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言文学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代汉语言文学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代汉语言文学专业

古代汉语言文学专业范文1

【论文关键词】汉语言文学 汉词发展 全球化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母语汉语流传至今,已经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活着的语言。这一点很值得我们骄傲,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他们的语言都随着国家的灭亡而随之消失,古老的文明也因而蒙上了一层迷雾。

一、汉语发展面临的问题

1. 古代汉语的尴尬境地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追求利益是很多人生活的目标,因而一些实用学科的学习变得异常重要,比如计算机、医学、通信和外语等等有"钱"途的专业炙手可热,而真正能够提高水平的国文却门可罗雀,实在是令人悲哀。古汉语虽然已经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是靠古汉语来承载的,连承载这个文化的基础我们都已经开始抛弃,那还有多少人能承担得起历史的重担?中国的文化典籍,绝大部分都是用古汉语写成的。今天,我们很少有人会去重新拿起四书五经或者一些浅显的古籍来学习,就算去学,恐怕也不得不费一番工夫斟酌每一句话的意思。另外,古汉语的教学也在学校里有一定的问题。王力老师的《古代汉语》主导高校讲坛将近50 年,一直没有变化,其中的文选、常用字、通论三结合的做法一直被效法。有些学者认为王老师的教材用了50 年就必然过时,这种三结合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古代汉语教学的需求。其实不然,笔者认为这三部分本来就个有偏重,教学过程中也是侧重点不同。这三部分中,选能够介绍给学生很多名家名篇,常用字和通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选。如果一味强调文选的作用,我想就没有必要再学教材了吧,完全可以把经典拿来重点学习,又何必在教材的问题上争执不休呢?恐怕这也是国内古代汉语教学的一个极端吧。

2. 现代汉语的现状

现如今的求学更看重实际,所以从中学起,可怜的学生们不得不面对数学、物理、化学和英语等实用学科的重担,去承担升学的压力。因为要参加中考,参加高考,要不然就上不了好大学。在这个实际问题面前,学生们不得不有所选择,那就是放弃培养国文基础,而是花大量时间去钻研数理化,去背英语。到了大学,又有新的问题出现,需要学好专业课,找个好工作,或者是考研究生。而这些事情,无一例外都对英语有要求,所以好不容易摆脱升学压力的大学生,还是需要整天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专业课和英文,除了文史哲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几乎都没有时间去提高中文。所以我们才会发现, 一些著名高校的校长竟然在重要场合发言读白字错字,甚至用错典故,这恐怕和如今学者的风范不符,不得不令人担忧。

3. 外文的冲击

除了我们自身的问题,另外一点不得不谈,那就是西方世界的强烈攻势,尤其是英语国家的语言冲击。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正如在前一小节已经提到的, 现在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远远超过学习中文的时间。在中学期间,升学的压力是最重要的,但是到了大学,就业的压力恐怕是最重要的。凡是求职,公司无论大小,都要求职员CET4 或者CET6。另外一方面是出国的需要,这对英语的要求更高,TOEFL 和GRE 耗费了多少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二、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化道路

汉语言文学要想走出具有特色的国际化道路,必须要着手于汉语的国际化,就像英语一样,让世界各国人民广泛地接受并且普及汉语,可以说汉语国际化的道路坎坷而又漫长,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加强对外汉语的教学,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必将达成这一目标。现在一些国外的学校,都非常重视汉语教学,孔子学院的设立和普及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古代汉语言文学专业范文2

一 汉语言文学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1.古代汉语言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很多文化典籍都是用古汉语写成的,绝大部分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生没有真正的通读过四书五经,更别说那些浅显易懂的古书,就算有很少部分人去精心研读,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其中真正的内涵,精读好古书中的每一句话并渗透其中。

2.现代汉语言文学

很多学生对于现代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更多地是为了应付考试,偏离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正常轨道,再加上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满足当前发展形势,不能更好地弘扬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精髓,让学生错误地认为汉语言文学就是会写字、会读书、会理解即可,不用耗费太多的时间在汉语言文学上。

