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镇年度产业发展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镇年度产业发展计划范文1
一、以跨区域投资促进“445”产业集聚发展
1、积极推动跨区域投资是加快我市“445”产业集聚发展和不开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推进“445”计划和不开发区域建设必须走优化资源配置、集聚集约发展之路。凡是列入“445”产业发展计划的项目,原则上都要集聚到各跨区域投资项目承接地建设发展;对于未进入承接地发展的项目,一律不予供给土地,特别是对于我市不开发区域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明确禁止或限制的,更要严格把关,从而实现我市新兴产业的空间集聚和集约发展。
2、适用跨区域投资政策的项目界定。跨区域投资项目包括异地建设项目和通过招商选项在异地落户的新项目。凡属我市“445”计划确定的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和5个百亿级新兴战略性产业园区重点鼓励发展的行业,并列入我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445”计划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导向目录》(澄委发(2010)7号)的项目,投资规模达到规定标准,可认定为跨区域投资项目。项目规模标准:“445”计划中明确的4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制造业内资项目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制造业外资项目注册资本在1000万美元以上。“445”计划中明确的5个百亿级园区内项目,内资项目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外资项目注册资本在100万美元以上。不开发区域内乡镇异地建设项目和招商选项项目也属于跨区域投资项目。
3、经济开发区、临港经济开发区和澄江街道是跨区域投资项目的主要承接地。经济开发区围绕现有产业链的延伸发展,加快相关产业的集聚和做大做强,并着力引进科技型、规模型、环保型、效益型的龙头项目,积极承接并加快培育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生物医药、新传感网等新兴战略性产业项目;临港经济开发区聚焦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以新材料产业园、低碳产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等四大园区为跨区域投资项目承接地;澄江街道是总部经济跨区域投资项目的承接地;鼓励高科技农业、文化旅游、休闲会展、清洁生产等环境友好型产业向不开发区域集聚。
二、明确跨区域投资的奖励标准、指标统计和利益分享规定
4、对于通过招商选项促成项目跨区域投资的奖励。承接地给予输出方注册资本(内资项目)或到位外资(外资项目)千分之三的奖励,此类项目不享受相关财政收入分成政策。由不开发区区域乡镇招引的项目给予注册资本(内资项目)或到位外资(外资项目)千分之五的奖励。
5、对于异地建设的内外资项目的指标计算。由项目建设、运营所产生的经济运行指标如投入、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等各项指标,在年终考核中,按50%计入输出方,按100%计入承接方,其中由不开发区域乡镇输出的项目在年终考核中按各项指标的100%计入输出方。
对于异地建设的外资项目,在利用外资年终考核中,项目输出方和承接方都按100%计算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和到位外资(全部到位为止)。对于新引进的外资项目,承接方按100%计算,输出方按50%计算,若该新项目由政府主导输出或由输出方企业参与招商,则可按100%计算。
6、对异地建设项目的财政分成。异地建设项目投产后产生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采取属地征收、输出方和承接方共同分享的方法,在该项目投产并产生开票销售年度后的3年内,项目输出方按30%、20%、10%的比例,与承接方对项目形成的财政收入在年终结算分成,从第4年开始,输出方一直享受10%的收入分成。如该项目在发展中发生投资规模、股东结构的实质性变化,按输出方股东的股权比例折算。
源于不开发区域乡镇的异地建设项目,在项目投产并产生开票销售年度后的3年内,项目输出方按30%、20%、15%的比例,与承接方对项目形成的财政收入按年度分成,从第4年开始,输出方一直享受15%的收入分成。
三、建立跨区域投资的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机制
7、成立市跨区域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牵头,成员单位包括组织部、农工办、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局、国土局、商务局、环保局、建设局、规划局、统计局、市行政服务中心、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
乡镇年度产业发展计划范文2
关键词:沅陵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东与桃源、安化为邻,南接溆浦、辰溪,西连古丈、泸溪,北与张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门户”之称,总面积为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大的县。全县辖23个乡镇,有汉、苗、土家、回、白等25个民族,人口65万。目前统计出的沅陵旅游资源共176处,对照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沅陵旅游资源占8个主类、26个亚类、72个基本类型。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沅陵旅游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条件进行基本的分析,明确沅陵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面临的机遇和竞争,期望扬长避短,利用机遇,规避威胁使沅陵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区位优势:沅陵处于大湘西旅游圈的掌心位置
沅陵东临常德、西连湘西州吉首、南接怀化、北倚张家界,就区位而言,沅陵地处大湘西旅游圈的掌心位置。沅陵县城是长沙去吉首、凤凰的必经之路,距离长沙300公里,距离吉首70公里;通过常吉、常张高速连接,沅陵距离张家界300公里,随着沅张高等级公路的通车,沅陵距离张家界仅120公里;通过酉水,沅陵对接王村(芙蓉镇)仅45公里。沅陵县城距离贵州铜仁的凤凰机场、怀化的芷江机场、张家界的荷花机场与常德的桃花源机场,行程都在150公里之内,游客进出非常方便。特别是伴随张桂旅游高速的建设,沅陵旅游交通将更加便利。因此,有其区位优势导致的市场优势、交通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资源优势:“沅陵是国内罕见的旅游资源大县”被专家学者们认可
沅陵历史悠久。古名为“元陵”、“辰州”, 历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湘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悠久的历史为今天的沅陵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故事传说;沅陵山川秀美。沅陵地处武陵、雪峰两大山脉之间,湖南四条母亲河之一的沅水贯穿全境,县内共有大小溪流911条,特别是五强溪电站建设形成的170平方公里的湖面,在湖南最大。沅陵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3.5%,素有“天然林国”、“辰杉之乡”、“茶叶之乡”、“板栗之乡”等美誉;沅陵民俗荟萃。5852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在湖南最大,全县65万人口,生活着汉、苗、土家等25个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碰撞和沉淀,形成了沅陵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传统龙舟、辰州傩戏、跳香、斗鸟和山歌等民俗文化绚丽多姿,其中辰州傩戏、传统龙舟和沅陵山歌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环境优势:沅陵具备康体度假旅游发展的多种资源载体
沅陵境内山清水秀,清代名臣林则徐曾留下“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的诗句,当代文学大师沈从文则称沅陵“美得令人心痛”。长期以来,沅陵县委县政府以牺牲短期经济增长为代价,着眼长远,环保工作扎实推进。通过加强矿山开发利用与保护,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深入开展村庄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和水域综合治理,夯实环境保护基础,强化环境管理力度等手段,切实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不断优化和改善全县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沅陵开展以康体度假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多种资源载体。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1、县域可进入性差:交通条件不佳,景区景点通达性有待提高
