰土基层表面水化,降低强度,同时也易使面层滑动。所以道路工程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它比石灰稳定土好,因为它的水稳性好。在这样的基层上修筑路面不会造成基层松散、滑动,而使面层坑槽、龟裂连片。
基层强度的均匀性及平整度对混凝土面板质量影响较大。基层施工时要拌和不匀、不同土质不能混杂使用,灰和土要过筛不能团块多、平整度差,新老路基结合部处理的要好等等。最大限度减少基层强度的不均匀沉降,否则使路面板断裂。为此,在验收基层交工时,除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项目外,还应增加检验基层弯沉值、拌和均匀度、含水量等有关项目,使基层能给混凝土面板提供均匀而稳定的支撑,且能防止唧泥和冻胀等不良影响,保证路面有较好的整体强度和平整度,达到延长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3、施工温度对混凝土面板的影响
3.1温度裂缝产生原因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没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3.2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晚期。根据温度应力产生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
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使混凝土产生裂缝。
3.3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1)控制温度的措施有: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于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和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2)改善约束条件的措施有:合理地分缝分块;避免基础过大起伏;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添加外加剂,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
4、严格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对强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般都能做到依据水灰比与强度关系曲线进行计算和选配合理的配合比,但关键是在实际施工中要按采用的配合比严格执行,坚决杜绝上料不过秤。
在两条胀缝间尽量选用同-厂家生产的同-品种水泥。特别是胀缝处最好使用同-批号的水泥,避免因水泥不同影响面板混凝土强度的均匀性。
5、认真做好混凝土路面的接缝
5.1胀缝
温度升高出现混凝土的热胀,易使胀缝出现破损现象。此时若胀缝板和传力杆施工时位置不正确、传力杆活动端不自由以及胀缝面不垂直、缝内掉人石子等硬粒、缝两侧强度不均等均会造成面板的破损、错台现象。胀缝施工工艺复杂,要求高,不合格的胀缝会加剧对面板的破坏,因此胀缝施工时必须认真操作。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当遇到斜交桥涵处,应设置不小于3块板长(约15米)的渐变段,以逐渐调整缝的方向,并在渐变段内配置钢筋网和传力钢筋。缝壁必须上下垂直,缝隙宽度-致。胀缝的传力杆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位置都要正确,固定后的传力杆必须平行于板面及路面中线。
5.2纵缝
简单的是做成平竖直缝,两幅面板处的纵缝,用螺纹钢筋制成的拉杆连接,拉杆位置在1/2板厚处。纵缝侧面用石油沥青均匀涂刷2至3遍,但应避免将热沥青涂刷在螺纹钢筋的拉杆上。
5.3缩缝
为抵抗混凝土的冷缩应力而设置的缩缝,均应使用切缝法。有时也配合使用压缝法,即在每隔25米先压-道缝,然后再每隔5米-道切缝,以防混凝土面板过早开裂。压缝施工若工艺不细,极易造成压缝处平整度差,缝边}昆凝土易破碎,所以-般不提倡使用。《施工规范》明确规定在机场和高速公路上必须采用切缝法。
切缝法主要是用切缝机切割,操作时要做到缝宽-致,-般缝宽为6-8mm,过窄的缝,填缝时有困难,但目前市场出售4mm厚的锯片,使缝宽趋向变窄。缝深不小于4cm(有的资料提出深度不小于板厚1/3),且深度要-致,防止两端浅中间深的不均现象。切缝时间要及时,过早会破损混凝土,过晚面板会断裂,-般以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为宜,目前也有的单位用时250~300个温度小时来掌握切缝时间(浇筑后的时间与日平均气温之积)。外观力求美观整齐,横向相邻的缩缝要对齐,平曲线处更应注意按孤度等分功缝。
5.4施工缝
其位置应与胀、缩缝的设计位置相吻合,其设置方法和要求与胀缝相同。施工缝应尽可能减少,在目前缺少机械化施工的条件下,大多是以人工作业居多,每个作业面-般日进度为150~200米,因而这种施工缝实际上都成了胀缝形式。
5.5填缝
填缝是-道仔细的工序,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和行车的效果。近年来随着修建混凝土路面的增多,其重要性逐渐被认同。
填缝要在混凝土养护期立即进行。填缝时应将缝隙吹干净,以促进缝料与缝壁面结合紧密部渗水。
常用的填缝料有:聚录乙烯胶泥、沥青橡胶、沥青混合料。
6、重视混凝土的早期养护
