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灾害治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治理

地质灾害治理范文1

关键词: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生命安全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因此,地质环境就成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质环境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建设带来很大影响,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近年来,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在我国各个地区,不仅使人民群众受灾严重,同时也给国家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地质灾害成因和发生规律,采取有效措施对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治,成为国民日益关注的问题。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

要做好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必须先了解地质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的分类是比较复杂的。从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自然变异引起的地质灾害,称为自然地质灾害;另一类是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称为人为地质灾害。从地质环境或者地质破坏的速度上划分,可以分为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和缓慢性的地质灾害。突发性的地质灾害也是人们常说的狭义的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缓慢性的地质灾害又称为环境地质灾害,包括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

二、地质灾害的成因

1.由于资源开发和采掘的不规范性,部分开采工人的安全意识淡薄,使他们在开采时,存在不合理或违规的开采现象,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过度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导致人为不合理开采,对安全工作不予重视,预留的矿柱较少,长时间不规范开采造成应力失稳,形成采空区坍塌、山体开裂等,继而发生山体崩塌滑坡。

2.在河流断面上大量修建的水利工程、山区水库和拦水坝,使下游河段的水体发生了变化,当特殊原因诱发堤坝决堤时,会引起严重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两侧山体滑坡等,造成地质灾害发生和水土流失,另外,拦水坝渗漏和水土流失,增加了土地的浸润和软化作用,也导致了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3.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逐渐稀缺,人们不断地开挖边坡和依山建房,政府大量修建公路,形成了人工高陡切坡,当应力失稳时,极易诱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

4.由于人们对环境的无节制破坏行为,导致地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大量砍伐树木、放炮采石、破坏植被,从而严重破坏了稳定的生态环境,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沙漠化速度加快,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三、关于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

1.加强地质灾害的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工作的宣传力度,强化人们对于地质灾害的普遍认识,明确地质灾害对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有关部门管理人员必须强化灾害意识,确保在地质灾害来临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应对灾害风险,不至于惊慌失措。管理人员和人民群众都要正确认识到地质灾害的不可预见性,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意识,使之能够在地质灾害来临时主动应对风险。例如:可以村为单位,开展地质灾害知识讲座、组织广播电视讲座等,对人们大力宣传地质灾害知识,培养全体人民的灾害意识,在不同的地方制作地质灾害教育宣传栏,从而保证做到在地质灾害来临前做好预防,在灾害中从容应对,在灾害发生后能够积极自救,提高生存能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对灾害能够更加重视,做到居安思危,增强防灾的意识。

2.建立有效科学的地质灾害提前预警系统。建立有效科学的预警系统,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对不同地区地质灾害情况的分析,建立起适合当地情况的完善的地质灾害防范制度和应急预案,并通过上传下达,层层落实,确保每个环节都安排具体人员负责。有关部门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及时对地质灾害进行适时监控,定期一些关于地质灾害的宏观变化信息,提高工作人员对地质灾害的把握程度,从而采取有效的地质灾害防范措施,将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同时还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建立起地质灾害防范的电子网络平台,这已经逐步成为加强地质灾害防范的重要手段,在这种网络平台中,可以将不同地区地质灾害的情况及时汇报到相关部门,从而为该地区提出有效地灾害防范措施,提高地质灾害防范的及时有效性。能够迅速将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覆盖整个地区,全部聚集到这个监控空间中,并在地质灾害防范过程中实行动态监测,做好灾害防范措施,尽可能规避风险。

3.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要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必须建立符合实际的管理制度,需要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完善而又规范的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必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规范用于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预算和管理,建立严格的审批和监督制度。(2)规范职能,加强相关部门的职责划分,确保各部门人员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做好本职工作和行使职能。此外,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的管理工作,需要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掌握地质灾害在一定区域内发生变化的规律,找出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危险区,并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要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配置与地质灾害管理相适应的软、硬件设施。作为上级主管部门,要与地方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共同提出解决办法,在政策上给下级部门创造条件,使地质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得到更快的发展,使之方便管理,提高效率,。在管理中,对于地质灾害情况复杂的区域,要做到24小时监控,重点管理。

4.因地制宜加强综合防治工作。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过程中,除了提高人民的安全意识,建立有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预测系统和科学的管理制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因地制宜地加强综合防治工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政府要积极行动起来,鼓励和带动村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护好水土资源,尽量减少水土资源流失,矿产资源开采过程需要科学管理、整体规划、边采边治、杜绝盲目开采。另一方面,在建造水利工程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渠道渗漏和水土流失,减轻土地的浸润和软化作用,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地质灾害的发生。更主要的是,各地要依据实际情况,加大已有应急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作,从资金、技术、人才上予以重点扶持,将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去安排,去规划,去治理,一切以围绕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优化为基本出发点,合理布局,综合整治。

四、结语

总之,通过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消除地质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保证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创造出和谐美丽的生存家园。

参考文献:

[1]杨文进. 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措施[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6:72-73.

