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总结数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总结数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总结数学

初一总结数学范文1

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下面是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

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相同;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相同。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通过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同学们认真学习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点的坐标的性质

点的坐标的性质

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对于坐标系平面内的任何一点,我们可以确定它的坐标。反过来,对于任何一个坐标,我们可以在坐标平面内确定它所表示的一个点。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C,过点C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在X轴、Y轴上的对应点a,b分别叫做点C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实数对(a,b)叫做点C的坐标。

一个点在不同的象限或坐标轴上,点的坐标不一样。

希望上面对点的坐标的性质知识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

如果多项式有公因式就先提公因式,没有公因式的多项式就考虑运用公式法;若是四项或四项以上的多项式,

通常采用分组分解法,最后运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因此,可以概括为:“一提”、“二套”、“三分组”、“四十字”。

注意:因式分解一定要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否则就是不完全的因式分解,若题目没有明确指出在哪个范围内因式分解,应该是指在有理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因此分解因式的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相信上面对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考出好成绩。

初中数学知识点: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分解因式注意;

①不准丢字母

②不准丢常数项注意查项数

③双重括号化成单括号

④结果按数单字母单项式多项式顺序排列

⑤相同因式写成幂的形式

初一总结数学范文2

下面对我本期的教学工作作一个比较细致的总结: 

    (一)学生初上路阶段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要使学生逐渐习惯自学方法,除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先要做好“领读工作”,通过示范性的领读,要逐渐教会学生按“三读”的要求去阅读、理解、掌握教材,在教材上作眉批,教会学生做练习和核对答案的方法和要求,并作出示范,在这一阶段中,我尽快认识、了解学生,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 

    (二)逐步进入正常后的阶段 

我在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以下几方面: 

1、课前准备工作 

    除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启导·活动教学法”按学生思维类型的二个方面敏捷和踏实,将学生分成敏捷而踏实,敏捷而不踏实,不敏捷而踏实,不敏捷而不踏实四种类型的学生,了解学生就是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特别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一种学习类型。当然学生类型有它稳定的一面,但也要考虑到学生通过学习会有变化,我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在了解学生中还要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    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确定课堂上要讲的主要内容,并拟定指导读书的读书提纲。 

    2、课堂工作 

    (1)首先搞好组织教学,这是顺利进行正常教学的保证。 

    数学“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与传统的组织教学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知道,组织教学的任务就是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终组织到当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是教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讲授上,但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一般地,初中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对的,分散是绝对的,因此,组织教学应贯穿于全部教学过程之中。 

“在实验的初期,教师组织教学的注意力应把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养成自学习惯上,以后逐渐落实在每个环节中(特别是学生自学活动中)。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具体指导、辅导,加强个别要求。例如:在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要求,自学课文,完成练习这一环节中,教师就在善于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注意力集中的程度,个别地、具体地有针对性的组织教学,并且常通过教学机智,采用暗示的手法去达到目的。 

在“启导·活动教学法”的组织教学中,教师要能真正起作用,达到目的,师生之间的感情因素非常重要,因此,教师的威信将起到较大作用。教师既要亲切又要严肃,要使课堂气氛活而不乱,尽量避免学生产生压抑和过度焦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发挥出正常的智力水平,高效地进行学习。 

    (2)其次是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涉及本课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点穿实质,然后,自然过渡,引入新课,简述学习课题,布置学习内容,出示读书提纲,明确学习要求,以保证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和完整性。充分地照顾了学生学习上的差异,这样学生可以快者快学,慢者慢学,达到了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 

    (3)再次是学生根据教师要求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先按要求“三读”即粗、细、精读教材,概括段意并眉批,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练习,每做一道大题或一个练习就核对答案,改错,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 

    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活动了,教师做什么呢?我们说自学,并不是不要教师,自学从来都不是无师自通的。在学生自学、自练、自检等独立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巡回辅导,另一方面根据备课时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具体地,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每一个学生。具体地说,对于学习思维品质不踏实的学生,要注意用具体的事例,通过严格要求,逐渐培养他们的踏实品质;对于学习成绩优异者,应指导他们向深度、广度发展,向他们提出进一步深入学习的要求,并具体落实,让他们能够充分利用课堂上这段宝贵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潜力,提高效率,超额超前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学习基础较差,思维不敏捷的学生,应加强重点辅导。我们的“启导·活动教学法”教学的特色不仅体现在“自学”上,而且还体现在“辅导”上,因此,我们提倡主动地“辅导”,积极的“辅导”,而反对那种等待学生举手,提问,教师帮助回答这种被动消极的“辅导”。在这里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和把握整个课堂,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非常重要。  共2页,当前第1页1

初一总结数学范文3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一 这学期,我担任的是初一(3)、(5)班数学教学。参加工作已经半年,由于缺乏工作经验,所以在工作中仍然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在这半年中我能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和收获,为下一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特作以下总结:

一、教学工作:

1、认真备课

本学期本人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研究,找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经常与其他数学老师相互交流,选择出新颖的教学教法,精心设计,写出切实可行的备课教案,并坚持做到超前备课,在上课前再进一步认真熟悉,做到熟记教案、熟记每节重点和难点,然后上课。这样就能够做到上课游刃有余,机动灵活,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后及时做出总结,写好课后记录,及时与其他老师交流、讨论。

2、认真上课。

本人在本学期严格做到了按时上课从不迟到,从不早退,认真组织课堂,上课严格要求学生,精讲多练,能够较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握装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原则,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主动积极的去引导、启发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针对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本人加大了对试题的研究,通过对考点的分析,进一步挖掘课本中的难点和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讲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本人还加强了电化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本人从这一学期末,已经着手课件制作的进一步学习研究,把多媒体真正引入课堂。

3、认真批改作业

本人一丝不苟的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从不马虎,从不应付了事,并且积极做到了及时批改,及时发放,不会因为其他工作忙而耽误了批改。从而保证了作业反馈的及时、准确,确保了作业的实效性。

4、认真进行月考

本学期月考,均做到了认真的全批全改,使反馈矫正做到有理有据,并把知识面拓宽到最大,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了最大的提高。

5、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主动积极与同备课老师交流,共同探究教育教学。积极参与学校公开周公开课教学。认真听取其他老师的每堂公开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矗

二、取得的成绩:

1、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与自己的努力之下,本学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3)班:及格21人,优秀6人,及格率%;一(5)班:及格19人,优秀5人,及格率%。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教学上的经验不足,.对学生缺乏一点耐心和信心.平时对学生批评多,表扬少.

