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划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规划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规划的作用

社区规划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城市小区 绿化 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对城市绿地进行统一规划,在城市边缘区和中心区之间保留绿地,并用绿地在市区外缘环绕。在营造公共绿地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少建园林建筑和小品,以提高绿地覆盖率。同时在营造生态风景林的时候,还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各种布局。比如应该在北方受风沙困扰的城市发展防风固沙林;而在山区、黄土高原还有江河沿岸的城市则应该重视营造水土保持林来防止水土流失。每种植物在长期的系统发育中都形成了适应各种环境的特性,这些特性是都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很难改变。我们应该尊重客观规律,在遵守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的情况下,合理的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植不适应本地土壤条件和气候的植物。

1 城市园林园林景观特点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特点在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以前很多房地产项目招投标,设计单位只提供最基本的的设计方案,涉及的也只有诸如保温、隔热、两向房的遮阳等细节。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人文景观,艺术性和功能性兼而有之,对人类生理、心理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园林景观生态学在景观层面上来说,强调的是对人的作用中国的古典园林侧重于意境的渲染。园林景观也可作为游览区,要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以园林学、美学作为景观规划的指导,围绕游览、教育休闲度假、娱乐或环保为主题展开。在景观创意、内涵表现形式和视觉形象方面均形成独特的表达特点,满足人们的视觉亲历和心灵感受。

园林设计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来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循环。人类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这一生态特性。

2 当前城市小区园林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城市小区景观建设缺乏整体考虑

小区开发规划中常用的模式要求要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公共绿地,中心公共绿地是居住区的亮点和闪光点,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居住区住宅的卖点。因此不少居住区规划中对此类共享空间关注较多,而对其它部分,如楼前落后,道路两侧,居住区边缘则关照不足,存在居住区绿化的死角,结果造成整体不和谐,各个景观孤立、不连贯,从而显得居住区绿化景观凌乱无章,影响整体布局。

2.2城市规划设计水平不平衡

一些较发达的城市,聚集着大量科技人才、专门的设计公司和资质较高的同林绿化设计公司,园林绿化发展的较快,规划设计水平也比较高。但在一些相对欠发达的中小城市,科学技术较薄弱,缺乏专门的设计人才,园林绿化规划设计相对欠缺,发展极不平衡。目前我国有6000多家园林绿化公司,有些园林绿化公司根本就没有专门设计人员,存在粗制滥造园林绿化工程的现象,园林绿化设计水平参差不齐。

2.3城市园林意识普遍不高

受经济条件和观念的制约。许多城市对园林在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尤其是在城市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与功能认识不足。一味去追求大求气派,不从广场自身功能和市民需求出发,盲目追求景观,忽视城市绿地的实用性和生态效益。因此很多城市在园林建设上往往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暂时利益,把绿化放在次要的地位。

2.4城市园林设计整体意识不强

在园林设计中,有的设计确有可取之处,但实施起来却困难,出现问题自己也难以解释清楚,最后或改变设计方案或半途而废,这是设计人员不顾客观实际,盲目求新、求景点丰富,不考虑单位的承受能力,缺乏整体大局观念。也不论布置是否真正合理,只要设计出来了就万事大吉,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不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园林绿化设计项目,对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不进行科学的论证,就难以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不能保证设计的完整实施,达不到理想的质要求,设计出来的东西负不了责,问题不能解决,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可见为园林设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是极其重要的。

3 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思路

小区的绿地系统和园林景观设计相对大城市绿化系统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从生态城镇建设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设计与建设的优劣正成为改善居住区和城市自然环境好坏的关键所在,对城市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探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1小区园林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前大部分小区是以景为本,只重视景观观赏作用的雕塑、喷水池、西式柱廊矗立在公共绿地中,挤占面积,使实际绿地面积显得很局促。与此同时,有些楼盘把大面积草坪定为欧式景观基调,绿地内鲜见林荫,即使夏日炎炎,人们也很难进入草坪内休憩。在经历了只重景观,忽略园林绿化主体的以景为本的绿地规划设计思路之后,规划设计人员已注重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思路,开始向重视住户参与性的回归,人们进入绿地就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小区绿地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上注重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搭配,炎热的夏天能乘凉,寒冷的冬天能晒太阳;居民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让住户感到绿地亲切、实在。

3.2因地制宜,善于捕捉美

在总体规划设计里,应考虑到各个季节的景观特征,季节的互补性,搞好人工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建设生态园,应以森林、乔木为主组成不同的生态森林区,建筑物之间、开阔地可适当搞灌木、草坪.对园林来说只要有山、有水,就会有灵气。

3.3重视水景设计,实现动静合一

对园林来说只要有山、有水,就会有灵气。水是生命之源,生活离不开水,自古以来的城镇都是依水而建。所以,小区绿地规划设计要特别要重视水景设计。水景设计的要点要做到几点首先是水质,其次是水形成的是景色。切忌“一潭死水”,只会让住户掩鼻而过,叫苦连天。居住区的水流,即使在地面上不便沟通也应以地下暗管沟通,这样没有死水断头浜之虞,做到真正的“有源头的活水来”.