[2]申力,刘晶辉,江智明. 抚顺西露天矿边坡工程地质灾害浅析[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9,01:35-39.

地质灾害治理范文2

第一条为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有效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实施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是指对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或者地质灾害隐患,采取专项地质工程措施,控制或者减轻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

第三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均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

第四条国土资源部负责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和管理。

第五条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活动的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在资质证书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资质等级与业务范围

第六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三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单位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名且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勘查项目相适应的钻探、物探、测量、测试、计算机等设备。

第七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十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八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一百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

少于十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五名;

3.近三年内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任务,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资金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技术人员总数不少于十名,其中岩土工程设计、结构设计、工程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五名且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不少于三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相适应的设计、测试、制图与文档整理设备。

第八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的各等级资质条件如下:

(一)甲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一千二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五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优良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大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二)乙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六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三十名;

3.近三年内独立承担过五项以上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项目,有良好的工作业绩;

4.具有与承担中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三)丙级资质

1.注册资金人民币三百万元以上;

2.岩土工程、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预算专业技术人员和项目经理、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管理人员总数不少于二十名;

3.具有与承担小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相适应的施工机械、测量、测试与质量检测设备。

第九条除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资质条件外,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还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中申请施工资质的单位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资格;

(二)有健全的安全和质量管理监控体系,近五年内未发生过重大安全、质量事故;

(三)技术人员中外聘人员不超过百分之十。

第十条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大、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

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

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单位,可以相应承揽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

第十一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分为大、中、小三个类型。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治理工程总投资在人民币二千万元以上,或者单独立项的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项目经费在人民币五十万元以上;

2.治理工程所保护的人员在五百人以上;

3.治理工程所保护的财产在人民币五千万元以上。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中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1.治理工程总投资在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二千万元以下,或者单独立项的地质灾害勘查项目,项目经费在人民币三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2.治理工程所保护的人员在一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

3.治理工程所保护的财产在人民币五百万元以上、五千万元以下。

上述两种情况之外的,属于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第三章申请和审批

第十二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批机关为国土资源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申请的具体受理时间,由审批机关确定并公告。

第十三条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应当在审批机关公告确定的受理时限内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资质申请表;

(二)单位法人资格证明文件和设立单位的批准文件;

(三)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或者有关部门登记的证明材料;

(四)法定代表人和主要技术负责人任命或者聘任文件;

(五)当年在职人员的统计表、中级职称以上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名单、身份证明、职称证明;

(六)承担过的主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有关证明材料,包括任务书、委托书或者合同,工程管理部门验收意见;

(七)单位主要机械设备清单;

(八)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的有关材料;

(九)近五年内无安全、质量事故证明。

上述材料应当一式三份,并附电子文档一份。

资质申请表可以从国土资源部的门户网站上下载。

第十四条申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资质单位在申请资质时弄虚作假的,资质证书自始无效。

第十五条申请甲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向国土资源部申请。

申请乙级和丙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的,向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申请。

第十六条审批机关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完成审批工作。逾期不能完成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再延长十日。

第十七条审批机关受理资质申请材料后,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审批时限内。

对经过评审后拟批准的资质单位,审批机关应当在媒体上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七日。

公示期满,对公示无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予以批准,并颁发资质证书;对公示有异议的,审批机关应当对其申请材料予以复核。

审批机关应当将审批结果在媒体上予以公告。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的乙级和丙级资质,应当在批准后的六十日内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第十八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由国土资源部统一监制。

第十九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资质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内,向原审批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对申请延续的资质单位的从业活动进行审核。符合原资质条件的,换发新的资质证书,有效期从换发之日起计算。经审核,发现达不到原资质条件的,不予办理延续手续。

符合上一级资质条件的单位,可以在取得资质证书两年后或者在申请延续的同时,申请升级。经审核,符合本办法规定的上一级资质条件的,审批机关应当换发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

第二十条资质证书遗失的,在媒体上声明后,方可向原审批机关申请补领。

第二十一条资质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的,应当及时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需要继续从业的,应当重新申请。

资质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在变更后三十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资质单位破产、歇业或者因其他原因终止业务活动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注销手续后十五日内,到原审批机关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被检查的单位应当配合,并如实提供相关材料。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检查中发现资质单位的资质条件与其资质等级不符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对其资质进行重新核定。

第二十三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手册,如实记载其工作业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十四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技术成果和资质图章管理制度。资质证书的类别和等级编号,应当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有关技术文件上注明。

第二十五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单位承担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的,事故责任单位应当停止从业活动,并由原审批机关对其资质条件进行重新核定。

第二十六条资质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或者其他技术人员应当参加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和施工业务培训。