(2)对学生要求还不够严格,学生的行为和学习习惯有待提高.班中总有上课多动,作业不认真的同学,作为教师在这方面抓得还不够.

(3)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困难学生较多,信心不足.教师在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别辅导上还做得不够.

3、改进措施:

(1)生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些思想观念,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有些学生有不好的学习习惯,例如作业字迹潦草,不写解答过程;不喜欢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不会总结消化知识;对学习马虎大意,过分自信等.作为任科教师要统一作业格式,表扬优秀作业,指导他们预习和复习,强调总结的重要性,并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如把错题改在作业本上,或者改在试卷上,另外还有其他的错题改在纠错本上等,让学生总结做题规律等.对做得好的同学全班表扬并推广,不做或做得差的同学要批评.使学生慢慢地建立起好的学习方法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当然,要改变根深蒂固的问题并不容易,要坚持下去.

(2)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

平时要认真阅读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查阅教学资料,适当适当调整课节数,认真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真正做到重点难点明确,方法得当,课堂有时效性,确实提高课堂效益。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就在备课组内讨论或者请教老教师,让他们帮忙解决.另外,要积极阅读教学教参书等。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道路有风和日丽的日子,也有阴雨连绵的岁月,你不能左右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却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改变世界,却可以改变自已。要从暂时的沮丧中走出来,卧薪尝胆,及时调整自己,为下一次考试早作准备。有这样一句格言:在人生的道路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只是别忘了赶路。

以上的取得工作成绩是本人积极努力的结果,但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位老师的帮助和支持。总之,本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以期望取得更大的成绩。

初一数学教师个人工作总结二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七年级5,6班数学教学。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行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下面把我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下总结。

一、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根据数学课标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教材外,还深入了解学生,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做出总结,认真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拟定了课堂上辅导方案,使课堂教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的数学课通常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有新知识的学习都以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它们使学生了解与学习这些知识的有效切入点。在这一学期,在课堂上能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一上课就感兴趣,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也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常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讨论、思考、表达。由于学生乐学,兴致高昂,通常学生获得的知识都超过教材和我备课的范围。

三、认真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将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然后评讲,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以提高后进生的成绩。

四、狠抓学生的学风。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总体情况一般。上课的时候有些学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不能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作业常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

五、虚心向同行其他老师学习

在教学上,积极征求同备课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好的方法。同时,能多听优秀老师的课,虚心向他们请教好做法和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结合他们的意见和自己的思考结果,总结出每节课教学的经验和巧妙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教学工作。

六、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初一总结数学范文4

一年级 十大易错重点题

【重点1】小芳拍球拍了50下,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

(1)小明可能拍了多少下?(请打“√”)

(2)小明最多拍了( )下。

【分析】因为“小明拍的比小芳少一些”,这就说明小明拍的球比“50下”少一点。“12下”比“50下”少得多,而“52下”是比“50下”多一些,都不符合要求。所以比“50下”少一些应该是“47下”。“小明最多拍了( )下”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最多”的意思,其实应该是在比“50下”少的范围内的一种“最多”情况。故而因比“50下”只少“1下”,才算“最多”的情况,即“49下”。

【重点2】小文看一本童话书,第1天看了16页,第2天看了20页,第3天应该从第( )页开始看起。

【分析】小朋友容易理解为第3天从第(21)页开始看起。其实第3天看的页数应该在第1天和第2天的基础上再往下看的,因此要先求出小文第1天和第2天一共看的页数:16+20=36(页),再用36+1=37(页),即第3天应该从第(37)页开始看起。

【重点3】王叔叔收了一批鸭蛋,前3天卖出30个,还剩8个。他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

【分析】此题关键要理解“前3天卖出30个”这个条件的意思,它是指前3天一共卖出30个,而并不是前3天每天都是卖出30个。因此,这题要求“一共收了多少个鸭蛋”,只要把“共卖出的30个”和“还剩的8个”合起来就行。题中的“前3天”在解题时不起作用。

【重点4】在计数器上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可以表示多少?最小呢?先画一画,再填空。

是( ) 最小是( )

【分析】用5颗珠表示两位数,应该把这5颗珠都放在十位上,即50;最小的话应该尽量多的把珠放在个位上,但由于是两位数,十位上必须得保留一颗,即14。其实这题还可继续思考:5颗珠还能表示出哪些两位数呢?可以有序地拨一拨,从的50开始,每次把一颗珠拨到个位,直至14。也就是说,用5颗珠表示的两位数有:50、41、32、23、14。

【重点5】学校有55个篮球,五年级借走16个,六年级借走25个。一共借走多少个?

【分析】对于题中出现三个条件时,有的小朋友就会手足无措了。其实可从问题出发,问题要求“一共借走多少个”,那只要把五年级借走的和六年级借走的合起来就是一共借走的。而题中的“学校有55个篮球”对于解决这个问题不起任何作用,是一个多余条件。因此,要善于根据问题,理清数量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条件来解答。

【重点6】小林和小军看同一本故事书。几天后,小林还剩15页没看,小军还剩23页没看。谁看的页数多?

【分析】因为小林和小军看的是同一本故事书,所以所看故事书的总页数是相等的。问题是“谁看的页数多”,我们知道看的页数多,剩下的页数就要少,相比而言小林还剩的页数少,所以小林看的页数就多。

【重点7】6( )+4的得数是七十多,( )里填什么样的数?

