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外汇投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进行外汇投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范文1

【关键词】外汇储备 外汇结构 外汇管理

一、引言

外汇储备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由货币当局持有的,可自由支配和自由交换的非本国货币,是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及应付紧急支付需要而应持有的、国际间可以接受的外汇资产。

一国的外汇储备两大来源:一是:经常性账户顺差,是最为稳定和可靠的储备来源;二是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长期以来我国实施针对资本与金融流入的优惠政策,并且人为压低了人民币汇率,使得大量资金流入国内。这两种来源有相当大的差异,经常账户顺差的外汇储备增长是本国储蓄的积累,是国家的净财富;金融账户的外汇储备增长实际上是以负债的增加换取外汇储备的增长。从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看,近几年外汇储备增长基本上是以对外负债的增加换取外汇储备的增长,即以资本和金融流入为主。

二、我国外汇储备现状与困扰

(一)外汇规模困扰

1994年起我国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的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取消外汇上缴和留成;取消用汇的指令性计划;实行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有效率的外汇市场。进入新世纪、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出口大规模增长,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出口,使得外汇储备余额呈现扶摇直上的态势。到2011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经达到3.181万亿美元,约为我国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3%,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经济体第一,且远超排名第二的日本(约1.3万亿美元)。2012年以来,外汇储备余额增长有放缓,在二季度出现了负增长,但三季度再度恢复了正增长,9月底余额为3.29亿美元,仍然数额巨大。

对于巨大的外汇规模,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看待:

首先,我国规模巨大的外汇储备是其积极意义的。(1)满足国际支付的需要。在国际市场中,美元是主要的交易工具,黄金是各国都认可的通货,所以一国必须保证足够的外汇储备,才能保证对国外的支付。(2)用于保持汇率稳定。在国际贸易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是国际贸易正常开展所必需的,而在开放性的全球经济下,各国联系日益密切、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不断增大,本国管理机构需要通过自己手中持有的外汇储备,去进行反向干预来保持汇率在一定程度下的稳定。(3)用于维护国际信誉,提高对外融资能力。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的偿债能力最直接的保证,只有维持相当的外汇储备水平才能有效的进行对外融资。(4)增强综合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中国经济逐渐与国际社会接轨过程中,经济从封闭型到逐渐开放,受国际经济影响程度也越大,需要更多的外汇储备做后盾,以增强处理经济突发性问题的力量。比如,97年亚洲金融危机,亚洲各国纷纷宣布货币贬值,而我国本着一个负责任大国,宣布人民币不贬值。这种能力也是以强大的外汇储备为基础的。

然而,一国的外汇储备量既不能太多,又不能太少。一方面,如果一国外汇储备不足,就会削弱或损害调控和干预外汇市场的能力,有可能危及金融安全;另一方面,如果一国外汇储备过量或超出适度区间,则可能会走向另一个不合理极端。首先,外汇占款是我国近年来货币供应量大涨很重要的因素,增加了通货通货膨胀压力越大,央行调控基础货币的灵活性越弱;其次,外汇储备过多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持有的外汇储备收益通常大大低于我国国内投资的平均收益率,我国实际上是为外国(特别是美国)提供了巨量的低利率融资,这是对国民财富的侵蚀。

(二)外汇结构的困扰

我国并不对外公布外汇储备结构数据。所以,笔者只能通过国际机构或者其他国家公布是数据来答题了解我国外汇储备的构成。

根据美国财政部网站的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投资于美国证券的资产约占当期外汇储备总额的60%-70%。其中购买债券的资产占到总投资的95%以上,且以长期债券为主,短期债券投资不足8%;用于投资股权的外汇甚微,只占投资总额的1%-3%,这说明我国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国长期债券的形式持有,资产结构较为单一。

(三)外汇的使用问题

一国外汇储备本质上是国民的财富,使用者不应仅仅局限于金融领域内的外管局、中司这样的金融性投资机构。实际上,这样的政府性投资机构必然存在保守性,并且不了解各投资领域,只能或只熟悉在金融领域内使用外汇储备,也只能或只熟悉在有限的币种和债券之间选择投资,这样的投资是不全面、无法分散风险的。真正熟悉其他实体投资领域的企业无法保持大量的外汇来抓住稍瞬即逝的投资机会,没有自主、灵活选择外汇投资方向的权利,这也使得我国外汇储备用于实体投资的比例很低。

三、针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建议

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值得考虑,首先是从根源着手,寻求减缓外汇储备量的过快增长;第二就是面对现有的占外汇比例极重的美元储备,如何进行各类投资,做好保值增值;第三是如何改革现有外汇储备使用制度。

(一)如何着手减缓外汇储备量的过快增长

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实质更类似于固定汇率制度,很容易受投机资本的冲击,使得我国必须保持相当的外汇储备来维持稳定的外贸环境和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所以有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应该转为完全浮动汇率。但从中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尚不具备使用浮动汇率制度调控国际收支的条件,这是因为我国不具备发达的国内货币市场和完善的国内资本市场,从而使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等手段有效的扩张或收缩本国的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外汇市场供求来调整汇率。因此,比较可行的是扩大汇率浮动范围,使得中央银行能有更大的汇率干预余地和权限。