同时要对水的补充、排泄、净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真正做到生态园林。以瀑布、涌泉作为动力,创造水位高差,让水体自然循环流动,产生溢水、跌水、涓流、紊流等动态水景观,增加水体与大气、沙石的接触,提高含氧量。从叠水涌泉到春色满同至游泳池,从水流瀑布到水韵轻风,以龙形水系的动感渲染着建筑之神韵,水的灵性、建筑的韵律、草木的生机在动与静中相互融,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城市居住区的美好意境。

一些城市从实际出发,为满足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通过有效的景观设计突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完善了园林绿地系统,创造出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运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作品、标志性园林景观雕塑和游乐设施,在园林系统绿地的布局上形成了包括块状绿地、带状绿地、楔状绿地和混合式绿地 4种空间布局和模式,达到了全面展现城市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艳.西班牙园林风格研究及其在居住景观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大

学,2009(5)

2 张艳.中国传统元素在滇怡苑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西南林业大学,2010(6)

3 李洁.中国古典园林数字文化与现代景观设计应用研究[J].中南林业

科技大学,2010(5)

社区规划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农村社区规划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is currently a very important social engineer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the rural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and design problems, and how to scientifically develop rural community planning are discussed, for the current rural community planning some planning ideas.

Keywords: rur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农村社区,既有别于传统的行政村,又不同于城市社区,它是由若干行政村合并在一起,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或者是由一个行政村建设而成,形成的新型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不能等同于村庄翻新,也不是简单的人口聚居,而是要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在农村营造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过上像城里人那样的生活。它由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为主导,农民自愿为原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让农民主动到社区购房建房,交出原来的旧宅用于复耕。实现社区化之后,农民又不远离土地,又能集中享受城市化的生活环境。然而在农村社区规划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比如: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的模仿大城市建设风格;过度注重表面,没有实用性;没有突出建设的重点,缺少切实可行的农村社区规划标准。再加上一些地方官员过度的追求政绩,最终导致在农村社区规划和发展走了一些弯路。所以,对农村社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对规划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已经成为了目前相关工作人员的主要任务。本文针对农村社区的规划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对规划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2农村社区建设及规划存在的问题

2.1现状农村社区规划滞后

在我国乡村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规划的状况,居住用地布局散乱,道路狭窄,交通不畅,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恶化加速。例如珊溪镇李夏社区现状配套设施基本上属村级配套设施,规模小且不完善。社区内道路网不成系统,连贯性差,道路宽度普遍较小,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社区的公共绿地严重不足,内部缺乏公共活动空间。

2.2缺少科学完整的农村社区规划理论体系我国农村社区种类繁多,所处地理环境各异,现行《镇规划标准》很难适应全国众多农村社区建设的需要,农村社区只得应用城市规划理论体系和规划管理模式,使得农村社区建设套用大中城市建设模式现象非常普遍,有些农村社区规模较小,人口也不多,一般以居住用地为主,公共设施用地分类界限不是很清晰,很少有较大的商业设施及行政管理设施,这样公共设施用地就会达不到规划标准中的指标。2.3农村社区用地规模偏小,缺少发展空间,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首先,文成县的农村社区大部分是在原乡政府所在地及地理位置较好的村庄设置,社区之间差别大,总体农村社区规模偏小,对资源的集聚能力小,不仅难以把周边的资源吸引过来,对镇域经济也无法起到辐射作用。其次,部分农村社区由于受到行政区划的制约,区域基础设施不能共享,造成资源浪费,农村社区各自为政,在同一经济区域争市场、争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其结果是都形不成规模,造成很大的浪费,并阻碍了人口和其他资源的进一步集聚。

3农村社区规划原则

3.1科学发展原则

社区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区环境组成和谐的有机整体。

3.2区域协调发展原则

社区规划必须从区域角度出发,把握本区域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注重与周边在功能拓展、道路联系、活动组织等方面衔接,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

3.3因地制宜原则

社区规划必须立足现状,结合村庄空间肌理逐步展开,完善村庄公共配套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创造优美宜人的居住环境。

3.4集约高效原则

集约利用土地,高效率组织道路交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社区集约发展、和谐发展及科学发展。

3.5可操作性原则

强化规划设计与现状的衔接,重视村民参与规划的力度与深度,合理把握各功能设施的规模及建设指标,有利于建设实施。

3.6规划弹性原则

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的不确定因素和分期开发的需要,通过规划方法和控制手段的创新,在保障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加强规划控制的弹性和适应性,强化用地使用功能的兼容性。