( )小于6的数 ( ) 6 ( ) 大于6的数

【分析】首先要理解“七十多”的意思,“七十多”是指从71开始到79的自然数。本来这个两位数是六十几,加4后变成七十多,说明这是一道进位加法,( )+4要满10。但由于七十多不包括70,所以填的数要大于6。当然,此题也可以把选项一一代入分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

【重点8】在47,75、57、70、77这五个数中,选择合适的填在框里。

【分析】明确分类标准是答题的关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只要找准数位,对于“十位上是7的数”与“个位上是7的数”这两类应该不是很难。但要注意“77”这个数,个位和十位上都是“7”,因而前两个框里都要填。

后两个框不是按同一分类标准的,要格外小心。注意“比70大的数”中不应该包括“70”;“单数”是指“个位”上是1、3、5、7、9的数,因而47、75、57、77这四个数都是。

在填写时要注意分类标准,还得知道由于分类标准的问题,一个数或许会填入框多次。

【重点9】妈妈带的钱正好够买这个蛋糕,妈妈最多有( )张20元。

【分析】“正好够买”,说明妈妈带的钱就是88元,不多也不少。而在“88元”里有8个十,即80元,如果都是20元的话,最多就是4张20元。

这题容易跟“妈妈买这个蛋糕付的都是20元,她至少要付几张20元”混淆。如果是这题,付4张20元只有80元,是买不到这个蛋糕的,只有付5张20元即100元才行。

【重点10】小英做了20朵花,小云做了9朵,小云最少再做( )朵才能超过小英。

【分析】对于这题,要紧抓两个关键词――“最少”与“超过”!“超过”就是要比小英的20朵还要多,又因为是“最少”的情况,所以只要比小英的20朵再多1朵就行。所以可以先求出小云再做几朵才能和小英同样多:20-9=11(朵);然后再多做1朵就能超过小英了,11+1=12(朵)。

二年级 十大易错重点题

【易错题1】÷=6……5,里最小填( ),这时里填( )。

【问诊】在寻找最小的除数时,部分学生容易忽略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误以为最小为1。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中,有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所以要大于5,最小是6。这时可以由6×6+5算出等于41。

【练习】÷7=……,填( )。

【易错题2】王老师带班上48名同学一起划船,每条船最多坐6人,至少应租几条船?

【问诊】本题错误原因主要有:1.理解题意时对条件分析不透彻;2.应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余数思考不全面。关于条件“王老师带班上48名同学一起划船”的理解应是一共有49人(包括王老师),列式49÷6=8(条)……1(人),由于还余1人,所以应再多租一条船,8+1=9(条),答案是至少应租9条船。

【练习】一辆卡车每次能运4吨货,现有23吨货,至少几次才能运完?

【易错题3】写出下面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问诊】本题出错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1.观察钟面时将时针与分针混淆,误以为是12时;2.观察时针指向12,误以为已经到了12时,将钟面错读成12时55分。首先,观察钟面要细心,时针短分针长。其次,钟面上时针看似指向12,但由于分针指向11,所以没有到12时整。可以用大约12时,快到12时了,12时少5分表示,所以应读作11时55分。

【练习】写出下面钟面上表示的时间。

【易错题4】放学回家,小红的前面是西,她的右面、后面和左面各是什么方向?

【问诊】本题错误原因主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不足,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不清晰,其次对这四个方向的关系不明确。首先,根据太阳从东方升起,明确生活中面向东时,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那么面向西时方向应该是相对的,与东相对的是西,与南相对的是北。其次,可以按照顺时针东、南、西、北的顺序来记忆。正确答案:小红的前面是西,她的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练习】面向北站立,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易错题5】里可以填几? 406<4058

【问诊】对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不熟练,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思考时分析不全面,误以为中的数只能小于5。在比较时,左边与右边都是四位数,接着从高位比起。千位与百位数字相同,接下来比十位,那十位可以不可也相同呢?我们可以发现个位的6小于8,所以十位相同也是符合这题的,那么里可以填5。

【练习】里可以填几? 5639>563

【易错题6】按规律填数,并读一读。

980,985,990,( ),( ),( )

3030,3020,3010,( ),( ),( )

【问诊】对万以内数的顺序不熟练,对十进制计数法没有正确而完整的认识。第一题,从980,985,990这三个数可见是5个5个地数,990再添5个,可以看个位增加5是995,个位再增加5是10,满十进1,十位9添上进的1又满十,再进1,百位同理进到位,所以是1000,正确答案是995,1000,1005。第二题可见10个10个数,3010减少10个为3000,3000减少10个,十位与百位为0,从千位隔位退位为2990,正确答案是3000,2990,2980。

【练习】773,783,( ),( ),813

9500,( ),( ),9800,9900,( )

【易错题7】把下面的长度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一排。

3米 32分米 4厘米 47毫米

( )<( )<( )<( )

【问诊】本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有:1.容易只关注单位,而不能数值与单位一起看具体的长度;2.单位换算的方法不熟练。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借助数的组成理解单位换算的方法,将4个不同单位的长度转换为同一单位的长度。3米=3000毫米,32分米=3200毫米,4厘米=40毫米,所以4厘米<47毫米<3米<32分米。

【练习】把下面的长度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一排。

3米 7分米 4厘米 50毫米

( )>( )>( )>( )

【易错题8】丁丁把17粒大米连接在一赵鼎 ,量得长大约是1分米。

170粒这样的大米接在一起的长大约是( )米,

1700粒这样的大米接在一起的长大约是( )米。

【问诊】本题错误的原因主要是从17粒到170粒,1700粒的变化无法与长度对应起来。170里面有10个17,所以170粒米长度应为10个1分米,即10分米,10分米=1米,同理1700里面有100个17,即100分米,100分米=10米。可对应排列起来更易理解之间的联系。

17粒 1分米

170粒 10分米 1米

1700粒 100分米 10米

【练习】小李测量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请你估一估,100张纸大约厚( )厘米,1000张纸大约厚( )分米,10000张纸大约厚( )米。

【易错题9】判断题:书本上的直角比三角尺上的直角大。( )

【问诊】对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不清晰,误以为书本比三角尺大,所以书本上的直角较大。角的大小与它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书本上的直角与三角尺上的直角叉开得一样大,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所以这题应该是错的。

【练习】比一比下面的三个角,在的角的( )里画。

【易错题10】分别按水果种类和卡片形状分一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在填空。

苹果比桃多( )个,桃和梨一共有( )个,苹果、桃和梨一共有( )个,三种图形一共有( )个。

【问诊】本题容易出错的原因有两点:1.分类标准不明确,导致按不同标准对数据进行分类出现错误;2.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出现遗漏现象。本题对图中事物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标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计算不同分类结果的合计数,利用计算结果检验分类结果是否正确(合计数应相同)。苹果比桃多2个,桃和梨一共有9个,苹果、桃和梨一共有15个,三种图形一共有15个。

