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人生回顾法;积极老年生活;老龄化
一、中国老龄化的状况
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到205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8%。老龄化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怎么样实现积极老龄化是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老人生理和心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老化,生活模式相应地也会发生变化,同时也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特殊需求。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积极老年生活模式的质量。
1.逐步退出职业市场,退休后生活重心转移,使很多老人觉得无所事事,导致严重的失落感。
2.逐步退出社会政治生活,容易产生丧失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
3.生活活动空间明显缩小,给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各个方面的影响,家人成为老年日常活动中互动的主要对象,家庭成为老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地方。
虽然说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老化,是更加容易比中、青年人产生丧失感、孤独感、低落感等负面情绪,也并不是说是绝对会产生,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产生这些负面情绪的可能性要比中、青年人大得多。老年期是负面事件高频率发生的阶段,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各种疾病的出现、社会角色与地位的改变、社会交往的减少,以及丧偶、子女离家、好友病故等负面事件的冲击,长者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应。由于年纪、健康等原因而逐渐脱离主流社会的现实,以及由此带来的巨大的心理落差,致使他们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孤独寂寞、自我否定、人生价值或意义感减弱等问题,这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幸福,影响积极老人生活模式的质量。埃里克森认为生命周期最后一个阶段的任务是解决自我整合与自我绝望的问题。在人生的最后这一阶段,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它们可能会变成最后的人生智慧,反之,它们就也有可能变成老人最后的负担,产生更加严重的失落感。所以要重视生命周期的最后这一阶段。人生回顾法通过引导长者回顾往事,不仅可以协助长者重整生活经验,而且可以给长者的情绪、自我形象、认知能力带来正面的影响。心理年龄是无法通过个人努力、身心锻炼等方式来加以改变的,是受之父母的,但是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是有方式来使之发生变化的,也就是能够推迟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的衰老速度。人生回顾法做为一种极有效的方法,探究人生回顾法对老人年的晚年生活有其价值意义。根据马斯诺5个层次的需求理论,在老年期,各个层次的需求有其独特的内容,例如安全需求是对生活保障和安宁的需要,而且不仅仅是满足生活上的保障,对于爱与归属的需要,即渴望在家庭和社会上获得更多的精神上的满足。在家庭中希望能够过独立自主、被尊重的老年生活。另外,尽管老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对于参与社会团体等活动还是有很强的要求,在社会上被尊重的要求并没有减退,要求社会能承认他们的社会价值、尊重老人独特的人格,维护老人的自尊等。
二、人生回顾法与积极老年理论
布特勒(Butler)在1963年提出了人生回顾理论,认为有许多老年人在老年期的一个基本人格特征就是喜欢回顾往事,这种特征的产生主要源于老年人的一种观念,认为自己已经日渐暮年,余日无多,因此在心理上产生“人生回顾过程”。人生回顾是一种通过回顾、评价及重整一生的经历,使人生历程中一些未被解决的矛盾得以剖析、重整,从而发现新的生命意x的心理和精神干预措施。人生回顾法的焦点是老人生命历史中正负两面的事件,也是重新建立老人的成长阶段和生命历史,它的目的是重新建构老年人对人生历程的看法,这是一种经验重新肯定及评估的方法,长者能够从过去经历中发现新的意义,以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些经历,并获得自我接纳和生活满足感。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开始引用“积极老年”的概念,他们理解到积极”不止指健康,也包括能持续参与经济、文化和社会活动。最终的目的是使老人能发展其独立的潜能,持续健康身体和生产力。老人有被尊重和肯定的需要,特别是对于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贡献,这对积极老年生活的意义极其重要。
三、人生回顾法对积极老年生活的价值意义
1.完成人生中还未完成的事,弥补人生的遗憾。
盘点老人自己的人生经历,完成了什么,未完成了什么,还想完成什么等,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利于老人具体去回顾自己的经历,有些还没完成的在自己的范围内能去实现的,完成之后会给老人带来很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弥补人生的遗憾对老人的晚年生活的幸福感的提升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用正视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种种经历,包括负面的事件,可以让自己有机会去了解自己有那些是还没处理好的问题,还要去完成好的事情。例如对于老人想要完成的但是未完成的事,在剩下的时间里面是可以去完成的,还没解决好的问题是有机会去解决的,像跟家人之间的关系是有机会去修补和改变的。有时候自己还是有能力可以去完成自己年轻时没有完成的事情,在回顾的过程中有些经历的完成也同时会给老人晚年的幸福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老人继续好好生活的动力。人生回顾法强调人生的重新整合,带来新的影响来促使新的力量。
2.告别过去的矛盾,进入有生命力而又满足的生活。
人生回顾法通过重整老人对人生经历的看法,不但可以帮助老人对自己的历史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亦可以将过程中领悟所得的应用于现在和将来。通过回顾过去以往的经历,逐渐摆脱过去的阴影,弥补不足,让老人的生活更加有建设性、更加满意。人生回顾与缅怀不同,但是又可以像缅怀般协助老人重读人生中的成就。例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梅陈玉婵曾经有个服务对象是个老人,老人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他没有跟五个子女一起生活过,没有亲自抚养五个孩子,他自己一个人在纽约唐人街餐馆工作,家里的五个子女是有他的妻子抚养长大的,他跟他的妻子是盲婚,他每个月就负责把生活费寄给他的妻子。他的五个子女都学业有成,完成了硕士学位。梅陈玉婵教授在给老人做生命故事回顾的时候问老人如果给自己写自传的话,要把书名叫做什么呢,老人毫不犹豫地说要叫做《失败者》,但是梅陈玉婵教授提议叫做《无名的牺牲者―伟大的父亲》,因为要忙于生计,老人拼命赚钱养家,而没有机会去享受家庭同住之乐,在这种情况下,五个孩子还能那么优秀,就是因为老人给他们做了很大的一个榜样。老人在教授的辅导之下,慢慢地接受了自己,继续好好地生活下去。人怎样看待自己,这对个人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梅陈玉婵教授就是重塑老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看法,这增加老人生命的能量,增强信心,活好了当下,让老人不纠结在一些不能自持的往事中。人生回顾并非把老人固定在过去的事件里,而是要利用从过去所领悟的去告别过去的矛盾,抚慰老人的心灵和精神,进而进入现在有生命力而又满足的生活里,过积极的老人生活。
