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管理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仓库管理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仓库管理实施方案

仓库管理实施方案范文1

一、计划目的

1、加强部门员工的培训,提升部门员工思路开拓,增强业务技能,提高智能化办公理念。

2、提高部门员工的综合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综合仓库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

3、加强部门员工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员工的技术创新能力。

4、加强部门员工的岗位职责履行能力。增强员工的凝聚力、核心力,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安全生产能力。

二、原则、要求

1、坚持因材施教、按需培训、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公司改革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分类别的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学习培训,以增强培训效果质量。

2、坚持自主培训为主,外部培训为辅的原则,建立健全部门培训制度,完善员工培训学习能力。

3、坚持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落实原则。积极培训部门员工,增强部门员工的个人成长和个人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以完成部门后备人才的继续教育,同时储备人才,培养有能力的人。

4、培训的六个要求

(1)锁定战略提升与未来发展需求;

(2)锁定企业文化建设;

(3)锁定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后备队伍能力发展;

(4)锁定学习型组织建设;

(5)锁定企业内部资源共享;

(6)锁定内部培训指导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7)锁定人员综合素质提升。

(8)锁定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培训内容、方式

(一)中层管理干部

1、管理实务培训。生产组织与管理、成本管理与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激励与沟通等自我学习、自我提升。

2、学历专业知识。积极组织部门员工进行学习,并分享学习心得。鼓励员工分享好的仓库管理经验。

3、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掌握信息、汲取经验。通过网络了解其它有关企业的管理经验,总结方式方法,归结运用的管理行动中。

(二)部门员工

1、培训专业技能知识。员工要每周有至少一次的培训学习,并纪录在案形成培训记录报告。每月对其形成考核机制。

2、培训仓库管理知识。通过部门培训和自我学习了解仓库管理知识,员工每月分享仓库管理中出现的优秀管理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整改。

四、培训工作目标

1)建立并不断完善部门培训体系与操作流程,确保培训工作高效运作;

2)传递和发展企业文化,建立员工特别是新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使所有在岗员工都能享有高质量、高价值的培训;

4)提供系统培训,以保证各部门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

5)进一步完善培训课程体系,确保培训内容和企业文化的一致性;

6)打造具备可复制性的系列品牌课程,并备档;

7)推行交叉培训,实现企业资源共享和员工业务能力提升;

9)加强企业文化氛围对企业的渗透。

五、培训体系建设

六、培训实施方案

根据2020年培训需求分析,现对2021年总培训计划总体安排如下:

1) 每周计划部门内部培训一次,每月末总结调整,并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2) 每月至少一次邀请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对其部门员工进行培训一次;

3) 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安全工作方面的培训,以提高部门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根据实际情况);

4) 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员工课堂,让员工授课为大家培训。

5) 根据实际需求对培训计划进行调整

附件一

学习培训记录表

时间

地点

参加人数

负责人

学习培训名称

主要学习内容

仓库管理实施方案范文2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化仓库、军事物流

智能化仓库是继人力型仓库、机械化仓库、信息化仓库(数字化仓库)之后的仓库发展的第四阶段,是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军队后方仓库发展的基本方向。智能化仓库的建设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应同步推进,协同发展。根据国家和军队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后方仓库的建设实际,本文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建设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原则

物联网(The Intemet OfThj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l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产业横跨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装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三大产业,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计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技术领域,已被中国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我国已具备一定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和产业基础,并以建设物联网产业园区、智慧/智能城市建设和应用示范等为标志,形成了物联网发展热潮,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我军的物联网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化仓库建设更是处于摸索状态,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一)指导思想

按照“引领核心技术,建设智能化仓库;实施重大示范工程,打造智能化仓库示范”的思路,以促进后方仓库发展方式转变和管理模式调整为宗旨,坚持实用、规范、创新的发展理念,坚持“设施先行、创新驱动、以用兴库、重点突破、协同发展”的原则,确立应用牵引的智能化仓库发展模式,以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为核心、以全国建设现代后勤、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和军事物流基地建设试点为契机,以智能化仓库创新体系、应用推广体系、标准研制与验证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安全基础体系为保障,加快形成全面感知、可靠物流、智能处理的“智能化仓库”基本框架。

(二)发展目标

选择若干个后方仓库进行试点建设,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以构筑“智能化仓库”为目标,在“十二五”末建设成为现代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重点示范仓库,在全军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三)基本原则

1 统一规划、规范标准。尽快制定后方仓库物联网编码标准和数据共享交换等标准规范,统一设计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总体建设方案。

2 试点示范、分步实施。针对后方仓库物联网应用需求最迫切的领域和区域,鼓励有条件的单位或部门开展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智能化仓库建设试点示范,总结运行经验,逐步扩展应用的领域和区域。