3.外国语言的冲击

学生学习其他外语的时间远远地超出了学习汉语言文学的时间,考学和进修都需要加试外语能力,凡是求职、面试大部分公司都会看英语四六级成绩,学生不得不耗费更多的精力在外语上,往往忽略汉语言文学。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枯燥乏味的环境中,被动地接受着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知识,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厌学的情绪。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都是学术型人才,这样的培养模式并没有给学生自我成长的空间,一直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发展形势。

二 新形势下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思考

1.加强古典文学的教育

以西方的教学为例,西方在教学过程中从来没有放弃对古典文学的教育,学生不仅学习到了很多文史哲所遗留下来的经典,还学习到了为人处事的精髓。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们的语言文化已经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活着的语言文化,就应该更好地把它发扬光大。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汉语言文学的兴趣,就是需要在古典的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品读诗词歌赋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创作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自学古典文学的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创作。

2.加深现代文学的教育

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探索、运用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讲座,兼顾学生的文化知识、实践工作能力。在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让汉语言文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充满正面的情感意识,真正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采用有效的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间之间的互动,完成现代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完成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生动形象、图文并茂地把文字、图像、声音与专业教师的讲解充分融合到一起,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不仅把文学作品中所要表达的场景真正地展示在课堂中,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过程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获得最佳的感知体验。建立学校专属的汉语言文学的资料库,为学生研究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自学汉语言文学的能力。

4.渗透德育的教学

专业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德育教育,针对汉语言文学的学科特色,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的热情。把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带入到学生精神层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自我约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判断力,达到良好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

5.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只有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过硬的业务水平,才能促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应该在古典文学、现代文化、国外文学、现代汉语等方面多下功夫,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相关的知识系统、理论框架。还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掌握最新的教育资讯,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吸收更多的专业理论,用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构建出新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提供专业引导。

古代汉语言文学专业范文3

该书共分为七个章节,作者首先对新媒体时代下中国文学存在方式和生产机制进行了探析,阐述了新媒体对中国文学所造成的影响;其次,作者分别从古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理论以及写作等科目教学角度出发,具体探索了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之路,提出了诸多教学改进建议以及创新方法。该书理论框架清晰,兼顾原理阐述与方法论指导,充分厘清了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推动了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改革创新。书中指出,增强汉语言文学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新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内容、方式以及语言环境等都发生了重要转变,这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来说既是迎来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机遇。

从积极角度来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升级与革新。例如,通过新媒体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以可视化、可听化等方式在课堂上呈现出来,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实现更为直观有效的课堂教学;此外,通过新媒体传播技术,还可实现跨时空教学、交流等诸多高效教学举措。从消极角度来看,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也造成了一定冲击,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网络新语言对规范语言的影响。网络语言创新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流行元素,但从本质上看,网络语言规范性严重不足,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规范化语言应用产生了冲突。此外,网络文学也导致学生逐渐降低对经典文学阅读的积极性,这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效性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新媒体虽然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更多高效率的渠道,但也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长远发展造成了阻碍。上述种种影响都使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实际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形势也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结合书中观点,笔者认为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者应当认清新媒体与汉语言文学教学之间的互动联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改革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言与网络文学,强化规范化语言学习以及推广经典文学作品阅读。在“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语言课程中,教师需要在讲解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流行语言。例如,教师在讲解某汉语知识时可以将网络流行语和规范用语进行对比分析,从语言结构、读音等专业角度剖析网络流行语的不规范之处,明确要求学生要规范用语,慎用网络语言。在“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以及“文学史”等文学课程中,教师则应当引导学生重燃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选一本经典作品进行阅读,并定期轮流进行课前分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否认网络文学的重要地位,而是应当引导学生分辨网络文学中的精华与糟粕,使其自觉养成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