由于地处山区、且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因此,目前沅陵县域内部的交通条件仍然无法满足未来旅游发展的需求。尽管从区位上,沅陵处于大湘西旅游圈的掌心,从空间上距离怀化等主要旅游集散中心城市上百公里。但是现有交通体系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沅陵旅游的可进入性,主要表现为县城通往主要交通枢纽不便捷,如通往芷江机场、铜仁机场和怀化站的时间较长,均超过一个小时,甚至达到两个小时,外部交通时间较长;同时,县域内通往各个景点的交通不便,各资源点之间也难以顺畅的串线。主要旅游道路级别较低,交通线路弯道较多,不利于旅游大客车的通行。尤其是在当前自驾游、自助游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下,游客对于目的地道路交通条件的敏感程度也日益提升。内外部旅游交通的不顺畅导致旅游线路不易组织,进入成本较高,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2、资源竞争力弱:缺少符号性的旅游产品
沅陵旅游资源丰度较高,但是旅游资源知名度不高,品牌影响力弱。主要表现在没有任何垄断性或相对突出景观,缺少如凤凰、张家界、高椅古村落等不同类型的符号性旅游资源和产品对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其独特性在于一种整体氛围的感知,因此塑造整体的旅游文化氛围成为弥补其自然景观价值不足的关键所在。
3、经济基础薄:国家级贫困县
沅陵经济落后。自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沅陵长期服从国家重大建设,失去了许多发展机遇,至今仍是国家级贫困县。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大规模的以住宿设施、餐饮设施、环境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系列支撑,因此必要的经济实力是实现旅游产业顺畅发展的保障。
4、缺乏健全的旅游解说系统和旅游基础设施
沅陵尚未建立完善的、系统的和规范的旅游解说系统,也没有面向游客的旅游信息中心。旅游牌指示(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点牌示、忠告牌示、服务牌示)尚不健全。此外,沅陵的公共设施配置程度偏低,接待设施简陋,接待能力很小,档次较低。
三、机会(Opportunity)分析
乡镇年度产业发展计划范文3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区*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及区政协参政议政下,全区上下以“*”规划为导向,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预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能全面实现。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6亿元(预计,下同),比增15.1%,完成年度目标的100.4%;财政总收入3.6亿元,比增20%,完成计划的100%,其中区级收入1.83亿元,比增23.7%,完成年初预算的103.4%;其它各项指标均按年初人大会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或超额完成。
(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工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6.1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比增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比增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增加10家,达到135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79.7%,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继续向规模化集中。工业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全年新投建、投产企业数量分别为49家和36家,新开工工业厂房50万平方米,竣工52万平方米。工业经济质量不断提升,投入3.95亿元,实施9个技改项目,1家企业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2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创省著名商标1个。
农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8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0%,比增2%。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粮食耕种任务,粮食播种面积9.1万亩,粮食总产量3.5万吨。农业基地规模扩大,改造龙眼低产园5000亩、高接换种1500亩,新增无公害蔬菜600亩、中药材1000亩、茶叶500亩,创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1个。农业龙头企业继续巩固提高,和昌食品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阳光集团投建全省首个进境植物检疫隔离圃。
第三产业取得新进展。专业物流市场培育初见成效,泉州五金机电商城完成营业额近1000万元,一些项目正在积极洽谈中,物流货运在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下迅速发展。旅游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仙公山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步伐加快。成功引进首家星级酒店,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在东方星城、嘉琳广场等大项目带动下,房地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新开工20万平方米,竣工1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01亿元。
(二)三大需求持续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1.1%,比增18.2%。其中标准化厂房、镇区改造、滨江大道二期及万虹公路拓改工程、工业区基础设施、农业水利设施分别完成投资9700万元、2500万元、7100多万元、7000万元、2200万元。出资6300多万元支持配合福厦铁路、*隧道第二洞及接线工程建设。
外贸出口保持稳定。全区新批和增资外商投资企业24家,合同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比增8.3%,外商实际到资1820万美元,比增5.8%,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7.1%和101.1%;出口商品总值1.8亿美元(海关口径),增长16%,完成年度目标的100%。
消费市场逐步繁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亿元,比增14.8%,完成年计划100.7%。超市、餐饮、娱乐等传统行业日趋规模化、连锁化;工业园区生活配套设施逐步完善,辐射作用增加;中心城区“退二进三”步伐加快,逐步成为区域商贸中心。
(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科教文卫事业不断进步。荣获省级科普先进区,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7项;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450万元,改造、新建中小学校舍2.36万平方米;实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文体、民政、侨务等事业稳步发展。
群众生活水平较大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5780元,比增8%;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完成8450平方米侨居工程建设,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096人;村居环境改善,新建农村垃圾屋150个,19个重点整治村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