科学制定农村社区规划

4.1合理确定社区性质和发展规模

农村社区是指聚居在城镇以外的,以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为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既包括农村居民的自然区域环境,也包括在这些辖区内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的社会群体。在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是当今农村工作的重点,联系文成县实际情况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在农村社区规划编制上需要和本地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既要考虑到目前经济相对落后的实际情况,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是,要想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形象工程量力而行。搞大呼隆和一刀切不但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到社区的发展,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对一些环境基础较好,经济条件达到一定要求的社区,应该注重发展,使其发挥龙头作用带领周边社区共同发展。

李夏社区规划依据珊溪镇“1+X”村镇规划理念,依托当地人居发展趋势特点环境优势,发展配套完善的新农村为本次规划的思路。规划设计的宗旨为“以人为本,和谐共生”。自然而安静的居住生活是人们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成为了时尚品位的体现。规划充分利用现状水系特色塑造沿河绿化带、社区公园,积极引入绿化空间,融入日常生活是本次规划最显著的特色。

社区规划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村社区规划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对于节约土地、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以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具有积极地作用,有利于推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但是,在现实中,我国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社区建设缺少合理的规划、土地浪费严重、无序建设、建筑质量隐患大等问题,引起了主管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一、研究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意义

(一)新农村社区建设关系到我国农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稳定和谐

根据建设部的统计数据,我国目前共有300多万个村庄,村庄建设用地2亿多亩,新农村社区建设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一方面,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农村现代化、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农村社区建设涉及的村庄数量多、面积广,与广大农民的人居环境息息相关。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乡村社会和建设市场,也是全世界可以拉动内需增长的最重要的资源。

(二)新农村社区建设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农村的经济开发活动越来越多,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非法占用耕地、违规违法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建设废弃物的乱堆乱放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警示我们,在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地实现自然生态、经济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有机统一,才能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村庄的分布体系

就目前而言,中国的村庄分布呈现一种以小型村庄为主、比较均质的形态。虽然村委会所在的村庄规模相对较大,在农业服务、行政管理等方面也发挥着中心村的作用,但是在文化娱乐和商业服务方面的作用还不是太明显。未来的农村社区规划布局应该是建设村庄两级体系,农村社区直接接受城镇的辐射,没必要在设置一个中间等级的中心村。同时,我们不可否认村庄体系还会出现其他的可能:村庄在特定的区域环境和地理区位中可以承担其他村与城镇之间的一个过渡的角色。

(二)村庄的规模

在我国,农村建设筹资难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所以在农村社区规划建设中应该以集中型的村庄形态为主,基础设施建设要本着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这样一来,问题就显现出来了,集中型的村庄规模如何控制呢?规模过大,就会造成城不像城,村不像村的情形,既失去了村庄的特点,在综合环境方面又不如城镇,使农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笔者认为,一个合理的农村人口规模应该控制在1000-3000人之间,因为在这一规模下配备基本的公共设施最为经济。

(三)村庄的功能

到目前为止,中国绝大多数农村的功能是进行农业生产,从欧美发达的农村社区建设经验来看,村庄的功能不应该是单一的,除了第一产业农业之外,还应该包括农业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等等,甚至农村社区还可以承担一些城市居民的居住功能。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农村缺乏发展乡村功能多样化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由城市转移到乡村以及我国的农业规模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等。

(四)村庄的人口结构

欧美国家的村庄建设比较发达,在欧美国家的村庄社区中,人口的构成是多样的,既包括纯粹以农业为生的农民,还有一定区域内从事农业服务的人口,也包括一些从事商业的人口。根据发达国家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我国新型农村建设中面临的长期和艰巨的任务是:注重土地利用集约化、积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农村中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此外,我国农村人口结构还存在农村人口教育水平低、农村留守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所以,我们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村民的不同需求,并通过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中所包含的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的有机结合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

三、对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的建议

(一)借助区域发展的力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农村社区的规划建设中,要注意和县城经济的发展方向协调一致,适应区域发展条件,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通过科学的规划,在照顾农村特殊村情的基础上,整合农村的资源、环境、交通以及区位优势,从宏观层面为新村社区的经济发展定位定性,挖掘农村自身经济发展的潜在条件,加强其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在新型农村社区规划中,不仅要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还要从农村的生产和就业出发,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功能,解决农民搬迁后的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农村社区

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和建设包括合理规划社区选址、合理的日照间距以及建筑密度、适当的控制容积率等内容。在新型社区的规划设计以及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特别的注意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不应该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此外,我们还应该结合当地的区位条件,适当的推广风力发电、小水电、沼气池等清洁能源技术,加快新农村能源建设的步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以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为基础,强调农村发展的效率,尽可能地减少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继承和发展农村中的人文特色和自然特色