第二十七条承担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的资质单位,应当在项目合同签订后十日内,到工程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跨行政区域的,资质单位应当向项目所跨行政区域共同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及时办理资质证书变更、注销手续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资质单位不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备案的,由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改正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审批机关或者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颁发资质证书的;

(二)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不予颁发资质证书的;

(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其他好处的;

(四)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六章附则

地质灾害治理范文3

滑坡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危害大,一旦出现失稳滑动,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以及各项工程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产生巨大的损失。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要点,其次阐述了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质量控制

一旦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必定对周围建筑物、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地质灾害事件频繁发生,我国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滑坡工程及其质量控制,这就要求必须对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及其质量控制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整体项目施工安全。

1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要点

1.1锚索施工要点

(1)在选用锚索材料时,应尽量选择具备较高强度并且容易加工、安装的材料,以确保其满足项目施工需求。当材料通过地下水等地段时,需对材料自身的抗腐蚀性进行全面考虑,合格的施工材料的运用可有效避免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

(2)在钻孔过程中,对于钻孔的大小与深浅,必须经过专业审核之后才可施工。在固定钻孔脚手架时,必须确保其稳定性,可有效避免钻孔机不稳定而导致的钻孔偏差现象的发生,使施工顺利进行。

(3)在选用钻孔机时,一般可采用冲击钻、回旋式钻机、螺旋式钻机等机具,通过采用同高技术的机械设备,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施工钻孔操作的误差,还可确保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质量的提高。

(4)注浆施工控制要点为:①加工、搅拌注浆原材料,使其能够均匀混合。②将清洗干净的浆液导入浆液搅拌机中,在注浆过程中,应时刻保持管道的通畅,以保证管道内部能够内浆液完全填充。如果浆液溢出过多,应立刻停止注浆操作。如果管道底部存在未填充的部位,应补填浆液。

1.2抗滑桩施工要点

所谓抗滑桩(图1为抗滑桩受力),主要是指一种将桩插入滑动面(带)以下的稳定地层中,并采用稳定地层的锚固作用平衡滑坡推力、稳定滑坡的结构物。通过抗滑桩施工,也可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治理,主要采用灌注桩来提升施工质量。对于抗滑桩施工质量的控制,可通过控制桩位、桩孔开挖情况、混凝土灌注施工以及工程验收多方面进行。在桩位的选择位置必须准确无误。桩孔开挖涉及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但在开挖之前,必须做好开挖深度与宽度的设计,然后先以机械挖掘,当挖掘到与设计挖掘底部距离10m处停止,之后再以人工深挖到适当位置,可有效避免槽底被挖掘机破坏,并且还能够避免由于多挖而破坏地下土层情况的发生。通过混凝土灌注施工,可提高钻孔牢固性,此时可采用导管进行灌注,但需确保混凝土振捣到位,以保证钻孔内部各部位混凝土均能够满足项目要求。在工程验收阶段,应对混凝土及其施工过程的合格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测,可以相关规范制度为参考依据,如果有必要,应采用先进的技术与试验等作为检测方式,全面提升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合格率,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1.3回填护坡施工要点

(1)将回填表面的杂物全部清理干净,并由专业测量人员进行定位放线做好控制桩,然后选取碎石土回填碾压。

(2)在填方过程中,在采用两者不同透水性的填料进行分层填筑时,上层应当填筑透水性较小的填料,下层应填筑透水性较大的填料。对于填方基土表面,应做成适当的排水坡度,边坡不宜用较小透水性的填料封闭。

(3)填方施工应严格按照项目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如果设计没有要求,应依据工程性质、填方高度、填料种类、压实系数、地基情况及建设单位共同确定,沉降量通常不可超过填方高度的3%。

(4)在填方施工过程中,需确保边坡处理满足以下要求:永久性填方的边坡坡度应当依据项目设计要求。在采用机械进行填方作业时,应确保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

2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2.1施工之前的质量控制措施

(1)提升工程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并不断增强安全与质量意识。在项目正式开始之前,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质量控制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真正明确质量的重要意义,将质量意识落实到自身工作中。

(2)合理优化工程施工方案,并积极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合理调配项目现有劳动力。

(3)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并将其真正落实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构建与项目经理部门为核心的QC领导小组,负责该工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此外,各小组还应当制定自身管理目标,以制度来促进管理与检查工作的顺利执行。

2.2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

(1)在项目施工开始之前,必须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质量,实施材料“双控”措施,以保证材料质量合格。对于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水泥、钢筋与钢绞线,必须具备出厂合格证或是质量检验报告,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还要进行现场验证或取样送检,合格之后才可投入使用。

(2)落实各工序质量检查验收制度,保证各工序质量合格之后才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以工序质量保证分项工程质量。