(二)如何调外汇储备结构

从长期来看,我国外汇储备增速会逐渐放缓,但不会改变中短期内快速增长的趋势,所以外汇储备的总量依然会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上。在这样的前提判断下,必须优化外汇资产结构,首要的就是通过加大非美元货币比例,加大黄金比重,加大能源和资源投资、加大对外股权投资,来降低美元储备比例,以实现外汇储备资产结构以及币种结构的多元化。

首先,对于货币性外汇储备,我国在持有储备币种的结构时,应综合考虑对外贸易支付中的币种结构、偿还外债的币种构成、储备货币的效益率,达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有效组合。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将外汇储备规模维持在既能保证进口,偿还债务等的需要,又能使机会成本控制在最小的水平。所以,我国首要的措施是尽快、尽可能地降低美元资产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

对于替代性国际货币,笔者首推欧元。从现有的状况看,欧元已经获得、而且必将在中长期保持世界第二大货币的地位。尽管欧元诞生以来伴随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特别是这两年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欧元区经济体出现了严重的债务问题,但我对欧元前景并不悲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盟主要国家已形成共识,同意用削减开支这种正确的手段,来解决欧债问题。反观美国,其同样潜在存在着严重的债务危机,但美国人却不可能、也不愿意削减开支,反而采取量化宽松的手段,5年来相继推出了QE1、QE2、QE3等计划。与欧洲债务危机相比,美国债务危机更像是个“黑洞”。在此之外,适当的日元,英镑等外币储备可以作为很好的补充。

然而,从现有状况看,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国国债比重非常高,就世界范围看也是持有量最多的国家,如果仅仅通过直接出售美国国债去购买其他资产的方式大规模减持,可能会导致美国国债市场价格的严重动荡甚而急速下跌。如果出现这样的状况,我国反而会承受最大的损失,得不偿失。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折中的、现实的方法是向美国政府寻求实施美国国债和实体资产的转换。相关资产转换应集中于优质的大型公司(但没必要寻求太高的股份甚至控股,这样美国政府也会更容易接纳)。此外,我国在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改制过程中就进行过银行系统的大规模债转股,很多当年的不良资产都已最终变成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良好利润来源。因此,可以借鉴这一经验,寻求国际间的金融资产与实体资产的转换,加大海外直投。而海外直投最重要的方向可以考虑是能源和资源。中国这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需要石油、金属和其他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从而保证经济持续、高效的发展。具体操作,一是加快对海外的资源或资源开采企业股份的投资和收购;二是日益重视以长期协议方式进行大宗采购。尽管有人认为,有的投资时失败的,很多投资的外国资源企业的股价在购买后有较大程度的下跌,照成我国外汇的亏损。但是我认为,一方面,我国对外投资的经验还欠缺,而股价的波动是难以预测的,是投资就有风险,我国需要时间和金钱成本经行学习;另一方面,在危机中介入海外资源资产受到阻力较小,更容易进行购买,并且雪中送炭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政治资本,这些都是金钱难以衡量的。

另外,笔者认为,以我国的美元储备去投资H股是个很好的选择。港币是直接与美元挂钩的,而由于香港的独特地位和在香港大量的中资上市企业的关系,对于中国外汇储备来说,对H股应该是最为了解的。因此,只要看清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购买大量H股龙头企业的股票,其实就是购买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预期。

(三)如何调整外汇储备使用制度

为了扭转当前外汇管理和使用的不利局面,我国必须加快改革汇储备使用的体制和机制,由发改委、国资委、财政部、人民银行 (外管局)等部门共同参与,打通外汇资金向实体企业投资者转移的通道。例如:发改委主要制定战略;国资委确定相应的战略执行者(实体企业)及其资金使用计划;人民银行(外管局)向财政部划转资金;财政部则根据资金使用方案向企业提供资金。总而言之,在外汇的使用主体上,我国应该从依赖金融系统的少数金融机构对外投资转为依靠产业界的实体企业为主来对外投资。整个外汇制度应为实体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 西泽・巴查尼. 中国大力推动海外投资减少外汇储备防止经济过热[J]. 海外经济评论,2009(30).

[2] 邢大伟. 影响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诸因素的实证研究[J]. 商业研究,2006(20).

[3] 郭洪仙,李晓峰. 我国外汇储备增长原因及变动趋势研究[J]. 财经研究, 2004(05).

[4] 姜丽. 我国外汇储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厦门大学, 2002.

[5] 苏红. 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D]. 河海大学,2004.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范文2

关键词:外汇储备 适度性 现状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01-01

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当我们还在暗自庆幸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发展落后也有好处时,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序幕早已悄然拉开,原来面对金融危机,没人可以幸免。甚至有人认为,受害最多最大的不是美国,而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在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国在各方面都明显感受到了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尤其是我国以美元为主的数额庞大的外汇储备,由于美元的贬值,面临着严峻的缩水挑战。中国在外汇储备上面临的潜在资本损失包括两部分,一是外汇储备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比如美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上扬将导致美国国债市场价值的下跌;二是外币汇兑本币贬值造成的资本损失,即汇率变动造成的资本损失。以汇率变动损失为例,社科院一份报告作了如此测算:假定在2009年9月30日至2010年9月30日,美元对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各种主要货币均一次性贬值20%,即使不计算这一期间新增外汇储备的汇兑损益,中国央行遭受的资本损失也将高达人民币3.1157万亿元。这相当于2009年9月底央行总资产的14.0%、2008年中国GDP的10.4%以及2009年9月底央行自有资本金的141.6倍。