小乡村是我国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旧有的空间格局、文化习俗和建筑特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要与农村周围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相协调,又要延续和继承当地的文化风俗和传统习惯,体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保护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宅和古村落,使新型农村社区成为农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以改善村民的生活为主要目标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选址特别重要。农村社区的选址科学合理,有利于避免例如洪水、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同时又可以避免极端的地形对村民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规划中,要使新建社区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体现农村的生活特点,反映村民的需求,同时努力设计优美的景观环境和建设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结语: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历史的必然,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我国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宗旨是为农民提供适宜的生活场所和劳作条件。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不足,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困难,这要求我们在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努力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建设经验,立足于中国国情,探索出一条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道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承慧,朱静怡,马宁.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研究初探[J].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09(52)

社区规划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和谐社区;规划要点

Abstract: This paper is put forward in the pursuit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mainly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harmonious community planning, and city pla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armonious community planning and planning points exist in current.

Keywords: city planning; planning of harmonious community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21世纪的今天,和谐成为我们共同的生活追求。其实早在遥远的古代,安邦治国的思想中就已经富含了和谐的理念。和谐是一种均和的社会状态,包含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城市规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点,城市规划是一把双刃剑,城市规划可以营造出宜居的绿色空间,也可以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和谐规划是社会的良心发展之路,不和谐的规划是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究竟怎样的城市规划才能称之为和谐呢?归纳起来,和谐规划的本质就在于通过适当的调节机制,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综合考虑地方的社会价值体系,寻求满足多元主体利益的平衡点。与传统城市规划相区别的是,其更加尊重人性,提倡人文关怀,更多地将注意力关注在了一些普通收入阶层关心的社会问题上。

1和谐社区规划的必要性分析

社区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指的是一定地域空间内形成的人与人相互依存的网络架构。随着时代的进步,社区这一理念被越来越多应用,社区开始成为城市社会的基层细胞,社区的和谐对整个社会的和谐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在我国,社区作为汇集居住、工作、休闲等城市功能交织的基层单元,也是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矛盾突出的地方。在这里,社会的压力、矛盾和冲突可以得到消减,避免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和谐社区还肩负统辖区域发展,监督专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平衡社会保障、维护安全稳定、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邻里友爱等多重职能。社区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规划和谐社区都被积极重视起来,社区规划强调寻找各方利益均衡策略,因此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2从城市规划学角度看和谐社区规划的理念拓展

构建和谐社区,不可避免地要依赖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首先设计人员要从狭隘的住宅规划理念中走出来,转变思想,扩展思路,积极关注与住在社区有关的各个领域,在全面审视当前住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同时,全面把握和谐居住社区的内涵,实现理念的拓展。

2.1从孤立的生活片断到连续的住居生活

快速的生活节奏,加大了每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人们越来越少的休闲娱乐,繁忙工作一天后,回到“封闭”的住宅。当前的住宅区大多数都脱离了城市的整体功能,住宅是孤立封闭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越来越少。本该在住宅区解决的社会矛盾被无情地抛给了城市,同时又无视城市的外部功能配套。在处理住宅环境时,很多住宅设计的卖点都是清净安宁,忽视了日常生活的完整和连续性。居民社区是为了解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而建立的,居民生活需求应该被完整地加以考虑,而不是经过切片式的处理。居住社区的规划必须要做到回归生活、回归主题,以完整的提倡生活为线索,确定社区的功能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功能分区、空间布局,让社区从单一的功能中走出来,先自上而下的分析生活、分析功能,再自下而上的创造功能、创造生活,有了便利性、连续性,才可能有舒适性、宜居性。

2.2从单一的物质空间规划到物质空间社会文化统一体

城市规划学理论明确指出住区规划分为物质与非物质两个部分,但是据调查研究表明,在社区规划中,物质空间规划被列为主要的考虑对象,非物质空间规划常常被较少考虑甚至被忽略。目前社区规划的主要问题就是孤立设计,往往关注的是使用者个体行为,忽视了群体间的互动,造成了住区规划“见物不见人”的普遍现象。另外,随着房价的上涨,住宅作为高门槛的市场消费品,这使得居民很难顾及到本该有的人文精神和文化需求,这样的需求导向进一步使得社区规划过程过分看重物质空间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居民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社区不单单是居民的居住地,更应该成为居民的精神家园。

人类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栖息地,更要求满足心理、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需要与家庭之外的其他社会成员交流感情,这样才能良性发展。综上,社区的规划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统筹兼顾物质与精神两种属性,社会规划必须走出原本狭隘的物质空间领域,走向物质空间社会文化的统一体。

