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1
一、让学生熟悉课文和材料
课堂教学就好比是一场“战争”,在开战之前,我们必须充分掌握对方的情况。学生对课文,对教材也应如此,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懂学会。因此,不但要求老师能非常熟悉地掌握教材,而且学生也应如此。但是有很多学生在讲课之前只是随便浏览一下,或仅仅是“把课文当故事看看”,没有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在中职语文教
学之中如何克服这一缺陷呢?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最大限度地熟悉课文和材料。
1.严把预习质量关
课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初读,感知全文,从而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笔者教学中设计成初读、自读、质疑,要求学生把疑问、体会写在预习笔记本子上,还不时地进行抽查,这样严把预习质量。
2.细读、品读
开讲前用几分钟细读、品读,以补充语文课预习中的不足并达到预习达不到的效果。初读,一些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不少同学对文章根本就没有细细品味过,对其中的重点组块感悟浮浅,甚至不懂得问题怎么回答。我们要让学生很好地熟悉课文、材料,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如果问一个资历较深的语文教师,语文课怎么上效果更好,他会说读,读,读。这话有一定道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多读,可以逐步达到“知己知彼”的程度。也许存人会认为多读会浪费时间,不,“磨刀不误砍柴功”。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先把课文看上两三遍,甚至更多,以便熟练掌握课文。多读是达到“熟”的最佳手段。比如说我们上中职语文课时,可以结合课文,结合中学生的喜爱,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去读,去思。比如说教学鲁迅先生的《祝福》,让学生粗读,再细读,尔后又品读,学生已经对《祝福》的内容、思想性、艺术性有了一些了解。但还不够,语文教师可以利用DVD光盘,播放《祝福》的电视片,再配上老师的解读。此时此刻,学生的读有了一个更高层的深华,这样产生的读,就能充分地体现学生自主读的作用,学生已能感受到自主读的愉悦。
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十分注重多读的。齐读,自由朗读,让学生提前去感受、理解、欣赏,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并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联想与疑问。如中职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语文教师可以提出教学建议一上课就可以让学生自读,不必先激发阅读兴趣,学生自然会越读越奇。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让学生在自由、轻松、和谐的环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1.多让学生独立思考
我们经常听说学生学语文一听就懂,一做就懵。有时老师越是讲如何做,如何理解,而学生越是糊涂,原因在于学生只循老师的思路而未能开发自己的思维。为此老师要先出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以开发他们的思维,然后再讲解。这样比教师直接讲好得多。这是因为学生开发了自己的思维,动脑筋思考,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说:“要用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予提示,给予时间,不满足于问题的解答,应追求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加强自由讨论
自由讨论是不可少的课堂教程,它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锋,是整节课学习的,思维的。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使学生敢想、敢说,通过讨论激发思维的火花,通过答疑明辨是非,加强了自由讨论的学习形式,学生面对学生敢于直言,敢于说对,敢于说不对,敢于开诚布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每个同学的看法或答案都不可能是准确全面的,但在七嘴八舌中,都示演了大脑的分析、比较、综合、整理,对各种信息进行了评价、
分析、筛选或优化,既培养了学生倾听别人意见和观点的品德、作风,又补充了自己答案的不足。通过学习别人的语言,丰富了自己的词汇,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养成了自己虚心学习的好思想,好作风。
3.重视新课点拨
新授、点拨是老师必要的讲解教程。唇枪舌剑的讨论留下了问题,学生也到了“悱”、“愤”的程度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这时老师对一些讨论未决或争论不休的问题,在与学生共同探讨中,适时加以点拨以达到较圆满的效果。新授、点拨,重点是点拨,意在引导学生把思维的“弓”拉满,然后让他们自行去突破。可以附以表演、示范来促使学生之间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比如说教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可以先让学生自读,品味,听《荷塘月色》的录音播放。可以让一些学生朗读描写部分,一些学生朗读抒情部分,一些学生读议论部分。从而让学生在自主读,自主听,自主议,自主思中去领会朱自清的寓意,艺术特色。
三、重视学后拓展引导
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2
关键词:政治课堂;主体作用;综合能力;分析综合
以学生为主体是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实际上,也只有观念正确了,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每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发挥学生主体性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让学生身体在课堂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领悟知识掌握重点。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具体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的顺序排列,课前发给大家。二是从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从课本中典型内容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政治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达到“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的效果。
四、让学生体会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里掌握了知识,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 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学习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学习的能力也将成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也将成为中学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探索路径,逐步诱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一般程序为:设疑激思―展示材料―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应用。
五、有层次性、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训练是学生深化理解、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过程。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做到全面性强;对于新旧知识易混淆点采用对比练,做到;对于知识与能力结合点采用创造练,做到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反复练,做到常练常新;对于同类知识采用典型练,做到触类旁通。训练题的设计一般来说,有四个环节:
①、精选实例示范。选择最能体现基础知识和训练目标的实例作课堂讲析示范,范例应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逐层递进。
②、学生讨论释疑。学生是主角,一般问题只由学生讨论解决,难点由教师示范后再讨论,这一环节特别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作用。
③、教师提示点拨。一是在出示问题时提示有关知识、参考内容和资料、训练步骤等;二是在学生讨论中点拨思路和方法,简要评价与鼓励,及时补充和纠正。
④、师生梳理归纳。学生在讨论、教师释疑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归纳学习内容,进行归纳训练。
通过练习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而且教师可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掌握结构化知识
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3
关键词:兴趣 和谐 角色转换
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教师具有绝对地权威性,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案塑造学生,“填鸭式”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无从谈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急切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力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鼓励并倡导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参与中思考,在参与中感悟,在参与中体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组织、帮助下,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即把“教本”转为“学本”,以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就个人的工作体会,与大家探讨一下初中政治课堂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构建教学新理念,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在一堂课的设置中,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本堂政治课的兴趣,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在一堂课的开端就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地参与投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还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表现欲望、自主参与意识都很强,希望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得到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自我评价水平要求较高,越来越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因此,教师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民主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为此我的政治课堂中,课始的三至五分钟,都会有一名学生进行演讲,同时教师可以在讲授新课时借鉴学生的事例,并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课堂不仅成了学生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教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不能使用陈旧的教学形式,更不能“一言堂”或“满堂灌”,否则就会减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可以采用指导阅读法、分组讨论法、自问自答法、合作探究法、小组竞赛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甚至可以采用游戏问答法;教学手段则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音乐歌曲、小品表演、投影、挂图、情景剧表演、板报设计等多种辅助手段,教师应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乐于探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课堂中适当转换师生角色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全部是教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说教,甚至教师还担心他自己说的太少了会有遗忘的角落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活动成为政治学科教学的基本载体,科学合理的开展活动可以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学生创造性潜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讲、精讲、精练,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充足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质疑、解决问题的充足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充足时间,这样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才会充分发挥出来,才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并促进自身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想起到社会所要求他的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只有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变社会要求为学生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这样才会收到越来越好的教学效果,政治课才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课堂才会越来越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雎文龙廖时人 朱新春.《教育学》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225页
【2】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课堂教学设计与案例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边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序言
【3】陈记军.《给学生一个空间 还课堂一个惊喜──浅议如何贯彻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10月8日
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4
[关键词]高中政治 发挥主体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正确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关系
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时时思考学生原有基础如何?他们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简单说来,就是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的用好、用活教材。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如何能发挥出来呢?