那么我国外汇储备现状如何呢?下面笔者对此做简要的分析:

外汇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持有的可兑换外国货币及外币金融资产,又称为储备货币(Re8ave Currendes)。它是一国国际储备中最主要、所占比重最大的资产储备。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标志,它是弥补本国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本国汇率以及维持本国国际信誉和地位的物质基础。一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来自于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而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顺差是最为稳定和可靠的储备来源,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可通过市场大量的外汇售出而引起官方储备的增加,也可通过官方的直接借入而使储备增加,但由于这类资本流入大部分具有负债性质,期限较短,因此作为储备来源具有不稳定性和暂时性。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数字来看,我国在2008年底外汇储备量达到了1.946万亿美元,而截至2009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39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28%。2009年全年国家外汇储备共增加4531亿美元,同比多增353亿美元。

外汇储备是保持国际清偿能力的重要手段,但也并非越多越好。超额储备带来高额机会成本:一是外汇储备增加,要相应扩大货币供应量。如果外汇储备规模过大,则会增加对货币流通和市场的压力。二是外汇储备表现为持有一种以外币表示的金融债权,相应的实际资本流入国外,并未投入国内生产使用。外汇储备过大,相当于资本的净输出,这对于资金相对短缺的国家不划算。三是外汇储备还可能由于外币汇率的贬值而在一夜之间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储备的存量应该在保证充余支付的前提下,设法减少持有储备资产所付出的代价。

关于外汇储备适度性的含义,西方经济学家有过不少论述。而储备适度规模论自20世纪40年代产生以来,一直是国际储备理论的中心议题之一,它通过对影响国际储备供求两方面各个因素的分析,并确立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方法和模型,来衡量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是比例分析法和成本――收益分析法。前者主要采用储备与其他一些经济变量的比例水平来衡量储备适度性,较常见的比例是外汇储备量对月平均进口额的比例关系,一般认为一国储备量占贸易进口额的40%为宜,以20%为最低限,若低于30%就应采取调节措施,一般按全年储备对进口的比例计算,约为25%左右,即应满足三个月进口需求(据此测算我国的合理外汇储备应该在3000亿美元以内)。此外还有外汇储备对外债的储备关系,认为不能小于短期外债水平的100%等比例;而成本――收益分析法主要认为当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所持有的储备量就是适度的。这些分析方法都可以看出,我国外汇储备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的范围。

外汇储备量应该由需求和供应两方面来共同决定。国际储备需求变动主要因素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持有国际储备的机会成本、一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国国际融资能力的大小及国际资本流动和监管等方面综合决定。其中最容易被我们所理解和直观表现的就是国际收支问题。一般来说,国际储备需求与国际收支逆差的规模及其发生频率呈正相关,反之,一国的国际贸易持续顺差的话,该国对于外汇储备的需求就会比较小。我国的外对贸易几乎年年顺差,然而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的外汇储备却持续增加,并且到了数额十分巨大的程度,而且我国现在处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应当保持较少的国际储备,以便将一部分储备资产用于投资或消费,以保持经济的高度增长。面对如此高额且不断增加的外汇储备,我们持有它的机会成本、投资方式、美元贬值风险等均是我们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

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人民币国际化又不可能短期实现的情况,持有庞大的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的我们,在做好外汇储备保值、增值管理上,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思路可以考虑,一个是从根源着手。减少外汇储备量;第二就是面对现有的美元储备,如何进行各类投资。做好保值增值。首先,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各类资产的占比结构情况目前市场的普遍看法是美元资产占70%左右、欧元和英镑约为20%,日元约为10%。也就是我国目前有将近1.68万亿的美元储备,可以考虑适当进行调整美元资产的占比。其次,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来自于贸易顺差,要减少外汇储备最直接最重要的办法就是减少进出口的贸易顺差,在减少外汇储备流量的基础上进~步减少存量。可以考虑通过调整汇率来改变进出口部门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利益,从而影响进出易的规模,起到控制贸易收支的作用,从而减少外汇储备增量。第三,在我国的外汇储备中,很大一部份用来投资美国国债。根据美国财政部近期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截至2010年3月底,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数量为8952亿美元,仍居各大债主之首。世界银行预计,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将增值2818亿美元。中国想彻底摆脱美国国债不可能一蹴而就。尽管目前美元指数一直在上升,美国国债市场看上去比较“安全”,但是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指出,美国国债市场仍然存在很大泡沫,不排除某一天它忽然崩盘的可能性。要想彻底摆脱美国国债,中国一定要卡住外汇储备的增量。目前可以考虑的主要方法就是在来源上减少美元储备。第四,我国外汇储备正在面临着各类美元投资品种的价格下降的巨额风险。对现有外汇储备保值增值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适当的考虑以下几点:

1.积极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出口企业改变经营策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去投资,这样不仅可以避开贸易壁垒的阻碍,还可以使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得到磨练。

2.将美元储备转化为实际的资产,比如投资于资源型资产、购买石油资产、高新技术、进行对其他国家有条件的援助以及其他一些对我国将来非常重要的行业的股权等。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范文3