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认真制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明确我区“*”期间发展目标和任务;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获批建设用地1600亩,有效保障了建设需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配合市开展环保“创模”工作并通过国家考核组验收;继续做好计生工作,全年人口出生率11.06‰,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6.85%。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我区按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顺利实现“*”规划的良好开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投资受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建设项目推进速度滞后;二是企业运营困难重重,存在用工难、融资难,原材料上升、成本提高,反倾销、关税壁垒等问题;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没有根本改变;四是社会事业及公共配套设施仍然比较薄弱。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政府各相关部门将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原因,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主要预期目标
*年是实施“*”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宏观环境继续趋紧,国家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土地批用、房地产业发展及融资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外贸易磨擦加剧、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国家退税政策调整,给我区出口企业带来很大负面影响。但从区域局部环境看,我区仍然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日趋凸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将继续支撑较高的投资强度,前几年落地的项目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存量增长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只要我们把握机遇,精心运作,就能保证我区各项经济指标持续较快增长,同步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1.地区生产总值45.74亿元,增长(比*年增长、下同)15.5%;
2.工业总产值92.1亿元,增长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8.91亿元,增长30%;
3.农业总产值4.92亿元,增长1.5%;
4.出口商品总值2.12亿美元(海关口径),增长18%;
5.财政总收入4.32亿元,增长20%,区本级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25.7%;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5.6亿元,增长20%;
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9亿元,增长14%;
8.农民人均纯收入6185元,增长7%。
(二)主要发展目标安排依据
上述目标的预安排,是根据对三次产业、三大需求及经济运行质量的分析和测算而提出的。
1、三次产业将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是工业继续起支撑作用。预计明年规模工业增加18亿元,主要增长点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20家,新增产值7亿元;闪亮箱包、信和涂料等老企业将增资扩营,可新增产值11亿元。规模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6.4%,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21%,为GDP增长贡献12个百分点。二是农业将稳步增长。当前农副产品价格保持高位态势,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农业产品附加值增加,农业总产值预计可增长1.5%。三是第三产业增速呈加快态势。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人流量逐步增加,服务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商贸物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时机;房地产业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得益于市区居住生活区布局的重大调整而稳步发展。综合估算,第三产业增长预计达14%,为GDP增长贡献约3.5个百分点。
2、三大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一是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20%。主要增长点有:随着促建力度的加大,预计全年新建工业厂房55万平方米,投资5亿元;房地产新开工建设25-30万平方米,投资3亿元;新开工社会事业等公共服务设施投资1.5亿;经济开发区三期、滨江大道、万虹公路、华大科技园等一批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续、新建,投资1.5亿元;企业设备等投资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4亿元。二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增长14%。随着人民群众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提高,群众购物消费将逐年同步增长,房地产业发展、中心城区商圈逐步形成以及工业化进程加快所带来人流增加,将有力地带动消费增长。三是出口有望稳步增长。在新投产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口型及出口供货型企业,加上一批老企业增资扩营,预计出口商品总值可望实现18%以上的增长。
3、经济运行质量将进一步提高。一是财政收入持续增长。GDP15.5%增长同步增加我区财税收入,并随着第三产业及基建投资的增长及经济运行质量提高,税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财税收入占GDP比重逐年提高,地方级收入增幅将高于总收入,预计财政总收入4.32亿元,其中区本级财政收入2.3亿元。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预计达7%。新农村建设逐渐深入,土地征用补偿标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务工收入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显现效益等因素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三、确保目标实现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增强发展动力
1、创新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建立项目评估机制,对入驻项目进行评估,提高项目入驻质量,同时强化集约用地,争取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做好产业招商,构建产业聚集服务平台,推进产业聚集;转变招商引资思路,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行业的招商力度,并做好以商招商和环境招商工作,逐步走向有针对性的主动招商。
2、建立重点项目协同推进和激励机制。强化项目前期工作,落实“五个一”工作机制,将重点建设项目逐个分解,深化细化工作方案,为项目开工建设打基础;落实协同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跟踪考核和协调服务,切实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确保重点项目按进度推进;实行适当激励机制,激发项目组人员积极性。
3、加强建设资金筹措。重视政府资金链运作,建立适当的融资平台,保证项目资金需求;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社会事业及基础设施项目;跟踪落实开发银行贷款,确保按时到位对城建公司进行改制重组,增强开发公司实力。
(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高产业规模
1、继续扩充经济总量。加快推进*经济开发区庄田片区、朝阳片区3000亩土地的开发步伐,争取开工建设万安-华大创业园;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争取保利集团完成13万平方米、万安街道完成3.2万平方米、罗溪镇完成5万平方米,同步做好招商工作;加大入园企业促建促投产力度,争取新建工业厂房50万平方米。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城镇建设为龙头,促进产业配套和升级。启动河市新镇区建设;推进*阳新街开发,争取部分项目投建;稳步推进万安片区“退二进三”;做好房地产、商贸项目促建工作,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争取全年房地产新开工30万平方米、竣工18万平方米。以商贸流通服务业为重点,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星级酒店建设,做好批发市场规划,争取引进若干物流企业;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争取开发仙公山新的旅游资源,启动泉美生态旅游项目建设。