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表面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的。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因此,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表面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从温度应力观点出发,保温应达到下述要求:
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及混凝土表面梯度,防止表面裂缝;
防止混凝土超冷,应该尽量设法使混凝土的施工期最低温度不低于混凝土试用期的稳定温度;
防止老混凝土过冷,以减少新老混凝土间的约束。
混凝土的早期养护,主要目的在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以达到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是使混凝土免受不利温度、湿度变形的侵袭,防止有害的冷缩和干缩,另一方面使水泥水化作用顺利进行,达到设计的强度和抗裂能力。
从理论上分析,新浇筑的混凝土中所含水分完全可以满足水泥水化的要求,但由于蒸发等原因常引起水分损失,从而推迟或妨碍水泥的水化,表面混凝土最容易而且直接受到这种不利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天是养护的关键时期,在施工中应切实重视起来。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课题是一个施工中出现比较频繁的问题,本人只是阐述自己在具体工作中的几点小体会以供广大的同行们参考和共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向东,刘功勋,于崇.北京市沥青混凝土旧路路面病害调查与有效治理措施[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21期.
[2]张志耕.老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及沉降监测试验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6年01期.
防溺水预防措施范文4
关键词: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B
引言
水泥混凝土路面分为很多种,例如有钢筋混凝土路面,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以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等。和其他路面进行对比发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设成本非常低,因此受到大范围推广和使用。但在其施工操作中,容易发生一些病害,因此需要对这些病害进行合理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进而提高路面施工的质量。
1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分析
1.1路面板内损坏病害分析
进行道路路面施工时,使用混凝土板面容易发生裂缝,主要原因是使用混合料时里面的水分失去速度过快,然后发生碳化和干缩问题。除此之外,进行水泥路面施工时,还会出现颗粒不均匀分层离析问题,主要是粗骨料从混合料中发生了分离,剩下的集料颗粒就会出现下沉,里面的水分开始向上移动,这样表面就会发生沁水[1],如果实施有效的处理,路面表面的含水量就会增加,在一定环境下,沁水速度慢于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水的蒸况就会深入到混合料的表面,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就出现了凹陷,从而产生非常大的张力。除此之外,各个固体颗粒之间还会产生非常大的张力,导致颗粒间发生凝集,混凝土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硬化强度,就不能有效和张力进行相互作用,最终在表面出现裂缝。同时,发生裂缝的时间和沁水的时间一般都是相互的,浇筑混凝土道路表面几个小时后,就会先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缝,然后逐渐在每一个方向上都出现混凝土龟裂,在干燥的时候这些裂缝开始蔓延扩大,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1.2接缝位置发生病害分析
如果在施工中出现错台问题,便是和路基不均匀变形,填缝料出现损失以及材料质量有很大关系。处理横向接缝的时候,尤其是在膨胀系数范围内,由于会发生滑动,造成传力杆位置出现不同程度变化,导致一部分滑动出现问题。在施工时出现膨胀缝的位置也会同时产生混凝土搭连,在使用过程中缝隙会落入一些杂质,不利于路面的伸长,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膨胀过程就产生了很强的挤压力,如果超过混凝土的抗剪力,剪切挤碎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除此之外,当混凝土受热发生膨胀,接缝的两边就容易向上拱起,在此情况下,收缩缝隙向外张开,一些不能压缩的坚硬物质就会充斥其中,进而让压应力变大,导致在纵向上压曲失稳。
1.3板下出现的脱空问题