3 需求导向、模式创新。以提高后方仓库核心保障能力为目标,认真探索物联网技术在后方仓库的具体应用模式,通过军队智能化仓库的建设,切实推动后方仓库保障手段和保障力生成模式的创新。

4 依托现有、充分整合。依托已经建设的后方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设备,充分整合、集成相关各种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信息化设备,提高整体系统效率,避免重复建设。

5 业务协同、资源共享。通过物联网技术整合后方仓库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分散资源,实现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理顺后方仓库物流业务流程,形成物联网技术条件下新的保障机制,逐步实现后方仓库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业务协同。重点示范工程

可重点考虑分期分批建设重点示范工程,在示范先行的基础上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工程化。由点到面,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后方仓库的应用示范,稳步推进我军智能化仓库的建设与发展。

(一)智能库区示范工程

选择某仓库为试点单位,综合运用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红外传感技术、全球定位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电子围栏技术、烟感探测技术、智能钥匙柜、巡更系统、宽带多媒体网络及虚拟仿真技术等技术,进行智能库区建设示范。

(二)智能化立体仓库示范工程

选择若干个自动化仓库进行智能化立体仓库建设示范,综合运用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条码技术、RFID技术、指纹识别技术、温湿度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电子围栏技术、智能除湿技术、烟感探测技术、智能机器人、智能钥匙柜、巡更系统等技术,重点解决智能化出入库、智能化盘点、智能化包装、智能化维修、智能化配送等现实问题。

(三)智能配送示范工程

以某运输部队等为示范单位,综合运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交通行车与停车诱导、仓库道路智能管理、交通事故预防和安全保障、道路基础设施管理与维护、集装箱智能调度、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技术RS)、车辆监控管理和调度技术、军牌车辆的识别跟踪技术,研究物联网的技术选型、建设模式和基本框架,采用和制定相关配送信息标准,选择若干个重点单位开展“感知物流、智能配送”应用示范,实现敏捷化配送、可视化跟踪。

(四)智能安防示范工程

选择若干重点仓库开展“智能安防”试点,全面实施以物联网为基础的包括基础网络平台、数据仓库、仓库自动化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与可视化平台、安全保障系统、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和基于周边环境、安防设备、安防人员互连的四维智能安防示范工程建设。可以周界防入侵系统为重点应用切入点,选择若干重要部门和重点区域建设周界防入侵系统示范项目。结合仓库安全的实际需求和物联网的技术优势,在周界防入侵、应急指挥和食品、特种设备、危险品等领域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通过试点工程实现技术验证,并达到示范作用,推动形成仓库安防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体系。

(五)危化品智能监管示范工程

综合利用网络通信技术、RFID技术、跟踪定位技术及传感器组网等技术,对仓库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采购、储存、运输、包装、装卸搬运、维护保养、配送、使用等全过程进行自动识别、危险预警预报和实时安全监控,实现仓库危化品的动态化、一体化、智能化监督管理。

(六)智能应急管理示范工程

选择若干“智能应急管理”试点仓库,建设具备异常事件自动发现和智能预警预报功能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突发事件、事故灾难、重要场合、大型活动实时全程监控、联动指挥、事后评估等,加速建设突发公共

事件应急物联网平台体系。

(七)智能电网示范工程

建设对重要输变电设备和高空塔架进行状态监测的物联网设施,实现智能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和故障预警:建立基于通信网络的电力远程抄表平台,实现全电子化抄表、通知和缴费,提升基础设施精细管理和自动化运营能力。以建设智能变电站为切入点,开展感知电力应用示范,实现电网可靠、安全、经济、高效运行,建成覆盖全基地的智能电网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1~3个智能电网示范仓库。

(八)智能家属区示范工程

综合运作红外传感、智能控制、RFID等技术,建设家属区安防系统以及基于通信网络的家庭环境监控等智能控制平台:实时收集水、电等资源使用信息,根据人员的活动情况自动调节空调、电灯和水源,实现节能目标。

应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为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发展目标,后方仓库应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加快技术、资金、人才资源的引进集聚,突出抓好平台、基地建设和示范应用工程。

(一)加强项目组织领导

建立智能化仓库建设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由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完善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政策、经费、人才等各方面资源,向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建设项目重点倾斜,全面指导和推动智能化仓库发展,包括物联网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和智能化仓库建设工作。建立重大项目的日常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中的问题。建立仓库与后勤学院军事物流工程实验室、物联网相关软硬件企业等单位的合作机制,争取国家和军队重大专项支持。

(二)注重专项规划引导

要紧密结合仓库实际,加强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建设专项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加快认定、建设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强化对智能化仓库发展的具体指导。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示范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及时纳入仓库重点项目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确保有效实施。

(三)加大配套政策支持

研究制定经费、人才、设备采购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筹集资金,对物联网重大项目建设、示范应用推广、关键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和引进给予重点支持,经费安排时应优先购买智能化仓库建设的相关设备和软件。