(3)对于混凝土与砂浆配合比,必须现场取样并送至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试配,然后确定适宜的配合比。对于现场混凝土与砂浆的搅拌操作,必须严格依据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投料拌和,要求搅拌均匀和易性良好。

(4)在进行抗滑桩桩身混凝土浇灌施工时,可采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但需保证串筒或溜槽底部离桩底小于2m,避免混凝土离析现象的出现,并且应落实分层浇筑、分层捣实措施。对于分层厚度,应将其控制在0.3~0.5m范围内。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常用抗滑桩的基本形式如图2所示。

(5)在制作锚索之前,应做好钢绞线的除锈、防腐处理。锚固段锚索清污除锈,砂浆保护层厚度≥25mm。自由段锚索应采用双层防腐措施,具体措施为:首先,对杆体表面除锈;其次,二次涂抹油;然后缠绕塑料薄膜;之后在塑料薄膜上涂抹油;最后将其装入塑料管内。

(6)对于锚索施工,必须按照项目设计要求与现行国家施工规范要求进行,但必须先做好锚固段注浆施工。等到锚固段水泥砂浆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之后,才可锁定锚固张拉,然后再进行自由段的二次注浆施工,严禁一次性满孔注浆。

2.3施工质量后建立4条控制线

必须调动各管理者的积极性,将管理制度落实于个人才能更好地实现工程项目质量目标。同时,还需在充分考虑企业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情况下,构建内业管理控制线、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控制线、材料供应控制线以及现场施工控制线4条质量控制线。此外,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人员还应定时和不定时地检查班组中的产品质量,并采取随机的方式,例如分成随机或整群随机的方式抽取样本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样本的随机性以及产品质量数据的有效性,为日后决策提供依据。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时,应掌握相关施工要点,并且还要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以确保整体工程项目质量。对于所投入的人、财、物,应避免浪费,减少滑坡地质灾害对周围建筑与当地居民安全的威胁。

参考文献:

[1]朱家云.浅谈地质灾害治理施工质量控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4(2):102.

[2]许伟雄.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难点综述[J].中华民居旬刊,2013(3):148-153.

地质灾害治理范文4

(一)领导挂帅,把地质灾害治理列为民生一号工程

2002年,**在全区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中,就已将**市列为地质灾害高发区。20**年,**市便开始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20**年,市委、市政府正式把地质灾害整治作为今后几年工作的一号工程,专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指挥、协调和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同时,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地质灾害整治的日常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人员由市人大、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等部门人员组成,并设立了工程项目组、工程技术组、项目资金组、房屋拆迁组、房源安置组、综合信息组等6个小组,按其职能分别开展工作。3个城区也相应成立地质灾害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责任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作。

(二)强化责任,严格实施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1、制定“6.8”灾害治理方案。“6·8”灾害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及时组织国土局、建规委、市政局、发改委、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以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等有地质灾害防治勘探、设计、施工资质的专业队伍,对市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和勘测,为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资料。并编制了《**市区“6·8”灾害治理方案》,根据灾情及分布情况,按照“统筹安排、连片治理、方便工作”的原则,将210个地质灾害点列为急需治理的灾害点。该治理方案于20**年7月28日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对210个灾害点的治理工程措施有2种,一是采取截水渠、重力挡土墙、锚杆挡墙、抗滑板桩、锚杆格构、挂网喷砼护坡等永久治理工程措施;二是采用绿化护坡、筑拦沙坝、建沉沙池、修排水渠等临时防护措施。所有治理工程项目均由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委托**3家有甲级地灾勘查设计资质的单位和市内3家有地质灾害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查设计,将项目分门别类,相对重大、危险的工程项目由**设计单位负责,相对中型及小型工程项目由**市内设计单位分城区限时完成。

2、明确地质灾害治理目标、责任。市委、市政府要求210个治理点必须赶在20**年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主体工程,以发挥防灾抗灾作用。在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不少治理点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市政府进一步落实责任,要求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使210个治理项目均落实了责任单位、责任人(包括项目责任人、技术责任人、行政责任人)和具体工作目标,并在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建立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问责制度,市委、市政府于20**年2月出台了《**市地质灾害整治工作问责暂行办法》,明确了问责对象在整治地质灾害中,不履行、不正确履行职责或履行职责不力,或者在整治过程中措施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行为将被问责,并规定了问责方式和程序。

(三)积极筹集地质灾害整治项目资金,严格资金管理

该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面广量多,所需投资巨大。为解决整治资金不足的问题,**市除了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补助资金外,市政府自筹部分资金。同时,还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的整治原则,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治理。210个急需整治的灾害点中,有50个灾害点确定了整治责任单位,如公路局后山边坡,全部由公路局自筹资金实施整治;有38个灾害点由市直、区直、中直机关共56个部门单位捐助资金进行治理。由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地灾治理工作,从而有效缓解了资金的压力,确保治理工作的推进。