如果在水泥路面下面出现脱空,那么整个路面的受力情况就发生了改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导致路面出现裂缝。发生脱空的情况比较复杂,一般路面下都是有均匀支撑的,但是如果逐渐过渡到不均匀支撑,就变成了局部被支撑的混凝土路面,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发生路面板断裂[2],若没有及时进行修复,在往来车辆和地表水的作用下,就会加速这一问题的恶化,因此恶性循环,形成新的脱空地带。
2有效防止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措施分析
2.1防止路面出现裂缝的措施分析
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为了保证路面施工的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各方面的施工条件。例如用水的量、天气情况等。除此之外,也要控制好砂石比,水泥灰用量,并保证搅拌的均匀性,避免发生离析现象。振捣完混凝土后,可以使用真空脱水技术,把内部和表面多余的水都排除干净,有效控制施工路面发生裂缝,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然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抹面操作,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第一次抹面,在终凝前进行第二次抹面。
2.2有效防止接缝位置损坏措施分析
在施工设计中,一定要避免出现错台、脱空、断板等问题,这些情况可能会诱发唧泥现象。通过对以往工程的分析总结,可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择合适的基层材料,以提高基层抵抗冲刷的能力,因为在路面的板体下面,存在大量的松散细粒土,这是导致唧泥问题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对基础材料的选择也要小心谨慎,这样可以从根本上避免问题产生。在对高等级公路进行施工时,通常都会使用抗冲刷能力较强的无机结合料,或者选择沥青稳定粒料,这两种材料都能保证基层的稳定性。在基层中一定不能使用细粒土,保证材料对路面的均匀支撑,可以避免唧泥问题的发生;第二,积极做好防水措施。路面中的积水可以利用板边的缝隙,或者是接缝位置进入到基层中,但是长时间积存后不能排出,这也会产生接缝损坏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路面的排水工作,很好地控制住这类问题的发生。第三,有效减少荷载产生的应力。这类问题也容易导致接缝损坏问题的产生。因此在施工设计时,技术人员一定要用各种方法把板边底部位置、裂缝位置还有混凝土板接缝位置的荷载减少,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提高了接缝的传荷能力,然后把所有的荷载转移到临近的板中,有利于底板应力的降低。针对一些横方向的接缝,例如有施工缝、胀缝、缩缝,科学设置传力杆装置,在纵向的接缝中设计成拉筋,都可以避免接缝位置的破坏。
2.3防止路面板出现脱空的措施分析
在施工前先要确定脱空板的具置以及使用的实际面积,在此前提下还应该做好灌浆设备的准备工作,保证灌浆材料的安全性,同时对材料合理配置,这样才能进行板下脱空位置的施工[3]。为了保证该工艺的顺利进行,在施工时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先对压浆泵进行整体检查,观察发电机组各个部件之间连接得是否紧密,然后测试或判断各个供电线路之间是否正常,电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液放入的量是否足够,都确定完毕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第二,检查搅拌器械,在进行搅拌前,先要把里面的杂质或者是残留物处理干净,这样才能保证搅拌的质量;第三,工作人员要检查一下机组水箱和钻机的水箱,观察里面的水是否都加满了,如果有不足的设备应该及时补满;第四,检查胀卡头和压浆管路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如果有问题及时处理;第五,结合各个板块之间的损坏情况和弯沉值,确定需要灌浆的混凝土板范围,然后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切记质量是施工的第一要务。进行灌浆操作时,先对面板边缘的孔进行灌注,然后进行中间孔的灌注,具体操作时先把喷嘴放入到孔中,然后进行压实操作,启动灌浆机设备,把压力设定为1.5MPa,这样进行灌浆就可以了。当灌注的浆液从孔隙中挤出以后,就说明板内的孔隙都已经填充满,此时要逐渐减少压力,然后拿出喷嘴,使用木塞把孔塞住,避免灌注浆出现溢出。等到一定时间浆液就会发生凝固,然后把木塞,使用标号比较高的砂浆进行封孔操作,最后把表面抹平。
3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知,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施工操作不严格,施工完毕后路面接缝位置就会出现问题,导致填缝料失效,而且操作不当路面板内还容易损坏,最终路面发生龟裂、板下脱空等问题,为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操作人员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处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彭谨,黄绍帅.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21-222.