3、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稳定粮食生产,巩固蔬菜、禽畜、水果等传统农业,发展香草、中药材、茶叶等特色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阳光集团花卉展示厅、泉美生物工程基地建设,支持仰恩农业产业化系列项目运作;促进农业无害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创建无公害基地。
(三)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1、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巩固已有5个示范村的基础上,争取新建5个示范村;强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劳动力转移途径,争取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全面开展冬春修水利建设,一手抓抗旱,一手抓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是实施“六千水利工程”;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完成5个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及填埋场建设,新建公厕50座、垃圾屋100个,农村卫生保洁面达35%。
2、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三连冠”,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申报实施36项科技项目;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舍2.6万平方米;完成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目标,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罗溪卫生院,健全完善村卫生所,完善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乡镇、街道、社区和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基层文体设施条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争创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5‰以下,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达到93.5%以上。
乡镇年度产业发展计划范文4
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这次农村经济工作拉练会非常重要,意义重大。全面分析了我市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研究和安排了下半年我市农村经济工作。我想此次拉练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把大家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扎扎实实地把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落到实处,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坚持以工业为主导,营造大力发展乡镇(民营)经济氛围,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壮大我市经济,为实现工业倍增,三年进入省内县市经济实力十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借此机会,我就乡镇(民营)工业经济工作讲两个方面问题: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市工业、乡镇(民营)经济呈现出速度快、效益好、活力强的局面,整体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增长后劲明显强于去年,取得了近年来同期的较好成绩,实现了速度与效益同步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大部分达到和超过了计划进度,做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不少指标为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
第一,生产稳定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4.9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为6.7亿元,分别完成年计划55%、58%,分别同比增长57%、321%。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63.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为26.5亿元,分别完成年计划51%、50%,分别同比增长65.92%、218%。全市工业完成出货值10.8亿元,完成年计划81%,其中规模以上为1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9%、191%。全市工业完成营业收入59.1亿元,完成年计划52%,其中规模以上为26.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0.66%、217%。全市民营乡镇工业企业完成上缴税金1.1亿元,完成年计划67%,其中规模以上为721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72.92%、169%。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完成年计划71%,其中规模以上为2.74亿元。
第二,支柱产业保持强势。全市64户民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6.5亿元、增加值6.7亿元,分别占总量的42%、45%。其中沈宏公司完成工业产值9.0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24倍,占全市总量14%;华龙铁合金、华龙大有铁合金共计完成工业产值8.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5倍;华宇集团完成工业产值3.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3.3倍。我市的四大支柱产业通过老企业上项目,搞扩建,不断扩大群体数量,提高能力。截止到目前,全市金属冶炼压延企业已达20户,上半年实现产值占全市总量的33%。石材加工业总量也在增加,白台子乡春雨石材有限公司,集开采、加工于一体,固定资产投入达800万元,年产值可达1500万元以上,成为我市首家石材加工行业超千万元的企业。
第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我们牢固树立了项目经济意识,狠抓项目带动,发展工业、乡镇企业。上半年,全市新扩改工业项目78个(新建46个、扩建32个),总投资9.4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3个(新建20个、扩改13个)。其中,沈宏公司的一、二分厂亚硫酸钠扩建改造项目,沈宏实业班吉塔分公司金属冶炼扩建项目,凯美克斯实业有限公司的五氧化二钒、钼酸项目,日光海珍品养殖公司育苗、养殖、加工等6个项目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万元以上;华龙铁合金新建旋转窑项目,华宇集团的钼铁、脱铜车间、铝粉生产线改造项目等均已投产;金属冶炼、农产品深加工、建材和石材加工、服装纺织等支柱产业挖潜扩能,加快发展,陆续有新项目上马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滚动发展局面。
第四,工业园区建设全力推进。我市对目前已有的10个不同档次、规模的工业园区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基础设施投入,抓大项目入园区。市内铁北工业园区,已完成初步规划。沈宏实业投资新建的凯美克斯有限公司已落户其中,正在紧张地建设。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园区内的新扩改项目有18个。
第五,农业产业化队伍发展壮大。新庄子、三台子两个乡镇的细木工板厂、新庄子圣田农产品公司,年内均可进入规模以上行列;谢屯的宇辰造纸原料有限责任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一体运作,从事苇帘编织,目前已遍布谢屯、板石沟、娘娘宫、双羊、沈家台等地的200多农户,年产值可达亿元。到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望比去年翻—番。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值得我们倍加珍惜。上半年之所以取得这么可喜的成绩,我想主要得益于:
一是领导重视。市四大班子对工业、乡镇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把工业、乡镇民营经济工作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3月份召开了全市经济工作大会,并出台了《关于鼓励招商引资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强化了举措,明确了责任,鼓舞了士气,调动起了方方面面抓落实的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二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工作努力,尽职尽责。绝大多数部门和乡镇提高了对发展工业和乡镇民营经济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抓工业劲头足,服务能力增强。年初,市政府按人代会、市委全委扩大会、**市下达三年工业倍增计划所确定的主要经济目标,在反复测算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具体分解,不仅把主要指标分解到乡镇,而且按照考核体系,把工业产值、增加值等直接下达到重点企业,使各乡镇明确了任务和责任,明确了奋斗目标。经济局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外资140万美元盘活铁北化学试剂厂闲置资产,上马五氧化二钒、钼酸项目。为保证今年各项指标的完成并结合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计划实施,经济局从今年开始,在全市实施了“工业165430工程”和与之相配套的100户新上项目达产竞赛活动。市经济局开办了每月一期的**工业运行简报,对全市工业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对各乡镇以及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通报交流,收到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市政府责成市经济局每季度对各乡镇调度—次,对重点企业,实行走访或按月调度。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指标考核体系,市政府与全市各乡镇签订了工业经济责任状。各乡镇党委、政府也把发展乡镇工业作为搞活乡镇经济的重要途径来抓,党委书记、乡镇长亲自抓改革、抓引联、抓服务,使乡镇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市政府还在银企间牵线搭桥搞对接,金融部门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已成为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0.85亿元,同比增长38.53%,全市民营乡镇工业上缴税金1.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为7212万元,占总量的66%,且逐月提升,分别同比增长72.92%、169.20%,实现利润45196万元。民营经济不仅在数量总量上继续增加,而且迅速在生产、消费、投资等各个领域催化膨胀,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生力军。
四是基层计统基础工作有所改善。各乡镇针对经委统计报表等基础工作的现状,调整充实了经委人员,上半年经济局组织了两次经委计统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整个计统工作不出遗漏。
总结上半年我市乡镇民营工业经济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利因素:
第一是地区间存在的不平衡性。个别乡镇在新扩改项目的建设上,始终停留在小打小闹的水平上,没有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新扩改项目。
第二是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集中反映在一些新建项目,由于缺乏流动资金,不能迅速的转入正常生产经营。
第三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支持的大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少。一是符合享受国家、省政府扶持的项目,因无法获得银行贷款而失去贴息的机会,二是因产品缺乏科技含量,无法争取到政策扶持,三是项目建设起点低、规模小,无法进入到享受政策扶持的范围。
第四是安全生产投入偏少。安全生产是企业追求效益的一项重要保证措施。但有的企业只注重眼前经济效益,忽视安全投入。班子不到位、消防设施不到位、安全准入不到位、特种设备维修更新不到位、员工安全教育不到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意见
下半年全市要实现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工业发展计划,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还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因此,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正视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信心,拿出新措施,同心同德,乘势而上,继续以强化项目建设为重点,加速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扶持支柱产业扩张,促进规模以上企业提档升位,以工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牵动第三产业发展,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强化项目建设。坚持“招商项目抓储备,储备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建设,建设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效益”的原则,提高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基准点,重点是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要抓好新项目的引进。要充分利用我市地理位置、矿产资源、企业闲置存量资产资源优势及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引进项目;立足于乡镇“站”改革和农村合村并校等土地、房舍的利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不断引进新项目、新技术、新管理。二要重点引导金属冶炼、农产品深加工、建材和石材加工、轻纺服装等支柱产业的骨干企业挖潜扩能,实施扩改建,增加固定资产投入,做大做强,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效益。三要落实项目服务公示制、首接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坚持推行“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放开放宽投资经营领域和投资经营资格限制,对社会贡献率高的重点企业给予特殊保护。
第二,优化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要围绕财政增长、农民增收、扩大就业,大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实现由粗加工为主向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为主转变,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由市场拉动增长型向自身优势增长型转变,努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工业化水平。一要做优金属冶炼业。要围绕把我市建成金属冶炼强市的目标,不断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繁荣产品品种,争创驰名品牌。二要做强石材建材加工业。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开采和加工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品成材率和附加值,要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环境破坏,大力开发精雕工艺品、文化装饰品等高档产品。三要优先发展对我市农业生产影响大、农民增收关联度高的粮食、蔬菜、海产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开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质量和附加值,真正把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重点扶持服装纺织企业和蔬菜加工、粮食加工、水产品加工、饲料加工等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方式,优化和延长产业链。四要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特别是对骨干龙头企业,通过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特别是结合这次联企帮扶促发展活动,真正使这些企业实现较快发展。