[关键词]物流企业外汇风险交易风险

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作业的范围已经跨越了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拓展,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无刻不与外汇风险挂钩,物流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等都涉及多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很大。如何防范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外汇风险,不仅关系到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特别是我国2007年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大幅度放大,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好外汇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企业外汇风险及表现

物流企业外汇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能具有两种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Loss)。目前,一些国家货币汇率经常动荡不定,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外汇风险对持有外汇物流企业来讲已成为重要问题。

1.交易风险。即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它包括: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条件进出口的物流劳务,在货物已发运或劳务提供后,而物流劳务费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二是以外币计价物流企业信贷活动,包括向外投资和向外筹资或对外债务,如遇投资本息收入的外币汇率下降,投资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使对外投资者蒙受损失。

2.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经常被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翻译风险。它是指以外币度量的物流企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都需要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物流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表示。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在股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甚至可能会招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称为经济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由于预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产量、成本和价格的变动,使得企业收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经济风险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测汇率变动方向的能力,所以,经济风险取决于经济分析,带有很大主观性。

二、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1.外汇风险在我国物流企业涉外业务中主要表现为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对于我国大多数涉外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它们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进口付汇、出口收汇,当企业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净外币头寸时,由于有关汇率可能发生变动,将使企业直接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占有较高的比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汇率的变动对于产品的需求有较大影响,对于物流企业企业而言就意味着面临着汇率的经济风险。

2.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外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物流头寸于外汇风险之中,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汇风险意识。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可能的外汇风险暴露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对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公司运营的成本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企业难以看到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从而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3.外汇交易币种和风险防范方法不够丰富

目前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且外汇市场上提供企业进行外汇风险避险的产品也十分匾乏。除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具有保值性质的外汇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需要。

目前国内银行对外汇风险管理的产品还处于开发或刚起步阶段,有的还是空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人民币利率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而非市场化的利率不可能给出外汇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从而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显然,过于单一的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风险防范手段,限制了我国物流企业对套期保值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了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三、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对策

物流企业选择什么币种进行计价结算、选择哪国的贸易伙伴、是否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套期保值、怎样管理其资产负债、如何进行国际结算,这一系列的日常活动都在汇率变动一定的情况下对外汇风险产生影响,使外汇风险的影响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管理好外汇风险,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外汇风险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只要有外汇的收支,外汇风险就会客观存在。而风险的大小最终取决于风险暴露头寸及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完全没有风险的外汇收支是不存在的。但如果能够正视风险的存在,采用合适的方法,外汇风险并不是不可以化解的。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外汇风险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日常经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与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企业的外汇风险防范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而不是消极应对。谨慎对待外汇风险,以化解风险而不是投机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

2.选择好合同计价货币

在对外贸易和资本借贷等经济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签约日期同结算或清偿日期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在汇率不断变动而且软硬币经常更替的情况下,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签订合同时的计价货币或计价清偿货币,往往成为交易双方谈判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首先是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其次是物流劳务收入结算是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而物流劳务支出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

3.以远期外汇交易弥补风险

通过预先决定汇率和金额的远期交易是一种最直接的弥补风险手段。假定物流企业,预定在三个月后收进以美元计价的物流劳务款,可与银行预先约定在三个月后卖出美元。当美元资金一入账就进行交割,也就是以约定的汇率将美元卖给银行,换成人民币,这样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对可能产生的交易结算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4.物流企业成立专门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高层决策人员及专业的金融和财务人员组成,统一对全公司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以外汇分析为主,针对外汇市场的走势及公司内部的外汇收支情况,寻找发现外汇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参考专家、外汇指定银行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除了制定和执行风险防范措施,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完善的风险报告和财务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以月或季度为期,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外汇风险管理的情况。不仅如此,管理层的意见和指导方针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也应及时地反馈给货币委员会组织。完善的报告机制不仅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改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取得良好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王世文:远期外汇交易在进物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实务,2005,(12)

[2]夏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5,(11)

[3]张宏玲:远期结售汇在生产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2006,(02)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范文4

关键词:国际金融;实践性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278-02

1 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各行各业都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压力。大到如何分析国际金融变化的规律,防范金融危机,维护本国金融秩序的稳定;小到如何防范汇率波动的风险,参与国际证券市场投资等等,知识都是我们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必须掌握的内容。

国际金融学正是研究国际金融诸现象的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国际金融学》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对开放经济的认识,系统而扎实地掌握国际收支、国际储备、外汇与汇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掌握国际投融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的技巧,并在实际业务中进行一定的运用;了解我国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学会在实际工作和个人理财中贯彻执行。通过对国际金融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2 在《国际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现象

(1)与其他经济类的课程相比较,学生本身对国际金融这门课程的兴趣较为浓厚。

由于国际金融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国内的一些媒体、财经类杂志都会报道一些与国际金融有关的信息。据调查,近几年来,国际金融发展中出现一些新的事件都是同学们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比如:1997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泰国突然爆发一场货币危机并发展成一个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很快波及东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连一向被称为是发展奇迹的亚洲四小龙也逃脱不了这场厄运。那么这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给东亚各国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中国政府为什么要做出力保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