[2]张海乾.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J].青海交通科技,2013(4):43-46.
防溺水预防措施范文5
根据水泥混凝土早期裂缝成因可分为膨胀裂缝、冻融裂缝、水化反应和碱骨料反应裂缝、沉降裂缝、干缩裂缝等。
2.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成因
A.原材料的质量问题
水泥品种的选择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水泥强度低、抗冻性差、抗干缩能力差、安定性差、游离CaO超标等直接造成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断板。粗集料级配不合理影响工程质量。粗集料最大粒径控制不严,大粒径集料的混凝土弯拉强度相对偏小。粗集料的强度、坚固性不符合设计要求,针片状含量偏大,软弱颗粒含量偏高,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细集料级配不符合要求,细集料含泥量超标降低了混合料的粘结度,降低了混凝土的质量,引起裂缝断板。
B.混凝土本身品质的问题
水灰比偏大或偏小。水灰比偏大,使混凝土内部密实度降低,强度也随之降低。同时,水灰比偏大,混凝土干缩浙变增大,易造成干缩裂缝。水灰比偏小,和易性差,影响施工操作,也难以振捣密实,使混凝土强度降低。
C.施工的原因
基层施工的质量问题引起的裂缝断板。基层标高控制不好,顶面高程高于设计高程,高程偏差超出了规范要求,导致面层厚度不足,或表面平整度差,致混凝土板厚度不均,增大了面层与基层间的摩阻力,当摩阻力大于混凝土板抗拉应力时就会产生裂缝断板。另外,基层裂缝没有处理修复,也使面层产生反射裂缝。
混凝土施工时,基层干燥,混凝土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吸收,会引起大的收缩而产生宽而深的裂缝。施工时,混凝土欠振、漏振,使板体强度不均,或过振导致离析,使表面砂浆过厚而产生收缩裂缝。天气因素:高温天气施工,水泥水化作用加快,内部水化热不及时散开而产生温度裂缝,同时,因水分蒸发加快,而使混凝土迅速干燥而收缩,易产生裂缝。大风天气施工,由于水分蒸发快,混凝土表面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切缝不及时引起裂缝断板。切缝时间没有准确控制,或作业面广,切缝不及时,在水泥混凝土板薄弱位置收缩开裂,出现不规则断裂。养护不及时、不充分造成混凝土板内水分大量丢失,产生干缩裂缝,或过早开放交通,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混凝土面板开裂破坏。
3.预防措施
A.严格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在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工作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三低(低砂率、低塌落度、低水胶比)二掺(掺高减水剂和高性能引气剂)一高(高粉煤灰掺量)”的设计准则,生产出“高强、高韧性、中弹、低热和高抗拉值”的抗裂混凝土。
B.使用合格原材料
在有些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中,使用了含泥量较大的中细砂或水泥混凝土的含砂率高,应使用细度模数在2.3~3.7之间的中粗砂,且含砂率应控制在30%以内。
石料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强度,而有些水泥混凝土路面正是因为使用了没有经过筛选进行合理级配的、含泥量大且搅拌前没有冲洗或冲洗不彻底的石料,造成了水泥混凝土强度的“先天不足”,使水泥混凝土达不到规定的抗弯拉强度标准。
水泥的品质对于水泥混凝土强度的高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而水泥的安定性是水泥品质标准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反映水泥质量的好坏,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中是坚决不能使用的。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如果使用了抗弯拉强度低、抗磨耗性能差、游离子氯化钙成份高、安定性差的水泥,就会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发生断裂、脱皮或体积膨胀,而造成结构破坏。
要选择级配合理的集料,集料含泥量超标应更换料源,选择含泥量较小的材料,或将其认真冲至达到要求方可使用,对杂质含量超标的集料应严格禁止使用。
C.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
在满足施工和易性保证混凝土密实平整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水灰比,采用较低的单位用水量。这样会提高混凝土板的强度,尤其是早期强度,降低收缩裂缝。在高等级公路上宜在混凝土中加入引气减水剂,减少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在无掺外加剂条件的低等级公路上采用真空吸水工艺,降低水灰比,精确地按配合比数量配料,搅拌设备要用强制式、电子计量、自动化程度高的拌和楼,以确保混凝土拌合的均匀性和计量的准确性。搅拌前的砂石料必须过筛和清洗,塌落度抽检工作要加强,不能流于形式。根据天气的变化,调整施工配合比。