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执行资金的支付程序,每月下旬由分管财政的副市长主持召开资金调度会,审定各城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业主的资金支付额度,然后按规定代扣税金并经财务总监复核后,直接支付给施工队伍(业主),这样既保证了项目建设资金需要,又防止资金被积压、挪用。

(四)严把工程质量关

该市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办法对治理工程质量实施监督。一方面从市内各设计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质量检查组对各项目进行实时跟踪检查,尤其是在施工中不定期深入工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

整改意见,并及时报市地灾办,由市地灾办项目联系人加强督促落实。质量检查组经常同各项目的监理、设计和施工队伍及时沟通、协调,尽量在施工现场将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推进。另一方面,根据国土资源部《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及重庆市的做法,由市地灾办请示市政府同意,下发了《关于市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有关问题的通知》,统一了验收的资料,明确了各类地质灾害治理的验收标准、程序。并委托**两家有检验资质的单位对各治理项目的关键工序如抗滑桩、锚杆、锚索、挡土墙等进行随机抽样检验,出具检验报告书。经过检验,目前治理工程绝大部分项目都达到设计要求,对个别不达设计要求的,则由设计单位提出意见,施工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补充完善并验收合格后方可通过验收。

二、有效整治地质灾害的几点思考

**市大规模整治地质灾害是近几年的新工作,没有更多经验可循。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市目前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应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一)地质灾害治理的责、权、利尚需进一步明确

**市“6.8”治理方案按“谁受益,谁治理,谁引发,谁治理,谁使用,谁治理”原则去实施。但由于历史原因,市区山多平地少,随着人口不断增多,居民建房不断自山脚向山顶扩展,房屋依山而建,且无规无序,造成大量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之房屋密集,边坡支护及排水设施不到位,每逢暴雨季节,山体经常崩塌塌坡而引发地质灾害,危及周边房屋的安全,其责任认定难度较大。如“6·8”灾害是属自然因素造成还是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很难确定,因为很多都是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房屋,完全认定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治理责任难度大。另一方面,一些确需治理的边坡,在实施工程治理时必须拆除部分周边房屋,需要给予拆迁补偿,这部分资金若由责任单位或房屋所有者承担有难度,若由政府全部出资治理和补偿,又会使群众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地质灾害治理是政府的责任。因此,目前**市规定,近几年房地产公司建设的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的边坡治理责任,由这些房地产单位、部门承担;而私人住宅及原单位(部门)70~80年代建设项目和学校的边坡需进行地灾治理的都由政府实施治理。今后,必须进一步明确治理责任主体,居民房屋等所有受益者,应该有一份治理责任,也就是要担负一定比例的治理费用;对于需搬迁避让的,政府只给予经济补助,而不能作为房屋拆迁补偿全额补足,也就是不能完全依赖政府。

(二)必须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

**市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受威胁人口多,且很多房屋建在山上,如何保证老百姓不被地质灾害威胁需要全市统一规划,全盘考虑,科学治理。一方面地质灾害的整治不能为治理而治理,应与城市旧城改造结合起来。如对石鼓冲、平民冲、冰泉冲等万秀区河东片80年代前建在山上的房屋实行搬迁,进行集中安置,并对河东片的土地进行城市建设,既可以进行旧城改造,又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彻底消除地质隐患,让居民安居乐业。另一方面地质灾害治理必须与城市景观改造相结合。**市属于一个山城,应利用山来点缀、装饰城市,使之更漂亮、美观。因此,工程措施必须结合山坡以及周边环境、建设物的特点,有些植被、建筑物和设施能保留的,应尽量保留,对景观有影响则在设计时就应考虑拆除,根据山坡的不同景观而采取不同治理措施,以达到既消除地灾隐患,又改善城市景观的效果。由于地灾点多且广,要全面彻底整治,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只是实施近期整治,而中期、远期整治必须严格按照《**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020年)全面分步实施。

(三)解决好治理经费不足的问题

根据《**市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0**年),**市区近、中、远期整治地质灾害的勘查和治理经费估算需3亿元,搬迁避让费用2.5亿元,共计需5.5亿元。目前已累计投入2亿元,资金不足还需要多方筹措解决。目前除积极争取上级补助支持外,还尝试通过地质灾害治理产生的效益以及银行贷款来弥补资金的不足。