(2)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自汇改实施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屡创新高,升值幅度逐渐加快。2008年4月10日,在全球关注的目光中,人民币汇率开启了“6时代”的大门。

(3)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问题。中国在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下可兑换,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在积极有序地推进。目前为鼓励资本的合理流动,政府推出了QDII、QFII的政策,媒体有关这方面的报道也很多。

由于上述的一些热点话题学生们接触的比较多,所以他们很想通过对《国际金融学》课程的学习,对上述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这样为教师授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

(4)国际金融领域的新成就、新观点、新问题和新动向层出不穷,仅一本教材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

随着金融全球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国际金融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本国际金融的教材不可能囊括所有的内容。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仅要对教材里面的一些理论和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也要不断地吸收和了解国际金融里面的一些新的发展动态,并在课程上把这些新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5)学生渴望在《国际金融学》课程的学习中增添进行一些实践性的操作。

教授《国际金融学》课程是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如果教师就有关国际金融实务问题的讲授过程中,仅仅给学生介绍实务的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那么学生对上述问题的只能形成一个抽象的认识。究竟在具体实务中如何进行操作,需要重点注意什么, 这些只能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才能找到答案。

3 国际金融教学教改的相关建议

3.1 在教学内容上必须注重针对性、实用性、超前性和通识性

由于国际金融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出于专业教师的敏感与责任,我们必须力求以前沿的理论视野和较高的学术要求,对国际金融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改进;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映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状况的内容。具体可以是通过加强教材和教辅资料建设,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同时注重资料搜集和运用互联网,积极吸纳最新的教研成果,了解国际金融领域的新成就、新观点、新问题和新动向,并及时纳入课程教学。

3.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结合《国际全金融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国际金融课程学习中必须引入实践性的教学模式。

(1)在教学过程中开设外汇交易模拟,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模拟以及黄金买卖交易模拟等金融交易环境。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相关的软件,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购买这些软件,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可以模拟操作的平台。

比如,随着银行利率的逐步降低,银行客户的理财观念不断发生着变化,外汇买卖作为一种风险较小的投资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另外,在期货市场中进行投机以牟取利润的方法,也是一种新兴的投资途径,在我国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采用。正是在这种市场需求下,市场上存在很多完全涵盖了实际运行的期货、外汇交易系统功能的软件,如智盛系统等

如果学校有条件买回这样的软件,那么学生就可以通过对这些软件的操作,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业务技能,以培养适应社会竞争的综合素质。

(2)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设置中,《国际金融》课程是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国贸专业的学生讲授《国际金融》课程的过程中,除了让他们熟悉上述所讲外汇交易模拟,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模拟以及黄金买卖交易模拟等相关的操作软件之外,还可以通过与他们之前所学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相配合,在学生的国贸实习和模拟操作中加入有关国际金融内容,如对外报价、汇率换算、出口收汇、结汇、外汇风险防范等,以便让学生领会本学科在实践中的应用,有针对性的加强有关国际金融操作的训练,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进出口贸易融资、出口信贷等相关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3.3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授课内容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范文5

让巨额外储发挥更大效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当前,“走出去”正处于历史机遇期,建议有关部门抓紧研究统筹协调外汇储备资金加快运用,将国家的外汇储备转化为资源储备和能源储备,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的实施。当前,实施“走出去”战略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融资能力下降,资源禀赋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对发展经济的资金需求迫切,海外资产价格有所降低,限制有所减少,企业境外投资合作意愿强烈。

其次,我国外汇资金充裕,截至2010年底,外汇储备规模达到2.85万亿美元,较上年增加了4481亿美元,近五年年均增速达37%。

此外,金融机构支持企业“走出去”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中俄石油、中非及中委基金和大额融资等项目的成功运作锻炼、培养了专业团队。但外汇资金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走出去”的瓶颈。

近年来,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加强,各大金融机构在外汇存款大幅下降的同时,外汇贷款需求不断增加,供求矛盾日渐突出。虽然国际资本市场利率水平已近历史低位,但在我国外汇储备规模日益庞大的背景下,金融机构面临“既不允许出境融资、境内又借不到款”的尴尬局面。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走出去”战略的主力融资行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外汇资金来源,在支持企业“走出去”业务中时有力不从心之感。

目前,境内3个月美元存款利率摸高,外汇资金实力一向相对雄厚的中国银行用“外汇资源几近枯竭”来形容外汇资金来源的奇缺现象。融资支持力度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瓶颈。

国家外汇资金充裕与企业和金融机构外汇资金短缺、资金需求缺口巨大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外汇储备大幅快速上升增大了央行执行货币政策及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加大了储备资产缩水风险。

在此建议,尽快调整现有外汇储备运用渠道、机制和方法,尽快打通金融机构利用国家外汇储备的通道。

一是扭转旧有观念,利用外汇储备支持“走出去”战略。要抛弃外汇匮乏时期“外汇储备多多益善”、“创汇越多越好”的思想,变“被动管理”为主动运用思路,通过减少增量、化解存量将外汇储备控制在适度规模范围内;要正视支持企业“走出去”是实现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的重要手段,符合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应抓住时机、创新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储备资产的使用效益。

二是调整储备资产形态,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运用外汇储备海外并购参股、购买能源矿产资源。