D.控制施工质量
严格控制基层项面标高,确保混凝土板的厚度,按水泥混凝土面层平整度要求控制基层平整度,保证混凝土板厚度均匀一致。高等级公路上基层表面做沥青封层或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封层可防止早期裂缝断板的产生。较高级公路上采取基层加铺塑料薄膜等方法,减小水泥混凝土面层与基层间的摩阻力。当基层产生纵横向断裂隆起或碾坏时,为防止产生反射裂缝,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彻底修复。所有挤碎、隆起、空鼓的基层应消除,并使用相同的基层料重铺,同时设胀缝板横向隔开,胀缝板应与路面胀缝或缩缝上下对齐。
水泥混凝土铺筑前应对基层均匀洒水,将基层和模板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摊铺过程中也要有专人监督控制,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严格禁止操作人员向混凝土拌和物内随意加水,振捣要选派责任心强的人员进行操作,振捣均匀密实,防止局部漏震和振捣时间过长。抹平要细心,随时用直尺进行纵向和横向检测,反复静抹找补使之达到平整度要求。随后的压纹也要精心操作,做到既粗糙又平整,纹理一致、光洁平顺。
避免高温天气施工,大风天气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昼夜温差相关太大时,应采取保温养生措施。
防溺水预防措施范文6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预防措施
1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类型
1、温度裂缝
对于体积较大、散热较差的大体积混凝土,经常会存在温度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也是如此。所谓温度裂缝一般是指由于混凝土体存在温度差,再加上水泥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特性导致结构各处变形不协调而产生的裂缝。比较常见的温度裂缝主要出现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水泥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热能,由于混凝土体积较大,大量的热能散发不出去就会使得混凝土的内部温度急剧升高,导致内外温差快速拉大,在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应力,若应力大小超过了混凝土的约束能力,就会在混凝土中产生裂缝。还有一部分温度裂缝产生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白天路面温度较高,而夜间温度急剧下降,昼夜温差较大也会产生较大的应力,使得混凝土出现裂缝。
温度裂缝一般只产生在混凝土表面,裂缝走向没有一定的规律,通常是纵横裂缝相互交错,裂缝宽度随季节变化,夏季相对较窄,冬季相对较宽。温度裂缝若不及时治理很有可能会引起水泥混凝土碳化,影响路面各项路用性能。
2、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主要是由于水泥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程度不尽相同,变形不同,产生应力而引起的,因此干缩裂缝主要出现在水泥混凝土的养护阶段。在水泥混凝土浇筑后大约7到10天时间内,混凝土外部受光照、风吹等条件影响水分蒸发较快,变形相对较大,而混凝土内部的水分散发不出去,变形很小,表面的干缩变形所产生的应力若超过了混凝土的约束力,就会产生干缩裂缝。干缩裂缝宽度相对较窄,多出现在水泥混凝土表面,裂缝呈网状或平行线状。干缩裂缝若不及时处理,会增大路面的渗水性,对路面结构和路基的强度产生影响,同时也会产生水力劈裂进一步影响路面的承载力。
3、塑性收缩裂缝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塑形收缩裂缝一般是指混凝土在凝结前,因表面风干作用失水较快而产生收缩所引起的裂缝,裂缝多发生在比较干燥炎热或大风天气。塑形收缩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特别是混凝土在终凝之前强度相对较小,混凝土表面受高温或大风的作用失水过快,使得混凝土内产生了较大的负压导致混凝土体积收缩,当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塑形收缩裂缝长短不一,中间较宽两边较窄,一般互不连接,裂缝长度相对较长,有的能达到2m之长。水泥混泥土的塑形收缩裂缝受凝结时间、水灰比、温度、风速等因素的影响,在工程中应予以重视。
4、沉陷裂缝
水泥混凝土的沉陷裂缝主要是因为路面的路基承载力不足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填土不实、土基浸水都有可能引起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沉陷裂缝。沉陷裂缝裂缝宽度与路基的沉陷情况相关,多为贯穿性裂缝,裂缝走向也受路基沉陷情况影响,但是在地基变形稳定后,沉陷裂缝不会继续扩展,基本保持不变。对于宽度较大的沉陷裂缝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大的沉陷裂缝一般会伴有一定的路面错位,对路面的使用性能具有很大影响。