古代汉语言文学专业范文4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重要性;人文素质

汉语言作为语言文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广博的内容,博大的精神,都非常值得我们这一辈学习和借鉴。大学生是高素质人群,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群,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素养决定了我国人才未来发展的方向。

1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现状

1.1国外的汉语言学习掀起热潮

当今世界已经掀起了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热潮,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广泛建立,并广纳人才,将汉语言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在欧美国家广泛流行,日本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热情也非常高,日本很多大企业家自己爱读《老子》、《论语》、《周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西游记》等,这些我国的经典名著在外国大行其道。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有60多个国家,1000多所各类学校开设汉语课,不少大学设置了中文系。汉语言文化正是因为其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才具有如此强大的魅力,传承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它值得人们潜心学习。

1.2大学的汉语言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相比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汉语言学习,大学汉语言学习课程逐渐减少,甚至有的工科类院校并不设置汉语言文学课程。很多大学生也认为汉语言学习在未来的就业中并不重要,对汉语言学习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小学生和初中生。其实,汉语言的学习非常重要,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一个人的谈吐礼节就看得出他的文化素养,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决定着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对新时期中国的每一个大学生来说,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应当责无旁贷。

2学习汉语言文学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其价值观及行为准则。汉语言的内容有《论语》、《老子》、《孟子》以及唐诗宋词等优秀的文学著作,其中不乏古人的人生经验和哲学智慧。学习这些古典文化有利于提高阅读者自身的文学素养,从古典文化中体会到真正的人生智慧,古为今用,用先人的智慧来解决人生中的困惑。汉语言文学学习具有培养学生文学修养、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的作用。汉语言文学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坚实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基础,并具有语言文字分析、解读能力。大学生要将优秀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转化为自身气质,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素质、文化底蕴是否深厚,不在于其是否满口的之乎者也,而是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着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子。

2.2有利于提高道德品质

文学作品,语言文化本身就具备许多优越的文化元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体现,如此优秀的文化能够起到文化熏陶、文学感染、道德规范的作用。汉语言文学中的英雄人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史记》作为司马迁的传世之作,其中记录了许多的人物传记,鲁迅先生评价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史记,是对人道德品质的洗礼,无论是崇高的理想,还是普世的价值观,都是汉语言文学的巅峰之作。正是从小在汉语言文学的熏陶之下,才让我们形成了初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法律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最低标准,而道德使我们建立一个更好的社会。

2.3有利于充实自己的精神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传播的学术载体,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现代社会多数人追求金钱名利,却忘了精神的追求,内心的安逸。汉语言文学正是充实人们的精神世界,在黑暗中指引人们依旧追求光明、追求信仰的罗盘。汉语言文学用其自身广博的知识,为人们的精神之路开辟道路。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却越来越匮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缺少内心的坚持和信仰,在挫折中选择放弃生命,这些都是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不随波逐流,有精神追求。

2.4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要告诉我们要“以和为贵”,要懂得“礼义廉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有序,这些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正是要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才使社会发展井然有序,才有了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这正是汉语言文学的作用,让中国社会千百年来遵循着“百善孝为先”的价值观和社会观。正所谓,法律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规范着人们的思想,汉语言文学就具备规范人们思想的强大力量。无论是汉语言文学的内容还是汉语言文学的潜在规范,学习它们都有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修正人的思想,保证社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3结语

汉语言文学在当今社会中依然重要,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学习汉语言文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唐丽珍.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汉语课程内容构建设想[J].科教文汇,2009,(10):29.