(四)建立常态协作机制

构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建设协作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加快引进军内外科研院所,组织物联网设备制造企业、物联网软件开发企业、物联网集成服务企业及高校和研究、检测机构,突破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建设关键技术。

(五)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把加快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仓库发展纳入仓库“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加强宣传,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知识普及、物联网技术应用以及智能化仓库建设的专题讲座。

仓库管理实施方案范文3

【关键词】5S管理法 阻碍 具体措施

一、引言

5S管理法起源自日本,5S即日文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设备、辅料、操作方法等要素进行有效管理,从而优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5S管理法的中心思想是提升人的素质。

在现今全球化环境中,仓储物流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壮大,这就要求仓储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而5S管理是企业完善仓储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仓储物流企业的立足根本。5S管理法是一项理论上浅显易懂,但实际操作中又要求方法和技巧的现场管理方法。因此本文希望能对5S的管理思想,实施步骤,难点问题和实施对策进行论述,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提供关于5S管理思路和具体措施方法。

二、5S管理法理论介绍

本节从5S管理的管理思想,内容范围和实施步骤入手,对5S管理法进行论述。

(一)管理思想

5S现场管理是对生产、仓储、办公等工作环境进行控制的管理体系,核心思想是通过规范现场、物料从而创造出一个干净、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规范员工行为、培养员工勤于思考和研究的习惯,从而提高员工职业素质。

(二)内容范围

5S管理具体分5个阶段:整理阶段,树立正确价值观,把不用的物品清理出现场;整顿阶段,“放置场所,放置方法和标示方法”,遵循“定点,定容和定量”;清扫阶段:消除赃污,做到制度化和责任化;清洁阶段,维护清扫成果,进行制度化考核;素养阶段,养成遵守规章制度,工作纪律的习惯。整理是整顿的前提、整理,整顿又是清扫的前提。而素养是推动员工进行前四项内容的前提和内在动力。这5个阶段之间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缺一不可。

(三)实施步骤

5S管理活动需要得到企业管理层的认同和支持,所有员工都要参与。具体有以下6点推行步骤。

(1)成立推行组织:由公司高层出任。确定组织职责;工作分派和责任区分。推行组织是实施5S管理活动的核心。组织成员必须对5S思想和内容有深入理解,要有实施5S管理的信心和决心。

(2)拟定推行方针及目标:方针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内容简洁易懂。方针确认后要设定具体的推行目标。作为今后活动努力方向及便于活动过程的成果检查。

(3)培训和宣传造势:对员工进行5S现场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5S活动要全员重视并参与。

(4)活动实施:包括前期活动说明会;现场清洁活动;建立地面环线及物料标识标准。对有代表的场所进行拍摄,做成“5S日常确认表”;开展部门间竞赛活动。

(5)检查、评比:定期或不定期现场检查;制定考核指标,并根据项目难易程度确定困难系数指标,制定考核评分办法。公布成绩,实施奖惩。各责任部门依据缺点项目进行改善提高。

(6)文化形成:通过每次例会,宣传和定期考核,培训员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渐让5S思想成为一种企业文化。

三、5S管理活动在中国企业中推行的困难及对策

上世纪90年代5S管理法进入中国。很多企业开始推行,但经过二十几年的实践,大部分企业实施的结果不甚理想。造成此类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认知和推行方法上。

认知层面上,中国长期形成的一些社会文化不利于5S管理活动的展开,许多人都在平日工作和生活中养成了忽视细节和做表面文章的思维。许多企业管理者缺乏认真做事的态度和耐性。对5S管理定位不清,认为5S就是搞卫生,与生产没有关系。高层不重视,认为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中层缺乏热情,不愿花精力去推行;基层不积极参与,认为在做无用功。这些都给5S管理推行设置了阻碍。

在推行方法上也存在问题。5S活动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我国很多企业期望通过5S管理活动在短期改善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制定制度时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考虑,不重视预防措施。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不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没有前期调查和后期修正,效果往往也是事倍功半。最后在活动推行的执行力上也有所不足,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相关目标和措施。但现场执行起来不重视细节,导致措施实施不到位。

针对以上我国企业在推行5S管理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首先要正确理解5S管理思想,要认清推行5S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要有长期推行5S管理活动的决心和恒心,不能因为暂时没有明显经济效益而放弃。其次要精心策划组织模式,制度制定。在推行5S活动前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制定目标,明确要求。成立领导小组,根据组织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实施方案和计划进行分解,制定工作说明书。在部门中推出方案和计划并具体落实到人。重视活动过程中的控制和反馈。5S活动的推行要分阶段逐步展开。推行组织要在活动推行过程中与各部门保持沟通,定期回顾成果并反馈意见,持续改进。最后要强调人的作用,5S活动的推行过程中推行人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决定着5S管理活动能否顺利开展。