目前,我国持有美国国债总规模达1.16万亿美元,占外汇储备总量的41%。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购买海外资产,将储备资产由虚拟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变,有利于带动战略性、稀缺性资源回流,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

三是实现外汇储备多元化、多方式运用,要建立相应的外汇储备运用保障及激励机制。

建议尽快建立外汇储备多元化、多方式运用机制。除鼓励金融机构购汇以外,还可考虑通过储备注资、委托贷款、货币互存、外储借款或定向债等方式为金融机构及企业提供外汇资金。同时,针对外汇储备运用的不同目标,设立差别考核体系和业绩标准,明确参与主体的责、权、利边界,确保外汇储备运用中的国家利益最大化。

四是积极发挥金融机构在“走出去”战略中的桥梁作用。

目前,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不可替代作用:具有丰富的项目开发、融资及评审管理经验,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能够通过专业化管理降低外汇储备运用风险;具有平台功能和批发式融资优势,可以以点带面,将项目融资、技术转让、劳务承包、设备供应和区域开发相结合,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以商业机构形式出现,减少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国际压力与政治阻力。

因此,应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为企业“走出去”铺路搭桥和融资支持“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加快海外业务人员队伍及机构建设,提升金融机构迅速开展海外业务、通过融资助力企业“走出去”的能力,保障国家能源和战略资源安全,减少外汇储备缩水风险,疏解通胀压力,进而使我国在后危机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调整中取得主动。

健全项目审批决策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化集团总裁刘德树:支持企业“走出去”需要建立高效灵活的决策机制。

中化集团“走出去”十多年了,经历了很多。我们的体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如果决策机制不健全,企业将失去很多机会,“走出去”战略将很难得到有效实施。

目前,在“走出去”项目审批方面,国家没有一个归口的管理部门,企业无法实现通过某个特定部门就知道项目能做还是不能做。

我们花费精力咨询技术专家、国际专业机构考核一个项目,形成一份专业报告后,还须向国资委、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外交部上报。

虽然各部委间有联席会议机制,但各部委无法像企业那样在项目上花那么大功夫。尤其是涉及重大项目,一旦各部门在短期内无法形成统一意见,项目就会被耽搁。

对企业来说,遇到千载难逢的“走出去”机会,必须当机立断。如果延误了时间,错过了时机,就不仅仅是金钱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国家和大企业之间应建立信任,如果缺乏信任,机制定得过死,就无法形成有效的决策机制。

负责“走出去”审批的各部委为国家认真把关无可厚非,但毕竟各部委精力有限,不可能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审批企业的某个“走出去”项目,可对企业来说,每一个项目可能都是至关重要的。解决其间的矛盾就需要有经验的机构快速决策。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走出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那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要制定怎样的机制来实现这个目标。

国家应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系列便利化措施,从审批到其后各支持环节,提高领导效率,捋顺机制。多头管理的协调成本高、时间过长,很难形成一致意见,应建立高效、灵活、负责的机制,从决策层面将其捋顺,比如建立战略委员会,解决一系列决策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团队就采取了这个办法。如果职能分散到各部门,审批项目可能面临时间过长的问题。将招商项目审批集中到一个窗口,集合各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项目来了就集中研究,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既保证了决策的有效性、灵活性,又不失其专业性。

“走出去”项目选择应由易到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作为国家战

略,“走出去”战略的推进实施需要各方的认真执行。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来看,对外投资成为整体经济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也是整体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

如何定义“走出去”?一般来说,就是中国企业到国外去开辟市场、建立生产研发销售基地、渠道,或者是寻找资源等。但目前,中国企业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准备充分,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投资能力、对国外投资环境的了解和管理准备等。

从政府层面来看,现有的投资政策存在滞后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比如理论上说可以换汇投资,但实际的审批时间很长,便利化支持还没有跟上。这些都需要国家作出配套的制度、机制安排。

西方国家在产业“走出去”的早期阶段,服务业也跟着一起“走出去”。比如银行、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也“走出去”,服务到位。

但中国企业“走出去”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向中资银行申请贷款遇阻,只好去求助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来说,现在是往外走的好时机,应从风险评估、征信方面作适当调整,给予“走出去”的企业以充分的资金支持。当然改变这些政策的遗留问题也需要时间。

对企业来说,国内市场和经济发展生态与国外差别很大,不同的国外文化、观念、法律法规制度、风土人情和管理水平,需要企业花很多时间来提高国外战略管理能力。在这些方面,中国企业还需要有更多的积累和实践。

从中投自身来说,公司投资是在董事会批准的战略资产配置和风险容忍度的范围内来进行。

投资本身需要一个过程。比较容易进入的投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先做,难度较大的项目,会涉及团队建设、寻找外部资产管理人员等,则会逐步推进。因此,在我们的战略资产配置里有特定的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比例,但执行进程可能相对较慢,而且有些项目并没有对外披露。媒体仅通过一段时期内的一两个投资项目来判断中投的投资风格和取向是不客观的。投资多元化配置是企业一贯坚持的,只不过在项目比重选择和出资时间上有先后安排。

中投作为一个新设立的机构,投资能力以及在不同投资领域的时间先后有差别。比如,中投前期在金融行业投资集中度高,因为中投本来就有这种配置,加之金融危机的出现创造了时机,就先投资金融领域。随着投资计划的逐步实施,中投在金融领域的投资占比开始降低,但这并不代表中投会放弃金融领域的投资。