古代汉语言文学专业范文5

关键词: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现状;对策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相对滞后

汉语言文学专业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固有的教育教学观念,并且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改变。例如,教师会按照“生平—思想—艺术”的模式组织文学类课程的教学;按照“原理—举例—练习”的模式组织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不但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学方法也不思革新,“我说你听”的单向传播在课堂教学中仍占据很大比重,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翻阅地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表,可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集中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课程上,课程设置缺乏文理渗透,缺乏宏观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这样的弊端就是毕业生思维和视野较为局限,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技能。

(三)专业发展定位不明确

专业发展的定位关系到专业课程的规划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专业发展定位明确了,教师的教学就会有清晰的目标与手段,学生的学习也会有努力的方向与标准。尽管近年来一些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增设了语文微格教学、书法、逻辑学、文化营销、秘书、新闻传播等实践类和拓展类课程,但课程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业短板,但也使得专业的特色更加模糊。

二、汉语言文学专业转型对策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互联网时代,要培育出符合社会发展、岗位需求的人才,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转变思想,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跟进了解用人单位要求,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保证更全面的知识输出。其次,教师也要将传统的“以师为本”思想转变为“以生为本”,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与性质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同伴教学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

(二)完善课程体系

在2015年浙江万里学院的一项针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52.2%的用人单位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首先应具备的知识是“文书写作处理”,其次为管理类知识、秘书理论和实务知识、现代办公技术等。可见如今用人单位要求的是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有调查显示,教学实习、文学现象讨论、传媒写作等实践类课程对就业有明显帮助。“责任感”“忠诚度”“道德自律”等软实力对毕业生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而这些软性指标在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并无明显培养体现。因此,汉语言文学专业可结合实际情况,与其他学院沟通、联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中心,增设一些管理类、统计类等通识课程,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针对实践课程制订严格合理的考核办法,让学生重视起来,才能实现良好效果。同时,加强对学生品格、职业素质与道德的培育,为学生日后工作的良性发展打好基础。

(三)找准人才培养定位

高校专业要结合时展形势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语言文字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传统优势,在新时代要继续将其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培养,做到“人有我优”,做精做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要增加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如新闻传播、金融法律和信息处理技能等,突出一强多能特点,使人才培养向“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方向发展。

古代汉语言文学专业范文6

(一)培养目标要明确

在当今众多院校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培养的目标通常不够明确。而这种目标是建立在各行各业所需人才的基础上,目标缺少针对性,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表面的人才,他们只是单一地适应某一个领域,对各行各业的知识只是略懂一二。由于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针对性也会产生重大影响。该专业的学生什么都学一点,学得非常宽泛,但对于任何一门课程都缺乏精深的了解,也就无法胜任相应的工作。所以,必须对学生因材施教,明确培养目标,创建新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体系,才可以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专门人才。

(二)优化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

纵观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古代汉语、古代文学、文学概论、现代汉语、现代文学等内容。不少内容过于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品质,没有结合时代特点做相应的甄选和变动。同时,有的内容和当今时展关联程度不高,无法充分表现时代精神,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无法调动。除此之外,日新月异的时代对于该专业的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断变化和提高的。现代社会需要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不只是局限在文笔以及读写方面,更加注重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适应信息社会的特点,来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由此,各大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面临着就业难的压力下,需要对课程体系与内容进行必要的优化和创新。裁减与时展关联度不高的课程,增加现代办公技术、应用心理学等课程,从而有效地提高实用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对于课程的完善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精心设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方法

常规来说,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模式多数是遵循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史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则。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必须要创新,变革陈旧的教学方法,走一条能够将文学作品以及文学史共融共生、相互结合的辩证发展之路,促进文学作品及其理论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思考、实践和产生认知,以利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成果的形成和学生的发展。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坚持这种思路,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如深入研究怎么引导学生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抓住文学的形成、发展的历程以及规律性,怎么让学生更好的通过阅读来反观现实生活以及社会。必须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能力,借助作品的阅读实现品读人生和社会的目的,也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深层次地理解世间百态和社会变化。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不能够只是一味地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传授给学生,老师不可以代替学生的一言一行,要精心研究、探索怎么利用积极有效的教学法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文学作品;怎么让学生在充分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基础上来解决实际问题;怎么让学生将所学和生活相关联,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结语