2.3从封闭的内部结构到开放的球形结构

城市规划应该着眼于大局,和谐社区最终是要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当前和谐社区的规划就缺乏大局意识,开发商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封闭区域打造风格迥异的住宅区,城市的统一管理面对这样的格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城市规划理论告诉我们,规划区域要充分考虑其规模、区位、形态与周边城区、自然环境的关系,建筑、道路、绿化景观都需要参考周边环境的风格。

三、和谐社区规划要点分析

3.1“集约高效、资源共享”的紧缩型布局结构

和谐社区的规划要考虑到城市整体和长远发展,紧缩性的布局结构为宜,规划要注重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和社区资源的共享。规划分区一直是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既要反对简单的几何功能分区,又要综合考虑各功能的有机联系和资源共享,从而形成一个理性、有秩序的紧缩型布局结构。在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社区规划要加强开发强度,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社区管理开放化,资源共享可以在更大的社区空间实现。

3. 2“邻里同质、社区复合”的居住区空间格局

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上涨很快,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异也在逐渐拉大,不同收入层的人居住环境差异也越来越明显,有距离要防范,有防范就必然产生隔离的鸿沟。另一方面,当今以社会分异(主要为经济地位)为基础的择居行为是导致了城市居住的分化的直接

成因,因为一定范围内居民的同质性是促进邻里交往、强化社会认同和促进地区稳定的重要保障。因此和谐社区在主张多元阶层混居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尽量使内部的组团或邻里的社会阶层适当同质化。

3. 3住房的多样化与场所的包容性

和谐社区规划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的精神、物质需求,倡导住房的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入住从而达到人口的融合目的。不仅住宅种类要多样,包含商品住宅、廉租公寓以及老年公寓等,套型设计也应各有不同,并应在土地拍卖合同明确规定中、小套型比例,以满足低收人家庭需要。但户型多样化是对整个社区范围而言,而在单栋楼或单个组团内差别不要太大。公共空间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避免过于功利,要人性化,要努力使得各个收录阶层的人都满意,并存有改造余地以适应未来生活方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高文博.小议城市和谐社区公共设施的规划[J].山西建筑.2007(27)

[2]林道友.构建现代文明的居住社区——浅谈温州市中心区杨府山居住区规划理念[J].小城镇建设.2006(04)

[3]谢静.居住社区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学报.2007(04)

社区规划的作用范文5

(一)展会初具规模

本届博览会共有78家参展企业,现场设置展位140个,其装展位占了85以上,展出总面积20__平方米。一些海外机构如马来西亚上海领事馆、韩国贸易馆、新加坡国际企业局等也都组团参加了展会。展品主要涉及建筑装饰材料、消防设备、家装设计、市政建设设施及材料等建筑装饰材料。一些新产品及设备达成了意向性成交协议。会议期间,__电视33频道房产在线、5频道和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均作了报道。

(二)组织工作有序

自20__年5月起,组委会就着手开始组展、招商及宣传工作。组委会设立了招商招展组、宣传组、综合会务组等,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组委会招商人员通过邮寄、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向全国近万家建筑装饰材料企业发出参展邀请,并对当地企业实行登门拜访邀请参展。从展览现场反馈情况看,本届博览会组织的外地企业及产品占参展企业总数的75,本地的企业仅占25。

为了加大宣传力度,组委会成立后就陆续在中国建材网、中国洁具网、西南建材网等12家专业网站本届博览会相关消息,并在《建材商报》、《装饰市场》、《城市建设》、《建材快讯》等专业媒体上刊发了大量广告与信息。7月份,组委会在《华西都市报》家居专版、《__商报》居周刊等主流媒体上刊登了三次题花广告、平面广告及新闻文字宣传。同时,利用收集、积累、整理的数据库向省市的建筑工程公司、建筑设计单位、企事业单位发寄参观券与邀请函共计5000封。组织专业工作人员分别在绵阳、广元、达川、德阳、乐山、峨眉、夹江、__市七区十二县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和销售点派发参观门票6万张。此外,组委会还通过联络和动员行业协会、参展商向其会员单位、客户发送邀请,最大限度地组织专业观众,提高展会的影响力。

(三)合作形式较好

本届博览会,组委会采取了整合资源的方式,与一家曾多次举办建材展览会的展览公司合作,利用各自优势与资源,实行合作双方共同投入,协调运作,做到风险同担,利益共享,责任明确,为会展业运作模式的市场化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四)配套活动有新意

