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入学教育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入学教育教案范文1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正渐渐模糊,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科整合理念小学语文教科书享有“百科全书”的美誉,它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安全教育也不例外被包罗了进去。
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除了上好专门的安全教育课程、认真开展安全活动以外,还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适时从小学语文教材中挖掘安全教育教材对学生实施安全教育。
我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做法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安全知识
在教学生字“灭”时,我指导学生掌握了读音后,又让学生观察插图(一丛熊熊燃烧的火焰被一块木板盖住),启发学生:“图上熊熊燃烧的火焰被木板盖住,火焰会怎么样?”学生齐答:“火焰要熄灭!”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观察“灭”的字型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它,同时就发生不同火险的防范、灭火方法、报警等知识顺理成章地传授给了学生。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抓住文中关于阿曼达等14名儿童被埋在垮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间里得以生还的描写,告诉学生在遇到房屋跨塌的时候,在室内的人尽量往房间的角落里避让,可以减少垮塌对自己砸伤的安全救护知识。我备这课时在网上下载了有关地震前的征兆、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的文字、图片、影视资料,在教学本文后把搜集的资料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掌握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和防灾自救的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向小学生传授安全救护方法,提高他们的救护能力
我在教学《司马光砸缸》有意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险的时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么做的?谁的方法最好。”同学门都为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果断地举石砸缸救人的行为啧啧称赞,讥笑那些吓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没有司马光聪明。我相机问道:“如果小朋友掉进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么的,那些大声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觉得又怎么样?”同学们听后嘎然止笑,觉得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声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来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学生由此总结到:如果我们不能自救时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学习《我的战友》时,学习“这时候,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地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学生能够理解为了完成这次军事行动,大火烧身没有自救;也能理解“我”为了保证潜伏成功放弃了救护。我提醒学生:“如果我们在平时遇到自己或者别人身上着火怎么办?”学生发表了很多自救和救护的有效办法。
入学教育教案范文2
【关键词】德育教学;安全教育;实施措施;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属于素质教育课程,但它也不仅仅只是一门学习课程,同时也应该是各位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德育素养。安全是学校永恒的教学课题,相对来说,德育学习获益的过程更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所以各个学科的初中教师都应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安全教育,做到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学生最正确、全面的德育教育,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促进他们各方面综合发展。
一、德育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由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校园暴力盛行时期,许多学校都相继开设德育教学课程,安全德育教学也因此迎来了新的教学转机。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要提高初中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做人行为规范。现阶段我国初中德育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德育安全问题,进而给学生灌输了错误的德育思想。举个例子,教师在德育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要“见义勇为”时往往都会举一些抢劫、偷盗等社会不良行为,而学生们大多在这之中学到的解决措施都是勇敢面对、及时制止。但是作为一名手无缚鸡之力初中学生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正面打击这些社会不良分子,如果他们贸然冲过去只会对自己的人生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在这基础上教师应该教导学生们如何“见机行事”,借助报警或者是偷拍歹徒犯罪行为、大声呼救等方式来制止犯罪事件的发生,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学生们的人身安全,这便体现了安全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为了给学生普及更多的德育安全教育知识,学校也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一些专业德育讲师或者是公安部门的相关宣讲人员到学校开展“德育学习安全日”活动,让这些更具说服力的人员来给学校学生讲解自我保护方式,以及举例一些社会中常发生的不良现象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帮助他们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德育行为的必要性,使之能够由此逐渐的树立起正确的德育学习习惯,并学习到更多避免事故发生的技巧,从而帮助学生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安全德育教学中的课外活动