【练习】按要求进行分类整理,把结果填在表中。

三年级 十大易错重点题

【易错1】合理计算经过的天数

(1)小丽学校2015年的寒假从2月3日开始,到2月最后一天结束,寒假一共有( )天。

(2)小林参加军训活动,从8月27日开始,到9月5日结束,军训了( )天。

【问诊】首先要注意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月份是大月还是小月。然后看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建议可以用列举天数的方式解答。本题的具体解答如下:

(1)首先确定2月有多少天,因为2015是平年,所以2月有28天,所以从2月3日开始到2月28日结束,一共经过:28-3+1=26(天)

(2)首先可以看出题目中的时间是跨月份的,所以计算的时候,应该分两段时间来计算:8月27日到8月31日(因为8月有31天)一共有31-27+1=5(天)、9月1日到9月5日一共有5-1+1=5天。所以一*训了10天

【易错2】求经过的时间

李叔叔上夜班,他晚上8时30分上班,第二天早上6时下班。他夜班要工作多长时间?

【问诊】这题考察的是对计时法的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转换,其次,对于求这种跨度不是一天的经过时间,建议把时间分两段进行计算。因为24时计时法中,一天的0时同时是前一天的24时,所以以0时为界,前面为一段,后面为一段。在本题中,为了计算方便,先把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计时法:晚上8时30分是20时30分、早上6时是6时,所以两段时间是20时30分——24时、0时(24时)——6时,分别计算时间:24:00-20:30=3(时)30(分)、6:00-0:00=6(时)、6小时+3小时30分=9小时30分。

【练习】我每天早上9:00上班,下午5:00下班,中午休息1小时,我一天工作几小时?

【易错3】右图中,长方形被分成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的( )。

A、周长和面积都相等

B、周长和面积不相等

C、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D、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问诊】周长指的是一个图形(或物体)一周边线的长度;面积指的是一个物体或图形的面的大小。所以我们来看甲、乙的面积,很明显甲的面比乙的面大,所以甲乙的面积不相等;再来看周长,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性,我们可以知道,二者都是由分别相等的两条边和一条公共边组成的,所以周长相等。

【练习】比较下面两个图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的面积相等,周长也相等

B.甲、乙的面积相等,但甲的周长大

C.甲、乙的周长相等,但乙的面积大

【易错4】填表题

【问诊】这种类型的题目是比较常见的,这一题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全面了。首先,既有周长的计算,也有面积的计算,而这正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其次,关于边的条件,有的用同一单位表示,有的用不同的单位表示,所以一定要仔细读题,看清单位是不是统一,如果不统一,第一步就是要统一单位。此外,还考察了学生对面积、周长公式的掌握程度,给你周长,让你求边长。

建议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按以下的步骤解题:

(1)统一单位。比如长6dm,宽3cm的长方形,你要统一成长60cm,宽3cm的长方形;

(2)确定所求。如果是求面积,要调用面积公式;如果是求周长,调用周长公式;如果给出正方形周长,求边长,调用公式:边长=正方形周长÷4;

(3)套用公式,列式计算。

(4)检查得数是否有单位。单位要匹配,周长对应周长单位,面积对应面积单位。

【练习】(1)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2)求一个面积为49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易错5】商店有三种钢笔,价格分别是8元、15元、24元;有两种笔记本,价格分别是6元、9元。小亮带100元去商店购买钢笔和笔记本。

(1)买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

(2)买1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

【问诊】在这一题中,有几个关键的词语:最多(少)要用、最多(少)找回,一定要搞清楚“要用”是指的买东西花掉钱,而“找回”是指买东西剩下的钱。搞清这一点后,再去判断“最多(少)要用”是指买价钱(低)的物品花的钱,“最多(少)找回”是指买价钱最低(高)的物品后剩下的钱。

所以现在我们来看问题“(1)买1支钢笔和3本笔记本,最多要用多少元?最少呢?” 最多要用多少钱,就是去买价格的物品,也就是1支24元的钢笔和3个9元的笔记本,列式为:24+3×9=51(元)。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用的钱。问题“(2)买1支钢笔和1本笔记本,最多找回多少元?最少呢?”中,要求最多找回的钱,那么就要花去最少的钱,所以购买的是价格最低的钢笔和笔记本,列式为:8+6=14(元) 100-14=86(元)。类似的可以解决最少找回的钱。

【易错6】

【问诊】没有真正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看到题目中的数字就列算式,根本不看信息和问题之间的关系。还有就是一部分同学计算出错,致使最终结果出错。

建议:刚开始做题时,可以在练习本上适当地写一下等量关系式,分析清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再列式计算。从问题出发,找出条件中相应的数学信息,利用数学信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练习】小明和爸爸各多少岁?

【易错7】商店中一件上衣76元,一件连衣裙22元,一顶帽子8元。

(1)买4条连衣裙比买1件上衣多花多少元?

(2)连衣裙和帽子各买4件,150元够吗?

(3)买4条连衣裙的钱,如果买帽子,能买几顶帽子?

【问诊】没有读懂题意,没弄清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或者在列带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时,忘记加上括号。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进对小括号作用的认识以及敏感性。可以让学生先独立练习,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感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看算式的运算顺序是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一致,及时发现列式中的错误,保障问题能够正确解决。

【练习】面包每袋3元,饼干每盒9元,买3袋面包和1盒饼干,应付多少元?

【易错8】把20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些桃子的( ),3份是这些桃子的( )。

【问诊】这类题目是考察的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很多同学没有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及“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和区别,导致错误。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时,首先要看清楚平均分的总份数是多少,然后再看是取其中的几份。提醒学生“其中的几份”作分数的分子,“总份数”作分数的分母。

【练习】小明有4块巧克力,吃了2块,他吃了的是原来总数的( )。

【易错9】一本《故事大王》15.6元,比一本《谜语》贵2.8元,一本《谜语》多少钱?