为使本届博览会有所突破,组委会得到了市建委、市规划局的支持,确定展会期间举办“城市社区规划与建筑设计论坛”,旨在促进城市规划与国外学者互相交流,提升我市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发展水平。8月27日,由__市规划局、__市贸促会联合承办的“城市社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际论坛”在__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会议厅成功举行。__市副市长孙平出席本次论坛并致开幕辞。大会邀请的来自法国夏帮杰设计事务所、加拿大佳宝、新加坡、澳大利亚四国的著名建筑设计师以及我省知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规划专家在会上就“城市社区规划与建筑设计”主题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展开了精彩演讲。四川多家建筑设计院所、市规划设计院、地市县级的规划局、房地产开发商及建筑装饰公司共计75人出席论坛。会后,我们对听众作了抽样调查,双流县规划局代表、房地产商代表、建筑装饰代表均认为参加本次论坛收获不小,认定演讲专家准备充分,内容精辟,让与会者开了眼界。“城市社区规划与建筑设计论坛”的整个组织安排得到了演讲专家听众、赞助商赞誉和好评。论坛期间,新闻媒体给予了广泛的关注与特别的报道。

二、下届建博会构想

要使“建博会”长期举办,成功举办,并把她培育成为我市品牌专业展会,需要在办会思路、服务水平和资源整合等方面予以改进。因此,下届“建博会”构想如下:

1、高起点早策划。从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商家等多方面多渠道深入了解目前建筑及装饰材料行业的发展状况及企业的需求,制订出正确有效的招展招商工作目标及实施 计划。避开专业市场的特点,办出自身的特点,突出新产品、新技术、新信息科技含量高、学术性强,使展会领先于市场的前瞻性和专业性。

社区规划的作用范文6

从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看,高新区内的居民将实现两方面的转变:一方面是身份的转变,即由农民转为居民,安置区将结合新的居住模式,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为参考,重新组建社区管理机构,逐步向城市社区管理过渡,实现“村改居”;另一方面是职业的转变,原住民失去了土地,从单纯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扩展到从第二、第三产业中谋取更多的收益,就业、创业成为必然选择。结合以上两个转变,遵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汲取城市社区的建设经验,充分借鉴目前新农村社区、保障性住房社区和旧城改造区等居住区域的建设经验,本文提出“城乡统筹社区”的概念: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生活居民化、保障社会化、服务均等化和设施城镇化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的样板区(图1)。

1.1概念解读

从字面解读,城乡统筹社区由“城乡统筹”和“社区”两部分组成。首先,需要明确城乡统筹社区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既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其次,作为一种社区类型的规划,城乡统筹社区规划将居住功能建设放在首位,充分保障社区内居民的生活,因此其规划以地区物质环境整治规划(如土地利用规划、设施配置规划)为主,同时考虑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的规划,旨在通过对“物”的安排,为人们创造舒适、安全、方便的活动与交流条件,最终形成一个生产与生活协调,充满人情味的开放、民主的新型社区。因此,城乡统筹社区应包含以下两方面的统筹内容:(1)社会统筹—重构城乡一体化的居住新体系。在居住与就业分布方面,打破传统城乡分割的二元居住体系,以城乡非农产业分工协作为基础,统筹协调农村居民居住地和工作地的空间关系;在居住与配套建设方面,在延续现状布局、肌理和尊重农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推广现代化的农村住宅模式,而公共服务设施则根据城乡居住体系的不同层次予以确定。(2)制度统筹—推动农村向城市社区转变。首先,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促进生产方式的改变;其次,以农村土地整理为先导,推进“撤村建居”工作;最后,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为农民提供政策保障。

1.2规划目标

通过对城乡统筹社区概念的解读,结合安康高新区的实际,规划提出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的总体定位:兼具安康传统文化气质、共生和谐社会态度与现代生活品质的复合式社区。总体目标是打造一个以区内移民搬迁安置及城镇化、保障性住房、产业区配套居住等居住功能为核心,集商务办公、品质商业、时尚生活消费和山水景观休闲等复合功能于一体,融精英阶层、普通阶层和大众群体生活方式为一体的城乡统筹新社区。

1.3规划策略

在总体定位及规划目标下,城乡统筹社区规划策略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社区功能构建,包括“居”“业”“游”三大主题功能:①“居”—提供现代时尚的高品质社区;②“业”—提供职住平衡的工作岗位;③“游”—提供多元化、充满活力的休闲娱乐功能(图2)。(2)土地混合使用策略。规划将居住区、商业区、工作区及其他功能区进行混合布置、合理安排,既要加强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彼此间的不利影响,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图3)。(3)社区住房政策—“混合式居住”。在社会底层营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社会十分重要。因此,城乡统筹社区中的住房建设应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的收入阶层规划配套相应的住房类型,重点在于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性住房需求。(4)社区空间使用策略。在选址方面,要尽可能避开易发生不良灾害的地段;在功能空间布局方面,购物、医疗和护理等设施应当与提供休闲娱乐及社交的空间结合起来;在街区设计方面,主张多种功能在街区内形成精细的混合;在公共空间设计方面,宜采用多点式布局,以实现最大限度覆盖,并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要求。(5)村民拆迁安置策略,主要有集中布局、分散布局和集中分散混合布局3种,可根据村庄现状条件选取合适的布局方式。