2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护措施
1、加大开工前的检查力度。对每天要浇筑水泥混凝土板的施工路段的基层,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内容为基层的破损、碾坏、纵横向断裂、隆起以及基层洒水湿润情况。当基层被碾坏造成基层料松散、成坑或破损面积不大的部位,要挖除并采用素混凝土进行修复;当基层产生纵向扩展裂缝时,要在纵向裂缝所在的整个面板内,在距离混凝土板底1/3处的高度增设补强钢筋网,且补强钢筋网到裂缝端部不能小于5cm。
2、严格控制基础质量。对基础的要求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的均匀、平整、坚固、密实,同时要加强排水设计,采取必要的防水排水措施,使之远离路基,减少路基受水侵害的几率。
3、尽早开始养护。选择适宜的养护方法及最佳的养护开始时间,尽早开始养护并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可以防止蒸发,减少收缩,保障混凝土表面水化顺利进行。因此,一定要加强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在表面收浆后及时予以覆盖和洒水养护。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或大风天气里,如果不及时覆盖,混凝土表面的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产生急剧的体积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很低,其值不能抵抗这种收缩应力而导致开裂。同时必须保证养护的时间,实际养护天数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一般宜为14~21天。
4、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配合比设计不当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是造成混凝土开裂不可忽视的原因。配合比不当指水泥用量过大,水灰比大,含砂率不适当,骨料种类不佳,选用外加剂不当等,这几个因素是互相关联的。有关试验资料显示:用水量不变时,水泥用量每增加10%,混凝土收缩增加5%;水泥用量不变时,用水量每增加10%,混凝土强度降低20%。就混凝土本身的性质而言,在混凝土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浆和砂浆含量较多时,其极限拉伸值也较大。因此,如果采用过大的石料粒径,也容易产生裂缝。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用级配良好的大粒径集料,减少水泥用量,减小水灰比或掺加能减小收缩、防止开裂的材料或外加剂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水泥混凝土塑性收缩和干缩,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5、减少温差效应。夏季高温季节施工时,要将暴晒于烈日下的砂石料洒水润湿,并尽量避开烈日高温施工,以防止早期裂缝的产生。冬季施工要备好挡风、保暖棚,并采取相应的冬季施工措施。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当外部环境或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混凝土将发生变形。若变形遭到约束,则在结构内将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即产生温度裂缝。温度裂缝区别其他裂缝最主要是将随温度变化而扩张或合拢。引起温度变化主要因素有年温差、日照、骤然降温、水化热、蒸汽养护或冬季施工措施不当等。
6、掌握合理的拆模时间。纵缝施工时,对已浇混凝土板的缝壁要均匀地涂刷二道60 # 沥青,以减小侧面的摩阻力,并把先浇与后浇的混凝土板隔开,防止断裂传递。在模板接头处,从模板内侧用油毛毡或水泥袋纸堵缝,防止浇筑完的板块侧面暴露,同时,达到拆模强度时及时拆模,消除模板造成的板块侧面受力不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既包括内在原因,同时也包括外在因素。因此在施工中要认真分析可能造成混凝土路面早期裂缝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施工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以达到科学施工目的。
参考文献
[1] 沈金安,李福普,陈景.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2] 吴国雄,易志坚,何兆益.水泥混凝土路面开裂过程研究[J].公路,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