初中阶段的课业学习相对来说还是相当繁重的,学生在这三年里相继要学习九门科目,再加上应试中考的影响,他们往往没有过多的时间来体会课堂学习之外的活动。德育教学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但也是学生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落实的一种重要的思想道德行为素质,所以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组织一定的课外学习活动不仅可以放松学生们的学习压力,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将安全教育渗透到生活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领悟德育知识的学习内容,由此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今后的道德品质,使之不管在学习中、生活中或者是工作中都能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高尚的德育素养。课外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或者是突发事故模拟等方式来展开德育教学工作,由此引导学生在实践紧张的过程中真切的感受事故解决的方式,进而从根本上强化和加深他们的德育学习印象,使之在生活中碰到该类事故时能够沉稳、快速的解决问题。例如,一些急救行为如人工呼吸、掐人中以及仰卧等都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急救技巧,教师可以在课外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分别利用不同的人形模具饰演发生不同事故的人员,接着让学生针对事故现场的需要来展开措施,这样学生们便会在实践的过程中明白车祸现场被撞伤的人不应该被随意移动肢体,而是要迅速的帮忙止血和拨打急救电话;再比如溺水的人应该要快速的予以人工呼吸等等;学生们在这样紧张的模拟现场中不断的“急中生智”,发挥自身最大的才能,这样不但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在生活中运用自身的急救技能,而且还使得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好的锻炼了自身的安全意识,以此从根本上不断推动学生的安全德育素养发展。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去福利院、敬老院等一些需要人群关爱的场所,借此培养他们尊老爱幼、善良美好的优秀道德品质。
三、教师做好学生工作
班级是学生们在学校接受教育阶段最主要的学习场所,由于每一个班级中的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他们不管在学习能力或者是性格特点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们冲动、容易被激怒的青春期成长阶段,所以教师必须要在班级中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利用组织班级活动、合作学习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建立深厚的友谊,以此引导班级中的学生能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展开学习,这样不但优化了班级学习风气,而且还使得学生们都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互帮互助的快乐。
综上所述,安全德育教育是初中阶段必不可少的重要教育课程,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结合教学内容和现实生活的需要为学生们创设更具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由此引导学生们能够得到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入学教育教案范文3
【关 键 词】 安全教育;物理;教学
最近几年,安全事故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也常常听说校园踩踏事故、交通伤亡事故、家庭触电事故等,这些事故的发生给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为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学校的各种课程中尤其是物理教学课堂中渗透安全教育,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遵循物理规律是保障人们安全生活和生产的前提。
如学完浮力知识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人在水里是要下沉的,所以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护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会游泳要使用救生圈,以增大浮力,增强安全性。又如在学习光的反射规律时,讲述司机夜晚开车时不开内灯的原因。如果开内灯,车内的物体就会在司机前的挡风玻璃上像,如若把“像”当成是车前的物体,就会看不清车前的路,从而造成交通事故。为保证行车安全,汽车在夜间行驶时,车内不允许开灯。而光的折射规律则告诉我们“潭清疑水浅”的物理道理,到野外玩耍时,切不可贸然下水中嬉戏。通过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规律的认识,教育学生不可以随处丢弃透明饮料瓶,防止透明饮料瓶进水后具有了凸透镜的功能,引发森林火灾等等。
二、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物理学中有大量的物理概念,这些概念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获得的,反映了物理现象及过程的本质属性。这些概念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都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因素。
如在学习“惯性”这一概念时,通过讲述行驶中的汽车和自行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不能立即停下来,即使是紧急刹车,也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因而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由于来不及刹车而造成交通事故,交通部门对机动车辆的时速进行了限制,教育学生骑车不要超速行驶。安全带的使用就是防止由于惯性对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防止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在发生事故时减轻受伤程度。据统计,驾乘人员系好安全带,在事故中存活的机会是不系安全带的2倍,还可将受伤的几率降低50%。
三、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学习物理离不开物理习题的讲与练, 这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及学以致用的重要内容。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让学生明白生命是脆弱的。
如下面几例习题,就蕴含着丰富的安全教育内容。
题目一: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日子里,某村民到大树底下躲雨,不幸被雷电击中造成重伤。此后村内谣言四起,说什么“魔鬼缠身”,什么“前世没有修行好”……家里人在众人面前抬不起头,不但不送病人到医院医治,反而求神拜佛,导致病人耽误了治疗。
(1)文中所述的观点对吗?正确观点?(2)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人们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了_________;(3)如果你遇到雷雨天气这种情况,你的做法是_________。