和谐的课堂是流动变化着的。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是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而这种点拨不是即兴发挥,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谐的教学活动,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努力把目标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解决的方法之一就是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这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具体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的顺序排列,课前发给大家。二是从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从课本中典型内容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政治教师必须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例如:我在讲初二政治《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利用媒体展示 10道选择题,2道实例分析题(后附:多媒体教学软件问题设计脚本)。这些题目既不同于传统的名词解释或简答题,也不同于一般的目标展示,它既表明了识记、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三个层次的目标,又具有启发性。通过自读思考,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既达了识记目标,又培养了分析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努力促使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知识结论的教学。教学活动是教师讲结论,学生背结论,其结果是学生里掌握了知识,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知识,而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因为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包括了知识发现、形成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而且也包括了概念形成、问题发现、思路探求的科学程序和方法。因而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当然要正确处理“学”与“导”的关系,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必要时还应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
例如:我在讲“环境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时,播放了一段 1998年抗洪录像,展示了一幅“可持续发展”的漫画(见图),让学生讨论,许多学生认为,漫画提到的“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野蛮的“持续开发”,它使人类失去的绝不仅仅是一片广沃的森林资源,而是继续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潜能,它所带来的必然是生态平衡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人类发展的终止。从而对我国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了正确的认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掌握结构化知识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在新课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往往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必须从结构上把握并去解决。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搞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总结概括,连接知识链条,将知识重新编码、排序,使之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由无序到系统。例如我在初二政治《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尝试总结概括了以下结构图表:
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5
关键词: 数学课堂 中职生 想象力
引言
想象力是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具有能动性的特征,它会把大脑从外界已经接受并储存的表象信息,再利用抽象的思维和形象的思维将那些信息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编排,创造出从来没有存在过或被人所认识感知的新鲜事物的过程。想象力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能力的思考能力,为提升中职教育数学教学的成效必须实施发挥中职生想象力的教学手段。
一、认真设置课堂导入语,引发中职生的想象兴趣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也为了能更好地满足职校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认真对课堂内容精心设计,特别是在准备新课的导入时,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应当为他们创设出合理的情境。新课教学时的导入时会激发职校生的好奇心,为培养职校生的想象力奠定基础。一般在新课导入环节设置的情境为生活小故事、新颖的游戏或新奇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个财大气粗的财主,不但做人很刻薄而且经常不给工人发工钱,因此了解他为人的村民都不愿意为他打工。有一天,有个青年人找到财主的家并主动要求给他打一个月的功,而且说出了工钱的计算方法是:打工的第一天工钱是2块钱,第二天就增加到4块钱,第三天则是8块钱,以此类推,以后每一天的工钱都增加到前一天工钱的两倍,一直做到三十天期满。当时财主听了这个计算方法还心想怎么这么便宜,于是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这个青年给出的条件,但是当青年人做满一个月后,这个财主却因为给这个青年支付足够的工钱而破产了。那根据这个青年人的想法,一个月的工钱到底是多少呢?由于故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都对这个问题产生极强的好奇心并积极地开始猜测和计算。在这个时候教师将今天课堂上所要讲的主要内容给学生点明,即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然后再告诉学生通过运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就可以计算出青年应该得的工钱。当学生结合公式解答出问题时都非常惊讶。巧妙地将故事导入新课教学,不但让学生对即将要学的新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所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结合将要学的内容适时为学生导入合理的故事,不但能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起来,还能让学生在所创造的良好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
二、实施变式训练,激发职校生的想象能力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就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训练。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综合成想象力,多向性、变通性、直觉性都是思维过程的重要特点。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扩展职校生群体的思维空间时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通过实施变式训练,让智力水平在不同层次的中职生的想象力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一定的发展。接下来谈谈什么是变式训练。所谓的变式训练就是,一道数学题一般都由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两部分构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当已知条件发生了变化,对结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再就是,如果把在已知条件中存在的某一个或多个条件删除,还能不能得到与之前相同的结论?最后是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结果?这种题型是否同样适用于其他情景?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应用更简单的方法破解难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并揭示问题的本质,从而将解决问题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1-2]。
三、加强课外实践教育,拓展中职生的数学教学空间
学生能够在新背景下独立自主地解决所有遇到的问题才是中职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3]。但是教师只能够传授学生教学内容并不能把所有的知识背景都囊括其中,而中职学生将要面对的课题也不是始终如一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应该逐步突破课堂和教师的限制,走进社会,体验社会生活,让学生享受整个教学过程。如为学生布置专题性调查的研究任务,比如:研究XX银行存款中的本金、本息、利息与年利率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利用周末的时间和家人一起去郊外,并且估算出XX山峰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通过对这一研究课题的调查,促进学生对利率、利息及山峰高度测算等知识的深入了解。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研究性课题内容转化为数学问题,再自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通过妥善处理以上问题,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对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结语
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让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就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中职数学教师只有对教学方法认真研究、大胆实践,才能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桂玲.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变式思维训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99.