3.增强老人的自信和自尊心,让老人更有尊严、更体面、更有价值地生活,实现积极老龄化。
人生回顾法通过回顾老人在其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其中包括自己对别人产生的影响,或者是别人对自己产生的不一样的影响来肯定老人的一生,提醒老人活到现在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肯定老人一生的价值和贡献,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老人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是一个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纳的过程,对老人自信心和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让长者感觉到自己有能力。通过总结和提炼老人人生观、价值观、利益观等来肯定老人一生积累的智慧和精神财富,如个人的修养、对人生的态度、对名利的看法、自己的座右铭和人生的感悟,曾经或者现在所拥有的个人力量、性格、知识、技能、信念、人际网络等,挖掘长者的优势,肯定其价值,可以给年轻人做榜样,特别是对于年轻一代的人。让老人提升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动力。让长者过上“体面尊严、充满活力”的生活,能够让长者产生生活积极性,激发生活活力,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
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2
事实上,塑造价值目标、追求精神动力,从来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命题,而是取得成功、构建幸福的前提条件。在这个过程中,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周易》始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周易》的内容深秘玄奥又博大精深,但是它对中国古人,尤其是古代士大夫在人生价值选择上的影响却是直接的。具体而言,《周易》中所大力倡导的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开拓精神,不仅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主流观点,更是中化文明得以传承至今的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周易》热切追求天人合一,要求人们“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它推天道以明人事,试图以整个宇宙的广阔视野来考察人生,确定人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一方面要求人们顺天而动,适应自然,使人类与自然相互协调;另一方面又主张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对自然界加以合理引导、开发,使之造福人类。这就是《周易》中重要的“趋时”思想,即一种将个人的主观努力与外界客观条件的转变相互结合、统筹规划的理论。本着这种精神,《周易》要求人们效法天地自然生生不已、健动不息的本性,做到“刚健中正”,保持一种积极进取、兢兢业业、自强不息、及时立功的人生态度和开拓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这种人生理想观一经推出,便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成为中华民族千古一脉的精神动力。
历代许多易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乃至政治家都将其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从《史记》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呼声,到面对沉沉暮气而勇敢地喊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一代名相王安石所规划的变法宏图,再到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周易》积极进取的人身价值观无一不在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鲁迅曾说:“我们从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些伟大的先人们,在《周易》人生价值理想的感召下,坚定了信念,鼓足了勇气,完成了责任,实现了价值。所以,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潮、主旋律,《周易》的人生价值观与它的宇宙观、社会政治观、历史发展观一样,无疑应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份重要财富而为今人所重。
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3
他是生在一个农村的,家里十分的穷,爷爷是不让他来读书的,可是,他还是拿着一个木箱子,里面装了一些衣服,他还带了一点点的钱走到金华来读书,他读书以来一直都是全年级第一第二的。在他毕业以后,到了一个场干活,后来,参加了一个面试,爸爸他合格了,也就是他可以到日本去工作,这对爸爸他来说可是一个十分好的机会,他为此学了三个还是八个月的日语,准备上飞机的时候,厂长十分高兴地送他上飞机,可是副厂长对他十分嫉妒,为他做的一个证件不做,使他不能到日本去,爸爸他为此十分生气,辞职走了,后来养珍珠亏了好多钱,后来找到现在住的地方开始养鸡。开始,鸡笼全都是爸爸他自己用木头钉起来了,后来规模越来越大,就成了现在这样大了,中途养蚂蚁也亏了好多的钱。
他是一个大学生,一个大学生来到一个偏僻的地方来养鸡的确另人难以置信。但事实终归是事实,这是爸爸他经过精心努力得来的成果,但是爸爸他不满足与现状,为了攀登上更高的的山而更加努力。
所以,他要创品牌,要把鸡笼改进的更好,更高科技,设备要更好更高科技,品牌也要更好更高科技。
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4
“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状分析一、“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
作为新世纪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他们与一般青年人有着相同的成长规律,但是“90后”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他们身上有着其他年代出身的群体所不具备的独特人格特征以及新时代的价值观特征。