目前中投很重视基础设施投资,但基础设施投资的难度较大。机场、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比较敏感,此外项目金额庞大、实施时间长。对这些项目,中投不会独立去做,会寻找合适的伙伴共同投资。但要找到合适的项目和合作伙伴,也需要花相当大的功夫。所以,中投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实施进度会较慢。现在这一领域的投资未达到配置比例要求,并不代表我们不重视,也不能说中投转变了投资方向。

中投的每一步一直按照计划执行,由易到难,目前来看执行情况是好的。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恰逢其时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考虑建立人民币投资回流机制。现任借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恰逢其时。未来五年,应推动人民币形成区域结算货币。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工作。

随着“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国际贸易对人民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人民币正开始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可以适度地释放国内过剩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控制国内通货膨胀。

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家政策应该给予更多支持。国家担心国外热钱涌入,控制担保额度是可以理解的,但银行对融资性对外担保控制得太死,会影响银行内外联动。在境外内保外贷、外保内贷、离在岸互动方面,需要人民银行和外管局给予政策支持。

据统计,到2011年1月末,跨境人民币结算总量的75%是在香港完成,到1月底香港沉淀的人民币已经超过3700亿元。

根据外管局预测,未来5年,香港沉淀的人民币会超过两万亿元。这两万亿元人民币怎么运用?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机制?

现在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周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在贸易结算中愿意存留一部分人民币,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在加强,这也是将香港设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的重要原因。

但现在需要建立一个机制,即人民币投资可以回流的机制。建立此机制,可以增加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反之境外机构会谨慎持有人民币。

外管局应该考虑一些开放政策,比如通过建立备案登记制的方式,放开在香港外商投资项下的人民币投资。

此外,现在香港的人民币可以参加银行间的债券市场,那么是不是也应该允许境外发行的私募基金投资引内创新型科技企业?这是很重要的资金来源。还有,让境外人民币持有者通过境外证券和基金公司来投资国内A股市场。

如何进行外汇投资范文6

一、“热钱”的概念及特点

热钱,又称游资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与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国际间短期资金的投机性移动主要是逃避政治风险,追求汇率变动、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或国际有价证券价格变动的利益,而热钱即为追求汇率变动利益的投机。当投机者预期某种通货的价格将下跌时,便出售该通货的远期外汇,以期在将来期满之后,可以较低的即期外汇买进而赚取此汇兑差价的利益。由于此纯属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故与套汇不同。在外汇市场上,由于此种投机性资金常自有贬值倾向货币转换成有升值货币倾向的货币,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只要预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让升值的货币大幅波动或实行外汇管制,才能阻止这种投机性资金的流动。

根据以上热钱的概念,笔者将其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1、高收益性与风险性。追求高收益是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当然,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而热钱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较高的风险,即热钱赚取的是高风险利润,它们可能在此市场赚而在彼市场亏、或在此时赚钱而在彼时亏,这也使其具备承担高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2、高信息化与敏感性。热钱是信息化时代的宠儿,信息是其收益的源泉。正因如此,使得热钱对一国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汇差、利差和各种价格差,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映。

3、高流动性与短期性。基于高信息化与高敏感性,有钱可赚它们便迅速进入,风险加大则瞬间逃离,表现出极大的短期性、甚至超短期性。

4、投资的高虚拟性与投机性。说热钱是一种投资资金,主要指它们投资于全球的有价证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以便从证券和货币的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的价格波动中取得利润,即“以钱生钱”,对金融市场有一定的作用。如果金融市场没有热钱这类风险偏好者,风险厌恶者就不可能转移风险。但热钱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具有极大的虚拟性、投机性和破坏性。

二、“热钱”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近年来,大量的国际游资不断涌入我国,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笔者将其影响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发展。近几年,大量热钱以隐蔽的方式流入我国,为寻求高额利润四处流窜,主要攻击目标是国内房地产市场、股市、债市和期货市场等,对经济健康发展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威胁。如近几年房市异常活跃,楼价脱离实际价值飚升,与热钱不无联系。目前,大量境外资金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的房市中进行活跃的房地产炒作,促使房价居高不下,形成热钱推动的“泡沫”繁荣。

2、增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近几年,我国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势头强劲,国际收支出现较大顺差。与此同时,美、日等国家对华贸易逆差较大,其国内经济又不景气,促使他们极力鼓吹人民币升值,企图压制我国出口,转嫁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热钱不断流入我国投机套利,并有相当部分进入了国家外汇储备,使国家外汇储备的数量、规模剧增,既给美、日等国鼓吹的人民币升值论提供了直接支持,增大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人民币升值预期,使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受到严峻挑战。

3、增大了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难度。流入我国的热钱除部分投机房地产、股市、债市和期市外,还有相当大的比例通过结汇方式,完成本外币置换进入了国家外汇储备。据估计,2002年以来流入热钱至少5,000亿美元,如按60%测算,就有3,000多亿美元进入了国家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外汇储备的增加无异于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的增加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量,热钱进入国家外汇储备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就越快。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了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长,使得流通中的人民币迅速增多。这不仅增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央行对货币供应量调控的能力及效应,不利于央行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