【问诊】考察的是小数减法运算。在用竖式进行小数的减法运算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错误:(1)相同数位不能对齐;(2)当被减位某一位上的数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却没有退位;(3)整数部分相减得0时,没有把0落下来。

建议: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时,先把被减数和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减数、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此外,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先看明白题目给了什么条件,隐藏了什么条件,利用这些条件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才能下笔做。

【练习】丁丁用一根4.3米的竹竿测量一个水塘的深度,竹竿入泥的部分是0.3米,露出水面的部分是1.2米。这个水塘深多少米?

【易错10】青青、红红和方方三个小朋友百米赛跑的成绩分别是12.6秒、13.4秒、13.3秒。请问( )跑的最快?

【问诊】解决此题首先你要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在赛跑中,用时越少,跑的越快。很多同学搞不清楚这一点,以为时间越大,跑的越快。知道这样一个常识后,你还要明白小数如何比较大小。有的同学对小数的认识不够,有的认为小数都比1小,有的认为小数的大小与小数的位数有关,认为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越大。一定要弄清楚比较小数的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当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小数就大。

【练习】比1大,比1.5小的小数有( )个?

A.100 B.1000 C.无数个

四年级 十大易错重点题

【重点1】填空:下图中图形A向下平移( )格得到图形B。

【分析】平移的距离要看平移前后图形一组对应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看两个图形之间的距离。因而右图中图形A向下平移( 3 )格得到图形B。

【重点2】选一选。

【分析】旋转必须图形里每条边每部分都一起旋转且大小不变,原图是较短对角线旋转180°后还应该是较短对角线,因而正确选项是( ④ )。

【重点3】100000= ( )万

9990000000≈ ( )亿

【分析】这题前面一个填空是数的改写,后面是求近似数。审题一定要严谨细致。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做单位,去掉原数后面的4个“0”,其他部分照抄,再在后面添上“万”字。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近似数就要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精确到亿位,要看清数位。正确答案10和100。

【重点4】两个乘数的积是68,其中一个乘数乘6,另一个乘数乘25,则积乘( )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积的变化规律,孩子容易错,原因是不仔细读题。跟着感觉走!平时练习时做过积是( )的题,所以做到这题就想当然了。其实我们读题时应该圈划出关键字“乘”,这题是问积“乘”多少,而不是积“是”多少。所以正确答案是150。

【重点5】李大叔家有129棵银杏树,去年平均每棵收获银杏68千克。今年预计每棵比去年多收获19千克,今年预计能多收获银杏多少千克?

【分析】这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运用。学生容易忽略问题是求今年预计能“多”收获银杏多少千克,而求成今年预计能收获银杏多少千克,导致错误的发生。仔细读题,理清条件,看准问题再下手。把“多”这个关键字圈出来,重点分析数量关系,可以简便算法列式19×129=2451(千克)求出今年预计多收获的千克数,也可以用今年能收获的千克数(68+19)×129减去去年收获的千克数68×129,得出今年多收获2451千克。

【重点6】用计算器算一算,看看长方形框中的9个数的和与长方形正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要使长方形框内9个数的和是153,该怎样框?

【分析】首先用计算器算一算图中长方形框中的9个数的和是135,是中间数15的9倍。还不能轻易下结论所有长方形框中9个数的和都是中间数的9倍。我们再框两个试试,结果也是如此,结论成立。那么要使长方形框内9个数的和是153怎样框?我们可以根据规律先算出中间数是153÷9=17,以17为中心向外延展框出9、10、11、16、17、18、23、24、25

【重点7】小薇家有三姐妹,今年一共34岁,姐姐比双胞胎妹妹大4岁,姐姐今年多少岁?妹妹呢?(先根据题意画线段图,再解答)

【分析】

我们先根据题意画出左面的线段图,数量之间关系也就浮出水面,明朗可见了。注意题中一个重要条件双胞胎妹妹。通过看图分析数量关系先算出今年妹妹的年龄(34-4)÷3=10(岁),再求出今年姐姐10+4=14(岁)。

【重点8】简便计算54+75+46

【分析】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便计算如下:

54+75+46

=54+46+75

=100+75

=175

【重点9】马小虎把25×(-4)错算成25×-4,他算出的结果与正确的结果相差多少?

【分析】其实这题可以用设数法举例子,比如假设=5,那么把=5带入原式25×(-4)求得正确结果是25,再带入错算的算式25×-4求得121,最后用小马虎算出的结果121和正确的结果25相减得出两者相差96。也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将左边变成25×-25×4和错算成的算式25×-4进行比较,从而推导出两者结果相差25×4-4=96。

【重点10】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5厘米和1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推得这个等腰三角形腰是10厘米,底是5厘米,因此周长是10×2+5=25(厘米)。

五年级 十大易错重点题

【问题1】小强用一根10米长的绳子绕一棵树干3圈后,还剩下0.58米。这棵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与解】要想求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先要求出树干横截面的半径。根据“小强用一根10米长的绳子绕一棵树干3圈后,还剩下0.58米”,可以求出树干横截面的半径是(10-0.58)÷3÷2÷3.14=0.5(米),这棵树干横截面的面积是3.14×0.52=0.785(平方米)。

【问题2】一个挂钟,钟面上的时针长5厘米。这根时针的尖端一昼夜所划过的路线,一共有多少厘米?

【分析与解】挂钟上的时针每小时走一大格,这根时针的尖端一昼夜所划过的路线就是它经过24小时所走的厘米数,即时针的尖端走两圈的厘米数。这根时针的尖端经过1圈走2×π×5=10π(厘米),一昼夜所划过的路线一共有10π×2=20π(厘米)。

【问题3】一根蜡烛第一次烧掉全长的1/5,第二次烧掉剩下的一半。这根蜡烛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

【分析与解】这根蜡烛第一次烧掉全长的1/5后,还乘下这根蜡烛的1-1/5=4/5。第二次烧掉剩下的一半,即烧掉这根蜡烛的4/5×1/2=2/5。因此,这根蜡烛还剩下全长的1-1/5-2/5=2/5。

【问题4】有12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每人分得的铅笔是总数的。

【分析与解】求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几分之几,要把12支铅笔看作单位“1”,这里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其中1份占12份的1/12,即每支铅笔是铅笔总数的1/12。求每人分得的铅笔是总数的几分之几,仍把12支铅笔看作单位“1”,这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其中1份占2份的1/2,即每人分得的铅笔是总数的1/2。

【问题5】一瓶油重7/2千克,第一个星期吃了3/2千克,第二个星期吃了6/5千克。这瓶油比原来少了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这里要求的是这瓶油比原来少了多少千克,就是求两个星期一共吃了多少千克油。即3/2+6/5=27/10。

【问题6】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你能算出*部分的面积吗?