首先,“90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具有强烈的多元化特征。当今“90后”大学生,处于成熟与不成熟的动荡时期,对外界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不仅是西方的经济和政治,特别是西方的文化和哲学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他们知识丰富,视野开阔,思维方式独特,主体意识增强,当面对社会上诸多热点问题,不拘泥于现成的答案,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整体上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对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惑和混乱,总体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多元化的特性。
其次,“90后”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具有鲜明的现实化特征。“9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他们的理想丰富多彩,充满豪情壮志,且对理想有着强烈的追求,但面对当今残酷的社会竞争,他们却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更重视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由于受西方某些错误思潮观念和我国市场经济中的某种不良的职业观念的影响,在择业选择方面,部分“90后”大学生倾向于环境好、工资高、升职空间大、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就业单位,并奉行“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的信条。
最后,“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特征。目前,“90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上尚处于不成熟时期,社会经验欠缺,认知能力不足,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和受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给其价值取向带来较大的随意性和波动性,从而体现出其价值观的不稳定性特征。同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到来,西方的各种社会思潮扑面而来,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极大地
冲击着国人的思想观念和传统文化,尤其是“90后”大学生更容易被这种外来文化的假象所吸引,这样就势必导致原先的价值取向重新组合,从而造成其价值观的不稳定性。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资料搜集的方法。课题组以湖北理工学院2013和2014本科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采用课堂投放,当场回收的形式,共投放问卷500份,回收485份,可采用率较高。
(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现状
调查显示,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所了解,但了解并不深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解的学生超过调研对象的比例一半,为51.6%,但是这其中只有8.7%的学生“很了解”,而大部分42.9%的学生都只是“一般了解”;19.4%的学生听说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概念;另外,还有11.6%的学生不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说明大部分“90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还比较模糊,真正清楚而深刻认知的人很少。
(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
在被问到“您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收获大吗?”,有32%的学生表示较大,61%的学生表示一般,7%的学生表示较差。有67%的同学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主要是来自于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堂。这充分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然而,在一个关于大学生对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的提问中,有1/3的学生表示很有必要,将近2/3的学生则选择了“学学也可以”“无所谓”“浪费时间”等选项。这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与“90后”大学生对它的态度存在差异和矛盾。
(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看法
超过80%的“90后”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实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八荣八耻”方面表现较好或者一般。67%的大学生不认为自己平时的修养只代表自己。在被问到“你平时是否作弊”,有46%的学生表示自己从不作弊,而13%的学生则表示偶尔作弊。对于别人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有41%的学生认为鄙视,有20%的学生认为可以理解。这说明“90后”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普遍抱有信心和更高的期望,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良好。值得关注的是,“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差异化和两极化趋势;对道德谴责的对象抱有宽容的态度。
三、增强“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途径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首先,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成长需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把教育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困助学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有效结合起来,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其次,要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分析和评价当代社会中各种现象及文化思潮,帮助学生从理论高度科学地认识复杂的社会意识现象,把握社会精神领域中的主旋律,以社会主义理想、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塑造学生的灵魂。再次,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开展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大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