4、极易造成金融动荡或金融危机。历史上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热钱的冲击。目前,虽然我国经济形势很好,但经济金融运行中也存在许多不和谐之处。5,000亿美元热钱流入中国,是个不小的数目,更何况还有上万亿美元的热钱正虎视眈眈注视着我国的一举一动,一旦金融政策变化不当(如调整汇率、利率),暂时沉淀下来的热钱便会兴风作浪,甚至会导致金融动荡,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极为不利。

三、“热钱”流入我国的原因

具有投机性的国际游资源源不断地涌入我国,其背后必有诸多原因,而这些原因必与利益脱离不了关系。

首先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美元贬值的影响。自2002年以来,美元不断贬值,而由于美国双赤字、次贷危机、美联储降息,美元汇率指数近期急挫,2008年一季度下跌将近4%。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资本离开美国,而我国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成为国际资本流入的主要地区之一。

其次是中美利差倒挂。相对较高的人民币利率水平以及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的确定性,给热钱带来套利机会。

再次是资产价格的膨胀。从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进入一个高速增长的周期,GDP年均增长都超过两位数,并带动了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的繁荣,各类资产价格不断膨胀,为大量境外热钱涌入我国逐利提供了机会。

2008年底前美元将维持弱势格局,短期国际资本流入趋势不会改变。美元的强弱周期,取决于多种因素,决定美元汇率走势的主要因素包括美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状况、美国经济状况、美国联邦基金利率走向以及美国政府的外汇政策。在纳米产业取得重大突破之前,美元中长期走势不容乐观。目前,市场普遍预计美国经济2009年后才能复苏,而美联储仍有继续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的可能,因此就中短期走势而言,美元将继续保持弱势。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出口贸易,美国政府对美元贬值采取默认态度,也不愿干预汇市以支撑美元汇率。综合而言,预计2008年底前美元将维持弱势格局,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的趋势将不会改变。

四、“热钱”流入我国的途径

由前述获知“热钱”对我国经济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为了寻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我们必须知道其是如何进入我国的。我国一直实施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短期国际资本并不能自由进出我国,但这并不妨碍国际资本借道各种途径进入我国。进入我国境内的“热钱”一般不会是对冲基金,而绝大部分是海外华人的游资。一般认为,短期国际资本主要通过虚假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地下钱庄等渠道进入我国。

首先是虚假贸易。短期国际资本通过虚假贸易进入国内主要采用进出口伪报方法。2001年以来,进出口伪报年度数据都是正值,总体上进口低报大于出口高报绝对值,进口低报、出口高报和进出口伪报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05年以后,进出口伪报急速上涨,虽不能确切计算出有多大规模的热钱通过虚假贸易进入我国,但热钱通过虚假贸易流入我国的规模是越来越多,增速是越来越快,其中以进口低报为主要形式。

其次是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的高速增长、投资的优惠政策使我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之一。与此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为热钱的流入提供了方便。2008年一季度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74亿美元,同比增长61.3%,新批设立外商投资项目6,949项,同比下降25.26%。虽有外资投资规模趋大的原因,但短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异常增长与投资项目下降的现象不排除有大量热钱混入其中。

另外,还有地下钱庄。地下钱庄转移资金的主要途径包括:通过境外投资机构转移资金;通过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这种做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

除此以外,“热钱”还会通过非贸易手段、转移支付、短期外债、伪合资项目等方式进入我国,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五、防范“热钱”危害的对策

由以上分析,我们得知“热钱”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鉴于其严重危害我国经济的发展,针对前述“热钱”的流入渠道及其影响,笔者列举出如下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第一,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要用长远的眼光进一步改革我国外汇管理政策。现阶段,人民币的确面临着升值压力,并且只要这种升值压力继续存在、升值预期没有明显改善,那么“热钱”就会千方百计地流入套利。因此,要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适当扩大汇率浮动的范围,减轻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使“热钱”无利可图,从根本上缓解“热钱”涌入的冲动。

第二,在坚持资本项目管制的前提下,针对“热钱”流入的不同渠道,协调联动,加强外汇监管。在短期内应强化对资本项目的管理,完善对资本项目管理的法规,严格审批资本项目下资金的流入,加大对非法入境的“热钱”的惩罚力度,提高其套利、套汇的风险成本,达到控制“热钱”规模的目的。

第三,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一是利用税收措施抑制“热钱”的侵入。可以开征某些特定税收或惩罚性税收,还可以根据持有资产时间的长短,对资本利得征收所得税,以此来抑制“热钱”的频繁流动和猖獗侵入。二是通过财政和税收手段,进一步拓宽对外投资渠道,引导资金有序流出。在继续完善调控措施的基础上,重点要尽快建立有效的货币市场,充分发挥中央银行公开业务的调控职能,在投机性短期资本流动引起外汇市场波动时,调节货币市场利率,达到影响利率水平、控制套利资本获利空间、避免短期内资金频繁进出的目的。

第四,加强国际协调,防范“热钱”冲击。我们要积极参加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提出我们的观点和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利益。只有通过与世界各国和国际金融组织的共同努力,在一个金融机构拥有更大经营空间、金融监管更加严密有效的市场上,“热钱”的破坏性作用才会被减至最低,国际资本流动促进经济贸易发展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