四、案例验证

K公司始建于1985年,是国内最早从事仓储、配送和国际货代的第三方物流公司。K公司在全国32个省份的150个城市设立有分支机构。员工超4500人,拥有2400辆自有车辆和400,000平米仓储中心。K公司在推行5S管理法上值得分析研究,对于其他仓储物流企业而言具有一定借鉴作用。下文将从K公司推行5S管理具体措施步骤入手,解读K公司推行5S管理的方法。

(1)成立“推行委员会”设计组织架构,明确职能范围,由公司高层为SAP,下属独立评审员,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小队。

(2)制定5S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法。包括具体步骤,工作内容,负责人和实施时间节点。制定实施办法手册;制定评比标准,奖惩方法。工作计划制定后,通过内部宣传让全体员工了解,企业成员清楚本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并保证按实施办法手册及工作时间表执行,并定期通过测量,检测分享5S表现并积极做出持续性改善。

(3)库容库貌整洁,库房除了承担仓储作业的同时,也是企业形象展示的窗口,整洁有序的库容库貌可以给客户以良好的印象,同时让在里面工作的员工身心愉悦。K公司在各库区张贴明文规定,划分仓库责任区和责任人,明确整洁标准要求。同时在有货架,通道,设备的地方都有醒目的标志作警示,指导员工正确操作相关设备和摆放闲置物品。

(4)库区合理规划。各库区,工作通道,设备停放区,工具,辅料区和办公室与警卫室等区域,功能不同,规划策略相异。工作通道有明显行车路线指示,做到人车分离,在显眼处安放安全警示标志。暂存区有警示带划定区域,存储区是仓库中占地最大的区域,要按存储货物的特性规划库位,以达到库容最大化的目的。

(5)储存保管合理,仓储储货品的分类保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仓库进货时就要按操作规范统一摆放,禁止倒置倾斜。在货物上架前把打印有条形码的颜色标签对外张贴在货物显眼位置以区分不同货物,利用射频技术和仓库管理软件对货物上架做好规划。

(6)安全环境保障,仓库每天的作业就是装卸,上架,拣货和流通加工。需使用叉车,液压车等搬运设备,还有打标机,切割机等加工设备,现场还要与运货卡车,拖车衔接。涉及人员多,现场环境复杂,安全隐患突出。为规避安全风险,除需对设备定期进行保养,用明显标记隔离危险区域,提供劳防护具外,还要提高现场操作人员作业技能和安全意识。技术上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制度上遵守操作流程和作业规范。

五、结论

通过对K公司5S现场管理推行方式的介绍,从“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角度出发,以实际案例和现场照片为例说明推行5S管理的正确思路和操作途径。正确运用5S管理法使仓库现场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长期实行5S管理法可以为员工创造一个整洁,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消除仓储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减少浪费和设备故障,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1]王仕斌.一切都处在管理之中――肖智军谈5S管理[J].企业管理,2002,(06).

[2]于华春.论5S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商贸工业,2009.

[3]李冬祥. “5S”管理推进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4]侯彦博.5S现场管理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1.

[5]刘敏瑜,覃毅晓,苏春玲,莫柳.S仓库实施5S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市场,2012.

[6]周文泳.现代仓储管理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仓库管理实施方案范文4

关键词射频识别 现代物流管理 物联网 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本论文以RFID技术在ERP中的应用为例进行分析,并且设计了RFID技术在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的两方面的实例。针对基于RFID技术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可行性和实现途径进行了探讨。如何将RFID技术与ERP有机结合实现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自动管理是个新的课题,对电力企业迅速高效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

1.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项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一般由RFID标签、读写器以及计算机系统等部分组成。其中RFID标签中一般保存有约定格式的编码数据,用以唯一标识标签所附着的物体。

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读写器通过天线发送出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当RFID标签进入读写器工作场时,其天线产生感应电流,从而RFID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向读写器发送出自身编码等信息;读写器接收到来自标签的载波信号,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后送至计算机主机进行处理;计算机系统根据逻辑运算判断该标签的合法性,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发出指令信号;RFID标签的数据解调部分从接收到的射频脉冲中解调出数据并送到控制逻辑,控制逻辑接收指令完成存储、发送数据或其他操作。

图1 RFID系统原理

1.1 RFID标签优越性

RFID标签是整个RFID系统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它相较于传统的条形码有着更多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数据资料可以更新,标签可以重复使用。 (2)数据信息的接收、传递和穿透性极强,电子标签可以进行批量处理,效率得到提高。 (3)信息存储量大,最大存储容量可达数MegaByteS。(4)防盗安全性强,RFID电子标签在数据信息读取方面都有密码保护,这样的安全保护措施使得电子标签不容易被轻易更改和伪造。(5)使用期限更长、防污染性强,对类似水、油和其它化学药品却有着很强的抗污染力。