(二)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多样的高校校园文化在加强对“90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面起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平台作用。
1.要大力加强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努力为“90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一个舒适的育人环境。各高校要注重学校整体设计和布局,着力打造一种美观大方、和谐安静的校园氛围;要在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等公共场所张贴名人警句,悬挂名人肖像,以激励全体师生员工奋发图强,以激发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其感染和熏陶,重塑和完善他们的人格。
2.要大力加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一种有利于提升“90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良好校风。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特征,结合自身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要着力加强教风与学风建设,努力培育良好的校园风气,以实现其对“90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起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3.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各高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人文讲座、文艺创作、社会实践等活动,尤其是要注意做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内容融入到这些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去。
(三)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认识论认为,实践是人正确认识形成发展的源泉。大学生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还不能够实现真正的认同。真正意义上的认同,则必须是在行为上能够践行其所信奉的价值体系,这就必须通过在实践活动中反复实践。比如,老师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在实践中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处理问题,才能减少走弯路,才能顺利完成各项任务;学校通过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参加民主选举活动才能体会到作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的意识和参政议政的能力;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才能体会到为他人和社会奉献的快乐,体会到个体自身的社会价值;大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劳动才能树立劳动光荣、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理念,等等。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不仅能够深刻领会价值体系的内容,而且还能够自觉地把核心价值体系与个人的发展机密联系在一起,最终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的价值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李斌雄,张小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2]陶倩,朱承.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思考――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的考察[J].思想理论教育,2007,(12).
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口腔医学;临床实习;人文素质;人文教育;实习生;教师
口腔临床实习是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要阶段,对口腔医学生的塑型、发展以及成才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以及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关注口腔疾病与医疗技术本身转向注重口腔治疗的品质与舒适。因此,在口腔临床实习过程中,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临床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还应把加强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夯实人文关怀理念作为实现现代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并予以高度重视。
1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人文素质是一种修养或能力,即做人的境界。人文素质教育则是指在特定的教育引导之下,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1]。口腔医学不同于其他医学学科,其特点是医生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多在椅旁完成,医生独立性强、医患交流直接。口腔实习生刚刚结束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开始接诊患者,既有对初入行业的新奇感、激动感,又有对诊治不确定的紧张感、不安感,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容易一“牙”障目,不见全身,忽视患者的切身感受。而口腔诊治过程中的环境、气味、声音、冰冷的检查器械等等因素都会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牙科焦虑或者牙科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2],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期间又面临诸多医疗风险[3]。