2安康高新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区域现状

安康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市区面积约为23391km2,是陕西省东南部的中心城市和全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安康的区位条件优越,地处关中一天水、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域的交汇地带和几何中心,也是正在规划中的“西三角”的核心区,具有连通3个重要经济区、耦合中西部地带和南北方地域的重要战略地位。位于安康市域西部的安康高新区规划面积约为28km2,范围东至刘家沟、大桥北路及阳安铁路与襄渝铁路的交汇处;西至冉家河;南至安康大道、316国道、经傅家河至月河北岸为界;北至安康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快速北环线(图4)。现管辖范围为建民镇联合、联盟、汪槽、上游、新强、头档、莲花、友谊、花园沟、罗家梁、罗家营和韦家坡共12个村;河西镇五一、二档和冯台共3个村;五里镇四树、四岭和周家营共3个村;花园乡三元宫村;江北办青峰、张岭2个村。总共21个村庄(图5)。

2.2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新区的发展,安康高新区所辖范围内的村庄面临整体搬迁,面临转型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形式单一;另一方面,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未来高新区开发建设后,依靠村庄的自然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将彻底瓦解,现状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将被完全打破,集体经济发展将主要依靠经济留用地。高新区村庄正处在战略转型期,村民已经开始逐步向城市迈开步伐,现已有约一半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村民的经济收入已逐步转向以依靠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农村人口城市化特征初现端倪,这为未来村庄的完全城市化打下了基础。然而,村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受长期积淀的农耕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在生活方式、心理习惯及文化观念等方面仍保留着农村的传统特征和习俗,很难在短期内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实现由农民向居民的角色转换。此外,现状村庄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村庄人口分布不均、土地使用效率低、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质量差、居住分布零散、用地功能混杂和配套设施薄弱等。

3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规划实践

3.1总体空间布局

城乡统筹社区对高新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的人口主要由拆迁安置村民人口、生态移民城镇化人口、保障性住房人口及高新区内产业配套及相关人口组成。规划确定居住用地总面积为320hm2,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约为24.5m2。规划针对不同的居住群体的居住要求,从4个方面对城乡统筹社区的用地规模进行拟定(表1)。在明确了用地规模后,规划采取“组团布局、和谐共生”的布局模式。其中,“组团布局”指利用现状地形和用地布局现状,使城乡统筹社区形成组团状布局,各组团之间通过园区道路进行便捷的联系;“和谐共生”指各城乡统筹社区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和谐融合,彰显城乡统筹社区良好的环境品质,亦指社区居民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在具体的布局过程中,为保证安康高新区的高速、健康发展,加强城乡统筹建设,保障高新区内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在充分考虑高新区现实基础条件上,规划建设城乡统筹社区:傅家河社区、建民社区、居尚花园社区、双泉社区、河西中心社区、花园社区和金属镍社区,总用地面积为500hm2,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311hm2,占总用地的58.8%。社区总人口为131979人,总户数为36420户(图6)。

3.2公共设施配建

公共设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为居民提供使用便捷、多样化的公共设施,既丰富了居民的文化休闲娱乐体验,又促进了居民的学习与交流。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主要分城镇示范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两种类型:(1)城镇示范社区分为标准街道社区、标准基层社区两级。其中,拆迁村民安置社区、移民安置社区和商品性住房社区按照标准街道社区的标准配置;保障性住房社区、产业配套服务社区按照标准基层社区的标准配置。标准街道社区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社区行政管理服务设施、社区安全保障服务设施、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设施、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和社区商业服务设施6类(表2);标准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包括社区行政管理服务设施、社区安全保障服务设施、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设施、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和社区生活服务设施6类(表3)。(2)新型农村社区主要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人口规模大于2000人、农业景观形象突出、享受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区的公共设施配置的内容包括农村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农村社区教育设施、农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农村社区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农村社区商业服务设施6类。具体而言,社区服务站、警务室与救助管理服务站宜结合设置;卫生服务站宜设置在交通便捷、服务距离适中的地段;托老所和文化活动站宜集中设置;健身场地可设置在适宜的公共绿地中,鼓励利用各种土地资源,并与其他社区配套统筹考虑;副食品店宜与小型超市合建;邮政储蓄所布局宜接近于标准基层社区的地理中心(表4)。规划针对以上两种社区类型,结合社区内部居住人群的特征,考虑到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承载功能、人口规模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经济效益,统筹区域内各个社区的公共设施配建,具体配置如图7所示。