第三,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办好工业园区,提高产业集中度,是推进农村工业化的正确途径。建设工业园区有利于企业建立崭新的发展机制,有利于企业和各类生产要素发挥集聚效应,有利于企业在更好的环境中发展。要按照“相对集中、发挥特色、提高工业集中度、形成合力的生产力布局”的要求,结合工业小区规划和优势产业带和特色产业片,整合资源,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实现大面积连片生产,大企业入园建设,大规模集中加工经营,只要不违纪,不违法,不污染,就要放手发展,能搞什么就搞什么,能搞多快就搞多快,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乡镇年度产业发展计划范文5
【关键词】 文化;建设;调研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县城位于汉江、旬河交汇处,曲水环流,形似太极,被誉为“旬阳太极城”,是革命老区县,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县,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旬阳历史悠久,秦时设关,西汉置县,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影响,形成南北兼容的文化特征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境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革命史迹遍布。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不断巩固提高创新发展全国、全省文化先进县成果,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美好旬阳提供强劲的精神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现状与成就
1、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一是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坚持大型活动重点组织、节庆活动常年不断、阵地活动天天坚持,每年组织全县性大型活动在10场次以上,社会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0余场次以上。文化下乡做到了常年送、经常送。各具特色的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广场文化、镇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活跃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出了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二是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每年创作发表展演文艺作品在1000件以上,获得各级奖励每年近百件,相继推出了以《生态旅游兴安康》、《汉江号子》、《吉祥安康》、《兰草花》、《汉水游女》、《秦巴踏歌》等代表性舞台文艺作品,在全国省市文艺调演、征文中频获奖项。大型原创民俗歌舞节目《兰草花儿开》,作为2010年第二届陕西省农民文化节主会场开幕式节目,被评为“优秀剧(节)目奖”。县办《太极城》文学刊物按时保质出刊。20多位文艺作者相继出版了个人作品专集40余部。三是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县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组织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县政府已公布6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60名非遗继承人,成功申报3个省级、20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先后出版了30余部(盘)太极城文化研究、旬阳民间故事、民歌、戏曲、汉剧、汉江号子等系列丛书及音像制品。举办了系列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承办了“陕西省陕南民歌大赛”、“全省首届农民戏剧节分会场”等大型赛事,参加了全市、全省民间艺术展演等多项活动,推出了一批有影响、有质量的地方特色文艺节目。旬阳被评为全省非保工作先进县,被文化部授予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2、文博事业突破发展
组织申报了省保、国保单位,新增了3处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先后两次对县内田野文物进行了祥细普查登记,重新公布了6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配合搞好旬阳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全县文物保护点达到1300余处,并有两处重大发现。县财政投入30多万元,对文庙再次进行了维修,为博物馆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先后征集文物500余件。支持开办了陕南第一家民营“民俗博物馆”。几年来争取上级文物专项资金近8百万元,对文庙、蜀河黄州馆、纪念馆、清真寺、洞儿碥庙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维修。文物保护工作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旬阳对外宣传、文化交流和对人民群众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窗口和阵地。
3、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
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组建了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视台、文化综合执法大队等事业单位和电影公司、新华书店、网络公司等文化企业。县文化馆、图书馆被评估定级为国家二级馆和三级馆。博物馆成为安康唯一、陕南最大的县级馆,被评定为国家三级馆。镇村基层文化建设全面加强,全县创建命名了13个基层示范文化镇,22个镇均建成了综合文化站、村村通服务站和电影放映队;90%以上的行政村设立了综合文化活动室和村广播室,100%的村成立了村民自乐班,“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十一五”期间全县共争取国家及省市文化文物建设项目投资金1702万元,县乡村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创历史之最。全县现有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近500家,从业人员2千余人,年实现利税千余万元。
二、经验和问题
主要经验:一是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抓文化。县委、县政府将文化建设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列入县对部门、镇年度目标责任考评。确立了“文化兴县”的战略和“兴汉水文化,创旬阳特色,建设文化大县”的目标,科学制定了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加快基层文化建设、创建基层示范文化乡镇、加强文物保护、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先后组织实施了“基层文化示范乡镇”、新农村文化建设“六个一”工程、“文化建设年”活动和“先进文化进乡村”等卓有成效的活动,县乡村各级投入文化建设资金达千余万元。2009年旬阳被表彰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二是文化部门竭尽全力搞文化。全县文化文物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立的文化文物旅游工作发展目标,坚持“创新发展、突破发展、繁荣发展”三大工作主题,精心谋划,真抓实干。三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促文化。在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机关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方面各相关部门同心协力、密切配合,成效明显,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兴文化。各类社会文艺团体组织不断发展壮大,自乐班、业余演出队、文化大院、皮影队、文学艺术协(学)会、管乐团等成为活跃在城乡群众业余文化活动中的一支支重要力量,使旬阳文化建设呈现出勃勃生机。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近几年来,虽然国家投入基层文化建设的力度加大,镇村两级文化阵地建设逐步改善。但从整体上看,县一级文化阵地建设发展滞后,特别是县文化馆、图书馆场地狭小、设施落后,文化中心剧场仅能容纳400余人,其它用于对外开放的文化阵地基本没有。二是农村文化阵地作用发挥不够突出。镇、村两级虽建起了文化站室和农家书屋,配备了一定设施,但由于镇村重视程度、机制管理、经费及人才等因素的影响,阵地作用发挥不突出,少数甚至闲置。三是专业人才队伍亟待加强。旬阳县文化队伍人才匮乏,特别是舞台艺术创、导、演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舞台艺术缺乏专业人才支持,长期靠临时抽人应对各种重大文化宣传活动。在文化管理、艺术表演和产业发展方面缺乏专而精的人才队伍。镇文化站基本上没有专业人才,严重制约了文化事业发展。四是文化产业发展薄弱。受传统文化和官办文化的影响和束缚,少数人对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认识不高、信心不足,加之缺乏文化产业规划和引导,缺少竞争力强、效益高的文化大企业和经营大户,致使文化产业发展总量少、规模小、效益低。五是大文化发展的理念不够成熟。认为文化工作无非就是“唱唱歌,跳跳舞”的事情,缺乏大文化、大发展的理念。