中学生智慧课堂范文6
一、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的良好习惯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最能够刺激学生进行学习。一旦学生拥有了对政治课堂的浓厚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使政治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源泉,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虽然在课程改革之后,初中阶段的政治教材有了相关的修改,但其讲解内容还是比较枯燥、乏味和单调,很多学生都会觉得政治教学非常无趣,理论知识看似也没用。众所周知,从根源着手,问题才能够彻底地解决。因此,我们想要提高政治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最重要的就是在政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引导学生经常质疑和解疑,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并通过自己的质疑和探索发现并理解新的政治知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呢?
1.用教师的真诚来感化学生
教师的讲课状态、表情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都会备受学生的关注,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我们对待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真诚。在课上我们是严肃、一丝不苟的教师,在课下我们要和学生成为朋友,处处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用教师的真诚来感化学生,让学生逐渐喜欢上教师,并喜欢上教师所教的科目,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目的。
2.用幽默的语言来激发学生
政治教学内容大都枯燥和死板,想要改善沉闷的课堂氛围,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时用幽默有趣又不失态的语言来完成;想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枯燥的政治知识,就需要教师用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进行。因此,教师要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内涵,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用更加幽默的话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打动学生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有趣的教学手段也应运而生。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得多加应用先进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学生有了对政治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质疑,促使学生去探索知识的真理,推动学生自主去研究政治知识的内涵。教师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猜想,并且有了疑问就得付出行动通过探讨、研究得出问题的答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大都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都得围绕着教师“转”,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重视学生学习方法和方式的掌握,只是一味地追求将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论学生是否理解就要求其强硬记忆。大部分学生在之前的传统式教学中都是被动地学习,思考能力和思维方式完全被这种不适当的教学方式所抑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及社会各界也都逐渐认识到了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其学习的过程中起到指引者的作用。教师由原来的主导者变为现在的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我经常用一些实际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对其包含的政治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就会在教师的指引下,思考并探索案例包含的知识性,全面深刻地理解政治知识的用途和重要性。
三、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追求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学生主体地位的较好体现,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如果政治教学氛围非常枯燥、呆板、严肃、无趣,便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斗志,让学生主动放弃学习主体的地位,使原本思维活跃的学生停止想象和思考。这样就导致了学生思维的阻塞,使其无法主动进行学习,更无从谈起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了。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给学生创造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体现学生在政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激发师生积极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组织好师生之间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刻体会的交流,还要尊重学生思考和探索后所得到的结果。现在的政治教材中对于一些观念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指导,学生在自己阅读之后,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就能够较准确地把握和理解此观念。在这种观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共同交流和探讨的教学流程,在提出精心设计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先通过阅读材料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和其他同学及教师进行交流,最终得到正确答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特别重视交流的过程,鼓舞学生将自己的观念大胆地说出来,和大家进行探讨,激发学生之间这种情感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积极性。
五、采取差异化教学措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差异化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并对于不同的学生类型制定其适合的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针对每个类型的学生进行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其在每一堂政治教学课中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获取政治新知的同时,让自己的综合能力及素质得到相应的提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政治教学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感受到自己的逐步成长,从而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