这种医生的“新”、风险的“高”和疾病的“痛”、患者的“怕”相互矛盾,制约了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以及疾病的康复。因此,作为教员,我们在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中要时刻注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强调学生从以“患者”为中心的角度出发,对患者的烦躁和不安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尽可能缩短诊疗时程,实现诊疗全程医患的和谐相处。医学生在口腔诊疗服务中如果充分发挥人文素养,患者能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关爱,情感上既得到满足,心理上也找到依赖,在这样的基础上会更加积极配合接诊医生的治疗,从而增强疗效,增加医患关系和谐。因此,提高实习阶段口腔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口腔医学生充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将良好的爱伤观念和精湛的医术渗透在诊疗全程中,对提高口腔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与医疗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非常重要。
2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当前,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社会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利己行为、功利思想和拜金主义等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容易导致人们精神迷茫、道德缺失、行为失范及人文关怀冷漠[4]。口腔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它的医学教育情况相似,尤其在临床实习阶段,更强调学生的医学技能培训,与此同时人文素质的培养却比较欠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口腔临床实习中缺少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口腔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如《卫生法概要》《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大多设置在基础课期间,讲授这部分内容的教员专业多为人文社科类,自己缺少与患者及家属交流的切身经验。在后期的口腔医学理论课程中,口腔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在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被中断,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出现脱节,学生学习的重点主要是口腔疾病的病因、诊断、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等,相比而言,患者的社会需求、心理状态等问题较少涉及。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口腔医学生的学习重点是临床操作技能,相应的医学人文教育更是罕见,几乎没有人文素质提升的实践课程,使得他们缺少尊重患者心理及精神需求的培养。学生只是在自己动手过程中与患者有接触和沟通,但每个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表达能力等因素存在差异,加之忽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学生久而久之很容易在医患交流沟通方面出现偏差甚至养成不良习惯,其人文素质和职业情感得不到良好提升的同时,也会对医患关系的建立以及医疗秩序的维护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2.2口腔医学生对人文方面素质培养的理解欠缺。
口腔医学生在实习阶段,学习重心开始从理论向实践、由模拟向实操转变。他们知道自己临床能力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一次次的诊治得到训练和提高,因此急于独立接诊、急于掌握技术,而忽略了对人文素质的理解和实践。有的学生以为只要将疾病治愈就是有能力,有的学生以为自己衣着得体和注意职业形象就是对患者尊重,还有的学生以为对患者礼貌客气就是关怀,这些理解都不够全面。口腔疾病已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痛苦,且加上在治疗过程中的环境、声音和气味,易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情绪,严重者能引起患者神经功能紊乱。口腔医学生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常把注意力集中在口腔,忽视了其他部位,而且在对患者实施检查时,部分学生牵拉力量过大或反复叩诊等等不规范操作细节,无形中更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导致患者的满意度较低。人文精神理解的欠缺和偏颇导致部分口腔医学生甚至冷漠、程式化的对待患者,让患者对口腔医生的素质产生了质疑[5]。
2.3口腔医学教育者对人文素质的重视程度不足。
在口腔医学生的实习过程中,他们的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培养成为许多教师的教学重点,而如何更好的理解患者、解决患者心理需求、实现人格尊重却被不同程度忽视。有的教师还担负有科研和工作量任务,并且面临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的种种困境[6],繁杂的工作使得他们仅仅对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医德医风、服务态度等基础道德底线提出要求,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建立爱伤观念和整体观念、尊重和敬畏生命等人文素质。这种带教教师重视程度的不足势必会造成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处于空白状态,医学生带着“阿喀琉斯之踵”似的人文素质缺陷进入职业生涯,让人惋惜。
3加强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人文素质作为医务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越来越受到医疗领域和社会的关注。如果口腔医学生在临床实习工作中缺失人文素质教育将严重影响未来个人的发展以及口腔医生群体整体素质。而在这一阶段通过有效的举措,有针对性的加强实习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够融入到未来的临床工作中去伴随其行医终身。