【分析与解】右图中*部分是一个扇形,其面积占整个圆形面积的,因此,只要求出圆形的面积就容易求出*部分的面积。可题目中并没有给出圆形的半径,怎样才能求出圆形的面积呢?仔细观察,正方形的边长就是圆的半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圆的半径的平方,即r2=8,因此,圆的面积是π×8=8π(平方厘米),*部分的面积为8π×=6π(平方厘米)。

【问题7】小明、小华和小芳各做一架航模飞机,小明用了3/4小时,小华用了5/6小时,小芳用了0.8小时。( )做得更快。

【分析与解】这里要正确理解“做得更快”的含义,用的时间越少,做得越快。3/4=0.75,5/6=0.8333,容易得到3/4<0.8<5/6。因此,小明做得更快。

【问题8】一个直径为6米的圆形花坛,在它的周围铺设一条2米宽的小路。求这条小路的面积。

【分析与解】如图,要求小路的面积,就是求图中圆环的面积,内圆的半径是6÷2=3(米),外圆的半径是3+2=5(米),因此,这条小路的面积是π×52-π×32=16π(平方米)。

【问题9】判断:半径2厘米的圆,周长与面积相等。( )

【分析与解】虽然半径是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数值都是4π,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不能进行比较,因此,本题错误。

【问题10】一块草坪被4条1米宽的小路平均分成了9小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与解】本题中的草坪被4条小路分成了9块,看似比较困难,这里我们可通过平移将这9块草坪,将它们转化成一块长为45-1×2=43(米)、宽为27-1×2=25(米)的长方形,草坪的面积为43×25=1075(平方米)。

六年级 十大易错重点题

【易错题1】计算下面各题:6500÷25×4;106-43+57;84×10÷84×10

【问诊】学生中常见的错误分别为:6500÷25×4=6500÷100=65;106-43+57=106-100=6; 84×10÷84×10=(84×10)÷(84×10)=1。显然受简便计算思维定势的影响,他们把“6500÷25×4”与“6500÷(25×4)”,“106-43+57”与106-(43+57)”,“84×10÷84×10”与“(84×10)÷(84×10)”混淆。引导孩子对简便计算进行审题,明确其运算的意义尤其重要。

【练习】6÷3/5-3/5÷6 ;4×3÷4×3;125×125×64

【易错题2】一根5米长的绳子如果用去4/5米,还剩多少米?如果用去4/5,还剩多少米?

【问诊】学生对于2个4/5的意义理解不清楚,误以为“用去4/5米”和“用去4/5”是一回事。第一个“用去4/5米”,是用去了一个具体的长度,而第二个指的是分率,用去的占全长的4/5,剩下全长的1/5。因此,理解题目中分数的意义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础。

【练习】把4/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每份长多少米?

【易错题3】把一张半径为3厘米的圆形纸片平均剪成两个半圆,每个半圆的周长是多少?

【问诊】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不少学生误以为圆周长的一半就是每个半圆形纸片的周长,直接用2×3.14×3÷2=9.42(厘米)。半圆周长与圆周长的一半,两个看似相同,实则不同,半圆的周长=圆周长的一半+直径的长,半圆周长比圆周长的一半多出了一条直径。因此本题还要用9.42+3×2=15.42(厘米)。解决类似的问题要学会画图分析,并注意概念间的不同。

【练习】下图的周长是( )米。

A.25.7  B.31.4 C.15.7  D.39.25

【易错题4】给3、5、9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是( )。

【问诊】这道题目的答案并不,不少学生在完成此题时,常常考虑问题不全面,只考虑了其中的一种情况,忽略了其他的情况。本题可以分三种情况讨论:如果补充的数是数,则为5×9÷3=15;如果补充的数是最小数,则为3×5÷9=5/3;如果补充的数是中间的数,则为3×9÷5=27/5。因此,对于一个数学问题,考虑是否全面,影响着解题的正确率。

【练习】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是8cm与15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易错题5】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16,19,57,51,23,91,97,87,79,29

【问诊】完成本题时,有些学生判断质数和合数时受到奇数和偶数的影响,误认为奇数51和91是质数。其实51是3的倍数,91是7的倍数,所以它们都是合数。有些学生认为19、79、29是合数,他们看到这几个数的个位是9,9是合数,所以这些数也是合数,其实这些数都是质数。有些学生对判断97是否是质数时,不知如何思考,凭空猜测。其实我们只要用97分别去除以2、3、5、7等质数,发现都不是它们的倍数,所以97是质数。

【练习】请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

【易错题6】如图,请你把梯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0,并画出来。

【问诊】图形旋转有三个关键要素:一是旋转的中心,即绕哪一个点旋转;二是旋转的方向,三是旋转的角度。本题有3种典型错例:

图1旋转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都没有问题,但旋转时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搞混淆,导致梯形“斜腰”的方向明显出现了错误。图2乍一看挺有道理,仔细观察会发现梯形没有绕着A点进行旋转,旋转的中心点发生了错误。图3“叠加”了图1和图2的错误,旋转中心点以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在旋转时都出现了偏差。

【练习】把下图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并画出来。

【易错题7】做一节底面直径为2分米、长3米的烟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问诊】烟囱是“无盖”的。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学生习惯于求标准圆柱体的表面积,易算成“有盖”的。因此,本题只要求该圆柱体的侧面积,不需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另外,粗心的学生还会忽视本题中单位不一致的问题。烟囱的长是3米,而直径是用分米做单位,最后要求的面积也是用平方分米作单位的。因此,在解答此题时,要将烟囱的长度单位化成分米。最后的结果要保留整数,要保证铁皮够用,本题应当采用“进一法”保留近似数,部分学生会误用“四舍五入”保留近似数。数学上有很多这样的题目要结合生活的原型进行思考。