[答案:(1)不对,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2)避雷针(3)不在大树下高大建筑物下避雨。]
题目二: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的_________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答案:凸透 会聚]
题目三: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作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做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做制动距离。
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汽车在正常行驶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是___摩擦。刹车后,由于___汽车还会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车轮会发热,这是用___的方法来增加车轮的内能。
(2)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___秒。
(3)分析上表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为了提醒司机在雨雪天气里注意行车安全,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了“雨雪路滑,减速慢行”的警示牌,这句话的物理道理是:______。
总之,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很多内容都与安全教育有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运用具体事例,渗透安全教育,使学生既深刻理解了物理知识,又加强了自我防范教育,培养了安全意识,有效避免了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杨玉栋. 中学安全教育读本[M].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入学教育教案范文4
关键词:物理教学;渗透安全教育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渗透安全教育
物理与生活联系密切,教材的编排遵循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论。结合教材课本内容,可以进行多方面的安全教育。
(一)防溺水事故安全教育
暑假期间是溺水的高发时期,附近乡镇的学生近年来发生了数起溺水死亡事件。这些事件,多数是因为当事者自我防范意识淡溥,认为水浅、自己会游泳等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结合相关的物理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前给学生打预防针。在学完浮力知识后,可以出这样一道讨论题:人游泳时,若脚陷到泥里,是否还能浮上来?学生明白后,我意味深长地点评:“淹死的往往多数是会浮水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安全教育。复习光学知识时,我设计了一幅漫画“一人来到水塘边,喊到水真浅,下水后,水没过头顶,大喊救命,让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后,我强调总结:“由于光的折射,水的视深比实际浅,容易造成错觉,所以不要贸然到不明水域游泳,千万不要做‘不知死的鬼’。”这样,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了安全教育。
(二)防雷知识安全教育
夏季是雷电的高发季节,结合物理教材内容,可对学生进行防雷安全知识教育,学完电学知识后,我让学生讨论,怎样才能防雷呢?并说出这样做的道理。学生讨论后,我及时强调总结:(1)不要在大树下或山顶的亭子里避雨,因高的物体容易摩擦带电易遭受雷击;(2)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外出,尤其不要扛着锄头等金属物品行走,因锄头是导体,空中云层易通过其放电;(3)关闭门窗,可防止雷电进入室内;(4)不要接打电话、看电视等,因雷电可沿导线进入室内,易遭雷击。这样,学生知道一些防雷知识包含的道理,更利于其防雷。
(三)易燃易爆品的安全知识教育
每年的节日,都有许多被爆竹炸伤的学生,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品安全知识教育。
讲内能一节前,我讲解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违法生产爆竹的作坊,执法人员开车前去取谛。当场没收了非法生产的爆竹,由于执法人员缺少必要的物理知识,装车时,爆竹发生爆炸,当场把执法人员和作坊主全部炸死。新课后,我让学生讨论:“易燃、易爆品搬运时为什么必须轻拿轻放?为什么不允许带易燃易爆品上车?”这样,学生印象深刻,比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
(四)学生出行安全教育
物理学的许多知识,可对学生出行进行安全教育。像惯性知识可告诉学生骑车时不能过快,不能闯红灯等,否则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知识可告诉学生候车时为什么一定要站在安全线以外;进入加油站,不准接打手机,否则产生的火花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当然,安全教育的内容很多,像防火灾,用电安全教育等,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在物理实验操作中应渗透安全教育
物理实验操作中常常伴随着很多危险的存在,所以无论是多么简单的实验,都不能粗心大意。所以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从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在物理实验操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之前应作好相当周密的实验前准备,首先,不仅要对所用的实验装置及药品等进行相当认真的检查,而且,还需要按照实验操作的要求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在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需教育学生遵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决不可随意蛮干,或者是采用不合适的实验操作方法或使用不安全的装置进行物理实验。
3.在实验前还需要估计到实验的危险性,实验事故的发生虽不可预测,但它的危险性的大小却是可以估计出来的。所以即使对不大了解的实验,要对其进行操作也必须要推测其危险程度、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方案。
4.物理实验操作不可忽视其结束后的收拾处理事宜,只要我们能对各种物理实验室事故所引发的原因有所了解,遵循操作中的规定和要求,并且能认真仔细地进行实验操作,那么多种事故的发生就可以避免,从而达到实验预期的效果,也可以使得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安全得到保证。
三、物理教学反馈中渗透安全教育
为了免除伤害事故的发生,我们要做到让安全教育从小抓起,让安全意识从小树立,让安全思想深入人心。
(一)高度中的安全教育
背景:新快报5月18日报道,你能想象吗?一个小女孩在汶川地震时孤身跳下6楼成功自救,随后又返回废墟里救出了好几个教师。这个女孩就是映秀中学11岁的康洁。
例1: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请你分析在“跳高”和“跳远”的比赛中,运动员为什么要落在沙坑或海棉垫上?“跳伞”运动员着地时,为什么要有“团身”动作?