三、对策和措施
1、实施五大工程,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全面组织实施文化艺术创新发展工程。支持群众艺术创作组织建设,不断发展壮大业余文艺创作队伍,抓好“双千”工程,即组建千名业余文艺创作队伍,保持每年有千件以上各类文艺作品在县以上发表、展演,鼓励多出精品,每年在市以上获奖作品要达30件以上,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坚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县上每年力争组织两次以上全县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各乡镇村要发挥工会青年妇女组织和文化机构的作用,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集会等载体,因地制宜,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每年送戏、送展览、送辅导下乡不少于100场次。要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文化、社区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等,形成兴旺繁荣的良好局面。
(2)深入推进太极城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充分发掘和利用旬阳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学习借鉴各地文化产品开发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努力创作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旬阳地方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文学作品。着力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开发以旬阳民歌民舞民曲和汉调二簧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和以舞台表演艺术作品为主的现代文学艺术、影视、学术项目,包装一批文化精品,打造一批体现旬阳“太极文化”特色、具有省级乃至国家级水平的文艺精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借助省市及其他地区重要节庆、会展等文化平台,宣传推介旬阳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旬阳文化影响力。
(3)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要建立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功能定位;制定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办法和服务公约,建立公共文化机构评估和绩效考评机制,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其吸引力。建设旬阳文广大厦,实施县博物馆迁建工程,新建县民俗博物馆,巩固提高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村民自乐班建设成果。动员县直部门开展“文化扶贫”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支部联建和联乡包村等形式,支持乡镇和村搞好文化站(室)建设,帮助文化落后乡村解决文化产品和服务匮乏的问题。支持社会公益性文化机构建设,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俱乐部、游乐场等,积极推行部门文化场馆室向社会免费开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4)深化改革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工程。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文化产业运行模式,形成开放型、多元化、规模化、网络化的产业格局,把文化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一是培育壮大文化市场经营业。支持文化娱乐业、图书发行业、印刷业、网络业、工艺品加工业、音像影视业、信息业、艺术培训等进入经营市场,建立专营市场、培育骨干企业、发展规模经营户,年创利税达到5000万元以上;二是鼓励事业单位领办文化产业。发挥社会事业单位人才优势、资源优势,开发拓展文化产业的延伸产业,组建文化集团公司、传播公司、服务公司、演出公司、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等经营性公司,强化服务职能,完善产业项目,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逐步向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三是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商来旬投资文化产业;四是要大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并以此为切入点,加强对干部群众进行大文化教育,以大文化搞活大市场。
(5)巩固成果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工程。一是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旬阳县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充分挖掘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打造弘扬以汉水文化为代表,具有地方特色的太极城文化品牌。二是加大田野文物保护力度,有效保护地上地下文物。重点做好6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抢救性保护维修。制定旬阳古民居保护方案,实施重点保护开发。全力争取与实施青铜沟古矿洞大遗址考古工作,申报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准备。三是加大对文物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全县文物重点项目建设工作。重点突出县博物馆、太极城民俗博物馆、黄州会馆、杨泗庙、纪念馆园区“四馆一园”建设,争取各方支持,力争在“十二五”实现全面竣工使用。四是充分发挥文物的功能作用,切实做好保护与利用。广泛深入开展文物宣传教育活动,使之成为旬阳对外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的窗口和对全县人民群众特别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热爱家乡教育的重要阵地。
2、强化措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强化组织领导。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层层建立工作责任制并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考核内容之一。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形成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合力。