地质灾害治理范文5

地质灾害治理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特点:①以避让优先,避大治小,避重治轻;②不能仅治理地质灾害,而要重点关注危害管道的因素;③从对管道危害最轻的部位通过;④尽量减少对灾害体的扰动;⑤对已知地质灾害进行永久根治,不留后患。各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特点各有不同。(1)滑坡。线路优化、进行避让,无法避让时从滑坡后缘滑体厚度较薄处通过,以较少的治理工程量满足管道的安全要求,杜绝从滑体中前部滑体厚度较大处经过。管道上、下山坡段遇滑坡而不能完全规避时,管道应纵向正穿滑坡体,尽量避免斜穿,减少对滑坡体的扰动。此外,明确地灾治理施工与管道施工的先后顺序。(2)泥石流。避免管道从泥石流沟中经过,当不能完全避开泥石流沟时,则从泥石流堆积区通过,并且适当加大管道埋深。当管道穿越小型泥石流沟(或活动性冲沟)时,选择基岩埋深浅的位置且使管道埋于基岩内。(3)崩塌。管道线路应避开危岩、危石发育的陡崖、厚大的松散堆积体。当不能完全避开时,则从地形相对较缓且易拦挡落石、滚石的堆积区通过,并避开危石滚落冲击破坏区。(4)岩溶。管道线路应该首先避开地表塌陷坑发育地区或者地表岩溶漏斗、溶槽、溶坑发育地区。对于地表岩溶现象不发育而勘察发现的岩溶,管道以垂直岩溶带通过。对于浅层干溶洞,以碎石回填。对于岩溶向下延伸较大的溶洞,无论是否有水皆不宜填塞溶洞,亦不宜采用灌浆、灌混凝土的方法处理溶洞。对于该类溶洞,当跨度较小、两壁较完整时,以楼板形式覆盖;当两壁完整性较差且跨度较大时,则以梁跨形式穿过。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审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文件及图纸审查工作首先以贯彻初步设计的理念为基础,以现行标准规范、法律法规为依据,以避让方式优先进行管道优化,以管道与地质灾害体的空间关系为根基,对施工图阶段的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全面审查。各类地质灾害设计的审点不同。滑坡治理工程的审点:①滑坡范围、规模是否己查清,滑动面(带)判别是否合理,力学参数取值是否准确;②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否清楚;③滑坡的力学类型及地质模型、宏观稳定性评价是否正确,稳定性系数计算和剩余下滑力(推力)计算是否正确;④管道线路是否有优化和避让空间;⑤选择的支挡方式是否合理,支挡位置是否可行;⑥支挡参数的取值是否合理,设计选择工况是否合理,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⑦支挡工程量是否恰当,支挡工程与管道施工的先后顺序及结合方法是否合理。崩塌治理工程的审点:①危岩、危石分布范围;②崩塌落石范围,危险区域是否己查清;③危岩(危石)崩落路径分析是否合理,落石滚落速度计算及冲击破坏的冲击力计算方法是否合理、计算结果是否正确;④拦挡防护方案是否可行,拦挡设置工程位置是否有效,工程量是否合理恰当;⑤拦挡工程是否与自然地形有效结合,是否与管道施工、管道运营有效结合;⑥崩塌堆积体会否产生滑动及其对管道的危害。泥石流治理工程的审点:①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是否已经查清;②管道经过断面的地质结构和岩土特征;③泥石流的流速、冲刷深度,尤其是管道通过处的泥石流冲刷深度和建议管道埋深;④对管道形成破坏力的各种因素分析是否透彻,防护措施是否得当;⑤泥石流沟与大沟的关系,尤其是泥石流堆积挤占大沟时使得大沟变窄,大沟流速加大,冲刷深度加大,冲切侧蚀能力增强,该情况下管道防护设计是否加强。岩溶治理工程的审点:①岩溶延伸方向、规模大小是否已查清,岩溶与管道的空间关系等;②溶洞壁、洞顶岩性及其完整程度,溶洞的稳定性评价是否正确;③治理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以及治理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④设计计算是否正确,治理工程量是否合理。

3结论

地质灾害治理范文6

关键词: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专业的治理人员进行重点整治以外,居住在临近边坡地区的居民应平时就做好预防工作,在边坡地区开挖排水沟,将地表水以及雨水及时的排出,并且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以便在灾难发生时可以自救。随着时代的发展,滑坡灾害治理的途径越来越多,实用性也越来越大,但这些成功方法的提出是建立在失败基础上的,因此滑坡治理工作需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以便更好的应对灾害,减少人力物力的损失。防治方法的强化需要与科学技术联系起来,利用新时期的技术来实现更高效率、更简易的治理操作,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

一、边坡低质灾害治理的现状

对于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必须要能够遵循着“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因此,必须要对边坡地质灾害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分析,以此为基础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现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的治理技术都逐渐的出现,而预应力锚索技术则是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对边坡地质灾害进行处理时,对于一些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地段,要能够实行一些预加固工程,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灾害的产生,其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要先进行加固,然后再进行开挖,或者要能够在加固的同时进行开挖,这样可以避免在灾害发生后的整治。其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利用小锚孔来进行注浆,这样能够对边坡的滑动带进行加固,这种防治的技术十分的方便,并且工作的强度也很低,具有很强的机械化,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的效率。并且利用这种技术属于主动向着边坡进行加固,具有很大的先进性。