解:运动员落在沙坑中或“团身”动作,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即增加接触时间。根据动量定理Ft=P可知,相同的动量变化,碰撞时间越长,所受作用力越小,从而防止过大的作用力对人体造成伤害。
高度安全问题,实际上是高速与地面碰撞的结果,因此身居高处要居安思危,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
(二)交通安全教育
背景:公安部2008年6月3日公布,5月份,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885起,造成5524人死亡、2535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0.7亿元。
例2:阅读材料:
入学教育教案范文5
1 学案导学教学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导学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用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材料依据。实施“导学案”教学的本质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语文教学重教轻学,重认知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轻视甚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有意无意地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的从属地位,绝大多数学生不会主动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不会主动执行学习任务、安排学习内容,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会自主合作地去解决问题,很多学生处于“不检查不做、不监督不学、不给时间不看、不布置不练”的尴尬状态。这种以被动性、依赖性、机械性为特点的学习方式,会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不断销蚀,严重束缚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发展。因此,推行“导学案”其要务是变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点的主动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首先是语文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语文教师要以 “学生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探索,是否自由表达,是否善于合作,是否富于想象,是否敢于否定,是否兴趣浓厚,是否积极参与”为立足点来设计“导学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充分尊重学生阅读感悟的独特性,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体验性,培养学生在语言运用中的创造性。语文教师要努力优化课堂氛围,把真爱带进课堂,把激励引进课堂,把生活融入课堂,建构一种和谐、民主、开放、高效、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导学案”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要努力优化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讲”堂为“学”堂,变“教本”为“学本”。
2 学案导学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源动力
学案导学教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歌德曾说:“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语文学习的源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诱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愿学”“乐学”。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改革陈旧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打造自我品牌,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可少的途径;鼓励课外阅读,体验阅读乐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桥梁。
3 学案导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导学案”教学要变“学会”为“会学”,因此,语文“导学案”教学需以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抓手。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应包括:课前主动预习、课上认真记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善于思考、质疑讨论、大声答问、勤于积累、大胆质疑、课外阅读、观察感悟、规范书写、自我计划、自我检测总结等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须建立良好的开端。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的,从而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可见,良好的习惯需进行科学的历练。
4 学案导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入学教育教案范文6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生命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17-0015-02收稿日期:2016-05-04
作者简介:董华丽(1980―),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生命安全教育是关乎人“生命”的教育。通过生命安全教育使学生能够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灾害性事故的应急、应变能力,能够掌握进行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从而在灾害面前保全生命。由于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实现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一个新途径。
一、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现状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21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回收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率为9524%。
2研究内容
(1)大学生对生命重要性的认识。
从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认为生命重要的占875%,比较重要的占125%。说明大学生对生命的存在有着正确的认知,能够认识到生命存在的重要性。
(2)大学生具备生存技能的情况。
生存技能是大学生在危难时刻自救的能力。在对学生的调查中,认为生存技能非常具备的占30%,比较具备的占60%,不太具备的占5%,不具备的占5%。从调查结果看,有近九成的学生认为具备生存技能;但有近一成的学生认为自己缺少生存技能,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对这些学生进行生存技能的普及和教育。在对学生是否关注应急自救和逃生技能常识的调查中,有25%的学生表示关注,55%的学生表示较为关注,20%的学生表示不关注。应急自救和逃生常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保护生命,脱离险情,自我救护的一种能力和知识储备。这是关乎学生性命的大事。从调查结果看,20%的学生对应急自救和逃生技能表示并不关注,说明部分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大学生主要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
大学生获取安全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已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调查中,通过电视网络来获取安全知识的占75%,报纸杂志占5%,学校相关课程占375%,家长讲述占375%,其他途径占5%。在对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方式的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培训讲座、观看教育录像和其他。从这项调查中可以看出,生命安全教育并没有成为学生一门课程,学生只是通过学校一定的教育手段来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在对学生认为学校是否有必要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调查中,80%的学生认为有必要,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15%的学生认为不清楚。从数据上看,八成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学校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对自身的重要性。
(4)大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在调查中了解到,大学生接受生命安全教育内容排在前三位的首先是自然灾害方面的教育,其次是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最后是人身安全方面的教育。
二、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联系
1本质上的联系
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其本质在于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而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深入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精神,促进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育都要通过身体活动来完成,从而获得身体健康和生命尊严,在团结协作和不断拼搏中实现生命价值。
2教育目标上的联系
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要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掌握自卫防身和基本的逃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危难面前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综合二者都是以身体锻炼为手段,使学生能够掌握应用终身的生活技能,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锻炼良好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
1完善体育教学目标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及校园安全、生命安全教育。为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在教学目标上,应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把关注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拓展,与关注学生生存与发展相结合,逐步完善体育教学目标。
2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中增加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使学生能够具备应急避险、自救逃生的体能和技能,不仅能够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更加突出体育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生活化。通过体育课堂学习,在提高学生体能,磨炼学生意志品质,锻炼学生心理的同时,提高学生面对危险的灵活应变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救护的本领,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在体育实践课上,向学生普及游泳技能和游泳救护基础知识,使学生在遇到危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另外,在体育理论课程上,除了向学生讲授健康常识、体育运动项目基础理论和体育运动损伤的防治外,可以增加应急避险的相关内容,使学生掌握一些自救互救的技能,增强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3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探索有效体育教学模式
将生命安全教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需要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模式,让体育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贴近自然情境。在体育实践课时,教师可通过模拟“灾难现场”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应急处理的方法。 如模拟火灾或地震的情形,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逃生的技能,并能够在灾难面前互帮互助,迅速撤离灾害现场。
4提高体育教师素养
体育教师是生命安全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要使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有效实施,体育教师要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开拓的思维和创新的理念,有丰富的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知识和技能。为此,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才能担负起生命安全教育的重任。
四、结论
目前,大学生在校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比较单一,在体育教学中增设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在校接受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使学生能够掌握应急避险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