(2)强化体制保障。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纳入总体规划,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挥政府在文化管理方面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行业管理和宏观调控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文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改革,探索新型的管理与分配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强化人才培养。一是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文化人才管理制度和用人机制。健全人才评估、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流动机制,千方百计引进一批文化精尖人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文化事业建设中来;二是切实抓好文化人才培训工作。采取各种形式,加强文化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制定文化人才培训计划,建立健全在职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实施“文化人才工程”,加强对创新型策划人才、产业经营人才和文化新技术开发应用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农村文化骨干人才和文化能人。努力在全县形成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勇于创新的文化文艺人才群体。
乡镇年度产业发展计划范文6
一、争先创优,突出旅游业发展地位
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决定了旅游业是一个政府主导型产业。因此,我们要按照“政府主导、各负其责、整体联动、纵深推动”的工作方针,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和管理。
1、明确旅游产业地位。坚持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旅游兴区”战略,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加快旅游开发步伐,建立起与全区社会、经济、地理位置相适应的旅游业,区政府邀请专家制定了《佳木斯西部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坚持以高标准、高起点、操作性强的旅游规划指导全区旅游业的发展。由区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挂帅,组织相关部门参与,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区旅游产业进行调查,提出了“一带两区”的旅游发展思路,即以松花江为轴心,以同三公路为纽带,建立松花江两岸的娱乐、垂钓、餐饮旅游经济带;建立猴石山风景区,发展渔猎文化与民族文化;建立卧佛山风景区,突出发展冰雪文化与地貌景观,培育旅游新特色。
2、加强领导与协调。区委、区政府要定期召开全区旅游工作会议,确定旅游发展的重大事项和解决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区委、区政府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旅游工作协调委员会,由各有关部门参加,同时制定协调解决旅游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制度,针对旅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协调,重点解决。要发挥人大、政协在全区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围绕旅游业发展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和检查活动,以议案、提案、建议、决议等形式,为政府抓好旅游产业和创建工作出谋献策,促进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各项工作。
3、实行旅游产业目标管理。要建立旅游年度任务目标管理责任制,将全区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逐步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区乡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点)和旅游企业要落实目标责任制。坚持以年度旅游经济发展总体任务指标为重点,政府区长与各乡镇长签订责任书;以年度旅游经济分项指标、工作量、完成时限为重点,由分管旅游工作副区长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年底由区政府组织工作组对全区旅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全面推进,提升旅游业市场竞争力
围绕全市旅游业发展思路,充分整合资源,发掘潜力,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1、全力打造旅游知名品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争创品牌优势,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坚持以抓品牌、抓特色为重点,开发全区旅游资源,争创大批如卧佛山滑雪场、四丰生态园、千里生态园等名优品牌景区(景点)和特色餐饮服务业。下步,全区要集中精力和财力抓一批典型,创一批名牌,形成优势,提高郊区(永红)旅游的知名度,树立旅游新形象。同时,要不断增加名牌景区(景点)的“新特”内容,提高其文化内涵,争创新优势。
2、依托重大节庆活动发展文化旅游。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有机融合,是提升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我们将依托“三江旅游节”等大型活动,以民族艺术为重点,举办民族节庆活动。要按照“特色突出,开发精品”的思路,重点推出朝鲜族风情、赫哲族风情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通过举办一系列各具特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影响面广、参与者众的民族活动,提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3、完善旅游市场营销内容。旅游业是典型的形象产业,知名度就是生产力。要通过搞好总体策划、整体营销和科学促销,扩大我区旅游业的知名度。一是在总体策划上,要把现有的卧佛山滑雪场、农业生态园、赫哲族民族风情园等旅游资源,塑造为特色鲜明的形象予以传播,以此提高知名度。二是在整体营销上,要坚持以市场为目标,以产品为中心,适当举办一些旅游节庆活动,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三是在科学促销上,要把人员推销、业务推广和宣传广告等促销手段结合起来,增强促销效果,特别是运用互联网进行旅游宣传促销,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4、强化旅游发展资金投入。旅游开发单靠政府投资难以在较短时期内见效。旅游资源开发要采取“政府、部门、团体、个人”一齐办,区域内外资金一起上的办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区景点和旅游产品建设与开发的力度。一是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等方面的限制,鼓励外商、集体、个人和有实力的旅游集团投资旅游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逐步形成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办大旅游的格局。二是要采取拍卖、租赁经营等方式,把旅游项目本身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三是要把市场前景广阔、具有龙头地位、资源优势明显的景点景区作为重点项目,利用政府有限的资金,有计划地分期开发利用,有了经济效益后实施滚动投入,后续开发,减缓资金投入压力,提高投入效益。
5、加强管理与服务。加强旅游管理与服务是树立产业形象的关键,要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要搞好政府调控,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管理旅游业,特别是保证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打击各种非法经营行为,逐步使旅游管理法治化。要聘请有关专家,成立专家咨询机构,使政府决策管理和企业经营实现科学化。要加强旅游行业的行风建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营造放心的旅游消费环境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作,旅游消费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旅游产业发展的进程。因此,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融合于发展旅游业的各个环节中,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1、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创建文明行业作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把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作为营造旅游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在涉及旅游的窗口行业中开展“建文明窗口,树行业新风,创文明行业”主题活动,要在旅游企业设立文明示范窗口,在全区各景区广泛开展以文明经营、文明服务、文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