2. RFID技术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别是大型集团化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传统上我国电力企业长期以来采取的是基于职能的资产“分段”管理模式,强调阶段的划分和有序性,各部门更关注自身领域的优化,对整个系统考虑不够,缺乏沟通协调,欠缺对资产的全过程管理,难以适应电力行业高速发展对资产管理全过程、全方位和精益化的要求。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是从资产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建设、采购、运行、维护、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益、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2.1电力企业目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

(1)传统的职能化管理模式涉及部门多,但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横向信息沟通,资产管理不同阶段相对独立,无法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的目标。

(2)固定资产数量多,存放、运行、基建地点分散,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基建部门信息难以集成、共享和联动,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存在脱节现象,难以避免糊涂账。

(3)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使电力ERP在资产管理上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4)由于资金渠道不同,在设备采购中可能导致帐外资产的出现。

2.2基于RFID技术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可行性

RFID技术作为物理世界与现有IT系统的桥梁,可对静止的或移动的物体进行识别,其借助WIFI或GPS无线远程传输的功能可将资产日常管理活动与资产管理系统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实物信息与管理信息的实时同步一致。由于RFID具有存数数据量大,非接触、读取速度块,无需人为干预读取数据过程等优势,可以进行快速识别、盘点。实现准确快速掌握重要固定资产信息。因此,引入RFID技术,并与电力目前正在推行的ERP有机结合,实现电力企业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低成本自动智能化管理已具备可能。

2.3系统实施方案

第一步,在仓库管理环节采用电子标签自入库开始,由仓库管理人员在资产上黏贴电子标签,并将基本信息输入电子标签内,上传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在电子标签使用前,仓库管理人员需将大量的设备信息手工抄写到纸质台帐上,经常出现写错字,设备不明,帐物不符等情况。使用后,管理人员每黏贴一张卡片,立即输入数据,因电子标签标识具有唯一性特点,可以有效解决账物不符的情况。电子标签的无纸化,实现了资产信息输入一步到位,避免了在后续的工作中重复录入。在资产的使用环节只需进行信息的补充填写和修改即可,同时数据存放于后台服务器,保存安全。与此同时,电子标签自动生成资产编码,给资产安装了“身份证”,确保了资产账、物的一一对应,极大地方便了后期的资产清查工作。

第二步,在资产的领用、投运环节采用电子标签后各使用单位可根据生产计划任务,到仓库领取相关设备,仓库管理人员发放设备,并将资产信息状态在标签读写器上调整为可编辑,上传到资产管理系统。

第三步,在资产的日常管理环节采用电子标签。

对于已投运的电网设备,使用单位根据年度大修、技改项目计划,在线路检修停电时,将需变更设备的信息现场读取后上传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并提出转移、报废申请,待各主管部门层层审批后即可施工。施工完毕后,运行单位在现场将信息及时修改,并上传至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待提交完工报告后,各主管部门审批,完成变更、报废。

以往的设备转移、报废需运行部门提出变更申请,提交主管部门审批后,由主管部门到现场核对资产信息,劳民伤财,效率极低。工程竣工后,因工作人员的主观因素,设备变更后的资料变更存在不及时、不准确等情况;另外因完工报告中填写数据不规范,在进行资料卡片变更时,卡片查找时间及长,非常困难。目前,资产的报废经公司统一招投标,各地市供电单位报废设备大多存放在仓库中,数量较多,报废时需人员进行逐个核实资料情况,效率低,准确率差,受人员责任心影响大,后续工作多,曾发生过已报废资产信息仍在使用的情况。采用电子标签后,因电子标签的唯一性特点,运行部门只需在现场将需变更的设备读取,上传至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主管部门无需到现场核对,效率提高。主管部门在进行审批时,因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号码,大大降低了数据失真的可能性,缩短了查找时间,解放了劳动力。在进行成批报废时最具优势,利用其可多点读取的功能,以及唯一性的特点,可以进行多台设备同时、准确的核实,受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小,报废资产核实工作一次完成,准确率100%,无后续工作。

应用RFID技术优越性还体现在资产清查工作中。电网企业几乎每年都要进行资产的清查工作,电网资产设备卡片数量多,因在建卡时,术语不规范,信息不完整等,造成清查工作耗时长,效率低。各运行单位在领取资产清查表后,大多要到现场再次确认,效果较差且费时费力;同时资料核对需要对设备进行停电核实,不但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工作,也影响了供电可靠性,而且容易发生居民投诉事件,对职工的人身安全也存在隐患:因设备长期暴漏在外,污秽严重地区,设备铭牌遭腐蚀,核对准确率不高。采用电子标签后,根据标签的唯一性、多点读取性和长距离读取的特点,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资产核查,不但不影响供电可靠性,对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保证,对距离较近的几台设备可以同时读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核对工作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核对的准确率也得到保证。