3.3指标控制

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指标体系包含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限高等,规划通过对这些开发指标的控制,合理确定社区的开发强度,以保证社区高标准的人居环境品质。指标构建主要采用GIS软件对规划用地的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和服务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地块的开发强度(图8)。

3.4乡村风貌型社区规划实践

乡村风貌型社区是指依托现有村庄肌理和农村特色景观风貌,通过集中建设居住组团,集聚搬迁人口形成的具有乡村风貌的特色区域。在本次规划中,高新区内的乡村风貌型社区有双泉社区、河西中心社区、花园社区和金属镍社区。以下主要介绍花园社区和金属镍社区2个典型社区的实践经验。

3.4.1花园社区

花园社区位于安康高新区的西北角,社区总面积为11hm2。社区建设由西向东逐步推进,首先,打造高新十四路两侧的安置区,同时配建服务设施,逐渐积聚人气;其次,通过强化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形成片区特色,提升片区形象,形成滚动式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最终完善片区的居住、娱乐和休闲功能。在一期开发中,依托安康大道与高新九路的交通联系优势,重点打造安康高新区新风貌;同时,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构建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开发周边居住地块,集中解决村民安置及生态移民问题;二期工程以“完善”为主题,通过完善片区邻里中心和中心服务区的功能,完成绿地花园的建设,从而带动西北部片区的开发(图9)。

3.4.2金属镍社区

金属镍社区未来的社区人口构成分为产业配套相关就业人口和避灾移民城镇化人口两种。规划用地位于安康西康复线的西北侧,南临老龙河,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地质良好,规划范围内的高程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走势,最高点位于地块的北部,规划用地面积为18.29hm2。社区建设由西南向东北逐步推进,首先,打造西南片区的移民安置城市化人口住宅区与社区中心,逐渐积聚人气;其次,通过打造社区服务中心形成片区特色,塑造片区良好形象的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时序安排,最终完善片区的居住、娱乐和休闲功能。在一期开发中,重点打造移民安置区与服务设施中心;同时,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构建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开发周边居住地块,集中解决建民镇村民安置及移民安置城市化人口居住问题。二期工程通过完善片区邻里中心的功能,同时启动东部片区住区的开发,完成绿地花园的建设,同时完成东部片区城市商业节点和社区中心的建设(图10)。

3.5城市风貌型社区规划实践

城市风貌型社区采取城市景观风格、图8指标控制图城市管理模式等现代城市构建方式,为有一定条件的居民提供优美的城市居住环境。目前,主要规划了傅家河社区、建民社区、居尚社区和尚花园社区4个社区。以下主要介绍傅家河社区和建民社区2个典型社区的规划实践。

3.5.1傅家河社区

傅家河社区位于高新区西南部,社区总面积约为90hm2。社区人口构成分为4类:产业配套及相关人口、保障性住房人口、拆迁安置村民人口和避灾移民城镇化人口。根据4类人口的特性,社区用地具体划分为5种,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49hm2,拆迁安置用地面积为15hm2,移民搬迁用地面积为14hm2,保障房用地面积为7hm2,产业人口用地面积为13hm2。社区的开发建设由东向西逐步推进,旨在打造东部安康大道和傅家河滨水空间的门户节点,塑造傅家河滨水空间,形成片区特色,完善片区的居住、娱乐和休闲功能。在一期工程中,依托安康大道,重点打造安康大道与傅家河滨水空间的门户节点;构建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开发周边居住地块,集中解决建民镇村民安置及高新区员工的住宿问题。二期工程以“提升”为主题,以该社区为核心的商业带沿高新七路向北推进,完善片区邻里中心,服务北部工业产业区,实现其空间核心的基本设想,同时完成傅家河滨水景观带,启动高档住区开发建设,带动西片区开发(图11)。

3.5.2建民社区

建民社区是高新区内最大的社区,位于傅家河东岸,高新大道以西,南邻安康大道,总面积为169hm2。社区人口构成分为产业配套及相关人口、拆迁安置村民人口、生态移民城镇化人口及保障性住房人口。社区建设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推进,打造安康大道和高新大道的门户节点,凸显傅家河滨水空间,形成片区特色。在一期工程中,依托安康大道与主城区以及高新大道与产业服务区的交通联系优势,重点打造几图10金属镍社区规划及效果图图9花园社区规划及效果图个空间节点;同时依托现有的建民中学的教育资源优势,构建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开发周边4个地块,集中解决建民镇村民安置及高新产业员工的住宿问题。后续工程以“完善”为主题,其中,社区中心功能更加明晰健全,滨水景观与傅家河社区相得益彰,高新大道的空间节点相继建设,空间核心得以实现,为该片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图12)。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