二、滑坡原因分析

边坡地质滑坡具体可以根据坡体体积、滑动速度、滑坡规模等标准分为多种,每一种出现的地区、发生原因、规模等都会有所不同。其中较为常见的滑坡主要有崩坡积层滑坡、基岩滑坡、膨胀土滑坡,划分标准主要是岩石性质和组成物质。在进行滑坡灾害治理时,必须根据不同情况的滑坡进行分析,才能够制定有效的防护策略。

1、崩坡积层滑坡原因

该种滑坡比较经常发生在山麓地带,灾害发生的范围较小,但由于滑落岩石的速度较快、突发性强,因此在发生时一般不容易避开。滑坡的地貌为圈椅状,岩石裂痕等发育都比较完整。在滑坡发生后,坡面发生的变化较大,会出现明显的推移。滑坡发生时如遇到大量降雨还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产生更大范围的破坏。

2、基岩滑坡原因

该种滑坡一般发生规模较大,横向可以达到数百甚至上千米,纵向能够达到数十米甚至数百米。基岩滑坡的滑动速度较慢,如果滑动过程中受到抗滑因素的影响有可能进入休眠状态。基岩滑坡在发生之前或发生初期不容易被人所察觉,又因为其发生规模大,因此一旦发生则会影响巨大,并且造成较大程度的人力物力损失。通常基岩滑坡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地下水改道、泉水枯竭,此类问题会对居民的日常用水造成很大的影响,如不及时治理,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灌溉和植被的供水。

3、膨胀土滑坡原因

该种滑坡一般出现在丘陵地区或阶地区,一般会在某个地带较为密集。膨胀土边坡土质在潮湿时粘性很强,但遇上干燥天气则容易过于干燥从而导致龟裂,破裂的缝隙影响了土体本身的整体性,因此在遇到雨天时,雨水很容易灌入到缝隙中,使得土体之间的缝隙进一步变大。当膨胀达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发生滑坡或坍塌。膨胀土滑坡发生时滑动较为缓慢,因此一般造成的影响也较小。

三、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技术

边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按照其原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排、削、填、挡、固五大类,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进行组合综合治理。排:排水,分为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适用于与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密切关系的滑坡。削:削方减载,适用于正在滑动或可能滑动的滑坡,一般布置在滑体的顶部、后部,其原理是减小滑体的滑力。填:回填压脚,适用于前缘滑面较缓的推移式滑坡和前缘有平缓段的索引式滑坡。挡:通过设置抗滑桩、挡土墙等支拦挡工程来挡住土、岩体的滑动。固:采用锚杆、锚索、格构、喷射混凝土、注浆、植草、防护网等各种方法对滑体进行加固。下面就几种常用的治理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

1、混凝土喷射加固法

对于一些边坡地质灾害的表面问题的处理,可以利用混凝土喷射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方法能够及时的对岩土体进行封闭,并且能够避免岩土体的潮湿与风化,有效的提升了其强度。并且喷射混凝土还可以与锚杆相互结合使用,主要是应用在一些比较容易风化、以及强度较低的岩石边坡。对于一些节理发育、风化严重以及易受自然力的影响以及一些局部的小型坍塌的岩石边坡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还有就是爆破施工后,存在的一些比较薄的岩石边坡,但是这种方式无法应用在外部景观要求比较高的边坡。目前开发的喷混植生技术是一种绿色混凝土,可以达到锚固与绿化的双重效果,得到广泛的应用。

2、自然坡率法

自然坡率法主要是指控制边坡的高度以及坡度,以此来进行边坡灾害的防治,利用这种方式不需要对边坡的整体进行加固,便能够达到自身的稳定,同时这种方式的施工也十分的简便,成本非常低。坡率具有一定的允许值,并且对于坡率主要是根据相应的稳定性进行计算来确定。

3、抗滑桩法

抗滑桩法主要是指在滑床一定深度的地方进行锚固的穿越滑体构筑物,能够将上部的滑坡推力传递到滑床,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滑体的抗滑能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增加滑坡的稳定性。抗滑桩具有很多的种类,针对不同的类型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根据其刚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刚性桩以及弹性桩,根据材料则是可以分为混凝土、木材以及钢材等。

4、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主要是通过对边坡进行加固,能够在压力的作用下将其中的浆液利用管道注入到相应的裂缝中,并且这样能够将一些碎裂的岩石进行加固,将岩石逐渐的加固成一个整体,这种方式有效的提升了岩石的强度,并且能够缓解地下水通道中减少地下水的破坏性。但是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注浆之前,必须要对边坡的特性、形状以及深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行周密的分析,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注浆的管道能够在最有利位置进行工作,另外注浆加固法工艺十分的简单,应用的设备也很少,能够有效的形成一些封水帷幕。