【练习】长方体火柴盒的长5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请你算出制作一个这样的火柴盒至少用硬纸多少平方厘米?(不算粘贴处)

【易错题8】在比例尺是1/1000的地图上,量得一长方形地的长是7.5厘米,宽为4厘米。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问诊】不少学生会用7.5×4=30(平方厘米)求出这块长方形地的图上面积,再用图上面积30×2000=60000平方厘米=6平方米,求出实际的占地面积。这部分同学忽视了面积的变化规律,如果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2000,那么图上面积:实际面积应为:12:20002,而不是1:2000。本题求出图上面积后,应用30×2000×2000=120000000平方厘米=12000平方米求出实际面积;或者也可以先求出实际的长和宽,再求出实际的占地面积。

【练习】在比例尺为1:2000的沙盘上,实际面积为800000平方米的生态公园,图上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易错题9】用20千克黄豆可榨油13/5千克,平均1千克黄豆可榨油多少千克?榨1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黄豆?

【问诊】此题围绕黄豆和油两个量展开,都运用除法计算,很多同学理不清“20÷13/5”和“13/5÷20”是哪个量。为了帮助孩子学会,引导他们学会从多角度分析,有以下方法:①估算,确定方向。“20千克黄豆可榨油13/5千克”,可知估算1千克黄豆榨不出1千克油,1千克油需要黄豆的重量远远多于1千克。估算可以确定所求结果的范围,预防解题中出现严重偏差。②抓住商,确定被除数。确定被除数是此类题目解题技巧。问题中的商和被除数表示同一种物体的量。例如:平均每千克黄豆可榨油多少千克?商是“油”,那被除数应该也是“油”。即用13/5÷20求得每千克黄豆可榨油13/100千克。③抓住平均分,确定除数。确定除数也是技巧之一。可以从“平均分”入手,平均每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黄豆?是将油的千克数进行平均分,那除数就是“油”,即20÷13/5=100/13(千克)。

【练习】某品牌汽车加了30升92号汽油,共用了189.9元,行驶了500公里。平均每升汽油多少元?每升汽油可以行多少公里?每公里耗油多少升?

【易错题10】小明上山速度为1米/秒,下山速度为3米/秒,则小明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初一总结数学范文5

一、抓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刚从小学毕业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尚处于低级阶段,他们往往以完成作业为主,不习惯看书,不会记笔记,不善于总结,不善于观察和解释现象,不善于动手操作,等等。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将使学生在学习中处处遇“红灯”。因此,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法,亦是当务之急。具体做法有如下几种。

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

让学生对难以理解的地方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如概念课可以这样预设提纲:① 请同学们找出概念的关键词;② 学习这个概念你有什么想对同学们做个友情提醒的。使学生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随课预习可以解决刚上初中的学生没有预习课本的习惯,又可以让学生从懒散的课间休息状态尽快地回归课堂。长此以住,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预习书本知识,并且养成预习的好习惯了。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数学课堂学习的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听”是感官的直接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 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 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 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 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⑤ 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一定要掌握好最佳的讲授时机,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 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 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 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 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 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 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 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课前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年级的自习课较多,数学作业可以指导学生在校按照先复习再做的模式去做,让他们品尝到这样做的甜头,他们的作业就不需要老师再操心了。

二、让作业批阅从“苦、累、无效”走向“轻松而有效”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 “全批全改”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是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和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时间难以保证。二是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鉴于这些弊端,可以做以下尝试:① 随堂批改作业。新课上完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② 同桌互相批改作业。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学生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汇报,老师针对汇报的情况讲评。③ 教师抽查和面批。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④ 坚持每天到校就收作业。这样做让学生没有时间抄袭作业,教师能较准确地了解学生对昨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地调整教学。

三 、让练习和试卷讲评课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有新的收获

数学课堂教学,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用于练习和考试的试卷讲评。而在现实教学中,试卷讲评如果还只停留在逐题串讲、就题论题,学生似懂非懂、爱听不听,讲评课收效甚微。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已成为关系到能否较快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大问题。为此可采用以下做法:

1.知识成网络

讲评前要做到概念清晰、题型明了。确切理解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和定理,这是正确分析、解答试题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的讲评不能只将目光集中在具体的某一个问题上,而应注意帮助学生理清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启发思维,突出主体性

讲评课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原则。讲评的起点应使大多数同学受益,既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教师要打破一言堂的习惯,发动学生参与评析试卷,有些题目,可以由学生担当“讲解员”,分析他们是如何进行正确思维,得到正确或巧妙解法的,为其他学生进行思维示范,也可以让他们谈谈怎么产生错误思维的,这样有利于其他学生弥补自己思维方法上存在的缺陷;有些在认识上比较模糊的题目,可以由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获得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失误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组织、点拨、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巩固强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维水平。

3.以点带面,体现综合性

同一份练习或者试卷的题目有许多可能涉及的知识是同一个内容的不同方面,或不同知识的同一个方面,这样的题目如果教师就题论题,孤立讲解,不仅费时,而且低效。因此,在评析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这些相关联的知识或题目的讲解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采用相同知识归一、不同知识对比的方法进行讲评,以“点”带“面”,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全面、完整地理解知识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发展,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教师应作进一步的“借题发挥”,促使学生思维的发散,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发散引导:① 对练习或者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发散――“一题多解”;② 对练习或者试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发散――“一题多变”;③ 对试题本身进行发散――“一题多拓”。