5.1总结

RFID作为新一代全球商品识别技术正成为各国政府和公司关注的焦点。而电力物流具有无形性、不可存储性、服务性、需求的随机不确定性、质量标准的特殊性等特点。

采用 RFID技术可以实时了解到货架中物资情况,并迅速补货,减少安全库存量,从而大大降低了仓储成本,使整个供应链管理显得透明而高效并可以大幅度削减成本和清理供应链中的障碍。

参考文献:

[1][德]KlauSFinkenzeller著,陈大才等译.射频识别(RFID)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慈新新,王苏滨,王硕.无线射频识别(RF工D)系统技术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3]吴慰慈.图书馆学概论〔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4周晓光,王晓华,王伟.射频识别(RF工D)系统设计、仿真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陈冬萍.射频识别技术(RFID)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6

[6]蒋皓石,张成,林嘉宇.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趋势[J].电子技术应用,2005,31(5):1-4

仓库管理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 云会计; 大数据; 物联网; 库存管理; 库房调拨

中图分类号:F232;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6-0134-03

一、引言

云会计因其成本低、效率高、易于拓展、可定制性强等优势受到了中小企业的广泛关注。基于企业的云会计平台,通过物联网可实现物品的实时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为企业进行大数据决策积累海量数据。库存管理是企业物料管理的核心,需要及时准确地反映各种物料的仓储、流向情况。云会计、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确保了企业获取货物的实时信息,而大数据分析中心则为企业作出科学合理的库存管理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

库存管理作为企业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基础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至关重要。多年来,学者们对各种技术条件下的库存管理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叶雪琴等(2007)建立了ASP服务模式下库存管理系统的总体框架,并根据系统需求对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详细阐述了各个模块的功能。吕峻闽等(2011)提出了一个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模型,并阐明了该模型的体系架构、层次关系、技术路径与实施方案。王涵等(2014)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型制造企业管理流程相对不规范、库存信息了解不及时、安全管理和用户管理功能薄弱以及最优库存管理等问题,设计了一个针对该类型制造企业库存管理的信息系统,并提出零库存的管理方式,通过Hopfield算法来尽量压低库存量。

综观现有研究发现,物联网、云计算核心技术在库存管理方面的研究已经逐步展开,但同时涉及到大数据、物联网、云会计的库存管理研究文献相对还比较匮乏。实际上,大数据、云会计、物联网技术在企业物料数据的搜集、分析、处理及其同行业与相关行业的数据检索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鉴于此,本文在分析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对企业库存管理影响的基础上,融合大数据、云会计和物联网技术于企业的库存管理应用,构建了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企业库存管理框架模型,并详细阐述了库存管理入库、调拨和出库环节的具体运作方式。

二、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对库存管理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可以满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低成本、高效率、操作简单、信息方便获取的需求,这必然会对企业库存管理的管理成本、存货控制及管理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云会计使库存管理的成本更低廉

库存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在保证生产或销售经营需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库存成本,即对库存合理布局,减少调拨次数。存货不足不能及时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而存货过多将导致储存成本增加,进而影响企业利益。如何对库存管理的成本进行控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以物联网技术为前端、大数据分析中心为后端的云会计平台,能够在时空分离的环境下预测或获取企业不同区域的仓储信息和客户订货信息,以减少企业的库存管理成本。基于云会计平台,企业能够搜集、分析货物的实时信息,动态了解各仓库的实时库存情况。仓储管理部门在获得大数据分析中心提供的库存数据与客户偏好数据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对各仓库库存合理布局,减少调拨次数,节约库存管理成本。

(二)云会计使存货控制系统更精确

为提高企业整体运作效率,很多企业对存货管理采用了ABC控制系统或即时制库存控制系统(JIT)。在ABC控制系统中,如何准确区分ABC三类存货并进行分类控制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JIT管理强调只在使用存货之前才要求供应商送货,从而将存货数量减到最小,实现物资供应、生产、销售连续同步运动。这种方式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储存成本的同时需要考虑到与供应商协同接洽的问题。大数据、云会计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ABC控制系统或即时制控制系统的运行效果。

在企业的云会计平台上,通过对自身以往所有各种类型存货数据的大数据分析,以及参考同行业、相关行业的历史数据,可以对ABC三类存货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区分,使ABC控制系统更加精确。面对JIT即时制更加严格的要求,企业需要考虑到存货的计划需求、与供应商关系、准备成本、电子数据等方面,一旦存货预警就会产生生产线、销售线告急的情况,将为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解决JIT控制面临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由供应商提供的存货都带有唯一的产品电子代码(EPC),企业和供应商可以通过物联网同时获得存货的使用情况,在数据显示该批存货需要补充时,物联网得到传感信息的反馈及时提醒企业补给,通知供应商做好供货准备,并给出下一订货批量的预计时间及数量要求。这样就加强了企业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与交流,使JIT控制系统得到更好的实施。