5、锚杆(索)加固法

锚杆(索)加固法主要是将一些不稳定的岩石体以及结构固定在稳定的岩石层中,这样能够使他们之间相互连接,因此来形成传递的拉力,锚杆(索)加固法主要是应用在各种岩土边坡以及岩石上,其中加固的效果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锚杆(索)的结构、施工的技术以及质量等,锚杆(索)的结构主要是包括承压板、锚具以及支挡结构等。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锚杆(索)一般和格构、挡土墙、抗滑桩等组合使用。

6、挡土墙法

对于一些由松散岩石和土方构成的滑体,可以利用挡土墙法来进行处理,并且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应用在小型的滑坡,同时也能够应用在大型的滑坡的处理中。其主要的作用便是要依赖本身的结构强度以及重量来阻止滑坡的下滑力,同时为了能够保证效果,要能够科学的选择挡土墙的位置,一般来说,主要是设置在相应的边坡的边角以及前缘的位置,其中的主要结构是悬臂式、重力式以及锚杆式等。

7、柔性防护网

对于柔性防护网来说,主要是以高强度的柔性网为主要的部分,并且是利用拦截以及覆盖的方式来进行地质灾害的防治,属于一种新型的防护结构系统。边坡的柔性防护网主要是利用防护的功能、结构的形式以及作用等方式进行主动以及被动的防护,主动的柔性防护主要是利用锚杆以及相关的张拉绳施加张力给钢绳网,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一些破碎岩石坍塌、滚落现象。利用柔性防护网具有很强的优势,首先是能够充分的利用柔性材料的防冲击力性能,同时柔性材料具有很大的铺展能力,广泛适用于各种高切岩石边坡的地质灾害防治。

8、钢花管注浆

钢花管注浆主要是利用钢花管来进行注浆,可以将相关的浆液注入到岩土体之中,这样能够有效的改善在边坡岩土体的性能以及指标,从而来增强抗滑能力,并且钢管在相应的边坡之中还能够提升其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但是这种方法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到相应的岩土体的性质,这样能够有效的应用到节理发育的边坡。

9、生物工程法

通过生物工程方法来治理的措施主要有铺草皮护坡法、液压喷播种草技术、沟穴种植法、浆砌片石的骨架法等。

9.1草皮护坡

铺设草皮来护坡是指人工培育草坪,把草皮运送到坡面,按照要求重新铺设,使得边坡很快形成草坪的方法。该方法适合于各种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特点是形成草坪的速度快、时间短、功效快,还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该法后期的管理养护工作比较困难,草坪成活率较低很容易被冲走。

9.2液压喷播种草技术。

通过液压来喷播植草的方法是指把草种、保水剂、木纤维、粘合剂、染色剂、肥料等跟水混合后通过喷播机喷到目的区域从而建设草坪的绿化技术,喷出的悬浊液含有草种且有很强附着力,喷射不重复不遗漏,能够均匀喷播草种,在保湿条件下,草种可以快速发芽成长为草坪。该方法是一种高质量、高速度的现代化绿色技术,其具有质量高、适用范围广、造价低、防护性好等优点,该方法适用于土质的边坡。

9.3沟穴种植法。

在沟穴内种植植被是人工在边坡挖穴、挖沟种植藤木、灌木等,是一种较为传统的防护技术。该方法造价低廉、施工简单,但是植被种子容易被冲走,成活率较低。

9.4植生带绿化法。

该技术通过机械设备根据特定的生产工艺,把肥料、草种和保水剂按照一定密度种植在可降解无纺布或者其他的材料上,通过机器针刺和滚压来进行复合定位,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格的产品。

9.5浆砌片石框架法。

浆砌片石作为坡面的骨架可以保护植被,通过与铺草皮、土工格室、栽植苗木、喷播植草等方法结合形成护坡技术。根据浆砌片石的不同形状可分为拱形、方格形和人字形。该方法的优点是见效快、稳性效果好,但是容易受到坡面和坡度的影响,景观和生态效果比较差、成本也比较高。

9.6钢筋混凝土的框架植草。

通过在边坡上面浇筑钢筋混凝土,进而形成框架,在框架内植草的方法同浆砌片石的护坡方法相似,区别在于该法具有更好的加固作用,适用于各种边坡,定性较好、见效快,缺点是绿化的层次比较单调、成本较高。

结束语

边坡地质灾害在各种工程中是很常见的,对边坡地质灾害的治理也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边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各不相同,对其治理技术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研究和分析了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几种治理方法,为实际工程中的治理提供了参考以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志禄,张燕.陇南地质灾害气象预报及预警技术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