4.教师对各种题型规范的板书示范

教科书的习题容量是有限的,很多习题很难在书上找到解题示范,这就要求教师能在讲评过程中一节课至少能有一道规范的板书示范。

四、建立学习竞争、互助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一新生的特点是喜欢争强好胜,利用这点在初一建立学习小组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新生入学后,通过几次单元测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将他们俩俩分组,组定下后就可以把竞争的规则告诉他们:每次小测验分数高的同学获胜,失败者将考题及解答过程认真抄写一遍,胜利者可以获得老师的奖励,并且只需要把做错的题目抄写一遍就行。随着学习的深入,到了初二、初三学困生就不能采用这个方法,他们期待的是得到他人的帮助,教师在这时候就应该出面推他们一把,给他们创造拜师学艺的机会,让班上的优秀学生接收他们为“徒弟”,并且签约上岗,明确“师傅”的责任,“师傅”帮助“徒弟”的学习并且监督他们的纪律。如果“徒弟”违反合约的内容,“师傅”可以提出解除合约,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学困生的纪律,缓解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师傅”也要起到表率的作用,带领“徒弟”一起取得好成绩的将会得到老师的嘉奖。优等生在初二、初三也不能放松,初一的竞争方法对他们超越他人仍然有鞭策作用,所以可以继续沿用。

五、教师要有写反思的习惯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反映出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教学反思就是对过去了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进行重新思考。作为教师在教学一节课或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只有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不断调整教学设计,不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

1.课前反思――教学成功的基础

对于每一节教材内容教学之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以往已获得的经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这样所写的教案能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把“以学生为本”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教学的过程中。

2.课中反思――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尽管课前对教案作了精心的设计,仍会存在有些课前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课堂教学中仍会有突发事件产生。

3.课后反思――诊视自己的教学得失

作为教师,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是否合理,讲授内容是否清晰,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教得是否愉快,还有什么困惑;等等。把这些想清楚,作一总结,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由于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写反思不一定要长篇大论和华丽的词藻修饰,记下当时的真实感想即可。

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纠错习惯

做学生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解题的时候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下次在遇到时还会反复出现相同的错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关,我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在初一新生入学的时候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本厚的笔记本作为纠错本,把每次考试、作业中自己反复犯错的地方摘录在纠错本上。一般每次考试出错的题目,多数同学都要专门写到纠错本上,有些同学是直接将正确的答案写到上边,后边写上自己出错的原因。这对比性不太强,我建议学生用这样的格式:左边是试卷上自己最初的做法(甚至老师的评语);右边是自己重做的最标准答案;然后在这个题目下边写出自己做题时出错的原因,并且要标明自己改进的方法。纠错本,记录了自己出错的所有问题,是自己失败经验的总结,在考前翻看一下,能吸取经验,从而提醒自己,达到提高成绩的最终目的。

七、考前抓基础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前耐心抓基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一、初二在每次大考前2~3天让学生回归课本,把当册的计算题有选择地布置学生重新写几题,然后给学生面批,每次均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临近中考前几天,成绩好的同学容易轻敌,专抓难题攻难题;基础差一点的同学此时脑子一团浆糊,不知道该抓什么。我通常会把提前收集到的近五年的中考试题中的基础计算题和基础证明题打印出来让学生做。一个目的是为了提醒学习好的学生基础知识和书写要规范,另一个目的是推基础差的学生一把,让他们在基础题上稳稳把分数抓住。每当看到学生们信心满满地走出考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我把会做的都写好了,我觉得考题不难。”这更证明了考前重视抓基础是考试制胜的法宝!

初一总结数学范文6

误区之一:面向全体的教育,就是全优的教育

素质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本意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不歧视差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有些教育部门却片面的认为,面向全体就是要全面达标,甚至是要全部达优。这种教育观往往根据考试结果使用“一棒子打死”的教育评估方式,来强化对教师学生的评价。在这个指挥棒下,师生们都累得精疲力竭,可“白加黑”和“五加二”都无济于事。有所城区学校,今年有个初一学生黄某,智力较弱,小学时基础极差,升入初中时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分都不足10分,经几位任课老师千辛万苦的辅导,到了期末,总算摆脱了个位数。此时老师们早已精疲力竭,可就因为这位同学分数未“达标”,各位任课老师年终绩效考核工资都被扣除数百元。这种教育到头来是:老师辛苦无收获,学生累死又厌学。造成这种误解的根源就是管理者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没有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价机制,极大地挫伤了师生的教学积极性。

误区之二:文化成绩仍是衡量素质教育的最好标尺

现在有些学校,他们在评价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时候,往往就以文化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至于各方面能力是否得以提高,学习方法是否有所改进,思想是否得到陶冶等一律不予理会;有的学校一月一大考,一周一小考,一考一排名,一考一总结,学生考得晕头转向,老师忙得废寝忘食。学校评价一位班主任老师工作能力的强弱|、一位任课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都是裸地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的依据。这泳臀扌沃懈老师,特别是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和错误的发展导向,会严重挫伤学生求知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会遏杀某些学生特长的发挥,甚至断送他们一生的光明前途和幸福。

这样的教育能算是素质教育吗?在这种制度下,学生的美梦能成真吗?照此做法,爱迪生还会成为大发明家吗?正应了有位学者的话:素质教育搞得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

误区之三:素质教育是不要考试的教育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素质教育”、“功力”强大,只要实施了素质教育,学生的各种素质就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既然国家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文化课考试就没有必要重视了。于是,从一个极端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在有些地方,连小学升初中的水平能力测试也取消了。一个小学毕业生竟然写不了几个字,连简单的计算也不会,让人嗟叹不已。

误区之四:素质教育就是活动课教育

不少的中小学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多开一些活动课,音乐、体育、美术活动课等,其实早在我国的教育大纲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就被纳入了教学课程体系之内。这不过是把以前的欠帐还了罢了:而且就素质教育的内涵而言,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进行某种活动(即实践能力)。当然素质教育的形式中肯定要求有活动。就其形式而言,可以有活动课的形式,但这仅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全部。素质教育并不等于活动课教育。

误区之五:素质教育等于特长课教育

现在不少的中小学认为要搞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特长,要培养特长就得开特长班,于是音乐特长班、美术特长班、体育特长班、舞蹈特长班等等。有些县城学校为了学校升学指标的排名,干脆就取消了体育、音乐、美术课程。虽有艺术节、体育节,也只是形式上的,目的是收集资料,应付档案检查。这些特长班当能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有所补益,但这并不是素质教育的素质的全部,素质教育的素质应该是全面的素质,不仅要有一般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更要有全面的素质的提高。这些特长班不过是培养了学生某一方面的特长,他们的整体素质并未得到全面提升。

误区之六:素质教育就是英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