(三)云会计使库存管理更智能

由于各个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偏好往往存在差异,使得企业在全国布局的仓库库存往往在商品的类型、数量等方面不尽相同。基于云会计平台,通过前端的物联网,企业可以获取各个区域仓库的存货情况。针对库存调拨,通过后端的数据中心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选择在最优的仓库之间进行商品的调配,并根据对调拨结果的分析就以后的商品库存分配进行优化。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商品时,云会计平台会自动选择就近且有货的库存点进行智能化发货。在存货的运输与存储过程中会涉及到安全问题,尤其是对于高价值的存货,其一旦损失将会对企业造成严重影响。云会计平台下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以做到存货信息流和物流的统一、对存货流向形成监控,具有极强的监测功能。存货信息能够实时反映在云会计平台上,即便出现货物丢失情况,企业也能够即时采取措施应对,确保企业存货的安全性。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库存管理框架模型构建

库存管理及时准确地反映各种物资的仓储、流向情况,可以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通过对货物的各种信息进行即时的采集、分析、处理,可以使企业实时动态的库存管理成为现实。在云会计平台上,前端的物联网技术能够实时采集数据,后端的大数据分析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为企业的库存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在分析大数据时代云会计对企业库存管理在成本、控制、管理水平等方面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云会计和物联网的技术特征,考虑企业当前主要的库存管理需求,本文建立了由云会计平台、大数据分析中心、库存管理等核心模块组成的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企业库存管理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在图1中,企业库存管理决策所需的库房信息,如仓库信息、货位信息、物料信息、出入库信息等,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借助云会计平台进行实时搜集;决策所需的其他大数据源,可以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会化网络等多种媒介,借助云会计平台从企业内部、交易所、事务所、外部市场、银行等获取。同时,经由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Hadoop、Storm、Pentaho BI等)规范所获取数据,并通过ODS、DW/DM、OLAP等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技术提取企业进行库存管理决策所需的财务与非财务数据。大数据分析中心对企业库存管理的入库信息、调拨信息、出库信息进行分析,以此来支撑库存管理模块,为采购入库、库房调拨、销售出库阶段实时、准确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一)采购入库

在采购入库阶段,由大数据分析中心结合企业生产情况、外部环境等因素对采购计划、采购数量、采购时间、物流过程等相关采购流程的影响,就公司所接订单、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周期以及交货的时间等进行分析,并针对企业历史数据的分析以及对供应商信用程度、产品质量、产品价格等的综合分析,制定出《合格供应商名册》向企业推荐最优供应商。采购部门则根据分析结果按照企业需求制定出科学的采购计划与选择适合并满意的供应商。完成供应商选择之后要进行签订采购合同、发出订购单,供应商确认订购单、根据订单交货等步骤,这一过程需注意明确合同内容,明晰产品信息与双方责任。在最后一个部分即进料检验及入库阶段,由射频识别技术(RFID)识别出产品的品牌、规格、型号以及供应商的检验合格标识(在物联网技术下,产品都带有唯一电子标签)之后方可入库,若有检验不合格者,根据标签自带的生产信息退回至供应商处,并根据采购合同的条款或退换货物或进行赔付,退换后的货物同样要进行这一系列的检验过程,直到合格后入库。

(二)库房调拨

在库房调拨阶段,模型采用完全共享策略,即某仓库库存水平一旦无法满足当前订单,而采用调拨方式可满足时,可从其他点调拨,要求调拨点的当前库存能满足需求点的订单需求量。由于云会计前端的物联网可以得到企业各仓库的库存信息,这样在任何仓库发生存货预警时,都可以向后端的大数据分析中心实时反馈请求调拨信息。对请求调拨信息进行分析之后,按照最小费用策略确定存货的调拨点与调拨量,并向该仓库调拨信息,以此在各仓库间完成存货的相互补给。在各仓库不能满足库存需要或者调拨成本过高时,库存信息将直接向总部反馈,由总部完成存货的分配。最后将调拨结果经由大数据分析中心向仓储管理部门进行汇报。

基于云会计的库存调拨模块将企业的分布式库存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不再是单独的仓库管理,可满足大中型企业库存实时性的问题,便于整体优化及一体化管理。大数据分析中心为各仓库的信息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撑,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为掌握各仓库的实时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为企业节省时间与成本。

(三)销售出库

针对企业的销售出库,销售部门根据经由大数据分析中心分析之后的客户订单向指定的仓库下达发货指令,当指定仓库接收到发货指令之后带有RFID的货物将发往指定地点,同时,货物的地理位置信息与其他信息等由带RFID技术的物联网通过大数据分析中心向仓储管理部门实时反馈,以确保货物的安全以及了解物流信息。在货物到达指定地点后,将会再次向大数据分析中心反馈信息,并向仓储管理部门与销售部门发送货物安全送达的信息,从而完成整个出库过程。

四、结语

大数据已成为企业新型的战略资产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持。大数据、云会计和物联网技术能为企业搜集、分析、处理前端数据,并获取到同行业与相关行业的数据信息,这必然会对企业传统的库存管理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企业库存管理框架模型,并阐述了入库、调拨、出库在模型中的具体运作方式,期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库存管理研究和企业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程平,何雪峰.“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25(1):55-60.