3.1转变现有口腔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人文素质教育不是阶段性教育,而应该贯穿教育始终。人文素质教育也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接诊时注意礼貌和给予患者情感顾及,而是要教育他们理解真正的医学人文精神是医生求实、向善、利他以及关注服务对象情感体验的精神[7]。首先,要引领学生接诊时注重自身形象、着装、语调语气和肢体语言的运用,体现专业与素质、知识与修养、医术与医德、科学与医术的结合,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在询问病史环节,指导学生要面带微笑、话语亲切,尽量采用开放式询问来掌握病史等。在医患沟通环节,利用病情告知、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等交流机会,培养学生换位思考、及时恰当并且详实交代病情、科学的评估疾病预后或风险、利用语言技巧规避化解矛盾[8-9]。在治疗过程中,关心的语言、必要的搀扶、在腿上盖上毛巾毯、擦去患者脸上的水迹、血迹等,这些细节都折射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治疗结束后及时随访,耐心解释病情和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患者感受到自己的生命备受尊重和呵护,从而更能体验到人文关怀的温馨。
3.2优化临床实习过程中人文素质培训
许多学者已经提出口腔医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加入人文素质教育[10-11],但这些作为岗前训练的主要内容加以学习和训练也非常必要[12]。以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为例,在实习学生入科初期先给他们介绍科室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便于后期更好的融入环境。我们还会要求所有实习学生参加聆听医院“每周一小时”活动邀请的临床教授或人文社科类专家讲解《医患沟通技巧》《医师法》《医疗纠纷处理条例》。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科室还开设《接诊的艺术》《口腔科病人的管理》等讲座,帮助学生强化医学伦理观念、牢固树立为患者服务意识[13]。此外,通过组织实习生参加“爱牙日”义务宣教、进入幼儿园及社区为小朋友们涂氟等志愿活动,来培养学生关爱患者的情感;通过医患交流、病例示教、模拟就医等方法训练学生怎样有效进行交流,怎样表达和给予关怀,从而使学生把人生观教育、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服务意识教育与人文关怀情感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4]。
3.3加强口腔实习带教教师的人文素质
《礼记·文王世子》有云,“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一线临床带教教师的人文医学素质在学生素质的培养过程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口腔临床带教老师的遴选上,“德才兼备、医德为先”要作为重要参考标准。同时,要组织教师定期人文素质培训、参加基层和社区义诊、参与文化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6,10]。此外,在口腔医学的实习带教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摩自己是如何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理念渗透到整个诊疗过程中,通过以身作则、榜样表率的行为带动感染学生,并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践,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人文素质教育效果。
3.4完善口腔实习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机制
现行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多以临床诊治能力为教育目标,因此学生掌握疾病的种类、诊治疾病的数量以及治疗的规范性多作为口腔实习考核指标。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口腔医学的发展,人文关怀也逐渐被提高到与疾病治疗同等的高度。因此在未来的口腔实习教育中,口腔医学生与患者交流能力、理解与体谅患者能力、表情及言语表达能力、待人接物能力等也应该纳入临床实习考核范畴。可以在出科考核增加人文医学实践技能考察专项以考代培,重点考察学生与患者交流时的形象、情态、语言、治疗方法是否符合患者心理及生理实际需求情况、治疗过程中是否关注患者情感和反应、是否注意牙齿保存原则、是否有爱伤意识等。也可以在临床实习结束后,通过病例汇报或技能竞赛等机会以赛代练,要求每位学生1~2份病例汇报,并邀请专家从人文医学角度进行点评,成绩计入最终临床实习结业考核成绩[8]。
人生价值的意义范文6
重庆市璧山区丁家医院 重庆市 402764
【摘 要】目的:超声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异位妊娠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超声诊断异位妊娠21 例,与手术病理符合率90%,其中输卵管妊娠20 例,占异位妊娠的95%。
关键词 超声显像 异位妊娠
1 资料与方法
自2008 年1 月-2013 年10 月我院妇产科住院患者临床拟诊并经超声诊断的21例,其中一例采取保守治疗,其余经手术病理证实。患者年龄20-45 岁。
使用仪器:LOGIQ5Expent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患者膀胱适当充盈,取仰卧位,探头置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纵、横、斜切多方位扫查。急诊患者可用无菌导尿管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300-500ml 后检查。如图1 所示。
2 结果
21 例异位妊娠中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超声诊断手术符合率92%,输卵管妊娠19 例,其中,右侧11 例,左侧8 例,妊娠囊破裂的有16 例,有盆腔积液的16 例,有完整妊娠囊的4 例,并可见胚芽或卵黄囊。误诊1 例。
3 讨论
异位妊娠也称宫外孕,是指孕卵在子宫体腔之外着床发育的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早期异位妊娠未破裂时,常无明显症状。当异位妊娠流产或破裂时可引起腹腔内严重出血,危及生命,所以,准确的诊断异位妊娠是非常重要的,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准确率为70%-95%。
4 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
(1)异位妊娠的共同声像为:子宫饱满或中等度增大,内膜回声增厚增多,其厚度大于1.0cm,宫腔内未见妊娠囊结构,有的患者在宫腔内可见长圆形暗区,壁薄,周边回声增强的假孕囊声像。
(2)于子宫的一侧或宫底上方可见类妊娠囊的环状高回声结构,内为液性暗区,停经6 周以上未破裂的异位妊娠,可见卵黄囊或胚芽组织。多数盆腔内无液性暗区。此型为未破裂性。
(3)子宫旁可见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囊实混合性包块,边界不清,边界不清,其内回声不均质或杂乱,腹、盆腔内可见大量游离无回声,少量出血时,在子宫直肠陷凹处可见“线状”无回声。此型为流产破裂型。
(4)子宫内膜未见增厚,子宫旁可见混合性包块,包块内回声强弱不均质,以实质性为主,边界不规则,常与子宫和盆腔器官界线不清,可有少量盆腔积液,CDFI:包块内血流信号不丰富。此型为陈旧性。
异位妊娠易与早期宫内妊娠、黄体破裂、卵巢囊肿及部分盆腔炎性包块相混淆,需密切结合临床、从有无停经史、妊娠试验阳性还是阴性及定期超声复查,以此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