[2] 陈海明,崔莉,谢开斌.物联网体系结构与实现方法的比较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3(1):168-188.

[3] 叶雪琴,吉卫喜.基于ASP服务模式的库存管理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1):5234-5237.

[4] 吕峻闽,缪春池,周启海,等.基于RFID和SCOR的物联网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模型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1,38(12):128-130,161.

仓库管理实施方案范文6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的现状

最近,有关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条码技术、RFID、GPS/GIS和EDI技术在中国物流企业的应用不够理想。同时,立体仓库、条码自动识别系统、自动导向车系统、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设施的应用也不多。此外,信息化对企业运营生产环节的渗入层次较低,按照诺兰模型,目前我国很多的物流企业对于信息化仅处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很少有企业跨越了第三阶段。数据显示:36.4%的企业还未展开SCM/物流应用。在已展开SCM/物流系统应用的63.6%企业中,SCM/物流系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仓库管理和销售计划与预测,两者的应用比例均超过30%;而供应商关系管理和分销管理的应用比例为24%~27%;其他从高到低依次为供应链计划(17.6%)、电子化采购(16.2%)、运输管理(15.0%)、应用系统接口(12.3%)、供应链协同(10.7%)和货代管理(6.3%)。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物流企业中,信息技术只是作为一种基本的数据和信息记录,孤立地服务于物流的各个部分,仅作为手工的延伸和辅助,支持着一些基本的操作服务,而并没有考虑信息技术给物流带来的流程变动甚至重组的冲击,更不考虑信息技术提供的应用能让企业提升综合服务优势,从整体上优化物流成本。现代物流是“传统物流+信息化”,信息化成为现代物流的灵魂和关键。对于第三方物流软件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于仓库管理、运输管理、货代管理以及应用接口。另外,根据第三方物流的发展趋势,要求第三方物流的IT系统具备集成化、平台化、精益化、智能化以及接口标准化等特点。因此,现代物流迫切需要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在信息资源上实现共享,并在信息网络上实现一体化。

二、第三方物流实施信息化战略的意义

现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因此,在现代物流条件下,我国第三方物流实施信息化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物流信息化可降低物流成本。无论是企业物流还是物流企业,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何实施管理和决策,以期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是其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与其他系统不同,物流管理和决策作业与活动,需要实时地分析各种条件,并在最短时间内,给出最佳实施方案;而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自觉运用智能规划理论和方法,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最优化、智能化,可以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国际上,许多先进的企业物流管理系统,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数学方法与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学工具,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决策、预测和控制,进而实现真正有效的科学管理。

2.物流信息化促使物流流程的重组。物流服务的起点和终点是客户的需求;物流的业务流程运作是满足客户的需求的途径,只有基于客户的需求的业务流程运作才能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然而,客户的需求信息随时间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致使物流的业务流程运作需要不断的革新与重组;因此,及时把握客户的需求信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对物流企业提高其客户满意度至关重要;而信息化(比如CRM、ERP等系统)可使企业能够顺利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并在决策过程中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3.物流信息化促使物流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传统的物流活动往往表现在仓储、运输环节或者包装环节等一些单独的环节上;而第三方物流是把整个物流过程或者供应链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竞争的主要焦点;也就是说,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的能力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反应能力,决定了对顾客提供高效率、高水平服务的能力。所以物流竞争已经从原来关注物流设施水平转向了信息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上。如果没有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就谈不上对顾客的响应能力的提高,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实施信息化战略的途径

我国第三方物流要想提升竞争力,仅依靠提升“运力”是不够的,必须大力应用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着重分析和预测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带来的改变以及信息技术给各个系统带来的关联和给客户带来的应用价值,从而建立长远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由于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还没有定型,不同模式的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大不相同。

1.必须认识到服务是物流信息化战略的核心。物流信息化已成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物流条件下,顾客需求的时间窗口越来越狭窄,多品种、少批量、多频次的敏捷化响应,充分依靠供应链获取外部资源。因此,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必须充分理解并及时地响应这种变化的趋势。应对这种变化的重要策略就是,在供应链一体化的基础上,设计和建设能够充分考虑到供应链企业对物流的敏捷化需求;即必须将服务作为物流信息化的核心,围绕提供客户服务水平来改造物流管理模式与运作流程,并以此业务需求为依据来建设物流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